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武兼备刘应节修筑长城的那些事

文武兼备刘应节修筑长城的那些事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将仇鸾率军与俺答军在京城外发生混战,战斗异常惨烈,双方死伤惨重。而在当时文官上司与武将下属不和的现象普遍存在,几成流弊。刘应节抗击侵略,修筑长城功不可没明朝的北部边疆当时受着蒙古各部的侵扰。所以,当时这一段的长城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蓟辽总督刘应节便在修筑长城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谭纶调任离开后,在刘应节支持下,戚继光在长城上继续增修空心敌楼。
文武兼备刘应节修筑长城的那些事_在承德滦平遇见 最美金山岭长城

一年一年春草绿,一年一年城门旧。岁月绵绵,不知道明长城还会与天地共存多少年?

在中国历史上最不缺乏长城的故事,长城作为中国标志性的建筑经历几千年的风雨而屹立不倒是有它的原因的。比如最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在那么凄惨悲情的故事背景下刘应节修整长城的事仿佛就没有那么多看点了,不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当站在金山岭长城饱览眼前山河风光时,还是不应忘了这位文武兼备的功不可没之人。

刘应节何许人也

在山东潍坊市城区西南30里的浮烟山下,有一个叫刘家庄子的村落。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子,明朝中期曾经出了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他外官至督抚,内官至刑部尚书,与人们熟知的张居正、戚继光同朝为官,是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士。他就是刘应节。

刘应节(1517~1591年),字子和,号白川,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乡试第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他不仅为官清正、善于作战,而且也颇富文才。他一生写了很多文章,其中《蓟门奏议》《沿边军筹》《白川文集》等颇有水平。每个人的成功都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应节亦然如是。刘应节虽非出身官宦之家,但刘氏家族在当地也算得名门望族,良好的家庭熏陶和文化教育使他在成长中汲取了更多的精神营养。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部首领俺答汗率大军举兵南犯,直逼帝京。大将仇鸾率军与俺答军在京城外发生混战,战斗异常惨烈,双方死伤惨重。嘉靖皇帝下诏,要求户部选一精干使者,致军中慰问劳军。当时户部大小官员皆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被选派。时任户部广东司主事的刘应节挺身而出,主动请命。同僚们都认为这次犒军绝无生还之机,领命后的刘应节也做了最坏打算,临行告诉亲友:“此去7天不回,请把老母和妻小送还家乡,并转告老母不要悲伤。”半夜,他披挂整齐,单骑护车出了京城。旷野阴森,乱尸堆积,车马急奔。刘应节克服重重困难,见到大将仇鸾,出色地完成了这次犒师任务。

这一事件充分展露了刘应节过人的胆略和智谋,也因此引起有司官员的关注,很快他先后迁升为户部郎中、怀庆知府,后因政绩十分突出,而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升任山西井陉道兵备副使,兼辖京城咽喉重镇三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刘应节以山西右参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后来他因功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取代谭纶总督蓟州、辽东、保定军务,成为时任蓟州镇总兵的戚继光的上司,并有了长达五年的合作。

万历元年,刘应节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虽仍任总督,但官阶已升至正二品。万历二年(1574年),刘应节晋升南京工部尚书,后召为戎政尚书,又改任刑部尚书,成为当时张居正内阁的重要成员。但他与张居正的关系并不融洽,后来又得罪了万历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冯保,被人以“与云南参政罗汝芳出郭谈禅”之名弹劾,遂上书求归,于万历四年(1576年)辞官回到家乡。万历十九年(1591年),刘应节去世时,万历皇帝遣使凭吊,并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不得不说的总督刘应节与总兵戚继光的故事

明朝时期北方边防的形势严峻,刘应节被调任顺天巡抚,整饬蓟州边备。同时,戚继光从南方抗倭战场调任蓟镇总兵,兵部同时还调谭纶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与戚继光共同负责边防。隆庆四年(1570年)秋,谭纶调任兵部左侍郎后,刘应节继任总督,成为时任蓟州镇总兵的戚继光的上司,一起共事五年之久。刘应节比戚继光大5岁,共事中,他同这位山东老乡相互信任、感情融洽。

明自正统以后,重文轻武,武臣地位日低,嘉靖以后更甚。戚继光对此深有感触,他明白,武将如不能得有力重臣扶持帮助,就根本站不住脚,更不用说建功立业了。而在当时文官上司与武将下属不和的现象普遍存在,几成流弊。在这一点上,戚继光是幸运的。《明史·戚继光传》记载:“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榷,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诸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故继光益发舒。”这里对刘戚二人的关系做了明确的描述,可以说若没有刘应节的支持,戚继光的军费开支、士兵招募、军事演练等均无法顺利付诸实施。当然,戚继光有朝中宰辅张居正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但远水不解近渴,刘应节若不放手让戚继光施展才能,抗敌局面不可想象。正是由于有了包括刘应节在内的督抚大臣的积极支持,戚继光才“动无掣肘”,能放手行事,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才得以充分发挥。他镇守蓟门16年,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切实措施,使得边备修饬,一境平安。

刘应节抗击侵略,修筑长城功不可没

明朝的北部边疆当时受着蒙古各部的侵扰。蒙古骑兵时常入关,向北京城外侵袭,甚至常常直入昌平、通州等地抢夺财物,骚扰百姓,直接威胁着北京城的安全。所以,当时这一段的长城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蓟辽总督刘应节便在修筑长城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长城修筑史上,永远刻下了刘应节的名字。

明朝长城边塞在军事上分为九个镇辖区,蓟镇区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灰岭口,全长1200多里,这段长城便是刘应节与戚继光等人指挥设计和修建的。这段长城具有高、宽、厚的特点,并且在重要地段修筑仔墙、敌楼,烽火台密集,多种形状,多种用途,集全国长城之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谭纶调任离开后,在刘应节支持下,戚继光在长城上继续增修空心敌楼。刘应节还曾专门上书指出,空心敌楼有十大优点,使防御力量大增。简言之,士兵见举烽火,立即登楼应战,施放铳箭,使敌骑无法靠近;即使万一敌人突墙而入,楼中士卒仍可据台坚守待援,也可乘机反击,牵制敌人,使敌不敢深入。

明代时炮是长城防务的重要武器,在长城沿线上有着许多质地不同和形态各异的炮。在今天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内有一件用顽石制成的“石炮”,称为“长城石炮”,就是刘应节任职时创制的。后来戚继光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使之威力更加强大。现在金山岭长城砖垛口上就安放着戚继光改进的火炮

* * *

由于刘应节领导有方,更与戚继光等人的相互信任,官员们同心协力,屡挫来犯之敌,终致俺答汗再不敢轻易犯境。隆庆五年(1571年),俺答汗归顺明朝,北部几十年的战乱方得以平息。这里面也有着刘应节的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