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体信息处理的全息现象

生物体信息处理的全息现象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物体信息处理的全息现象生物借助特化了的感受器,通过不同类型的信息波,感知周围世界的三维环境。总之,生物全息感受的加工处理方法是多样化的。因此,这和全息原理是一致的。组织学的研究知道这个器官的感受器排列得很整齐,如果和照相底片比较,其分辨率每毫米为100线。另一个和全息有关的信息加工特征,是大多数这类动物所发送的超声波是双脉冲的。
生物体信息处理的全息现象_生物技术辞典

生物体信息处理的全息现象

生物借助特化了的感受器,通过不同类型的信息波,感知周围世界的三维环境。如大多数哺乳动物利用成对的单眼,节肢动物利用复眼来感知光信息,夜行动物则主要用超声波和红外波来接受全息信号,而某些昆虫则是利用紫外光和偏振光。总之,生物全息感受的加工处理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动式信息加工方面举蝙蝠和海豚两个例子。已经证明蝙蝠具有图像辨识能力,这可以用全息原理来作解释。当蝙蝠发送超声波时,脑里的发送部分,同时送刺激到脑接收回声的部分,这就是参考刺激。因此,这和全息原理是一致的。这样当背景噪声非常强时,蝙蝠可不增强发送超声的强度,只要加强参考背景的强度就可提高抗干扰能力。

关于海豚的超声定位。它前额有一个接收回声的“瓜器官”,它的位置决定了海豚在发送超声波到靶上时也同时冲击到它。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干涉背景。组织学的研究知道这个器官的感受器排列得很整齐,如果和照相底片比较,其分辨率每毫米为100线。这对全息照相是低了一个数量级,但如果对比光波长好几个数量级的超声波,则它的分辨能力已经是足够了。

另一个和全息有关的信息加工特征,是大多数这类动物所发送的超声波是双脉冲的。噶布尔曾证明,如果双脉冲的发放间隔在λ/4时,则所得的两个全息像就更完整。海豚的双脉冲正好落入λ/4之内。

至于生物的信息贮存,根据K.S.拉什利等人长期对猴记忆的实验,总结出两条规律。即:等势律(egual-po-tential)和分配律(distributed)。

整个脑任何部位都可贮存信息,当破坏了某些部位后还可以代偿。例如,当猴子视皮层摘除了几乎90%以后,对视觉形象的记忆依旧存在。这和全息一样,当部分破坏后只是分辨能力降低,但并不影响整个物体的回忆。而且在视皮层上各处都具有等同的势能。这和全息图极其相似,因此,提出了不少记忆和脑信息加工的全息模型,以试图证实脑的“全息加工”假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