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心中的巴金老人

我心中的巴金老人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怎样的人物?年轻的您,用一个大家庭的兴衰,用新世界和旧世界的冲突,用年轻人的决裂和幻灭,为不同的人指出了不同的道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嫦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不过飞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热,而嫦娥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他们就像是您的理想的化身。当到达最危险的那一刻,它已来不及回头了,随后结束了它的生命。

我心中的巴金老人

吴梦娇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初中银杏文学社(分部)

记不清是哪年哪月哪日,当我的双目在书架上游走时,无意间瞥到了您的作品——《家》、《春》、《秋》。回过神来,眼睛锁定了它,此时我能清晰地看到灰尘在阳光下肆意地舞动着。于是我随手将它拿了下来,任凭手指在页与页之间跃过,也许是年代太久远,书的纸张已经明显泛黄了。

看着书上那一行又一行密密麻麻的文字,我不禁顿生困意。于是我决定让它恢复到原来睡眠的状态,就在我将它放回书架的同时,从中掉落了一张照片,上面还写着1992年10月,细看是您在接听电话,那时您笑得真是灿烂无比。可是据我了解您当时与曹禺通话时,曹禺先生那边完全是“盲听”,因为曹禺听力不好,又听不懂您的四川话,面对面谈话都需人翻译。但是他好像只要听到相隔千里的老朋友的声音,说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个“音”。顿时让我对您产生了无穷的好感,到底话筒那头那个和他人通话通到他人只求听到您的声音而不在乎内容的主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于是怀着这个疑团我又重新打开了您写的书,发现您的语言描写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对话中,您笔下人物的语言中规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很是合拍,而发生冲突时的语言刻画,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可恶的觉英和淑华的对话,觉民和克安的对骂,让我不觉为正面人物的命运而牵挂,而那些令人恼恨的反面人物的语言,仿佛也被写活了一般引人入胜。在文中我又发现您好像比较同情女人。在三兄弟的眼睛里面,除了那几个姨太太以外,都是好女人,特别是自己的亲属。还有围绕着觉新的几个表妹、表姐、老婆、丫环,宛如大观园里面的金钗们,让人怜爱。在以前我所看的写“五四”时期时的作品,长篇小说并不多,可匕首、投枪却比较多,让人难免觉得太过血腥。而在您的《家》、《春》、《秋》,却似徐锡麟怀抱的炸弹,不断地投向旧世界的人群。选择多少人物?选择怎样的人物?选择怎样的冲突?情节?年轻的您,用一个大家庭的兴衰,用新世界和旧世界的冲突,用年轻人的决裂和幻灭,为不同的人指出了不同的道路。文学是救国的,是治病的,洋洋洒洒三卷俊文,虽比不得《红楼梦》,却可让我们回想五四时期人们的生活和经历。我对您越来越感兴趣了。

后来我开始阅读您的其他作品,我发现您的小说包括《激流三部曲》在内,最热衷于描写青年形象,探索青年道路。您十分敬佩的意大利工人领袖梵宰蒂,在给您的信中说:“青年是人类的希望。”这对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您在一生中一直对青年怀有一颗炽热的爱心。您写的小说的主要特征,也在于表现青年一代的命运和他们对幸福的追求。您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青年形象,反映了历史转折时期中国青年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变化。可以说,从《灭亡》到《爱情三部曲》,您的小说都是在探求青年与革命、爱情的关系,寻求正确的人生道路。到《激流三部曲》,您更是以真诚的态度,描绘青年一代的苦痛和追求,为他们的命运而呼喊,同时也缜密地揭示出他们在不同的生活处境中形成的性格差异,这给予作品以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力量。可以说,您的小说是青春的赞歌。正因为如此,您的小说成为青年所信赖的朋友。

现在我好像也被您的一切占据了眼球,我在不知不觉中想要更加深刻地了解您,于是我上网找您的资料。因为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您虽写的也是日,意却不在此,您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又不美丽的昆虫,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昆虫和远古神话中虚无缥缈的人物,您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我想这才是您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您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而这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于是让我知道了其实我们同样应该为飞蛾而赞叹,“倘使我也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随后我看到您曾经说过“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这让我看到了您激情洋溢的一面,接着我又看了您写的与《日》相对应的《月》。在此文中,我又看到了您细腻幽静的另一面。与千百年来吟月的诗词不同,您笔下的月是别样的,“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种感觉”,暂时没有了前文中对热的礼赞,而对冷有了别种独特的感受。一个人踱步在月光之下,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时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了落了霜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您当时的心情并不是悠闲、自在的,而是忧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这样忧愁情绪之下,您却并未就此沉溺,而是写道:“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嫦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不过飞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热,而嫦娥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就像是您的理想的化身。

看完这两篇文章后,突然我想到这个被遗忘了许久的故事《飞蛾扑火》。用心体会,其实飞蛾扑火的美是瞬间的美丽,是刹那间最永恒最绚丽的色彩。它是为了追求光亮,为那炫亮的热情所吸引,然后扇动着它的翅膀奋不顾身地冲进了火苗,却不知道它的危险足以致命。当到达最危险的那一刻,它已来不及回头了,随后结束了它的生命。我不知道,它是真的愿意去追求那份热情还是迫不得已,所有有生命的动物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果换成是蚊子,还会有那样的举动吗?有人说那是一种自焚现象,我却不这样理解。大家应该有所了解,飞蛾扑火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何尝不是在无形中守着这样的自然现象呢?亲情如此,不能用太理性的角度分析,与其说是死脑筋,不如说是为了追求幸福、美好,也是一份执著。一旦付出,回头路很难,可能是一份无悔的付出,认为值得。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实生活学习都是如此,曾有个朋友在一次偶然机会,面临一次新的工作挑战,工作岗位比较好。但他告诉我,他把自己形容成水杯,一定的容量要装超容量的水,结果是会溢出来的。幸好在我们的鼓励之下,他毅然接受了挑战。前面的路困难重重,有不信任,也有嘲笑声。他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工作着,也慢慢享受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很多事都是无法预见的。我们没有白雪公主里女巫的那面魔镜,只有认准了一个方向,不怕艰难险阻,付出努力,付出真心,一如既往的走下去,终究会否极泰来。

您是巴金,您就是您,那个做事执著、对人真诚、眼神透明如水的您——我最敬爱的您,并无一点做作的您。

指导老师:华中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