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台湾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台湾野生动物地理分布清康熙二十四年《台湾纪略附澎湖·物产》软体动物蚶,蚝,螺。甲壳动物蟳,虾。爬行动物泽中有大龟,时游水滨。哺乳动物山无虎,但有豹,亦不噬人。清康熙三十年《台湾府志·物产》环节动物虫之属:水蛭:俗呼为蝗。软体动物鳞之属:章鱼:足垂裹肚在中。甲壳动物鳞之属:红虾:大者五六寸长。小而傲赤,生沟渠中,曰螃蜞。肢口动物介之属:鲎:海中甲虫也。小而长脚者,名喜子。
台湾野生动物地理分布_中国古代野生动物

第八节 台湾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清康熙二十四年《台湾纪略附澎湖·物产》

软体动物

蚶,【略】蚝,螺。

海滨俱产。

甲壳动物

蟳,虾。

出于蚊港。

又 螯。

又 海滨俱产。

爬行动物

泽中有大龟,时游水滨。人取而食之。

鸟类

鸟之属:有鸦,鹭,鸂鶒,鸳鸯,杜鹃,斑鸠,瓦雀,鹡鸽等类。

鸿雁,燕,莺。

有而希见。

鹊与鹧鸪。

则其所绝无者。

哺乳动物

山无虎,但有豹,亦不噬人。故鹿,狍,獐,鹿之属成群蝙野,莫为之害。

野牛最蕃滋,设栅栏围之,有典牧之官董其数。农夫乏牛者,禀命于官而取之,至老而无力。则纵之去。

清康熙三十年《台湾府志·物产》(100)

环节动物

虫之属:

水蛭:俗呼为蝗。能img1540人血。

蚯蚓:一名土龙,一名蜿蟺。雨后夜鸣。

又 以上三邑俱有。

星虫动物

虫之属:

沙蚕:此海虫也。形似蚕而大,色粉红,肚中有沙。澎湖出。

又 以上三邑俱有。

软体动物

鳞之属:

章鱼:足垂裹肚在中。澎湖出。

石拒:八足,似章鱼而甚大。居石穴中。或取之,能以足粘石拒人。澎湖出。

乌贼:八足集在口,缩喙在腹。一名墨鱼。或曰,秦始皇游东海,弃墨袋于海化之,故口犹吐墨水。《谈苑》云:用以写字,其字迹经年即化。

锁管:一名净瓶鱼。似乌贼而小,色紫。

又 介之属:

牡蛎:丽海石而生,凿下更生。肉各为房,剖房肉,故曰蛎旁,俗呼曰蠔。其壳烧则成灰。见“货类”)、蚶(壳如瓦屋,故又名歪瓦)、蛤(壳有班文。半线极多)、蚌(老者能含珠)、空豸(壳薄而白)、红栗(似蛤而小,壳微红。

又 蛲:壳厚而差圆。

又 仙人耳:一名鳆鱼。状如蛤,附石而生。甲惟一片,无对,旁有九孔,俗呼曰九孔。即药类石决明也。澎湖出。

大螺:其壳琢而磨制,可作鹦鹉杯。

香螺:大者如碗。肉雪白而尾有膏。

硨磲螺:其壳厚处,可磨作硨磲珠。

红螺:其肉红,不甚大。澎湖出。

麦螺:壳薄,肉出壳外。浙东谓之土铁。

珠螺:壳圆,肉头有蒂硬如石而略圆。澎湖出。

虎螺:形似珠螺而大。澎湖出。

又 酒盏螺:面平,底尖,体圆。可磨作酒盏,故名。澎湖出。

又 田螺。

甲壳动物

鳞之属:

红虾:大者五六寸长。肉有红膏。

黄梔米:虾之小而色黄者。

大脚虾:池、潭皆有。前有两大脚。

又 介之属:

蟹:其螯与爪皆有毛。大者曰毛蟹,小者曰石蟹。小而壳微黄色,螯细,无毛,其行斜傍,曰蟛img1541。小而傲赤,生沟渠中,曰螃蜞。壳圆似虎头,有红赤班点,螯扁,与爪皆有毛,曰虎狮。

蟳:形略似蟹而大。其螯与爪皆无毛。

img1542:壳尖而有紫点。皆蟹类也。

又 仙人掌:形似龟脚。又曰龟脚。生于海石夹旁处。澎湖出。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海中甲虫也。上覆以壳,壳上有刺,下有十二足。尾长尺余,硬而且尖。雌常负雄,虽波涛不解。渔人每双得之。

唇足动物

虫之属:蜈蚣:能制毒气,甚毒。壁间多有之。

又 以上三邑俱有。

蛛形动物

虫之属:

蝇虎:蛛属。藏间隙回环,周顾,能捕蝇。

蜘蛛:大腹者,名蟏蛸。小而长脚者,名喜子。

又 以上三邑俱有。

昆虫

药之属:蝉退。

以上三邑俱有。

又 虫之属:

水龟:有翼,色黑。能走水面,从雨而降,俗呼龙虱。

蜂:种类甚多。有虎头蜂,鸡矢蜂,最毒,虿能刺人。又有桷蜂。又有能作蜜者:一种黑蜂,作蜜崖石间。一种黄蜂,作蜜人家。能知君臣之义。

蜾蠃:一名蠮螉。似蜂,腰小而长。傍人家徤土作(旁)[房],取桑虫置于空中,祝之七日,即化为己子。

蝶:有粉蝶,有黄黑,彩色不同。

又 蝉:两翼,喙长在腹下,以胁鸣。秋深,脱于树枝,名曰蝉退,见药类。一种小而好鸣秋,曰络纬。

蜻蜓:一名蜻蛉。饮露。遇雨,多集水上欵飞。

蛾:一名慕光。每夜飞,善拂人灯火,多赴灯而死。

蜉蝣:水虫也。朝生,暮死。

萤:一名晖光,一名夜光,一名宵烛。阴湿地,腐草化生。

蝇:蝇好交其前足,有纹绳之状。其后足摇翅自扇。又有一种青蝇,赤颈若火,背如负金。

螳螂:前两足如斧,举以拒物。能捕蝉。又名天马。秋深,乳子。至夏初,乃生。

螽斯:蝗类也。青目,长角长股,能以股相切作声。性和柔,一生九十九子,俗呼草马。

蟋蟀:似蝗而小,善跃,光泽如黑漆色,有角翅,声鸣在翅。善相斗。一名莎鸡,一名促织。

螟蛉:桑虫也。蜾蠃负以为子。《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又 蜣螂:居墙壁间。昼伏夜行。

班猫:生豆叶上。鸟腹尖喙,甲上有黄黑班文。

又 蛩:蝉脱,曰蛩。

蠧鱼:蛀书虫也。古诗云:芸叶熏香走蠧鱼。

蚁:有数种。有走马蚁,作穴于树。有黄丝蚁,有黑蚁,作穴地中。有白蚁,能运土,食人栋梁。

又 蚊:水蛆乳生。

蚋:蚊属。

以上三邑俱有。

腕足动物

介之属:

土坯:壳色绿而旁生毛,有尾如豆芽。

棘皮动物

介之属:

海胆:壳圆如盒仔形而多刺。澎湖出。

鱼类

鳞之属:

鲤:脊有三十六鳞。为鱼之长。

鲫:池、潭皆有。

金鱼:有鲤,有鲫。

img1543鱼:形颇似鰢鮫而大。味则尤甘。

乌鱼:其子晒干曰乌鱼子,味佳。

鲨鱼:大者百余斤。浅在海沙中,既不能去,人割其肉。潮至,复去。

鲈鱼:肉细,味甘。

鲳鱼:有黑白二种。形阔而扁者,佳。

(img1544)鱼(101):形似鲥鱼,多细骨。

海鳗:大者数斤,味最佳。

乌耳鳗:池、潭皆有。鲫子潭最多。

长翼:两翅差长别鱼,故名。

红沙鱼:皮红,故名。

敏鱼:形略似鲈,口阔,肉粗。

乌颊:形似过腊而小。隆冬天寒时取之。

麻虱目:水波化生,倐而大,倐而无。其味极佳。

贴沙鱼:身薄扁。行贴沙。

金钟仔:形小而扁。味甘。

银鱼:澎湖出。不及吴下者。

龙鮎:澎湖出。

鹦哥鱼:嘴如鹦鹉而皮绿色。

油鱼:小而多骨。一名涂黄。

鳜鱼:形略似鲈。

鱠鱼:口阔,身班。澎湖出。

狮刀:形似大刀。多骨。

鰛鱼:此鱼每于夏秋群聚,乘潮而至。澎湖极多。

竹叶鰛:似鰛,差长,色青。

无鳞鱼:似鰛,无鳞。

花魿:形似金钟而差扁小。

金钱鱼:形似花魿而差小。

牛尾鱼:体长,头扁,尾小。

狗母鱼:形似牛尾鱼,但头圆似蛇头。

甲鱼:亦颇似牛尾鱼。其鳞硬如甲。

珠带:形与白带鱼相似而味则逊之。其骨有如珠者,故名。

img1548鱼:形扁而略圆,尾细而甚长。

青鳞:鱼小而鳞青。

img1551鱼:大者如掌。头上有一刺,长寸许。其皮极粗,剥而晒干,可磋材器。

饲子饭:鳞小,肉细而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小子,故名。

魨鱼:俗呼鲑鱼。肉极细。其膏能杀人

鮡鱼:善跳。亦名斗潮。

鱺鱼:池、潭皆有。

鳝鱼:池、潭、水田皆有。是鱼有子者,烹之则腹拱于水而欲保其子,乃慈鱼也。

涂虱:有刺弹人。亦名弹瑟。生于池、潭。

梭鱼:头、尾俱尖,其形似梭。

水尖:嘴长而尖。

遍身苦:形扁而圆,皮有黑点。小者味苦。

红鱼仔:鱼小而红。

万年瘦:形似乌仔,四时皆瘦。

大头桃:形似金陵鱼而小,其头差大。

白腹:身黄,腹白。

斗鱼:生于池、潭。性好斗。又曰班鱼。

两栖动物

虫之属:水蛙、青约。

又 以上三邑俱有。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龟:生于池塘。埤圳之间甚多。海中又有一种,其大数尺。

鳖:一名团鱼,一名甲鱼。

又 虫之属:

蛇:种类甚多,曰水蛇,曰草花蛇,皆水处。曰红蛇、青竹蛇、百步蛇、饭匙蛇、簸箕甲蛇,皆陆处。台之蛇最毒,咬人立死。

又 蜥蜴:居墙壁间。北人呼曰蝎虎。有四种:曰石龙子,曰山龙子,曰石蝎,曰守宫。汉武帝午日取以丹硃和脂饲之,身尽赤。至次年午日,捣之以涂宫人臂上。有所私者,涂之即消,故名曰守宫。又有一种,曰蝘蜒。

又 以上三邑俱有。

鸟类

羽之属:

鹡鸰:水鸟。足细,尾长,背青灰色,腹下白,颈上黑如连钱。行则摇,飞则鸣。《诗》:以况兄弟。

雉:亦呼野鸡。其羽文明,其交有时,别有伦,性甚耿介。

乌鸦:恶异物,见之则群噪。今人闻其声,则唾之。谓其能前知吉凶者。通身黑者,知父母之恩,能反哺,乃孝鸟也。

燕:有二种。

鹌:赤与黄者,比内地稍大(102)

鸠:知阴晴。以其声卜之。

白鹭:顶有毛如丝。一名属玉。

画眉:褐质,白眉。善鸣,好斗。今按其声似莺而小,亦清圆可听。

鸲鹆:端午短舌养之,能人言。俗呼八哥。

布谷:东作方兴则鸣。人以为耕农之候,故名。

凫:水鸭也。

雀:一名佳宾。谓栖宿人家如宾客也。又有一种曰黄雀。

鸥:水鸟。

钓鱼翁:如翡翠而小。常宿水边,伺鱼而食之。

伯劳:食母之鸟,名不孝鸟。

莺:一名仓庚,又名黄鹂。其声清婉如调歌然。冬月,以土自裹而蛰。当椹熟时,则应节而来。

鹞:大如鹰,苍黑色,尾短。善击凫、雁。

鹰:食雀者也。

乌鬚:俗呼乌秋。身黑,尾长。能搏鹰、鹯。此极恶之鸟也。

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故名。

鬼鸟:嘴、颈、脚俱长。

鸬鹚:无驯者。

海母鸡:黑背,白翼。宿海中。

黑鹳。

国公鸟:形质、声音似百舌,但毛褐而赤。鲜鸣。

竹鸡、芦鸡。

以上三邑俱有。

哺乳动物

帛之属:

毛被:土民以兽为之。凤,诸二县出。

又 货之属:鹿,img1552,獐,麂皮。

凤,诸二县出。兴贩东洋用。

又 药之属:

鹿茸:鹿儿角之初发而茸者,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其味甘,其气温。凤,诸二县出。

鹿角胶:用鹿角煮成胶。

鹿角霜:即煮胶之角渣也。

又 穿山甲:即鲮鲤也。

又 以上三邑俱有。

又 毛之属:

金钱豹:似豹而小。搏鹿,豕以食,不啮人。

麋鹿:大曰麋,小曰鹿。

麂:似鹿而小,无角。其皮甚细。

麕:即獐。如小鹿而无角。

img1553:似鹿而大,无角。一名山马。

兔:有白色,有青色。望月而孕,提口生。性不淫。

猪熊。

猴:一名狙,一名王孙,一名胡孙。有大小二种。

山猪:似家猪。肉赤色。

山猫:似家猫而大。

獭:似猴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水居,食鱼。

以上凤,诸二邑出。

鼠:三邑俱有。

又 鳞之属:

海翁:大如山,能吞舟。

又 介之属:

鲮鲤:力能穿山。其甲坚硬,名穿山甲,见“药类”。

又 虫之属:

蝙蝠:肉翅。昼伏,夜飞掠蚊,虻食之。一名伏翼,一名天鼠。

又 以上三邑俱有。

清康熙五十一年《台湾府志·物产》

环节动物

虫之属:

沙蚕:此海虫也。形似蚕,而肚中有沙。

又 蚯蚓。

软体动物

介之属:

牡砺:丽海石而生,即蚝也。其壳烧则成灰。

蚶,蛤。

蚌:老者能含珠。

空豸,红栗。

土杯:即江蛲也。

又 大螺:其壳琢而磨之,可作鹦鹉杯。

砗磲:其壳可磨作珠。

红螺,香螺,麦螺,珠螺,虎螺。

又 鳞之属:章鱼。

石拒:八足。在石夹中,或取之,能以石拒人。

乌贼:八脚,一名墨鱼。或曰:秦始皇东游,弃墨袋于海所化,故口犹墨水。

锁管:一名静班。

甲壳动物

鳞之属:红虾。

黄栀米:虾小而色红。

大脚虾。

又 介之属:蟹,蟳。

又 仙人掌:形似龟脚,生于海石夹缝处。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海中甲虫也。雌常负雄,虽波涛不改。渔人每双得之。

唇足动物

虫之属:蜈蚣。

棘皮动物

介之属:

海胆:壳圆乌而多刺,似荔壳,可作杯。

昆虫

虫之属:

水龟:有翼,色黑。俗呼龙虱。

蜂:有数种。识君臣之义。

蜾蠃:一名■螉,似蜂,腰小而长。揵土作房,取桑蚕置于空中,祝之七日,即化为己子。

蝶。

又 蝉:以胁鸣。一种些小而好鸣秋,曰络纬。

蜻蜓:饮露,多集水上款飞。

蛾:一名慕光。好扑灯火。

蜉蝣:朝生暮死。

萤:一名夜光,一名宵烛。

蝇。

螳螂:能捕蝉,又鸣天马。

螽斯:蝗属。一生九十九子,俗呼草马。

蟋蟀:一名莎鸡,又名促织。

螟蛉:桑虫也。蜾蠃负以为子。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又 蛩。

蠧鱼:啮书虫也。古诗云:芸叶焚香走蠧鱼。

蚁。

鱼类

鳞之属:鲤,鲫。

img1554鱼:形类鰢鲛而大,无鳞,味甚甘。

乌鱼:其子晒干,可罗嘉珍。

鲨鱼:大者百余斤。

鰢鲛。

鲳鱼:有黑白二种。形阔而扁者,佳。

海鳗:大者数斤。

乌耳鳗:鲫仔潭最多。

红纱鱼:皮红。

敏鱼:口阔,肉粗,乌颊。

麻虱目:倐而大,倐而无。其味最佳。

贴沙鱼:身薄扁,行贴沙。

金钟仔,银鱼,龙鲇。

鹦哥鱼:嘴如鹦鹉,而皮绿色。

油鱼:一名泥黄。

鳜鱼。

鲙鱼:有红黑二种。

狮刀:形似大刀,味清,多骨。

鳁鱼,花魿,金钱鱼,斗尾鱼,狗母鱼。

铁甲鱼:鳞硬如甲。

img1560鱼:形扁,尾长。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绳鱼:俗呼鲑鱼。

鮡鱼:濑口出者,佳。

鲡鱼,鳝鱼,梭鱼,水尖,遍身苦,白腹。

两栖动物

虫之属:水蛙,青约。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龟:生于池塘,埤圳之间,甚多。海中又有一种,其大数尺。

鳖:一名圆鱼,一名甲鱼。

又 虫之属:蛇。

又 蜥蜴:一名守宫。汉武帝午日取以丹砂和脂饲之,身尽赤。至次年五日捣之,以涂宫人。有私者,其迹即消,故名曰守宫。又有一种,名曰蝘蜓。

鸟类

羽之属:

鹡鸽:水鸟。行则摇,飞则鸣。

雉:野鸡。

鸟鸦:有反哺之义。

燕:秋去春来。

鸠:能知阴晴。

白鹭:一名属玉。

画眉:善鸣,好斗,其声清圆可听。

鸲鹆:端午断舌,养之,能识人言。

布谷:春作方殷,人以为耕农之候。

凫:水鸭也。

雀:一名生宾,谓栖宿人家如宾客也。

鹳:水乌。

钓鱼翁:尝宿水道,伺鱼而食之。

伯劳:不孝鸟。

莺:一名仓庚,又名黄鹂。

鹞:大如鹰,苍黑色,善击鱼,雁。

鹰。

乌须:俗呼乌秋。身黑,尾长,能搏鹰,鹯。

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故名。

海鸡母:黑背,白翼,宿海中。

竹鸡,卢鸡。

哺乳动物

毛之属:

金钱豹:似豹而小。

麋鹿:大曰麋,小曰鹿。

麂:似鹿而小,无角。

麕:即獐。

img1563:似鹿而大。

兔,猪母熊,猴,山猪,獭。

又 鳞之属:

海翁:极大,能吞舟。

又 介之属:鲮鲤。

又 虫之属:

蝙蝠:肉翅,昼伏,夜飞食蚊,虻。一名伏翼,一名天鼠。

清乾隆二年《福建通志·物产·台湾府》卷一一

软体动物

药之属:石决明。

又 鳞之属:章鱼,石拒,乌贼,锁管。

介之属:蚌,【略】牡砺,蚶,蛤,空豸,红粟,土杯,【略】砗磲。

螺:大螺,红螺,香螺,麦螺,珠螺,虎螺。

甲壳动物

鳞之属:红虾,黄栀米,大脚虾。

又 介之属:蟹,【略】蟳,【略】仙人掌。

肢口动物

介之属:鲎。

唇足动物

虫之属:蜈蚣。

昆虫

药之属:蝉退。

又 虫之属:螽斯。

腕足动物

介之属:蛲。

棘皮动物

介之属:海胆。

鱼类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绳鱼(104),鮡鱼,鲡鱼,鳝鱼,梭鱼,水尖,遍身苦,白腹。

两栖动物

虫之属:水蛙。

爬行动物

介之属:龟,鳖。

又 虫之属:蛇,蜥蜴。

鸟类

羽之属:乌,鸠,莺,燕,鸲鹆,布谷,画眉,白头公,鹡鸰,雀,雉,竹鸡,卢鸡,海鸡母,鹰,鳬,鸥,钓鱼翁,白鹭,伯劳,鹆乌须。

哺乳动物

帛之属:毛被:土民以兽毛为之。

又 药之属:

鹿茸:鹿角之初发而茸者。

鹿角胶。

鹿角霜:即煮胶之角渣也。

穿山甲:即鲮鲤甲。

又 毛之属:

金钱豹:似豹而小。

猪母熊,麋鹿,麂。

麕:即獐。

img1571:似鹿而大。

兔,猴,山猪,獭。

又 鳞之属:

海翁:极大,能吞舟。

又 鲮鲤。

又 虫之属:蝙蝠。

清乾隆六年《台湾府志·物产》

刺胞动物

鳞之属:

蚱:一名水母,一名石镜。《博物志》:状如凝血,广数尺,无头目肠脏。众虾随之,以虾为目。大者如床,小者如斗。用矾腌而食之,最利口。

又 介之属:

海蜇:台地所产。瘦小不堪食。

环节动物

虫之属:

水蛭:水虫也。蠕动如血片,断之寸寸,得水复活。能咂牛马人血。《本草》:大者名马蜞,腹黄者为马蟥。《物理小识》曰:马蟥烧成灰,以碗覆之于地,过一夜复生。俗呼为蜈蜞。台地内山最多,无水而活。

又 蚯蚓:一名土龙,一名蜿蟺。天冻入穴,首向下。阳动,则首向上,其身屈曲。《(淮南)[荀]子》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郭景(淳)[纯]曰:蚯蚓土精,无心之虫。

星虫动物

鳞之属:

沙蚕:一名龙肠,生海泊泥涂中。形似蚕,中有沙,故名。味甚鲜美,晒干,焙食最佳。

软体动物

货之属:

灰:蛎房壳烧成。用以涂墁。

鳞之属:

墨鱼:常喷墨于波以卫身,大鱼不得近。中有骨如小舟,名海漂蛸。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脆。

又 章鱼:即韩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者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逝。产澎湖。

又 蝚鱼:状如乌鲗而大,肉亦厚。味甘美。出澎湖。

又 介之属:

螺:有香螺,花螺,响螺,肉螺数种。香螺,长数寸,肉雪白而尾有膏。味最清甘,品之上也。花螺,圆而小,壳薄有斑点,味亦清。响螺,大者长满尺,类于香螺。其壳可吹,军中用之。肉螺,大五六寸,味苦。切其壳,可作鹦鹉杯。

又 有生水田中者,曰田螺,壳薄可作药。有生水泽中者,曰石螺,肉可食,能解热。

又 牡蛎:咸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俗呼为蚝。小者名珠蚝,最佳。散生海中,乘浮用长竹如剪钩诸海底取之。壳可烧灰。

蚶:蚌蛤之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纵横其理。

又 花蛤:蛤有三种,皆生于海。

蛲:蛤之大者,壳厚微黄,肉白多浆。一名车螯。

蛤蜊:壳白,厚而圆。肉如车螯。消渴,开胃气,解酒毒。

珠螺:似花螺而小,壳坚硬。螺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故名。澎湖所产。惟腌食为佳。

蚌:与蛤同类异形。蛤圆,蚌长。大者尺余。间有含珠。

白蛏:台原无蛏,康熙五十九年,始有生于海泊泥涂中。形与内地蛏无异,但壳差薄。色白如玉,肉尤清甘。四五月时有之,出亦无多。

西施舌:壳绿黑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摇柱。但台所出,不宜多食。

又 海蒜:一名海肾。壳类蛤,肉垂三寸余,白色,上有黑点,形状甚劣。食之,多患腹泻。

虫之属:

(蚰蜒)[蜒蚰]:形如蚯蚓。夏月积暑湿气化生。无足,长二三寸。夜吐白涎壁篱间,成银色有光。俗呼为青赖。

甲壳动物

鳞之属:

虾:种类不一:红虾,味甘。沙虾,次之。黄栀米,又次之。草虾,则有班节而肉粗,其最下者也。

又 介之属:

蟹:生溪涧中,随潮解甲,故字从解。旁行,故曰旁蟹。又螯有生毛者,名曰毛蟹,秋后甚肥美。又有沙钻蟹,色黄,遍身有刺,遇人即伏沙底。有沙马蟹,色赤,走甚疾。有大脚仙蟹,身小,一螯大,一螯小,色赤白杂。有虎狮蟹,遍身红点。有青蚶蟹,青白色,两螯大。有金钱蟹,身扁、色赤黑,此种腌食甚佳。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壳最坚。生海边泥涂中,螯无毛,故异于蟹。

又 蠘:形似蟳。但壳有斑点,其螯甚锐。

又 龙虾: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壳,须长二尺余,钳六七寸。上有芒刺,下有子累累相属。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壳黑色,甚坚,可作杓。尾长如枪,有足十二,生在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失雄者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拾之,必得双。腹中有子如粟而大,可醃以为酱,甚佳。

唇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赤腹,黑头,多足。能制蛇,缘而啖其脑。

蛛形动物

虫之属:

蜘蛛:有数种。《尔雅》曰:在地中布网者,为土蜘蛛。络幕草上者,为草蜘蛛。有长脚者,俗谓之喜子。陆贾曰:蜘蛛集而百事喜。

又 蝇虎:《泉郡志》:蛛属,藏壁间,回环周顾,能捕蝇。

昆虫

介之属:

水龟:一名龙虱。腌食甚佳。

又 虫之属:

蜂:《埤雅》曰:其毒在尾,垂颕如锋,故谓之蜂。有数种:色黄而身长者曰长腰蜂,有黑而大者曰虎头蜂,皆有毒。惟蜜蜂无毒,人家养之树中,以取蜜。

蚁:《尔雅》名蚍蜉。有赤色而极小者,为黄丝蚁。色黑而走疾者,为走马蚁。色白而生于湿处者,曰白蚁。凡衣服器物近湿处,多为所坏。

蝉:蝉无口而鸣,饮而不食。陆士龙谓:蝉有五德:头有緌,文也。饮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处不巢居,俭也。应候,信也。

蝴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种类甚多,杂色俱备。蝶以须为鼻。《异物志》:有人浮南海,见蛱蝶大如蒲帆。

又 蟋蟀:《诗义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身光泽如漆,有角翅。又谓之促织。里语:促织鸣,懒妇惊。又谓之莎鸡。

又 蜻蜓:《埤雅》:蜻蜓饮露。六足,四翼,翅薄如蝉。有青赤黄三种:青而大,曰蜻蜓。小而黄,曰狐黎。小而赤者,曰赤卒,又名绛绉,又名赤弁文人。

萤:腐草化生。夜飞,腹下有火。吕氏《本草》:萤[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景天[,一名据火,一名挟火]。梁元帝诗: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在)[往]雨中(燃)[然]。

蛩:四时阶砌,鸣声不绝。深秋,尤觉凄切也。

螽斯:青色,长角长股,以两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俗呼为草马。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此虫知进。惟捕蝉,则一进一却。

螟蛉:《尔雅》云:螟蛉,桑虫也。

蜾(嬴)[蠃]:陆玑曰:似蜂而小腰。衔泥于壁间作房,取桑虫置之[于木]空中,【略】七日而化为[其]子(105)

又 蜂虎:状似灯蛾而大,头有斑点。入蜜窝,则尽食其蜂。

又 蝇:《酉阳》云:蝇声在翼。班固曰: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又有一种色青而大者,粪物中即变为虫,最能败物。

蚊:东方朔曰:长喙,细身。昼亡夜存,嗜肉恶烟,为掌所扪。积雨生蛆变成者,以艾熏之则溃。夏,秋最多。

螥螂:赤色,状如龙虱。缘壁善走,有翅能飞。多藏树箧中,囓物食之。《漳志》谓之蝤虫。天将雨时,则群飞壁上。煎食解毒,最神。

蛾:眉勾曲如画,故《诗》称蛾眉。《古今注》:飞蛾善扑灯,一名火光,一名慕光。《苻子》曰:夕蛾去暗,赴灯而死。

蠹:一名壁鱼,一名衣鱼,俗呼蠹鱼。(《山经》云)[《酉阳杂俎》据《仙经》曰]:(衣)[蠧]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韩诗: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是也。始则黄色,老有白粉。台地湿蒸多蠹,甚为衣帛,书画之害。

灶鸡:《本草》:名灶马。穴灶而居。状如促织。《诗义疏》:似蝗而小,善跳好斗。立秋之后,则夜鸣,其声唧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蜣螂:《尔雅》所谓蛣蜣。(刑)[邢]昺疏:黑甲,翅在甲下。噉粪土作丸而转之。《庄子》:蛣蜣智在转丸,是也。《抱朴子》曰:玄蝉洁(饿)[飢],不羡(蛣蜣)[蜣蜋]秽饱。

毛虫:有黄绿二种。大者二寸余,浑身皆口。偶着人肉,即红肿。《尔雅》谓之蜭毛虫。俗呼为刺毛虫。

腕足动物

介之属:

海豆芽:似蚬而大,形扁,壳绿,吐尾如豆芽,故名。一曰涂杯。

鱼类

鳞之属:鲤。

涂魠:形类马鲛而大,重者二十余斤。无鳞,味甚美,自十月至清明,多有。

乌鱼:各港俱有。每冬至前,去大海散子,味极甘。后引子归原港,曰回头乌,则瘦而味劣矣。子成片下盐晒干,味更佳。过冬,则罕见。《本草》谓之鲻鱼。

鲳:身扁而短,无鳞。以紫白色者为佳,海鱼之贵品。又有黑色者,细鳞,名乌鲳,味少逊。

马鲛:骨软,无鳞。

鳓:类鲥鱼。身扁薄,味清而芳鲜次于鲥鱼。以多刺,人不见重。

鳗:有乌白二种,乌者为上。又溪有芦鳗,大者十余斤,又食芦笋,故名。又有海鳗,肉粗而刺硬。

扁鱼: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一名涂剃。

又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形似带。鱼鳞入夜有光。

鲈:巨口,细鳞。

午鱼。

鮸鱼:状似鲈而大,肉粗。重至二十余斤。

鲫鱼:一名鲋。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池泽潭湖皆有之。

贴沙:上紫下白,有细鳞,两目相比。一名比目鱼

银鱼,长五六寸,身圆如箸。洁白无鳞,但目两点黑耳。味清甘,可曝为脯。

鳝鱼:似蛇无鳞,黄质黑文。体多涎沬。

虎鱼:状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嫩而美。

黄鱼:色微黄,扁而细鳞,长六七寸。脂厚味丰,恨多刺耳。

麻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类鲻,鳞细。台以为贵品。

鮡鱼:生海边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故名。俗名花鮡,以身有白花点也。

狮刀:腹背如刀,故名。多刺。

乌颊:身短阔,其颊乌,故名。

又 鲨:有白沙,胡沙,双鬐沙。其最佳者,皮上有黑白圈文,曰龙文沙,其翅尤美。

沙梭:长五六寸,状如织梭。

又 鲂: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黄鲂,燕鲂。黄鲂,大而肉粗。燕鲂,小而肉润。

鳁鱼:可腌作鲑。

青鳞:色青,鳞厚,长五六寸。

红纱:皮红如涂朱,鳞细。

金钟仔。

花身:体有斑文。

蛄鲐:尾有星。多穴于泥涂中。

img1572鱼:色青,体圆而短。味极腥。

铁甲鱼:鳞硬如甲。去其皮,方可食。

遍身苦。

涂鳅:似鳝而身短。多涎难握。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色,长五六寸。产圳潭窟中。

狗母鱼: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

独鱼:大者如掌,皮粗。晒干可磨大器。

金残:状如花魿,而体薄多刺。

花魿:斑点如花。

鲡:溪涧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img1573:大首方口,无鳞而多涎。生陂中。黄者肥美。

又 鲢鱼:小口细鳞,身扁,色白。常畜之池中。

又 鲙鱼:一名鳜鱼。身圆而长,皮有斑色,头微有角,甘而润。又有脊上带珠者,谓之珠鲙,澎湖产之,多晒作干。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莺歌鱼:状如鲤而阔。色绿,嘴尖而勾曲似莺哥嘴,故名。产澎湖。

龙尖:口尖而身丰,味甘而脆美。出澎湖,多晒作干。

三牙鱼:有赤白二种。

又 介之属:

海龙:产澎湖。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爪牙,长不径尺。或云:入药,功倍海马。

两栖动物

鳞之属:

水鸡:一名田鸡。

又 虫之属:

虾蟆:似水鸡,背有黑点。《酉阳杂俎》:虾蟆无肠。陆居者,为蟾蜍。凡附骨坏疮,发背肿毒,按方用之,俱效。生疔疮,破其腹,取肝涂之,立愈。将腹皮缝密,放去,不死。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龟:甲虫三百六十,龟为之长。

鳖:一名团鱼。以眼听。伏于渊而卵剖于陆,此思化也。不可与苋同食。

又 img1574鼊:龟属,卵生。状似鳖,四足漫胡,无指爪。大者百余斤,小者数十斤。常从海岸赴山凹钻孔伏卵。人伺其来时,尾而逐之。行甚疾,众并力及其背,则不能动矣。剥割时,两目泪下。嗜者谓:同牛肉,值亦相等。甲可乱玳瑁,亦以饰物,但薄而色浅,不任作器。

又 虫之属:

蜥蜴:似蛇,身扁,四足,长五六寸。《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守宫也。术家云:以器蓄之,饲以丹砂,身尽赤,捣之以点女子体,终身不减。有私,其迹即消,故名守宫。传云:东方朔语武帝,试之果验。台之蝘蜓能鸣,其声嘎嘎,或谓:过澎湖沟则不鸣矣。

又 蛇:舌双,耳聋。其听以目,其毒在涎。台产有数种:一名山(img1575)[辣],长六七尺,专捕鼠。一名草花仔,长一二尺。俱不伤人。一名龟壳花,背有文,如龟纹。一名饭匙倩,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惟尾贴地,(坟)[喷]鼻有声。一名青竹丝,长一二尺。色青如竹,故名。三者啮人最毒。世传,蛇无足。陶弘景曰:五月五日,烧地令热,以酒沃之,置蛇于上,则足见。

鸟类

羽之属:

鸢:鸱类。《禽经》曰:暮(鸦)[鸠]鸣则小雨,朝鸢鸣则大风(106)

又 鹳:似鹤而小,无朱顶。鹳俯鸣则阴,仰鸣则晴。

鹡鸰:水鸟。

雉:雄者有冠,尾长,身具五彩。其羽为翟。雷始动,则雉鸣而雊。

乌:纯黑反哺者,为慈乌。腹曰不反哺者,为鸦,亦名鷽。

燕:燕作巢,避戊己。胸紫身小为越燕。胸斑黑而声大,名胡燕。

鸠:卽斑鸠也。与内地异。色青黑者,曰斑甲。项下赤色者,曰火鸠。又有一种身绿,嘴足红者,曰金鸠。惟淡水出焉。

鹭:毛白,项绿,嘴长,脚高。

画眉:声似莺而小,清圆可听。本地所出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鸜鹆:断舌,可使效人语。一名八哥。

布谷:色浅黑,白腹,头亦微白。春作方殷,人以鸟至识耕农之候。

凫:似鸭而小,浮于水面。乌之谨愿者。俗呼为水鸭。

鸥:水乌。一名鹥。随潮上下。

海鸡母:黑色,脚绿,比鸡较大,宿海屿中,故名。骨脆,而味甚美。

鸳鸯:文采(img1576)[绚]烂。止必偶,飞必双,其交不再。

翡翠:俗名钩鱼翁。尝宿水道,伺鱼而食之。

白鹇:白质,黑章,尾二三尺,嘴爪丹。

长尾三娘:鹇之属。色青,光彩照人。一名练雀。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能搏鹰,鹞,鸢诸恶鸟。

伯劳:卽鵙也。亦曰博劳。性好单栖,其飞翪,其声嗅嗅。夏至,应阴而鸣。

黄莺:一名黄鹂,一名仓庚。其音圆滑善啭。方春后,卽鸣。

鹰。

鸬鹚:色黑,嘴曲如钩。食鱼,入喉则烂。其热如汤,吐而生子,多者七八,少者五六,相连而出,若丝绪焉。

鸺鹠:俗呼为孤黄。大如鹰,头目如猫。昼不见物,夜则出鸣,雌雄相应,声若老人。

雀:小乌。好宿檐瓦,驯近阶除。俗名为檐前雀。

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

海鹅:俗名南风戆,又名布袋鹅。常如海滨猎鱼,避风则入。翎可为箭羽。

华雀:似雀而小,紫色。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来云。

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杂)[襟],善鸣。畜之笼中,可为近玩。

哺乳动物

毛之属:

金钱豹:似豹而小。

猪熊,麋,鹿,麂。

麕:即獐。

img1577:似鹿而大。

兔,猴,山猪,獭。

山羊:能涉峻,生深山中。皮堪作鞋。

鼠:有家鼠田鼠。一名山豪。

又 鳞之属:

海翁:即海鳅。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于水面,则大风将作。

又 介之属:

鲮鲤:一名穿山甲。见人,则身缩不敢动。形如鼠,浑身皆甲。有白皮,红皮二种。白皮可却风疾。

又 虫之属:

蝙蝠:类鼠而有翼,昼伏,夜飞。《仙经》:一名仙鼠。《古今注》:一名飞鼠。《尔雅》:蝙蝠,服翼也。一作伏翼。《玄中记》曰:百岁之鼠,化为蝙蝠,又曰:百岁服翼,色赤,止则倒悬。千岁服翼,白如雪,食之长生。

清乾隆十二年《台湾府志·物产》

刺胞动物

虫鱼·鳞之属:

蚱:一名水母,又名石镜。

又 介之属:

海蜇:台地所产,瘦小不堪食。

环节动物

虫鱼·虫之属:

水蛭:即蚂蟥也。内山最多。

又 蚯蚓。

又 鳞之属:

沙蚕:一名龙肠。生海泊泥涂中。形似蚕,中有沙,故名。味甚鲜美,晒干焙食最佳。

软体动物

药之属:海螵蛸,【略】石决明。

又 虫鱼·虫之属:蜒蚰。

又 鳞之属:

墨鱼:即乌鰂。喷墨于波以卫身,大鱼不得近。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脆。

又 章鱼:引韩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襄中有黑膏及黄膏。行则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游。产澎湖。

又 介之属:

螺:有香螺,花螺,响螺,肉螺数种。香螺长数寸,肉雪白而尾有膏,味最清甘,品为上也。花螺圆而小,壳薄,有斑点,味亦清。响螺大者长满尺,类于香螺,其壳可吹,军中用之。肉螺大五六寸,味苦切其壳,可作鹦鹉杯。

又 牡蛎:咸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俗呼为蠔。小者名珠蠔,最佳。散生海中,用长竹如剪钩诸海底取之。壳可烧灰。

蚶:蚌蛤之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纵横其理。

又 花蛤:蛤有三种,皆生于海。

蛲:蛤之大者,壳厚微黄,肉白多浆。一名车螯。

蛤蜊。

又 珠螺:似花螺而小,壳坚硬,螺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故名。澎湖所产,唯腌食为佳。

蚌。

白蛏:台原无蛏。康熙五十九年,始有生于海泊泥涂中。形与内地蛏无异,但壳差薄,色白如玉,尤清甘。四五月时有之。

西施舌:壳绿黑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瑶柱。但台所出,不宜多食。

又 以下俱详见《附考》。

海蒜。

又 附考:

文蛤:味极鲜美。往年绝少,惟癸卯春夏鱼市不绝。《西溪丛话》: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博物志》云:东海有蛤,鸟常食之。壳在海岸,潮水往来碏薄,洁白如雪,入药最精。往在大img1578僧寺,见海边蛤壳,各种奇异,有竞为携取者同上。

又 海蒜:一名海肾。壳类蛤,肉垂三寸余,白色,上有黑点,形状甚劣。食之多,患腹泻同上。

甲壳动物

虫鱼·介之属:

蟹:台产皆出于海,独诸罗生溪涧中,螯生毛,名曰毛蟹。秋后,甚肥美。海中则有沙钻蟹,色黄遍身有刺。遇人,即伏沙底。有沙马蟹,色赤,走甚疾。有大脚仙蟹身小,一螯大,一螯小,色赤白相杂。有虎狮蟹,遍身红点。有青蚶蟹,青白色,两螯独大。有金钱蟹,身扁,色赤黑,此种腌食甚佳。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壳最坚。生海边泥涂中,螯无毛,故异于蟹。

又 蠘:形似蟳,但壳有斑点。其螯甚锐。

又 以下俱详见《附考》。

龙虾,【略】寄居虫,鬼蟹。

又 附考:

蟹:螯生毛者。无毛者为蟳。有翠蟹,蔚然深蓝,大不盈掌。巨者螯长六七寸,壳有斑文,呼曰青脚蠘。孙元衡有《翠蟹诗》云:嗜蟹何当只自谋,难凭此味悦监州。双螯独把炎洲翠,吕亢图中未解收《赤嵌集》。

虎蟳:质粗味劣,无足取。壳极类门户上所绘虎头,色亦殷红斑驳,人有镶为酒器者。冬来生子,充盈脐外《闽小纪》。

又 龙虾: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壳,须长二尺余,钳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属。又有九节虾同上。

又 《南州异物志》: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火炙之,乃出走。《异苑》谓:鹦鹉螺常脱壳而朝游,出则有虫如蜘蛛入其壳中,戴以行。夕返,则此虫出。庾阐所云:鹦鹉外游,寄居负壳,者也。台地呼寄生《使槎录》。

鬼蟹:状如傀儡。孙元衡有诗云:家在蠔山蜃气开,鲸潮初起鲎帆来。虎鲨(背有斑文)鬼蟹纷无数,就裹难求蛤蚌胎同上。

肢口动物

虫鱼·介之属:

鲎:壳黑色,甚坚,可作杓。为长如枪,有足十二生在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失雄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拾之,必得双。腹中有子如粟大,可腌以为酱,甚佳。

唇足动物

虫鱼·虫之属:蜈蚣。

又 附考:

蜈蚣:腹下有光,夜间青荧,闪烁如萤,毒气如琉璜。以足踏之,光熠耀不绝同上。

蛛形动物

虫鱼·虫之属:蜘蛛。

昆虫

药之属:蜂蜜,【略】蝉蜕

又 虫鱼·虫之属:蜂。

蚁:盈几案间皆是。有赤色而极小者,为黄丝蚁。色黑而走疾者,为走马蚁。色白而生于湿处者,曰白蚁。凡衣服,器物近湿处,多为所坏。

蝉,蝴蝶,【略】蟋蟀。

又 蜻蜓:至冬,犹群飞。

萤,蛩,螽斯,螳螂,螟蛉,蜾蠃,蝇虎。

又 img1579虎:状似灯蛾而大。

蝇,蚊。

螥螂:台多藏橱中。《漳志》谓之蝤虫。煎食,解毒最神。

蛾,蠹,灶鸡,蜣螂,毛虫,

又 附考: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搔则愈痒。《闽小记》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蚋尤甚,密帷亦不能间之。名没子同上。

四时阶砌蛩鸣不绝。蝉於二月即噪树间。听虫鸣以占候,未可与此地律也同上。

又 介之属:

水龟:一名龙虱。腌食甚佳。

腕足动物

虫鱼·介之属:

海豆芽:似蚬而大,形扁,壳绿,吐尾如豆芽,故名。一曰涂杯。

鱼类

虫鱼·鳞之属:鲤。

涂魠:形似马鲛而大,重二十余斤,无鳞。味甚美。自十月至清明时多有。

乌鱼:各港俱有。每冬至前,去大海散子,味极甘。后引子归原港,曰回头乌,则瘦之。鯔鱼也。

鲳。

马鲛:骨软无鳞。

鳓,鳗。

扁鱼: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一名涂剃。

白带鱼:无鳞。

午鱼:鲈之别种。

鮸鱼:即敏鱼。状似鲈而大,肉粗,重至二三十斤。

鲫鱼。

贴沙:上紫下白,有细鳞。即比目鱼。

银鱼。

鳝:即鱓。

虎鱼:状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嫩而美。

黄鱼。

魟鱼: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黄魟,燕魟。黄魟大而肉粗,燕魟小而肉润。

泥鳅:俗呼之鳅鱼。

金鱼。

斗鱼: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人呼为丁班。此与金鱼只供玩赏。

麻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类鯔,鳞细。台以为贵品。

鮡:生海岛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故名。俗名花鮡,以身有花白点也。

狮刀:腹背如刀,故名。多刺。

乌鵊:身短阔。

又 鲨:有白沙、胡沙、双髻沙。最佳者,皮有黑白圈文,曰龙文沙,翅尤美。

沙梭:长五六寸,状如织梭。

又 鳁鱼:可腌作鲑。

青鳞:色青鳞厚,长五六寸。

红纱:皮红如涂朱,鳞细。

金钟仔。

花身:体有斑文。

蛄鲐:尾有星,多穴于涂泥中。

鱦鱼:色青,圆而短。味极腥。

铁甲:鳞硬如甲。去其皮方可食。

遍身苦:身有花点。

狗母鱼: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

独鱼:大者如掌,皮粗。晒干,可磨木器。

金钱:状如花魿而体薄多刺。

花魿:斑点如花。

鲡鱼:溪涧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img1580鱼。

又 鲢鱼。

又 鲙鱼:一名鳜鱼。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莺哥鱼:状如鲤而润,色绿,嘴尖而勾曲似莺哥嘴,故名。产澎湖。

龙尖:口尖而身丰,味甘而脆美。出澎湖。多晒作干。

三牙鱼:有赤白二色。

黄翅:状似乌颊,肉细而味清,以其翅黄,故名。下淡水有重一二斤者。

黄爵:身薄而小,多刺。《漳郡志》以为黄雀所化。

新妇啼。

以下三十种,《旧志》未载,今补入,详见《附考》。

飞籍,金精,三牙,田鸽,梳齿,小波浪,归秉,赤海,刣额,鰔鱼,牛尾,泥龙,青箭,交网,牛牯img1581,金梭,竹梭,飞乌,咬网狗,海蛎,含西,刺圭糍,安米,旗鱼,【略】海龙,海马。

又 附考:鲨类不一,龙文鲨、双髻鲨,志言之矣。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锯仔鲨,齿长似锯。鸟鲨,口阔,大者类百斤,能食人。虎鲨,头斑如虎,齿迅利,噬人手足立断。圆头鲨,亦食人。鼠img1582鲨,皮白,齿如梳。蛤婆鲨,口阔,尾尖。油鲨,身圆而长,尾似虾尾。泥鳅鲨,口尖。青鲨,身青色。扁鲨,身扁尾小。乞食鲨,皮可饰刀鞘。狗缠鲨,身长尾尖。狗鲨,头大,上有乌赤点,离水终日不死《赤嵌笔谈》。

鲨鱼胎生。市得一鱼可四五斤,用佐午炊。庖人剖腹,一小鱼从中跃出,更得五六头投水中,皆游去《稗海纪游》。

鲂:有锦鲂,身圆,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皮生沙石,尾长数尺,骨弱肉粗。黄鲂,身圆,黄色。泥鲂,皮黑。扫帚鲂,尾如帚。乌燕鲂,头身翅俱似燕,肉黑。四开鲂,头似燕,肉赤。鬼角燕鲂,头有软角。水沉鲂,淡红色,身扁头尖同上。

新妇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谙,恐被姑责也。孙元衡有诗云: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却怜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赤嵌集》。

飞籍鱼:疑是沙燕所化,两翼尚存。渔人俟夜深时,悬灯以待,乃结阵飞入。舟力不胜,灭灯以避。孙元衡有诗云:入海微禽能变化,秋来巢燕已为鱼。翻飞应悔留双翦,误学灯蛾赴火渔同上。

鹦哥鱼:鸟嘴红色,周身皆绿。孙元衡有诗云:朱施鸟喙翠成襦,陆困樊笼水厄罛。信是知名无隐法,曾闻真腊有浮胡。相传,真腊有鱼名为浮胡,嘴似鹦鹉同上。

又 金精鱼:花点细鳞。

三牙鱼:或赤或白,有三齿。

田鸽鱼:体圆,两须极长。

梳齿鱼:黑色,花点,齿如梳,鱼肚食之立死《赤嵌笔谈》。

泥鱠鱼:黑色,口阔,大者五六十斤。

珠鱠鱼;黑色,身有红白点。

小鱠鱼:黑色同上。

小波浪鱼:青身,小尾。

归秉鱼:身扁,肉涩。

赤海鱼:红色。

刣额鱼:金鳞,头内有石子一枚。

鱤鱼:口边有两大刺。

牛尾鱼:状似牛尾。

泥龙鱼:身长,有暗刺。

青箭鱼:色青,口尖,行如箭。

交网鱼:色乌赤两种。

牛牯img1583:头阔,皮青。

金梭鱼:金鳞,身软。

竹梭鱼:口尖,身长。

飞乌鱼:色青,有翅能飞。

咬网狗:黑色,歪口无分左右。

海蛎鱼:头大,皮黑。

含西鱼:身扁,色白。

刺圭糍鱼:色黑,唇厚。

安米鱼:细鳞,有赤有白同上。

旗鱼:色黑,大者六七百斤,小者百余斤,背翅如旗,鼻头一刺长二三尺,极坚利,水面殴鱼如飞,船为所刺,即不能脱,身一转动,船立沉同上。

又 海马(107):状似马,颈有鬃,亦四翅。渔人网获,均为不详同上。

海龙:产彭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爪牙,长不径尺。以之入药,功倍海马。孙元衡有诗云:澎岛渔人乞我歌,海龙双跃出盘涡。爪牙未具空鳞鬣,直似枯鱼泣过河《赤嵌集》。

两栖动物

虫鱼·虫之属:蝦蟆。

又 蛙:土人带皮食之。

爬行动物

虫鱼·虫之属:

蜥蜴:似蛇,身扁,四足,长五六寸。《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守宫也。台之蝘蜓能鸣,其声嘎嘎。或谓,过澎湖则不鸣。

又 蛇:台产有数种:一名山img1584,长六七尺,专捕鼠。一名草花仔,长一二尺,俱不伤人。一名龟壳花,背有文如龟纹。一名饭匙倩,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唯尾贴地,喷鼻有声。一名青竹丝,长一二尺,色青如竹,故名。三者啮人,最毒。

又 附考:簸箕甲:蛇之最毒者。大者数尺,身有横纹,黑白相间。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汗,行经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立死。其骨必捣烂远掷之,误践亦能刺足杀人。闽地多有《台海采风图》)。

北路有巨蛇,可以吞鹿,名钩蛇,能以尾取物。孙元衡有《巨蛇吞鹿歌》云:一岛三千麋鹿场,甡甡出谷如牛羊。台山不生白额虎,族类无忧牙爪伤。野有修蛇大如斗,飕飕草木腥风走。气腾火焰喷黄云,八尺斑龙入巨口。九岐璚角横其喉,昂宵下咽膏涎流。狞蕃骇兽不相贼,犇窜林莽争逃钩。我闻巴蛇吞象不烦齩,三岁化骨何阴狡。尔鹿尔鹿甚微细,此蛇得之应未饱《赤嵌集》。

余始来此坐,檐下有声如雀,却不见有飞鸟。后乃知为蜥蜴鸣也。林佥事麟焻《使琉球竹枝词》:静听盘窗蜥蜴声。其自注云:蜥蜴能鸣声如麻雀,海外蜥蜴俱能鸣耳《赤嵌笔谈》。

又 蜥蜴:俗呼为四脚蛇。四足各有爪,长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露浓之后,横路暴日,故一名涂钉《台海采风图》。

青竹镖:蛇类。一名百步创,一名青柏丝。长尺余,深绿色,缠树杪与叶与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者,行至百步即僵同上。

又 介之属:鼋,龟,鳖。

又 img1585鼊。

又 附考:

鸟类

鸟兽·羽之属:鸢,鸽,鹳,鹡鸰,雉,乌,燕。

鸠:即斑鸠也。与内地异。色青黑者,曰斑鸠甲。项下赤色者,曰火鸠。又有一种身绿嘴足红者,曰金鸠,唯淡水出。

鹭。

画眉: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鸜鹆:即八哥。

布谷,凫,鸥。

海母鸡:黑色,脚绿。比鸡较大。宿海屿中,故名。骨脆而味甚美。

鸳鸯。

翡翠:俗名钓鱼翁。尝宿水道,伺鱼而食之。

白鹇。

长尾三娘:鹇之属。色青,光彩照人。一名练雀。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能搏鹰,鹞,鸢诸恶鸟。

伯劳:鵙也。

黄莺,鹰,鸬鹚。

鸺鹠:即鸱鸮。

雀,白头翁。

海鹅:俗名南风戅,又名布袋鹅。常于海滨猎鱼,翎可为箭羽。

蓽雀:似雀而小,紫色,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来去。

白鸠:每当五更则鸣。或谓之知更鸟。

竹鸡,鹞。

鹪鹩:《通志》谓之鹪鴱。《尔雅》:桃虫,鹪。其雌鴱。一名韈雀,一名巧妇。土番出草,闻其声则返。

鬼车:俗名九头鸟。

彩囊。

以下六种,《旧志》未载。今补入,详见《附考》。

五鸣鸡,雷舞,番蓽,img1588鹳。

倒挂:自内地来。

又 附考:

长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彩耀相间,尾长盈尺。台人因而名之。生于诸罗深山,中土罕有见者《台海采风图》。

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襟,可为近玩。或呼为洋鸽。云自咬img1589吧来者。初开台时,一双不下二十金。近饲养将雏者多,价不及十分之一《使槎录》。

白鸽:能知气候。每交一时,即连鸣数声《台湾志略》。

绿鸠:紺嘴碧毛,艳深鹦鹉。唯不善鸣,逊白鸠同上。

海八哥:黑身,红顶,绿足。一名田鸡,乌须,鸷鸟也。能搏击羽族。尾长,黑色。时集于田间牛背上《使槎录》。

乌鹙:似八哥而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逓唤,能搏鹰,鹯。遇诸恶鸟飞空中,则窜啄其胸肋。鹰,鹯飞较迟,爪不能及,负痛飞鸣而去。宿处恶鸟不敢近《台海采风图》。

彩囊:似鸡而小,顶上有五彩囊《使槎录》。

五鸣鸡:大如鹌鹑,项白。每漏下一鼓,则一鸣同上。

雷舞:鸟名。苍赤色。闻雷则舞蹈同上。

白八哥,白画眉亦未见。或云,盐水港统领埤加冬树大数围,其上每年生白八哥。相近居民伺其将雏,攫而饲之同上。

番蓽:形似燕,背淡黑色,腹下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鹡鸰《诸罗志》。

img1590鹳:俗呼食蛇鸟。状似鹤,略小而短尾,周身毛羽淡红色。专食蛇虺,知探蛇穴,以嘴啄洞口,令自出。或口啣而飞空中,头尾皆动《台海采风图》。

倒挂鸟:似鹦鹉而小,翎羽鲜明,红绿相间。缘枝循行,喙如钩,足短爪长。性好倒挂,夜睡亦然。种出东阳吕宋同上。

哺乳动物

药之属:鹿茸。

麋茸:鹿之大者。鹿茸补阳,麋茸补阴。

鹿角胶。

鹿角霜:即煮胶之角渣也。

又 穿山甲:即鲮鲤。

又 鸟兽·畜之属·附考:台湾多野牛,千百为群。欲取之,先置木城四面,一面开门。驱之急则皆入。入则扄闭而饥饿之,然后徐施羇靮,豢之刍豆,与家牛无异矣《台海采风图》。

又 内山有山马同上。

又 毛之属:

艾叶豹:台产者稍大于犬而无害于人。或名之曰獐虎。

熊,麋,鹿,麂。

麕:即獐。

img1591:似鹿而大。

兔,猴,山猪,獭。

山羊:能涉峻,生深山中。皮堪作鞋。

鼠。

野猪:牙利如镰。

又 附考:台山无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则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角尾单弱,绝不似关东之濯濯。角百对,只可煎胶二十余斤。鹿虽多,街市求一脔不得。冬春时,社番截成方块,重可斤余,皆用盐渍,运致府治,色黑,味变,不堪下箸而值亦不轻《使槎录》。

鹿以角纪年。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岁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岐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射得小鹿,通体纯白,角纔两岐。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也。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复解。每岁止增一岐耳《稗海纪游》。

牝鹿以四月乳。未乳极肥,腹中胎鹿皮毛鲜泽,文彩可爱。又牝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唯马,牡马误烝则自死。牝鹿自远以避同上。

熊之类不一,有猪熊、狗熊、马熊、人熊之异,各肖其形。诸熊毛劲如鬣,又厚密,矢鏃不能入。蹄有利爪,能缘木升高,蹲于树巅,或穴地而处。人以计取之,无生致者。腹中多脂可啖,掌为八珍之一,脍炙人口,然不易熟,庖人取其汁烹他物为羹,助其鲜美,一掌可供数十烹。若为屠门之嚼,贻笑知味矣同上。

山猪:盖野彘也。两耳与尾略小,毛鬣苍色稍别。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外,击木可断,力能拒虎,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肋穿腹。行疾如风。猎者不敢射。又有豪猪,别是一种,箭如蝟毛,行则有声。虽能射人,不出寻丈外同上。

福州东岛视澎湖为近内,唯产鹿千百群。岛人捕得,取其肠胃连粪食之,以为至美。其全体则鬻之。福州人今所鬻鹿脯,鹿筋,皆东岛物也《玉堂荟记》。

山鼠:土人捕获,以蔗梗填腹,去毛炙黄,合猪肉煮食《使槎录》。

山猫:取其毛以束笔,微短而软。乡间亦有捕蝉,纸裹煨熟,以下酒者同上。

又 虫鱼·虫之属:蝙蝠。

又 鳞之属:

海翁:即海鳅。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于水面则大风将作。

又 以下三十种,《旧志》未载,今补入,详见《附考》。

蜈鱼,海和尚,海狗。

又 附考:

海翁鱼:有言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此无可考。志云:后垄番社有脊骨一节,高可五六尺,两人合抱未满其围。渔人云:大者约三四千斤,小者亦千余斤。皮生沙石,刀箭不入。有自僵者,人从口中入,割取其油以代膏火。肉粗,不可食。口中喷涎,常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即龙涎。番每取之以贾利,真赝亦莫辨也《赤嵌集》。

又 蜈鱼:俗呼海竖。头似猪,大则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常于水面跃起,高丈余,喷水如雪,渔人见之即避同上。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皆似人形,四翅无鳞。同上。

又 海狗:头似狗,尾尖,四翅。

又 介之属:

鲮鲤:一名穿山甲。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府志·物产》

环节动物

虫鱼:

水蛭:即蚂蟥也。内山最多。

又 蚯蚓。

又 以上虫之属。

又 沙蚕:一名龙肠,生海泊泥涂中。形似蚕,中有沙,故名。味甚鲜美,晒干,焙食最佳。

又 以上鳞之属。

软体动物

虫鱼:蜒蚰。

以上虫之属。

墨鱼:即乌鲗。常喷墨于波以卫身,大鱼不得近。中有骨如小舟,名海鳔鮹。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脆。

又 章鱼:即韩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者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逝。产澎湖。

蝚鱼:状如乌鲗而大,肉亦厚,味甘美。出澎湖。

以上鳞属。

又 螺:有香螺,花螺,响螺,肉螺数种。香螺,长数寸,肉雪白而尾有膏,味最清甘,品之上也。花螺,圆而小,壳薄有斑点,味亦清。响螺,大者长满尺,类于香螺,其壳可吹,军中用之。肉螺,大五六寸,味苦,切其壳,可作鹦鹉杯。

又 牡蛎:咸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俗呼为蚝。小者名珠蚝,最佳。散生海中。乗浮用长竹如剪钩诸海底,取之。壳可烧灰。

蚶:蚌蛤之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纵横其理。

又 花蛤:蛤有三种,皆生于海。

蛲:蛤之大者,壳厚微黄,肉白多浆。一名车螯。

蛤蜊。

又 珠螺:似花螺而小,壳坚硬。螺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故名。澎湖所产。惟腌食为佳。

蚌:与蛤同类异形。蛤圆,蚌长。大者尺余。间有含珠。

白蛏:台原无蛏。康熙五十九年,始有生于海泊泥涂中。形与内地蛏无异,但壳差薄。白色如玉,肉尤清甘。四五月时有之,出亦无多。

西施舌:壳绿黑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摇柱。但台所出,不宜多食。

又 以下俱详见《附考》。

又 海蒜。

又 以上介之属。

又 附考:文蛤,味极鲜美。往年绝少,惟癸卯春夏,鱼市不绝。《西溪丛话》: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博物志》云:东海有蛤,鸟常食之。壳在海岸,潮水往来碏薄,洁白如雪。入药最精。往在大嶝僧寺,见海边蛤壳各种奇异,有竸为携取者同上。

又 海蒜:一名湖肾。壳类蛤,肉垂三寸余,白色,上有黑点,形状甚劣。食之多患腹泻同上。

甲壳动物

鳞之属:

红虾:大者五六寸长,肉有红膏。

黄栀米:虾之小而色黄者。

大脚虾:池潭皆有。前有两大脚。

又 介属:

蟹:其螯与爪皆有毛。大者,曰毛蟹。小者,曰石蟹。小而壳微黄色,螯细无毛,其行斜傍,曰蟛img1592。小而螯赤,生沟渠中,曰螃蜞。壳圆似虎,头有红赤斑点,螯扁,与爪皆有毛,曰虎狮。

蟳:形略似蟹而大,其螯与爪皆无毛。

蠘:壳尖而有紫点,皆蟹类也。

又 仙人掌:形似龟脚。又曰,龟脚生于海石夹旁处。澎湖出。

肢口动物

虫鱼:

鲎:壳黑色,甚坚,可作杓。尾长如枪,有足十二,生在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失雄者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拾之,必得双。腹中有子如粟而大,可醃以为酱,甚佳。

以上介之属。

唇足动物

虫鱼:蜈蚣。

以上虫之属。

又 附考:

蜈蚣:腹下有光,夜间青荧闪烁如萤,毒气如硫磺。以足蹈之,光熠耀不绝同上。

蛛形动物

虫鱼:蜘蛛,【略】蝇虎。

又 以上虫之属。

昆虫

鸟兽·附考:

山猫:【略】乡间亦有捕蝉,纸裹煨熟以下酒者同上。

又 虫鱼:蜂。

蚁:盈几案间皆是。有赤色而极小者,为黄丝蚁。色黑而走疾者,为走马蚁。色白而生于湿处者,曰白蚁。凡衣服,器物近湿处,多为所坏。

蝉,蝴蝶,【略】蟋蟀。

又 蜻蜓:至冬犹群飞。

萤,蛩,螽斯,螳螂,螟蛉,蜾蠃。

又 蜂虎:状似灯蛾而大。

又 蝇,蚊。

螥螂:台多藏橱中。《漳志》谓之蝤虫。煎食,解毒最神。

蛾,蠹,灶鸡,蜣螂,毛虫。

以上虫之属。

又 附考: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搔则愈痒。《闽小纪》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蚋尤甚,密帷亦不能间之。名没子同上。

四时阶砌,蛩声鸣不绝,蝉于二月即噪树间。听虫鸣以占候,未可与此地律也同上。

又 水龟:一名龙虱。腌食甚佳。

以上介之属。

鱼类

虫鱼:鲤。

涂魠:形类马鲛而大,重者二十余斤。无鳞,味甚美,自十月至清明,多有。

乌鱼:各港俱有。每冬至前,去大海散子,味极甘。后引子归原港,曰回头乌,则瘦而味劣矣。子成片下盐晒干,味更佳。过冬,则罕见。即《本草》之鲻鱼。

鲳。

马鲛:骨软,无鳞

鳓,鲇。

扁鱼: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一名涂剃。

白带鱼:无鳞。

午鱼:鲈之别种。

鲈,

鮸鱼:即敏鱼。状似鲈而大,肉粗。重至二十余斤。

鲫鱼。

贴沙:上紫下白,有细鳞。即比目鱼。

银鱼。

鳝鱼,即鱓。

虎鱼:状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嫩而美。

黄鱼。

魟鱼: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黄魟,燕魟。黄魟,大而肉粗。燕魟,小而肉润(108)

泥:俗谓之鳅鱼。

金鱼。

斗鱼: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人呼为丁班。此与金鱼只供玩赏。

麻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类鲻,鳞细。台以为贵品。

鮡鱼:生海边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故名。俗名花鮡,以身有白花点也。

狮刀:腹背如刀,故名。多刺。

乌颊:身短阔。

又 鲨:有白沙,胡沙,双鬐沙。其最佳者,皮上有黑白圈文,曰龙文沙,其翅尤美。

沙梭:长五六寸,状如织梭。

又 鲂。

鳁鱼:可腌作觟。

青鳞:色青,鳞厚。长五六寸。

红沙:皮红如涂朱,鳞细。

金钟仔。

花身:体有斑文。

蛄鲐:尾有星。多穴于涂泥中。

img1593鱼:色青,体圆而短。味极腥

铁甲鱼:鳞硬如甲。去其皮,方可食。

遍身苦:身有花点。

涂鳅:似鳝而身短,多涎难握。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色,长五六寸。产圳潭窟中。

狗母鱼: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

独鱼:大者如掌,皮粗。晒干可磨大器。

金残:状如花魿,而体薄多刺。

花魿:斑点如花。

鲡:溪涧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img1594鱼,【略】鲢鱼。

又 鲙鱼:一名鳜鱼。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莺歌鱼:状如鲤而阔。色绿,嘴尖而勾曲似莺哥嘴,故名。产澎湖

龙尖:口尖而身丰,味甘而脆美。出澎湖,多晒作干。

三牙鱼:有赤曰二色。

黄翅,状似乌颊。肉细而味清。以其翅黄,故名。

新妇啼。

以下三十种,《旧志》未载,今补入,详见《附考》。

飞籍,金精,三牙,田鸽,梳齿,小波浪,归秉,赤海,刣额,鰔鱼,牛尾,泥龙,青箭,交网,牛牯img1595,金梭,竹梭,飞乌,咬网狗,海蛎,含西,刺圭糍,安米,旗鱼,【略】海龙,海马。

以上鳞之属。

又 附考:

鲨:类不一。龙文鲨,双髻鲨,《志》言之矣。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锯仔鲨,齿长似锯。

乌鲨,口阔,大者数百斤,能食人。虎鲨,头斑如虎,齿迅利,噬人手足立断。圆头鲨,亦食人。鼠img1596鲨,皮白,齿如梳。蛤婆鲨,口阔,尾尖。油鲨,身圆而长,尾似虾尾。泥鳅鲨,口尖。青鲨,身青色。扁鲨,身扁,尾小。乞食鲨,皮可饰刀鞘,狗缠鲨,身长,尾尖,狗鲨,头大,上有乌赤点,离水终日不死《赤嵌笔谈》。鲨鱼,胎生,市得一鱼可四五斤,用佐午炊。庖人剖腹,一小鱼从中跃出,更得五六头,投水中,皆游去,《稗海纪游》。

鲂:有锦鲂,身圆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皮生沙石,尾长数尺,骨弱肉粗。黄鲂,身圆,黄色。泥鲂,皮黑。扫帚鲂,尾如帚。乌燕鲂,头身翅俱似燕,肉黑。四开鲂,头似燕,肉赤。鬼角燕鲂,头有软角。水沉鲂,淡红色,身扁,头尖同上。

新妇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谙,恐被姑责也。孙元衡有诗云: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却怜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赤嵌集》。

飞籍鱼:疑是沙燕所化,两翼尚存。渔人俟夜深时,悬灯待,乃结阵飞入。舟力不胜,灭灯以避。孙元衡有诗云:入海微禽能变化,秋来巢燕已为鱼。飜飞应悔留双翦,误学登蛾赴火渔同上。

鹦哥鱼:鸟嘴红色,周身皆绿。孙元衡有诗云:朱施鸟喙翠成襦,陆困樊龙水厄罛。信是知名无隐法,曾闻真腊有浮胡。相传,真腊有鱼名为浮胡,嘴似鹦鹉同上。

又 金精鱼:花点细鳞。

三齿鱼:或赤,或白,有三齿。

田鸽鱼:体圆,两须长。

梳齿鱼:黑色,花点,齿如梳。鱼肚,食之立死《赤嵌笔谈》。

泥鲙鱼:黑色,口阔。大者,五六十斤。

珠鲙鱼,黑色,身有红白点。

小鲙鱼,黑色同上。

小波浪鱼:青身小尾。

归秉鱼:身扁,肉涩。

赤海鱼:红色。

刣额鱼:金鳞,头内有石子一枚。

鳡鱼:口边有两大刺。

牛尾鱼:状似牛尾。

泥龙鱼:身长,有暗刺。

青箭鱼:色青,口尖,行如箭。

交网鱼:色有乌赤二种。

牛牯img1597:头阔,皮青。

金梭鱼:金鳞,身软。

竹梭鱼:口尖,身扁,色白。

刺圭糍鱼:色黑,唇重。

安米鱼:细鳞,有赤,有白同上。

旗鱼:色黑,大者六七百斤,小者百余斤。背翅如旗。鼻头一刺长二三尺,极坚利,水面驱鱼如飞。船为所刺,即不能脱,身一转动,船立沉同上。

又 海龙:产澎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以之人药,功倍海马《赤嵌集》。

又 海马:状似马,颈有鬃,亦四翅。渔人网获,均为不祥同上。

两栖动物

虫鱼:蟆。

又 蛙:土人带皮食之。

又 以上虫属。

爬行动物

虫鱼:

蜥蜴:似蛇身扁,四足,长五六寸。《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守宫也。台之蝘蜓能鸣,其声嘎嘎。或谓,过澎湖则不鸣。

又 蛇:台产有数种:一名山(img1598)[辣],长六七尺,专捕鼠。一名草花仔,长一二尺。俱不伤人。

一名龟壳花,背有文如龟纹。一名饭匙倩,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惟尾贴地,喷鼻有声。一名青竹丝,长一二尺,色青如竹,故名。三者啮人,最毒。

以上虫属。

附考:

簸箕甲:蛇之最毒者。大者数尺,身有横纹,黑白相间。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汁,经行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立死。其骨必捣烂远掷之,误践,亦能刺足杀人。闽地多有《台海采风图》。

北路有巨蛇,可以吞鹿,名钩蛇,能以尾取物。孙元衡有《巨蛇吞鹿歌》云:一岛三千麋鹿场,甡甡出谷如牛羊。台山不生白额虎,族类无忧牙爪伤。野有修蛇大如斗,飕飕草木腥风走。气腾火焰喷黄云,八尺斑龙入巨口。九岐璚角横其喉,昂霄下咽膏涎流。狞蕃骇兽不相贼,犇窜林莽争逃钩。我闻巴蛇吞象不烦齩,三岁化骨何阴狡。尔鹿尔鹿甚微细,此蛇得之应未饱《赤嵌集》。

余始来此,坐檐下,有声如雀,却不见有飞鸟。后乃知为蜥蜴呜也。林佥事麟焻《使琉球竹枝词》:静听盘窗蜥蜴声。其自注云:蜥蜴能鸣,声如麻雀。海外蜥蜴,俱能鸣耳《赤嵌笔谈》。

又 蜥蜴:俗呼为四脚蛇。四足各有爪,长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露浓之后,横路(曝)[暴]日,故一名涂钉云《台海采风图》。

青竹镖,蛇类。一名百步创,一名青柏丝。长尺余,深绿色。缠树杪,与叶无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者,行百步卽僵同上。

又 以上鳞之属。

又 鼋,龟,鳖。

又 以上介之属。

鸟类

鸟兽:鸢,鸽,鹳,鹡鸽,雉,乌,燕。

鸠:卽斑鸠也。与内地异,色青黑者,曰斑鸠甲。项下赤色者,曰火鸠。又有一种身绿,嘴足皆红者,曰金鸠。惟淡水出。

鹭。

画眉: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鸜鹆:卽八哥。

布谷,凫,鸥。

海鸡母:黑色,脚绿,比鸡较大,宿海屿中,故名。骨脆而味甚美。

鸳鸯。

翡翠:俗名钓鱼翁。尝宿水道,伺鱼而食之。

白鹇。

长尾三娘:鹇之属。色青,光彩照人。一名练雀。

鸟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能搏鹰,鹞,鸢诸恶鸟。

伯劳:鵙也。

黄莺,鹰。

鸬鹚:卽鸱鸮。

雀,白头翁。

海鹅:俗名南风戆,又名布袋鹅。常于海滨猎鱼。翎可为箭羽。

华雀:似雀而小,紫色,喞喞善吟。置笼中,能自来去。

白鸠:每当五更则鸣,或谓之知更鸟。

竹鸡,鹞。

鹪鹩:《通志》谓之鹪鴱。《尔雅》:桃虫,(鹧)[鷦],其雌鴱。一名韈雀,一名巧妇。土番一出草,闻其声则返。

鬼车:俗名九头鸟。

彩囊。

以下六种,《旧志》未载,今补入,详见《附考》。

五鸣鸡,雷舞,番华,img1599鹳。

倒挂:自内地来。

以上羽之属。

附考:

长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彩耀相间,尾长盈尺,台人因而名之。生于诸罗深山,中土罕有见者《台海采风图》。

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襟,可为近玩。或呼为洋鸽,云自咬img1600吧来者。初开台时,一双不下二十金。近饲养将雏者多,价不及十分之一《使槎录》。

白鸠:能知气候,每交一时,卽连鸣数声《台湾志略》。

绿鸠:绀嘴碧毛,艳深[于]鹦鹉。惟不善鸣,逊白鸠同上。

海八哥:黑身,红顶,绿足,一名田鸡。

乌须:鸷鸟也。能搏击羽族。尾长,黑色。时集于田间牛背上《使槎录》。

乌鹙:似八哥,而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递唤。能搏鹰,鹯,遇诸恶鸟飞空中,则窜啄其胸肋。鹰,鹯飞较迟,爪不能及,负痛飞鸣而去。宿处,恶鸟不敢近《台海采风图》。

彩囊:似鸡而小,顶上有五彩囊《使槎录》。

五鸣鸡:大如鹌鹑,顶白。每漏下一鼓,则一鸣同上。

雷舞:鸟名。苍赤色,闻雷则舞同上。

白八哥,白画眉。

亦未见。或云:盐水港统领埤加冬树大数围,其上每年生白八哥。相近居民伺其将离,攫而饲之同上。

番荜:形似燕,背淡黑色,腹下色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鹡鸰《诸罗志》。

img1601鹳:俗呼蛇鸟。状似鹤略小而短尾,周身毛羽淡红色。专食蛇虺,知探蛇穴,以嘴啄洞色令自出。或口衔而飞空中,头尾皆动《台海采风图》。

倒挂鸟:似鹦鹉而小,翎羽鲜明,红绿相间。缘枝循行。喙如钩,足短爪长。性好倒挂,夜睡亦然。种出东洋,吕宋同上。

又 番鸭:大如鹅,足微细。两颊红如鸡冠,雄者色更赤。畜之,常飞去。人每载入内地,然褷褷唼唼,无足充玩同上。

哺乳动物

鸟兽·附考:台湾多野牛,千百为群。欲取之,先置木城四面,一面开门,驱之急,则皆入。入则扃闭而饥饿之,然后余施羁靮,拳之刍豆,与家牛无异矣《台海采风图》。

马小而力弱,异于内地;内山有山马同上。

水沙连,红头屿出黄羊,有鬻其皮以为褥者同上。

又 艾叶豹:台产者,稍大于犬而无害于人。或名之曰獐虎。

熊,麋,鹿,麂。

麕:即獐。

img1602:似鹿而大。

兔,猴,山猪,獭。

山羊:能陟峻,生深山中,皮堪作鞋。

鼠。

野猪:牙利如镰。

以上毛之属。

附考:台山无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则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角尾单弱,绝不似关东之濯濯。角百对,只可煎胶二十余斤。鹿虽多,街市求一脔不得。冬春时,社番截成方块,重可斤余,皆用盐渍,运致府治,色黑味变,不堪下箸,而值亦不轻《使槎录》。鹿以角纪年,凡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岐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射得小鹿,通体纯白,角纔两岐,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尽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也。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后解。每岁止增一岐耳《稗海纪游》。牝鹿以四月乳,未乳极肥。腹中胎鹿,皮毛鲜泽,文彩可爱。又牝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惟马,牡马误烝则自死。牝鹿自远以避同上。

熊之类不一:有猪熊,狗熊,马熊,人熊之异,各肖其形。诸熊毛劲如鬣,又厚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能缘木升高,蹲于树巅。或穴地而处。人以计取之,无生致者。腹中多脂,可啖。掌为八珍之一,脍炙人口。然不易熟,庖人取其汁烹他物为羹,助其鲜美。一掌可供数十烹。若为屠门之嚼,贻笑知味矣同上。

山猪:盖野彘也。两耳与尾略小,毛鬣苍色稍别,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外,击木可断。力能拒虎。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胁穿腹。行疾如风,猎者不敢射。又有豪猪,别是一种。箭如猬毛,行则有声。虽能射人,不出寻丈外同上。

福州东岛,视澎湖为近,内惟产鹿千百群。岛人捕得,取其肠胃连粪食之,以为至美。其全体,则鬻之福州人。今所鬻鹿脯,鹿筋,皆东岛物也《玉堂苍记》。

山鼠,土人捕获,以蔗梗填腹,去毛炙黄,合猪肉食《使槎录》。

山猫:取其毛以束笔,微短而软。

又 虫鱼:蝙蝠。

又 以上虫之属。

又 海翁:即海,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于水面,则大风将作。

又 海狗。

又 以上鳞之属。

附考:

蜈鱼:俗呼海竖。头似猪,大则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常于水面跃起,高丈余。喷水如雪。渔人见之则避同上。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皆似人形,四翅,无鳞。

又 海狗:头似狗,尾尖,四翅。

又 鲮鲤:一名穿山甲。

又 以上介之属。

清嘉庆十一年《台湾志略·物产》

软体动物

鱼:鰇鱼,【略】墨鱼,海蛎。

又 介:香螺,响螺,花螺,肉螺,珠螺,寄生螺,石螺。

又 蚝:牡蛎也。

螯俗音蛲:车螯也。

又 蚶,西施舌,蚌,蛏,皆产。

花蛤,雍正癸卯骤生,他少见。

甲壳动物

介:田螺蟹,虎狮蟹,青蚶蟹,金钱蟹。

沙钻,善钻入沙。

沙马,善疾走。

大脚仙:桀步。

桀步:拥剑也。一螯大,一螯小,曰拥剑。

[蟳]:膏多曰红蟳,无膏曰菜蟳。

[蠘]:螯尖而长者曰蠘。

又 虾。

肢口动物

介:鲎。

昆虫

介:

水龟:龙虱也。

又 虫:

蛩多而蜩蝉少。二三月即鸣于树间者,皆蛩。

鱼类

鱼:鲤,鲳,鲈,鳗,鲫,鳝,涂魠,虱目,【略】马鲛,鳓,【略】比目,贴沙。

皆美。

鲨:龙文鲨为最,其翅特美。乌鲨,大者数百斤,能食人。虎鲨,圆头鲨,皆噬人,乞食鲨,皮可饰力鞘。白鲨,双髻鲨,乌翅鲨,锯仔鲨,鼠img1603鲨,蛤婆鲨,油鲨,泥鳅鲨,青鲨,扁鲨,狗鲨,皆鲨属。

乌鱼:鲻也。冬至前捕者,曰正乌,肉肥。冬至后捕者,为回头乌,则瘦。

魟音烘鱼:身如(蠏)[槲]叶,口在颔下,尾长一尺。黄魟,大而肉粗。燕魟,小而肉润。锦魟,身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泥魟,扫帚魟,水沉魟,皆魟属《旧志》以魟为鲂,讹。

鳊:鲂也。

黄鱼:石首也。

虎鱼:似虎。

鮡鱼:善跳。

八带:银刀也。

又 狮刀,乌颊,龙尖,花身,沙蚕,红纱,青鳞,花铃,金钱,沙梭,竹梭,金梭,遍身苦,涂虱,田鸽,梳齿,青箭,飞乌,含西,【略】黄翅,黄爵,新妇啼,饲子饭。

皆杂鱼。

爬行动物

介:鼋,龟,鳖。

又 虫:所产与内地无异。惟蜥蜴能鸣,鸣如犬吠。至北路则否。

鸟类

禽:四时常有者,燕,雀,多如内地。

鸠:珽鸠,色青黑。火鸠,项下赤。金鸠,体纯绿,觜趾红。白鸠,毛如雪,知气候,其鸣应更,来自咬img1604吧。

乌鹙:鸷鸟。亦随更鸣,能作百鸟声。

img1605鹳:食蛇。

番荜:似鹡鸰,飞则鸣,行则摇。

长尾三娘:朱喙,翠翼。产深山中。

彩囊:项有五采。

鸽:鹁鸠也。

黄鹂:仓庚也。

鹪鹩,鹪鴱,韈雀。

巧妇:桃虫也。

海八哥,海鹅,海鸡。

皆水食鸟也。

喜鹊:海外无之。蒋太守元枢自内地捕雌雄纵林木中,今孳育,郡城多见,南北路无。《海东札记》谓:观察所纵鹊,逾年无一存者。殊不然。

哺乳动物

兽:内山产野牛,千百为群。圈而绝其食,施羁靮豢之,与家牛无异。

马:地产小而弱。

麋,鹿。

旧盛产,今取之即尽,为难得,必求之番酋。

又 熊,猴,山鼠,番猪,山猫。

亦时有。

又 鱼:

海翁:海鳅也。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台湾府·土产》

鱼类

饲子饭鱼:《通志》: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哺乳动物

鹿茸。

清光绪二十年《台湾通志·物产》

刺胞动物

虫鱼类:

img1606:《北户录》:水母,一名蚱,一名石镜。《博物志》:状如凝血,从广数尺,口正圆,亦无头目肠臓。众虾随之,以虾为目同上。《山堂肆考》:水母大如盘,形似白棉絮。以明矾醃之,久则渐渐如纸,俗呼白皮纸。江浙呼折皮《噶玛兰厅志》。

又 谨案:img1607与沙蚕,海参皆水族之可食者,从《旧志》附录于此。

又 附考:

水母:闽人谓之img1608,又谓蛰皮。其形乃浑然一物,有知识,无口眼,故不知避人。虾寄腹下,食其涎。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沉。产台地者,瘦小不堪食。鹿耳门內堪多,淡紫色,状如覆杯,下有物搖曳如悬絮,俗谓之足。往来浮沉。捕之,则所谓足者缩入。《越绝书》云:水母虾为目,海镜蠏为腹。海镜,广人呼为豪菜盘。《岭表录异》云:海镜饥,即蠏子走出。以腹中有小红蟹子,其小如豆,头足俱备。及出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海镜,一名璅蛣。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抱朴子》:蟹不归而蛣败,蛣恃蟹以为命,不可一日无也《小琉球漫志》。

环节动物

虫鱼类:

水蛭:水虫也。蠕动如血片,断之寸寸,得水复活。能咂牛马人血。大者名马蜞,腹黄者为马蟥。《物理小识》曰:马蟥烧成灰,以碗覆之于地,过一夜复生。俗呼为蜈蜞。此地内地最多,无水而活《诸罗县志》。即马蟥也《台湾府志》。一名水马。误食之,亟飮酸醋即愈《淡水厅志》。

又 蚯蚓,【略】见《诸罗》,《凤山》,《彰化》,《噶玛兰》各志有注。以台产与他处无异且习见,故不录。

以上虫豸之属。

星虫动物

虫鱼类:

沙蚕:生海泊泥涂中,形似蚕,中有沙,故名。味甚鲜美。北人憎其形,以为蚓也,弃之。晒干,酥食亦佳。又名龙肠《诸罗县志》。形似蚯蚓,可食《风山县志》。龙虫,一名沙虫《澎湖厅志》。

又 谨案:img1609与沙蚕,海参皆水族之可食者。今从〈旧志〉附录于此。

螠虫动物

虫鱼类:

沙蒜:一名沙噀,俗呼土笋,可煮作冻《淡水厅志》。谨案《岭表录异》云:沙箸,海岸沙中生,春吐苗。其骨白且劲,可为酒筹。凡采者,须轻步向前拔之。不然,闻声遽缩入沙中,不可得也。此沙箸,疑即沙蒜。盖箸,蒜,声相近也。

软体动物

虫鱼类:

醋鳖:坚白如石,背圆腹平,有旋纹如螺形。如小鳖,大不及指。盖藏数年,投醋中,蠕蠕自能配合俱同上。

乌鲗:《本草》名乌贼。《海物异名(集)[记]》:足在口,缩喙在腹,噏波噀墨,迷射水族。《埤雅》:每遇大鱼,辄噀墨周波以卫身。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俗呼为墨贼同上。

墨鱼:即乌鲗《台湾府志》。《正字通》又名含墨《噶玛兰厅志》。形如鞵,八足,前有二须极长《澎湖厅志》。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脆《诸罗县志》。郭璞《江赋》:璅蛣腹蟹。《山堂肆考》:一名海镜。似蚌,腹下有小蟹为琐蛣求食。蟹或不至则死《噶玛兰厅志》。有须,晒干味尤甘,号漫浦香《澎湖厅志》。

章鱼:韩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者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逝。产澎湖《台湾府志》。腹圆,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足多有圆文凸起,紫色。春初出,夏初止。似石拒而小,亦名章拒。澎人以火照取,可作钓饵《澎湖厅志》。居石穴中。人取之,能以脚粘石拒人《噶玛兰厅志》。淡水不多有《澎湖厅志》。谨按:韩愈《初南食诗》注云:章举有八足,身上有肉如臼,亦曰章鱼。可证章鱼即章举也。石拒本作石矩。《岭表(异录)[录异]》云:石矩亦章举之类,身小而足长,是也。

蝚《噶玛兰[厅志]》(鰇作蝚)[蝚作鰇],《澎湖[厅]志》蝚作柔:状如乌鲗而大。肉厚,味美。出澎湖《台湾府志》。晒干,鲜食俱佳《噶玛兰厅志》。小者曰墨斗,味逊《澎湖厅志》。

又 石拒鱼:八脚,似章鱼同上。八足长尺许,居石穴中。人捕之,能以足抱石拒人。晒干,味尤清甘,鱼干中绝美者《澎湖厅志》。

蚶:《尔雅》谓之魁陆。郭注:状如海鲜,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即今之蚶也。《岭表录异》:呼瓦棱子,以壳上有棱如瓦垅也《诸罗县志》。蚱蛤之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台湾府志》。《说文》:一名伏老。海人取其苗,养泥涂中。俟其大,货于市。一名复累,(浙江)[江浙]谓之毛蚶《噶玛兰厅志》。有乌蚶,腌食,佳《淡水厅志》。珠蚶,肉紫色,热水淋之即熟。带血擘食,甚美。又有丝蚶,斧头蚶,五爪蚶数种《澎湖厅志》。

西施舌:壳黑绿色,形似小蚌而长。《泉郡志》:其内有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瑶柱《诸罗县志》。台所出,不宜多食《台湾府志》。似蚌而薄《淡水厅志》。肉细软如舌,味佳《澎湖厅志》。

车螯:似蛤而大,壳厚微黄,肉坚,含浆不放。俗呼为蛲《诸罗县志》。蛲,蛤之大者,肉白多浆《台湾府志》。蛲仔生海泥中《彰化县志》。

花蛤:似车螯而小,壳有斑文。《本草》谓:蛤表有文,即此。《礼记》:雀入水为蛤,是也。味甚清。此地不多产《诸罗县志》。雍正癸丑,骤生,他少见《台湾县志》。蛤有三种,皆生于海《台湾县志》。一名文蛤《凤山县志》。蛲之小者《彰化县志》。海蛤无文《噶玛兰厅志》。

蛤蜊:似车螯而小,壳圆,微黑色,肉黄。《淮南子》:若士方卷龟壳而食蛤蜊。《酉阳杂俎》:蛤蜊候风雨,能以壳为翅飞《诸罗县志》。白壳紫臂者,曰蛤蜊。又有一种,形厚而臂黑者,《兴化志》谓之郞晃,亦蛤蜊类也。其肉皆白,而唇黄《噶玛兰厅志》。生溪涧泥沙中《淡水厅志》。或云:蛤蜊,文蛤,由一潮生一晕。有白蛤,赤蛤数种,壳可烧灰,入药为蛤粉《澎湖厅志》。

牡蛎:《本草》: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名蛎房。俗呼为蚝。小者名珠蚝,最佳。此间不须架石栽种。团生海中。取之者乘筏,用长竹出诸水底《诸罗县志》。咸水结成,壳可烧灰《台湾县志》。蚝,牡蛎也《台湾县志》。又可入药品《澎湖厅志》。

又 螺:《通志》:香螺大如瓯,长数寸,肉白而尾有膏,味甚佳。《本草》谓之甲香。又响螺,其壳可以吹。花螺,如田螺而小,壳圆色白,红点斑斑。大螺琢磨其壳,可作鹦鹉杯《诸罗县志》。珠螺,似花螺而小,壳坚硬,螺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故名。澎湖所产,惟腌食为佳《台湾县志》。《本草》:田螺食泥在腹,十年犹活,能伏气飮露。石螺在池潭中,可常食《澎湖厅志》。谨案:《太平御览》引《南州异物志》云:鹦鹉螺,状如覆杯,头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名。据此,则螺原有鹦鹉之名,非独可琢作鹦鹉杯巳也。

蚌:与蛤相类而异形。圆者曰蛤,长者曰蚌。壳绿黑色,老蚌含珠。《战国策》谓:与鹬相持者也《诸罗县志》。壳明亮,老亦能生珠《凤山县志》。田蚌,俗名田杯《彰化县志》。《五杂俎》:大者如箕。左思赋:蚌珠胎,与月盈亏。中秋无月,则蚌无胎。壳可烧灰涂壁《澎湖厅志》。

白蛏:台原无蛏,康熙五十九年,始有生于海泊泥涂中。形与内地蛏无异,但壳差薄,色白如玉,尤清甘。四五月时有之《台湾县志》。近亦有竹蛏《凤山县志》。石蛏生海泊《噶玛兰厅志》。紫蛏生石隙中《澎湖厅志》。

又 海蒜:一名湖肾。壳类蛤,肉垂三寸余,白色,上有黑点,形状甚劣。食之,多患腹泻《凤山县志》。

又 赤嘴:状如蛲仔,但壳微赤有纹。比蛲仔味清甘《彰化县志》。

竹蟽:形如蛏,壳黄色。味甚清甘同上。

九孔:即石决明《澎湖厅志》。鲍鱼之小者。附石而生。壳有孔。煅灰入药,为石决明。《五杂俎》云:即鰒鱼。另一种,呼将军帽《澎湖厅志》。

又 蚬,红粟,【略】海月,【略】帽华螺见《福建通志》,【略】苦蚝,青茵,毛img1612见《噶玛兰厅志》。

又 俱无注。

又 以上鳞介之属。

又 附考:

文蛤:味极鲜美。往年绝少,惟癸卯春夏,鱼市不绝。《西溪丛话》: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博物志》云:东海有蛤,鸟常食之。壳在海岸,潮水往来碏薄,洁白如雪。入药最精。往在大嶝僧寺,见海边蛤壳各种奇异,有竸为携取者同上。

又 杂产类:

珠:岛中蚶,蚌间亦有珠,碎如小米。得之亦罕甚同上。

甲壳动物

虫鱼类:

蟹:《尔雅翼》: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两螯倨而容仰,故谓之螯。随潮甲解,故字从解《诸罗县志》。产皆出于海,独诸罗生溪涧中。螯生毛,名曰毛蟹,秋后甚肥美。海中则有沙钻蟹,色黄,遍身有刺,遇人即伏沙底。沙马螯,色赤,走甚疾。大脚仙蟹,身小,一螯大,一螯小,色赤白相杂。虎师蟹,遍身红点。青蚶蟹,青白色,两螯独大。金钱蟹,身扁,色赤黑,此种腌食甚佳《台湾府志》。一螯大,一螯小,曰拥剑《台湾县志》。一名螃蟹,脐有尖团之别。尖为公蟹,不及团脐母蟹之多黄而香也《噶玛兰厅志》。螃蟹,一名郭索《澎湖厅志》。

蟹郎:似蟹而小,穴诸荒烟蔓草中。非朔望不出。其出也,(朔雌,望皆雄。)朔雌,望皆雄。八月望日尤多《福建通志》。

蟳:一名蝤蛑,生海边泥涂中。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诸罗县志》。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螯无毛,故异于蟹《台湾府志》。其壳甚坚《凤山县志》。虎蟳《海族志》:文有虎班,色如玛瑙《澎湖厅志》。

蠘:《图经》:阔壳而多黄者,名蠘。其螯甚锐,断物如芟割《诸罗县志》。形似蟳,但壳有班点《台湾府志》。别司翠蟹,亦名青脚蟹《凤山县志》。产海中《淡水厅志》。

蟛蜞:在海岸钻穴而居。《北户录》:有毛,曰蟛蜞。无毛,曰蟛img1613《澎湖厅志》。

又 鰕:或作虾,种类不一。有红虾,沙虾,斑节虾,白丁虾。各塭红虾最佳。又有黄栀米,小而红色,晒作虾米《诸罗县志》。别有一种龙虾《凤山县志》。龙虾,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须长一二尺,钳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续《噶玛兰厅志》。塭虾,出塭中,夏秋最甚,腌食极佳《淡水厅志》。有狗虾,赤尾星,软壳虾。又有八节虾。红白相间。麋虾,小者如米,腌食佳。虾姑,肉薄不中食。虾蛄托,尾有刺能伤人《澎湖厅志》。

又 鬼蟹,状如傀儡《凤山县志》。

又 寄居虫:土人呼为寄生《噶玛兰厅志》。寄生,阅书,生于蛎房,蚌,蛤腹中。郭璞《江赋》:璅蛣腹蟹。记略:海上有枯螺壳,寄生其中,负壳而走,形如螺《澎湖厅志》。谨案:陈藏器《本草》,陶注蜗牛云:海边有大螺,似蜗牛。火炙壳,便出走。食之益人。按:寄居住在蟹壳间,非螺也。候螺蛤开,即自出食。螺蛤欲合,已还壳中。海族多被其寄据,此则寄居。本虫类,以其寄于螺壳,故各《志》俱入介属。今仍之。

又 仙人掌:【略】见《福建通志》,【略】俱无注。

以上鳞介之属。

又 鼠妇:瓮底虫也《凤山县志》。蛜蝛,壁根下,瓷器底,土中生。似白鱼《彰化县志》。谨案《尔雅》:蟠,鼠负。《说文》作鼠妇。负,妇声近,通用。鼠妇,一名伊威,见《本草》,或作蛜蝛,又名委黍。《说文》作委鼠。并同一物也。

又 附考:

蟹螯:生毛者。无毛者,为蟳。有翠蟹,蔚然深蓝,大不盈掌。巨者,螯长六七寸,壳有斑文,呼曰青脚蠘。孙元衡有《翠蟹诗》云:嗜蟹何当只自谋,难凭此味悦监州。双螯独把炎洲翠,吕亢图中未解收《赤嵌集》。蟹之生溪河中,螯足有毛者,曰毛蟹,味尤佳。台南无之,独产彭化。欲致之郡,必兼程疾走。若渡虎尾溪,呴沬沬有声,螯足皆脱,不可食。其不脱者,十中二三而已《东瀛识略》。

虎蟳:质粗味劣,无足取。壳极类门户上所绘虎头,色赤殷红斑驳,人有镶为酒器者。冬来生子,充盈脐外《闽小记》。

又 《南州异物志》: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初之,缩足如螺闭户。火炙之,乃出走。《异苑》谓:鹦鹉螺常脱壳而朝游,出则有虫如蜘蛛入其壳,戴以行。夕返,则此虫出。庾阐所云:鹦鹉外游,寄居负壳,者也。台地呼寄生《使槎录》。

鬼蟹:状如傀儡。孙元衡有诗云:家在蚝山蜃气开,鲸潮初起鲎帆来。虎鲨背有斑文鬼蟹纷无数,就里难求蛤蚌胎同上。

肢口动物

虫鱼类:

鲎:色青黑,血蓝,尾如枪,十二足悉在腹下。雌常负雄,渔者取之得双《诸罗县志》。腹中有子如粟大,可醃以为酱,甚佳《台湾府志》。壳甚坚,可作杓《凤山县志》。置之水中,雄小者浮,雌大者沉。雌常负雄行,虽波涛不解。失偶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淡水厅志》。尾烧烟,可辟蚊,蚋《澎湖厅志》。

唇足动物

虫鱼类:

又 青龙:似蜈蚣而瘦长,善盘旋如蚯蚓,屋梁厨户多有之。入夜无火,一条光如青(萤)[莹]。血涂地,染衣亦青如磷点。盖湿气所生者俱同上。

又 蜈蚣,【略】见诸罗,凤山,彰化,噶玛兰各《志》有注。以台产与他处无异且习见,故不录。

以上虫豸之属。

又 附考:

蜈蚣:腹下有光,夜间青(萤)[莹]闪烁如萤,毒气如硫磺。以足蹈之,光光熠耀不绝《赤崁笔谈》。

棘皮动物

虫鱼类:

海参:有口,无鳞、足、耳、目。产于八罩海中者良。

谨案:img1618与沙蚕,海参皆水族之可食者,今从《旧志》,附录于此。

又 海胆,【略】见《福建通志》,【略】俱无注。

以上鳞介之属。

蛛形动物

虫鱼类:

蜘蛛:布网如罾丝,自处其中。飞虫触网者,缠缚食之。春得暖风,布丝远飏,有长至丈余者《诸罗县志》。《尔雅》曰:在地中布网者,为土蜘蛛。络幕草上者,为草蜘蛛《凤山县志》。一名喜子。腹有足,能制蛇,鹤,亦能制蜈蚣《彰化县志》。谨案:蜘蛛,《说文》作鼅鼄。解云,蝥也。其云,在地中布网者。乃《尔雅》郭璞注,非《尔雅》正文。《旧志》援引误混。台南有蜘蛛类人面,谓之人面蜘蛛,络罩树间,乃异种也。

又 蝎:木中螙虫,通名蝎同上。

又 壁镜:《山堂肆考》:辟钱虫,似蜘蛛而身扁,作白幕如钱着壁间,俗呼为壁茧。其抱子隔幕而伏,生子数百,蚸幕而出。一名扁喜。

又 蝇虎,【略】:见《诸罗》,《凤山》,《彰化》,《噶玛兰》各志有注。以台产与他处无异,且习见,故不录。

以上虫豸之属。

昆虫

鸟兽类·附考:

山猫:【略】乡间亦有捕蝉,纸裹煨熟以下酒者同上。

又 虫鱼类:

蚁:有赤黑白诸类。赤而小似丝者,俗呼黄丝蚁。黑而大者,俗呼走马蚁,以其走之疾故也。白蚁,湿热相蒸而生,凡器物衣服一为所侵,皆成蛀粉。《宁化志》:蚁畏茶,委弃茶渣,干而为末,布于其中,蚁不敢犯《诸罗县志》。白蚁即蛀虫。《山堂肆考》云:人家屋中蠹也。似蚁而大,白色,食梁栋如锯开,薄片层层可揭。夏时,悉脱壳生翅,如螱飞出《噶玛兰厅志》。地埤湿,故多《澎湖厅志》。

萤:腐草化生。《尔雅》谓之即照。(《万毕术》)[《淮南毕万术》]曰:萤火却马。注云: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之,鸣却不敢行。内地生于夏秋之间。台二月即生《诸罗县志》。一名丹鸟,一名宵烛。夜飞,腹下有光《彰化县志》。

蜂:种类甚多,其毒在尾,垂颖如锋,故谓之蜂。群蜂采花佳者,以首载之,贡于王。故曰:蜂蚁识君臣《诸罗县志》。酿蜜者为蜜蜂《凤山县志》。蜜蜂酿花作蜜,养橱中,年割二次,渣可为蜡《淡水厅志》。郭璞云:一种黑蜂,穿竹作孔者,名笛师,俗呼钻竹蜂《噶玛兰厅志》。澎无养蜜蜂者《澎湖厅志》。

蝉:《礼·月令》:仲夏之月,蝉始鸣。《淮南子》:蝉无口而鸣,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考工记》:以膀鸣者,是也《诸罗县志》。台地,三月即噪于树间《凤山县志》。一名蜩,又名螗蜩,曰蟪蛄,曰蟭蟟,曰蝘《彰化县志》。

又 蜻蜓:《埤雅》:蜻(蜓)[蝏]饮露,六足四翼,[其]翅轻薄如蝉(翼)。【略】遇雨,[即]多好集水上欵飞。小而黄者,曰胡离。小而赤者,曰赤卒《诸罗县志》。至冬,犹群飞《台湾府志》。

又 螥螂:赤色,状如龙虱,缘壁善走,有翅能飞《诸罗县志》。台多藏橱中。《漳志》谓:蝤虫煎食,解毒最神《台湾府志》。蝤虫,即螥螂《噶玛兰厅志》。

蚕:《尔雅》:蟓,桑茧。注:食桑叶作茧者,即今蚕。《本草》:蚕,含丝虫也。按:蚕吐丝,可为帛。但台地无有能缫之者《噶玛兰厅志》。儿童饲之,未能缫丝《淡水厅志》。

蜂虎:状似灯蛾而大,头有斑点。入蜜蜂窝,则尽食其蜂《诸罗县志》。能折损花《噶玛兰厅志》。

毛虫:身上有毛。《尔雅》:蜭,毛蠧。《说文》:俗呼毛蛓,有毒螫人。《楚辞》:蛓绿兮我裳,是也《诸罗县志》。《正字通》:无足,身扁绿色,似蚕而短。《本草》:毛虫多生石榴树上,故名天螀子。宗奭曰:多在棘枝树上,故曰棘刚子。俗呼刺毛虫《噶玛兰厅志》谨案:《尔雅》:蜭,毛蠧。《说文》:蜭,作蜬。《诸罗志》所引《楚辞》,乃王逸《九思》之词也。

又 灶鸡:《本草》名灶马。穴灶而居,状如促织。《诗义疏》:似蝗而小,善跳好斗。立秋后,则夜鸣。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诸罗县志》。《山堂肆考》:促织,有翼而黑色。灶鸡,无翼而褐色《噶玛兰厅志》。

又 斑蝥:《本草》:生豆叶下,乌腹尖喙,甲上有乌黑斑文。谨案:《凤山志》:斑蝥误作斑猫,今更正。

金龟:《北户录》:甲虫化也。五六月,生草上。大如榆荚,俗呼红娘《噶玛兰厅志》。

蛀蠹:《本草》:蠹虫,一名蛀蠹。《埤雅》:蝤蛴也,一名蛣img1619《噶玛兰厅志》。

结草虫:《古今注》:一名结(草)[苇]。好于草末折屈(伸虫也)[草叶以]为巢窟。

蚤:《山堂肆考》:蚤生积炭。雄小雌大。俗呼疙蚤。

尺蠖:《说文》:屈伸虫也。《埤雅》:一名蝍img1623。似蚕而绝小,行则促其腰乃能进步。食叶,老亦吐丝作室。

蠛蠓:《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埤雅》:小虫。似蚋,乱飞者也。

又 水蛆:《蟫史》:俗呼蚩虫,生积水中,屈伸反复于水,长二尺三分,大如针。夏月,浮水面化为蚊。按:此即孑孓也。《尔雅》谓之蜎蠉。

蝴蝶,蟋蟀,螽斯,螳螂,【略】,螟蛉,【略】蜾蠃,【略】蝇,蚊,■蛾,蜣螂,蠮螉,蛆,【略】■虫,见诸罗,凤山,彰化,噶玛兰各《志》,有注。以台产与他处无异,且习见,故不录。

蛩,蝤虫见《淡水志》。

蚋,没子。

见《凤山志》,俱无注。

以上虫豸之属。

又 附考:台地,蝼蚁终岁不蛰,且与内地稍异。内地蝼蚁大小各族,不相淆乱。台地蝼蚁,小者中杂大者,结阵之时,往往排列,大小相错。有大如米,如谷,如小赤豆者。衔负诸物,皆系小者。缘壁上几,一切食物咸遭汙贱,最为可憎。而大者则不至。意小者服役,大者坐享,其具君臣之义欤《小琉球漫志》。

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掻则愈痒。

《闽小纪》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蚋尤甚,(帷密)[密帷]亦不能间之。名没子《赤嵌笔谈》。

四时阶砌,蛩声鸣不绝。蝉于二月即噪树间。听虫鸣以占候,未可与此地律也同上。

听虫声以占候,海外不然。二月已闻蝉噪,四时不绝蛩鸣。《邠风》,《月令》所陈,耍难为此间例也。至若密帷,不能障虫蝇,镯笥不能却蚁豸,犹足生人厌恶,不堪寝处者矣《海东札纪》。

又 水龟:一名龙虱。出潭堀中,腌食佳《诸罗县志》。《本草》名水马,长寸许,群行水上,涸即飞去《噶玛兰厅志》。可腌酱《淡水厅志》。

鱼类

虫鱼类:

鲤:陶宏景曰:鲤为鱼中之王,脊中有三十六鳞。六,阴数也。北路,冬春肥美特甚《诸罗县志》。俗呼红鲢鱼《淡水厅志》。

鲢鱼:形如鲫,久之变红,即为赤鲤《彰化县志》。

涂魠:形类马鲛而大,重者二十余斤。无鳞,味甚美。自十月至清明,渔者多获之《诸罗县志》。腌更佳《淡水厅志》。泥img1624,即涂魠,黑色无鳞,重者四五十斤。初冬出,仲春止,味甚甘美,以草绳密扎,咸之,载贩内地《澎湖厅志》。

乌鱼:《本草》谓之鲻鱼。池产者佳。吴王论鱼,以鲻为上。产台海者,曰海乌。冬至前入港散子,亦肥美。散子后,名回头乌,则瘦而味劣《诸罗县志》。各港俱有。子成片,下盐晒干,味更佳。过冬则罕见。即《本草》之鲻鱼也《凤山县志》。产于池溪者,曰池乌,溪乌。大肚溪乌,为上《澎湖厅志》。

鲳:扁而短,无鳞。以紫白色者,为佳,海鱼之贵品。又有黑色者,细鳞,名乌鲳,味少逊《诸罗县志》。有黑白二种。海错珍味《凤山县志》。《四明志》:鲳鱼,一名带鱼。状如锵刀。《升庵外集》作img1625鱼《噶玛兰厅志》。肉嫩滑。谚云:山上獐,海中鲳。言其美也《澎湖厅志》。

马鲛:身圆而狭长,青黑色,骨软无鳞。《通志》:一名章鮌《诸罗县志》。青斑色,有齿,形如泥魠而小,作鮝佳《澎湖厅志》。《四明志》:马鲛形似鳙,肤似鲳,黑斑最腥。一名社交鱼,以其交社而生也《噶玛兰厅志》。

鳓:类鲥鱼。身扁薄,味清,而芳鲜次于鲥鱼。以刺,人不见重《诸罗县志》。色白,多骨《凤山县志》。其美在腴,重者三四斤《澎湖厅志》。

鳗:有乌白二种。乌者为上。《埤雅》:鳗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又溪有芦鳗。赤黑色。

又 海鳗:肉粗而刺硬《诸罗县志》。有雄无雌,以影鳗鳢生子《凤山县志》。近内山溪涧多芦鳗。天寒出游涧边,食芦竹心,因得掩取《淡水厅志》。无鳞,有刺,名慈鳗。肉细腻。味清甘。又云:《埤雅》谓之鳗鲡鱼,腹白,有舌无鳞,背有肉鬣连尾,生泥中。焚其头角,可辟蠹《澎湖厅志》。谨案:《澎湖志》又一说,乃鳝鱼。注语:鳝鱼,色黄,无白腹者。气能辟蠹,惟鳗鲡能然。故移并于鳗鱼一条。又考《图经》赵辟公《杂说》(文)[云]:有鳗鲡者,以影鳗于鳢鱼,则其子皆附鳢之鬐鬣而生,故谓之鳗鲡也。《凰山志》谓:有雄无雌,以影鳗鳢生子。本此。

扁鱼台湾县,噶玛兰《志》:扁作鳊: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冬月出,鹿耳门外最多。《方言》谓之涂剃《诸罗县志》。《埤雅》:青鳊,细鳞,缩项,阔腹,盖即所谓鲂鱼也(110)。《噶玛兰厅志》。鳊,鲂也《台湾县志》。

带鱼:《通志》:身薄而长,其形似带,无鳞。入夜有光,俗呼为白带《诸罗县志》。有涎如粉《彰化县志》。冬月,一钓则衔尾而升《澎湖厅志》。

鲈鱼:似鳜,巨口细鳞。张季鹰思鲈脍,即此。隋炀帝谓之金虀玉鲙《诸罗县志》。

鲽鱼:方言名桀鱼。巨口细鳞,无刺,形如鲻。味甚美。长者,可六七寸。出淡水武朥湾等社俱同上。近内山溪涧甚多,俗呼国姓鱼。郑氏至台,始有之《淡水厅志》。

鮸鱼:状如鲈而大,肉粗《诸罗县志》。俗呼敏鱼。重至二三十斤《淡水厅志》。头大,鳞大,有金色《澎湖厅志》。

鲫鱼:《本草》:一名鲋鱼,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池泽皆有之《诸罗县志》。《本草》:凡鱼属火,[独]鲫鱼属土,有调胃之功《彰化县志》。摆接堡,荆蕉脚所产者,其肠独方《淡水厅志》。兰地鲫鱼,无不烂额者《噶玛兰厅志》。肉厚味美,性不食钓《澎湖厅志》。谨案《急就篇》颜注云:鲋,今之鰿鱼也,亦呼为鲫。鰿,鲫,盖声近,通用。

贴沙鱼:附沙而行,上紫下白,有细鳞,两目相比,一名比目鱼。江淮间,谓之鞋底鱼。《通志》作鲽沙《诸罗县志》。《尔雅》曰鲽,《吴都赋》曰魪,《上林赋》曰魼,《北户录》曰鰜,皆一物而异名《噶玛兰厅志》。

银鱼:细小白色,无骨,无鳞《彰化县志》。福州曰水晶鱼。杜诗曰: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注家谓:即银鱼也《噶玛兰厅志》。白如银《澎湖厅志》。谨案《南越笔记》云:银鱼长二黍许,光滑无鳞,表里莹彻,出于清明尤佳。据此,则银鱼长不过数分。然亦有长数寸者。粤东谓之白饭鱼,以其无骨,可作饲儿饭也。《旧志》于银鱼外,又别饲子饭鱼。注云:无细骨,可饲儿。是误分为二矣。

黄翅鱼:《兴化志》名黄穑。状似乌颊,身小而薄,肉细而味清,以其翅黄,故名。淡水有重一二斤者《诸罗县志》。

鱓鱼:俗谓之鳝。《尔雅翼》:鱓似蛇无鳞,黄质黑纹,体多涎沬同上。生深圳泥窟中《彰化县志》。俗呼黄鱓《噶玛兰厅志》。腹黄,《异苑》作黄img1628。贮水缸中,夜以火照之,其蛇化者,项有白点,身浮水上,名化骨鱓,食则伤人《澎湖县志》《澎湖厅志》。

虎鱼:状似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嫩而美《诸罗县志》。

黄鱼:色微黄,扁面细鳞,长六七寸。脂厚味丰,恨多刺耳同上。身扁,黄质细鳞,味甘而多细刺《彰化县志》。黄鱼,石首也《台湾县志》。

麻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类鲫,鳞细。郑氏时,台以为贵品《诸罗县志》。

鮡鱼:《尔雅》:小者,鮡也。是生海边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故名。俗呼花鮡,以其身有白花点也同上。长不盈尺,肉嫩而美《彰化县志》。前两足善跳走《淡水厅志》。花跳生泥中,有花纹,善跳。作羹,亦佳《澎湖厅志》。

狮刀:一名刀鱼。台人名狮刀。《尔雅》:鮤,鱴刀。郭璞注:鮆鱼也。长头而狭薄,腹背如刀,故名《诸罗县志》。多刺,无鳞。味亦美《澎湖厅志》。

乌颊:身短阔《兴化志》。似棘鬣鱼,但其颊乌,故名《诸罗县志》。

鲇:身圆头扁,色黑黄,无鳞,多涎沬。肉丰。出陂中《诸罗县志》。鲇,即鰜也,溪涧皆有之。青色,一名鰋《彰化县志》。

黄爵:色微黄,身薄而小,多刺。《漳郡志》:以为黄雀所化《诸罗县志》。

沙梭:长五六寸,形如织梭。肉丰,骨脆。

又 旗鱼:色黑,背翅如旗,鼻头一刺长二三尺,极坚利。大者六七百斤,小者亦百余斤,触舟立沉《淡水厅志》。盖鲸鲵之类《澎湖厅志》。

魟鱼:俗作img1631,非。张东沙曰: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黄魟,燕魟。黄魟,大而肉粗。燕魟,小而肉润《诸罗县志》。鲂鱼,一名魟鱼《彰化县志》。《兴化志》,魟鱼,头圆秃如燕,身圆扁如簸箕,尾圆长如牛尾。以其首似燕,故名燕魟鱼。又其尾言,故又名牛尾鱼《噶玛兰厅志》。身如槲叶,口在额下,尾长一尺。锦魟,身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又有泥魟,扫帚魟,水沉魟《淡水厅志》。

青鳞:《兴化志》:大如拇母,长六七(尺)[寸],色青,鳞厚。《通志》:一名青鲫《诸罗县志》。一名青狮《彰化县志》。

红纱:形似鲈,皮红如涂朱,鳞细,远望之,与金鱼之红者无异。内地有红纱,巨而美,又是别种《诸罗县志》。

鮕鲐:《通志》:尾有星,多穴于田堓或泥岸中。

铁甲鱼:鳞硬如甲,故名。去其皮,方可食《诸罗县志》。

独鱼:《漳志》作毒淡水,澎湖《志》作img1634。大者如掌,皮粗,剥之晒干,以槎木器,光润倍常。内地取其小者为鱼酱同上。小者可腌,作鲊亦佳《凤山县志》。

泥:《尔雅》疏:鳛,一名,[即]今泥也。穴[于]泥中,因[以]名。《埤雅》:似鳝而短,以涎自染,难握。俗谓之鳅鱼,以入秋最多也《诸罗县志》。涂鳅多涎,难握《台湾府志》。《庄子》:食之以委蛇。郭象注:委蛇,泥《噶玛兰厅志》。泥鳅,即泥,似鳝而短《澎湖厅志》。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色,长五六寸。产陂圳潭窟中。《通志》谓之田瑟。《兴化志》谓之弹瑟《诸罗县志》。无鳞,有刺《凤山县志》。

狗牳鱼:身圆,赤黑色,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诸罗县志》。即谷雨鱼《淡水厅志》。身长,尾尖《澎湖厅志》。

img1635鱼:鳞细脊腴,味甘美。正月,从沿溪入内山,长纔寸余。每月长一寸,至冬,成尺。远自内山到海边,出卵而没《福建通志》。

img1636鱼:身扁无鳞,尖头短尾,亦名牛牯img1637

气鱼:大者尺许,小者寸许。平时,游泳如常鱼。遇物,腹中鼓气而圆,其刺如猬,其形如龟,又名刺龟鱼,中空可为灯。

四破鱼:似鳁而无鳞,性嗜火。大武崙至三貂一带海边,居民昏夜以二艇共张一罾,另一小艇持炬引之。群鱼望火而来罾中,得鱼无数俱同上。

鳁鱼:可腌作鲊《台湾府志》。竹叶鳁,身扁,鳞相迭,大二三两,作鲊佳《澎湖厅志》。

花身鱼:体有斑文《台湾府志》。

扁身苦鱼:身有花点同上。肉亦甘,名实似不相宜《凤山县志》。花点,细鳞《澎湖厅志》。

金钱鱼:状如花魿《台湾府志》。体薄,多刺《凤山县志》。

花鳞鱼:斑点如花《台湾府志》。

鲡鱼《淡水志》:鲡,作鱱:溪涧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同上。

又 鲙鱼:一名鳜鱼《台湾府志》。俗云莲鱼头,鲙鱼喉,言柔滑也《澎湖厅志》。

莺哥《澎湖志》作鹦哥:鱼状如鲤而润,色绿,嘴尖而勾曲,似莺哥嘴,故名。产澎湖《台湾府志》。色红绿相间《凤山县志》。遍身皆绿,嘴红而尖,勾曲如莺哥《澎湖厅志》。

龙尖鱼:口尖身丰,味甘而脆美。出澎湖,多晒作干《台湾府志》。喉内有红色《淡水厅志》。

三牙鱼:有赤白二色《台湾府志》。有三齿《淡水[厅]志》。

鲫仔:鱼小,无鳞《凤山县志》。

又 刣额鱼:状似金鳞,头骨有石子一枚《凤山县志》。

嘴尖鱼:嘴长二寸许。

白腹鱼:状似(乌)[马]鲛而腹白俱同上。无鳞,味淡,色白。二三月间,天日晴霁,最盛《噶玛兰厅志》。形如马鲛而身稍阔,味亦同美《澎湖厅志》。

加贝蒲鱼:身微黑,有细鳞,似金精《凤山县志》。

金精鱼:身圆,有花点,味佳同上。花点,细鳞《淡水厅志》。

金梭鱼:金鳞,身软《凤山县志》。圆如梭《澎湖厅志》。

竹梭鱼《噶玛兰志》作竹枝:口尖,身长《凤山县志》。

鲢鱼:一名鱮,有白虎斑,大头。种自内地来。

田鸭鱼:体圆而须长。

飞藉鱼:疑是沙燕所化,两翼尚存。又飞鱼,色青,有翅能飞俱同上。渔人悬灯以俟,每结阵飞入于舟。力不胜,减灯避之《淡水厅志》。飞乌,夜燃灯,鱼自飞至《澎湖厅志》。谨案:飞籍鱼,即飞乌。凤山,淡水《志》俱误分为二,今并之。

梳齿鱼:黑色花点,齿如梳。鱼肚,食之,立死《凤山县志》。状似泥魠,重者七八斤《澎湖厅志》。

小波浪鱼:青色,小尾《凤山县志》。

归秉鱼:身扁,肉涩。

七星鱼:似归秉而小,有黑点七。

赤海鱼:红色。

针鱼:口边有两大莿。

牛尾鱼:状如牛尾俱同上。无鳞,形似《澎湖厅志》。

青箭鱼:色青口尖,行如飞《凤山县志》。

交网鱼:有乌赤二种。

泥龙鱼:似鳗鱼,多暗刺俱同上。状如鳝,生海泥中《彰化县志》。身长《淡水厅志》。

咬纲狗鱼:色黑,歪口,无分左右《凤山县志》。形似扁鱼《澎湖厅志》。

海鱱鱼:头大,皮黑《凤山县志》。

含西鱼:身扁,色白同上。有刺《淡水厅志》。

刺圭(img1640)[糍]鱼:色黑,身厚《凤山县志》。

金钟子鱼:细鳞,形圆扁同上。

鲢鱼:种出江西,卖鱼苗养池中《彰化县志》。口小,鳞细。有红鳞者,曰红鲢,其头尤甘滑《澎湖厅志》。

草鱼:一名鰀。池中多买鱼苗蓄之。产于大肚溪者,尤佳。

鲠鱼:细鳞,多刺俱同上。

苦碨鱼:头大,身尖《噶玛兰厅志》。

赤翼鱼:鳞细,肉坚《淡水厅志》。

五色鱼:产于鸡笼头港。

交腊鱼:味清而佳俱同上。出于冬月,味甘美,不下龙占《澎湖厅志》。

泥绘[鱼]:黑色,口阔。大者,五六十斤。又有珠绘,色黑,身有红白点。小绘,则黑色《淡水厅志》。

龙占鱼:大一二斤。腌以作鮝,亦佳。澎人推为上品。一作龙尖《澎湖厅志》。

长翼鱼:头尖,身圆,重二三十斤,翼长。与涂魠同时。

青嘴鱼:略似龙占,头有一条青色,作鮝亦佳。

丁香鱼:身圆尖,长寸许,作酱甚佳。

象耳鱼:身扁,色黑,刺最利。重约五六斤。

肉鳁鱼:身圆而肥。结阵而行。有一网百担者。

金目鱼:《纪略》云:即松江之四腮鲈。

石脑鱼:头圆身扁,青色粗鳞。大者,十余斤。

青威鱼:青色,状如石脑,大亦如之。

瑟琶鱼:身圆而扁,尾长有刺,俗呼锅盖鱼,以形似得名。《纪略》谓:即郭璞《江赋》之鱝鱼。有红黑二种。

刺龟鱼:身圆如毩,头尖尾短,无鳞,两边小翼,有刺如猬,形略似龟。取其皮以作灯,亦可观。

燕子鱼:状如燕,有赤黑二种。可晒干。黑名乌燕,翅四,开价较昻。大者,十余斤。或云,海燕所化。

米鱼:身扁,鳞细。

水尖鱼:圆而尖,嘴尖长。

花鰋鱼:如长翼鱼。

班牛鱼:班点,细鳞。

大头丁:头大,尾尖。

鸡鱼:扁而赤,细鳞。

赤鯮鱼:身短头大,尾两开,赤色有鳞。

鲐仔鱼:花跳之类。

马鞭鱼:赤而长,尾尖,上有丝一条。

来猫鱼:头大口阔,细鳞,有花点,皮肉甚粗。

奚鱼:河豚之类,食之伤人。

枋头鱼:似交腊而色白如银。结阵以行,一网常数百斤。

土龙鱼:有力,性燥。补火。

鳅哥鱼:头圆而小,红色有须。

俱同上。

金鱼:色红,尾如虾,而囊金者为贵,亦黑色而囊金者《诸罗县志》。初出黑色,久乃变红或变白。亦有红色,班色相间者。养之盆中,以供玩赏《彰化县志》。即朱鱼,尾三岐。又有双眼凸起,尾分四岐者,称龙头金鱼,尤良《澎湖厅志》。

斗鱼:《泉郡志》: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人呼为丁班。漳人呼为三班《诸罗县志》。谨案:《岭海名胜记》云:斗龙鱼,大如两指,身为五彩,虾须燕尾。斗则竟日不倦。阴雨,则伏不动。此即所谓斗鱼也。此与上金鱼,供玩赏,非可充馔。今从《旧志》附录于此。

又 海马:状如马,头有髪,亦四翅,获之祥《淡水厅志》。谨案:《本草衍义》云:海马,其首如马,其身如虾,其背伛偻有节文,长二三寸。

海龙:生澎湖。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冬日双跃海滩。获之,喜为珍物。入药,功倍海马《澎湖厅志》。

又 倒吞鲎:口在腹,无齿,能吞人俱同上。

谨案:以上皆海中异鱼,不常见。《旧志》所载,附录于此。

又 胎鱼,觔鱼,【略】img1646鱼,白刀鱼。

又 见《福建通志》。

新妇啼鱼见台湾府《凤山县志》,花辉鱼,【略】见《噶玛兰志》,魽鱼,万锤鱼见《淡水厅志》。俱无注。

又 附考:

鲨鱼:类不一。龙文鲨,双鬐鲨,志言之矣。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锯仔鲨,(齿)长似锯。乌鲨,口阔,大者数百斤,能食人。虎鲨,头斑如虎,齿迅利,噬人手足立断。圆头鲨,亦食人。

img1647鲨,皮白,齿如梳。蛤婆鲨,口阔,尾尖。油鲨,身圆而长,尾似虾尾。泥(魦)鳅鲨,口尖。青鲨,身青色。扁鲨,身扁,尾小。乞食鲨,皮可饰刀鞘。狗缠鲨,身长,尾尖。狗鲨,头大,上有乌赤点,离水终日不死《赤嵌笔谈》。鲨鱼,胎生。市得一鱼,可四五斤。用佐午炊,疱人剖腹,一小鱼从中跃出,更得五六头,投水中,皆游去《裨海纪游》。相传,台鹿皆鲨鱼所化,然沿海俱有鲨,即台地山前亦有之,未见有化鹿事。独后山,鲨鱼随潮登岸,即化为鹿,毛色纯黄,其孳生者,始有梅花点《东瀛识略》。鲨鱼翅,出南路嵌顶及澎湖。每岁十一月,渔人取之,率载海舶,往江浙货卖《小琉球漫志》。

魟:有锦魟,身圆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皮生沙石,尾长数尺,骨弱肉粗。  黄魟,身圆,黄色。  泥魟,皮黑。  扫帚魟,尾如帚。  乌燕魟,头身翅俱似燕,肉黑。  四开魟,头似燕,肉赤。  鬼角燕魟,头有软角。  水沉魟,淡红色,身扁头尖《裨海纪游》。

芦鳗:产海边,随潮登岸,食芦笋。潮退,入溪田中,不能去,方可得。渔人或迹其往来之路,以灰布之,俾涎沫粘糊,手可取。身花红色,长四五尺,全似鳗而身短。有重至二三十斤者,味极肥美。《岭南杂记》云:芦鳗背黑,有类乌鳢,其色稍异《小琉球漫志》。

新妇啼:鱼名。状(美)[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谙,恐被姑责也。孙元衡有诗云: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却怜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赤嵌集》。

鹦哥鱼:鸟嘴红色,周身皆绿。孙元衡有诗云:朱施鸟喙翠成襦,陆困樊龙水厄罛。信是知名无隐法,曾闻真腊有浮胡。相传,真腊有鱼名为浮胡,嘴似鹦鹉同上。

蝴蝶鱼:见上淡水海岸间,栩栩然似凤皇孙也《海东札记》。

又 台地鱼族最繁,而黄鱼独少,长亦止数寸,见有盈尺者,咸诧为税微《东瀛识略》。

旗鱼:胸脊肉陷如沟,鬐翅敛之不见。有时,怒张如支雨盖,故亦名破伞鱼《海东札记》。

又 海马:状如马,颈有鬃,亦四翅。渔人网获,均为不祥同上。

海龙:产澎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以之入药,功倍海马《赤嵌集》。

两栖动物

虫鱼类:

蛙:背青色,谓之青蛙。《诸罗志》作青约,一名山蛙,亦名水蛙,味甚美。台地最多,人以为珍馔《凤山县志》。

青约:《图经》:背青绿色。《海错疏》:身青,嘴尖,脊路微黑,腹细而白。土人去其皮食之《诸罗县志》。土人带皮食之《台湾府志》。

水鸡:一名田鸡,卽蛙也。赤色而小者,名蛤子《彰化县志》。

蛙:一名田鸡《淡水厅志》。

又 树蛤:状如詹蜍,绿色,生树间《凤山县志》。

又 蟾蜍,【略】,见诸罗,凤山,彰化,噶玛兰各《志》,有注。以台产与他处无异,且习见,故不录。

以上虫豸之属。

爬行动物

虫鱼类:

蜥蜴:似蛇,四足,长五六寸。《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蜒,守宫也。台产者能呜《诸罗县志》。台之蝘蜒,其声嘎嘎。过澎湖,则不呜《台湾府志》。俗呼神龙《凤山县志》。壁虎,一名蝘蜒,身扁,四足《彰化县志》。《广博物志》曰:蝘蜒即守宫,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捣以万杵,以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偶则落,故曰守宫《噶玛兰厅志》。一名四脚蛇《澎湖厅志》。谨案:守宫,粤东谓之檐蛇,以其好居檐间也。其色黑,惟台产色白,头左右有小孔,状若洞达,呜声如小雀,台南一带皆然。自大甲溪以北,则不呜。亦虫豸之异也。

又 蛇:毒虫也。其舌双,其耳聋。其听以目,其毒在涎。种类甚多:一名山辣,长七八尺,食鼠,不伤人。一名龟壳花,背有纹如龟纹。一名饭匙倩,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惟尾贴地,喷鼻有声。一名青竹丝,长一二尺,色青如竹,故名。三者啮人最毒。一名松柏根,螫之迅于百步。一名草花仔,小而花,不伤人《诸罗县志》。有草锦,四足蛇,不伤人。赤尾骀,簸箕甲,雨伞节数种,啮人最毒《淡水厅志》。

又 附考:

产地壁虎:形状与内地无异,但能呜矣。声如瓦雀。土人云:至澎湖,则不能鸣。林佥事(辚)[麟]焻《使琉球竹枝词》:静听盘窗蜥蜴声。其自注云:蜥蜴能鸣,声如麻雀。是以蜥蜴为壁虎矣。郑渔仲注:《尔雅》以蝾螈,蜥蜴,蝘蜓,守宫种类既异,未可释为一物,其说甚允同上。

每夜分籁寂,忽四壁作响,唶唶如鹊嗓。火之,则蝘蜓呜也,聒耳不休,殊无清趣,徒令旅怀作恶耳《海东札记》。

又 簸箕甲:蛇之最毒者。大者数尺,身有横纹,黑白相间。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汁,经行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立死。其骨必捣烂,远掷之。误践,亦能刺足杀人。闽地多有《台海采风图》。

北路有巨蛇,可以吞鹿,名钩蛇,能以尾取物。孙元衡有《巨蛇吞鹿歌》云:一岛三千麋鹿场,甡甡出谷如牛羊。台山不生白额虎,族类无忧牙爪伤。野有修蛇大如斗,飕飕草木腥风走。气腾火焰喷黄云,八尺斑龙入巨口。九岐璚角横其喉,昂霄下咽膏涎流。狞蕃骇兽不相贼,犇窜林莽争逃钩。我闻巴蛇吞象不烦齩,三岁化骨何阴狡。尔鹿尔鹿甚微细,此蛇得之应未饱《赤嵌集》。

四脚蛇:四足各有爪,长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露浓之后,横路暴日,故一名涂钉云《台海采风图》。

青竹镖,蛇类。一名百步创,一名青柏丝。长尺余,(青)[深]绿色。缠树杪,与叶无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者,行百步卽僵同上。

台湾有毒钉蛇,黑质,长尺许,或五六寸,身扁,四足如蜥蜴,巨如中指,首约姆指,状如猕猴。自首至脊,有金线一条,左右黄丝绕之《小琉球漫志》。

又 龟:《大戴(体)[礼记]》:甲虫三百六十,龟为之长。海中有大至数尺者,曰海龟。味如鳖《诸罗县志》。《博物志》:龟,纯雌无雄,与蛇交通[而]生子。台地有二种:尾长介粗者,名蛇龟。尾中介有文者,名灵龟《噶玛兰厅志》。

(页下注)①唐《北户录》:“神守者,鳖也。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化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

(页下注)②宋《埤雅》:“《养鱼经》曰:鱼满三百六十,则龙为之长,而引飞出。水内鳖,则鱼不复去。故鳖,一名神守。”

(页下注)③元《说郛·范蠡〈养鱼经〉》:“神守者,鳖也。所以纳鳖者,鱼二万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鱼将飞去。纳鳖,则鱼不复去。”

鳖:《养鱼经》:鱼满三百六十,则龙为之长,而引飞出水。有鳖,则鱼不复去。故一名神守(111),又名团鱼《诸罗县志》。《事物原始》:一名甲鱼《噶玛兰厅志》。大城北潭有之《澎湖厅志》。

鼋:介虫之长,状如大龟,生大海中。火炎山上池内有之《彰化县志》。

又 瑇瑁:状如龟,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边缺如锯齿,无足,有四鬣,前长后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应邵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彭湖厅志》。谨案:《岭表录异》云:玳瑁生揭其甲,带之有虫毒,甲即自摇。若死,无此,验。据此,则瑇瑁生甲片,可验虫毒矣。

又 以上鳞介属。

又 附考:

鸟类

鸟兽类:

鸠:即斑鸠,与内地异色。  青黑者,曰斑鸠甲。  项下赤色者,曰火鸠。  又有一种身绿,嘴足皆红者,曰金鸠。惟淡水出《台湾府志》。台有土鸠,白鸠。土鸠,青黑色,间杂以白,俗名斑甲。  金鸠,一名金佳《诸罗县志》。又有白鸠,绿鸠《凤山县志》。白鸠毛如雪,知气候。其鸣应更,来自咬img1657吧《台湾县志》。金鸠,产自深山。白鸠,或呼为洋鸽《淡水厅志》。白鸠,每交一时即鸣《澎湖厅志》。

画眉:似莺而小,黄黑色,好斗,善鸣,清圆可听,与内地相类,但眉无白者《诸罗县志》。谨案:《南越笔记》云:画眉又名黄眉。《粤志》谓:眉长而不乱者,美鸣。毛短者,善斗。高煮诗云:春色满山归不(得)[去],(刺)[拆]桐花里画眉啼。台地多刺桐花,宜为此鸟所栖止矣。

鹰:一如爽鸠,北路有极大者,名曰板雄《诸罗县志》。眼圆性猛。雄者形小,雌者体大《噶玛兰厅志》。

鹞:《通志》:大如鹰,苍黑色,尾稍短,善击鸟《诸罗县志》。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鹞,鸢诸恶鸟同上。时集田间牛背上《彰化县志》。形如八哥,通体黑,喙如锥,尾长。飞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能知更递唤,恶鸟不敢近《淡水厅志》。

鸜鹆:《万毕术》曰:一名(塞)[寒]皋。断舌,可使言语。南唐·李煜谓之八哥《诸罗县志》。鸜鹆,即八哥《台湾县志》。断其舌尖,畜久能为人言《凤山县志》。似鵙而有帻《彰化县志》。八哥,俗呼鸰。又有海八哥,黑身,红顶,绿足。一名田鸡。

乌须:鸷鸟也。能搏羽族《淡水厅志》。

翡翠:《尔雅》:鹬(者)。俗名钓鱼翁,善捕鱼,名鱼虎,亦名鱼师。《埤雅》:前为翡,后为翠。《异物志》:雄赤为翡,雌青为翠。人取其羽毛为饰《诸罗县志》。当宿水道,伺鱼而食之《台湾府志》。谨案:《艺文类聚》引《广志》曰:翡色赤,翠色绀。亦以色别翡翠为二。又《南越笔记》云:翠羽点妇人首饰,色最鲜明,俗称广翠。此与《诸罗志》所云取其羽毛为饰同也。

雉:《书》曰华虫。《礼》曰:袆衣画翚(112)。汉避吕后讳,改名野鸡。雄者有冠,尾长,身五彩具。其羽为翟。台产,尾不逾尺《诸罗县志》。其飞若矢,一往而坠。《月令》:仲冬,雉始雊,谓阳动,则鸣而勾其颈也《彰化县志》(113)。俗呼山难《淡水厅志》。

乌:《尔雅翼》:纯黑而反哺者,谓之慈乌。腹白不反哺者,谓之鸦(114)。《禽经》:朝鸦鸣,则小雨《诸罗县志》(115)。乌鸦,一名老鸦,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亦名鸒《彰化县志》。

鹡鸰:水鸟。郭璞注:鹊属也。飞则鸣,行则摇。陆玑疏: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上青赤色,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人谓之连钱,一名雪姑《诸罗县志》。

鹳:《格物论》:水鸟。一名负金,一名背■,一名旱群。状类鹤而无朱顶。善飞搏,巢必乔木之高技。《禽经》:鹳生三子,(其)一为鹤。台无鹤。

鹭:毛洁白,顶有丝毵毵长尺余,青脚喜翘,高不满二尺,翔集必舞而后下俱同上。一名丝禽,一名雪客。林栖,水食,群飞成序《彰化县志》。即白鹭鸶也《噶玛兰厅志》。俗呼白头丝《淡水厅志》。目感而受胎《澎湖厅志》。

白鹇:《格物总论》:白质黑章,尾二三尺。嘴爪纯丹。《尔雅》所谓:鶾,(雉)[天鸡]。郭注:江东呼为白鹇,是也。亦有青者,黑者,皆不如凡鸟《诸罗县志》。谨案《西京杂记》云:南越王献白鹇,黑鹇各一,是有黑鹇一种。《诸罗志》谓有青者,黑者,是也。《本草纲目》云:按《尔雅》,白雉名鶾。南人呼闲[字]如寒,则鹇即鶾音之转也[,当作白鶾]。■鶾同一字也。

黄莺:一名黄鹂,或谓黄栗留,一名仓庚。其音圆滑善啭,方春后即鸣同上。一名黄鸟,一名img1658黄,又名金衣公子。毛色黄《彰化县志》。仓庚,《尔雅》作商庚《噶玛兰厅志》。

燕:《尔雅》谓之乙,《诗》谓之元鸟。《礼记》:仲春,元鸟至,祠于高禖《诸罗县志》(116)。春社来,秋社去《彰化县志》。四时皆有,或随洋船自(咬吧img1659)[咬留吧]来。一年一度,每十月见之《淡水厅志》。

鸥:水鸟,一名鹥。《南越记》:随潮上下。以三月风至,乃还洲屿。颇知风云《诸罗县志》。《禽经》:鸥,信鸟也《噶玛兰厅志》。

布谷:《尔雅》:鸤鸠,鴶(鸰)[鵴]。郭注:今布谷也。《尔雅翼》:此鸟鸣时,布种其谷。似鹞,长尾。牝牡飞鸣,翼相摩拂。《月令》:鸣鸠拂其羽,是也《诸罗县志》。俗谓催耕鸟《凤山县志》。《本草别录》:布谷,亦曰谷,亦曰谷公。北人名拨谷。《戒庵漫笔》:鸟当四五月插秧时,自呼其名,如云:看蚕看火。还称为:看蚕看火鸟。亦称郭公鸟《噶玛兰厅志》。谨案:布谷以谷雨后鸣,农家闻其声以促耕作,故谓之催耕鸟。一名获谷,一名搏谷,一名击谷,皆声之转也。

长尾三娘:鹇之属。色青,光彩照人。嘴朱红,足紫,尾长尺许。或呼为娃鸟,疑即所谓青鹇也《诸罗县志》。一名练雀《台湾府志》。《禽经》:[任昉曰:亦名吐绶鸟]。俗名绶带鸟,又名拖白练《噶玛兰厅志》。朱喙,翠翼,产深山中《台湾县志》。

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诸罗县志》。

伯劳:《尔雅》谓之鵙,亦曰博劳。《左传》谓之伯赵同上。恶声之鸟《彰化县志》。禽鶗鴂而草衰。注:鶗鴂,伯劳也《噶玛兰厅志》。谨案:伯劳一作博劳,伯,博双声字。伯劳以夏至鸣,应阴气而动。阴主肃杀,故为恶声之鸟。

凫:《尔雅注》:似鸭而小,背上有纹。陆玑云:卑脚,短喙,鸟之谨厚者。俗呼为水鸭《诸罗县志》。不可与胡桃,木耳,豆豉并食《彰化县志》。水鸭,嘴颈似鸳鸯,脚短而小,水中能飞《噶玛兰厅志》。谨案:《诸罗志》谓:凫,俗呼为水鸭,是凫与水鸭为一物也。《噶玛兰厅志》分别为二,非。

鸳鸯:喙趾似凫而文彩(img1660)[绚]烂。雄曰鸳,雌曰鸯。止相偶,飞则双,其交不再《诸罗县志》。

img1661:俗呼锦鸳鸯《凤山县志》。

竹鸡:《图经》:其状如雉,形小,尾短。《通志》:俗呼泥滑滑,盖以声似之也。白蚁闻其声,即化为水。一名越鸟,好食蚁《诸罗县志》。状如雌雉,尾短《凤山县志》。居竹林,褐色,多斑,赤文。火炭烧红置地中,彼一一啄,不能伤《彰化县志》。俗以其声,能除白蚁《淡水厅志》。谨案《本草纲目》云:竹鸡,川,广有之。多居竹林,形比鹧鸪差小,褐色,多斑,赤文。谚曰: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为泥。盖好食蚁也。亦辟壁虱。南人呼为泥滑,因其声也。此说即为《旧志》所本。

番荜:形似燕,背淡黑色,腹下色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于)鹡鸰《诸罗县志》。荜仔,又有番荜《淡水厅志》。

荜雀:似雀而小,紫色,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来去。性畏暑,遇夏辄死《诸罗县志》。

雀:曹植赋:头如颗蒜,目如擘椒。(跃而步。)《古今注》:一名嘉宾,言宿檐瓦,驯近阶除,如宾客也《诸罗县志》。栖宿檐瓦之上,驯近阶除之际,故曰瓦雀,曰宾雀《彰化县志》。麻雀即瓦雀《澎湖厅志》。

叫天鸟:俗呼山麻雀。形略大,飞则向天而鸣同上。

海鸡母:黑色,脚绿,如母鸡大,宿海屿中,故名。骨脆而味甚美《诸罗县志》。

海鹅:俗名布袋鹅。色如家畜,伸颈高可及肩。常于海滨猎鱼,避风则入。翎可为箭羽同上。即野鹅,羽可为箭翎。俗呼海南戆《澎湖(县)[厅]志》。谨案:海鹅名淘鹅。《南越笔记》云:淘鹅即鹈鹕,一名逃河,阳江人谓之水流鹅。下水取鱼,颐下皮袋盛水二升许以养鱼。每淘河一次,可充数日之食。渔谣云:水流鹅,莫淘河。我鱼少,尔鱼多。竹弓欲射尔,奈汝会逃河。其词颇近乐府,录之补《旧志》之略。

鹪鹩:《通志》谓之鹪鴱。《尔雅》:桃虫,(img1662)[鷦]。其雌,鴱也。陆玑曰:似黄雀而小,喙刺如锥,取茅为巢,以麻紩之,如刺紩袜。故一名袜雀,一名巧妇,一名女匠(117)。土番出草,闻其声则返《诸罗县志》。即《诗》所谓桃虫《凤山县志》。一名蒙鸠。生蒿木之间,居藩篱之上。状如黄雀而小,灰色有斑,声如吹嘘,窠如鸡卵《彰化县志》。《本草》云:俗名黄豆《噶玛兰厅志》。

鸢:鸱类。《尔雅》:其飞也翔。俗谓能嘶风。《禽经》:朝鸢鸣,则大风。《格物论》:能捕鱼。台则并搏小鸡,鸭食之《诸罗县志》。俗名厉,鹅属也《凤山县志》。

食蛇鸟:黄褐色,颈细而长,高脚,性嗜蛇,大倍于鹭《诸罗县志》。(img1663)[赤]鹳,俗呼食蛇(鱼)[鸟]《凤山县志》。

鸺鹠:又名鸱鸺,怪鸟。大如鹰,头目如猫,有毛角两耳。昼伏,夜出。鸣则雌雄相唤,声若老人。《庄子》: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则瞑目而不见丘山,是也《诸罗县志》。鸺鹠,既鸱鸮《台湾府志》。状如母鸡,有斑文,俗呼为孤黄。子成,父母俱遭其食,不孝鸟也《彰化县志》。

鬼车:俗名九头鸟《台湾府志》。

四眉鸟:略如书眉,有二白纹《凤山县志》。

彩囊:似鸡而小,项上有五彩囊。

五味鸡:大如鹌鹑,项白。每漏下一鼓,则一鸣。

鹌鹑:窜伏浅草,随地而安。谨案《凰山志》别列烟春一条,注云:羽赤,尾短,善斗,此即鹌鹑也。鹌鹑与烟春,音同而字异,乃分为二物,误矣。今不录。

雷舞:苍赤色,闻雷则舞。

倒挂鸟:似鹦鹉而小俱同上。足短爪长。种出东洋,吕宋《淡水厅志》。谨案《岭南杂记》云:倒挂,形如鹦鹉而小,遍身绿色,臆尾两翼俱有大红。雌者,止尾翼有红。夜则倒挂龙中,或止以一爪持笼。性畏寒,不能度岭。据此,则岭南亦有倒挂鸟,非仅出自东洋,吕宋矣。

甘蔗鸟:类鹦鹉《凤山县志》。

厝头鸟:紫黑色,多宿厝头。

芒丹鸟:似荜雀,形小黄色。

火鸡:出傀儡山。食火炭俱同上。状如鸡而颈长,能食火。自洋船购来《淡水厅志》。谨案《岭南杂记》云:火鸡毛黑,毵毵下垂,高二三尺,能食火炭。又广东《廉州府志》云:火鸡色红,嘴翅黑。春夜,先鸡而鸣。则火鸡不仅来自外洋矣。

鴽:俗呼密婆《澎湖厅志》。

土鸬鹚:长喙,善没水取鱼,入喉即烂。兰地间有之,而不用以摸鱼《噶玛兰厅志》。

鸽:俗云粉鸟,梵言迦逋。能认主家,张曲江谓之飞奴,取其能系足传书也。苏东坡谓之雪衣,爱其羽白如雪也。兰硬枋一带散生甚多同上。粉鸽,善飞。朱鸽,毛色鲜红,亦佳种也《澎湖厅志》。

番鸭:似鸭而大,毛有小采,嘴脚朱色。肉粗味减,来自外洋《噶玛兰厅志》。

卢鸭:雌鸭交番鸭而生《凤山县志》。有正番,土番。大如鹅,足微细,两颊红如鸡冠。雄者色更赤《淡水厅志》。

天鹅,乌须鸟。

见《福建通志》。

鹦鹉:见《凰山志》。

五色鸟:见《噶玛兰厅志》。

雁,番咬鸰。

见《淡水志》。

百舌鸟,海燕。

见《澎湖厅志》。

俱无注。寻常鸡,鸭,鹅等类,今不录取。

以上羽之属。

附考:

长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彩耀相间,尾长盈尺,台人因而名之。生于诸罗深山中,罕有见者《台海采风图》。

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襟,可为近玩。或呼为洋鸽,云自咬img1664吧来者。初开台时,一双不下二十金。近饲养将雏者多,价不及十分之一《使槎录》。(白鸠能知气候,每交一时,即是连数声《台湾志略》。白鸠周身如雪,皎然可爱。能知气候,每交一更,辄鸣数声,真慧禽也《海东札记》。

绿鸠:紺嘴碧毛,艳深鹦鹉。惟不善鸣,逊白鸠《台湾志略》。

海鹅:俗名南风戆,又名布袋鹅。恒于海滨猎鱼。

又 海鸡比家鸡较大。色黑,脚绿,宿海屿中。取而烹食,骨脆味甚美《海东札记》。

乌鹙:似八哥,而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递(换)[唤]。能搏鹰,鹯,遇诸恶鸟飞空中,则窜啄其胸肋。鹰,鹯飞较迟,爪不能及,负痛飞鸣而去。宿处,恶鸟不敢近《台海采风图》。

五鸣鸡:大如img1665鹑,项白。每漏下一鼓,则一鸣。

又 潮鸡:潮上辄鸣《海东札记》。

五色鸟:出柑仔潭。大小不一,数十为群,啁啾互答,巧转如戏《东游草诗》注。

白八哥,白画眉。

亦未见。或云:盐水港统领埤加冬树大数圄,其上每年生白八哥。相近居民伺其将杂,攫而饲之《使槎录》。

海燕:与中土无别,而营巢少异。

又 一种似燕,背淡黑色,腹下黄色,尾长。飞则鸣,行则摇。曰番荜《海东札记》。

番鸭:大如鹅,足微细。两颊红如鸡冠,雄者色更赤。(蓄)[畜]之,常飞去。人每载入内地,然褷褷唼唼,无足充玩《台海采风图》。番鸭,大如舒凫,翎彩微异,嘴迹皆赤色,味殊逊之《海东札记》。

(img1666鶝)img1667:俗呼食蛇鸟。状似鹤,略小而短尾,周身毛羽淡红色。专食蛇虺,知探蛇穴,以嘴啄洞口,令自出。或口衔而飞空中,头尾皆动《台海采风图》。

倒挂鸟:似鹦鹉而小,翎羽鲜明,红绿相间,缘枝循行,喙如钩,足短爪长。性好倒挂,夜睡亦然。种出东洋,吕宋同上。

内地鹡鸰鸟,毛羽黑白相间。台地则为淡黄浅绿色。

斑鸠:有纯白者。

鸡有大如拳,重不如八九两者,身轻能飞《小琉球漫志》。

喜鹊:海外无之。蒋太守元枢自内地捕雌雄纵林木中,今孳育,郡城多见,南北路则无。《海东札记》谓:[观察]所纵鹊,逾年无一存者。殊不然《台湾县志》。

哺乳动物

鸟兽类:

豹:《说文》:豹似虎。圜文黄纹,黑如钱,比比相对,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曰金钱豹,宜为裘。纹如艾叶者,曰艾叶豹,台谓之鸟云豹。土产者稍大于犬,而无所害于人,或名之獐虎《诸罗县志》。金钱豹色类云豹,而黑点较黄《福建通志》。石豹,台山无虎,此别有一种《淡水厅志》。

鹿:《埤雅》:鹿性决躁。又曰:性警,分背而食,食则相呼,群居则环角外向,以防物之害已。《尔雅翼》:鹿,阳兽,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诸罗县志》。近海者,多鲨鱼所化《淡水厅志》。

麋:鹿之大者。《左传》:泽有介麋。《尔雅翼》:麋,阴兽,游泽,冬至得阳(每)[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诸罗县志》。性淫迷《彰化县志》。

獐:似鹿而小,无角,性悍而善跳。《埤雅》:鹿性胆怯,饮水见影辄奔。崔豹《古今注》:鹿有角而不能触,獐有牙而不能噬《诸罗县志》。麕即獐《台湾府志》。

麂:獐类也。有角而短细《凤山县志》。《本草纲目》:img1668即古麂字。麂,似獐而小。按《尔雅》云:麠,大麃。麃,即(麖)[獐]也。似麕,大于獐矣。《本草》为是《噶玛兰厅志》。谨案:邵氏《尔雅正义》云:其大者,大于獐。然,小于獐者特多。则麂固有大于獐者,《尔雅》所云,自属可据。《噶玛兰厅志》以《本草》为是,但见麂之小者耳。

熊:《埤雅》:熊似豕,(掌)[当]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好举木而引气。冬蛰不食,饥则自舐其掌,故美在掌《诸罗县志》。种类不一《凤山县志》。有人猪狗诸种,各肖其形,出于深山《噶玛兰厅志》。毛劲厚而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缘木能升高,或穴地而处《淡水厅志》。

獭:蔡邕《月令章句》:獭,毛虫,西方白虎之属,水居,杀鱼者也。《埤雅》: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月令》:正月,獭祭鱼《诸罗县志》。毛黑而润《凤山县志》。一名水狗,水居,食鱼,知水性,能为穴。又有一种山居者,名旱獭《噶玛兰厅志》。

猴:形似人而多智,一名狙,一名猢孙。《尔雅》曰:猱,母猴。内山一种极小,名金丝猴《诸罗县志》。长臂善啸,便攀援《彰化县志》。近嶐嶐岭一带尤多《噶玛兰厅志》。三貂岭及内山甚多《淡水厅志》。

又 野猪:《通志》:似家猪而腹小,脚长,毛色褐,牙利如镰《诸罗县志》。野彘两耳与尾略小,毛鬣苍色。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外,击木可断。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胁穿腹。行疾如风《彰化县志》。

番猪:毛多黄色,出番界《噶玛兰厅志》。又有豪猪,箭如猬毛,行有声,能射人《淡水厅志》。谨案:《桂海虞衡志》云:[山]猪即豪猪,身有棘刺,能振发射人。是山猪。豪猪与野猪别为一种,以其豪似蒿,故又名蒿猪,一名箭猪。

黄羊:水沙连,红头屿出。有鬻其皮为褥者《福建通志》。

山羊:能陟峻,生深山中。皮堪作鞋《台湾府志》。

山兕:形如水牛,卽野牛也《彰化县志》。南嵌山内多野牛,千百成裙《淡水厅志》。谨案《南越笔记》云:山牛两睛红,百十成群,见人弗避。此所云山牛,即野牛也。

山猫:取其毛以束笔,微短而软《凤山县志》。产自深山《噶玛兰厅志》。亦名笔猫《淡水厅志》。

石虎:山坑中有。形如猫,皮五色。性不咬人。皮可为褥《福建通志》。

果子猫:《食物本草》:猫有白面者,名玉面。喜食百果,又名果狸。《广韵》:狸,野猫也《噶玛兰厅志》。

山鼠:《通志》名山img1669。土人捕获,以蔗梗填腹,去毛,炙黄,合猪肉煮食,味香美《凤山县志》。

飞鼠:《尔雅》:鼯鼠,夷田。郭璞注:似蝙蝠,肉翅,飞且乳,一名飞生《噶玛兰厅志》。尾大而长,生在山林《淡水厅志》。

碰尾鼠:形似鼠而尾特长,其毛且松而大。俗以毛松大为碰尾也《噶玛兰厅志》。尾长,毛松,或畜笼中,饲以果实《淡水厅志》。

七子猫:见《噶玛兰志》。

番鼠,山狗,白鼻猫。

见《淡水志》。

俱无注。

寻常【略】鼠等类,今不录

以上毛之属。

附考:台山无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角尾单弱,绝不似关东之濯濯。角百对,只可按:原著作哥煎胶二十余斤。鹿虽多,街市求一脔不得。冬春时,社番截成方块,重可斤余,皆用盐渍。运致府治,色黑味变,不堪下箸,而值亦不轻《使槎录》。

鹿以角纪年,凡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岐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射得小鹿,通体纯白,角纔两岐,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尽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也。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后解。每岁止增一岐耳《稗海纪游》。牝鹿以四月乳,未乳极肥。腹中胎鹿,皮毛鲜泽,文彩可爱。又牝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惟马,牡马误烝则自死。牝鹿自远以避同上。

福州东岛,视澎湖为近,内惟产鹿千百群。岛人捕得,取其肠胃连粪食之,以为至美。其全体,则鬻之福州人。今所鬻鹿脯,鹿筋,皆东岛物也《玉堂苍记》。

熊之类不一:有猪熊,狗熊,马熊,人熊之异,各肖其形。诸熊毛劲而鬣又厚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能缘木升高,蹲于树巅。或穴地而处。人以计取之,无生致者。腹中多脂可啖。掌为八珍之一,脍炙入口。然不易熟,庖人取其汁烹他物为羹,助其鲜美。一掌可供数十烹。若为屠门之嚼,贻笑知味矣《稗海纪游》。

艾叶豹:斑驳可观,制裘者重直购之,然亦粗重不堪曳娄。惟野牛皮制衣,箧甚坚。台物以此为最《海东札记》。

山猪:盖野彘也。两耳与尾略小,毛鬣苍色稍别,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外,击木可断。力能拒虎。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胁穿腹。行疾如风,猎者不敢射。又有豪猪,别是一种。箭如猬毛,行则有声。虽能射人,不出寻丈外《稗海纪游》。

台湾多野牛,千百为群。欲取之,先置木城四面,一面开门,驱之急,则皆入。入则扃闭而饥饿之,然后余施羁靮,拳之刍豆,与家牛无异矣《台海采风图》。

近生番深山产野黄牛,千百为群。诸番取之,用以耕田,驾车。陈小崖《外纪》云:荷兰时,南北两路设牛头司,取其牡者驯狎之,阉其外以耕。其牝,则纵诸山以孽生《小琉球漫志》。

产马小而弱,不及中土。内山亦有产者,名曰山马《海东札记》。

内山多猴,有小如拳者,不易得同上。

山鼠:土人捕获,以蔗梗填腹,去毛,炙黄,合猪肉煮食《使槎录》。

山猫:取其毛以束笔,微短而软。

又 虫鱼:蝙蝠,【略】见《诸罗》,《凤山》,《彰化》,《噶玛兰》各志,有注。以台产与他处无异,且习见,故不录。

又 以上虫豸之属。

又 海翁:即海,大能吞舟。浮于水面,黑如牛背。俗谓海翁,现则大风将雨俱同上。鲸鱼,俗呼海翁,长数十百丈,虎口虾尾,皮生沙石,刀箭不能入,大者数万斤。《闽大记》:巨能吞舟。日中闪鬐鬣,若簸朱旗,遒健好动,故又名《澎湖厅志》。谨案:《广东通志》云:海,大抵即长鍄也。可证:鲸卽海鳅。《水经注》云:(店)[穴居]海底,入穴则海水为潮,出穴则潮退。此极言:能翻簸海潮。其实,潮之涨退,不击乎也。

又 海竖:或作蜈鱼,状如海翁,大亦次之。头如猪,跃水面丈余,直上若浮屠,喷水如雪,故谓之竖俱同上。

又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皆似人形,四翅,无鳞。

海狗:头似狗而鱼身,尾尖,四翅《噶玛兰厅志》。

又 海鼠:头有孔,重者四五百斤。

又 谨案:以上皆海中不常见。《旧志》所载,附录于此。

又 鲮鲤:《尔雅翼》:状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中。人谓之穿山甲,以其能穿穴。一名龙理。《山海经》:龙鲤,陵居,是也《诸罗县志》。《临海志》云:尾刺如三角菱,故谓之石鲮鱼《噶玛兰厅志》。

以上鳞介之属。

又 附考:

海翁鱼:有言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徒)[徙],不知所之。此无可考。《志》云:后垅番社有脊骨一节,高可五六尺,两人合抱,未满其围。渔人云:大者约三四千斤,小者亦千余斤。皮生沙石,刀箭不入。有自僵者,人从口中入,割取其油以代膏火。肉粗,不可食。口中喷涎常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卽龙涎。番每取之以贾利,真赝亦莫辨也《赤嵌集》。

又 蜈鱼:俗呼海竖。头似猪,大则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常于水面跃起,高丈余。喷水如雪。渔人见之则避《赤嵌笔谈》。

又 杂产类:

鹿皮:春皮毛浅而薄,冬皮毛深而厚,为褥,温而去湿《台湾府志》。又有鹿胎皮,杀牝鹿将乳者,毛片方鲜美。计得一佳胎皮,杀鹿子母甚伙。非先王不麛,不卵,不杀胎之意也《凤山县志》。白点赤纹相间《噶玛兰厅志》。

豹皮:为裘,为褥皆可用,价数十倍于鹿皮《诸罗县志》。

麋皮:鹿之大者,俗呼为蒋皮。商人贩往外国《台湾府志》。

獐皮:可作靴,袜,裤,舄,包袋等物《凤山县志》。毛黄黑色,去毛存鞹,宜于鞋袜《噶玛兰厅志》。

又 鹿脯:生番切鲜鹿肉,下盐,压石,晒干成块,出以易物。然多杂以牛脯,猴肉。须细辩其纹《噶玛兰厅志》。

麂腿:鹿之小者,腌如鹿脯之法同上。

鹿肚草:鹿肚中所食之草,能治噎嗝《彰化县志》。

又 虫鱼类: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似人形,四翅无鳞《噶玛兰厅志》。见人辄笑,见则为台飓之微。行舟遇之,不祥,必焚香楮而引避之《澎湖厅志》。谨案:《诲语》云:海和尚,人首鳖足,身差长而无甲。舟行遇者,率虞不利。此与人鱼相类。人鱼长四尺许,体变,牝牡俨似人形,惟背有短鬣。船行遇者,亦必作法禳厌。

又 谨案:以上皆海中异鱼,不常见。《旧志》所载,附录于此。

又 [](118)鱼。

又 见《福建通志》。

清康熙五十九年《凤山县志·风土志·物产》

环节动物

虫之属:

蚯蚓:一名土龙,一名蜿蟺。郭璞赞曰:蚯蚓(上■)[土精],无心之虫。交不以分,淫于蛗螽。触而感物,乃无常雄。

又 水蛭:生于浊水,即马蟥也。《尔雅》疏曰:水中虫,(得)[喜]入人肉者。【略】一名马蜞,(俗呼为蜈蜞)[一名马耆。即]楚王食寒葅,得(蛭并)[而]吞之,(王素有结积疾,因是而愈)[能去结积者]。

软体动物

鳞之属:

乌鲗:一名墨鱼。常喷墨于波以卫身,大鱼不得近。渔人见水黑,即撒网取之,欲全身而适以害身也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又 介之属:

牡蛎:磈礧相连如房,故又名蛎房。内地架石于海滨而生。台无石,生于海中。取者乘桴,用长竹如剪,钩诸海底。

蚶:蚌蛤之属。壳厚而外有如瓦垅然,故《岭表录异》曰瓦屋子。

花蛤:壳有班文,比车螯而较小,谓之文蛤。本地所出者,壳黑色,有白点,与内地不同,味亦亚之。

蚌:壳绿黑色,类蛤而长大。鹬蚌相持,即此也。

又 西施舌:(绿)壳[绿]黑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最美,海错之珍者。

蛤蜊:壳圆,色微黑。肉黄,味亦甚清。

车螯:俗呼为蛲。壳厚而坚,色微黄。肉白,多浆。

螺:香螺,长六七寸,肉白而脆,尾有膏,味清甜,其品最上。又响螺,其壳可吹。花螺,如田螺而小,壳圆色白,红点相间,味甚清。又有一种味苦不甘,其壳可作鹦鹉杯。

田螺:壳薄。《本草》曰:生水田中,含泥在腹,久而犹活,能伏气飮露(119)。又有生池潭中者,曰石螺,而壳厚耳。

又 虫之属:

蜒蚰:形如蚯蚓,长二三寸。黑夜吐白涎,有光。俗呼为青赖。

甲壳动物

介之属:

蟹:《考工记》:仄行,蟹属。故曰旁蟹。螯生毛,又曰毛蟹。生于溪涧之中。

蟳:《图经》曰:后足阔者,名鰌蛑。生海滨泥涂。螯无毛,故异于蟹。赤嵌出者,最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者曰菜蟳。

又 蠘:壳上有班点,其螯甚锐。

又 虾:种类不一。红虾味甘,沙虾次之,黄槴米又次之。草虾则有班节而肉粗,其最下者也。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壳黑色,可作杓。血蓝色,尾长如枪,有足十二生腹下。子可腌以为酱,甚佳。

蛛形动物

虫之属:

蜘蛛:有数种。《尔雅》曰:在地中布网者,为土蜘蛛。络幕草上者,为草蜘蛛。又蟏蛸长踦,即小蜘蛛。

长脚者,俗称喜子。陆贾曰:蜘蛛集而百事喜。

又 蝇虎:蜘属。[身]黑色。专捕蝇而食之。

昆虫

介之属:

水龟:俗呼龙虱。腌食之,佳。

又 虫之属:

蜂:有数种,其毒在尾。能酿蜜者,曰蜜蜂无毒。有蜂王,群蜂采其花之佳者,戴于首以献。多出淡水。余如长腰虎头蜂,则皆有毒矣。

蜾蠃:一名蠮螉。似蜂,腰小而长。取小虫置于木空中。七日化为己子。

又 蝴蝶:有纯白者,有黑白相间者,有五彩者,种类甚多。今但呼为蝴蝶。

又 蝉:色黑,以肋鸣,翅轻薄,其声雄以壮,鸣于夏者也。又有一种色绿而小,其声细而悲,鸣于秋者也,曰秋蝉。吸露飡霞。

蜻蜓:《尔雅》曰:虰蛵负劳。郭注曰:即蜻蛉也。《埤雅》曰:蜻蜓饮露。

螥螂:漆色,能飞,多藏壁间。《漳志》谓之蝤虫。

又 蛾:一名慕光。好扑灯火。

蜉蝣:朝生暮死。

蝇:班固曰: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又一种大而色青者,粪为物中即变虫。

蚊:积雨生蛆变成者。树木多,则蚊尤多。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是也。螳螂食蝉,雀食螳螂,故谓之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

蚁:台产最多,种类不一。色赤而极小者,为黄丝蚁。色黑而走疾者,为走马蚁。色白而生于湿处者,曰白蚁,凡衣服,器物近湿处,多为所坏。

又 萤:一名夜光,一名宵烛。腐草化生者。

螽斯:蝗属。或曰:股黑有文,以两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故《诗》美其不妬。俗呼草蜢。

蟋蟀:善斗。一名莎鸡。《尔雅》谓之蛬泉(120)。呼为草鸡。

腕足动物

介之属:

海豆芽:形扁壳绿,较大于蚬,有尾如豆芽,故名。一曰涂杯。内地甚贱,本地以为珍。

鱼类

鳞之属:

鲨:有白沙,胡沙,双鬐沙。其最佳者,皮上有圈文,曰龙文沙。

img1674鱼:形类马鲛而大,无鳞。味甘美。重者可二十余斤。

乌鱼:各港俱有。冬至前,出大海散子,味甚甘。后引子归原港,曰回头乌,则瘦而味劣矣。子成片,盐过晒干,味甚美。《本草》之鲻鱼也。

马鲛:类泥img1675而细,无鳞与鲠。海鱼之佳者。

枪鱼:身扁,色白,无鳞。以其首锐腹广,尾细如标枪,故名。海鱼之最贵者。又有(一种)色黑者为乌枪,有微黄色曰金枪,俱不及也。

img1676鱼:味甘美,大者为佳。以其出于午月,故名。

红纱:皮红如淡硃,有鳞。出于秋。大者可三四斤。

鳓鱼:与鲥鱼相似。味清而多刺,巨口而鳞粗。

敏鱼:似鲈而大,重至二十余斤。肉粗,不甚佳。

乌颊:身短,色微黑。味甘美。

黄鱼:色微黄,形扁。细鳞,肉有微刺。长不过六七寸。

扁鱼:形似贴沙。俗名涂剃。晒干,味甚甘美。

绳鱼:俗呼大麦绳,以其麦熟时正出也。色青无鳞,体圆而味腥。

麻虱目:形如鲻鱼,产海边鱼塭中。无种,入夏,水热则生。味清而不腥,大则稍逊。

贴沙:身薄而扁,背紫色,腹白。贴沙而行,故名。大者为佳。

金钟子:细鳞,形圆扁。

狗母鱼:身圆,肉粗,多刺。有细鳞,赤黑色。鱼品之最下者。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状如带,故名。泉人呼为澳鱼。

狮刀:郭璞注曰:鮆鱼也。又名刀鱼,形似刀。味清而多刺,大者为佳。

鲈:巨口细鳞,与鳜鱼相似。生于暑天,肥且美。

花铃:长二三寸而体微圆,青色。

金钱:体薄多刺,不及花铃之厚而甘也。

黄翅:以翅黄,故名。又曰黄翼。

铁甲:鳞硬似甲,故名。

独鱼:大者如掌,皮粗。晒干,用以磨木器。

青鳞:有鳞色青,故名。长不过六七寸。《通志》:一名青鲫。

鮡鱼:濑口产者,佳。身有白花点,故俗呼为花鮡。

鲤鱼:鲤为鱼之长。色有红有黑。池泽皆有之。《埤雅》曰:鲤进于鱼矣,殆亦龙类。(故)[是以]仙人乘龙,亦或骑鲤,乃至飞跃山湖。

鲡鱼:溪涧中,鱼之最恶者。引(于)[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黄爵:身薄而小,色黄多刺。长不过五六寸。

沙梭:长五六寸,身圆。味清,肉丰。

嘴尖:嘴长二寸许而尖,故名。

白腹:状似马鲛而腹白,故名。

鳗:有芦鳗,乌鳗。芦鳗可二十余斤,乌鳗大者斤余。陂中所出,肉细而润,品之最佳者。《埤雅》曰:有雄无雌,以影(鳗体)[漫鳢]而生子。又有处于海者曰海鳗,大者可二十余斤,然其味则远甚矣。

鲫鱼:《本草》:一名鲋。《埤雅》曰:此鱼旅行,吹沫如星,[然则]以相即也,谓之鲫。以(其)相附也,谓之鲋。

涂虱:头扁,颊有两刺,身微圆,黑色。产陂圳中。《漳志》,《兴志》皆谓弹瑟,《泉志》谓之涂虱。

斗鱼:长三四寸,有花文,红绿相间,以麒麟尾者为佳。善斗,故名。一名丁班,一名三班。

泥:穴泥中,似鳝而短,身多涎,难握。俗谓之鳅鱼。本地所出者,骨较硬。

鲇鱼:身圆头扁,色黑黄,无鳞,多涎沫。出陂中。

鮕鲐:身上有班点,体圆而尾有星。穴于泥涂中。

鱓鱼:俗谓之鳝。似蛇无鳞,体多涎沫。生于泥窟中。

金鱼:色红,似虾尾而囊金者为贵,有黑色而囊金者更佳。

两栖动物

鳞之属:

水鸡:一名田鸡,以其多出于田中也。夏间,久旱遇暴雨,田水满。夜持火炬照之,昂头而视,更不转动,捕之易易也。至第二夜,见火则跳,难以捕获。

青蛙:《图经》曰:背青丝色,谓之青蛙。俗呼为青约。

又 虫之属:

虾蟆:似蟾蜍,背有黑点,皮粗。陶隐居曰:腹大,皮上多痱磊,是也。按张畅弟收为猘犬所伤,食虾蟆可疗。收难之,畅含笑先尝,收乃食,疮亦旋愈。又取其肝涂疔疮,无不验。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龟:生陂圳中。《尔雅》曰:俯者灵,仰者谢。《大戴礼》曰:甲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古今注》谓之黑衣督邮。

鳖:段成式曰:鳖伏于渊而卵剖于陵,此思化也。

又 虫之属:

蛇:舌双,耳聋,听以目,其毒在涎。种类甚多:其食鼠不伤人者,曰山辣。其背有文如龟壳者,曰龟壳花。有头扁,逢人辄昂其首而喷鼻者,曰饭匙倩。

有色绿而小者,曰青竹丝。皆最毒而伤人者。又有色花而小,不伤人者,曰草花仔。

又 蜥蜴:《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蝘蜓,守宫也。汉武帝令人于五月五日取蝘蜓,饲以丹砂,身尽赤,捣之以涂宫人,有私者其迹即灭,故曰守宫。东方[朔]《射覆》曰:以为龙,又无角。以为蛇,又有足。跂跂胍胍,善缘壁,非守宫即蜥蜴也。又名壁虎。本地出者,能鸣。

鸟类

羽之属:

鸢:鸱类。《禽经》曰:暮(鸦)[鸠]鸣,(则)[即]小雨。朝鸢鸣,则大风。

又 鹳:状似鹤,但小而无朱顶。《禽经》曰:鹳俯鸣则阴,仰鸣则晴。

鹡鸰:《尔雅》曰:(鹡)[img1680]鸰,雝渠。郭璞注:鹊属也。飞则鸣,行则摇。

雉:雄者有冠,尾长,身具五彩,其羽为翟。雷始动,则雉鸣而雊。

乌:《尔雅》:纯黑,反哺者为慈乌。腹白,不反哺者为鸦(121)。亦名鸒。《诗》曰:牟被鸒斯,是也。

燕:《说文》曰:燕作巢,避戊己(122)。陶隐居曰:胸紫身小,为越燕。胸班黑而声大者,名胡燕。

鸠:即班鸠也,与内地异。色青黑者,曰班甲。项下赤色者,曰火鸠。无地不有。又一种身绿,嘴足红者,曰金鸠,唯淡水出焉。

鹭:毛白,项有丝,嘴长,脚高。《禽经》曰:鹭啄则丝偃,【略】翔集必舞而后下。

画眉:《通志》曰:白眉褐质,好斗善鸣。《兴化志》曰:声似莺而小,清圆可听。本地所出与内地等,但眉不白耳。

鸜鹆:断舌,可使效人言。一名八哥。

布谷:色浅黑,白腹,头亦微白。春方作殷,人以鸟至识耕农之候。江东呼为护谷。

凫:似鸭而小,浮于水面。陆玑云:鸟之谨愿者。俗呼为水鸭,是也。

雀:雀字通爵,古作爵。《禽经》曰:雀交不一,雉交不再。

鸥:水鸟也。隋帝谓:鸥字三品鸟,宜封碧海舍人。

翡翠:俗呼为钓鱼翁。人取其羽为饰。常宿水,伺鱼食之。《异物志》曰: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伯劳:《诗》所谓(鸤)[鸣]鵙,是也。亦曰博劳。《兴化志》曰:一名枭。

黄莺:色纯黄,声巧啭可听。一名仓庚,一名黄鹂,又名黄鸟。《诗》: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鹞:苍黑色,比莺而较大。善击鸟。《诗义疏》:隼,鹞,是也。

长尾三娘:色青嘴朱,红足紫尾,长尺许。疑即青鹇。

鹰:《周书》曰:惊蛰之日,鹰变为鸠。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大者,一名板雄。

乌鹙:色黑,较小于鹰。能搏鸢。人取其雏而饲之,与鸡子同为饮啄,鸢不敢近。

荜雀:色紫,较小于雀。置之笼中,唧唧能吟。

海鸡母:黑色,形如鸡母。宿海边。味清而骨脆。

海鹅:俗呼为南风戆。常于海中取鱼。其羽可为箭羽。

鸺鹠:状如鹰,头目如猫。鸣,雌雄相应。昼不见物,伏于丛草中。夜则出,鸣声若老人。俗呼为孤黄,是也。

哺乳动物

药属:

穿山甲:即鲮鲤壳。

毛之属:

豹:似虎而小。陆玑疏云:毛赤而文,谓之赤豹。又有玄豹。古诗曰:饿狼食不足,饥豹食有余。言狼贪而豹廉也。本地所出,间或以二,不可多得。

鹿:毛色黄,有白点。《说文》曰:解角兽。《尔雅翼》曰:鹿与麋为友。鹿,阳兽,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也。

麋:毛苍黑色,无白点。(《说文》)[《尔雅翼》]曰:麋,阴兽,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气也(123)

獐:毛黄色,似鹿而小。性悍善跳,无角。

麂:亦似鹿而小。《尔雅翼》曰:其声(儿儿)[几几]然。实獐类也。有角而短细。

兔:《论衡》曰:舐雄毛而孕,生子从口中吐出。故《埤雅》曰:兔,吐也。其居三窟。其毫利为笔,名兔毫。

熊:有人熊,猪母熊。其胆可疗眼疾。台无人熊,眼疾多以此代之,亦佳。

猴:一名狙,一名胡孙。《尔雅》曰:猱,母猴也。

相传,猴无脾,故以行消食。王廷寿赋曰:储粮食于两(类)[頬],稍委输于胃脾。却是有脾矣。

野猪:似猪而小,尖嘴高脚,牙铦利,与家畜者异。《汉书》:景帝游上林,野猪入厕,是也。

獭:居水上,食鱼。《月令》:正月,獭祭鱼。

鼠:出之人家者为家鼠,出之田中者为山豪。

又 虫之属:

蝙蝠:肉翅。《通志》曰:类鼠而有翼,昼伏夜飞。又名伏翼,又名夜燕。

又 鳞之属:

海翁:大者能吞舟。浮于水面,则风将作。

清乾隆二十九年《凤山县志·杂志·物产》

刺胞动物

凡鳞之属:

蚱:一名水母,一名石镜。

环节动物

凡虫之属:蚯蚓。

又 水蛭:俗名蜈蜞。

星虫动物

凡虫之属:

沙蚕:似蚯蚓。一名龙肠。可食。

软体动物

凡药之属:

石决明:土名羊角豆。

又 凡鳞之属:

墨鱼:即乌鲗。常喷墨于波以卫身,大鱼不得近。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美。

章鱼:八脚缩聚,当中有口。

石拒:八脚,似章鱼。

蝚鱼:状如墨鱼而大,味(口)[甘]。

又 凡介之属:

螺:种类极多。生盐水者:有香螺,长数寸,肉雪白,尾有膏,味最清甘。有花螺,圆而小,壳薄,有斑点,味亦清。有响螺,大者长满尺,其壳可吹,军中用之。有肉螺,大五六寸,味苦,切其壳,可作鹦鹉杯。生淡水者:有田螺。《本草》曰:田螺含泥在腹,十年犹活,能伏气飮露。有石螺,生池潭中。可常食。

又 牡蛎:盐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俗呼为蚝。小者名珠蚝,散生海中。用长竹如剪,钩诸海底取之。壳可烧灰。

又 蚶:蚌蛤之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纵横其理。

蛤蜊:似车螯而小。

花蛤:一名文蛤。

蛲:蛤之大者。壳厚微黄,肉白多浆。一名车螯。

又 白蛏:形与内地蛏无异而壳差薄。色白如玉,味又清甘。四五月有之。近亦有竹蛏。

蚌:壳明亮,老亦能生珠。

西施舌:壳绿黑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摇柱。

海蒜:一名湖肾。壳类蛤,肉垂三寸余,白色,上有黑点,状甚劣。味甘,但性极寒,食之多患腹泻。

甲壳动物

凡介之属:

蟹:类不一。有沙钻,色黄,遇人即伏沙底。有沙马,色赤,走甚疾。有大脚仙,身小,一螯大,一螯小,色赤白相杂。有虎狮蟹,遍身红点。有青蚶蟹,色青白,两鳖独大。有金钱蟹,身扁,色赤黑,腌食甚佳。更有生溪涧中者,螯生毛,名毛蟹,秋后肥美。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壳甚坚。

又 蠘:形如蝤。但壳有斑点,其螯甚锐。别名翠蟹,亦名青脚蟹。

又 虾:有大,小诸种。别有一种龙虾。

又 鬼蟹:状如傀儡。

又 鼠妇:瓮底虫也。

又 寄居虫。

又 附录:

《闽小记》:虎蟳,质粗味劣,无足取。壳极类门户上所绘虎头,色赤殷红斑驳。人有镶为酒器者。冬来生子,充盈脐外。

又 《使槎录》:《南州异物志》: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火炙之,乃出走。《异苑》谓:鹦鹉螺常脱壳而朝游,出则有虫如蜘蛛入其壳,戴以行。夕返,则此虫出。庾阐所云:鹦鹉外游,寄居负壳,者也。台地呼寄生。

《使槎录》:鬼蟹,状如傀儡。孙元衡有诗云:家在蚝山蜃气开,鲸潮初起鲎帆来。虎鲨背有斑文鬼蟹纷无数,就里难求蛤蚌胎。

肢口动物

凡介之属:

鲎:壳青黑色,甚坚,可作杓。尾长如枪,有足十二,生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失雄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拾之,必得双。腹中有子如粟大,醃食,甚佳。

唇足动物

凡虫之属:

蜈蚣:《尔雅》谓之蝍蛆。腹下有光,夜间青(萤)[莹]闪烁如萤,毒气如硫磺。以足踏之,光熠耀不绝。性能制蛇,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

又 蚰蜒。

蛛形动物

凡虫之属:

蜘蛛:《尔雅》曰:在地中布网者,为土蜘蛛。络幕草上者,为草蜘蛛。又蟏蛸长踦,即小蜘蛛。

又 蝇虎:蜘属。藏壁间,四周环顾,能捕蝇。

昆虫

凡介之属:

水龟:一名龙虱。生潭涧中。腌食甚佳。

又 凡虫之属:

蜂:种类甚多。酿蜜者为蜜蜂。

蚁:盈几案间皆是。有赤色而走疾者,曰走马蚁。色白而生于湿者,曰白蚁,凡衣服,器物若近湿处,多为所坏。

蝉:台地,三月,即噪于树间。

萤,蝴蝶,蛩。

蜻蜓:至冬,犹群飞。

又 蟋蟀。

又 螽斯。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其虫知进。惟捕蝉,则一前一却。

螟蛉,蜾(嬴)[蠃]。

又 蜂虎:状似灯蛾而大。

蛾,蠹鱼。

又 螥螂:《漳志》谓之蝤虫。好藏橱箧中。可煎食,解毒,消积甚效。

蝇,蚊,蚋,没子。

又 蜣螂:《庄子》所谓:蛣蜣之智,在于转丸,是也。

毛虫:《说文》曰:俗呼毛蛓。有毒螫人。

灶鸡。

斑猫:《本草》曰:生豆叶下,乌腹尖喙,甲上有乌黑斑文。

又 水龟:生水面,有翼能飞。腌食味佳。别有金龟,壳金色,翼绿。

又 附录:

《赤嵌笔谈》: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骚,则愈痒。

《闽小纪》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蚋尤甚,密帷亦不能间之。名没子。

《赤嵌笔谈》:四时阶砌,蛩声鸣不绝。蝉于二月即噪树间。听虫鸣以占候,未可与此地律也。

鱼类

凡鳞之属:鲤。

涂魠:《旧志》作泥img1681。形类马鲛而大,重者二十余斤。无鳞,味甚美。自十月至清明,多有。

乌鱼:各港俱有。冬至前,出大海散子,味甚甘。后引子归原港,曰回头乌,则瘦而味稍逊。子成片下盐,晒干,味更佳。过冬则罕见。即《本草》之鲻鱼也。

鲳:有黑白二种。海错珍味。

马鲛。

鳓鱼:与鲥鱼相似。色白,多骨,而味极清。

鳗鱼:有雌无雌,以影鳗鳢生子。别有一种芦鳗,身花红色,长四五尺,重二三十斤,常于夜间登陆食芦笋。渔人迹其往来之路,以智取之。肉细,味佳。

扁鱼:形似贴沙而薄。晒干羹,鲜亦食佳。一名涂剃。

白带,鲈,img1682鱼。

鮸鱼:即鰵鱼。状似鲈而大,肉粗,重至二十余斤。

鲫鱼:所在泽池皆有之。

草鱼。

img1683仔:小无鳞。

贴沙:上紫下白,有细鳞。即比目鱼。

银鱼。

鳝鱼:一名鱓。

虎鱼:状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满尺。嫩而美。

魟鱼:鱼形圆如扇,无鳞色黑,紫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黄魟,大而肉粗。有燕魟,小而肉润。

泥:俗谓之鳅鱼。

金鱼。

斗鱼: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鲜红有黄点。善斗,呼为丁斑。此与金鱼,只供清玩。

鮡鱼:生海岛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俗呼花鮡,以其身有白花点也。

麻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如鲻鱼,鳞细。台人以为贵品。

狮刀:腹背如刀,故名。

鲇。

乌颊:身短阔。

又 鲙鱼:即鳜鱼。

三牙:有赤白二色。

刣额:状似金鳞。头内有石子一枚。

花身:体有斑文。

红沙:皮红如涂朱,细鳞。

嘴尖:《旧志》:嘴长二寸许。

白腹:状似马鲛而腹白。

青鳞:色青,鳞厚。长五六寸。

鳁鱼:有竹叶鳁。可腌作鲑。

花铃:斑点如花。

金钱:状如花铃,而体薄,多刺。

加贝蒲鱼:身微黑,有细鳞。似金精。

金精鱼:身圆有花点,味佳。

遍身苦:身有花点,肉亦甘。名实似不相宜。

独鱼:大者如掌,皮粗,晒干可磨木器。小者可腌作鲑,亦佳。

狗母鱼:长尺余,有细刺。

莺哥鱼:状如鲤,色红绿相间。

鲨鱼:鲨鱼胎生,为类不一:有白鲨,胡鲨,双鬐鲨。其最佳者,皮上有黑白圈文,曰龙文鲨,其翅尤美。

沙梭:长五六寸,状如织梭。

金梭:金鳞,身软。

竹梭:口尖,身长。

又 img1684鱼:色青,体圆而短。味极腥,小者甘脆。

铁甲:鳞硬如甲,去其皮,方可食。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鲢鱼:一名鱮。有白虎斑,大头。种自内地来。

鲡鱼:生溪潭中。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img1685鱼。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色无鳞,有刺长五六寸。产潭窟中。《通志》谓之田瑟,或名弹瑟。

鲒鲐:尾有星。多穴泥涂中。

又 黄鱼:色微黄,身扁,细鳞多刺。《台志》谓为黄爵,疑即此。

黄翅:状如乌颊,翅黄。

新妇啼。

田鸽:体圆,两须长。

飞藉鱼:疑似沙燕所化,两翼尚存。

梳齿:黑色花点,齿如梳。鱼肚,食之,立死。

小波浪:青色,小尾。

归秉:身扁,肉涩。

七星鱼:似归秉而小,有黑点七。

赤海:红色。

鳡鱼:口边有两大刺。

牛尾鱼:状如牛尾。

青箭:色青,口尖,行如飞。

交网:有乌赤二种。

牛鮕img1686:头阔,皮青。

泥龙:似鳗,多暗刺。

飞鱼:色青,有翅能飞。

咬网狗:色黑,歪口,无分左右。

海蛎:头大,皮黑。

含西:身扁,色白。

旗鱼。

刺圭糍,色黑,唇厚。

又 金钟子:《旧志》:细鳞,形圆扁。

按:据边海渔人云,尚有:鯌鱼大腹,浮游海面,img1687鱼肉粗似铁甲,涂鱼似黄鱼而小,石质,骨硬,皮刀形似刀,乌仔似乌鱼而小,紫仔似乌仔,更小,安米鱼身小,细鳞,龙尖晒干作鮝,打鼓鸡肉出打二鼓港,味似鸡肉等鱼,或土人以意名之。从古无鱼名,且或异实同,中多重复。附见于此。

又 附录:

《赤嵌笔谈》:鲨类不一。龙文鲨,双鬐鲨,志言之矣。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锯仔鲨,(齿)长似锯。乌鲨,口阔,大者数百斤,能食人。虎鲨,头斑如虎,齿迅利,噬人手足立断。圆头鲨,亦食人。鼠img1688鲨,皮白,齿如梳。蛤婆鲨,口阔,尾尖。油鲨,身圆而长,尾似虾尾。泥鳅鲨,口尖。青鲨,身青色。扁鲨,身扁,尾小。乞食鲨,皮可饰刀鞘。狗缠鲨,身长,尾尖。狗鲨,头大,上有乌赤点,离水终日不死。《裨海纪游》:鲨鱼,胎生。市得一鱼,可四五斤。用佐午炊,疱人剖腹,一小鱼从中跃出,更得五六头,投水中,皆游去。

《裨海纪游》:鲂,有锦鲂,身圆,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皮生沙石,尾长数尺。骨弱肉粗。黄鲂,身圆,黄色。泥鲂,皮黑。扫帚鲂,尾如帚。乌燕鲂,头身翅俱似燕,肉黑。四开鲂,头似燕,肉赤。鬼角燕鲂,头有软角。水沉鲂,淡红色,身扁头尖魟误作鲂。

《赤嵌集》:新归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谙,恐被姑责也。孙元衡有诗云: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却怜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

《赤嵌集》:飞籍鱼,疑是沙燕所化,两翼尚存。渔人俟夜深时,悬灯待,乃结阵飞入。舟力不胜,灭灯以避。孙元衡有诗云:入海微禽能变化,秋来巢燕已为鱼。飜飞应悔留双翦,误学登蛾赴火渔。

《赤嵌集》:鹦哥鱼,鸟嘴红色,周身皆绿。孙元衡有诗云:朱施鸟喙翠成襦,陆困樊龙水厄罛。信是知名无隐法,曾闻真腊有浮胡。相传,真腊有鱼名为浮胡,嘴似鹦鹉。

《赤嵌笔谈》:旗鱼,色黑,大者六七百斤,小者百余斤。背翅如旗。鼻头一刺长二三尺,极坚利,水面驱鱼如飞。船为所刺,即不能脱,身一转动,船立沉。

又 海马,状如马,头有鬃,四翅。

以上三鱼,渔人获之,不祥。

两栖动物

凡虫之属:

虾蟆:似蟾蜍,背有黑点。治疮毒,最神效。

又 蛙:背青色,谓之青蛙。《诸罗志》作青约。一名田蛙,亦名水蛙。味甚美。台地最多,人以为珍馔。

树蛤:状如蟾蜍,绿色。生树间。

爬行动物

凡介之属:

鼋:龙之大者,介虫之元也。

龟,鳖。

又 img1689鼊:龟属。

又 附录:

又 凡虫之属:

蛇:一名山辣,长六七尺,专捕鼠。一名草花仔,长一二尺。二者不伤人。一名龟壳花,背有纹如龟纹。一名饭匙倩,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惟尾贴地,喷鼻有声。一名簸箕甲,身有横纹,黑白相间,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汁,经行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毙。其骨必捣烂,远掷之。误践之,亦能刺(骨)[足]杀人。一名青镖,别名百步创,又呼青竹丝。长尺余,深绿色,缠树杪,与叶无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行百步即僵。一名涂钉,身扁,四足,如蜥蜴,长五寸或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露浓之后,横路暴日。俗呼四脚蛇,可以吞鹿。名钩蛇,能以尾取物。蜥蜴,蝘蜓:俗呼神龙。能鸣,其声嘎嘎。或谓,过澎湖则不能鸣。

又 附录:

《赤嵌笔谈》:余始来此,坐檐下,有声如雀,却不见有飞鸟。后乃知为蜥蜴呜也。林佥事麟焻《使琉球竹枝词》:静听盘窗蜥蜴声。其自注云:蜥蜴能鸣,声如麻雀。海外蜥蜴,俱能鸣耳。

鸟类

凡羽之属:鸽,雉,鸳鸯。

img1692:俗呼锦鸳鸯。

翡翠:古谓之鹬,俗呼钓鱼翁。

白鹇,鹭。

凫:似鸭而小。

鸥。

黄鹂:即黄鸟。

布谷:俗谓催耕鸟。

燕。

画眉: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四眉鸟:略如书眉,眉有二白纹。

鸠:种类不一:有斑鸠,色青黑,与内地微异。有火鸠,项下色赤。有金鸠,身绿,嘴与足皆红。惟淡水出。又有白鸠,绿鸠,详见《附录》中。

鹡鸰:飞则鸣,行则摇。

鹰。

鹞:《通志》曰:大如鹰,苍黑色,尾稍短。善击。

雀。

荜雀:似雀而小,紫色。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去来。

凡荜:类鹡鸰。

海鸡母:黑色,脚绿,比鸡较大。宿海屿中,故名。骨脆而味甚美。

海鹅:俗名南方戆,又名海埭鹅。常于海滨猎鱼。其翎可为箭羽。

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

乌莺:别名海八哥,鸷鸟也。

鸢:俗名厉翼,鸱属也。《禽经》曰:朝鸢鸣,则大风。

乌鸦:《尔雅》曰:纯乌而反哺者,谓之慈乌。腹白不反哺者,谓鸦。

鹳。

赤鹳:俗呼食蛇鸟。

伯劳。

鹦鹆:断其舌尖,畜久,能为人言。

长尾三娘:一名练雀。

鸬鹚。

竹鸡:状如雌雉,尾短。一名越鸟。

鹪鹩:即《诗》所谓桃虫。《通志》谓之鹪鴱,一名袜雀。一名巧妇。土番出草,闻其声则返。

鸺鹠:即鸱鸮。

鬼车:俗名九头鸟。

彩囊:似鸡而小,顶上有五彩囊。

五鸣鸡:大如鹌鹑,项白。每漏下一鼓,则一鸣。

鹌鹑:窜伏浅草,随地而安。

雷舞:苍赤色。闻雷相舞。

倒挂鸟:似鹦鹉而小。

鹦鹉。

甘蔗鸟:类鹦鹉。

厝头鸟:紫黑色。多宿厝头。

芒丹乌:似荜雀。形小,黄色。

烟春:羽赤,尾短。善斗。

火鸡:出儡傀山。食火炭。

附录:

《台海采风图》:长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彩耀相间,尾长盈尺,台人因而名之。或呼为娃鸟。《旧志》疑即所谓青雕也。

《使槎录》: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襟,可为近玩。或呼洋鸽,云自咬img1693吧来者。《台湾志略》:白鸠,能知气候。每交一时,即连鸣数声。

《台湾府志》绿鸠:绀嘴碧毛,艳深[于]鹦鹉。惟不善鸣,逊白鸠。

《使槎录》:海八哥:黑身,红顶,绿足。一名田鸡。

乌须:鸷鸟也。能搏击羽族。长尾,黑色。时集田间牛背上。

《台海采风图》:乌鹙:似八哥,而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递换。能搏鹰,鹯,遇诸恶鸟飞空中,则窜啄其胸肋。鹰,鹯飞较迟,爪不能及,负痛飞鸣而去。宿处,恶鸟不敢近。

《诸罗志》:番荜:形如燕。背淡黑色,腹下色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鹡鸰。

《台海采风图》:(img1694)[赤]鹳:俗呼食蛇鸟。状似鹤,略小而短尾,周身毛羽淡红色。专食蛇虺,知探蛇穴,以嘴啄洞口,令自出。或口衔而飞空中,头尾皆动。

《台海采风图》:倒挂鸟,似鹦鹉而小。翎羽鲜明,红绿相间,缘枝循行。啄如钩,足短,爪长。性好倒挂,夜睡亦然。种出东洋,吕宋。

哺乳动物

凡毛之属:山羊。

又 獐:似鹿而小。性悍善跳。

麂:獐类也。有角而短细。

鹿。

麋:鹿之大者。

猴,兔。

艾叶豹:稍大于犬。无害人。或名獐虎。

獭:水居,杀鱼。毛黑而润。

又 山猪:野彘也。

又 鼠。

山鼠:《通志》:名山img1695。土人捕获,以蔗梗填腹,去毛,炙黄,合猪肉煮食,味香美。

山猫:取其毛以束笔,微短而软。

熊:种类不一。

附录:

《台海采风图》:台湾多野牛,千百为群。欲取之,先置木城四面,一面开门,驱之急,则皆入。入则扃闭而饥饿之,然后余施羁靮,拳之刍豆,与家牛无异矣。

《使槎录》:台山无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角尾单弱,绝不似关东之濯濯。角百对,只可煎胶二十余斤。鹿虽多,街市求一脔不得。冬春时,社番截成方块,重可斤余,皆用盐渍。运致府治,色黑味变,不堪下箸,而值亦不轻。《稗海纪游》:鹿以角纪年,凡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岐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射得小鹿,通体纯白,角纔两岐,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尽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也。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后解。每岁止增一岐耳。

《稗海纪游》:牝鹿以四月乳,未乳极肥。腹中胎鹿,皮毛鲜泽,文彩可爱。又牝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惟马,牡马误烝则自死。牝鹿自远以避。

《稗海纪游》:熊之类不一:有猪熊,狗熊,马熊,人熊之异,各肖其形。诸熊毛劲而鬣又厚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能缘木升高,蹲于树巅。或穴地而处。人以计取之,无生致者。腹中多脂可啖。掌为八珍之一,脍炙入口。然不易熟,庖人取其汁烹他物为羹,助其鲜美。一掌可供数十烹。若为屠门之嚼,贻笑知味矣。

《稗海纪游》:山猪:盖野彘也。两耳与尾略小,毛鬣苍色稍别,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外,击木可断。力能拒虎。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胁穿腹。行疾如风,猎者不敢射。又有豪猪,别是一种。箭如猬毛,行则有声。虽能射人,不出寻丈外。

又 凡鳞之属:

蜈鱼:俗呼海竖。

又 海翁:即海鳅。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于水面,则大风将作。

又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皆似人形,四翼,无鳞。

海狗:头似犬,尾尖,有四翅。

以上之鱼,渔人获之不祥。

又 附考:

《赤嵌集》:海翁鱼:有言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此无可考。渔人云:大者约三四千斤,小者亦千余斤。皮生沙石,刀箭不入。有自僵者,人从口中入,割取其油以代膏火。肉粗,不可食。口中喷涎常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卽龙涎。番每取之以贾利,真赝亦莫辨也。

又 《赤嵌笔谈》:蜈鱼:俗呼海竖。头似猪,大则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常于水面跃起,高丈余。喷水如雪。渔人见之则避。

又 凡介之属:

鲮鲤:其甲名穿山甲。

又 凡虫之属:

蝙蝠:俗名蜜婆。

又 凡货之属:

鹿皮:春皮毛浅而薄,冬皮毛深而厚,为褥,温而去湿。又有鹿胎皮,杀牝鹿而得者。然必成胎五六月将乳者,毛皮方鲜丽。计得一佳胎皮,杀鹿子母甚伙。非先王不麛,不卵,不杀胎之意矣。

麋皮:鹿之大者。俗呼为蒋皮。商人贩往外国。

獐皮:可作靴,袜,裤,舄,包袋等物。

又 附录:

《诸罗县志》:豹皮及斑点小鹿皮,文采可观。不知者以为此地之产,所值无几耳。豹大于犬,毛色斑杂。艾叶,金钱十不得一,价至三四金。小鹿皮,亦二百余文,且无市者。每地方官寻见,必骚动通事土番。鹿茸至三四金,价倍于内地。番狗能猎者,贵于骡马见《番俗部》。昔人云:地方产一异物,便多一累。三复斯言,可为深省。

清康熙五十九年《台湾县志·土产》

环节动物

虫之属:

蚯蚓:《月令》:孟夏蚯蚓出,冬至蚯蚓结。天寒蚓入穴,首向下。阳动则首向上,其身屈曲。食壤飮泉,与阜螽交。《淮南子》曰:蚓无筋骨之利,爪牙之强。

又 水蛭:一各马蜞,俗呼蜈蜞。生浊水中,能入人肉者,又名马蟥。

软体动物

鳞之属:

乌鲗:《埤雅》云:乌鲗,八足。绝短者,集足在口,缩喙在腹,怀板含墨。每遇大鱼,辄噀墨,周其波以卫身害。小鱼虾过其前,即吐墨者惹之。

锁管:身直而圆,状如锁管,故名。其味甘肥。

又 土蝚鱼:状如乌鲗而大。肉亦厚,味甘美。澎湖所出者。

章鱼:即韩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则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逝。澎湖所产。

又 介之属:

螺:有香螺,花螺,响螺数种。香螺,长数寸,肉雪白而尾有膏。花螺,圆而小,壳白有斑点,味清。

响螺,大者长满尺,类于香螺,其壳可吹。又有生于田中者,曰田螺。生于池中者,曰池螺,壳青,黑色。但田螺壳薄,池螺壳厚耳。

牡蛎:咸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本地生于海中。取者乘桴,用长竹如剪夹起。

蚌:与蛤同类异形,蛤圆蚌长。大者间有珠。郭璞《蚌赞》:万物变蜕,其理无方。雀雉之化,含珠怀珰。与月盈亏,协气晦望。

又 蚶:《[蚶子]赞》曰:蚶子蚌属,形如瓦筒。纵横其理,五味具充。又云:十岁蝙蝙,化为魁陆。别名为蚶,形如瓦屋。

又 花蛤:《说文》曰:蛤有三种,皆生于海。蛤蛎,千岁鸟所化也。海蛤,百岁燕所化也。魁蛤,一名复老,服翼所化也。《礼记》:季秋,雀大水为蛤。

车螯:蛤之大者。壳厚微黄,肉白多浆。

蛤蜊:《临海土物记》:蛤蜊壳白,厚而圆。肉如车螯,消渴,开胄气,解酒毒。《酉阳杂俎》曰:蛤蜊候风雨,能以壳为翅而飞。

又 珠螺:比花螺而小,壳坚硬。螺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故名。澎湖所产,鲜食者少,腌食为佳品。

又 虫之属:

(蚰蜒)[蜒蚰]:夏月积暑,湿气化生。吐白涎,成银色。蜈蚣遇涎则不敢动。农家云:夏秋螺出壳,产于田间,雨漂壳去,不能自适,化为(蚰蜒)[蜒蚰],或然。

甲壳动物

介之属: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能兴虎斗。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壳最为坚强。生于海边泥涂中。

蟹:生溪涧中,随潮解甲。又螯有生毛者,名曰毛蟹。陈简齐诗曰:但见横行疑是躁,不知公子实无肠。

蠘:阔壳斑点,其螯甚锐。

又 虾:虾有数种。须长于身。海中生者大,溪涧生者小。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广志》:鲎鱼状如便面。鹘眼,眼在背下。其血碧色,皮壳甚坚。然性畏蚊,蚊小,螫之辄毙。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失雄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拾之,必得其双。郭璞云:鲎形如惠文冠,青黑色。十二足,长五六寸,似蟹,悉在腹下。腹中有子,如粟而大,中醢。

唇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赤腹,黑头,多足。《尔雅》曰:螂蛆,蜈蚣也。性能制蛇。一名高距,北燕谓蛆蟝。

倍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赤腹,黑头,多足。【略】大者谓马陆,见蛇便延而食其脑。

蛛形动物

虫之属:

蝇虎:如蜘蛛而小,专捕蝇而食。

又 蜘蛛:结丝如网,自处其中以取飞虫。昔,龚舍见虫触蛛网而死,叹曰:仕宦,人之罗网也。挂冠而退。时人谓之蜘蛛网。

昆虫

介之属:

水龟:一名龙虱。腌食甚佳。

又 虫之属:

蜂:《埤雅》曰:蜂毒在尾,垂颖如蜂,故谓之蜂。传曰:蜂虿垂芒,此之谓也。蜂有数种:有色黄而身长者曰长腰蜂,有黑而大者曰虎头蜂,皆有毒。惟蜜蜂无毒,人家养之橱中以取蜜。王元之纪:凡取其蜜不可多,多则蜂饥而不藩。又不可少,少则蜂惰而不作。

蜾蠃:欧阳公赋:爰有桑虫,实曰螟(蛉)[蠕]。与夫蜾蠃,异类殊形。负以为子,祝之以声。其子感之,朝夕而成。嗟夫人子,父母所生。父祝之言,子莫之听。父传之业,子莫克(成)[承]。父殁母死,身覆位倾。鸣呼为人,孰与虫灵。人不如虫,曷以人称。

蝉:两翼,啄长在腹,不以膀鸣者也。其色黑,其壳曰蝉退别见《药部》。温峤赋曰:饥吸晨风,渴饮朝露。李百叶诗: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花冠侧,先惊翳叶中。又有小而色微绿,鸣于秋,曰秋蝉。

蚁:合璧曰:微虫也。穴居卵生,有白黑黄赤,大小数种。白者生于湿处,曰白蚁。黑者较大走疾,曰走马蚁。黄者差小,能识君臣之义,《说文》所谓螘,是也。赤者极小,曰黄丝蚁。《化书》曰:蝼蚁之有君(臣)也:一拳之宫,与众处之。【略】一粒之食,与众蓄之。【略】一罪无疑,与众戮之。

蜻蜓:六足,四翼,翅轻薄如蝉。《古今注》曰:蜻蜓即蜻蛉,好飞集水上。有青赤黄三种。色青而大,曰蜻蜓。小而黄,曰狐黎。小而赤者,赤卒,又名绛绉,又名赤弁丈人(124)

蜣螂:《古今注》:一名蛣蜣,一名弄丸黑甲虫。能以土包粪,转而成丸,圆正无邪角。其类似有雌雄。五六月间,经营秽场之下,一前推之,一后挽之,掘地为坎,纳丸其中。久之,辄羽化。

蛱蝶:《古今注》曰:蛱蝶,粉翅有须,一名野蛾,一名风蝶。有五色者,有白色者,有黄色者,有黑色者,诸色俱备。俗通呼为蝴蝶。

蛾:眉勾曲如画,故《诗》称蛾眉。《古今注》:飞蛾善拂灯,一名火光,一名慕光。

蝇:《酉阳杂俎》云:其类有苍者,声甚雄,负金者,声清聒。其声在翼。身青者,粪能败物。巨者首赤如火,号景迹。或曰大麻蝇,芋根所化。

蚊:《说文》曰:蚊,(啮)[齿]人飞虫。长吻如针。性恶烟,以艾熏之则溃。夏秋最多。

又 萤:腐草所化。夜飞,腹下有火,故字从火。梁元帝诗: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在)[往]雨中(燃)[然]。吕氏《本草》:萤[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景天。

又 螳蜋:色绿,身长,两股有刺,工于捕蝉。庄周睹异鹄执弹而留之,睹一蝉得美荫而忘其身。螳硠执翳且将捕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鹄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螽斯:青色,长角长股,以股鸣者也。虫之不妒忌者。一母百子,故《诗》为子孙众多之比。

萤:一名壁鱼,一名衣鱼,俗呼蠹鱼。蠹书虫也。(《山经》云)[《酉阳杂俎》据《仙经》曰]:(衣)[蠧]鱼三食神仙字,(化此)[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

又 螥螂:状如龙虱,漆色,善飞。好藏厨箧中,喫物食之。

蟋蟀:色黑如漆,善斗。《天宝遗事》:唐宫中,每至秋时,妃妾以金笼闭蟋蟀,置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诗余有云:蛩声泣露惊秋枕。

毛虫:俗呼毛蛓。浑身皆毛,有毒螫人。

鱼类

鳞之属:

鲤:《神农书》:鲤,最为鱼之主。《埤雅》云:鲤鱼之贵者,故《尔雅·释鱼》以鲤冠篇。《养鱼书》云:鲤不相食,故其种易畜。陶朱公畜鱼,每岁雌雄二十四头,生子七万枚,此其验也。《列仙传》云:子尊者,舒乡人也,善入水捕鱼。得赤鲤鱼,爱其色,持归著池中,数以米谷食之。一年长丈余,遂生觉,有翼,后尊承鲤上升。李商隐诗:双鲤迢迢一纸书。盖古人尺素结为鲤鱼,以缄赠耳。

鲨:有数种:长喙如锯者,名胡沙。小而皮粗,曰白沙。皮上有(丈)[文],又曰龙文沙,此其最佳者。

img1698鱼:形如马鲛。大者,重至二三十斤,味极甘美。台鱼之最佳者。澎湖亦多产。

乌鱼:《本草》名鲻鱼。出海中者,名海乌。《神仙傅》云:介象与吴王论脍,何者最美。象曰:鲻鱼为上。乃于殿前作坎,汲水满之。象垂纶坎中,食顷,得鲻鱼作脍。注云:鲻鱼生浅海中,食泥。身圆口小,骨软肉细。其子腌食,味更佳。出自冬天。鹿耳门最多。

麻虱目:生海塭中,水纹所结者。形如子鱼,味虽清而带微酸。

鲫鱼:《本草》:鲫鱼,一名鲋鱼。形亦似鲤,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所在池沼皆有之。《七华》:洞庭之鲋,出于江岷。(红腴青鸬)[素腴青颅],朱尾碧鳞。吕子曰:鱼之美者,洞庭之(鲋)[鱄]。鲋,小鱼也,即今鲫鱼。其鱼,肉厚味美,性不食钓。

鲢鱼:小口细鳞,身扁色白,略似鲥鱼。又一名鯍。鯍好群行相连,故谓之鲢。乡人常畜之池中。

马鲛:一名草鲛。无鳞,无鲠,类泥img1699而小。

鲇:一名img1700。大首方口,无鳞而多涎。黄者肥美。

鳗:《尔雅》谓之鳗鲡鱼。无鳞甲,白腹,似(缮)[鳝]而大,色青。有雄无雌,以影漫鳢而生子。《本草》名曰白鳝。又曰,鲇多产鳗,盖其乳子三分之二为鲇,其一为鳗,味甚肥美。池养者佳,钓获者次之。

鳝:腹黄,故俗解黄鳝。似蛇,无鳞,体多涎沬。

鳅:今泥也。似鳝而短,俗谓之鳅。以入秋最多,故名。

金鱼:一名变鱼。初黑色,久乃变红或白,或红白相间。尾作三岐,脊尾皆金,灿烂可爱。

敏鱼:状似鲈而肉粗,大者可十余斤。张东沙谓之輓鱼。

黄爵:长五六寸,身小而薄,淡黄色。

青鲫:《通志》曰:青鲫,色青,鳞厚,大如拇指,长五六寸。

鮡鱼:青黑色,身有白点,骨软而味甘。生海边泥中。

沙梭:色黄白,状如织梭。肉丰骨脆。

img1701鱼:首锐腹广,尾细如镖枪,故名。

午鱼:状似鲈,圆厚而短蹙。其味丰美。

贴沙:附沙而行,上紫下白,两目相比。《通志》谓之鲽沙。

黄鱼:色黄身扁,脂厚,味香而多刺。

扁鱼:俗名涂剃,形似贴沙。肉较薄。晒干,味甘美。

带鱼:其似如带,味比内地稍淡。

鳓鱼:似鲋鱼而小,身薄骨细。冬月出者,一名雪映鱼,味佳。至夏,则味减矣。

乌颊:身短而阔,其颊乌,故名。

红纱:鳞细,色红,通身如淡珠。

绳鱼:体圆,味腥,麦熟时出。俗呼大麦绳。

金钟子:状圆而扁,细鳞有光,望之如金。肉味甘美。

狗母鱼:身圆,细鳞,多刺,粗肉。

狮刀:头长而狭薄,腹背如刀,一名刀鱼。大者为佳。

鲈:《隋唐佳话》曰:吴郡献松江鲈鱼脍,隋炀帝所谓:金虀玉脍,东南佳味。《说苑》云:松江鲈鱼,长桥南所出者,四腮,天生脍材也,味美肉紧。桥北近昆山,大江入海者,三腮,味带酸,肉稍慢,不及松江。

花钱:状如花铃,而体微薄,多刺。

黄翼:状似乌颊,身小而薄,其翅黄,因以为名。

铁甲:其尾有鳞,硬如铁甲,故名。

鲂鱼:形圆,尾长,色紫黑。《广州记》:鲂鱼广而肥甜,鱼之美也。

水尖:身狭,嘴长而尖,因以为名。

白腹:身圆而狭长,无鳞腹白,故名。

涂虱:产陂圳潭窟中。头扁,两颊有刺,黑色,无鳞。《通志》谓之田瑟圳,无此字,今姑从俗。

斗鱼:泉人呼为丁班,台人呼为三斑。身有花纹,红绿相间。性善斗。养之盆中,可供清玩。

鮕鲐:尾有月,多穴于田堘或泥岸中。

鳜鱼:身圆而长,皮有斑色,头微有角,肉甘而润。俗呼为髻鱼。又有脊上带珠者,谓之珠髻。澎湖所产。

莺哥鱼:状如鲤鱼而阔。色绿,嘴尖而勾曲,似莺哥嘴,故名。澎湖所产。

龙尖:状如黄翼。味甘而美。品之佳者,澎湖所产。

两栖动物

鳞之属:

水鸡:腰细口大,皮苍黧色。一名蝼蝈,俗名田鸡。

青约:一名青蛙。背青绿色,似水鸡而小。

又 虫之属:

虾蟆:腹大,皮上,腹下有黑斑点。《本草》曰:身小,能跳接百虫。《酉阳杂俎》曰:虾蟆无肠。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龟:《说苑》曰:灵龟,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阴而负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背衍象山,四趾转运应四时,文著象二十八宿。蛇头,龙胫,左眼象日,右眼象月。千载之化,下气上通,能知存亡吉凶之变。

鳖:一名团鱼。《尔雅》曰:鳖以眼听。俗谓:鳖之所在有浮沫,谓之鳖津,捕者以此占之。

又 虫之属:

蛇:按《本草》,《山海经》,《尔雅》等书曰:本毒虫,有无毒者。本鳞虫,有无鳞者。鼻本皆向下,而有鼻向上生者。有所谓蝮,有所谓虺,有所谓带,有所谓螣。蛇,螣蛇,龙类,能兴云雾。蟒,蛇中最大者。带,小蛇也。虺与蝮,又自一种。蝮,黄黑色,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不减于蝮。又一种浮游水上,不伤人,其名曰蛇婆,俗谓之水蛇。台产有数种:其最大者,曰山(img1702)[辣],长六七尺,专捕鼠。有至小者,长一二尺,曰草花仔。俱不伤人。

有头扁,身圆,长可六七尺。见人,则以尾着地而走,快不可当,曰饭时倩。有背上有纹,类龟壳纹,常缩作一处,头在前,尾在后,如龟形然,曰龟壳花。此两者最毒,俱能伤人。

又 蜥蜴:身扁,四足。在壁间行走,或在草泽中。《说文》云:蜥蜴,蝘蜓,守宫也。日十二时变色,故曰易也。《方言》云:在泽中者,谓之蜥蜴。即古曰:守宫,虫名。术家云:以器养,食之以丹砂。捣治万杵,以点女子体,终身不减。若有房室之事,则减矣。言可以防闲淫逸,故谓之守宫。传云:东方朔语,武帝试之,果验。台之蝘蜓能鸣,其声嘎嘎。或谓,过澎湖沟则不鸣矣。

鸟类

羽之属:

乌:《瑞应图》曰:(乌)[白乌],太阳之精也。亦至孝之应。《说文》:乌,孝鸟。《禽经》:慈乌反哺。《春秋运斗枢》曰: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格物论》云:大喙及白颈而不能反哺者,南人谓之(思)[鬼]雀,又谓之割鹖,又谓之老鸦。鸣则有咎。人皆恶闻其声。

鸢:张华曰:鸢,鸱类,摩风回翔。《曲礼》曰:前有尘埃,则载鸣鸢。言鸢知风,尘埃风所为也。

鹳:《博物志》:鹳,水鸟也。陈藏器《(木)[本]草》:人探巢取鹳子,其巢中以泥为池,含水满池中,养鱼及蛇以哺其子。

黄莺:《诗义疏》曰:黄鹂也。自关而东,谓之仓庚,又名商庚。自关而西,谓之鹳黄。《开元遗事》:唐明皇于禁苑中见黄莺,呼为金衣公子云。当椹熟时来,鸣于树间,其音宛转可听。

鸠:卽斑鸠也,项有花点。语曰:天将阴,鸣鸠逐妇啼中林,鸠妇怨啼无好音。台之所有者,非此之类也。其色青黑而杂以白者,曰斑甲。其顶赤色比斑甲小者,曰火隹。皆鸠之类也。

白头翁:《淮南子》曰:形似鹡鸰,其飞似燕之颉(鸠)[顽]。头上有白毛,身苍色(125)。宋·魏野有《白头翁诗》。

鹡鸰:《尔雅》曰:(鹡)[img1703]鸰,雝渠也。雀属。尖尾,长喙,颈黑青灰色,腹下正白。飞鸣不相离,有急难之意。故诗人取以喻兄弟相友之道也。

伯劳:《尔雅》谓之鵙。《易通卦验》云:博劳,性好单栖,其飞翪,其声嗅嗅。夏至,应阴而鸣。俗谓之不孝鸟。

雀:有黄雀,麻雀二种。麻雀,老而班。黄雀,小而黄,(口)跃而不步。《禽经》曰:雀以猜瞿。今雀俛而啄,仰而四顾,所谓瞿也。朔漠有白(翖)[翎]雀,虽穷冬冱寒,不易处。《大明一统志》:海南有五色雀,旱见辄雨,潦见辄霁。罗浮山亦有之。有贵人至,则先翔集。

鹰:苍黑色,嘴勾爪曲,能捕禽攫兔。李善曰:鸷击之鸟。《广雅》:鸷,执也。取其能服执众乌也。《广志》曰:有雉鹰,有菟鹰,有胡鹰,能获獐。虎鹰能飞捕虎,豹,大如牛,翼广二丈。

海鹅:似鸭而胫长,脚高。伺海滨食鱼。其羽为箭翎。

凫:水鸭也,背上有纹。《庄子》曰: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鹞:鹯类。大如鹰,苍黑无尾,善击鸟,雁。《西京杂俎》云:鹘生三子,一为鹞。

荜雀:卽雀之类而小。其色紫,其声喞喞。人家取而养之,细吟不绝。熟则自为往还。

海鸡母:大如鸡母,而脚高,色纯黑。常宿海屿中,故名。味甚甘美。

白鹇:萧颖士曰:白鹇,羽族之幽奇也。彩有玄素,文不绮斑。游必海裔,栖必云间。李白诗:白鹇白(似)[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鸥:《禽经》:鸥,信鸟也。张华注云:鸥,水鸟。如苍庚而小。群鸣喈喈,随潮来往,迎浪蔽日,谓之信鸥(126)

雉:《易》曰:离为雉。离,火也,其体文明。俗名山鸡。《南越志》曰:其色鲜明,五色炫耀,又名锦鸡。《禽经》曰:腹有采文,曰锦鸡。《虞衡志》曰:头项鬃毛金色,身红黄相间,极有文彩。目微白。湖南北亦有之。周成王时,越裳献白雉,去京师三万里。《抱朴子》曰:今之九德,则古之越裳也,白雉之所出。周成王以为瑞者,贵其所自来之远,明其德化所被之广,非谓此为奇也。

燕:《尔雅》:燕[燕],(乙)[鳦]也。齐人呼为鳦。《玄中记》:胡燕斑胸声小,越燕红襟声大。《古今注》:燕,一名神女,一名天女。

鸟鹙:色纯黑,比鸜鹆而小。遇鸢,则高飞而搏其背。

鹪鹩:一名桃虫。《诗义疏》:桃虫,卽小雀鹪鹩也。状类黄雀而小,青绿,长尾,喙利如锥。取茅为巢至精密,以麻紩之,如刺袜然,悬着树枝,故关西谓之袜雀。

画眉:羽黑黄色,似莺而小。眉白如画,巧于作声。本地所产眉多不白,与内郡稍差耳。欧阳公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园林自在啼。

鸬鹚:似鶂而黑,嘴曲如钩,食鱼入喉则烂。其热如汤,吐而生子,多者七八,少者五六,相连而出,若丝绪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皆养此鸟,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杜子美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鸽:野鸟。人家畜之,自为来往。雌伏卵时欲出游食,则雄代覆藉之。雏生一月能飞,逾百日卽成配合。

鸜鹆:南唐·李煜谓之八哥。《酉阳杂俎》:鸜鹆,旧言可使取火,效人言胜鹦鹉。取其目睛和人乳滴眼中,能见云霄外物。荆楚之俗,五月,鸜鹆子毛羽新成,取养之,以教其语。

翡翠:《尔雅》曰:翡翠,鹬也。雄曰翡,雌曰翠。《广志》:翡色赤,翠色绀。出交趾兴古县。今妇人首饰,皆取其毛以为之。郭璞赞:翠雀鹬鸟,越在南海。羽不供用,肉不足宰。怀壁其罪,贾(祸)[害]以采。《埤雅》曰:翡翠之小者为鱼虎,又名鱼师,谓其善搏鱼也。

布谷:一名戴胜,卽鸤鸠。《月令》:鸣鸠拂羽,是也。常以播种之候鸣,俗呼为催耕。

鹭鸶:《诗义疏》曰:鹭,水鸟也。所好洁白,谓之白鸟。齐鲁之间谓之(春)[舂]锄,吴(杨)[扬]谓之白鹭。张华曰:鹭小不逾大,飞有次序。《诗》以振鹭比百寮,雍容喻朝美。

竹鸡:《格物论》曰:竹鸡比鹧鸪差小,毛羽褐色,多斑赤文。自呼泥滑滑。竹中多有之。梅圣俞,文与可俱有《泥滑滑》之诗。

鸺鹠:《岭表异录》曰:鸮,又名鸺鹠。夜飞,昼伏。能拾人爪甲以为凶,凶则鸣于屋上。故人除爪甲,必藏之。又名夜游女,好与婴儿为祟。又名鬼车,又名鱼鸟。能入人屋收魂气。鸺鹠昼目无见,夜则目明。

哺乳动物

毛之属:

獭:獭如小狗。水居,食鱼。率以正月取鱼,水傍四面陈之,谓之祭鱼。性能知水之高下,其为穴,必预度水所不至。乡人以是为潦水之候。

兔:《典略》:兔者,明月之精。《博物志》:兔望月而孕,口中生子,故谓之兔。《论衡》又曰:兔舐雄毫而孕。未知孰是。《礼记》:兔曰明视。

鼠:穴虫之黠者。《抱朴子》曰:山中称社君者,鼠也。卢元明《[剧]鼠赋》:《尔雅》所载,厥类多种。详其容质,并不足重。或处野而隔阴山,或同穴而邻嶓冢。或饮河以求饱腹,或噏烟而游森耸。

又 介之属:

鲮鲤:《南越志》谓之鲮鱼。形似蛇而四足,腹圆五六寸,头似蜥蜴,鳞似铠甲。《异物志》谓之鲮鲤。《吴都赋》所谓:鲮鲤若兽,是也。注云:四足,似鼍而短小,状如獭。故云若兽。遍身鳞甲,居土穴中,能陆,能水。盖兽之类,非鱼之类也。特其鳞色若鲤。乡人谓之穿山甲,以其力大能穿穴故也。

又 虫之属:

蝙蝠:夜飞,昼伏。《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古今注》:一名飞鼠。《尔雅》:蝙蝠,服翼也。一作伏翼。《玄中记》曰:百岁之鼠化为蝙蝠。又曰:百岁服翼,色赤,止则倒悬。千岁服翼,色白如雪,食之寿万岁。

清乾隆十七年《台湾县志·土产》

刺胞动物

鳞之属:

蚱:一名水母,一名石镜。

又 海蜇:台地所产,瘦小不堪食。

环节动物

虫之属:蚯蚓。

又 水蛭:俗呼蜈蜞。

星虫动物

鳞之属:

沙蚕:一名龙肠。生海泊泥涂中。形似蚕,中有沙,故名。味甚清美。晒干,焙食隹。

软体动物

药之属:

石决明:土名羊角豆。

又 鳞之属:

墨鱼:即乌鲗。常喷墨于波以卫身,大鱼不得近。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美。

章鱼:即韩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者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逝。产澎湖。

蝚鱼:状如乌鲗而大,肉亦厚。晒干,味极甘美。出澎湖。

又 介属:

螺:螺种类极多。生盐水者:有香螺,长数寸,肉雪白,尾有膏,味最清甘。有花螺,圆而小,壳薄,有斑点,味亦清。有响螺,大者长满尺,其壳可吹,军中用之。有肉螺,大五六寸,味苦,切其壳,可作鹦鹉杯。【略】生淡水者:有田螺。《本草》曰:田螺含泥在腹,十年犹活,能伏气飮露。有石螺,生池潭中。可常食。

又 牡蛎:咸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俗呼为蚝。小者名珠蚝,最佳。散生海中。用长竹如剪,钩诸海底取之。壳可烧灰。

又 蚶:蚌蛤之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纵横其理。

花蛤:一名文蛤,味极清甘。曩时绝少,惟雍正癸卯春夏,鱼市不绝。今亦罕见。《西溪丛话》: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博物志》云:东海有蛤,鸟常食之。壳在海岸,潮水往来碏薄,洁白如雪。入药最精。

蛲:蛤之大者,壳厚微黄,肉白多浆。一名车螯。

白蛏:形与内地蛏无异,而壳差薄,色白如玉,味又清甘。四五月有之。

蚌:壳明亮,老亦能生珠。

珠螺:似花螺而小,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故名。产澎湖,可腌作鲑。

西施舌:壳绿黑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瑶柱。

海蒜:一名湖肾。壳类蛤,肉垂三寸余,白色,上有黑点,状甚劣。味甘,但性极寒,食之多患腹泻。

甲壳动物

介之属:

螺:【略】又有寄居者,如螺而有脚,形若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火炙之,乃出走。《异苑》谓:鹦鹉螺常脱壳而朝游。出则有虫如蜘蛛,入其壳,戴以行。夕退,则此虫出。庚阐所谓:鹦鹉外游,寄居负壳,是也。台地呼为寄生。

又 蟹:类不一。有沙钻,色黄,遇人即伏沙底。有沙马,色赤,走甚疾。有大脚仙,身小,螯大,一螯小,色赤白相杂。有虎狮蟹,遍身红点。有青蚶蟹,色青白,两螯独大。有金钱蟹,身扁,色赤黑,腌食甚佳。更有生溪涧中者,螯生毛,名毛蟹,秋后肥美。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壳甚坚。又有虎蟳,质粗味劣,无足取。其壳极类门户上所绘虎头,色赤殷红斑驳。人有镶为酒器者。冬来生子,盈脐。

蠘:形似蟳,但壳有斑点。其螯甚锐,别名翠蟹,亦名青脚蠘。

又 龙虾: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壳,须长二尺余,钳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续。

虾:有大,小诸种。

又 鬼蟹:状如傀偶。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壳青黑色,其坚可作杓。尾长如枪,有足十二,生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失雄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拾之,必得双。腹中有子如粟大,烹食甚清。

唇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尔雅》谓之蝍蛆。腹下有光,夜间青荧闪烁如萤,毒气如硫磺。以足踏之,光熠耀不绝。性能制蛇,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

蛛形动物

介之属:

蜘蛛:《尔雅》曰:在地中布网者,为土蜘蛛。络幕草上者,为草蜘蛛。又蟏蛸长踦,即小蜘蛛。

又 蝇虎:蛛属。藏壁间,回环周顾,能捕蝇。

昆虫

介之属:

水龟:一名龙风,生潭涧中。腌食甚住。

又 虫之属:

蜂:种类甚多。酿蜜者为蜜蜂。

蚁:盈几案间皆是。有赤色而极小者,曰黄蚁。色黑而走疾者,曰走马蚁。色白而生于湿处者,曰白蚁,凡衣服,器物若近湿处,多为所坏。

蝉:台地,三月即噪树间。

萤。

蝴蝶,蛩,蜻蜓,【略】蟋蟀,【略】螽斯。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其虫知进,惟捕蝉则一前一却。

螟蛉,蜾赢。

又 蜂虎:状似灯蛾而大。

蛾:《苻子》曰:夕蛾去暗,赴灯而死。

蠹鱼。

又 螥螂:《漳志》谓之蝤虫。好藏厨箧中,可煎食,觧毒,消积甚效。

蝇,蚋,蚊。

没子:《闽小纪》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蚋尤甚,密帷亦不能间之。名没子。台地乡间甚多。《赤嵌笔谈》: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至登岸则)[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骚,则愈痒者,此也。

又 蜣螂:《尔雅》所谓蛣蜣。邢昺疏曰:黑甲,翅在甲下,啖粪土作丸而转之。《庄子》所谓蛣蜣之智,在于转丸,是也。

毛虫:《说文》曰:俗呼毛蛓。有毒螫人。

灶鸡。

斑猫:《本草》曰:生豆叶下,鸟腹尖喙,甲上有黄黑斑文。

鱼类

鳞之属:鲤。

涂魠:形类马鲛而大,重者二十余斤。无鳞,味甚美。自十月至清明,多有。

乌鱼:各港俱有。冬至前,出大海散子,味甚甘。后引子归原港,曰回头乌,则瘦而味稍逊。子成片下盐晒干,味更佳。过冬,则罕见,即《本草》之缁鱼也。

鲳:有黑白二种。海错珍味。

马鲛。

鳓鱼:与鲥鱼相似,色白,多骨而味极清。

鲈鱼:与鲙相类。

馒鱼:《埤雅》曰:(馒)[鳗]无鳞甲,白腹似(膳)[鳝]。有雄无雌,以影(鳗)[漫]鳢生子。

扁鱼: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甘美。鲜食,亦佳。一名涂剃。

白带。

img1704鱼。

鮸:即敏鱼。状似鲈而大,肉粗。重至二十余斤。

鲫鱼:所在泽池皆有之。

贴沙:上紫下白,有细鳞,即比目鱼。

银鱼。

鳝鱼:鳝似蛇而无鳞,黄质黑文,体有涎沬。生泥中窟中,一名鱓。

虎鱼:状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满尺。嫩而美。

黄鱼。

魟鱼:即鲂鱼。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大腹中,尾长于身。有黄鲂,大而肉粗。有燕鲂,小而肉润。有锦鲂,身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皮生沙石。有泥鲂,淡红色,身扁头尖。

泥:俗谓之鳅鱼。

金鱼:通身红色,其尾如虾,后半皆囊金,故名金鱼。

斗鱼: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人呼为丁班。此与金鱼,只供清玩。

鮡鱼:生海岛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俗名花鮡,以其身有白花点也。

麻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如鲻鱼,鳞细。台人以为贵品。匪贻匪卵,应候而生,故名。

狮刀:腹背如刀,故名。

乌颊:身短阔。

又 鲙鱼:一名鳜鱼。

龙尖:口尖而身丰,味甘而脆美。产澎湖。多晒作干。

三牙:有赤白二色。

刣额:状似金鳞,头骨有石子一枚。

花身:体有班文。

红沙:皮红如涂朱,鳞细。

青鳞:色青,鳞厚,长五六寸。

金钟仔。

鳁鱼:有竹叶鳁,无鳞,可腌作鲑。

花铃:班点如花。

金钱:状如花铃而体薄,多刺。

遍身苦:身有花点,肉亦甘嫩。名实似不相宜。

独鱼:大者如掌,皮粗。晒干,可磨木器。小者,可腌作鲑,亦佳。

狗母鱼。

鲨鱼:鲨鱼胎生,为类不一:有白鲨,胡鲨,双鬐鲨。其最佳者,皮上有黑白圈文,曰龙文鲨,其翅尤美。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有锯仔鲨,(齿)长似锯。有乌鲨,口阔,大者数百斤,能食人。有虎鲨,头斑如虎,齿迅利,噬人手足立断。有圆头鲨,亦食人。有鼠img1705鲨,皮白,齿如梳。有蛤婆鲨,口阔,尾尖。有油鲨,身圆而长,尾似虾尾。有泥鳅鲨,口尖。有青鲨,身青色。有扁鲨,身扁,尾小。有乞食鲨,皮可饰刀鞘。有狗缠鲨,身长,尾尖。有狗鲨,头大,上有乌赤点,离水终日不死。

沙梭:长五六寸,状如织梭。

又 img1706鱼:色青,体圆而短。味极腥,小者甘脆。

铁甲:鳞硬如(申)[甲]。去其皮,方可食。

竹梭:口尖而身长。

金梭:金鳞,身软。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鲢鱼:一名鱮。有白虎班,大头。种自内地来。

鲡鱼:生溪潭中。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img1707鱼。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色无鳞,有刺长五六寸。产潭窟中。《通志》谓之田瑟,或名弹瑟。

涂鳅:似鳝而身短小,多涎,难握。

蛄鲐:尾有星,多穴泥涂中。

又 铜盘:状如金精,身圆而扁,有花点。

莺哥鱼:状如鲤,周身色绿,嘴乌而勾曲似莺哥,故名。

黄翅:状似黄颊,翅黄。

黄爵:身薄而小,多刺。《漳郡志》以为黄雀所化。

新妇啼:新妇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谙,恐被姑责也。孙元衡有诗云: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却怜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赤嵌集》。

田鸽:体圆,两须长。

飞籍鱼:疑是沙燕所化,两翼尚存。渔人俟夜深时,悬灯待,乃结阵飞入。舟力不胜,灭灯以避。孙元衡有诗云:入海微禽能变化,秋来巢燕已为鱼。飜飞应悔留双翦,误学登蛾赴火渔。

梳齿:黑色,花点,齿如梳。鱼肚,食之,立死。

小波浪:青色,尾小。

归秉:身扁,肉涩。

赤海:红色。

鳡鱼:口边有两大刺。

牛尾鱼:状如牛尾。

青箭:色青,口尖。行如箭。

交网:有乌赤二种。

牛牯img1708:头阔,皮青。

泥龙:似鳗,多喑刺。

飞乌:色青,有翅能飞。

咬网狗:黑色,歪口,无分左右。

海蛎:头大,皮黑。

含西:身扁,色白。

旗鱼:色黑,大者六七百斤,小者百余斤。背翅如旗。鼻头一刺长二三尺,极坚利,水面驱鱼如飞。船为所刺,即不能脱,身一转动,船立沉。

刺圭糍:色黑,唇厚。

安米:细鳞。有赤,有白。

又 大目孔:状如黄鱼,眼大,口微红。

车酸:生潭涧中。

苦臊:状如麻虱目而小,港潭多有。

骄腰:状似鳞而小。

鳄鱼:似金鱼而身短,腹大。有红,有白,又有红白相间者。此乃盆碗中所养,以供清玩。俗亦呼为鳄鱼,非蛟鳄也。

img1709鱼:《尔雅翼》曰:今之河豚。冬至,辄有之。《北户录》作鲑鱼。味至美,然肝与子有大毒。

又 海马:状似马头,有鬃,四翅。渔人获之,不祥。

海龙:产澎湖。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以之入药,功倍海马。

两栖动物

虫之属:

虾蟇:似蟾蜍,背有黑点。治疮毒,最神效。

又 蛙:背青色,谓之青蛙。一名田鸡,亦名水树鸡,味甚美。台地最多,人以为珍馔。

树蛤:状似蟾蜍,绿色,生树间。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鼋:鳖之大者,介虫之元也。龟。鳖。

又 虫之属:

蛇:一名山辣,长六七尺,专捕鼠。一名草花仔,长一二尺。二者不伤人。一名龟壳,花背,有文如龟纹。一名饭匙倩,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惟尾贴地,喷鼻有声。一名簸箕甲,身有横纹,黑白相间。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汗,经行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立毙。其骨必捣烂,远掷之。误践,亦能刺足杀人。一名青竹镖,别名百步创,人呼青竹丝,长尺余,深绿色,緾树杪,与叶无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行百步即僵。一名涂钉,身扁,四足,类蜥蜴,长五六寸或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螯人。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露浓之后,横路暴日,俗呼四脚蛇。更闻北路有巨蛇,可以吞鹿,名钩蛇,能以尾取物。

蜥蜴:一名蝘蜒,俗呼神龙。能鸣,其声嘎嘎。或谓,过澎湖则不能鸣。

《赤嵌笔谈》云:余始来此,坐檐下,有声如雀,却不见有飞鸟。后乃知为蜥蜴呜也。林佥事麟焻《使琉球竹枝词》:静听盘窗蜥蜴声。其自注云:蜥蜴能鸣,声如麻雀。海外蜥蜴,俱能鸣耳。

鸟类

羽之属:

鸭:台地甚多。又有番鸭,似鸭而大,毛有小采,嘴脚朱色,髻类鹅。肉粗,味减,来自外洋。

鸽,雉,鸳鸯。

img1712:俗呼锦鸳鸯。

翡翠:古谓之鹬。《异物志》曰: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常宿水边,伺鱼而食,俗呼钓鱼翁。

鹭莺:顶上有丝。游水涯,攫鱼而食。

白鹇:白质,黑章,红颊,尾长数尺余。《尔雅》所谓朝雉。郭注:江东呼为白翰。是也。

凫:似鸭而小,背上有文。陆玑云:卑脚,短喙,鸟之谨厚者。

黄鹂:即黄鸟。

燕。

画眉: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鸠:种类不一。有白鸠,每当风雨,鼓翅盘旋,霜衣雪襟,殊堪珍玩。能知气候,交时即速鸣数声。或谓之知更鸟,以其每当五更则鸣也。初开台时,来自咬img1713吧,一双直二十金。近饲养生雏者多,价不及十分之一。有绿鸠,紺嘴绿毛,惟不美鸣。有班鸠,色青黑,与内地微异。有火鸠,项下色赤。有金鸠,身绿,觜与足皆红。

鹡鸰:飞则鸣,行则摇。

鹰。

鹞:《通志》曰:大如鹰,苍黑色,尾稍短,善击。

雀:《古今注》曰:一名隹宾。言栖宿人家,如宾客也。

荜雀:似雀而小,紫色。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去来。

番荜:形似燕,背淡黑色,(腰)[腹]下色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鹡鸰。

海鸡母:黑色,脚绿,比鸡较大。宿海屿中,故名。骨脆而味甚美。

海鹅:俗名南方戆,又名海埭鹅。常于海滨猎鱼。其翖可为箭羽。

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

乌鹙:别名海八哥,鸷鸟也。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递唤。能搏鹰,鹞,鸢诸恶鸟。时集于田间牛背上。宿处,恶鸟輙避。

鸢:俗名厉翼,鸱属也。《禽经》曰:朝鸢鸣,则大风。

乌鸦:《尔雅》曰:纯黑而反哺者,谓之慈乌。腹白不及哺者,谓之鸦。

鹳:俗呼食蛇鸟。状似鹤略小,周身毛羽淡红色,专食蛇,虺。知探蛇穴,以嘴啄洞口,今自出,衔而飞空中,头尾皆动。

伯劳。

鸜鹆:断其舌尖,畜以,能为人言。

长尾三娘:一名练雀,翠翼,褐(卷)[脊],彩耀相间,光华照人,尾长盈尺。

鸬鹚。

竹鸡:状如雌雉,尾短。一名越鸟。

鹪鹩:即《诗》所谓桃虫。《通志》谓之鹪鴱。一名袜雀,一名巧妇。土番出草,闻其声则返。

鸺鹠:即鸱鸮。

鬼车:俗名九头鸟。

彩囊:似鸡而小,顶上有五彩囊。

五鸣鸡:大如鹌鹑,项白。每漏下一鼓,则一鸣。

鹌鹑:窜伏浅草,随地而安。

雷舞:苍赤色。闻雷则舞。

倒挂鸟:似鹦鹉而小,翎羽鲜明,红绿相间。绿枝循行,喙如钩,爪长。性好倒挂,夜睡亦然。种出东洋,吕宋。

哺乳动物

毛之属:

牛:【略】《[台海]采风图》云:台地山多,野牛千百为群。欲取之,先置木城四面,一面开门,驱之急,则皆入。入则扃闭而饥饿之,然后余施羁靮,拳之刍豆,与家牛无异矣。

又 鹿:《使槎录》云:台山无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角尾单弱,绝不似关东之濯濯。角百对,只可(按:原著作哥)煎胶二十余斤。鹿虽多,街市求一脔不得。冬春时,社番截成方块,重可斤余,皆用盐渍。运致府治,【略】而值(甚昂)[亦不轻]。《稗海纪游》云:鹿以角纪年,凡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岐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射得小鹿,通体纯白,角纔两岐,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尽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也。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后解。每岁止增一岐。又云:牝鹿以四月乳,未乳极肥。腹中胎鹿,皮毛鲜泽,文彩可爱。又牝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惟马,牡马误烝则自死。牝鹿自远以避。

麋:鹿之大者。

麕:即獐。

猴,兔。

艾叶豹:稍大于犬,无害于人。或名獐虎。

獭:水居,杀鱼。毛黑而润。

又 山猪:盖野彘也。两耳与尾略小,毛鬣苍色稍别,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外,击木可断。力能拒虎。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胁穿腹。行疾如风,猎者不敢射。

又 山鼠:《通志》名山img1714。土人捕获,以蔗梗填腹,去炙黄,合猪肉煮食,味香美。

山猫:取其毛以束笔,微短而软。

熊:熊类不一。有猪熊,狗熊,人熊,马熊之异,各肖其形。毛动如鬣,皮厚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能缘木升高,蹲于树巅,或穴地而处。人以计取之,罕有生致者。

又 鳞之属:

海翁:卽海蝤。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于水面,则大风将作。

蜈鱼:俗呼海竖。头似猪。大则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常于水面跃起,高可丈余。喷水如雪,渔人见之,则亟避。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皆似人形,四翅,无鳞。

又 海狗:头似狗,尾尖,有四翅。

又 介之属:

鲮鲤:《尔雅翼》曰:(鲛img1715)[鲮鲤]【略】状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中。其甲名穿山甲。

又 虫之属:

蝙蝠:俗名蜜婆。《通志》曰:类鼠而有翼,昼伏夜飞。一名伏翼,一名夜燕。

清嘉庆十二年《台湾县志·地志·物产》

刺胞动物

鱼:

img1716:水母也。

星虫动物

鳞之属:沙蚕,【略】:皆杂鱼。

软体动物

鱼:鰇鱼,【略】墨鱼。

又 皆美。

又 介:香螺,响螺,花螺,肉螺,珠螺,寄生螺,石螺,田螺。

又 蚝:牡蛎也。

螯:俗音蛲,车螯也。

又 蚶,西施舌,蚌,蛏。

皆产。

花蛤:雍正癸卯生,他少见。

甲壳动物

介:

蟹:虎狮蟹,青蚶蟹,金钱蟹。

沙钻,善钻人沙。

沙马,善疾走。

大脚仙:桀步。

桀步:拥剑也。一螯大,一螯小,曰拥剑。

[蟳]:膏多曰红蟳,无膏曰菜蟳。

[蠘]:螯尖而长者,曰蠘。

又 虾。

肢口动物

介:鲎。

昆虫

鱼:

水龟:龙虱也。

又 虫:蚻多而蜩蝉少。二三月即鸣于树闲者,皆蚻。

两栖动物

所产与内地无异,惟【略】蛤:至北路则否。

爬行动物

介:鼋,龟,鳖。

又 虫:所产与内地无异,唯蜥蜴能鸣,鸣如吠。

鸟类

禽:四时常有者,燕,雀,多如内地。

鸠:珽鸠,色青黑。火鸠,项下赤。金鸠,体纯绿,觜趾红。白鸠,毛如雪,知气候,其鸣应更,来自咬img1717吧。

乌鹙:鸷鸟,亦随更鸣,能作百鸟声。

(img1718)[赤]鹳:食蛇。

番荜:似鹡鸰。飞则鸣,行则摇。

长尾三娘:朱喙,翠翼。产深山中。

彩囊:项有五采。

鸽:鹁鸠也。

黄鹂:仓庚也。

鹪鹩:鹪鴱,袜雀,巧妇,桃虫也。

海八哥,海鹅,海鸡。

皆水食鸟也。

喜鹊:海外无之。蒋太守元枢自内地捕雌雄纵林木中,今孳育,郡城多见,南北路则无。《海东札记》谓:观察所纵鹊,逾年无一存者。殊不然。

又 五鸣鸡:鸣应更。

潮鸡:鸣应潮。

哺乳动物

兽:山产野牛,千百为群,圈而绝其食,施羁靮拳之,与家牛无异。

又 麋鹿:旧盛产。今取之旣尽,为难得,必求之番酋。

又 熊,猴,山鼠,山猫。

亦时有。

又 鱼:

海翁:海也。

清光绪二十四年《树杞林志·物产》

软体动物

介属:螺,【略】蛤,蚬。

甲壳动物

介属:蟹。

环节动物

虫之属:蚯蚓,【略】水蛭。

唇足动物

虫属:蜈蚣。

蛛形动物

虫属:蜘蛛。

昆虫

介属:水龟。

又 虫之属:蜂,蚁,萤,蚊,蝇,蝉,【略】蝴碟,蜜蜂,蜂虎,【略】灶鸡,【略】土鳖,游虫。

鱼类

两栖动物

虫属:蛙。

爬行动物

介属:龟,鳖。

又 虫属:蛇,【略】壁虎。

鸟类

羽属:山鸡,水鸡,田鸡,番鸭,水鸭,白鸽,斑鸽,燕,鸠,鹭,乌鸦,凡雀,喜雀,鸢,白头翁,猫头鸟,画眉鸟,白鹤。

哺乳动物

药属:山甲。

又 毛属:兔,猴,獭,鼠,山羊,山猪,山猫,果仔猫,飞鼠,番鼠,山壕,石豹,石虎。

又 币属:豹皮,獭皮,山羊皮,果仔猫皮,兔皮,鹿皮。

清康熙五十六年《诸罗县志·物产志》

刺胞动物

鳞之属:

img1721:《北戶录》:水母,一名蚱,一名石镜。《博物志》:状如凝血,从广数尺,无正圆,亦无头目肠臓。众虾随之,以虾为目。大者如床,小者如斗。

环节动物

虫之属:

蚯蚓:一名土龙,一名蜿蟺。长吟地中。东方虬赋:乍逶迤而鳝曲,或宛转如蛇行。《荀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槁壤)[埃土],下飮黄泉,其用心一也。

水蛭:水虫也。蠕动如血片,断之寸寸,得水复活。能咂牛马人血。《本草》:大者名马蜞,腹黄者为马蟥。《物理小识》曰:马蟥烧成灰,以碗覆之于地,过一夜复生。俗呼为蜈蜞。此地内山最多,无水而活。

星虫动物

鳞之属:

沙蚕:生海泊泥涂中。形似蚕,中有沙,故名。味甚鲜美。北人憎其形,以为蚓也,弃之。晒干,酥食亦佳。又名龙肠。此与水鸡,img1722,以其水族可食,并附于此。

软体动物

鳞之属:

乌鲗:《本草》名乌鲗。《南越志》:乌鲗怀墨而知礼。(《海物异名集》)[《埤雅》]:每遇大鱼,辄噀墨周波以卫身。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俗呼为墨贼。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美。

又 介之属:

西施舌:壳绿黑色,形似小蚌而长。《泉郡志》:其肉在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瑶柱。

又 蚌:《尔雅》谓之魁陆。郭注:魁状如海蚌,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即今之蚶也。《岭表录异》:一呼瓦棱子,以壳上有棱如瓦珑也。

花蛤:似车螯而小,壳有斑文。《本草》谓蛤,表有文,即此。《礼记》:雀入水为蛤,是也。味甚清。此地不多产。

蛤蜊:似车螯而小,壳圆,微黑色,肉黄。《淮南子》:若士方卷龟壳而食蛤蜊。《酉阳杂俎》:蛤蜊候风雨,能以壳为翅飞。

牡蛎:《本草》: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名蛎房。俗呼为蚝,小者名珠蚝,最佳。此间不须架石栽种,团生海中。取之者,垂筏用长竹出诸水底。

又 螺:《通志》:香螺大如瓯,长数寸,肉白而尾有膏,味甚佳。《本草》谓之甲香。又响螺,其壳可以吹,军中用之。花螺,如田螺而小,壳圆色白,红点斑班,故名,味清而美。又大螺,琢磨其壳,可作鹦鹉杯。肉白而不脆,尾苦不堪食。

又 车螯;似蛤而大,壳厚微黄,肉坚,含浆不放,俗呼为蛲。

蚌;与蛤相类而异。形圆者曰蛤,长者曰蚌。壳绿黑色。老蚌含珠。《战国策》谓与鹬相持者也。

田螺:《本草》:生水田中。含泥在腹,三十年犹活,能伏气飮露。又有生池中者,壳厚,名石螺。

甲壳动物

介之属:

蟹:《尔雅翼》: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而敖倨而容仰,故谓之螯。随潮甲解,故字从解。《考工记》:仄行,蟹属,故谓之旁蟹。又有生溪圳者,螯生毛,谓之毛蟹,秋后甚肥美。

蟳:一名蝤蛑,生海边泥涂中。《酉阳杂俎》:大者长尺余,能与虎斗。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螯,螯至强。

蠘:《图经》:阔壳而多黄者,名蠘。其螯甚锐,断物如芟割。

又 鰕:或作虾。种类不一,有红虾,沙虾,斑节虾,白丁虾。各塭红虾最佳。又有黄栀米虾,小而色红。晒作虾米。

龙虾:《岭表录异》名虾魁。熟之,色红。《闽部疏》:龙虾置盘中犹蠕动,长可一尺。其须四缭,长半其身。目睛凸出,上隐起二角,负介昂藏,宛似小龙。尾后吐红子,色夺榴花,真奇种也。北路后垅,竹堑以上,间有之。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色青黑,血蓝,尾如枪,十二足悉在腹下。雌常负雄,渔者取之得双。故《吳都赋》曰乘鲎,言相乘也。《闽部疏》:滨海诸郡,以鲎壳代杓,岁省铜千余斤。

唇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赤腹,黑头,多足。《尔雅》谓之蝍蛆,能制蛇,缘而啖其脑。鲁连子:百足之虫,虽断不僵,即此也。

蚰蜒:夏月,积暑湿气所生。无足,长二三寸,大如钗股,背黄黑色。行处吐白涎成银色有光。俗呼为青赖。

蛛形动物

虫之属:

蜘蛛:布网如罾丝,自处其中。飞虫触网者,缠缚食之。春得暖风,布丝远飏,有长至丈余者。《尔雅》曰:在地中布网者,为土蜘蛛。络幕草上者,为草蜘蛛。《诗》:蟏蛸在户。蟏蛸,长踦。即小蜘蛛也。

蝇虎:《泉郡志》:蛛属,藏壁间,回环周顾,能捕蝇。

昆虫

介之属:

水龟:一名龙虱,出潭堀中。腌食佳。

又 虫之属:

蜂:《檀弓》:范则冠而蝉有绥。范,蜂也。种类甚多,其毒在尾,垂颕如锋,故谓之蜂。传曰:蜂虿垂芒,是也。蜜蜂无毒,采百花酿蜜,谓之蜜脾。其王所居,为蜂台。君蜂采花佳者,以首戴之,贡于王,故曰:蜂蚁识君臣。

蚁:《尔雅》:名蚍蜉。小者蚁。有赤黑白诸类。赤而小似丝者,俗呼黄丝蚁。《埤雅》:蚁行逶迟有序,需而不速,是也。黄而大者,俗呼走马蚁,以其走之疾,故也。白蚁湿热相蒸而生。凡器物,衣服之类,置近湿处,一为所侵,皆成蛀粉。《宁化志》:蚁畏茶,委弃茶渣,干而为末,布于其中,蚁不敢犯。

蝉:《礼月令》:仲夏之月,蝉始鸣。《淮南子》:蝉无口而鸣,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考工记》:以膀鸣者,是也。

《庄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埤雅》:蟪蛄,夏蝉也,《离骚》:蟪姑鸣兮啾啾,岁暮兮不自聊。则亦秋蝉矣。陆士龙称:蝉有五德:头有緌,文也。饮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处不巢居,俭也。应候,信也。

蝴蝶:《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种类甚多,杂色俱备,今但呼为蝴蝶。《埤雅》:蜂蝶[丑皆]以须嗅。须,盖其鼻也。《异物志》:有人称,南海见蛱蝶大如蒲[帆]。

蟋蟀:《诗义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身光泽如漆,有角翅,又谓之促织。里语:促织鸣,懒妇惊。又谓之莎鸡。

蜻蜓:《埤雅》:蜻(蜓)[蝏]饮露,六足四翼,[其]翅轻薄如蝉(翼)。【略】遇雨,[即]多[好]集水上欵飞。[其]色青而大。小而黄者,曰胡离。小而赤者,曰赤卒。

萤:腐草化生。《尔雅》谓之即炤。(《万毕术》)[《淮南毕万术》]曰:萤火却马。注云: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之,鸣却不敢行。内地生于夏秋之间。台二月即生。

螽斯:《草木疏》:蝗类。青色,长角长腹,股鸣者也。虫之不妒忌者,一生九十九子,故《诗》以为子孙众多之况。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此虫知进。惟捕蝉,则一进一[却]。《易通卦验》曰:螳蜋,捕蝉[之虫。]【略】蝉得美阴[奋翼]而鸣。(螳螂)[螗蜋]超枝缘条,(以叶自翳蔽)[埶翳自蔽],竦腰举(足)[刃]搏而取之。

螟蛉:《尔雅》:螟蛉,桑虫(也)。郭注:俗谓之桑蟃,亦曰戎女。

蜾蠃:《尔雅》:名蒲(芦)[卢]。郭注:名(螉蠮)[蠮螉]。陆玑曰:似蜂而小腰。【略】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略】七日而化为其子。《诗》: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法言》: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陶隐居曰:黑色腰小,衔泥于壁间及器物边作房。俗云,蜾蠃作房于高,是年雨多。作房于低,是年雨少。亦一验也。

又 螥螂:漆色,状似龙虱,缘壁善走,有翅能飞。多藏树箧中。《漳志》谓之蝤虫。

又 蜂虎:状似灯蛾而大,头有斑点。入蜜蜂窝,则尽食其蜂。

又 [蝇]: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之(发)[尾],乃腾千里之路。《酉阳》云:蝇声在翼。身青而大者,粪能败物。

蚊:郭舍人【略】曰:客从东方来,歌谣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我殿堂。击之桓桓,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被创。是何物也。(东方)朔曰:长喙细身,昼亡夜存。嗜肉恶烟,为掌指所扪。臣朔愚戆,名之曰蟁。

蠧:一名白鱼,一名衣鱼,俗谓之蠧鱼。韩诗: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是也。始则黄色,老有白粉。(闽)[台]地湿蒸多蠹,甚为衣帛,书画之害。

蛾:《尔雅》:蛾,罗也。《苻子》曰:夕蛾去暗,赴灯而死。

灶鸡:《本草》名灶马。穴灶而居,状如促织。《诗义疏》:似蝗而小,善跳,好斗。立秋后,则夜鸣。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蜣螂:《尔雅》所谓蛣蜣。邢昺疏:黑甲,翅大甲下,啖粪土作丸而转之。《庄子》:蛣蜣之智在转丸,是也。

毛虫:身上有毛。《尔雅》蜭,毛(虫)[蠧]。《说文》:俗呼毛蛓。有毒,螫人。《楚辞》蛓绿兮我裳,是也。

鱼类

鳞之属:

鲤:陶弘景曰:鲤为鱼中之主。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脊中有三十六鳞,阴数也。北路,冬春肥美特甚。

涂魠:形类马鲛而大,重者二十余斤,无鳞。味甚美。自十月至清明,渔者多获之,腌入内地。

乌鱼:《本草》谓之鲻鱼。池产者,佳。吴王论鱼,以鲻为上。产台海者,曰海乌。冬至前入港,散子亦肥美。[散]子后,名回头乌,则瘦而味劣矣。子,肾俱佳。

鲳:身扁而短,无鳞。以紫白色者,为佳,海鱼之贵品。又有黑色者,细鳞,名乌鲳,味少逊。

马鲛:身圆而狭长,青黑色,骨软无鳞。《通志》:一名章鮌。

鳓:类鲥鱼,身扁薄。味清而芳鲜,次于鲥鱼。又多刺,人不见重甚矣。世之好浓厚而恶淡薄,好软脆而恶骨鲠也。

鳗:有乌白二种,乌者为上。《埤雅》:鳗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又溪有芦鳗,赤黑色,大者十余斤。以食■■,故名又海鳗。肉粗而刺硬。

扁鱼: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冬月,出鹿耳门外最多。方言谓之涂剃。

带鱼:《通志》:身薄而长。其形似带,无鳞。入夜有光。俗呼为白带。

鲈:似鳜,巨口细鳞。张季鹰思鲈脍,即此。隋炀帝谓之金虀玉鲙。

午鱼:鲈之别种。身圆厚,味差于鲈。内地端午间出,因以名之。台海出九十月间,俗作鲊,古无■字。《志》引:周成王时,杨州献鰅,音容。鰅皮有文,非是。

甲鱼:方言名杰鱼。巨口细鳞,无刺,形如鲻,味甚美。长者可六七寸。出淡水,武胜湾等杜。

鮸鱼:《兴化志》:其色苍。张东沙谓之鮸鱼。状似鲈而大,肉粗。

鲫鱼:《本草》:一名鲋。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池泽皆有之。《庄子》所谓:东海波臣者也。

贴沙:附沙而行。上紫下白,有细鳞,两目相比。一名比目鱼。江淮间,谓之鞋底鱼。《通志》作鲽沙。

银鱼;《尔雅翼》:王余,长五六寸,身圆如筯,洁白而无鳞,[若已鲙之鱼,]但目两点黑耳。味清甘,多曝为脯。

黄翅:《兴化志》:名黄穑。漳,泉因之。状似乌颊,身小而薄,肉细而味清。以其翅黄,故名。淡水有重一二斤者。

鳝鱼:俗谓之鳝。《尔雅翼》:鳝,似蛇无鳞,黄质黑文,体多涎沬。【略】汉·杨震[有]:(鹳)[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亦云,蛇]鳝者,卿大夫之服象。古鳝,与鳣通。

虎鱼:状似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嫩而美。沈文开所谓:难以貌求者也。

黄鱼:色微黄,扁而细鳞,长六七寸。脂厚味丰,恨多刺耳。

涂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类鲻,鳞细。郑氏时,台以为贵品。

鮡鱼:《尔雅》:小者,鮡,是也。生海边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故名。俗呼花鮡,以其身有白花点也。茅港尾一带甚多。

鮆鱼:一名刀鱼。台人名狮刀。《尔雅》鮤,鱴刀。郭璞注:鮆鱼也。长头而狭薄,腹背如刀,故名。多刺,又名刺鱼。

乌颊:身短阔。《兴化志》:似棘鬣鱼,但其颊乌,故名。

又 鲨:《图经》:鲛鱼,今南人皆谓之鲨鱼。多食,损目。大而长,喙如锯者,名胡沙。《述异记》:鲛人(之)室,【略】泣(而)[则]出珠,即此。小而皮粗者,曰白沙。凡鲨,美在翅。又有一种,黑白圈相间者,曰龙文沙,亦佳。

鲇:身圆头扁,色黑黄,无鳞,多涎沬,肉丰。出陂中。

黄爵:色微黄,身薄而小,多刺。《漳郡宋志》以为黄雀所化。

沙梭:长五六寸,状如织梭。肉丰,骨脆。

又 魟鱼:俗作img1723。非张东沙曰: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黄魟,燕魟。黄魟大而肉粗,燕魟小而肉润。

青鳞:《兴化志》大如拇指,长六七寸,色青鳞厚。《通志》:一名青鲫。

红纱:形似鲈,皮红如涂朱,鳞细,远望之,与金鱼之红者无异。内地有红纱,巨而美,又是别种。

蛄鮐:《通志》:尾有星,多穴于田塍,或泥岸中。

img1724鱼:色青,体圆而短。味腥。俗呼大麦img1725,以其麦熟时出也。

铁甲鱼:鳞硬如甲,故名。去其皮,方可食。

独鱼:《漳志》作毒。大者如掌,皮粗,剥之,晒干,以磋木器,光润倍常。内地取其小者为鱼酱。

泥:《尔雅》疏:鳛,一名鳅,[即]今泥鳅也。穴[于]泥中,因[以]名。《埤雅》:似鳝而短,以涎自染,难握。俗谓之鳅鱼,以入秋最多也。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色,长五六寸。产陂圳潭窟中。《通志》谓之田瑟,《兴化志》谓之弹瑟。

狗母鱼:身圆,黑赤色,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

金鱼:色红,尾如虾而囊金者,为贵。亦有黑色而囊金者。

斗鱼:《泉郡志》: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人呼为丁斑,漳人呼为三斑。此与上金鱼,止供玩赏而已,附于此。

两栖动物

鳞之属:

水鸡:一名田鸡。陶隐居曰:黑色为蛤子,至美。闽,蜀,浙东以为珍馔。

又 此与水鸡,img1726,以其水族可食,并附于此。

又 虫之属:

虾蟆:似水鸡,背有黑点。《酉阳杂俎》:虾蟆无肠。陆居者为蟾蛛。《尔雅[翼]》谓之蟾蠩。腹大,皮多痱磊。张衡《灵宪论》:羿妻窃西王母不死之药奔月官,是谓蟾蜍。凡附骨坏,疮发,背肿毒,按方用之,俱效。生疔疮,以其腹取肝涂之,立愈。将腹皮缝密,放去不死。眉间白汁,曰蟾酥。

青约:《图经》:背青绿色,谓之青蛙。《海错疏》:身青,嘴尖,脊路微黑,腹细而白。土人去其皮,食之。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龟:《大戴礼》:甲虫三百六十,龟为之长。《易》曰:灵龟。《书》曰:元龟。《周礼》:龟人掌六龟之属。海中有大至数尺者,曰海龟,味如鳖。

又 鳖:《易》:离为鳖。以其刚在外也。《养鱼经》:鱼满三百六十,则龙为之长,而引飞出水。有鳖,则鱼不复去,故一名神守。段成式曰:甲虫影伏,羽虫体伏。鳖伏于渊而卵剖于陆,此思化也。《淮南子》曰:青埿杀鳖,得苋复生。故俗不与苋同食。又名团鱼。

又 虫之属:

蜥蜴:似蛇,四足,长五六寸。《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蜒,守宫也。汉武帝五月五日,取以丹砂和脂饲之,身尽赤。至次年五月五日,捣之以涂宫人,有私者其迹即消,故名守宫。台产者能鸣。

又 蛇:毒虫也。其舌双,其耳聋。其听以目,其毒在涎。世传,蛇无足。陶弘景曰:五月五日,烧地令热,以酒沃之,置蛇于上,则足见。种类甚多。一名山辣,长七八尺,食鼠,不伤人。一名龟壳花,背有纹如龟纹。一名饭匙倩,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惟尾贴地,喷鼻有声。一名青竹丝,长一二尺,色青如竹,故名。三者啮人最毒。一名松柏根,螫之迅于百步。一名草花仔,小而花,不伤人。

鸟类

羽之属:

雉:《书》曰:华虫。《礼》曰:袆衣,画翚。汉避吕后讳,改名野鸡。雄者有冠,尾长,身五彩具,其羽为翟。《月令》:仲冬,雉始雊。《仪礼》:士相见礼,各执雉,取其守介不失节。雉飞崇不过丈,修不过三丈。故计城之丈,曰雉。台产,尾不逾尺。

乌:束晢诗:嗷嗷林乌,待哺于子。《说文》:以为孝鸟,是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一名鸦,自呼其名。今人闻鸦,輙唾,以见异则噪,故恶其不祥也。《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慈乌。腹白不反哺者,谓之鸦(127)。《禽经》:朝鸦鸣,则小雨(128)

鹡鸰:水鸟。《禽经》:img1727鸰友悌。《诗》:脊令在原,兄弟急难。郭璞注:鹊属也。飞则鸣,行则摇。陆玑疏:脊令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颈下黒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一名雪姑。

鹳:《格物论》:鹳,水鸟。一名负金,一名背灶,一名旱群。状类鹤而无朱顶。(善飞搏,巢必乔木之高枝)[巢于髙木绝顶处。善飞搏奋于层霄之上,而落处不知其几千里]。《禽经》:鹳生三子,一为鹤(129)。台无鹤。

鸠:《诗》:宛彼鸣鸠。传曰:斑鸠也,名隹。种类甚多。语曰:天将雨,鸠逐妇。台有土鸠,金鸠。土鸠,青黑色,间杂以白,俗名斑甲。金鸠,身绿,嘴足红。《漳志》所谓红鸠也,一名金隹。又有火鸠,顶下赤色。

翡翠:《尔雅》:鹬也。俗名钓鱼翁,善捕鱼。名鱼虎,亦名鱼师。《埤雅》:[名]前为翡,[名]后为翠。《异物志》:雄赤为翡,雌青为翠。人取其羽毛为饰。

鹭:毛洁白,顶有丝,毵毵然长尺余,青脚喜翘,高不满二尺。翔集,必舞而后下。《诗义疏》:水鸟也。《尔雅》:鹭,舂(锄)[鉏]。步于浅水,好自低昻,如舂如锄。

鸳鸯:《尔雅》:匹鸟也。喙趾似凫,而文采(img1728)[绚]烂。雄曰鸳,雌曰鸯。止相偶,飞则双,其交不再。

白鹇:《格物总论》:折质黑章,尾二三尺,嘴爪纯丹。《尔雅》所谓朝雉。郭注:江东呼为白翰,是也。亦有青者,黑者,皆不杂于凡鸟。

长尾三娘:鹇之属。色青,光彩照人,嘴朱红,足紫,尾长尺许。或呼为娃鸟,疑即所谓青鹇也

燕:《尔雅》谓之乙,《诗》谓之元鸟。《礼记》仲春,元鸟至,祠于高禖。武瓘诗: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鸜鹆:《万毕术》曰:一名寒皋,断舌可使言语。南唐·李煜谓之八哥。

鸥:水鸟,一名鹥。《南越志》:随潮上下。以三月风至,乃还洲屿,颇知风云。

布谷:《尔雅》:(鸣)[鸤]鸠,鴶鵴。郭注:今布谷也。《尔雅翼》:以此鸟鸣时,布种其谷。似鹞,长尾。牝牡飞鸣,翼相摩拂。《月令》:鸣鸠拂羽,是也。

竹鸡:《图经》:其状如雉,形小,尾短。《通志》:俗呼泥滑滑,盖以声似之也。白蚁闻其声,即化为水。一名越鸟,好食蚁。

画眉:似莺而小,黄黑色,好斗,善鸣,清圆可听。与内相类,但眉无白者。

黄莺:《诗义疏》:黄鸟,鹂鶹也。一名黄鹂,或谓黄栗留,一名仓庚。其音圆滑善啭,方春后,即鸣。

鹰:一名爽鸠。《礼记》:仲春之月,鹰乃学习。孟秋之月,鹰乃祭鸟。孔群曰: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子识者,犹憎其眼。雄形小,雌体大。《禽经》:鹰不击伏,鶻不击妊。盖义性如此。北路有极大者,名曰板雄。

鹞:《诗义疏》:隼,鹞也。《通志》:大如鹰,苍黑色,尾稍短,善击鸟。《庄子》曰:鹞为鹯,鹯为布谷,布谷复为鹞,此物之变也。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能搏鹰,鹞,鸢诸恶鸟。《诗》:有鹙在梁。水鸟也,当为别种。

伯劳:《尔雅》谓之鵙,亦曰博劳。《左传》谓之伯赵。《易通卦验》:博劳,性好单栖。其飞翪,其声嗅嗅。夏至,应阴而鸣。《尔雅》:鵙在林间鸣,蛇于其下蟠结不动。《兴化志》:伯劳,一名枭。

海鹅:俗名南风戅,又名布袋鹅。色如家畜,伸颈高可及肩。常于海滨猎鱼,避风则入。翎可为箭羽。

凫:《尔雅》注:似鸭而小,背上有纹。陆玑云:卑脚,短喙,鸟之谨厚者,俗呼为水鸭。

番荜:形似燕,背淡黑色,腹下色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于鹡鸰。

荜雀:似雀而小,紫色,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来去。性畏暑,遇夏輙死。

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诸葛恪在吴王坐,有鸟飞过。恪曰:白头翁。张昭疑为讥已,请觅白头母。

海鸡母:黑色,脚绿,如母鸡大。宿海屿中,故名。骨脆而味甚美。

雀:曹植赋:头如颗蒜,目如襞椒,跃而不步。《古今注》:一名嘉宾,言宿檐尾,驯近阶除,如宾客也。

鹪鹩:《通志》谓之鹪鴱。《尔雅》:桃虫,鹪。其雌,鴱也。陆玑曰:似黄雀而小,其喙尖如锥。取茅[莠]为巢,以麻紩之如(紩)[刺]袜。故一名韈雀,一名巧妇,一名女匠。土番出草,闻其声则返。

鸢:鸱类。《尔雅》:其飞也翔。俗谓能嘶风。《禽经》:朝鸢鸣,则大风。《格物论》:能捕鱼。台则并(博)[博]小鸡,鸭食之。

食蛇鸟:黄褐色,项细而长,高脚,性嗜蛇。大倍于鹭。

鸺鹠:又名鸱鸮,怪鸟。大如鹰,头目如猫,有毛角两耳。昼伏,夜出。鸣则雌雄相唤,声若老人。《庄子》:鸱鸺夜撮蚤虱察毫未,昼则瞑目而不见丘山,是也。宿丛草中,俗呼为孤黄。《宁化志》:即土枭。子成,父母俱遭其食,不孝鸟也。故古人夏至磔之。

哺乳动物

毛之属:

豹:《说文》:豹似虎,圜文。黄纹,黑如钱,比比相对,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曰金钱豹,宜为裘。纹如艾叶者,曰艾叶豹,台谓之鸟云豹。土产者稍大于犬,而无所害于人,或名之曰獐虎。

鹿:《埤雅》:鹿性决燥(130),又善警。群居则环角外向,以防物之害已。《尔雅翼》:鹿,阳兽,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

麋:鹿之大者。《左传》:泽有介麋。《尔雅翼》:麋,阴兽,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

獐:似鹿而小,无角,性悍而善跳。《埤雅》:獐性胆怯,饮水见影辄奔。崔豹《古今注》:鹿有角而不能触,獐有牙而不能噬。

熊:《埤雅》:熊,似豕,当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好举而引气。冬蛰不食,饥则自舐其掌,故美在掌。

獭:蔡邕《月令章句》:獭,毛虫。西方白虎之属。水居杀鱼者也。《埤雅》: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月令》:正月,獭祭鱼。

猴:形似人而多智。一名狙,一名胡孙。《尔雅》曰:猱,母猴。《诗》:(无)[母]教猱升木,是也。内山一种极小,名金丝猴。

兔:《埤雅》:兔,吐也。生子,从口中吐出。兔视月而孕,目尤瞭,故《礼》称兔为明视。《天问》:顾兔在腹,言兔在月腹也。每孕,一月而生。

野猪:《通志》:似家猪而腹小,脚长。毛色褐,牙利如镰。《汉书》:景帝游上林,野猪入厕,是也。

鼠:卢元明《剧鼠赋》:嗟乎!在物最为可贱。毛骨莫克于玩赏,脂肉不登于俎膳。淮南轻举,遂呕肠而莫追。东阿体拘,徒称仙而被谴。其为状也,须似夹穟半垂,眼如豆角中劈。耳类槐叶初生,尾如杯酒饮沥。托社忌器,妙解自惜。或寻绳而下,或自地高掷。登机缘柜,荡扉动帟。忉忉终朝,轰轰竟夕。盗干汤之鼎俎,倾留髠之香泽。伤绣领之斜制,毁罗衣之重袭。曹舒由是献规,张汤为之被谪。亦有庭院肃清,房拢虚寂。尔以乘间,东西撺掷。或床上埒髭,或户间出额。貌甚舒暇,情无畏惕。欹覆箱奁,腾践菌席。嗟天壤之含弘,产此物其何益。

又 鳞之属:

海翁:即海,大能吞舟。浮于水面,黑如牛背。俗谓海翁,现则大风将雨。

又 介之属:

鲮鲤:《尔雅翼》:鲮鲤状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盖兽类也。人谓之穿山甲,以其能穿穴。一名龙鲤。《山海经》:龙鲤陵居,是也。常出岸,开鳞甲佯死。俟蚁满,闭甲入水始开,接而食之。

又 虫之属:

蝙蝠:肉翅,类鼠,昼伏,夜飞食蚊虻诸类。《尔雅》:蝙蝠,伏翼。或谓之仙鼠。《通志》:一名夜燕。

清同治十年《淡水厅志·物产志》

刺胞动物

鳞属:

环节动物

虫之属:蚯蚓。

又 水蛭:一名水马,水虫也。俗呼蜈蜞。能咂人血。误食之,亟飮酸醋即愈《本草》:大者名马蜞,腹黄者名马蜞。烧成灰,以碗覆于地,隔夜复生。

星虫动物

鳞属:

沙蚕:一名龙虫。生海泊沙涂中,似蚕,中有沙。味美,晒干,焙食亦佳。

螠虫动物

鳞之属:

沙蒜:一名沙噀,俗呼土笋。可煮作冻。

软体动物

鳞属:

墨鱼:即乌鲗。喷墨卫其身,大鱼不得近。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美。

又 章鱼:一名章拒。韩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者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游。淡不多有。

又 介之属:

螺:有香螺,花螺,珠螺,剌螺,肉螺,苦螺,石螺,田螺。

又 牡蛎:咸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俗呼为蚝壳,可烧灰。

花蛤:蛤有三种。

蛲:蛤之大者,壳微黄,肉白多浆,名曰车螯。

蛤蜊:生溪涧泥沙中。

竹蛏。

又 蚌。

九孔:即石明。

又 img1731

蚶:有乌蚶,腌食佳。

西施舌:壳黑绿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

又 麦螺:产内地。淡地亦有。

海蒜:一名湖肾。壳类蛤,肉垂三寸余,白色,上有黑点,状甚劣。味甘,但性极寒,食之多患腹泻。

又 虫属:蜒蚰。

甲壳动物

介属:

螺:【略】寄生螺。

又 蟹:螯生毛,曰毛蟹。秋后肥美。有扁蟹,沙马蟹,大脚蟹,仙蟹,鬼蟹,翠蟹。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随潮退壳,一退一长,壳甚坚。

又 蠘:似螃蟹。产海中。

又 虾:有数种。或软壳。或高头如鲎。

龙虾:中港常有之。《赤嵌笔谈》云:龙虾,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壳,须长二尺余,钳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续。又有九节虾。

又 塭虾:出塭中。夏秋最盛。腌食极佳。

肢口动物

介属:

鲎:壳甚坚,可作杓。尾长如枪,有足十二,生腹下。置之水中,雄小者浮,雌大者沉。雌常负雄行,虽波涛不解,失偶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必双得之。腹中有子如粟,可醃酱。

唇足动物

虫属:蜈蚣。

蛛形动物

虫属:蜘蛛,蝇虎。

昆虫

介属:

水龟:一名龙虱。可腌酱。

又 虫属:

蜂。蚁,蝉,蛾,萤,蝇,蚊。

蚕:儿童饲之。未解缫丝。

蝴碟,【略】蜻蜓,螳螂,【略】蟋蟀,灶鸡,蝤虫,蜾蠃,【略】蠧。

又 蜂虎:似灯蛾而大。

蜜蜂:酿花作蜜。养树中,年割二次。渣可为蜡。

鱼类

鳞属:

鲤:俗呼红鲢鱼。

涂魠:形似马鲛而大,重二十余斤,无鳞。味美,腌更佳。自十月至清明时,多有。

乌鱼:一名鲻。冬至前捕者,曰正头乌,肉肥。冬至后捕者,曰回头乌,肉瘦。后垅白沙墩,每取其子下盐晒干,极佳。又有产溪池中者。

鲳。

马鲛:骨软,无鳞。

鳓:通身多刺。

鳗:无鳞。

芦鳗:近内山溪涧甚多。天寒出游涧边食芦竹心,因得掩取。

扁鱼:似贴沙而薄。

白带鱼。

赤翼:鳞细,肉坚。

午鱼。

鲈:四腮。

鮸鱼:俗呼敏鱼。似鲈而大,肉粗,重二三十斤。

鲫:摆接堡荆蕉脚所产者,其肠独方。

银鱼。

鳝:即鱓。

泥:俗呼鳅鱼。

金鱼:即朱鱼。养盆中。

斗鱼:俗名丁斑。有花文,尾鲜红。善斗。

贴沙:上紫下白,细鳞。即比目鱼。

虎鱼: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嫩而美。

魟:身如槲叶,口在颔下,尾长一尺。曰黄魟,大而肉粗。曰燕魟,小而肉润。曰锦魟,身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又有泥魟,扫帚魟,水沉魟。

黄鱼。

麻虱目:塭中所产。夏秋,盛多。

鮡:生海岛泥涂。大如指,前两足善跳走。俗呼花鮡,以身有花白纹。

狮刀:腹背扁如刀,肉多刺。

鸟鵊(131):身短而阔。

鲨:有白鲨,胡鲨,双鬐鲨。最佳者,皮有黑白圈文,曰龙文鲨,翅尤美。

沙梭:长四五寸,如梭。

鳁:酿(img1732)[鲑]甚佳。

青鳞:色青,鳞厚,长五六寸。

红纱:皮如涂朱,鳞细。

花身:体有斑文。

img1733:色青,圆而短,味腥。

铁甲:鳞硬如甲。

遍身苦:身有花点。

狗母:即谷雨鱼。长尺余,有细刺,鱼之劣者。

img1734:大如掌,皮粗。晒干,可磨木器。

金钱:如花铃而薄。

鲙:一名鳜。

莺哥:如鳢而润,色绿,嘴尖勾曲如莺哥。

龙尖:口尖而身丰,味甘,喉内有红色。

三牙:有三齿。赤白二色。

黄翅:如乌颊。肉细味清。

黄爵:身薄而小,多刺。《漳郡志》云:黄雀化。

梳齿:黑色,花点,齿如梳。其肚,食之,立死。

牛尾:似牛尾。

魽。

泥龙:身长,有暗刺。

青箭:色青,口尖,行如箭。

交网:有乌赤二色。

金梭:金鳞,身软。

竹梭:口尖,身长。

飞乌:色青,有翅。

鸢锤。

交腊:味清而佳。

鲽:近内山溪涧甚多。俗呼国姓鱼,伪郑至台,始有之。

img1735,鲢,草鱼,鲒鲐。

涂虱:头扁,身圆,黑色。产圳潭窟中。

(132):溪涧中最恶之。鱼引子游水面,众鱼不敢犯。

img1736

又 五色鱼:产于鸡笼头港。

海龙:首尾似龙,无爪,长不经尺。入药,功倍海马。

飞籍:疑沙燕化,两翼尚存。渔人悬灯以俟,每结阵飞入。如舟难胜,灭灯避之。

金精:花点,细鳞。

泥绘:黑色,口阔。大者,五六十斤。又有珠绘,黑色,身有红白点。小绘,则黑色。

田鸽:体圆而须长。

小波浪:青身,小尾。

归秉:身扁,肉涩。

赤海:红色。

刣额:金鳞,头内有石子一枚。

鰔:口边有两大刺。

牛牯img1737:头阔,皮青。

咬网狗:黑色,歪口,无分左右。

海蛎:头大,皮黑。

含西:身扁,色白,有刺。

圭糍:色黑,唇厚。

安米:细鳞,有赤白。

旗鱼:色黑,背翅如旗,鼻头一刺长二三尺,极坚利。大者六七百斤,小者亦百余斤。[船为所刺,]独舟立沉。

又 海马:如马,颈有鬃,亦四翅。获之,不祥。

两栖动物

虫属:虾蟆。

蛙:一名田鸡。

爬行动物

鳞属:

蛇:有草锦,山辣,草花仔,四足蛇,不伤人。龟壳花,饭匙倩,青竹丝,松柏根,赤尾鲐,簸箕甲,雨伞节数种,啮人最毒。又《台海采风图》云:簸箕甲,蛇之最毒者。大者数尺,身有横纹,黑白相间。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汁,经行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立死。其骨必捣烂,远掷之。误践,亦能刺足杀人。《赤嵌集》云:北路有巨蛇,可以吞鹿,名钩蛇,能以尾取物。《采风图》又云:青竹镖,蛇类。一名百步创,一名青柏丝。长尺余,深绿色。缠树杪,与叶无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者,行百步即僵。

又 介属:鼋,龟。

img1738鼊:龟属。鸡笼头尤多。

鳖。

又 虫属:

蜥蜴:一名守宫。《台海采风图》云:俗呼为四脚蛇。四足各有爪,长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露浓之后,横路暴日,故一名涂钉。《赤嵌笔谈》云:能鸣,有声如雀。

鸟类

羽属:

番鸭:有正番,土番。大如鹅,足微细,两颊红如鸡冠,雄者色更赤。

鸽鸠:有斑鸠,火鸠。又有身绿,嘴脚皆红,曰金鸠。产自深山。

白鸠:来自咬img1739吧,或呼为洋鸽。能如气候。每交一时,即鸣。

瓦雀,凫。

雉:俗呼山难。

鸢。

火鸡:状如鸡而颈长,能食火。自洋船购来。

鹞,鹰隼,雁。

燕:四时皆有。或随洋船自咬img1740吧来。一年一度,每十月见之。

鸳鸯,鸬鹚。

画眉: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伯劳。

鹭:俗呼白头丝。

田鸡。

海鹅:俗呼南风戅,又名布袋鹅。翎可为箭翎。

水鸭。

竹鸡:俗以其声能除白蚁。

荜仔:又有番荜。形似燕,背淡黑,腹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

布谷。

乌鹙:善搏鹰,鹞。形如八哥,通体黑,喙如锥,尾长。飞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能知更递唤。恶鸟不敢近。

海鸡母:黑色,绿脚。味美。

钓鱼翁:即翡翠。

白头翁,番咬鸽。

猫头鸟:猫头,鸟身。昼瞎,夜明,好食鸟。

食蛇鸟:即(img1741)[赤]鹳。

长尾三娘:产自深山。一名练雀。朱喙,翠翼,光彩照人。

八哥:俗呼鸰。又有海八哥。黑身,红顶,绿足,一名田鸡乌,须莺鸟也。能搏羽族。

乌鸦。

倒挂鸟:足短,爪长。种出东洋吕宋。

哺乳动物

毛属:

牛:【略】南嵌山内,又多野牛,千百成群。

石豹:台山无虎,此别有一种。

熊:有人熊,马熊,猪熊,狗熊。毛劲,鬣厚而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缘木能升高,或穴地而处。

麋。

鹿:近海者,多鲨鱼所化。

獐,麂,兔。

猴:三貂岭及内山甚多。

獭:一名水狗。

鼠。

碰尾鼠:尾长,毛松。或畜笼中,饲以果食。

竹鼠,番鼠。

飞鼠:尾大而长,生在山林。

山羊:皮堪作鞋。

山猪:即野彘。两耳与尾略小,牙出唇外,能断木。又有豪猪,箭如猬毛。行有声,能射人。

山狗。

山猫:毛可作笔,微短而软,亦名笔猫。

白鼻猫。

果子猫:喜食百果,即《本草》玉面猫,盖野猫也。

又 鳞属:

海翁:即海。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则大风作。

又 蜈鱼:俗呼海竖。头如猪,跃水面丈余,喷水如雪。大者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渔人见之则避。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皆人形,四翅,无鳞。

海狗:头似狗,尾尖,四翅。

又 介属:

鲮鲤:即穿山甲。

又 虫属:蝙蝠。

清光绪二十年《台东州采访册·土产》

鸟类

鸽,雉。

哺乳动物

麋,鹿,熊,豹,狸,山猪,猴。

又 鹿茸,熊胆。

鹿肚石:出鹿肚中。云可治热症。又云,可治膈症。然假者多,真者甚少也。

清光绪二十一年《恒春县志·物产》

环节动物

虫之属:

蛭:俗名湖蜞。《酉阳杂俎》云:雷蜞大如蜞蚓,以物触之,乃蹙缩圆转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渐小,复如蚓焉。《本草》:一名为蟥,一名马鳖。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齿人,腹中有血者,干之入药最良,此水蛭也。更有一种在树梢,落人身,齿血至饱,人犹不觉。又《韵会》云:有石蛭,草蛭,泥蛭等名。此则草蛭也,恒邑皆有之。

软体动物

甲之属:

螺:种类不一。常见者,如升,如碗,是海螺。用以充馔,壳可为水瓯。红黄色者,佳。

螺蛛:山海螺中,有重及钱许者,圆而无光,如鱼目,又如象牙。

田螺:壳薄,小于海螺,如栗如李。生水田中。

螺蛳:一作蠃。《易》离,【略】为蠃。亦作蠡。《尔雅翼》:公输般效蠡闭户而设门。壳有旋纹,形似蜗牛。生沟渠浅水边。

五指螺:大如磁盘,壳外歧,出如人指者五,故名。直立,可作笔架。仰放,可作水瓯。

又 山寄生螺:出龟仔角山下。毒不可食。大者四五斤。昔有食其肉者,即毙。恒邑人多招徕,不知,以为海之寄生螺也,而误食之。又有山蠏,状类海螯,穴于古冢,食死蛇等物。其毒与山寄生螺无异。

甲壳动物

鳞之属:

龙头虾:昂首奋角,长尺余,宛如龙头。大者三四斤。食其肉,留其壳,可为小孩戏耍之物。

又 以上海产。

又 虾:《字书》云:长须虫也。大小不一,大者长二三寸,小者如穅窍。按:虾出江海者色白,出溪河者色青黑。青黑者熟则变赤,色白者虽熟不变。小虾醢之入盐作酱,瓮储愈久,味愈美。

以上溪潭产。

又 甲之属:

蠏螺:壳中非螺肉。有物似蟹,无蟹壳,有须,有螯,螯一大一小。其尾似蛹,负螺壳以行。见则缩,烧其螺壳,则蟹出,换螺壳以居之,亦不死。或谓螺死,而此似蟹者居其中,犹张冠而李戴,鹊巢而鸠居也。海滩极多,一物耶,二物耶,吾不得而知之矣。土名寄生。《前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有鲒埼亭。师古曰:鲒音吉,蚌也,长一寸,广二分。有一小蠏,在其腹中。今则小蠏在螺中,天之生物,洵无独而有偶。

又 蟹:种类不一,俗名曰蟳。螯特大,壳左右尖如锥。肉臊不润,味逊淮蟹。

唇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五杂俎》:蜈蚣长一尺以上者,则能飞。龙畏之,常为雷所击。一云:龙欲取其珠也。《抱朴子》云:蜈蚣见蛇,能以气禁之,蛇即死。按:鸡喜食蜈蚣。有蜈蚣齿者,急以雄鸡沫涂之,即愈。否则,鸡鸣时,痛亦解。盖气类相制也。

蛛形动物

虫之属:

鼅鼄:一作蜘蛛。《本草》云:蜘蛛有十余种,《尔雅》所载七八种耳。《格物论》云:能于空中作悬网,状如鱼罾者,名img1745蟱。按:一种草蜘蛛,背有花纹,或成好女形,眉目宛然,如施粉黛。今台省所谓人面蜘蛛者,殆即此数。

棘皮动物

饮食之属:

海参:海参沿海皆有之。

昆虫

虫之属:

蜻蜓:《尔雅疏》:一名负劳,一名桑根。《方言》谓之蝍蛉。《吕览》注:谓之白宿。《古今注》:谓之青亭,又名赤衣使者。又曰:赤弁丈人。《埤雅》云:蜻蜓,六足四翼,遇雨即多好集水上。俗名田蠮。

蜨:亦作蝶。《安吉刘志》:有小蝶,花蝶,蝴蝶,蛱蝶等种。《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大者,谓之风子,又名风车。《采兰杂志》:谓之春驹。《宁波府志》云:土人呼黑而有彩者曰梁山伯,纯黄色者曰祝英台。

蚱蜢:即阜螽。《物类相感志》:阜螽如蝗虫。按:蚱蜢似蝗,细小而善跳者,是也。俗名草虻。

蝗:《诗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陆疏云:此四虫,皆蝗也。实不同。《捕蝗法》,陈芳生《捕蝗考》,言之甚详。又蝗子曰蝻,即《尔雅》所谓蝝,蝮蜪也,蝗之害稼特甚,故捕蝗之功令,亦甚严。为民父母者,所宜随时用心也。

蝇:形色不一,大小亦不同。俗名胡臣。

蜰:《湖雅》曰:有二种,一曰蜚亷,一曰行夜。皆臭虫。俗名木虱。

蚤:《山堂肆考》:蚤生积灰。或曰,布谷鸟所吐,如蚊母之吐蚊也。故三月蚤多,至四五月渐少。《格物总论》云:蚤出尘土间,或以为蚁化。《闻见录》:以芸香置席,去蚤。《五杂俎》云:以桃叶煎汤浇之,尽死。

萤:崔豹《古今注》: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耀,]一名丹良,一名(燐)[磷],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本草纲目》(云)[论萤],有三种。一种能飞有光,乃茅根所化。吕氏《月令》:腐草为萤,是也。一种长如蚕(133),尾后有光,无翼,乃竹根所化,亦名蠲。《明堂》,《月令》:腐草为蠲,是也。【略】一种水萤,居水中。《湖雅》曰:有化生,初似蛹,名蠲,亦名萤胆,或呼火百脚。后乃生翼,能飞为萤。有卵生,今年放萤于屋内,明年夏,必出细萤。土名火金姑。

蚊蚋:《夏小正》疏云:白鸟,蚊蚋也。《说文》秦,晋谓之蚋,楚谓之蚊。是蚊蚋一也。后人分大曰蚊,小曰蚋。《尔雅翼》:蚊生草中者,吻尤利,而足有花文,吴兴号豹脚蚊子。苏栻诗:风定轩窗飞豹脚,是也。按:蚊有为水虫所化者。《尔雅翼》:恶水中,孑孓所化。又有为鸟所吐者。《尔雅》:鷏,蚊母。注云:此鸟常吐蚊,故因以名。《国史补》:江东有蚊母鸟,亦谓之吐蚊鸟。又按:蚊蚋,惟夏秋有之,而恒邑则冬春亦不绝,特不成市耳。

蚁:一作蟻。《尔雅疏》:蚁,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大而赤色斑驳者,曰蠪,一名朾蚁。《方言》,《古今注》谓:蚍蜉。齐鲁之间,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间,谓之玄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古今注》谓:玄驹,亦呼蝼蚁。俗称马蚁。

又 蠗螋:《湖州谈志》曰:蜘蛛,又有缘壁而大者,能齿人影成疮肿。《湖雅》曰:此非蜘蛛,乃蠗螋也。《广雅》作蛷螋。

又 蝼蛄:一名蠖蛄。《本草》:一名天蝼。邵氏《尔雅正义》曰:穴地而生。立夏后,鸣声如蚯蚓。《尔雅·释虫》:螜,天蝼。注:(蠖)[蝼]蛄也。《夏小正》曰:螜则鸣。喜夜鸣,声如蚓,闻者无以别也。

又 蜩:《说文》:蝉也。《毛诗稽古编》曰:《尔雅》:蜩,蜋蜩,螗蜩,首一蜩,总诸蜩也。螂蜩与螗蜩,七蜩中之二也。《湖雅》曰:古人入药用蚱蝉。今用蝉蜕。

蟫:《尔雅疏》云:衣鱼,书中虫,一名白鱼,一名炳鱼。《本草》谓之衣鱼。《湖雅》曰:《穆天子传》:蠧书于羽林。古书乃简策,非缣纸,必非衣鱼所能食。乃使衣鱼千载独蒙蠹书之名,冤矣。按:此辨隽快可爱。

蠹:《广雅》:食木虫也。《本草》云:亦名蛀虫。

蟋蟀:《诗疏》:蟋蟀,一名蜻蛚。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趣织。《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一名蛩。秋初生,得寒则鸣。一云:济南呼为懒妇。又云:莎鸡,一名促织,一名络纬,一名蟋蟀。促织,谓鸣声如急织,络纬谓鸣声如纺绩也。促织,一名促机,一名纺纬。按:络纬似蚱蜢,即草螽,非蟋蟀也。《五杂俎》云:促织,惟雌者有文采,能鸣健斗,雄者反是。【略】[至]白露,则夜鸣求偶。[然后]以雄者进,不当意輙咋杀之。(又进)[次日,又以一雄进],(又咋)[又皆咋杀之],则为将军[矣。咋]杀三雄,则[为大将军,]持以决斗,所向无前。《湖雅》曰:雄者三尾,雌者两尾。两尾者斗,土名鸟龙。

又 蜎:即孑孓,能化蚊。

强:《湖雅》曰:《释虫》:强蚚,即米中小黑甲虫。

米虫:《湖雅》曰:身白头黑,似蛹。生米廩中,緾米以自固。米中,多置蟹背壳,则不緾。

黄蜂:《宁化县志》曰:蜂类甚多,形略相同。色黄者居九,黑斑者十一。

臧螂:《湖雅》曰:或作脏螂,赃郎,蟑螂,一名蛸蛱虫,亦臭虫也。《本草纲目·拾遗》谓即蜚廉,非也。治疔毒,膨胀,小儿疳积。人家灶上最多,土名家蝶。

鱼类

鳞之属:

鲻:土名乌鱼。《本草》云:似鲤,身圆,头扁,骨软。生江海浅水中。今于冬至前后数日,盈千累万而来,居民腌以作蜡。此鱼多子,与蒜同食下酒,风味颇雋。

红鲫鱼:似鲋,红色,故名。

又 鲨鱼:大者数十百斤,翅即鱼翅。亦冬季始有,与乌鱼同时捕之。

以上海产。

鲤鱼:陶隐居曰:鲤,为鱼中之主。《酉阳杂俎》云: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南门龙鑾潭最多,有十余斤者。

破雨伞鱼:赤黑色,身长丈余,头如犁,尾似鲨鱼。背有双脊双翅,翅骨条条可数,俨如油纸雨伞。《海物(维)[杂]错》:不识其名。土人以其形似,故名。夏秋,多获之。腥不可食。

又 海草鱼:白色,如鲤,大者十余斤。

鱼秧:小如米,出海边。捕而畜缸,只见两目首尾。售郡中塭户,得价甚昻。近日罕有出焉。

鲋:即鲫鱼。吕子曰:《神异经》谓:东南海中,有长八尺者。食之,宜暑而避风寒。今龙鑾潭产者,重至斤余,最大,味亦佳。

鱓:一作鳝。《尔雅翼》:鳝似(蜿)[蛇而]无鳞。【略】夏月,于浅水作窟。《宁化县志》曰:鳝,腹黄,故世称黄鳝。《异苑》:作黄img1750,音旦。似蛇无鳞,体多涎沬。夏出,冬蛰。南人鬻鳝,以缸贮水,畜数百头。夜以灯烛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全身浮水上,毒杀人,当弃之。

鳗:一作鳗鲡,一作白鳝。《埤雅》云: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青色。焚其骨,烟气辟蠹。有雄无雌,以影漫鳢。而谚云:鳗出鳢鱼背。相传:鳗子在鳢背上,如夸鳗有子者,必毒。又鳝腹无子者,亦毒,均当弃之。

鳅:作。《尔雅》:鳛,鳅。疏云:一名。《埤雅》云:,泥鳅。似鳝而短,无鳞,以涎自染,难握。与鱼为牝牡。《庄子》所谓:鳅与鱼游,是也。

两栖动物

虫之属:

蝼蝈:《双林志》曰:即吠蛤。在水田鸣,其声甚繁。农家云:三月三日,多不鸣。鸣则识必稔。又《湖雅》曰:鸣声如曰:孤格孤格。俗亦呼蛙,呼田鸡。而不可食。

又 虾蟆:《湖雅》曰:背有黑点,身小善跳,作呷呷声,土名蛤婆。

鼃:一作蛙,名田鸡,亦名水鸡。生稻田中,可食。以其能食害稻之虫,故官府禁捕之,人亦戒食焉。

爬行动物

甲之属:

龟:李时珍曰: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甲可补心,唇,血皆以养阴也。

鳖:《尔雅翼》:鳖,卵生。形圆穹,脊四周有裙。按:今人皆以充馔,其裙尤美。俗谓之甲鱼。

鼋:《尔雅翼》:似鳖而大至一二丈,介虫之元也。按:后山沿海,有极大者,取其肉熬油,可得千斤,燃灯有臭气。

又 虫之属:

蛇:蛇类名目甚多,毒有甚,有不甚。据采访:县治初辟时,有一种蛇,长不盈尺,细如笔杆,首戴白毫,身绿如晶,望穿肠腑。啮人如放箭者。穴于猴洞山,毒毙楚勇百余人。今不见焉。尚有一长四五尺,如秤杆者,盘居山洞。天时郁燠,出而游行山麓。人不敢犯,蛇亦不害人。

蟒:身大数围,长数十丈,双睛烔烔如火,声若牛鸣。相传:阿眉番在搅仁坑深处蒔种,一日,禾苗被偃数行,迹至深山,见蟒盘旋石上,骇然而归。语诸人,各执枪械前往。见而逡循退缩,亦不敢与蠎斗云。

守宫:土名新郎。尾细而易断。《扬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宫而能鸣,谓之蛤解。《本草》:蟆首,细鳞,长尾。生岭南左右墙壁及榕木间。元·陈孚诗:龙眼花开蛤蚧鸣。

蜥易:尾粗而与身连。《博物志》:有(蜥易两法)[蜥蜴求雨法]。蜴,星历切,即蜥之或体,诸书皆误以蜴为易字。当从《说文》,作易。其青色而背斑者,土人称谓铁甲将军。

蝘蜒:尾粗而与身连。《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蜒。按:台南各处,能鸣者皆在壁间,身尾如一,尾不易断,当亦非蜥蜴。应是蝘蜒。诸书皆以守宫,蜥易为一物,唯《汉书·东方朔传》分为二,是也。守宫,尾细而易断。断后,节节能动。蜥易尾粗,而与身连。虽亦四足,截然各异。

鸟类

禽之属:

凫:野鸭,龙銮潭有之。不如内地成群而来,动盈千万也。

鹈鹕:《尔雅》:鹈,鴮鸅。注云:今之鹈鹕也。好群飞,沉水食鱼,故名洿泽。

鹭:《尔雅》:鹭,舂鉏。注:白鹭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陆玑《诗疏》曰:白鹭步于浅水,好自低昻,故曰舂鉏。国朝·张起龙诗:闸水回流千点白,春田界破一行飞。

鸥:《诗》曰:凫鹥在泾。传:鸥也。《埤雅》曰:鳬好没,鹥好浮。故鹥一名沤。今字从鸟,后人加之也。又曰:今鸥,一名水鸮。《禽经》:鸥,信鸟也。注:鸥,水鸟。随潮而翔,迎浪蔽日,又曰信鸥。

翡翠:一作翠青。《尔雅》谓:[鴗,]天狗。注:【略】江东呼为水狗。《禽经》:背有翠羽,曰翡翠。注曰:状如,而色正碧,鲜缛可爱。饮啄于澄澜回渊之侧,犹自惜其羽,日濯于水中。今王公之爱,以其羽为妇人首饰。

黄鹦:莺之名繁,或谓黄鸟,或谓黄莺,或谓黄栗留,或谓黄伯劳,或谓仓庚,或谓搏黍,或谓之黄袍,或谓之含樱鸟,或谓之金衣公子。

乌:《说文》:孝鸟也。束晳诗曰:嗷嗷林鸟,受哺于子。《广雅》曰: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不能反哺者,谓之鸦。

啄木:《释鸟》云:鴷,(啄)[斵]木。郭璞曰:口如锥,长数[寸]。常(啄)[斵]树食虫,因名。此鸟有大有小,有褐有斑。褐者雌,斑者雄。恒产者:毛绿,觜脚皆红,较绿鸠略小。

鹰:《易通卦验》:鹰,挚杀之鸟也。《格物总论》曰:鹰,鹜鸟。金眼钩觜,铁瓜剑翮,善撄搏。按:此鸟,飞鸣则风,坐鸣则雨。

鹞:《酉阳杂俎》:鹞子两翅,各有复翮,左名撩风,右名掠草。带两翮出猎,必多获。《湖雅》曰:有名鸱,名隼,名鹞,(名鹯,)名鹯者,皆鹰之类。

脊令:《释鸟》曰:img1751鸰,雝渠。(盖)[注:]雀(之)属。飞则鸣,行则摇(134)。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上青赤色,]腹下白,颈下黒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诗》曰:脊令在原。故此鸟在水边。

竹鸡:《格物总论》曰:比鹧鸪差小,羽褐多斑赤文,自呼泥滑滑。所在山谷有之。《宁化县志》曰: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为泥。盖好食蚁也。《本草纲目》:一名鸡头鹘,亦避壁虱。《北梦琐言》曰:竹鸡好食半夏。

山鸡:身备五彩,有冠,首尾皆黑,觜足红。雄鸣朱,雌鸣喌喌。一如家鸡,捕而食之,味甚甘鲜。按《说文》:雉有十四种,是即雉之一种也。《尔雅·释鸟》:鸐,山雉。(郡)[郭]注:长尾者。疏云:山雉,一名鸐,今俗名山鸡。李时珍曰:雉居野原,鸐居山林,故得山名。大者为鷮。

雉:《禽经》:雉,介鸟也。《埤雅》云:雉飞若矢,一往而堕。雉,鸡类也,不能远飞,崇不过丈,修不过三丈。

水鸡:似家鸡,脚高,黑色白脸,故名曰白脸水鸡。居田陇荻中,其雄者可以惊夜,见面生者,大声急鸣。

鸽:《本草》云:鸽,名品虽多,大要毛羽不过青白皂绿鹊斑数色,眼目有大小黄赤绿色而已。《四朝闻见录》云:东南之俗,以养鹁鸽为业,群数十百,望之如锦。灰褐色为下,纯黑为贵。以栗食之,既则系金铃于腰,飞而扬空,风力震铃,铿如云间之佩。《酉阳杂俎》云:波斯舶上多养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鸽至家,以报平安信。恒邑县属蓄数十百头。黑白灰褐皆备。设县迄今,未当断绝。历任以鸽之来去,占官之去留焉。

燕:旧说:紫胸,身小者谓之越燕。胸斑黑,声大者,谓之胡燕。胡燕多巢村墟人家门外,其巢土如穴。

斑鸠:《尔雅翼》:(鹁)[img1752]鸠似班鸠,而臆无(文)[绣]采,又(项)[头]有赘物之拙者,不能为巢。才架数枝,往往破卵。无巢不能居,天将雨则逐其雌,霁则呼而反之。(或云:雄呼晴,雌呼雨。)今人辨其声,以为无屋住云

绿鸠:翮背皆绿,首与腹红灰色,嘴足红白,眉尾稍黑中,肩有文采。乍视之,绿鹦鹉。鸣咕咕,应譙点。澎湖有全白而觜足珠红者,皆为内地所罕见,俱可笼玩。《埤雅》:鸮大如斑鸠,绿色。《诗·陈风》有鸮萃止。《毛传》:恶声鸟也。今绿鸠并不恶声,物固有似是而非者。

麻雀:俗名厝爵。《说文》:依人小鸟也。《古今注》:一名嘉宾,言栖宿檐瓦,驯近阶除,如宾客也。《本草纲目》:雀,一名瓦雀。

画眉:《虫天志》:此鸟各占一山,其侣过之,必苦斗,无共栖者。按:此鸟,其眉如画,音宛如人语可听。

鸬鹚:一名鹜鸭,或作水鸭。《一切经音义》引《字林》曰:似鷁而黑,水鸟也。《尔雅注》:觜头曲如钩,食鱼。《小学绀珠》:一名摸鱼公。《宁化县志》曰:畜之者,以绳约其嗉,才过小鱼,大鱼不可下。时呼而取之,复遗去。

白头翁:《山堂肆考》:形似(脊令)[鹡鸰],其飞如燕之颉顽。头上有白毛,身苍色。

《(宁)[彰]化县志》曰: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诸葛恪在吴王坐,有鸟飞过。恪曰:白头翁。张昭疑为讥已,请觅白头母(135)。即此耳。《湖雅》曰:亦呼鸡骨头过酒,象其鸣声也。

黄鹄:色黄长嘴,高足凋尾,小如鸠,好居浦溆。按:尾短而觜长者,为山禽。尾长而嘴短者,为水禽。此鸟好居浦溆,盖水禽也。以其色黄,故名。非仙人所乘之黄鹄也。同名,异实,俗名误之耳。

绣眼:即绿豆子,一名竹叶青。

土百灵:似雀稍大,长爪。居草丛中。春日睛和之候,飞鸣半空,缭绕不绝,音韵移人。

海鸟:黑色,翅如车轮,音如小豕,夜出攫人。相传:昔有番姑嫂二人,乘凉月下,嫂忽为鸟攫去。急呼家人起,惟闻空中哀号。须臾,已不知所往矣。故今夜闻空中小豕声,妇女皆惶奔避。然此非习见,凶年偶一遇之。

落闻:黑色,似鸢而大,羽有白斑。以其好居大山也,或名山厓。又好随鹿而飞,猎者尾以捕鹿,亦名鹿闻。按《礼》:鸣鸢。疏云:鸱也。鸢鸣则将风。古皆为鸷鸟,性好攫鸡。而落闻则否。何其形似而性非也。酷暑则飞鸣空中,声小而喜远闻。乡人猎其,羽可为扇。

哺乳动物

毛之属:

鹿:出番山,番人恒捕之。取鹿茸,鹿皮,鹿鞭,鹿筋等,入市换货。肉即留以自啖。

麂:《尔雅》曰:(麂,大鹿)[img1755,大麕]。旄毛,狗足。元稹诗:庭狎山翁麂,池游县令凫。按:麂小于鹿。狗足,趫捷善走。土人捕得之,称曰麖。按:麖,大鹿,一角似犀牛,能跳踯。今以麂为麖,误也。

猴:一名狙。《白虎通》: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埤雅》曰:此兽无脾,以行(销)[消]食。恒邑各山,皆有结队成群,耦食田园瓜果。民,番均往捕之。有以其骨燃膏者,谓治风湿及三阴疟最良《录采访》。

熊:《说文》:熊似豕,山居,春出,冬蛰。《抱朴子》:熊寿五百岁,能化。今番山有之。番人捕以充食。其熊皮,熊胆,熊掌,则皆特售焉。据采访:熊,鹿二兽,多出番社。今番人所沽熊胆,鹿鞭等,为者甚多。

豹:《埤雅》:豹花如钱黑而小于虎文。恒邑猫豹,毛斑烂,较犬略小,俗名猫豹。

獐:《埤雅》:獐如小鹿而美,故从章。章,美也。又獐性善惊,故从章。《吴越春秋》:章者,慞惶也。土人谓之黄猐。

山羊:如羊,红黑色。血熬膏,愈风。

兔:《典略》:兔者,有月之精。王充《论衡》:兔舐雄豪而孕。及其生子,从口中出。恒邑番山,有黑白苍三色。

番鼠;似兔白而斑,可豢。

松鼠:似鼠而尾长如旄,亦可豢。《桃源志》曰:腹白,食松子。大者松狗。按:恒邑无松,而何以松名之。殆鼠之一种,而误称之欤。或名松鼠,能捕常鼠。

田鼠:《湖雅》曰:田鼠卽稻鼠,有大小数种。《夏小正》:田鼠者,嗛鼠也。《淮南子》高注:田鼠,鼢img1756鼠也。然则,《释兽》之鼢鼠,鼸鼠,鼶鼠,皆害田之鼠矣。

飞鼠:大如石鼠,灰色,肩有肉翅,行则翅动。出番山。

鼬鼠:《广雅》云:江东呼为鼪。《通雅》云:《太平御览》有鼠郎。邢昺以鼷为鼠狼。赵凡夫曰:《夏小正》有鼶鼬,卽鼠狼。今曰狼猫,江北呼为黄鼠狼,毫可作笔。

鼠:常鼠也。《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又曰:鼠,穴虫之黠者,其种类最多,好自播弄其须。性疑,出穴多不果,持两端者,谓之首鼠。

伏翼:卽蝙蝠。《尔雅》曰:似鼠而有肉翅,昼伏,夜飞,一名夜燕。《古今注》:一名飞鼠。其屎,淘之为夜明砂。《湖雅》曰:相传,鼠食盐则化蝙蝠,能食蚊。其屎入药,名天鼠矢,一名夜明砂。屎中皆蚊眼。按:蝙蝠,介禽兽之间,而究为鼠类,故附鼠后。

獭:《埤雅》曰: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一名水狗。苏公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独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鱼鲠久嗽,肝烧服之,愈。按:其爪亦可疗鱼鲠,祇以咽喉搔之。其皮可作领袖。又獭有二种,居水为水獭,居山为山獭。

狸:《说文》:狸如貙虎。《正字通》:狸,野猫也。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斑如貙虎,方口,锐头者,为虎狸,食虫,鼠,果实。似虎狸,尾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狸。领文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狸。南方有白面者,尾似狐,为牛尾狸,亦名白面狸,玉面狸。恒无香狸,余皆有之。据采访:去年射麻里山顶,白面狸啮毙一人。越数日,加都鲁庄后啮毙一人,八九月间,行路相戎也。

又 鳞之属:

海翁鱼:《府志》:海翁鱼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据采访云:海中常见,大如山阜,有时出海面,洒其沫如雨。并云:鲨鱼随其尾而食其肉。海翁庞然觉而转身,鲨鱼已不知何往矣。

又 甲之属:

鳞鲤:即穿山甲,有黄黑二种。黄者曰金甲,鲤鱼化。黑者曰铁甲,鳢鱼化。肉能去疯,甲亦入药。

又 日用之属:

龙涎香:不常有。据采访云:系海中大鱼涎沫,成块浮海中,近岸取之,白色如胶。兹求售者,有黄白二色。研之易碎,烧之气如松香,盖赝鼎焉。为鳅鱼精浮于水面者,价十倍,不可多得。《风土记》:龙涎香,相传按:原书以下残。

清道光十七年《噶玛兰志略·物产志》

环节动物

虫之属:蚯蚓。

软体动物

虫之属:蜒蚰。

昆虫

虫之属:油虫,毛虫,【略】蜣螂。

鱼类

鳞之属:红鱼。

乌鱼:各港俱有。每冬至前,去大海散子,味极甘。后引子归原港,曰同回头乌,则瘦而味劣矣。子成片下盐晒干,味更佳。过冬,则罕见。即《本草》之乌鱼也。

马鲛:骨软无鳞。

交刀,鲳鱼,鲈。

午鱼:鲈之别名。

鮸鱼:状似鲈而大,肉粗,重至百余斤。

鸟类

羽之属:雉。

鸠,卽斑鸠也,与内地异。又有一种身绿嘴,足皆红者,曰金鸠。近淡水更多。

燕,鹭,鹰,鹞,雀,鹡鸰,乌。

土画眉:与内地等,眉无白者。

鸳鸯,凫,鸥,布谷。

长尾三娘:卽练雀。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能搏鹰,鹞,鸢诸恶鸟。

黄莺。

伯劳:鵙也。

土鸬鹚。

荜雀:似雀而小,紫色,喞喞善吟。置笼中,能自来去。

白头翁。

又 海鹅:俗名南风戆,又名布袋鹅。常于海滨猎鱼。翎可为箭羽。

鹪鹩:《尔雅》:桃虫,鹪。其(img1757鹩)[雌,鴱]。《通志》谓之鹪鹩,一名袜雀,一名巧妇。土番出草,闻其声则返。

猫头鸟。

又 番鸭:似鸭而大,毛有小采,嘴脚米色。肉粗。来自外洋。

水鸭:嘴颈似鸳鸯,脚短而小,水中能飞。

哺乳动物

毛之属:

山猪:卽野猪,牙利如镰。

又 山羊:能涉峻,生深山中,皮堪作鞋。

金钱豹。

熊:有人熊,猪熊,马熊,狗熊诸种,各肖其形。

麋,鹿。

麕:即獐。

又 兔。

猴:近嶐嶐一带尤多。

又 山猫,果子猫,七子猫,鼠,飞鼠。

碰鼠:俗以毛松大者为碰。

獭。

清咸丰二年《噶玛兰厅志·物产志》

刺胞动物

鳞之属:

以上无鳞。

环节动物

虫之属:

水蛭:《尔雅》:蛭虮。疏:此水中虫,喜入人肉者。江东呼为虮。《本草》:大者名马蜞,腹黄者为马蟥。蠕动如血片,断之,得水复活。或烧成灰,以碗覆于地,过一夜亦复生。能咂牛马人血。每藏在水蔬中。浸以醋则缩死。

又 蚯蚓:《古今注》:一名曲蟺。善长吟于地中。郭赞云:蚯蚓土精,无心之虫。

以上生于陆。

星虫动物

鳞之属:

沙蚕:一名龙肠。生海泊泥涂中。形如蚕,中有沙。味甚甘美,晒干,焙食特佳。

又 附考:

沙蒜(136):生海滨,形类蚯蚓。

螠虫动物

鳞之属·附考:

沙蒜:生海滨,【略】乐清人呼为沙蒜,盖即沙蚕也参《闽小纪》。

软体动物

药之属:

石决明:一名九孔螺壳,曰千里光见《本草》。泻风热,明目。为末,投热酒中,能解其酸。

千里光:治眼。

以上虫鱼部。

又 介之属:

墨鱼:《本草》名乌贼。俗名墨贼。《海物异名(集)[记]》:足在口,缩喙在腹,噏波噀墨,迷射水族。《埤雅》:每遇大鱼,辄噀墨周波以卫身。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正字通》又名含墨。

章鱼:一名章拒。《稗谈》:大者名石拒,居石穴中。人取之,能以脚粘石拒人,盖即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者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游者。

琐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美。郭璞《江赋》:璅蛣腹蟹。《山堂肆考》一名海镜。似蚌,腹下有小蟹为琐蛣求食,蟹或不至则死。《兴化志》谓之浄瓶鱼。

鰇鱼:状如乌鲗而大,肉厚味甘美。晒干,鲜食俱产佳。

又 苦蚝。

又 以上无鳞。

又 介之属:

牡蛎:咸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见《本草》。俗呼为蚝。散生海中,用长竹如翦,钩诸海底取之。壳可烧灰。

蚶:蚌蛤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纵横其理。《尔雅》谓之魁陆。《说文》:一名伏老。海人取其苗,养于泥涂中。俟其大,货于市。一名复累。江浙(江)谓之毛蚶。

螺:有香螺,花螺,肉螺数种。《本草》:海蠃,一名流螺,一名假猪螺。

珠螺:似花螺而小,壳坚硬。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腌食,特佳。《尔雅》:蠃,小者蛎。

蛤蜊:生沟渠中。壳圆,肉黄白色。按:白壳紫唇者,曰蛤蜊。《淮南子》作合黎。又有一种,形厚而唇黑者,《兴化志》谓之朗晃,亦蛤蜊类也。其肉皆白而唇黄。

花蛤:蛤类。有海蛤,文蛤。海蛤无文。文蛤又名花蛤。其类有三,皆生于海。

又 海蒜:一名湖肾。壳类蛤,肉垂三四寸,白色,上有黑点。

石蛏:生海泊。

青茵。

img1761

田螺:生水田,池沼中。壳稍厚而尾尖者,曰石螺。泉州谓之加年螺。《本草》:含泥在腹,三十年犹活。是也。

又 以上产于水。

附考:

文蛤:味极鲜美。《西溪丛话》: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博物志》云:东海有蛤,鸟常食之。壳在海岸,潮水往来碏薄,洁白如雪。入药最精《赤嵌笔谈》。

甲壳动物

介之属: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者曰莱蟳。大者长尺余。随水潮退壳,一退一长,最坚。生海边泥涂中。螯无毛,异于蟹。

蠘:形似蟳,但壳有斑点,滋味逊甚,其螯更锐。

蟹:溪涧中有之。螯生毛,名毛蟹,一名螃蟹。秋后甚肥美。黄山谷诗:霜脐当食新,即蟹也。脐有尖团之别,尖为公蟹,不及团脐母蟹之多黄而香也。海泥中,又有小蟹,名大脚仙,螯一大一小,色赤白相间。又有青钳蟹,色青白,两螯独大。又有金钱蟹,身扁,色赤黑,腌食特佳。

虾:种类不一:有生于海,生于溪涧者,壳青黑色,见汤皆红,名红虾。又有白虾,小而多遗须。又有脒虾。

龙虾:昂首奋胸,如画龙状,甲硬如蟹,须长一二尺,钳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续。

鬼蟹:状如磈礧。

又 寄居虫:土人呼为寄生。

又 以上产于水。

又 附考:

《南州异物志》: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初之,缩足如螺闭户。火炙之,乃出走。《异苑》谓:鹦鹉螺常脱壳而朝游,出则有虫如蜘蛛入其壳,戴以行。夕返,则此虫出。庾阐所云:鹦鹉外游,寄居负壳,者也。台地呼寄生同上。

蟹:螯生毛者。无毛者,为蟳。有翠蟹,蔚然深蓝,大不盈掌。巨者,螯长六七寸,壳有斑文,呼曰青脚蠘。孙元衡有《翠蟹诗》云:嗜蟹何当只自谋,难凭此味悦监州。双螯独把炎洲翠,吕亢图中未解收《赤嵌集》。

鬼蟹:状若傀儡。孙元衡诗:家在蚝山蜃气开,鲸潮初起鲎帆来。虎鲨斑背鬼蟹纷无数,就里难求蛤蚌胎《使槎录》。

又 虫之属:

伊威:俗呼杜蜅。《诗疏》:白粉虫,即伊威也。《埤雅》:瓮器底虫,形似白鱼而大。《尔雅》曰:委黍粘湿化生,俗谓之湿生。

唇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性能制蛇,畏蜘蛛。受毒处,以乌鸡矢涂之,效。

又 青龙:似蜈蚣而瘦长,善盘旋如蚯蚓。屋梁厨户多有之。入夜无火,一条光如青(萤)[莹]。血涂地,染衣亦青如磷点。盖湿气所生者。

蜒蚰:夏月,积暑湿气所生。无足,长二三寸,大如钗股,背黄黑色,行处吐白沫成银色有光,俗名青赖实乃蛉穷也。《尔雅》:螾img1762入耳。注:蚰蜒。疏:此虫象蜈蚣,黄色而细长《雨航杂录》。《淮南子》曰:昌阳去蚤虱而来蛉穷。蛉穷即蚰蜒也。闻人发脂油香,则入人耳及诸窍中。昌阳香酷,能召是物故淮南以为喻。是物好濡雨,升高则焦死,故又曰陵穷,言乘陵则穷也。

又 以上生于陆。

又 附考:

蜈蚣:腹下有光,夜间青(萤)[莹]间烁如萤,毒气如琉磺。以足踏之,光熠耀不绝,此亦《赤嵌笔谈》之说。实则兰地所谓青龙者,正无不如是。但视蜈蚣,瘦而稍长,不啮人耳。

蛛形动物

虫之属:

蜘蛛:能制蛇,蝎,蜈蚣。

又 蝇虎:《古今注》:蝇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

又 壁镜:《山堂肆考》:辟钱虫,似蜘蛛而身扁,作白幕如钱着壁间,俗呼为壁茧。其抱子隔幕而伏,生子数百,蚸幕而出。一名扁蟢,一名壁镜。

又 以上生于陆。

昆虫

毛之属·附考:

山猫:【略】乡间亦有捕蝉,纸裹煨熟以下酒者同上。

又 介之属:

水龟:《本草》名水马。长寸许,群行水上,涸即飞去。谢氏《五杂俎》:水马逆流水而跃水,日奔流。步不移寸许。按:水龟一名龙虱,腌食最佳。

又 以上产于水。

金龟:《北户录》云:甲虫也。五六月,生于草[蔓]上,大(如)[于]榆荚,[细]视[之]真帖。金龟子行则成双,[类壁龟耳事见《洞冥记》。]其虫死,[则]金色随灭如荧光[也]。南人收以养粉。《鸟兽绩考》:金龟子俗呼红娘,亦有具五色者。外方作下气,强阴之用。《事物绀珠》云:豆娘子,如青亭,极小,坚翅。红娘子,似莎鸡,头翅赤。

又 以上生于山。

又 虫之属:

蚕:《尔雅》:蟓,桑茧。注:食桑叶作茧者,即今蚕。《本草》:蚕,含丝虫也。按:蚕吐丝,可为帛。但台地,无有能缫之者。

蜂:种类甚多。郭璞云:一种黑蜂,窍竹作孔者,名笛师,俗呼钻竹蜂。

蝴蝶:名类不一,诸色俱备。《埤雅》:蜂蝶[丑皆]以须嗅。[须,]盖其鼻也。

蝉:《七修类稿》: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蝍蟟,是也。《淮南子》:蝉无口,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考工记》:蝉以膀鸣。

萤:腐草所化。

蝇:崔豹《古今注》:闽人谓之胡螓。

蚊。

蛾:《尔雅》:蛾,罗也。孙炎正义:蛾是雌,罗是雄。

又 蟋蟀:陆玑《诗疏》:一名蛩。《清异录》:汉龙驤子名邛,讳之,呼蛩,曰秋风。按此,则蛩即蟋蟀,可知。

螽斯:蝗类。青色,长角长股,以股鸣,一生九十九子。

螟蛉:《尔雅》:螟蛉,桑虫。疏:一名桑虫。

蜾蠃:《尔雅》名蒲(芦)[卢]。郭注:(名)[俗呼为蠮螉。陆玑《诗疏》:似蜂而小腰,【略】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略】七日而化为其子。陶隐(君)[居]曰:衔泥于人室及器物边作房。俗云:蜾蠃作房高,是年雨多。作房低,是年雨少。亦一验也。

螳蜋:《尔雅》:不过,[蟷]蠰。疏:不过,一名蟷蠰(137)。《正字通》:翼下红翅如裙裳,俗呼织绢娘。《七修类稿》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

蜣蜋:《尔雅》:蜣蜋。疏云:翅在甲下。《古今注》:蜣螂能以上包粪,推转成丸,一名转丸,一名弄丸。《本草》:名推车客,一名铁甲将军,夜游将军,俗呼矢甲。台地呼为牛屎龟。

又 蜂虎:状似灯蚁而大,能折损花。

衣鱼:《尔雅》:[蟫],白鱼。疏:(此)衣书中虫(也),一名蛃鱼。一名壁鱼。段成式云:补阙张周见壁上瓜子化为(壁)[白]鱼,因知《列子》朽瓜为鱼之言,不虚也。《穆天子传》:蠹书于羽(陵)[林]。注:曝画蠧也。甚为衣帛,画书之害,务以樟脑辟之。

蚌蠧:《山堂肆考》:人家屋中蠧也。似蚁而大,正白色。食梁栋,如锯开薄片,层层可揭。夏时,悉脱壳生翅如螱飞出。按:俗谓白玛蚁。色赤而极小者,曰黄丝蚁。黑而行疾者,曰走马蚁。白而生于湿处,凡衣服器物近之则蛀坏者,曰白蚁,即上所谓蚌蠧也。

蛀蠧:《本草》:木蠧虫,一名蛀蠧。《埤雅》:蝤蛴也。一名蛣img1763。盖亦蚌蠧之类。制之物,见下。

蚌虎:即《埤雅》所谓img1764也。一名过街,言逢甲日则过街也。《虎荟》云:土鳖,俗号蚌虎。蚌者,屋蠧也。此物,气能制蠧,令蠧书死,故名蚌虎。

米谷虫:《尔雅》:蛄img1765,强蛘。注:今米谷中蠧小黑虫。建平人呼蛘子。疏云:俗呼谷狗。《齐民要术》:谷虫,曰虸蚄。

结草虫:《古今注》:一名结苇。好于草末折屈(伸虫也)[草叶以]为巢窟。

蚤:《山堂肆考》:蚤生积灰。雄小,雌大。俗呼疙蚤。

尺蠖:《说文》:屈伸虫也。《埤雅》:一名蝍img1766。似蚕而绝小,行则促其腰,乃能进步。食叶,老亦吐丝作室。《方言》谓之尺蠖。

蚇蠖屈伸虫也一名蝍img1767又呼步屈方言曰蝍img1768谓之蚇蠖赋曰龙伸蠖屈蠖屈盖将以求伸也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言以屈道致伸汉志曰尺者蒦也蠖之义

蠛蠓:《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埤雅》:小虫。似蚋,乱飞者也。一云灶鸡。

乌没子:详附考。

灶鸡:《山堂肆考》:好穴于灶侧。一名灶马,形类促织。促织有翼而黑色。灶鸡无翼而褐色,其声亦曰促织,立秋后则夜鸣。

蝤虫:即螥螂。状如龙虱,漆油色,缘壁善走,有翅能飞,多藏橱箧中。

毛虫:《尔雅》:蜭,毛蠧。疏:一名毛虫,即蛓也。《说文》:有毒螫人。《正字通》:无足有毛,身扁绿色,似蚕而短。《本草》:毛虫多生石榴树上,故名天螀子。宗爽曰:多在棘枝树上,故曰棘刚子,俗呼刺毛虫。

又 以上生于陆。

蜻蜓:《尔雅》作虰蛵。《淮南子》:水虿为(蜂)[img1769]。又水虿为■(■)[莣]。注:青[蛉]也。《古今注》:一曰青亭,色青而大者也。其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绛驺。其小而黄者,曰胡棃,一日胡离(138)。饮露,六足,四翼翅薄,好水上欵飞。

又 水蛆:《蟫史》:水蛆俗呼蚩虫。生积水中,屈伸反复于水,长二三分,大如针。夏月,浮水面化为蚊。按:此即孑孓也。《尔雅》谓之蜎蠉。

以上生于水。

又 附考: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骚,则愈痒。《闽小纪》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蚋尤甚,密帷亦不能间之。名没子。按:俗呼为乌没子,多生于竹间,状若燕京之白翎。惟白翎啮人以早暮,帷帐犹能间之。乌没则白昼飞来,虽帷帐亦钻得入。《本草》:竹虱,一名竹佛子,一名天厌子。生诸竹及草木上[皆有之]。初生如粉点,久便能动,[百十成簇,]形[大]如虱[,苍灰色]。而乌没有与尚不能如虱大也(139)。《长庆集》云:蚋蚋小黑者,名蟆子。微不可见。与尘相浮上下者,名浮尘(140)。又《溪蛮丛笑》云:蛮地有虫,极细,拭目难睹,黑点着身搔抓不可耐,名鸡未子。殆即此种。盖蟆子,末子与没子,音正相近。而台地言黑者,皆曰乌。是乌没子,或即如后二说所云欤参《赤嵌笔谈》。

四时阶砌,蛩声鸣不绝。蝉于二月即噪树间。听虫鸣以占候,未可与此地律也同上。

棘皮动物

鳞之属·附考:

沙蒜:【略】《宁波志》云:沙噀:块然一物,如牛马肠脏,头长可五六寸许,胖软如水虫,无首[无尾],[无目]无皮骨,但能蠕动。触之,则缩小如桃栗,徐复臃肿。[土人以沙盆揉]去[其]涎腥,杂五辣煮之,脆美,为上味。闽人呼作土笋。但性大寒,多食能令人暴下谢。在杭作泥笋。

鱼类

鳞之属:

鲤:《埤雅》:鲤三十六鳞,合六六之数(141)

鲈:《正字通》:巨口细鳞,似鳜,长数寸,有四腮,俗呼四腮鱼。

午鱼:鲈别种。身圆而厚。味差于鲈。台地九月十月之交,有之。

鮸:俗呼敏鱼。似鲈而大,肉粗,重至二十余斤。《雨航杂录》:鮸[鱼],【略】《乐清志》所谓繁鱼,是也。《宁波志》:小者,曰鮸姑。

交力:一呼交擸。状如鲤而较扁,大可重四五斤。

红鱼:有二种。大者满尺,俗呼红头鱼。泉州谓之捺润鱼。其二三寸许者,俗呼红鱼仔,泉州谓之红娘鱼,来自广东甲子港,一名甲子鱼。

乌鱼:鲻鱼也。《本草》作乌鱼。产于溪池者,曰溪乌,池乌。产于海者,曰海乌。台地,冬港俱有。冬至前到,味甘嫩。冬至后,散子回头,则瘦而味淡。其子,整片下盐以石压之,晒干,可焙为酒品。

魽:一名青鲥。长可尺余。

贴沙:附沙而行,上紫下白,有细鳞,两目相比,即比目鱼也。《尔雅》曰鲽,《吴都赋》曰魪,《上林赋》曰魼,《北户录》曰鰜,皆一物而异名。又《尔雅·鲽》注:(江东呼为)[江南呼]王余鱼。以其底无甚肉也。《岭表录异》云:南人谓(这)之鞋(屉)底鱼,江淮谓之拖沙鱼。鞋屉,或作鞋底,故呼为鞋底鱼。

扁鱼: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俗呼涂剃。按《埤雅》:青鳊,细鳞,缩项,阔腹(142)。盖即《诗》所谓鲂鱼也。

红沙:皮红如涂朱,鳞细。泉州呼为鬐鱼。

青鳞:大如拇指,长五六寸,色青,鳞厚。《彰化志》作青鱼,云:一名青饰。按:青狮,疑即青鲭,青鰶之讹。《本草》:青,亦作鲭。【略】大者名img1770鱼。《正字通》:鲭,形似鲩,青色,即青鱼,俗呼乌鰡。《雨航杂录》青鰶鱼,冬月肥美。按此,即青鱼也。

麻虱目:状类鲻,鳞细。夏秋,盛出。台以为贵品,云,郑经所嗜者。

沙梭:长尺许,状如织梭。肉丰,骨脆。

鲳:可腌作鲑。《本草》沙鳁也。

狮刀:即刀鱼。《尔雅》:鮤,鱴刀。注:今之鮆鱼也。《养鱼经》:鮆鱼,狭薄而首大,其形如刀。《雨航杂录》:鮆鱼,即刀鱼,一名魮。腹背似刀,又名鯯。《文字集韵》:鯯,亦作鰶。

乌颊:身短阔,其颊乌,故名。

锁甲鱼:鳞硬如甲。去皮,方可食。

荷包鱼:以形名。

鲡鱼:涧溪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狗母鱼:身圆,黑赤色,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

饲子鱼: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龙尖:口尖,身丰。味甘而脆美。晒干,可敌红花鮝。

鹦哥鱼:状如鲤而阔,色绿,嘴尖而勾曲似莺哥,故名。

四齿鱼:《彰化志》有三牙鱼。此云四齿,皆就其齿数而名之也。

梳齿:亦以齿名。

黄翅:状如乌颊,肉细而味清,以翅黄名之。

牛尾鱼:以形名。

黄爵:身薄而小,多刺。《漳州志》以为黄雀所化。

麦网:有乌赤二种。

含西:身扁,色白。

刺圭:《郡志》作刺圭糍鱼。色黑,而唇厚。

乌濛。

花身:细鳞,体有班文。

青箭:色青,口尖如竹箭,有细鳞。

海蛎:头大,皮黑,而鳞细。

鲢鱼:种出江西,鬻鱼苗养于池中。《正字通》:鲑之美在腹。《山堂肆考》:鱮鱼,似鲂而长。北土呼为白鱮。徐州人谓之鲢。

草鱼:《养鱼经》:鯶,谓之草鱼。食草而易长。《本草纲目》:鯶,性舒缓,故曰鰀鱼(143)

金梭:鳞细。

鲫鱼:《本草》:一名鲋。凡鱼属火,唯鲫属土,有调胃之功。池泽皆有之,独兰地鲫鱼无不烂额者。

田鸽。

飞乌:色青,有翅,能飞。《尔雅翼》云:文鰩鱼出海南,一名飞鱼。群飞水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

鲽鱼:出淡,兰一带近内山者,尤多。土人呼国姓鱼,谓郑成功至台,始有之。

金鱼:朱鱼也。其尾如虾。初生,身黑,渐乃变红,或白赤,有红黑斑色相间者。养之盆中,以供玩赏。《山堂肆者》:金鱼体如金,一名火鱼。《正字通》:金鱼,吉安有。一身具五色者,曰手巾鱼。

斗鱼: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州呼为丁斑。忌与朱鱼同盆。

以上有鳞。

鲇:即img1771也,溪涧皆有之。青色,有涎沬,无鳞,一名鰋。《尔雅·鲂》注:别名鳀。《埤雅》:鰋,额白鱼也,一名鲇。身圆,性偃。按:《尔雅》分鰋,鲇为二鱼。孙炎曰:鰋,一名鲇。《埤雅》从其说。今合为一。

鳗鱼:《埤雅》:鳗有雄无雌,以形漫于鳢鱼而生子,皆附鳢之鬐鬣而生,故谓之鳗鲡。台有乌白二种,乌者为上。无鳞甲,白腹有涎,似鳝而大。又溪有芦鳗,赤黑色。大者十余斤。以食芦苇,故曰芦鳗。又溪鳗,肉粗而刺硬。《本草》云:海鳗鲡,一名慈鳗鲡,一名狗鱼。

芦鳗,海鳗。

俱见上。

银鱼:细小白色,软骨无鳞。《正字通》:银鱼似鲙残鱼。海中出者,曰龙头鱼。福州一种,曰水晶鱼。杜诗: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注家谓:即银也。

鳝鱼:《山堂肆考》:鳝似鳅而长,无鳞有涎,黄色,俗呼黄鳝。

鲨鱼:此海鲨也。与《诗》鲿,鲨,《尔雅》鲨,鮀之小鱼者别。《图经》:名鲛鱼,多食损目。大而长喙如锯者,曰胡鲨。《述异记》:鲛人(之)室,【略】泣(而)[则]出珠即此。小而皮粗者,曰白鲨。有双鬐者,曰双鬐鲨。凡鲨之美在翅。有一种,皮上有黑白圈文相间者,曰龙文鲨,其翅尤美。

釭鱼: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二种:黄缸,大而肉粗。燕缸,小而肉嫩。《兴化志》:魟鱼圆秃如燕,身圆扇如簸箕,尾圆长如牛尾,以其首似燕,故名燕缸鱼。以其尾言,故又名牛尾鱼。《雨航杂录》:魟或作img1774。《文选》所谓鲼鱼也。今俗或误为鲂,非。

遍身苦:身有花点。

又 波浪:青身小尾。

竹枝:口尖,身长。

花铃:斑点如花。

金钱:状如花铃,而体薄,多刺。

花辉。

img1775鱼:色青,体圆而短。味极腥臊。麦秋时出。

泥:俗谓之鳅鱼。《庄子》:食之以委蛇。郭象注:委蛇,泥鳅。《本草》:一名泥鳅。一名鰼鱼。

泥龙:状如箭,生海泥中,身长,有暗刺。

白腹:无鳞,味淡,色白。二三月间,天日晴雾,最盛。

涂鳅:似鳝而身肥短,多涎,难握。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长五六寸,生涂窟中。

又 鮡鱼:生海岛泥涂中。大如指,善跳。俗呼花鮡,以身有花白点也。

马鲛:骨软,无鳞。《四明志》:马鲛[鱼],形似(鲚)[鳙鱼],(肤)[味]似鲳。黑斑,最腥,一曰社交鱼,以其交社而生也。《事物原始》:马鲛,色白如雪,俗名摆锡鲛。其小者,名青箭。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有涎而粉。入夜有光。

虎鱼:类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软而美。

苦碨:头大,身尖。

又 以上无鳞。

又 附考:

鲨:类不一。龙文鲨,双鬐鲨,志言之矣。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锯仔鲨,(齿)长似锯。

鲂:有锦鲂,身圆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皮生沙石,尾长数尺,骨弱,肉粗。黄鲂,身圆,黄色。泥鲂,皮黑。扫笏鲂,尾如帚。乌燕鲂,头身翅俱似燕,肉黑。四开鲂,头似燕,肉赤。鬼角燕鲂,头有软角。水沉鲂,淡红色,身扁,头尖同上。

鹦哥鱼:鸟嘴红色,周身皆绿。孙元衡有诗云:朱施鸟喙翠成襦,陆困樊龙水厄罛。信是知名无隐法,曾闻真腊有浮胡。相传,真腊有鱼名为浮胡,嘴似鹦鹉《赤嵌集》。

又 海马:状如马,颈有鬃,亦四翅。与上二种,渔人网获之者,皆不吉利。

海龙: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以之入药,功倍海马见《赤嵌集》。

以上水族之祥异。

两栖动物

虫之属:

虾蟆:《本草》一名蟼蟆。《格物论》:蛙,虾蟆也,一名蟼。按《兼明书》:《礼·月令》:孟夏,蝼蝈鸣。孔疏云:虾蟆。明曰:非也。虾蟆,一名蟾蜍,蝼蝈者,蛙类也。蛙,形小而长,色赤而皮光,春夏居水边,相对而鸣者也。虾蟆,形阔而短,色黄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医方用之,治甘虫,狗毒。考《汉书》:武帝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蟆斗。可知为二物,则丘说是也。

水蛙:蛙,一名田鸡,一名水鸡,见《山堂肆考》。其黑色而小,生田间者,名甲仔,亦甘美。

青约:《图经》:背青银色,称之青蛙。土音讹为青约。《海错疏》:身青,嘴尖,脊胫微黑,腹细而小。

又 以上生于水。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龟:《博物志》:龟纯雌无雄,与蛇交通而生子。《列子》亦为纯雌,其名大腰。台地有二种:尾长,介粗者,名蛇龟。尾中,介有文者,名灵龟。

鼋:状如大龟。生大海中。

鳖:《事物原始》:一名甲鱼。杭州人名团鱼。杀鳖,得苋复生。不可与苋同食。

以上生于山。

又 虫之属:

蛇:有数种,竹间尤多。一日山辣,长六七尺。一曰草花仔,长一二尺。一曰锦蛇,长五尺。皆不伤人。一曰龟壳仔,背有文如龟纹。一曰饭匙铳,头扁如饭匙。见人,则尾贴于地,头昂二三尺,喷鼻有声。一曰青竹丝,长二尺,色青如丝。三者啮人最毒。一名簸箕甲,大者数尺,身如横纹,黑白相间。啮人多死其毒,必捣烂,远掷之人迹不到之区。若误践之,或弃水底,犹能刺足伤人。大抵春夏之交,咯咯有声。至白露降,其气始平。又有生于水者,曰水蛇,此不啮人。

涂钉:蜥蜴,俗呼为四脚蛇。足各有爪,长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露浓之后,横路暴日,故一名涂钉见《台海采风图》。

守宫:《汉书·东方朔传》:【略】跂跂脉脉,善缘壁,若非守宫即蜥蜴(144)。《尔雅》:蝾螈,蜥蜴。蜥蜴,蝘蜒。蝘蜒,守宫也。疏:一物形状相类而四名。按《本草纲目》分蜥蜴,守宫为二条。而曰:生山石间者曰蜥蜴,生草泽间者曰蝾螈,生屋壁间者曰蝘蜒,即守宫也。《广博物志》亦曰:蝾螈即守宫。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捣以万杵,以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偶,则落。故曰守宫。

又 以上生于陆。

又 附考:

簸箕甲:蛇之最毒者,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汁,经行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立死。其骨亦能剌足,杀人。闽地多有。必捣烂,远掷之《采风图考》。

青竹镖:蛇类。一名百步创,一名青柏丝。长尺余,深绿色。缠树杪,与叶无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者,行百步卽僵同上。

余始来此,坐檐下,有声如雀,却不见有飞鸟。后乃知为蜥蜴呜也。林佥事麟焻《使琉球竹枝词》:静听盘窗蜥蜴声。其自注云:蜥蜴能鸣,声如麻雀。海外蜥蜴,俱能鸣耳《赤嵌笔谈》。

鸟类

羽之属:雉。

鸠:即斑鸠也。与内地异。又有一种,身绿,嗜足皆红者,曰金鸠。近淡水一带尤多。

燕。

鹭:有白鹭鸶也。

鹰:眼圆,性猛。雄者形小,雌者体大。一名爽鸠。

鹞:《诗义疏》:隼,鹞属也。《通志》:大如鹰,苍黑色,皂嘴短。《尔雅注》谓:善搏雀,因名负雀。

雀:曹植赋,头如颗蒜,目如襞椒,跃而不步云。

鹡鸰:水鸟,郭景纯曰:鹊属也。《诗疏》: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青赤色,腹下白,颈下黑,一名雪姑。

乌:一名老鸦。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亦名鸒。《尔雅翼》:纯黑而反哺者,谓慈乌。腹白不反哺者,谓之鸦。

土画眉: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鸳鸯:《尔雅》:匹鸟也。雄曰鸳,雌曰鸯。

白鹇:《逸雅》:白雗也。《尔雅注》:江东呼白雗,(曰)[亦名]白雉。

凫:似鸦而小,在水中。《诗疏》:卑脚,短喙,鸟之谨厚者。不可与胡桃,木耳,豆豉同食。

布谷:《诗》:鸤鸠。疏:梁宋之间,为击谷。一名桑鸠。《尔雅》:鸤鸠,鴶鵴。郭注:今之布谷也。江东呼为获谷。《本草别录》:布谷,亦曰谷公。北人名拨谷。《戒庵漫笔》:鸟当四五月插秧时,自呼其名,如云:郭公,郭婆。又如云:有蚕,看火。遂称为看火鸟,亦称郭公鸟。

鸥:一名鹥。《南越志》:遂潮上下。以三月风至,乃还洲屿,颇知风雪。《禽经》:鸥,信鸟也。

长尾三娘:即练雀也。色青,光彩照人,嘴朱,红足,紫尾长尺许。《禽经》:俗名寿带鸟。《事物绀珠》:尾长而色白者,又一名拖白练。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而能搏鹰及鸢,鹞诸恶鸟。时集田间牛背上。

黄莺:《诗疏》:一名仓庚。《尔雅》作商庚。即黄鹂也。

伯劳:鵙也。《尔雅》注:似鶷img1782而大。《左传》曰伯赵氏,《诗疏》作博劳。《易通卦验》云:夏至,应阴而鸣。《禽经》:(善)鶗鴂鸣而草衰。(注)[《尔雅》谓之]:鵙鵙,伯劳也。

土鸬鹚:鸬鹚。长喙,善没水取鱼,入喉即烂。兰地间有之,而不用以摸鱼。

荜雀:似雀而小。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来去。性畏署,遇夏多死。

白头翁:似鹤而小,头有白点。

又 海鹅:俗名南风戅,又名布袋鹅。色如家畜,伸颈高可及肩。常于海滨猎鱼,避风则入。其翖可为箭羽。

鹪鹩:《尔雅》:桃虫鹪,其雌鴱。《通志》谓之鹪鴱,一名巧妇。生蒿木间,居藩篱上。状如黄雀而小,灰色有斑,声如吹嘘,窠如鸡卵。土番出草,闻声则反。《本草》云:俗名黄豆。

猫头鸟:《杂俎》云:即枭也。

又 鸽:俗云粉鸟,梵言迦逋。能认主家。张曲江谓之飞奴,取其能系足传书也。苏东坡谓之雪衣,爱其羽白之如雪也。兰硕枋一带散生甚多。

番鸭:以鸭而大,毛有小采,嘴脚朱色。肉粗,味减。来自外洋。

水鸭:嘴颈似鸳鸯,脚短而小。水中能飞。

鸢:《尔雅(翼)》:其飞也翔。能搏鸡与鸟(145)。《禽经》风禽。注:飞翔,则天大风。

五色鸟。

长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采耀相间,尾长盈尺,台人因而名之。生深山中《采风图考》。

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襟,可为近玩。或呼为洋鸽。云自咬img1783吧来者。初开台时,一双不下二十金。近饲养将雏者多,价不及十分之一《使槎录》。白鸠,能知气候。每交一时,即连鸣数声《台湾纪略》。

绿鸠:绀嘴碧毛,艳深[于]鹦鹉。惟不善鸣,逊白鸠同上。

乌鹙:似八哥而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递唤。能搏鹰,鹯,遇诸恶鸟,飞空中,则窜喙其胸胁。鹰,鹯飞较迟,爪不能及,负痛飞鸣而去。宿处,恶鸟不敢近《采风图考》。

番荜:形似燕,背淡黑色,腹下色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鹡鸽《诸罗志》。

番鸭:大如鹅,足微细,两颊红如鸡冠,雄者色更赤。畜之,飞去。人每载入内地,然褷褷唼唼,无足供玩《采风图考》。

五色鸟:出柑仔潭。大小不一,数十为群,啁啾互答,巧啭如戏《东游草诗》注。

哺乳动物

毛之属:

牛:《通志》:【略】山牛,毛黄,角缩而短悍。【略】又内山多野牛,成群而行。

又 山猪:野豕也。两耳与毛略小,毛鬣苍色,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击木可断。其利如镰,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胁穿腹。行疾如风。

番猪:毛多黄色。出番界。

又 山羊:能陟峻。生深山中。皮堪作鞋。

金钱豹:《本草·集解》: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

熊:有人马猪狗诸种,各肖其形。出于深山。性好举木而引气。冬蛰不食,饥则舐其掌,故美在掌。其当心有脂玉,味尤美,曰熊白。

鹿:《埤雅》:鹿性决燥(146),又善警。群居则环角外向,以防物之害已。《琐碎录》:今人以木傲作寨,谓之鹿角,是也。

麋:《尔雅翼》:鹿,阳兽,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麋,阴兽,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

麂:《本草纲目》:麐即古麂字。麂似獐而小。按《尔雅》云:img1784,大麕(147)。即獐也。似img1785,大于獐矣。《本草》为是。

麕:似鹿而小,无角者。《埤雅》:獐性胆怯,饮水见形辄奔。崔豹《古今注》:鹿有角而不能触,獐有牙而不能噬。

兔。

猴:近嶐嶐岭一带尤多。两山有一种极小者,名金丝猴,不可必得。

獭:毛虫,一名水狗。水居,食鱼。知水性,能为穴。又有一种山居者,名旱獭。

又 山猫:产自深山。取其毛以作笔,微短而软。

果子猫:《食物本草》:狸有白面者,名玉面,喜食百果,又名果狸。按《广韵》:狸,野猫也。

七子猫。

鼠:穴室中者,俗呼老鼠。在田,日田鼠。在山,日山鼠。

飞鼠:《尔雅》:鼯鼠,夷由。郭璞注:似蝙蝠,肉翅,飞且乳,一名飞生。

碰尾鼠:形似鼠而尾特长,其毛且松而大。俗以毛松大者为碰尾也。蓄于笼中,饲以果食,实无所用也。

又 附考:台山无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角尾单弱,绝不似关东之濯濯。角百对,只可煎胶二十余斤《使槎录》。鹿以角纪年,凡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岐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射得小鹿,通体纯白,角纔两岐,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尽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也。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后解。每岁止增一岐耳《稗海纪游》。牝鹿以四月乳,未乳极肥。腹中胎鹿,皮毛鲜泽,文彩可爱。又牝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惟马,牡马误烝则自死。牝鹿自远以避同上。

熊之类不一:有猪熊,狗熊,马熊,人熊之异,各肖其形。诸熊毛劲而鬣又厚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能缘木升高,蹲于树巅。或穴地而处。人以计取之,无生致者。腹中多脂可啖。掌为八珍之一,脍炙入口。然不易熟,庖人取其汁烹他物为羹,助其鲜美。一掌可供数十烹。若为屠门之嚼,贻笑知味矣同上。

台多野牛,千百为群。欲取之,先置木城四面,一面开门,驱之急,则皆入。入则扃闭而饥饿之,然后余施羁靮,拳之刍豆,与家牛无异矣。此季氏隐民取食公羊比之牛马,维娄委已者而柔焉,即此义也参《[台海]采风图考》。

山猪,盖野彘也,力可拒虎。牙能伤人,行疾如风,猎者不敢射。每出,践食五谷。田家鸣锣,施炮以退之。或有从深山穷谷处,击以一耙,压而捆之,力足以制其死命。倘一击不中,即有皮噬之虞。故非强有力者,不轻试也。又有毫猪,别是一种。箭如猬毛,行则有声,虽能射人,不出寻丈外系参《稗海纪游》。

山鼠:土人捕获,以蔗梗填腹,去毛,炙黄,合猪肉煮食《使槎录》。

山猫:其毛微短而软,可取之以束笔。

又 鳞之属:

海翁:即海。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水面,则大风将作。

蜈鱼:俗呼海竖。头大如猪,重则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常于水面跃起,高丈余,喷水如雪。鱼人见之则避《赤嵌笔谈》云。

又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似人形,四翅,无鳞。凡行舟遇此者,不祥。

海狗:头似狗而鱼身,尾尖,四翅。

上二种,渔人网获之者,皆不吉利。

以上水族之祥异。

附考:

海翁鱼:有言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此无可考。《志》云:从垅番社淡水属有脊骨一节,高可五六尺,两人合抱未满其围。渔人云:大者约三四千斤,小者亦千余斤。皮生沙石,刀箭不入。有自僵者人从口中入,割取其油以代膏火。肉粗,不可食。口中喷涎常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卽龙涎。番每取之以贾利,真赝亦莫辨也同上。

又 介之属:

鲮鲤:状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常吐舌,诱蚁食之。《本草》:其形肖鲤,穴陵而居,俗称为穿山甲。郭景纯《赋》谓之龙鲤。《临海志》云:尾刺如三角菱,故谓之石鲮鱼。

又 以上生于山。

又 虫之属:

蝙蝠:似鼠而有肉翅,昼伏夜飞。《正字通》谓之苍鼠。

又 以上产于陆。

清光绪十七年《苗栗县志·土产考》

环节动物

虫属:蚯蚓。

又 水蛭:俗呼蜈蜞,一名胡蜞。《淡水厅志》谓:能咂人血。误食之,飮酸醋即愈。俗传,胡蜞入口,入鼻,俱能生子。非醋及蜜不为功。

星虫动物

鳞属:

沙蚕:一名龙虫。生海泊沙涂中,似蚕,中有沙。味美,晒干,焙食亦佳。

螠虫动物

鳞之属:沙蒜。

软体动物

药属:蚌珠,石决明。

又 虫鱼类。

又 鳞属:

墨鱼:即乌鲗鱼,俗名墨斗。《淡水厅志》云:墨鱼喷墨卫其身,大鱼不得近。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又 锁管:《淡水厅志》云: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美。

又 章鱼:韩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者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游疾。呑霄港有之。一作章拒。

又 介属:

螺:有海螺,田螺,石螺诸种。田螺味较佳。

又 牡蛎:俗呼为蚝。壳可烧灰。

石决明:见上。一名九孔。

蛲,img1786,蚶。

西施舌:似蚌而薄,肉有舌。其壳色黑。

又 花蛤。

蛤蜊:出山溪沙泥中。

甲壳动物

介属:

蟹:有毛蟹,金蟹,石蟹,沙马蟹,鬼蟹诸种。惟毛蟹可食。九十月,肥美多膏。

蟳:产塭中。《淡水厅志》云: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随潮退壳,一退一长,壳甚坚。

蠘。形如螃蟹,生于海中。

又 虾:有软硬壳二种。

龙虾:吞霄,后垅港皆有之。《赤嵌笔谈》云:龙虾,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壳,须长二尺余,钳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续。又有九节虾。

又 塭虾:出塭中。可腌食。夏秋时最盛。

肢口动物

介属:

鲎:《淡水厅志》云:鲎壳甚坚,可作杓。尾[长]如枪,有足十二,生腹下。置之水中,雄[小]者浮,雌[大]者沉。雌常负雄行,虽波涛不解,失偶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必双得之。腹中有子如粟,可[醃]酱。

唇足动物

虫属:

蜈蚣:有红青二种。

蛛形动物

虫属:

蜘蛛:善结网。齐人呼为社公,亦言网公。

又 蝇虎。

昆虫

药属:龙衣,蝉蜕。

又 虫鱼类。

又 虫属:

萤:腐草及烂竹根所化。

蚊。

蝇:喜暖,恶寒。一名丑扇。

又 蝶:粉翅,有须,善采花。盛夏时,最多。

蛾。

蚕:惊蛰始生,嗜食桑叶。苗地少有。

地蚕:泥中生。

螳螂。

又 蜻蜓:一作蜻蛉。

灶鸡,蝤虫。

蟋蟀:似蝗而小。南楚谓之王孙,或又谓之蜻蛚。

蜾嬴(148),【略】蚁,蜂。

蜂虎:《淡水厅志》云:蜂虎似灯蛾而大。

蜜蜂:酿花作蜜。俗呼糖蜂。

螟蛉,【略】蠧。

又 水鸭母:身薄,有翼。足味辣。可治小儿遗溺。

鱼类

鳞属:

鲳:身短,有鳞。

马鲛:骨软,无鳞。

涂魠:似马鲛而大,自十月至清明时,多有。

鳓鱼:遍身多刺。

贴沙:上紫下白,细鳞。即比目鱼。

扁鱼:似贴沙而薄。

白带鱼,银鱼,金钱花,铁甲,鸢锤,飞乌,乌毛。

鲨:《淡水厅志》云:有白鲨,胡鲨,双鬐鲨。最佳者,皮有黑白圈文,曰龙文鲨,翅尤美。

又 鳅:即泥鳅。肉可醡油。

鳝,魽。

img1787:大如掌,皮粗。晒干,可磨木器。

青鳞:鳞厚,长五六寸。

黄鱼。

红纱:鳞细,皮如涂朱。

赤翼,龙尖,狗母。

泥龙:身长,有暗刺。

牛尾:似牛尾。

青箭:色青,口尖。其行如箭。

金梭:金鳞,身软。

img1788:一作鮸。

鳁。

鮡:大如指,身有花白纹,前两足善跳,故俗呼花鮡。

鸟鵊(149):身短而(润)[阔]。

沙梭:长四五寸,如梭。

黄翅:略似(鸟鵊)[乌颊],味清。

狮刀:腹背扁如刀。

又 石头鲈:鳞淡红,头有细石。

海龙:长不径尺。首尾似龙,无爪。入药,功倍海马。

又 虎头:巨口,无鳞。肉嫩,味美。颇似虎头。

风鱼:身圆,无鳞。肉有赤白二种。赤者腥甚。

海乌:一名鲻。有鳞。味腥。惟卵则见贵于市,名乌鱼春。

又 海马:四翅,如马头,有鬃。获之,不祥。

又 以上海产。

鲈:口大,肉嫩。善食鱼。味清美。

鲢:有竹叶,大头二种。鳞细,肉腥毒。

草鱼:有黑白二种。味俱美。

麻虱目:夏秋,盛多。至十月,入泥中而死。

乌鱼:秋冬,肉肥,味美。

甜鱼:长不满尺。肉多刺,味甘美。

以上种出海港,畜养塘池。

鲤:有红白二种。

鲫:色白,有鳞。食之益脾。

石贴:无鳞,身细而短。为酱甚佳。苗不多有。

白鳗:无鳞,皮腻。肉嫩,味美。

芦鳗:无鳞,身有花点。味亦佳。

羊魟:有鳞。大者长尺余。

湖鳅:无鳞。肥美可食,有小毒。

沙鳅:似湖鳅而小,身有花点。肉坚。

img1789:有鳞,色白,长不满尺。溪间多见此鱼,即占年岁凶歉。

塘虱:即涂虱。无鳞,头扁,两边有角利如锥,色黑。肉嫩,味美,能益脾。

巴哥:有二种。身全白者,骨近软。身有横红纹者,骨硬。

斗鱼:《淡水厅志》云:斗鱼,一名斑丁。有花大,尾鲜红,善斗。

黄鳝:身圆而长,背略黑,腹黄。肉坚,无鳞。

狗鲒魠:身短小,味肥美。

img1790:似塘虱而色黄,无角。

以上溪产。

两栖动物

虫属:蛙,虾蟆。

爬行动物

介属:

鼋:似鳖而大。白沙墩渔者尝获之。

龟:有竹节龟,金龟。又有靴底龟,能啮人,不可食。

鳖:春夏,出游溪潭。冬时,藏泥中。谓之:春可献,冬可擉者,此也。

又 虫属:

蛇:种类不一。《淡水厅志》略云:有草锦,山辣,草花,四足蛇,不伤人。龟壳花,饭匙倩,青竹丝,松柏根,赤尾鲐,簸箕甲,雨伞节数种,啮人最毒。

鸟类

羽属:

鸰:有青赤白三种。《格物论》云:鸰亦鸠类,有数种,皆两两相匹而不杂交。居民多畜之。

白凤鸡。

白鸡:《淡水厅志》云:来自咬img1791吧,或呼为洋鸠。能知气候,每交一时,即鸣。

雉:身有文彩灿烂。

山鸡:有黑赤二种。嘴红。

竹鸡:身有花点,重不满斤。

田鸡。

凫:俗称凫鸭。

鸠:有青鸠,斑鸠,火鸠。又有金鸠,身绿,嘴脚皆红。

鸳鸯。

水鸡:类鸭而小,重不满斤。

海鹅:类鹅。有重至十余斤者。

鸢。

鵙:即伯劳,能多变其声。

布谷。

乌鹙:色黑,尾长,嘴尖。善捕鹰,鹞,又能知更递换。其巢之高低,俗传可为风兆。

画眉:有黑白二种。

钓鱼翁:翠色。穴岩上为巢。

乌鸦:色黑,嘴扁。其声哀鸣,能占人不祥。

夜挂鸟:爪足俱长,善捕食生鱼。日宿,夜飞。一作夜光鸟。

八哥:即鸜鹆。身黑,嘴足俱红。削舌能作人言。《负暄杂录》云:南唐李主讳煜,改鸜鹆为八哥。内山有之。

长尾三娘:俗称三鹊。《淡水厅志》云:长尾三娘,一名练雀。朱嘴翠翼,光彩照人。

鹰:俗称鹞母。

圆头:色黄,一名黄头。善斗。

鹞:重不满斤,有(鸡)[重]三四者斤者。其翼能扑杀。俗传,鸠卵有三粒,即生一鹞。未知是否。

鹯:似鹞。凡鸟闻其声,即潜伏于地。《列子》谓:鹞之为鹯,久复为鹞。《埤雅》:孟子谓:敺爵者鹯,即此,是也。俗呼为鸟虎。

白(鸠)[鸡]以上居民畜类。自雉以下山林产类。

紫燕:春来人家梁间,缀泥为巢。每年,卵育一次。《淡水厅志》云:自咬img1792吧来,一年一度。

瓦雀:有赤白二种。于檐瓦间隙处为巢,常聚群数十。

哺乳动物

毛属:

熊:有猪熊,狗熊二种。出内山。

麋:色淡青。

鹿:似麋而小,色赤,有白花点。

獐:色赤,善走。味清。

又 猴:善升木,过树如飞。

獭:有油獭,糠獭。油獭皮可避露,善捕食生鱼。春时,深溪岸上尝见多鱼陈列,即《月令》所谓獭祭鱼也。

鼠:种类不一。有飞鼠,竹鼠,水鼠,田鼠,芒头鼠,碰尾鼠。最大者,芒头鼠,有重至三四斤者,嗜食芒头,故名。

山羊:似羊而角细,善行石壁崎岖之路。火焰山有之。

山猪:即野彘。有赤白肉二种。白者味较佳。

穿地龙:形似鼠,毛短而润,行由泥底。所到处,泥喷寸许。性灵,听人声即遁,鲜有能掩捕者。

山猫:形似猫而声异。

七段狸:即《淡水厅志》所谓山猫者也。耳短,口尖而异于猫。毛可作笔。又或作笔猫。

果子狸:略似七段猫,有白鼻,赤面二种。善升木,食果。《厅志》作果子猫。

田螺狗;嗜食田螺,肉腥,不可食。

石虎:头似猫,尾长有花文,能升木。重不满十斤。威振,犬莫敢近。

石豹:尾长于身,骨圆。深山有重至八九十斤者,性猛过于石虎。

又 鳞属:

蜈鱼:俗呼海竖。《淡水厅志》云:蜈鱼,头如猪,跃水面丈余,喷水如雪,大者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渔人见之不祥。

海和尚:四翅,无鳞。极似人形。

海狗:头似狗,四翅,尾尖。

又 以上海产。

又 介属:

鲮鲤:即穿山甲。

又 虫属:蝙蝠。

清光绪二十三年《苑里志·物产考》

环节动物

虫属:蚯蚓,【略】水蛭。

软体动物

鳞属:墨鲗。

又 介属:螺。

甲壳动物

介属:蟹,【略】蟳,蠘。

唇足动物

虫属:蜈蚣。

蛛形动物

虫属:蜘蛛。

昆虫

介属:水龟。

又 虫属:蜂,蚁,萤,蚊,蝇,蝉,【略】蝴蝶,蜜蜂,蜂虎,【略】灶鸡,【略】土鳖,油虫。

鱼类

两栖动物

虫属:蛙。

爬行动物

介属:img1796鼊,龟,鳖。

又 虫属:蛇,【略】壁虎。

鸟类

羽属:番鸭,水鸭,竹鸡,田鸡,山鸡,白鸽,燕,乌鹙,海鹅,斑鸽,鹭,鸠,瓦雀,乌鸦,喜雀,画眉,钓鱼翁,猫头鸟,海鸡母,暗光鸟,白头翁,鸢,长尾三娘。

哺乳动物

药属:山甲。

又 毛属:兔,猴,獭,鼠,山羊,山猪,番鼠,山img1797

又 鳞属:海和尚,海翁。

又 币属:豹仔皮,獭皮,兔皮,鹿皮,果子猫皮。

清道光十四年《彰化县志·物产志》

刺胞动物

鳞之属:

img1798:水母也。一名蚱,一名石镜。《博物志》:状如凝血,广数尺,无正圆,亦无头目肠臓。众虾随之,以虾为目。大者如床,小者如斗。

环节动物

虫之属:

蚯蚓:夜吟地中。孟夏始出,仲冬蛰结,一名土龙,一名蜿蟺。

又 水蛭:俗名蜈蜞,水虫也。蠕动如血片,断之,得水复活。能咂牛,马,人血。〈《本草》:大者名马蜞,腹黄者为马蟥。烧成灰,以碗覆于地,过一夜复生。

星虫动物

鳞之属:

沙蚕:生海泊泥涂中。形如蚕,中有沙,故名。味甚甘美。一名龙肠。

软体动物

介之属:

螺:有香螺,花螺,肉螺数种,大小不一。

又 蚶:蚌蛤之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纵横其理。

牡蛎:俗名为蚝,小者名珠蚝,尤佳。咸水结成磈礧。《本草》:附石而生,相连如房,一名蛎房。

又 花蛤:蛲之小者,壳有斑文,《本草》谓:蛤表有文,即此。

蛲:一名车螯,蛤之大者,壳厚微黄,肉白而粉,俗名为粉蛲。

蛲仔:生海泥中,有剖壳以卖者,亦有腌作鲑者。

赤嘴:状如蛲仔粒,但壳微赤有纹,比蛲仔尤清甘。

竹蟽:形如蛏,壳黄色,味甚清甘。

又 蛤蜊:生沟圳中,壳圆微黑色,肉黄。

又 西施舌:壳绿黑色,形似小蚌而薄,其肉有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瑶柱。但不宜多食。

田蚌:形与蛤同,但蛤短蚌长,生于池潭田圳中,俗名田杯。

田螺:生水田池塭中。有壳稍厚而尾尖者,曰石螺。《本草》:含泥在腹,三十年犹活。沙连水里社潭石螺无尾,相传昔年吴道宪昌祚平番鹘宗所食石螺断尾,其壳踯之潭中仍活,故无尾。

又 虫之属:

蜒蚰:夏月积暑,湿气所生。无足,长二三寸,大如钗股,背黄黑色。行处吐白涎成银色有光。俗名青赖。

甲壳动物

介之属:

蟹:溪涧中有之。螯生毛,名曰毛蟹。一名旁蟹,秋后甚肥美。又海泥中有小蟹,名大脚仙,螯一大一小,色赤白相杂。又有青蚶蟹,色青白,两螯独大。又有金钱蟹,身扁,色赤黑,腌食甚佳。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壳最坚。生海边泥涂中,螯无毛,故异于蟹。

又 蠘:形如蟳,壳有斑点,其螯甚锐。

又 虾:种类大小不一,有生于海者,有生于溪池涧瑥者,壳青黑色,入汤如红。又有白虾,名五■虾。又有细小而白者,名曰脒虾。又有黄栀米,虾小而红者。

又 虫之属:

蛜蝛:壁根下,瓮器底,土中生,似白鱼。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壳黑色,甚坚,可作杓。尾长如枪,有足十二,生在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浮,雌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失雄,则雌不能独活,故鲎为媚。渔人拾之,必得双。腹中有子如粟大,可醃以为酱,甚佳。

唇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赤腹,黑头,多足。性能制蛇,畏蜘蛛。(社)[被]毒者,用乌鸡屎涂之,效。《尔雅》谓之蝍蛆。鲁连子:百足之虫,虽断不僵。即此也。

蛛形动物

虫之属:

蜘蛛:一名喜子。腹有足,能制蛇,鹤,亦能制蜈蜙。布网如罾丝,自处其中,飞虫触网缠之。春得暖风,布丝远扬,有长丈余者。

蝇虎:蛛属。藏壁间,回环周顾,能捕蝇。

昆虫

介之属:

水龟:一名[龙]虱。腌食甚住。

又 虫之属:

蜂:种类甚多,其毒在尾,垂颕如锋,故谓之[蜂。传]曰:蜂虿垂芒,是也。

蚕:吐丝可为帛,但未有能缫之者。

蝉:《礼·月令》:仲夏,蝉始鸣。《淮南子》:[蝉]无口而鸣,[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考工记》:以膀[鸣]者,是也。一名■母,一名蜩,又曰螗蜩,曰蟪蛄,曰蟭[蟟],曰蝘。《埤雅》:蟪蛄,夏蝉也。《离骚》:蟪蛄鸣兮[啾啾],岁暮暮兮不自聊。则秋蝉矣。

蜻蜓:饮露。六足四翼,翅薄,好水上欵飞。[其]色青而大。有小而黄者,曰胡离。小而赤者,曰赤卒。

蝴碟:一名风蝶,一名蛱蝶,一名野蛾。种类不一,[杂]色俱备。《埤雅》:蜂蝶[丑皆]以须嗅。[须,]盖其鼻也。

又 萤:一名舟鸟,一名宵烛。腐草化生《尔雅》谓之即炤。夜飞,腹下有光。

蝇:有苍异二种。在鼻二足喜交(150),蛆胎生入灰,化为蝇。张敞[书]曰:苍蝇之(声)飞,不过十(里)[步]。自托骐之(发)[尾],乃腾千里之路。

蚊:长喙细身,昼亡夜出,能咂人血,恶烟。

蚋:小蚊也。又小而黑者,为蟆子,微不可见,与蚊皆[砸]人肤血。

蠮螉:一名细腰蜂,一名蜾赢,一名蒲芦,一名土蜂。

蠓:小虫。似蚋,喜乱飞,一名醯鸡。

蟋蟀:似(煌)[蝗]而小,黑身,光泽如漆,有角翅,善跳好斗。立秋,鸣或谓促织,又谓莎鸡。

衣鱼:一名壁鱼,一名白鱼,一名蠧鱼。[方士云:]衣[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脉望。韩诗: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是也。甚为衣帛,书画之害。

蚁:有大小,黄黑白数种。赤而小似丝者,曰黄丝蚁。黑而大者,曰走马蚁。湿热相蒸而成,曰白蚁。穴居,卵生。《宁化志》:蚁畏茶,[委弃茶]渣,[干而为]末,布于其中,蚁不敢犯。

灶鸡:一名灶马仔。穴灶旁,状如促织。立秋后,则夜鸣。

蚇蠖:屈伸虫也。

毛虫:俗呼刺毛虫也。有毒,螯人。

蛆:蝇之子也。凡物败臭,则生之。

螽斯:蝗类。青色,长角长股,以股鸣者也。虫之不[妒]忌者,一生九十九子。故《诗》以比子孙众多。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此虫知进,捕蝉则一进一退。《易通卦验》曰:螳蜋,捕蝉[之虫。]【略】蝉得美阴[奋翼]而鸣。(螳螂)[螗蜋]超枝缘条,(以叶自翳蔽)[埶翳自蔽],竦腰举(足)[刃]搏而取之。

又 蜾蠃:《尔雅》名蒲芦。郭注:名螉蠮。陆玑曰:似蜂而小腰,取桑中负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子。陶]隐[居]曰:色黑,腰小,御泥于涂间及器物边,[或]云蜾赢。作房高是年雨多。作房底,边年一至,亦一验也。

蜾蠃:《尔雅》:名蒲(芦)[卢]。郭注:名(螉蠮)[蠮螉]。陆玑曰:似蜂而小腰。【略】取桑虫负[于]木空中,【略】七日而化为[其子。陶]隐[居]曰:黑色腰小,衔泥于(涂)[壁]间及器物边[作房。俗]云,蜾蠃作房于高,是年雨多。作房于低,[是]年[雨少。]亦一验也。

螥螂:一名蝤虫,漆色,状如龙虱,缘壁善走,有翅能飞,多藏树箧中。

蛾:《尔雅》:[蛾,罗]也。《苻子》曰:夕蛾去暗,赴灯而死。

蜣螂:《尔雅》所谓蛣蜣。黑甲,翅在甲下,啖粪[土作丸]而转之。俗名牛屎龟。

腕足动物

介之属:

海豆芽:似蚬而大,形扁,壳绿,吐尾如豆芽。一名涂杯,俗呼家愁。

鱼类

鳞之属:

乌鱼:《本草》谓之鲻鱼。产于池溪者,曰池乌,溪乌,大肚溪乌为上。产于海者,曰海乌。台海各港,冬来俱有。乌鱼至前到,味甘嫩。至后,散子回头则瘦而味劣。子成片下盐,以石压之,晒干,可焙为酒品。

鲳鱼:身扁而短,无鳞。以紫白色者,为佳,乃海鱼之贵品也。又有乌色,细鳞,名曰乌鲳,味少逊,大小不一。

马鲛:身圆而狭长,青黑色,骨软,无鳞。

鲇鱼:即img1799也。沟圳皆有之。青色,有涎沬,无鳞。一名鰋。

鳗鱼:有乌白二种,乌者为上。《埤雅》:鳗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又溪有芦鳗,赤乌色,大者十余斤,以食[芦苇],故曰芦鳗。又海鳗,肉粗而莿硬。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无鳞,白色而身有涎如粉,入夜,有光。

鲈鱼:似鳜鱼,巨口,细鳞。张季鹰思食鲈鱼脍,即此。隋炀帝谓之:金虀玉鲙。

午鱼:鲈之别种,身圆而厚,味差于鲈。台海出九月十月间。俗作img1800,非。

鮸鱼:即敏鱼。状似鲈而大,肉粗。重者,二十余斤。

鲫鱼:《本草》:一名鲋。凡鱼属火。惟[鲫]属土,有调胃之功,池泽皆有之。

贴沙:附沙而行,上紫下白,有细鳞,两(口)[目]相比。一名[比]目鱼,江淮间谓之鞋底鱼。

银鱼:细小白色,无骨无鳞。

鳝鱼:即鳝也。《尔雅翼》:鳝似蛇而无鳞,黄质,有涎沬。生沟圳泥窟中。

黄鱼:身扁,黄质,细鳞。味甘而多细莿。

鲂鱼:一名魟鱼。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下],尾长于身。黄鲂,燕鲂二种。黄鲂,大而肉粗。[燕]鲂,小而肉润。

泥:似鳝而短,穴泥中。多涎,难握。俗谓之鱼。

金鱼:遍身红色,其尾如虾。有身长而瘦者,有身[短]而肥者。初出,黑色。久变红,或变白。亦有红黑斑色相间者。养之盆中,以供玩赏。

斗鱼: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纹,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俗名三斑,亦名丁斑。

麻虱目:状如池中小乌鱼。产塭中。夏秋,盛出。俗呼皇帝鱼,谓郑经所嗜也。

鮡鱼:俗名花鮡。生海岛泥涂中,善跳。身有白花[点],长不盈尺。肉嫩而美。

鲨鱼:《图经》:名鲛鱼。多食,损目。大而长喙如锯者,故名胡鲨。《述异记》:鲛人(之)室,【略】泣(而)[则]出珠,即此。有小而皮粗者,曰白鲨。凡鲨,美在翅。又有黑白圈文相间者,曰龙文鲨,其翅又美。

沙梭:长五六寸,状如织梭。肉丰,骨脆。

鳁鱼:可生煮,亦可腌作鲑。

蛄鲐:尾有星,多穴于涂泥中,或放之井。

img1801鱼:色青,体圆而短。味极腥臊。麦熟时,出。

铁甲鱼:鳞硬如甲。去皮,方可食。

涂虱鱼:头扁,身微圆,黑色,长五六寸。生深圳潭窟中。

狗母鱼:身圆,黑赤色,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

鲡鱼:溪涧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鲢鱼:种出江西。买鱼苗,养池中。

img1802鱼:形如鲫。久之,变红,即为赤鲤。

草鱼:一名鰀。池中多买鱼苗畜之。产于穴肚溪者,尤佳。

白腹鱼:无鳞,味淡,色白。二三月间,天日睛霁,最盛。

泥龙:状如鳝。生海泥中。

鲠鱼:细鳞,多莿。

三牙鱼:状似黄顺。

鳓鱼:状如鲥鱼。身扁而薄。味清而芳,鲜次于鲥渔。以多莿,人不见重。

刀鱼:一名狮刀。头长而狭薄,腹背如刀,故名。

乌颊:身短阔,其颊乌,故名。

又 青鱼:大如拇指,长六七寸,色青,鳞厚,一名青狮。

两栖动物

虫之属:

蟾蜍:状似虾蟆,背有黑点,腹大,皮多痱磊。居于陆地。生疔者,破腹,取肝涂之,愈。

虾蟆:一名惊蟆,一名青蛙。畏蛇,而能制蜈蚣,二物相值,彼此皆不能动。

水鸡:一名田鸡,即蛙也。黑色而小者,名蛤子。食之,甚甘美。

青约:《图经》:背绿色,谓之青蛙。《海错疏》:身青,嘴尖,脊路微黑,腹细而白。

爬行动物

介之属:

鼋:介虫之长。状如大龟,生大海中。火img1803出,上■内有之。

龟:有二种。尾长,介粗者,名蛇龟。尾长,介有文者,名灵龟。

鳖:一名团鱼。杀鳖,得苋复生,故鳖不可与苋同食。段成式曰:甲虫影伏,羽虫体伏。鳖伏于渊而卵破于陆,此思化也。

又 虫之属:

壁虎:俗名壁虎孔蛇,一名蝘蜒。身扁,四足。

又 蛇:有数种。一名山辣,长六七尺。一名草花仔,长一二尺。一名锦蛇,长五六尺。俱不伤人。一名龟壳花,背有文如龟纹。一名饭铳,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惟尾贴地,喷鼻有声。一名青竹丝,长一二尺,色青如竹。三者啮人最毒。一名簸箕甲,大者数尺,身(如)[有]横纹,黑白相间。啮人多死。其骨必捣烂,远掷之。误践,亦能刺足,伤人。

一名涂钉,俗呼为四足蛇。各有爪,长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上,口毒而不螫。渔人捕急,则啮人立毙。

鸟类

羽之属:

鸢:鸱类。《尔雅》:其飞也翔,能搏鸡与鸟。《禽经》:朝鸢鸣,则大风。

鹡鸰:水鸟也。飞则鸣,行则摇。《诗》:脊今在原,兄弟急难。郭璞注:鹊属也。陆玑疏: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颈下黒[如连钱,]【略】一名雪姑。

雉:野鸡也。其飞若矢,一往而堕。《月今》:冬雉始雊。谓阳动则鸣,而勾其颈也。《书》曰华虫。《仪礼》:士相见礼,各执雉,取其守介不失节。雉飞崇不过丈,修不过三丈。故计城之丈,曰雉。台产,尾不逾尺。

乌鸦:一名老鸦。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亦名鸒。《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慈乌。腹白不反哺者,谓之鸦。《禽经》:朝鸦鸣,则小雨。

燕:春社来,秋社去。《诗》谓之元鸟,《尔雅》谓之乙。《礼记》:仲春,元鸟至,祠于高禖。武瓘诗: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鸠:《诗》:宛彼鸣鸠。即斑鸠也。色青黑杂白者,曰斑甲。项下赤色者,曰火鸠。又有身绿,嘴脚皆红者,曰金鸠。又有色纯白,能知气候,每交一时,连数声,曰白鸠。

鹭:即白鹭鸶也。一名丝禽,一名雪客。林极水食,群飞成序,翔集必舞而后下。

翡翠:《尔雅》:鹬也。俗名钓鱼翁,善捕鱼。一名鱼虎,一名鱼师。《异物志》:雄赤者为翡,雌青者为翠。

竹鸡:因其声而名之曰泥滑滑。《图经》:其状如雉,形小尾短,居竹林,褐色多斑,赤文,一名越鸟。火炭烧红置地中,彼一一啄,不能伤。

麻雀:栖宿檐瓦之间,近阶除之际,故曰瓦雀,曰[宾]雀。曹植赋:头如颗蒜,目如襞椒,跃而不步。

长尾三娘:色青,光彩照人,嘴朱红,足紫,尾长尺许。名练雀,或呼娃鸟。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而能搏鹰,鹞,鸢诸恶鸟。时巢田间牛背上。

伯劳:《尔雅》谓之鵙。恶声之鸟。一名搏劳。《左传》谓之伯赵。《易通卦验》:博劳,性好单栖。其飞翪,其声嗅嗅。夏至,应阴而鸣。

黄莺:一名黄鸟,一名img1804黄,一名仓庚,一名黄[鹂]。又名金衣公子。毛色黄。立春后,鸣音圆滑。

鹰:一名爽鸠,一名角鹰。《礼记》:仲春之月,[鹰]乃学习。孟秋之月,鹰乃祭鸟。其眼圆,其性[猛]。雄者形小,雌者体大。

鸜鹆:似■而有幘。五月,翦去舌端,能效人语。一名塞皋(151)。南唐·李煜谓之八哥。俗名却令。

白头翁:似雀而大。头有白点。诸葛恪在吴王坐,有鸟飞过。恪曰:白头翁。张昭疑为讥已,请觅白头母。

鸮:一名鸺鹠。一名鸱鸮。状如母鸡,有斑文,头目如猫,两耳。昼伏,夜出。鸣则雌雄相应,[声]若老人,俗呼为孤[黄]。子成,父母俱遭其食,[不]孝鸟也。

凫:似鸭而小,一名沉凫,一名水鸭。背上有文,性好没,常游溪水上。陆玑云:卑脚,短喙,鸟之谨厚者。不可与胡桃,木耳,豆豉并食。

荜雀:似雀而小,唧唧善吟。置笼中,能有来去。性畏暑,遇夏多死。

鹪鹩:一名蒙鸠,一名韈雀,一名巧妇。《通志》谓之类鴱。《尔雅》:桃虫,鹪。生蒿木之间,居藩篱之上。状如黄雀而小,灰色有斑。声如吹嘘,窠潮鸡卵。土番出草,间声则返。

鹞:《诗义疏》:隼,鹞也。《通志》:大如鹰,苍黑色,尾(帮)[稍]短,善击鸟。

海鹅:俗名南风戅,又名布袋鹅。色如家畜,[伸]颈高可及肩。常于海滨猎鱼,避[风则]入。翎可为[箭]羽。

布谷:《尔雅》:(鸣)[鸤]鸠,鴶鵴。郭注:今布谷也。《尔雅[翼]》:以此鸟鸣时,布种其谷。似鹞,长尾。牝牡[飞鸣],翼相摩拂。《月令》:鸣鸠拂羽,是也。

鸥:水鸟,一名鹥。《南越志》:随潮上下。以三月风至,乃还洲屿,颇知风云。

鸳鸯:《尔雅》:匹鸟也。喙趾似凫,而文采绚烂。雄曰鸳,雌曰鸯。止相偶,飞则双,其交不再。

哺乳动物

毛之属:

鹿:《埤雅》:鹿性决燥(152),又善警。群居则环角外向,以防物之害已。《稗海纪游》:鹿以角纪年,凡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岐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射得小鹿,通体纯白,角纔两岐,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尽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也。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后解。每岁止增一岐。牝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惟马,牡马误烝则自死。牝鹿自远以避。《尔雅翼》鹿,阳兽,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

熊:熊者,雄也。《埤雅》:熊似豕,当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名熊白。性好举木而引气。冬蛰不食,饥则舐其掌,故美在掌。

麋:即鹿之大者,性淫迷。《左传》:泽有介麋。《尔雅翼》:麋,阴兽,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得阴退之象。

獐:似鹿而小,无角,性悍,善跳,喜文章,故字从章。《埤雅》:獐,性胆怯,饮水见影辄奔。崔豹《古今注》:鹿有角而不能触,獐有牙而不能噬。

兔:《礼记》:兔曰明视。《埤雅》:兔,吐也。生子,从口中吐出。兔视月而孕,目尤瞭。每孕,一月而生。

猴:形似人而多智。长臂,善啸,便攀援。一名狙,一名胡孙。《尔雅》曰:猱,母猴。《诗》;无教猱升木,是也。内山有一种极小,名金丝猴。

山猪:野彘也。两耳与尾略小,毛鬣苍色。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外,击木可断,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胁穿腹。行疾如风。

獭:獭,毛虫,一名水狗。水居,食鱼,能知水性为穴。《埤雅》:似狐而小,青墨色,肤如伏翼。又有一种山居,名旱獭。

鼠:室中鼠也,俗呼老鼠。又有一种,在田,曰田鼠。

山猫:取其毛以作笔,微短而软。

山兕:形如水牛,即野牛也。

又 介之属:

鲮鲤:一名穿山甲。状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常以舌诱蚁,食之。

又 虫之属:

蝙蝠:或谓仙鼠。似鼠而有肉翅。日伏,夜飞食蚊,虻诸类。一名夜燕。火焰山下有蝙蝠洞。

清康熙二十三年《澎湖台湾纪略》

鱼类

img1805,乌鱼。

出于坑仔口,打狗港。

鸟类

鸟有:鸠,雉,鸦,雀。

哺乳动物

虎,豹,熊,鹿。

又 山尤多鹿,人善用镖。镖长五尺,镞甚铦,虎,鹿遇之辄毙。其捕鹿,尝以冬,伺其群出,乃集众遂而围之。掩群尽取,积如丘陵。先屠取其皮角,次腊其肉,次腊其舌与肾,与筋别藏之,盛以箱而鬻之华人。【略】得鹿子,必扰驯之。刺鹿肠,出新饲草未化者,必竞食,名百草膏。

清乾隆五年《澎湖志略·物产》

软体动物

珠螺,章鱼,巴螺。

又 土鲍鱼:一名九孔。

甲壳动物

龙虾。

鱼类

龙占鱼。

又 鲨鱼:美在翅。

丁香鱼,【略】海马。

水族甚繁,难以悉载。

涂魠鱼:甚大,非巨网不能取。冬始出,仲春而止。无刺,味甚美。

清乾隆三十六年《澎湖纪略·土产纪》

刺胞动物

介之属·附海杂产:

珊瑚:《说文》:珊瑚,石也。生西海盘石中。李时珍曰: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则曲而坚,变红色。汉·赵陀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碧色者。碧色者良。珊瑚初生白如菌,一岁变黃,二岁变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明润如红玉。中有孔,亦有无孔者。总以枝多者为上。澎湖海中亦有一种,名土珊瑚。在水中,见淡红色。出水,即白而枯槁,并无红润之色,且极松脆,收贮数月即自行碎折,亦海树耳。有一种黑色,极坚实,然色似牛角,亦不堪用。

石帆:《类书》云:即海树也。枝柯如铁,绠相勾联。以其扁薄如帆,故名。生海底礁石之上,有红黃黑白数种。外有咸涎包裹,洗去其膜,即见木本。

环节动物

虫之属:

软体动物

鳞之属:

乌鲗:即墨鱼也。《闽书》:形如鞵囊,肉白皮班,无鳞。《埤雅》:乌鲗八足绝短,前有二须极长。集足在口,缩喙在腹。怀板含墨,遇大鱼,辄噀墨溷其波,以远害。遇小鱼,虾过其前,即吐墨涎以致之。背有板洁白,形如布梭,轻虚如通草,可镂刻,以指剔之如粉,名海鳔鮹。

柔鱼:似乌鲗而小厚,味甘美。小者曰猴染。又小者曰墨斗,似锁管。墨斗能吐墨。

又 章鱼:腹圆,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内皆有圆文凸起,紫色。春初出,夏初止。澎以火照取,用作钓饵,亦可充馔。又一种似章鱼而大,居石穴中。人或取之,能以足粘石拒人,名曰石拒。又一种曰涂婆。

又 介之属:

螺:《易说卦》:离,【略】为螺。《古字通》亦作蠡,今惟作螺。《本草》:含泥在腹,二十年犹活,能伏气飮露。《尔雅翼》云:公输见螺,引闭其户不可开,因效之作门。《文中子》:圣人法蠡蚌而闭户,是也。澎之螺,大者如盆,小者如米,种类甚伙。所常见者,则有巴螺,钿螺。俗云:琉球螺可饰物器,逹摩螺可作杯。花螺,白螺,黄螺,红螺可作酱,俗名珠螺酱。生水田者,则曰田螺。

牡蛎:《三山志》:附石而生,傀儡相连如房,故名蛎房,又名蚝。韩赣昌黎诗:蚝相粘为山,百十各自生。《岭表录异》:地无石灰者,烧蛎壳为之。《本草》云: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濇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固大小肠,为肝肾血分之药。煅用,亦有生用者。

蚶:壳厚,状如瓦屋。肉紫色。《岭表录异》云:卢钧镇南海,改为瓦屋子。其肉曰天脔肉。有珠蚶,丝蚶,斧头蚶数种。斧头蚶,大者长一尺余,形如斧。内郡蚶有埕,悉系种养。澎湖则自生于海中而已。

蛤蜊:《闽书》:壳白,厚而圆。海上人云:蛤蜊,文蛤,皆一潮一晕。有白蛤,赤蛤,花蛤各种。《本草》言:壳煅为粉,与牡蛎同功。炒药,则用蛤粉。

壳莱:即淡莱也。生四明者,肉小而肥。闽中则肉小而瘦,澎湖则更瘦小矣。生海石中,以苔为根。壳长而坚硬,紫色,味颇佳。其干者,闽人呼曰幹,小名沙箭。一头尖,中衔少毛,号东海夫人。又有乌img1808,乌投,形状俱同,但略小耳。总如珠母。

蚌:《易》:离,【略】为蚌蛣也。形如蛤蜊,壳厚而长。《五杂俎》:蚌,大者如箕,海滨人习见,不足异也。《尔雅》:蚌闻雷则img1809,久则生珠(153)。中秋无月,则蚌无胎。左思赋:蚌珠胎与月盈亏。陆佃云:蚌无牝牡,须雀蛤化成,故能生珠。专一于阴阳也。

鲍鱼:《闽部疏》云:附石而生,惟一壳无对。大者如手,小者如两三指。壳有孔,土人名为九孔,即《本草》所称石决明,是也。煅灰,可除肝肺风热并内外障,亦治骨蒸劳热,通五痳,解酒酸。《杂俎》云:即鳆鱼。而《本草图经》另是一种,与石决明相近耳,俗呼为将军帽。

海月:《闽书》:一名蚝镜。以其圆如镜,故名。其壳一面红,一面白。亦名海镜。《临海志》云:海月大如镜。谢灵运诗:挂席拾海月,是也。

附海杂产:

珍珠:《本草》:蚌之阴精。刘勰曰:蚌病成珠。《淮南子》曰:明月之珠,螺蚌而病,而我之利也。《国语》:珠足以御火灾,是也。《通雅》云: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珠,照乘珠。大者径寸,或出于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于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目,鲛珠在皮,鳖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金者,名珰珠。珰珠之次,名走珠。走珠这次,为滑珠。没珠之次,为磊砢珠。磊砢之次,为官珠,雨珠。官,雨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璁珠见《博物志》。澎湖岛中,蚶间亦有珠,皆碎如小米。然得之亦罕,姑存其名而已。

甲壳动物

虫之属:

蛜蝛:《尔雅》谓之鼠负。郭注曰:瓮器底虫。陶隐居曰:鼠在坎中,背则负之。一名鼠妇。陆佃云:食鼠妇,令人善淫,故有妇名。《诗》:蛜蝛在室。室无人则生,故也。《太平御览》载:葛洪疟方用鼠负。

又 鳞之属:

虾:溪泽江海皆有之。磔须钺鼻,皆有断节。尾有硬鳞,多足好跃。其肠属脑,子在腹外。水母依以为眼。《越绝书》云:海镜蟹为腹,水母虾为目,是也。一种龙虾,长有二三尺,须长亦有一二尺。刳其肉,壳可以作灯。一种红虾,大小有一二尺。可理为杯,名曰虾杯,多出于福清。又《南海杂志》云:商舶见波中双樯遥(深)[漾],高可十余丈,意其为舟。老长年曰:此海虾乘霁晒双须耳,非舟也。虾之种大小甚多,不能悉载。虾本鱼族,故当从鰕。

又 介之属:螃蟹,一名郭索。《易说卦》:离为蟹。《埤雅》曰:蟹行侧。故今里语谓之旁蟹。澎湖以身圆,壳黄者为蟹,并无毛蟹及金钱蟹二种。

蟳:《埤雅》云:似蟹而大,壳黄色青。又有金蟳,色黄。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

虎蟳:《海族志》:文有虎斑。《闽部疏》:色如玛瑙。其壳作狰狞斑烂,尽似虎头,因之名曰虎蟳。

蠘:《闽中海错疏》:蠘似蟹而大。《闽书》云:壳两旁尖出而多黄。螯有稜锯,利截物如剪,故曰蠘。

蟛蜞:在海岸,钻穴而居。《(比)[北]户录》云:有毛者曰蟛蜞,无毛者曰蟛img1810

寄生:《闽书》云:生在蛎房,蚌蛤腹中。郭璞《江赋》:璅蛣腹蟹。一名璅蛣,生于曲岸中,故名曰蛣。海上有枯螺壳存者,寄生其中。负壳而走,形如蟹,四足两螯,大如楡荚。其味若虾,炒食味亦甘美。

肢口动物

介之属:

鲎:介而中圻,厥色青黑。壳甚坚,可以作杓。尾长如枪,足十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失雄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获必双焉。腹中子如栗,可醃以为酱。《闽书》:[形圆]如熨斗,如便面,如惠文冠,广尺许。韩昌黎诗:鲎实如惠文。尾可为如意,烧烟可辟蚊,蚋。

唇足动物

虫之属:

蜈蚣:赤腹,黑头,多足。善啖蛇,食其脑。能螫人。一名螂蛆。庄子谓:螂蛆,甘带,是也。旧说:蟾蜍食螂蛆,螂蛆食蛇。三物相值,莫敢先动。俗名百足虫。

棘皮动物

介之属·附海杂产:

海参:黑色,有口,无耳目,无鳞足。形如玛璜而大,长尺许,大如把。泉郡黑参虽不及辽东刺参,而味亦颇佳。澎地虽产,而肉薄味苦,不中食,并无采用之者。考闽地近海之郡,福,兴,泉,漳,福宁各处皆产,而《闽省通志》并不载入,亦缺典也。

蛛形动物

虫之属:

蜘蛛:布网如罾右绕,蛛自处其中。飞虫触网者,缠缚食之。《尔雅》多名,今皆省文作蜘蛛。《诗》:蟏蛸在户。即小蜘蛛长股者,俗呼为喜子。陆贾曰:蜘蛛集而百事喜,是也。

昆虫

虫之属:

蜂:《檀弓》:范则冠而蝉,有緌范蜂也。蜂毒在尾,垂颖如锋,故谓之锋。传曰:锋万虿垂芒,是也。虿字,象形。锋动以万针,故借亿万之万。又蜂有两衙,应潮上下。主锋所在,众蜂旋绕之。关尹曰:圣人师蜂之君臣,是也。蜂之种类甚多,采花者为蜜蜂。澎无蜜蜂,只有黄蜂,黑蜂,泥蜂之数种耳。

蜾(臝)[蠃]:一名蠮螉,一名蒲卢。郭璞注:细腰虫也。《庄子》:细腰者化为蒲卢。故人名物,皆取形似。瓠之细腰者,曰蒲卢,故蜂亦如之。《诗》:螟蛉有子,蜾(臝)[蠃]负之。郑笺云:螟蛉,桑虫。蒲卢取去养之,以成已子。《法言》曰:螟蛉之殪而逢果(臝)[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七日而化。

蚁:《礼记》云:玄驹。《尔雅》名蚍蜉。壅土成封,曰蚁封,亦谓之垤。《化书》曰:蝼蚁之有君(臣)也:一拳之宫,与众处之。【略】一粒之食,与众(畜)[蓄]之。【略】一罪无疑,与众戮之。《埤雅》云:蚁善斗,力举等身铁。斗輒酣战不解,有行列队伍。《抱朴子》:蚁有兼弱之智,是也。又有黑白黄色等类。闽,越地潮湿,白蚁之为害更甚也。凡蚁之侵物,无可御者,(第)[唯]畏茶茗一物。委弃之茶渣,干而为未,布于中途,蚁即裹足而不敢前矣。

尺蠖:屈伸虫也。似蚕而绝小。行则促其腰,使首尾相就,乃能进步。《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元仓子》曰:俗随国政之方员,犹尺蠖之于叶也。食黄则身黄,食苍则身苍。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音鹤,《说文》谓之斫父,《淮南》注谓之拒斧,又谓之天马。此虫知进,惟捕蝉则一前一却。齐庄公目为天下之勇虫,回车避之。《庄子》云:螳螂臂以当车辙。

蟋蟀:《诗义》:蟋蟀似蝗而小。正黑身,有光泽如漆,有角翅。或谓之促织。里语:促织鸣,懒妇惊。袁瓘《秋日诗》:芳草不复绿,王孙今又归。人都不解。施阴见之,曰:王孙,蟋蟀也。唐宫人秋时,以金箭闭蟋蟀,置枕函畔闻其声。长安富人以斗蛩为戏,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今世,亦有斗蟋蟀事。

螽斯:《草木疏》:一名春黍。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一母百子。故《诗》以为子孙众多之况。《方言》记:江东人呼为蚱蜢。今俗人皆呼为草蜢。《本草》以为螽斯,莎鸡,一物而异名也。

蝴蝶:《古今注》:(一名)蛱蝶,一名野蛾,一名(凤)[风]蝶(,亦名凤子,凤车)。《搜神记》云:朽苇为蚕,朽麦为蝶。以至桑化蝶,花化蝶,或桔蠹,蔬叶,坏帛,尺蠖兰皆可化。自无知化为有知,造化固不可测耳。四翅有粉,以须代鼻,其交以鼻(155)。《道岁经》曰:蝶交则数粉退,蜂交则黄退。

蝇:《酉阳》云:蝇声在翼。身青者,粪能败物,故《诗》刺青蝇。巨者首如赤火,号为景迹。故欧赋曰:大忌赤头,号为景迹也。青蝇乱色,故《诗》以刺谗。苍蝇乱声,故《诗》曰: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埤雅》云:蝇好交其前足,有绞蝇之象。故蝇为字,从蝇省。

蚊:《列子》谓之瞀苪。王周赋曰蚋子。《古今注》:蚊所化不一:洿水有孑孓之蜕,江南有吐蚊之鸟,塞北有蚊母之草,南中有产蚊之木(156)。是草木禽虫皆可化也。注:草虫,昏虫也。昏下从虫,乃古篆文昏字也。《扬子法言》:善挠人。通夕不寝寐,昼伏夜飞。又有一种名蟆子,黑色而小于蚊,不碍纱縠,夜伏昼飞,人尤苦之。

又 蠧:凡地蒸湿则多蠧,甚为衣帛,书画之害。始则黄色,老则有粉,碎之如银。一名白鱼,一名衣鱼,一名壁鱼。俗呼蠧鱼,一名蟫。《杂俎》载:何讽得黄纸中一发,长四寸,卷之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云:衣鱼三食神仙字,则化此,名为脉望。夜持映天中星,星使立降(157)。又壁鱼入道经中食神仙字,则身有五色,吞之可以致仙。

灶鸡:《本草》名灶马,俗呼亦同。穴灶而居,状如蟋蟀。《诗义疏》云:似蝗而小,善跳好斗。立秋后则夜鸣。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又 鳞之属·附:

龙虱:又名水龟,状似螥螂而小,黑色,两翅六足。秋月暴风起,从海上飞落水田中或池塘内。闽人取油盐制藏,以为珍味。余于平和旅舍中,主人设以僎,余未有尝也。

鱼类

鳞之属:

龙占鱼:形似海鲗,大仅一二斤,腌以作鲞,味亦颇佳。此乃澎鱼之上品也。

img1815鱼:即涂魠鱼。形如马鲛而大,重者四五十斤,口阔身黑,无鳞。澎海之鱼,推此为第一品云。初冬时出,仲春即止,康熙二十二年,平台之后,提督施令输鱼规一千二百两,以为赏兵之用。及提督许良彬奏请,将此项归公,以为提督衙门之用,岁以为常。至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奉上谕,永行禁革此项陋规,制宪郝遵奉出示晓谕。大哉,皇言。澎民永受恩膏于无穷矣。

白腹鱼:状如涂魠而小。

马鲛:形如白腹,青班色,无鳞有齿。又名章鮌。

长翼鱼:头光,身圆而大,有细鳞,翼甚长,重亦有二三十斤。与涂魠同时而出,形亦颇相类。

梳齿鱼:状亦与涂魠相仿,重者七八十斤。

鮸鱼:即敏鱼,头大,鳞大。鳞有金色。

鲳鱼:《闽中海错疏》:鲥之小者,其形扁。谚云:山上獐,海下鲳。言其味之美也。又《闽书》云:鱼游,群鸟随之,食其涎沬,有类于娼。又曰:昌,美也。

鲨鱼:《海族志》:以皮如沙,得名。其种不一:有胡鲨,青色,背上有沙。大者长丈余,小者长五六尺。鼻如锯。皮可缕为脍,薧以为修,可充方物。鲛鲨,皮可饰剑,鲨尾如剑。虎鲨,头凹而有虎文。img1816鲨,头如狗。黄鲨,好食百鱼,大者五六百斤。凡鲨鱼鬣,取以作馔,俱名鱼翅(158)

狮刀鱼:背腹如刀,故名。无鳞。肉多刺,味亦美。

乌颊鱼:口尖身扁,有鳞黑色,故名。大寒时,出。

鳓鱼:《三山志》:似鲥而多鲠。《海错疏》:按鲥鳓,其美在腴。鲥,侈口,圆脊多鲠。大者长三四尺,重七八斤。鳓,狭口,剑脊(亦)多鲠,大者长二三尺,重三四斤。

鳗鱼:似鳝而腹大,有黄色,青色。春生者,毒。产海中者,相类而大,土人名慈鳗。

又 青鳞:俗名青鲫,味颇劣。

乌燕鱼:状如燕子,身有黑花。大有十余斤。

狗母鱼:身长,嘴大,尾尖,以形名也。

金目鱼:即松江府之鲈,四腮者也。

金梭:身圆如梭。沙梭鱼亦同类。

米鱼:身扁细鳞,重止三四两。

乌鱼:《本草》名鲻鱼。《闽志》称:从黄河而来。冬至前捕之,名曰正头乌,肥而味美。冬至后捕之,曰回头,则瘦而味劣。吴王论鱼,以鲻为上。隋大业六年,帝出鲻鱼以赐近臣,称为奇味。

跳鱼:生海屿边泥涂中。大如指,善跳,故名。俗曰花鱼,以其身有花文也。作羹食,味颇佳。

丁香:身圆尖,长寸许。澎人用以作酱,名丁香酱。

水尖鱼:身圆而尖,嘴尖而长。

飞乌鱼:鱼疑是燕所化,两翼尚存。渔人俟夜深时,悬灯以待,乃结阵飞人舟中。舟满,则灭以避焉。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无鳞。小者,谓之带柳。《闽中海错疏》:带,冬月最盛,一钓则群带衔尾而升,故市者独多。或言,带无尾者,非也。盖为群带相衔而尾脱也。

赤鯮鱼:身短头大,尾两开,赤色有鳞。

马鞭鱼:身赤,长而扁。尾尖上有丝一条,故名。

竹叶鳁:身扁,鳞相重迭,大只二三两。作鲑,佳。

石老鱼:头圆身扁,青色粗鳞。大有十余斤。

鲢鱼:口小鳞细,色白。亦有红鳞者,名红鲢。

青嘴鱼:状如龙舌,头上有一条青色。作鲞,佳。

象耳:身扁,色黑,其刺最利。重有五六斤。

鸡鱼:身扁赤色,细鳞。形颇如鸡,故名。

莺歌鱼:(乌)[鸟]嘴,红色,遍身皆绿如莺,故名。即鹦鹉鱼也。

刺龟鱼:身圆如球,头尖尾短,两边有小翼,有刺无鳞,形如龟。其刺如猬,故名焉。好事者脱其皮作灯,留为上元节赏玩,殊有可观。

鳅哥:头圆而小,红色,口上有须。

花鰋鱼:状如长翼鱼。

青威:遍身青色,故名。状如石脑。肉嫩而美。

虎鱼:状如虎,巨口细鳞,长不满尺。肉嫩而美。

比目鱼:形如鲽沙,鳞细色紫。一目两相比乃行,故名。闽人呼为鞋底鱼,以形名之也。又谓之贴沙鱼。

又 瑟琶鱼:郭璞《江赋》名img1819鱼。身圆而扁长,尾状如瑟琶,故名。有红黑二种。无鳞,尾上有刺,能螯人,俗呼为锅盖鱼,亦以形也。游则浮于水面,故以呼为浮鱼。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饲儿,故名。

铁甲鱼:鳞硬如甲,去皮,方可食。

黄翅鱼:状如乌颊,肉细味美。其翅黄,故名。

扁鱼:形如贴沙而薄。晒干作鲞,味香美,闽人之所乐嗜者也。鲜食,亦佳。一名涂剃。

金钱鱼:身圆,眼有金睛,故名。体薄,多刺。

大头丁:头大尾尖,状如铁丁,故名。

牛尾鱼:状如牛尾,无鳞,身直如条,黑色。

遍身苦鱼:身有班点,细鳞,重只三四两。

咬网狗:黑色,口歪,无分左右。状似扁鱼。

来猫鱼:头大口阔,细鳞有花点,皮肉甚粗。

黄爵:身薄而小,多鲠。疑为黄雀所化,故名。

又 附·淡水鱼以下数种,澎地西溪,大域北二社内水坑中有之:

鲫鱼:吕子曰:鱼之美者,洞庭之(鲋)[鱄]。鲋,小鱼也,即今之鲫鱼。肉厚味美,性不食钓。《埤雅》云:此鱼旅行,吐沬如星以相即也,故谓之鲋。《易》:井九二,所谓谷射鲋者也。《本草》云:诸鱼属火,独鲫鱼属土。土能制水,故有和胃,实肠,行水之功。

鳝:《埤雅》谓之鳗鲡鱼,《本草》亦名白鳝。时珍曰: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脂膏甚多。生于泥中。头角焚之,可以辟蠧。《说文》云:鲡与鳢同。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而生,故谓鳗鲡。一曰,鲇亦生鳗,盖其乳子三分之二为鲇,一为鳗。此说近之。

鱓:鱓,腹黄,故世称黄鱓。《异苑》作黄img1820。似蛇无鳞,体多涎沬。夏出,冬蛰。凡贮以水缸,畜数百头,夜以灯照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遍身浮水上。当弃之勿食,食则伤人。

泥鳅:即泥也。似鱓而短,无鳞,以涎自染,难握。与鱼为牝牡。《庄子》所谓:麋与鹿交,与鱼游,是也。古云,守鱼以鳖,养鱼以。盖性善扰,令鱼利转。制字从,得毋是乎。《尔雅》谓之鳛。注:鳛,寻也。寻习于泥,而厌其清水也。

斗鱼:状如指,长寸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养盆中,令其相斗。《闽书》名丁班鱼。

金鱼:一谓之变鱼。春未生子,好自呑啖。初黑色,久乃变为红色,或白色,或红黑白相间。尾作三岐。又一种双眼凸起,尾作四岐者,谓之龙头金鱼。前古罕知,惟自宋宗始畜。高宗畜之池中,置水银其下畜之。最大至三四寸止矣。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即此也。

又 介之属·海杂产:

海龙:土人名海马。形如博古龙。身方而有棱,尾卷曲,头有一角,无鳞。长只三四寸。小者,长一二寸。每于冬节时,天寒甚,则冻死,浮于海面,渔人拾之,目为珍物云。入药,功同海狗。闽人抅求者众,然不可多得也。

两栖动物

虫之属:

蟾蜍:与虾蟆同类。居陆地下阴处。身大,背黑,行迟。腹下有丹画八字者,真蟾蜍也。《抱朴子》云:蟾蜍千岁,头上有角,腹下有丹画,名曰肉芝。食之,得仙。《战国策》:月魄象蟾兔。故世谓:月彩为蟾光者,不考所从出耳。

又 鳞之属·附:

水鸡:即田鸡也。似石鳞。《闽省志》称:石鳞,陆产,有五种:虾蟆,蟾蜍,大约,雨蛤也。水鸡,水产,亦有五种:尖嘴蛤,青约,青蛤,黄蛤也。世多食水鸡,而青约等罕有食者。石鳞即古仑,又名谷冻。此种澎湖所无。

爬行动物

虫之属:

蜥蜴:似蛇而四足,青碧色,以五色者为雄,而不备者为雌。一种善缘篱壁,形小而黑,名蝘蜓,亦名蛇师。以其常在屋壁,故又名守宫。一种形小尾长,见人不动,名龙子,在草泽中。大者名蝾螈,捕蝇曰蝎虎。首随十二时色者,曰十二时虫。东方朔射(覆)[毕,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虵,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縁壁,(非是)[是非]守宫即蜥蜴。

又 蛇:毒虫也。尾如指甲。其舌双,其耳聋。其听以目,其蟠向壬,其毒在涎,其珠在口。其行也纡,其食也吞。蛇交蛇,则雄入雌腹,交已乃退出。交雉,则生蜃及蟂。草居常饥,稍饱卽蜕。冬,含土入蛰。春,出蛰则吐之,圆重如石,谓之蛇黄。蛇之为类甚多,大小不一,不能悉载。

又 介之属:

瑇瑁:瑇瑁状如龟,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班文,边缺如锯齿。无足,有四鬣,前长,后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顾玠《海槎录》云:老者甲厚,色明。小者甲薄,色暗。世言鞭血成班者,谬也。陆佃曰:瑇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谓之护卵。应邵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刘欣期《交州记》作蚼img1821。刘郁《西都记》:瑇瑁遗精,鲛鱼吞食吐出,年深结块者为撒八儿,价如金。澎人取瑇瑁,伺其登岸伏卵时,尾而逐之。其行甚疾,众并力反其背,俾其仰卧,将石垫住四围,明早抬回剥之。重者一二百斤。小者亦有数十斤。腌为脯鬻之,味同牛肉。

鸟类

羽之属:

海鹅:卽野鹅也。大于雁,谓之驾鹅,亦曰img1822鹅。鹄之别名,则曰天鹅。赞宁曰:凡物之大,皆谓之天。天,大也。海鹅常于海滨猎鱼而食。翎可为箭羽。台,澎之人名曰南风戆,又名布袋鹅。

鹭鸶:《诗》: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诗义》云:水鸟也。所好洁白,谓之白鸟。凡渡海者,见有白鸟飞翔则喜,以其将近屿岛也。鹭涉浅水,好自低昂,如舂,如锄,故又名舂锄。《埤雅》曰:顶上有丝毵毵[然]长尺余。欲取鱼,则弭之。《禽经》曰:鹭啄则丝偃,鹰捕则角弭,藏杀机也。《阴阳变化论》曰:鹭目感而受胎。一名雪客,一名风标公子。

燕:《尔雅》:燕,乙也。齐人呼为鳦,取其自呼名鳦也。《诗》谓之元鸟。《礼记》:仲春,元鸟至。陶隐居曰:紫胸,轻小者是越燕。胸班黑,声大者是胡燕。《古今注》:一名神女,一名天女。《说文》:燕,布翅岐尾,作巢避戊已。春社来,秋社去。

百舌鸟:卽反舌鸟也。能反复其口,随百鸟之音。《朝野杂记》:春啭,夏止。《礼记》云:仲夏之月,反舌无声。

练雀:《禽经》谓之带鸟。俗名寿带鸟。似山雀而小,头上披一带。雌者尾短,雄者尾长。《禽经》云:冠鸟性勇,缨鸟性乐,带鸟性仁。张华云:带鸟者,练雀之类,是也。台湾人呼为长尾三娘。澎本无此雀,间有自台飞来。余曾获其一只,育之数日,释之而去。

麻雀:曹植赋:头如颗蒜,目如襞椒,跃而不步。《古今注》:一名嘉宾。言栖宿檐瓦,驯近阶除,如宾客也。《禽经》曰:雀交不一,雉交不再。老而班者,为麻雀。小而黄口者,为黄雀。《逸周书》谓:雀入大水为蛤。殆此类,非家雀也。澎湖当日亦无麻雀,台镇吕瑞麟任澎湖时,从内地携百只来,育于署中。升任时,放之四散,遂蕃衍焉。

叫天鸟:土人名为山麻雀。形与麻雀相类而略大。飞则向天而鸣,故因以名焉。

哺乳动物

毛之属:

狸:狸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斑如猫,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鸭。斑如虎者,方口锐头者,为虎狸,食虫,鼠。澎地止有二种。

獭:《淮南子》曰:獭穴知水。言獭能知岁水潦高下,预度水所不至而穴也。人因以是为潦水之候。《月令》:正月,獭祭鱼。取鱼[于]水潏,四面陈之不食,谓之祭鱼。孟冬,复祭之。蔡邑《月令章句》曰:獭,毛虫。西方白虎之属。《埤雅》曰: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一名水狗,亦有白者。吴主孙和舞铁如意,误伤邓夫人颊,求白獭髓杂琥珀治之而愈。又诸畜肝皆有定,惟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鱼骨鲠久嗽,取獭肝烧灰服之愈。獭肝,必自取者乃真,否则伪也。

鼠:穴虫之最黠者。善窃,昼伏,夜动,俗称鼠为耗虫。《易》:艮【略】为鼠。《抱朴子》云:鼠百岁则色白。似非也。澎湖之姑婆屿产白鼠,毛如银。鼠,四足,两眼俱红。余任澎三载,仅(抅)[购]得一只,数日卽失去。再求,则不可得矣。士人云:近日屿上有狸猫,为其所食,故不可得也。

又 鳞之属:

鲸鱼:一名海鳅,俗呼为海翁。身长数十百丈,虎口,虾尾。皮生沙石,刀箭不能入。大者数万斤,小者数千斤。有言,其背生草木,樵者误登其上,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此亦荒词,无可考据也。《闽大记》云:最巨,能吞舟。日中闪鬐鬣,若簸朱旗,遒徤好动,故又名鳅。《闽中海错疏》:海喷沫,飞洒成雨。其来也,形若山岳。乍出乍没。舟人相值,必鸣金鼓以怖之,布米以厌之,乃逝去。否则,鲜有不罹其害者。间有自毙沙上者,土人梯而脔之,炙其皮以为油,艌船甚佳。其目珠,即明月之珠,死即脱落,故死两目皆空,世罕得而获焉。澎湖于乾隆二十二年夏四月,有一自毙于虎井屿湾上。土人争割其肉,约有数千斤云。今澎署大门尚有支门鱼骨一条,长数尺,大数把。其脊骨可以作碓臼,两眼亦空无目珠。澎人云:此尚是之小者也。

海竖:状如海翁,其大次之。亦有千余斤及数百斤者。三月妈祖诞时,海翁来潮,必三跃从去。跃时,水浪滔天如雨,土人所云如此。其不可网也明矣。

清光绪二十年《澎湖厅志·物产》

刺胞动物

珊瑚树:《纪略》:澎湖海中有一种土珊瑚。在水中见淡红色,出水则白而枯槁,并无红润之色,且极松脆,夕则碎折,亦海树之属耳。又陈廷宪云:外堑海中有珊瑚树,夷人百计采取,鲸鱼守之,不得下取。

石帆:《纪略类书》云:即海树也。枝柯如铁绠相勾连,扁薄如帆,生海底礁石上,有红黃黑白数种。外有咸涎包裹,洗去其膜,即见木本。周凯云:枝柯细密,相粘如帆。土人以插瓶。按:海树或名碧珊瑚。

海籐:《纪略》:与海树同类。此单枝直上者,长或数尺,亦木本。按:近时,土人取海树,海藤为手钏,戒指之类。而海类映日有金点者良,每个值钱数百文,近则价值日昂,多或十余金不等,因轮船来往,购之者多。

又 以上海中杂产。

环节动物

蚓。

水蛭:即蜈蜞。能咂人血。

以上生湿之虫。

以上虫豸之属。

星虫动物

龙虫:一名沙虫。《府志》云:沙蚕生海泊沙中,似蚕,中有沙。味美,晒干,焙食亦佳。

又 按以上二种无类可入,姑附于此。

又 以上皆海中异鱼。

又 以上鳞之属。

软体动物

蜓蚰。

又 以上旱地之虫。

又 以上虫豸之属。

锁管:圆直如锁,有须,晒干味尤甘,号漫哺香。

又 柔鱼:似乌鲗而厚,可晒干。小者曰墨斗,味逊。

又 石拒:似章鱼而大,八足,长尺许。居石穴中,人捕之能以足抱石拒人。晒干味尤清甘,鱼干之极美者。

又 乌鲗:即墨鱼,形如鞋,八足,前有二须极长。喷墨卫其身,大鱼不能近。背有骨,洁白如小舟,名海鳔蛸。

又 章鱼:腹圆,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足内有圆纹凸起,紫色。春初出,夏初止。腹中有膏,黄黑色。韩昌黎所谓章举也。似石拒而小,亦名章拒。澎人以火照取,可作钓饵。《府志》:行则手足向下,高举而疾游。产澎湖。

又 以上皆海中异鱼。

又 以上鳞之属。

又 螺:《本草》:含泥在腹,二十年犹活,能伏气,飮露。《纪略》:有巴螺,钿螺。俗云,琉球螺可饰器,达摩螺可作杯。花螺,白螺,黄螺,红螺,珠螺,麦螺,可作酱。生水田者,曰田螺。按:螺种甚多,又有莿螺,石螺,肉螺,苦螺,而香螺尤美。

又 牡蛎:《三山志》:附石而生,傀儡相连如房,故名蛎房,又名蚝见韩昌黎诗。壳可烧灰,又可入药品。

蚶:壳甚厚,状略如瓦。珠蚶肉紫色,热水淋之即熟,带血擘食,甚美。又有丝蚶,乌蚶,斧头蚶,五爪蚶数种。

蛤:《闽书》:壳白厚而圆。或云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有白蛤,赤蛤,花蛤数种。壳可烧灰,入药为蛤粉。

蚌:形如蛤蜊,壳厚而长。《五杂俎》:大者如箕。《左思赋》:蚌珠胎与月盈亏。中秋无月,则蚌无胎。壳可烧灰涂壁。

九孔:鲍鱼之小者,附石而生。壳有孔,煅灰入药为石决明。《五杂俎》云:即鳆鱼,另一种号将军帽。

紫蛏:生石隙中,似即海月。《闽书》:海月一名蚝镜,其壳一面红一面白,亦名海镜,状与澎之紫蛏同。

又 蛲:蛤之大者,种亦不一,即车螯之类。

西施舌:壳黑绿色,似蚌而薄,肉细软如舌,味佳。

又 醋鳖:周凯云:坚白如石,背圆腹平,有旋纹如螺形,如小鳌,大不及指。盖藏数年,投醋中蠕蠕自能配合。

以上介之属。

按:内地蚶、蚝皆种而生。蚶种如沙,种海鳁中,蚝则以石片立海上,谓之蚝株。每株三四片,蛎房生石上几满,以针挑出之蚝可晒干,蛎房可烧灰,利孰大焉。台湾以竹竿插海中,产蚝较大,而味则逊内地远矣。澎湖四面环海,蚶,蚝不过自生海中者,寥寥无几。若学内地种法,则利赖无穷。苏协戎尝购石试种,惜无肯仿而为之也。

又 鱼干:【略】而石拒干为佳。琐管干,【略】次之。【略】柔鱼、九孔等干,肉薄不及内地。

又 鱼鲑:又有珠螺鲑、麦螺鲑之属。

又 以上货币之属。

又 螺杯:《内自讼斋诗》注:澎多螺,大小异状,壳坚厚,内明外碧,磨以为杯。又有帽华螺,盖可为帽饰。

蚌瓢:《内自讼斋诗》注:蚌之大者解为瓢。

灰:澎鲜蛎房,杂取螺蚌之壳烧之。

珠:《纪略》:岛中蚶蚌,亦有珠,碎如小米,得之亦罕甚。

砗磲:即五爪蚶壳。

以上海中杂产。

甲壳动物

蛜蝛:一名鼠妇。《尔雅》谓之鼠负。郭注:瓮器底虫。

又 以上虫豸之属。

又 虾:有红虾,白虾,沙虾,狗虾,赤足星,软壳虾。又有大脚仙,两螯如蟳img1825,一螯大,一螯小。八节虾,红白相间。

龙虾:《赤嵌笔谈》:(头角)[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壳],须[长]二尺[余],钳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续。壳可为灯。

糜虾:小者如米。腌之佳。

虾蛄:肉薄,不中食。

虾蛄托:尾有[刺],能伤人。

又 螃蟹:一名郭索。《纪略》:澎湖以身圆壳黄者为蟹。无毛蟹,金钱蟹二种。

又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随潮退壳,一退一长。

虎蟳:《海族志》:文有虎斑,色如玛瑙。

蠘:《闽中海错疏》:形似蟹而大。

彭蜞:在海岸钻穴而居。《北户录》:有毛曰蟛蜞,无毛曰蟛img1826

又 寄生:《闽书》:生于蛎房,蚌蛤腹中。郭璞《江赋》:璅蛣腹蟹。《纪略》:海上有枯螺壳,寄生其中,负壳而走,形如蟹。

又 以上介之属。

虾干:味甚甘。

蠘米:以熟蠘晒干,擘其肉再晒之,价与虾干略同,而味则逊。

又 以上货币之属。

肢口动物

鲎鱼。介而中圻,色青黑。壳甚坚,可作杓。尾长如枪,足十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波涛中终不解散,失雄则不能独活,故致鲎媚。渔人获必双焉。腹中子如粟。《闽书》:形圆如熨斗,如便面,如惠文冠,广尺许。韩退之诗:鲎实如惠文。尾可为如意,烧烟可辟蚊,蚋。

又 以上介之属。

唇足动物

蜈蚣。

又 以上旱地之虫。

又 以上虫豸之属。

棘皮动物

海参:有口,无鳞足耳目,产于八罩海中者良。

按:以上二种无类可入,姑附于此。

又 以上皆海中异鱼。

又 以上鳞之属。

蛛形动物

蝇虎,蜘蛛。

又 以上曰旱地之虫。

又 以上虫豸之属。

昆虫

蚊:《纪略》:有一种名蟆子。黑色,小于蚊,不碍纱[縠],夜伏昼飞,人尤苦之。按:又有白色者,形如蛾,甚小,能啮人。

蝇:[海]上[腥臊]所聚,故多蝇。每食则飞聚,一席[几]满。极力挥之,旋开旋合,声如潮涌,一室为黑,如小人然。乱色乱声,易进难[退,真无]如之何也。或取饭于幔内,下帷而后得食者,盖深避之而已。

蝶,蜂。

二物甚小。澎无养密蜂者,偶有野蜂耳。

螳螂,蟋蟀,蜻蜓,蜾臝,螽斯。

又 油虫:[螥]螂也。

蛾,萤。

蝉:惟小赤[嵌]有之。

以上飞虫。

又 灶鸡,【略】蛩。

蟫:[书]虫也。

蠧。

以上旱地之虫。

蚁:地卑湿,故多蚁。《纪略》:蚁畏茶。以茶渣[晒]干为未,布中途,蚁不敢近。

白蚁,【略】尺蠖。

又 以上生湿地之虫。

水龟:即[龙虱]。可腌食。《纪略》入淡水鱼。然彼有龟名,宜从介类。

又 以上介之属。

鱼类

虫鱼:

龙占:大一二斤。腌以作鲞,亦佳,澎人推为上品。一作龙尖。周凯诗:占到澎湖鱼第一,不知何意亦名龙。

img1827:即涂魠。黑色,无鳞,重者四五十斤。初冬出,仲春止。味甚甘美。以草绳密扎,咸之,载贩内地。

马鲛:青斑色,无鳞,有齿。形如泥魠而小。作鲞,佳。

白腹:形如马鲛而身稍阔,味亦同美。

交腊:出于冬月。味甘美,不下龙占。《纪略》遗之。

鮸鱼:头大,鳞大,有金色。美亦亚于交腊。

鲢鱼:口小,鳞细。有红鳞者,曰红鲢,其头尤甘滑。

扁鱼:形如贴沙。晒干味美,鲜食稍逊。

长翼:头尖,身圆,重二三十斤,翼长。与涂魠同时。

梳齿:状以泥魠。重者,七八十斤。

鲳鱼:肉嫩滑。谚云:山上[獐],海中鲳。言其美也。

鳗鱼:无鳞,有刺,名慈鳗。肉[细腻],味清甘。

白带:身长[薄]如带,无鳞。冬月,一钓则衔尾而升。

青嘴:略似龙占。头有一条青色。作鲞,亦佳。

鲙鱼:一名鳜。俗云:鲢鱼头,鲙鱼喉。言柔滑也。

鳓鱼:似鲥,多鲠。其美在腴。重者,三四斤。

又 丁香:身圆尖,长寸许。作[酱]甚佳。

虎鱼:头如虎,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嫩而美。

狮刀:腹背如刀,多刺无鳞。味亦美。

花跳:生泥中。大如指,有花纹,善跳。作羹亦佳。

竹叶鳁:身扁,鳞相迭。大二三两。作鲑佳。

象耳:身扁,色黑,[刺]最利。重约五六斤。

又 肉鲤:身圆而肥。结阵以行,有一网百担者。

鹦哥鱼:(扁)[遍]身皆绿,嘴红而尖勾曲如莺哥。

img1830鱼:大如掌,皮粗。晒干,可磨木器。

金目:《纪略》云:即松江之四腮鲈。姑存以俟考。

贴沙:上紫下白,身[扁]。一作比目鱼。存以俟考。

飞乌:夜燃灯,鱼自飞至。舟满,亟减灯。疑为燕化。

石脑:头圆身扁,青色粗鳞。大者,十余斤。

黄翅:《纪略》:状如乌颊,肉细,味美。其翅黄,故名。

青威:青色,状如石[脑],大亦如之。

又 乌鱼:《本草》名鲻鱼。《闽志》称:从黄河而来。冬至前捕之,名正头乌,肥而味美。冬至后捕之,曰回头乌,则瘦而味劣。

又 鲨鱼:一名[胎]鱼,[种类]甚多。《纪略》云:《海族志》:以皮如沙,得名。有胡鲨,青色,大者长丈余,鼻如锯。鲛鲨,皮可饰剑。虎鲨,头凹而有虎文。狗鲨,头如狗,尤劣。黄鲨,好食百鱼(159)。按:鲨之佳者,曰龙文鲨,皮有黑白文,取其翼[鬣]晒干,为鱼翅,珍[错]也。周凯云:鲨鱼胎生。小鱼子时入腹中,乳至大不能入乃止。《淡水志》:有白鲨,[双鬐鲨等种]。

又 瑟琶鱼:身圆而扁,尾长有刺。俗呼锅盖鱼,以形似得名。《纪略》谓:即郭璞《江赋》之鲼鱼。有红黑二种。

刺龟:身圆如毩,头尖尾短,无鳞,两边小翼,有刺如猬,形略似龟。取其皮以作灯。亦可观。

燕子鱼:状如燕。有赤黑二种。可晒干。黑名乌燕,翅四开,价较昻。大者,十余斤。或云海燕所化。

魟鱼:《台邑志》:身如檞[叶],口在[颔]下。黄魟大,肉粗。燕魟小,肉润。锦魟尤大。又泥魟,[扫帚],水沉魟。旧作鲂,误。

金梭:圆如梭。

米鱼:身扁,鳞细。

青鳞:亦名青鲫。

水尖:圆而尖,嘴尖长。

狗母:身长,尾尖。

花鰋:如长翼鱼。

班牛:斑点,细鳞。

大头丁:头大,尾尖。

牛尾:无鳞,形似。

img1831鱼:色赤,味腥。

三牙:有三齿。

鸡鱼:扁而赤,细鳞。

饲子饭:无细骨,可饲儿。

铁甲:[鳞]硬如甲。去皮,方可食。

红纱:皮如[涂朱],鳞细。

赤鯮:身短头大,尾两开,赤色,有鳞。

遍身苦:花点,细鳞。

鯌仔鱼:花[跳]之类。

马鞭:赤而长,尾尖上有丝一条。

咬网狗:色黑,口歪,形似扁鱼。

银鱼:白如银。

来猫鱼:头大口阔,细鳞,有花点。皮肉甚粗。

规鱼:河豚之类,食之伤人。似即《府志》之田[鸽]鱼。

枋头:似交腊而色如银。结阵而行,一网数百斤。

鳅哥:头圆而小,红色,有[须]。

泥绘,赤海,海鱱,圭糍,安米,鸢锤,午鱼,花身,竹梭,归秉,刣额,含西,青箭,金精,麻虱目,新妇啼,金钱仔。

黄爵:身[薄]多鲠。《漳州志》云:黄雀所化。

以上皆海鱼。

旗鱼:《府志》:色黑,背翅如旗。鼻头一刺,长或三尺许,极坚利。大者,六七百斤,触舟立沉,[盖鲸鲵]之类。

海龙:《府志》产澎湖。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冬日,双[跃]海[滩],获之喜为珍物。入[药],功倍海马。

又 海马:头有鬃,四翅。

鲫鱼:即鲋鱼。肉厚,味美。性不食钓。《本草》:鱼[属]火,独[鲫]鱼[属]土。土能制水,故有和胃行水之功。

鲫鱼(即鲋鱼,肉厚味美,性不食钓。《本草》:鱼属火,独鲫鱼属土。土能制水,故有和胃行水之功

鳝鱼:《埤雅》谓之鳗[鲡]鱼。腹白,有舌[无鳞],背有肉[鬣]连尾。生泥中。焚其头角,可避[蠹]。《说文》:鲡,同[鳢]。

鱓鱼:腹黄。《异苑》作黄img1832。贮水缸中,夜以火照之,其蛇化者项有白点,身浮水上,名化[骨鳝]。食则伤人。

斗鱼:《鱼经》:大如[指],长寸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多力善[斗]。《[闽]书》名丁班。

金鱼:即朱鱼。初[黑,变]红白,尾三岐。又有双眼凸起,尾分四岐者,称[龙头]金鱼,尤良,养盆中。

泥鳅:即泥。似鱓而短。

红鲢。

涂虱:头扁身圆,黑色。

乌鱼,草鳓,鲇鲐,芦鳗。

乌鳗:耳黑。性温补。

土龙:有力,性燥,补火。

以上浅水鱼。

以上鳞之属。

两栖动物

虫鱼:

虾蟆:右青约数种。

又 以上旱地之虫。

以上虫豸之属。

又 水鸡:即蛙也,有数种。

按:二物多人虫豸,然蛇则有甲,蛙皮厚而有爪,故附于介属。

以上介之属。

爬行动物

虫鱼:

蜇蜴:即守宫,一作四脚蛇。

又 以上生湿地之虫。

又 以上虫豸之属。

又 瑇瑁:《纪略》:瑇瑁状如龟,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班文,边缺如锯齿。无足,有四鬣,前长,后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顾玠《海槎录》云:老者甲厚,色明。小者甲薄,色暗。世言鞭血成班者,谬也。陆佃曰:瑇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谓之护卵。应邵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刘欣期《交州记》作蚼img1833。刘郁《西都记》:瑇瑁遗精,鲛鱼吞食吐出,年深结块者为撒八儿,价如金。澎人取瑇瑁,伺其登岸伏卵时,尾而逐之。其行甚疾,众并力反其背,俾其仰卧,将石垫住四围,明早抬回剥之。重者一二百斤。小者亦有数十斤。腌为脯鬻之,味同牛肉。

img1834鼊:大龟之属。相传,大龟能济溺。故近时,颇有买之以放生者。《府志》:状如鳖,四足漫胡无指爪。剥割时,两目泪下。甲可乱瑇瑁,亦以饰物■人。市贩鹿胶,每以板壳同煎。今按《纪略》,仅载瑇瑁。是一,是二,应俟考。

又 鳖:大城■潭有之。

又 蛇:种甚多。

按:二物多入虫豸,然蛇则有甲,蛙皮厚而有爪,故附于介属。

又 以上介之属。

鸟类

鸟兽:

海鹅:即野鸟。羽可为箭翎。俗呼[海]南[戆]。

水鸭。

麻雀:即瓦雀。《纪略》云:澎地本无麻雀。台镇吕瑞麟任澎湖时,从内地携百只来澎。离任时,放之然欤。

鹭:目感而受胎,俗呼白头丝。《台湾县志》:凡渡乡者,见白鸟飞翔则喜。盖水禽浅栖,以将近屿岛也。

叫天鸟:俗呼山麻雀。形略大,飞则向天而鸣。

练雀:俗呼长尾三娘。色光彩。有自台飞至者。

百舌鸟,鸟鸦,海燕,鸬鸶。

鴽:俗呼密婆。

猫头鸟:头如猫。昼瞎,夜明。其肉可治隔食。

鹰,颤。

朱鸽:人家多畜,种不一。白者,遇风雨即■,不若粉■之善飞。而朱鸽毛色鲜红,亦佳种也。

白鸠:能知候,每交一时,即唤。按:白鸠不非澎产,得自番舶,故或呼洋鸽。而地产黄黍可饲,由是生育甚藩,但不自抱,雏以鸡代抱,是其其拙也。鸣则应更,亦其信也。■■为之赋,载《艺文》中。

以上五条新增。

以上羽之属。

哺乳动物

鸟兽:

狸:姑与屿有之见《纪略》。

獭。

鼠:《纪略》:姑婆屿产白鼠,毛如银,两眼俱红。购之三年,始得一只。以地有狸猫食之也。又辨《抱朴子》鼠百岁色白之误。按:白鼠形甚小而眼红,内地多有之,无足异者。

以上毛之属。

又 虫鱼:

鲸鱼:俗呼海翁,长数十百丈,虎口虾尾,皮生沙石,刀箭不能入。大者数万斤,目珠即明月珠,死则脱落。《闽大记》:巨能吞舟,日中闪鬐鬣,若簸如旗,遒健好动,故又名。《闽中海错疏》:海喷沫成雨。其来也,形若山岳,乍出乍没。舟人相值,必鸣金鼓以怖之,布米以厌之,乃逝去。有自毙沙上者,土人梯而脔之,炙其皮为油,艌船甚佳。《纪略》云:三月妈祖诞时,众鱼来朝。海翁来,必三跃而去。跃时波浪滔天,海舟谨避之。

海竖:或作蜈鱼,状如海翁,大亦次之。头如猪。跃水面丈余,直上若浮屠,喷水如雪,故谓之竖。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略似人形,见人辄笑,见则为台飓之征。行舟遇之不祥,必焚投香楮而引避之。

又 海鼠:头有孔,重者四、五百斤。

海狗:狗头,四翅,尾尖。

以上皆海中异鱼。

又 以上鳞之属。

按《纪略》载:乾隆二十二年四月,有一鳅自毙于虎井屿湾上。土人争割其肉,约数千斤。厅署大门有支门鱼骨一条,长数尺,其脊骨可作碓臼。澎人云,此尚是鳅之小者。盖天地之大,何物不有。今考外洋贩运鱼油烛甚多,则皆鲸鱼油所制也。

又 金石之属:

龙涎:《赤嵌集》:海翁口中喷涎,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即龙涎,真赝亦莫辨

又 以上海中杂产。

【注释】

(1)据查,此非江淹所作,乃出自隋唐年间孔徳绍《赋得华亭鹤诗》,《文苑英华》、《古俪府》、《古诗纪》、《管城硕记》、《渊鉴类函》、《全唐诗》等皆可证。《古诗纪》特在作者处注:“《诗汇》作贺澈者,非。”可见,前人确有讹传。另,多数文集将孔徳绍作隋朝人,仅见《全唐诗》列为唐朝。

(2)所引与《本草纲目》稍异,其相关原文是:“肉气味甘平无毒禹锡曰:四月以前,未堪食。不可合猪肝食,令人生黑子。合菌子食,令人发痔。主治: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

(3)原文如此,有称“拨棹”,“拨棹子”。

(4)虽也有称“鮠鱼”,但多数文献,尤其是皮日休作品集作“鮸鱼”。后文同此。

(5)原文如此。

(6)原文不清,似“箋”字。

(7)原文如此,疑为“蝤蛑”之误。

(8)原文如此。“上蜂”因为别称,且邻近类似之“上”与“土”字皆清晰,故保留。

(9)此说多书皆称引自《禽经》。

(10)原书此后无文字痕迹。

(12)《说文解字》中仅见诠释:“雇也。从鸟,安声。乌谏切。”

(13)此相关内容有多版本,明确出处者多称自《谈苑》,乃旧题“宋·孔平仲撰”;据所称“至道”,乃宋太宗最后一个年号。而《素问》则是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故误。然而,查孔平仲《谈苑》,却未见此记载。

(14)此说,现存多种版本:仅“洞庭之鲋”的提出者,就见有①出自汉《吕氏春秋》,有宋代《埤雅》、《埤雅》与《海录碎事》,明代《说略》与《广博物志》等持此观点;②出自三国魏刘邵《七华》,有宋代《剡録》与《事类赋》,明代《异鱼图赞》等持此观点;③二者兼蓄,则见宋代《太平御览》,明清《异鱼图赞笺》等。确实难辨。
  再查之前者,唐代《酉阳杂俎》虽有“洞庭之鮒,灌水之鯉”说,却未见出处。《七华》之说主要是:“洞庭之鲋,出于江岷。素腴青颅,朱尾碧鳞。”而《吕氏春秋》之说则是:“鱼之美者,洞庭之鱄,东海之鲕”,并非“鲋”,而是“鱄”。
  可见,早在宋代,古人就已将《吕氏春秋》与《七华》混论。本书校订则据原文献提法而定,凡明确是《吕氏春秋》者,按“鱄”;凡明确是《七华》者,则按“鲋”。

(15)原文即此。

(16)此引文与民国五年《杭州府志》所引异,后者较完整。

(17)芫菁科Meloidae动物的古称之一多称“葛上亭长”,然此之“土”不清晰,亦似“上”,特注。

(18)查,未见其说。《本草纲目》释“斑鸠”时提及“斑隹,锦鸠,鹁鸠,祝鸠”等别称,并注:“时珍曰:鸠,鹁,其声也。斑,锦,其色也。隹者,尾短之名。【略】其小而无斑者,曰隹。”

(19)原文不清晰,似“雞”。而《本草纲目》相关原文则是:“时珍曰:伯劳,即鷃也。”

(20)此句,现见多人指为朱彝尊所作。但查朱彝尊《曝书亭集》,其中所收谭吉img1837(字舟石,嘉兴人)《和韵》之四才有。

(21)此诗实乃邵长蘅《高江村詹事以乍浦秋鸟见贻兼索题句赋此答之》,被宋荦《西陂类稿》收录。

(22)此物尚未鉴定出。据其描述中有“壳”“肉”“膏”等,疑似甲壳类,暂归此。

(23)此乃引用宋·施宿等撰《会稽志》,原全文连续。今特按所述不同物种分段。

(24)此题名有误,虽皆李易作,但前句出自《卜居独秀山》,后句则出自《浴鹄沼》。

(25)《剡录》误作《北梦琑言》。

(26)疑是“鮧”之误。

(27)查: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郭景纯〈江赋〉》巻十二,宋·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地理部·郭璞〈江赋〉》卷十六,明·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江赋》巻五十六,清·陈元龙《御定歴代赋彚·地理·晋·郭璞〈江赋〉》巻二十五,皆“石img1838应节而扬葩,蜛蠩森衰以垂翘。”

(28)该字形似“img1839”。

(29)查《南部新书》,未见此句。

(30)沈莹《异物志》有多种称谓;此处所引其描述蜈蚣的内容也有多种版本,谨按原文。

(31)原文不清晰,似为“人蛤”,但多有“文蛤”别称,故暂用。

(32)原文不清晰,“敞秣”只是字形略似。

(33)经查,此“鲇”引文,皆非《尔雅》与《尔雅翼》原文。

(34)查《赤城志》,未见此记述。

(35)暂按两栖动物。

(37)《赤城志》原文只有:“鸂鶒:《临海志》云:毛五色。善勑水取鱼。”

(38)《赤城志》此注释是指“鹗”。

(39)《赤城志》此注释是指“花臈”。

(40)此引文有误。《太平御览》引文为:
  《异物志》曰:锦鸟,文如丹池锦而藻缋牙交。俗人见其似锦,因谓之锦鸟。形微大于雉,其鸣特。有文章五色,甚可爱。

(41)此乃《尔雅》为“鴡鸠,王鴡”注。

(42)查《列子》,其文仅有:“鹞之为鹯,鹯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鹞也”;与此《志》所引略异。而此《志》所引,虽与多古籍中称“《庄子》曰”相仿,但查《庄子》则未见。

(43)经核对,至此主要引自《埤雅》,但有删改,且顺序不同。详下相关原文:
  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略】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飞则以木叶自覆其背。【略】臆前有白圆点文。【略】志常南向,【略】《南越志》所谓: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略】《本草》曰:鹧鸪形似母鸡。鸣云:钩辀格磔。

(44)查《本草纲目》无此说。《禽经》称:“鹊以音感而孕”;《分类字锦》则有于此《志》类似诠释。

(45)李时珍原文是:雉“将卵时,雌避其雄而潜伏之。否则,雄食其卵也。”

(46)原文不清,此2字似“蔔葡”。

(47)原文如此,但疑似“蚇蠖”之误。

(48)查《礼记义疏·曲礼》相关原文是:
  槀,干也,商量也。干鱼,商度。燥湿得中,而用之。脡,直也。鲜鱼煮熟则脡直。

(49)查《说文解字》,未见如此说。

(50)原文如此,疑为“鸮”之误。

(51)现存版本有异,但多数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2)客观转录应是:“离,【略】为蠃”。

(53)此引用似误,未标点。查《内则衍义》中,仅有“堇荁枌榆兔薧”,“用堇荁之菜及枌榆之新生”两处;《周礼注疏》更唯“堇荁枌楡娩槁img1846瀡以滑之”一处。

(54)此注释原误置在“百舌”之前,今移动归“燕”。

(55)此“img1847”字,按明弘治十五年《徽州府志》,当时“鹑”之别字。

(56)此注释原亦误置在“百舌”之前,今移动归“燕”。

(57)尽管查询提及“鵻其夫不”者,见有宋·杨简《慈湖诗传》与《先圣大训》并提到“尔雅释某氏”,明·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提及“尔雅云”;但查《尔雅注疏》原文,仅见:“佳其,鳺鴀。注:今img1848鸠。”

(58)此注释仍误置在“百舌”之前,今移动归“燕”。

(59)原文如此,但疑是“蚇蠖”之误。

(60)原为“img1849蛤”合称,但实为二物。

(61)此文与《闽中海错img1850》记载更接近,而《埤雅》原文则是:
  一名鳣鲤。脊中鳞一道,毎鳞上有小黑点文,大小皆三十六鳞。

(62)尽管宋代《古今事文类聚后集·三国魏·曹植〈恶鸟论伯劳〉》与《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曹植〈恶鸟论〉》所编《恶鸟论》皆未见此说;但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太平御览》则有“陈思王植《令禽恶鸟论》曰:【略】伯劳以五月而鸣,应阴气之动。阴为贼害,盖贼害之鸟也”之说,陆佃(1042~1102)《埤雅》更有:“陈思王《恶鸟论》曰:伯劳以五月鸣,应阴气之动。阳气为仁义,阴气为残贼。伯劳,贼害之鸟也。”
  据上,窃以为,此说之主体到《太平御览》编纂时尚存,其后则有增删情况。此《志》所引,似据《埤雅》而略有改动。

(63)查《辍耕录》未见此说,而《本草纲目》则有类似说法,相关内容是:
  弘景曰:燕有两种:紫胸轻小者,是越燕。【略】有斑黒而声大者是胡燕。

(64)该《志》在“石”后有一空格,疑缺一字。

(65)原文“鸥鹘”为一物名,现分为二。

(66)“蛊”涉及动物的多门、纲物种,暂放昆虫动物。下文同。

(67)原文“鸥鸢”为一物名,现分为二。

(68)原文如此,但疑似“螥螂”之误。

(69)此非出自《埤雅》。

(70)他人论述转引有此一说,但《淮南子》中未见。

(71)原文如此,但疑似“龙虱”之误。

(72)查《墨客挥犀》与此稍异,原文是:
  南中多有信鹊者,类鹊而小,能为百禽声。春时,其声极可爱,忽飞鸣而过庭檐间者,则其占为有喜。

(73)宁州在清嘉庆六年(1801)改为义宁州。

(74)原文将其分作“鳗”与“鲡鱼”二物。

(75)原文将其分作“鳗”与“鲡鱼”二物。

(76)唇足纲与倍足纲皆有“百足虫”之别称,二者在相当一些地域都有分布。因此处无描述,故按2纲分开。以下类似皆照此。

(77)“南人呼为:泥滑滑,因其声也”原是《本草纲目》“释名”之注,在此《志》被摘插入“集解”。

(78)此引与《周礼》之原文有误,摘引相关如下:
  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蘜。以灰洒之,则死。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虫无声。

(79)此乃宋·李觏《旴江集》所载《虾蟆》诗。

(80)原书所标有误。该诗是宋·李觏(字泰伯,建昌南城人)撰《闻训狐》,载《旴江集》。

(81)其后之诠释,《尔雅》中未见,而《本草纲目》有类似说法,见原文:
  时珍曰:似蚕而在木中食木者为蝎,似蚕而在树上食叶者为蠋。

(82)原文“百舌鹰”为一物名,现分为二。

(83)原文将“蚊蝇”作一物名,现分为二物名。

(84)原文“鳊鲢”为一物。

(85)查《论衡》则作“合梨”,并注:“一本作img1851”。

(87)查,未见此说。

(88)未见如此说。在《本草纲目》中,“鳡鱼”的释名提到“鳏鱼”,相关诠释为:“其性独行,故曰鳏。《诗》云:其鱼鲂鳏,是矣。”

(89)关于此论述,《方言》:“自关而西,谓之鹂黄,或谓之黄鸟,或谓之楚雀”注释中有相关内容,原文是:
  陆玑疏云:黄鸟,黄鹂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幽州人谓之黄莺。一名苍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抟黍。

(90)经核查,此前注释似转摘自《古今事文类聚后集》,然略有出入。原文为:
  群书要语:有蜜,谓之壶蜂《方言》。玄蜂若壶《楚辞》。蜂有两衙应潮《埤雅》。蘤蘤华华,[山中采花。]虽无官职,一日两衙见《复射》。

(91)此与所见《子夜吴歌四首其四》顺序异,原文是: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93)此引述与《尔雅注疏》略异,相关原文(含注)为:“鹞雉注:青质五彩,鷮雉注:即鷮鸡也。长尾走且鸣,鳪雉注:黄色鸣自呼,鷩雉注:似山鸡而小冠,背毛黄,腹下赤,项緑色鲜明秩秩,海雉注: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鸐,山雉注:长尾者,雗雉,鵫雉注:今白鵫也,江东呼白雗亦名白雉。雉絶有力奋注:最健斗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成章,曰翚注:翚亦雉属,言其毛色光鲜。江淮而南,青质五彩皆备成章,曰鹞注:即鹞雉也。”

(94)查《战国策》未见。而汉代《孔丛子》则有相关论说,原文为:
  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喣喣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及己也。

(95)查《本草纲目》未见此述,似为:
  窠大如鸡卵,而系之以麻发,至为精密。

(96)此引文有误,查《尔雅》:“鹰:鶆鸠注:鶆当为鷞字之误耳。《左传》作鷞鸠,是也。”又查,宋·罗愿《尔雅翼》:“《广志》则云:鹰一岁为黄,二岁为抚疑,三岁为青。”再查,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尔雅》:鷞鸠,生一岁为黄鹰,二岁为鵧鹰,三岁为鸧鹰。”
  可见此误似源于《尔雅翼》引《广志》,而后人讹作《尔雅翼》论述,再讹为《尔雅》。

(97)《尔雅注疏》原文是:“鷣,负雀注:鷣鹞也。江东呼之为鷣,善捉雀,因名焉。”

(98)经核查,此文在古籍中有二说: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后集》称梅圣俞作;而欧阳修《文忠集》收此文,清代的《渊鉴类函》、《宋诗钞》与《宋元诗会》等收此文,皆称欧阳修作。尽管欧阳修文为“弯弧俾逐出九州”,“自从狗啮一头落”似更适宜,但此还是按梅圣俞文点校。

(99)此中个别字不尽如今,然是据宋代《王荆公诗注》《声画集》《宋文鉴》等校对。

(100)《台湾府志》始于康熙三十年,康熙年间就有“四修、三刊”,除康熙四十九年宋永清主持补修《增修台湾府志》未刊行外,康熙三十四年高拱乾增补纂《台湾府志》中“物产”质劣(笔者另有专文),故本书未选用。

(101)原文如此。尽管物种别称不胜枚数,但此似为“魛鱼”。

(103)一般来说,不宜轻易更改古人对物种的称谓,但据蒋毓英《台湾府志》,应是牛尾鱼(可参见前文)。

(104)据初步考证,当是“魨鱼”,此乃源于高拱乾《台湾府志》之讹。

(105)其中“衔泥于壁间作房”,并非陆玑所言。

(106)现存《禽经》中未见此说,但宋代《埤雅》、《續博物志》,明代《巵林》、《山堂肆考》,清代《读书纪数略》等皆有类转引而文字略异,只是皆称“暮鸠”;参见纪昀等《禽经·提要》:“暮鸠鸣即小雨,朝鸢鸣则大风。”

(107)据同书下文“海龙”描述,此“海马”当属“鱼”。

(108)清乾隆七年《台湾府志》作“鲂”。

(109)此处“更正”值得考证。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与蜒蚰(Agriolimax agrestis)乃节肢、软体二不同门动物,台湾现今仍有蜒蚰(其俗名有:鼻涕虫、蜒蚰螺、旱螺、陵蠡、土蜗、托胎虫等)。

(110)《埤雅》原文是:
  鲂:一名魾,此今之青鳊也。《郊居赋》曰:赤鲤,青鲂:细鳞,缩项,阔腹,鱼之美者,盖弱鱼也。其广方,其厚褊。故一曰鲂鱼,一曰鳊鱼。鲂,方也。鳊,褊也。

(111)现存古籍中,对此说皆称自《养鱼经》,但笔者所见主要依据有3,经比对,瑕瑜互见:

(112)《礼记注疏》则是:“王后袆衣,夫人揄狄。注:袆,读如翚。揄,读如摇。翚,摇皆翟雉名也。”

(113)查宋《月令解》、明《月令明义》、清《月令辑要》皆未:“季冬,【略】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而《渊鉴类函》则有:“《月令》曰:仲冬,雉始雊。谓阳动,则雉鸣而勾其颈也。”

(114)查《尔雅翼》,未见此说。而汉代《孔丛子》即有:“纯黒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鸦乌”之说;到宋代《埤雅》、《会稽志》虽有“雅乌”“鸦乌”之异,但皆称出自《广雅》。而《广雅》出自三国魏时张揖撰,有可能采用《孔丛子》说。

(115)查《禽经》,未见此说。

(116)查《礼记》原文是:“仲春,【略】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髙禖。”

(117)此非原引陆玑文,《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原文是:
  似黄雀而小,其喙尖如锥。取茅莠为巢,以麻紩之,如刺袜然。【略】幽州人谓之鸋鴂,或曰巧妇,或曰女匠。【略】关西谓之桑飞,或谓之袜雀,或曰巧女。

(118)此字原文不很清晰,疑似“”。而《福建通志》中的“鰌鱼”“海鰌”,皆今鲸类。

(119)查《本草》,未见如此说者。

(120)《尔雅注疏》原文为:
  蟋蟀,蛬。注:今促織也。亦名青img1862

(121)《尔雅》未见如此说,但相关阐释在《孔丛子》中有,原文是:
  纯黒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鸦乌。

(122)现所见较早的文献记载2说,略有差异。其一,《猗觉寮杂记》:“燕作巢,避戊(巳)[己]日。”另一,《记纂渊海》:“燕作巢,知戊己《说文》。”

(123)此《志》之“鹿”与“麋”解角之诠释似皆出自《尔雅翼》,原文是:
  麋与鹿相反。鹿是阳兽,情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麋是阴兽,情淫而泽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

(124)与《古今注》稍异且排序不同,其相关原文则是:
蜻蛉:一名青亭,【略】色青而大者,是也。小而黄者,曰胡梨,一曰胡离。小而赤者,曰赤卒,一名绛驺,一名赤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丈人。

(125)查《淮南子》未见此说,《续通志》与《渊鉴类函》虽有,未标明出处。

(126)今所见《六家诗名物疏》与《诗传名物集览》引用则是:
注:鸥如仓庚而小,随潮而翔,迎浪蔽日。食小鱼。潮至则翔。水乡以为信。

(127)查《尔雅》,未见此说。

(128)查《禽经》,未见此说。

(129)据《山堂肆考》摘录《格物论》与《禽经》,仅“巢”与“飞”略异。

(130)《埤雅》中未见“性决燥”之说。

(131)原文如此,但他处多记载为“乌颊”,此《志》“黄翅”注释中也有“乌颊”。

(132)原文如此,但他处多记载为“鲡”。

(133)由《本草纲目》至此,虽涉及多古文献,却似转引自《毛诗稽古编》。

(134)此前似郭璞注,此后似陆玑疏。

(135)清台湾县名无“宁化”而有“彰化”,且此诠释“白头翁”与《彰化县志》同。

(136)该条全文原为:“沙蒜:生海滨,形类蚯蚓。《宁波志》云:沙噀:块然一物,如牛马肠脏,头长可五六寸许,胖软如水虫,无首[无尾],[无目]无皮骨,但能蠕动。触之,则缩小如桃栗,徐复臃肿。[土人以沙盆揉]去[其]涎腥,杂五辣煮之,脆美,为上味。闽人呼作土笋。但性大寒,多食能令人暴下谢。在杭作泥笋。乐清人呼为沙蒜,盖即沙蚕也参《闽小纪》。”据其中描述情况看,似包含不同3个门的动物,故将其拆分归各类。

(137)郭璞注则是:“蟷蠰,螗蜋别名。”

(138)与《古今注》稍异且排序不同。

(139)此后一句并非《本草纲目》内容,且其中疑似缺字。

(140)此引文似转自《格致镜原》,但也欠准确,《元氏长庆集》相关原文则是:
  蟆,蚊类也。其实黑而小,不碍纱縠,夜伏而昼飞。闻柏烟与麝香,輙去。蚊,蟆与浮尘皆巴虵鳞中之细虫耳。

(141)此非出自《埤雅》。

(142)《埤雅》相关原文为:
  鲂:一名魾。此今之青鳊也。《郊居赋》曰:赤鲤,青鲂:细鳞,缩项,阔腹。

(143)《本草纲目》原注释为:
  郭璞作鯶。其性舒缓,故曰鲩,曰鰀,俗名草鱼。

(144)经核查,此与《太平御览》所摘编同,但有删节。《汉书》原文则是:“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縁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145)前句《尔雅》即有,后句未见其出处。

(146)《埤雅》中未见“性决燥”之说。

(148)原文如此,疑似“蜾蠃”之误。

(149)原文如此,但他处多记载为“乌颊”,清同治十年《淡水厅志》“黄翅”注释中也有“乌颊”。

(150)原文如此,却颇费解。据多处描述,似可参考的有“青苍二色”,“蝇好交其前足”之说。

(151)原文如此,因无出处,故保留。但鸜鹆之别称之一,多称“寒皋”。

(152)《埤雅》中未见“性决燥”之说。

(153)查《尔雅》无此论述。但《格古论》云:“蚌闻雷则img1865瘦,其孕珠如怀孕,故曰珠胎。”

(154)此似有误,《尔雅注疏》则称:“虰蛵,负劳。注:或曰即蜻蛉也。”

(155)其前在《搜神记》中未见;后部在《本草纲目》相关的则是:“四翅有粉,好嗅花香,以须代鼻。其交以鼻,交则粉退。”

(156)查《古今注》,未见若此说。

(157)此段文颇费解。查《酉阳杂俎》相关原文则是:
  何讽(常)[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四寸如环无端。何因绝之,断处两头滴水升余,烧之作发气。【略】据《仙经》曰:蠧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

(158)此处所摘录《海族志》“鲨鱼”,与多数摘录的内容差异较大,可参见。

(159)此处所摘录《海族志》“鲨鱼”,与多数摘录的内容差异更大,可参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