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瀚求真如

墨瀚求真如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华诞的前一天,谷老约我在翠微大厦咖啡茶屋相叙,郑重赠我一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版印出的八开巨著《谷源涌书作集》。这幅佳作后来被中国书协评为一等奖,亦作为谷老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所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而备受关注,传为美谈。

王天晞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华诞的前一天,谷老约我在翠微大厦咖啡茶屋相叙,郑重赠我一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版印出的八开巨著《谷源涌书作集》。茶屋获宝,坦扉多益,回到居室,我即刻用短信将第一印象发给了在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书法专业研修班结识的这位忘年交。联句额为:真如颂;上句,求真书真传真品;下句,法如意如书如人。有感偶成的七言联句,前三后二二,或者前二二后三,均可成诵,以示对学长的敬重。书案添珍,反复把玩,成为我荷月品茗的一大快事。封面选用中国红的书作集,一个“真”字浸透各篇,贯穿全书。正是:临池法书真情趣,积跬砚寻真境界,豪情容墨真性灵。

先说,临池法书真情趣。这句起段标题,力扣本书作集第一部分感言所阐明的主题思想,对于临池这一学书门径与书法艺术情趣之间的必然联系作了点探讨。连同后两个标题一样,都是逐篇阅读谷老书作真迹后的心得感受。班门弄斧,以期砚田耕正道,疑义相与析。

统一中国文字、秦小篆书体集大成者李斯在《笔妙》中说道:“夫书之微妙,与道合。”点明了古代书法精妙之所在,是至为精当的高论。谷源涌先生认准古人留下的书法艺术遗产至今仍是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而临摹古代法书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唯一门径这个道理,二十余载,临池不辍。从坚持日课、追随古法、承继先贤、临摹名人碑帖的过程中,领悟书法艺术的真正情趣,益有三:一曰,书法本为“有情物”;二曰,乐走继承创新路;三曰,趣从临池搞创作。谷老先生在《法书临池感言》中明确写道:“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经过长期实践积淀而形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必须走继承、创新之新路。舍弃传统,书法艺术创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

这本书作集第一部分编入的十六幅临摹古人的书法之作,无疑应当视作上述感论的最有说服力的注脚。其中,1994年9月通临王羲之《圣教序》手卷和1994年9月通临王羲之《十七帖》手卷,以及2008年8月通临智永《真草千字文》,把书作者以景仰之心对汉魏晋唐时期的长卷心摹手追、化苦为乐、乐此不疲的老兵执着劲头,活生生地突显在字里行间。特别是2009年9月通临孙过庭《书谱》手卷,书作者已是八十岁高龄的长者,能够以如此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定力,一字不落、一笔不苟地在草书《书谱》的书艺园地里与古贤孙过庭笔墨恳谈,怎么能不得其汉字情韵的真传和点划品趣的熏陶呢?在通临的五幅大作当中,2003年6月,书作者对《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六条屏的欧体展示,至为成功。既可列入通临的上乘精品,又无疑是通篇真功的欧体创作。冠初唐书法四大家之首的欧阳询奉敕书“九成宫醴泉铭碑”,把唐开国勋臣魏征撰写的李世民在贞观六年夏月避暑之事标榜于青史;同时,也由此奠定了欧体书品在初唐楷书中的权威地位。一千六百多年之后,由当年登州府出生、曾是抗日的小八路在离休之后步入书法大门者,去挑战唐庭重臣成名佳作,本身就挺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在新世纪之初,再一次通临九成宫铭文的当年的小八路,已步入“不逾矩”之年了。在其临池这幅巨制之前三个月的另一幅创作《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六尺中堂中再显欧楷功力。这幅佳作后来被中国书协评为一等奖,亦作为谷老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所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而备受关注,传为美谈。

再说,积跬砚寻真境界。“积跬步”一词,引自荀子的《劝学篇》。书作者离开工作岗位后五十八岁开始与翰墨结缘。在学习颜楷六年之后,得欧阳中石先生论书之启发,转而专工欧楷、潜心积跬(长年积累每天一星半点的进步),长达十五个春秋。他在《砚边积跬·感言》中写道:“学楷书可以悟法度、立骨架、养浩气。”[2]“中石先生指出:学欧楷是学楷书的重点。因为我们要寻求法度,而在欧楷《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中最能得到启发。我深以为然,且在习书过程中深有体悟。”[3]编入《书作集》第二部分的楷书作品计八十三幅,都以欧体楷书面貌出现,足以见证谷源涌先生专工欧楷、从临池《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中寻求楷书之真如,现已进入三种境界。

其一,感悟法度——求气韵与协调相贯通,布白与虚实相匀称。书作者2003年3月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同年4月书《王维五言律诗五首》,2009年12月书《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2004年5月书《李白诗〈将进酒〉》,2003年12月书《毛泽东诗三首》,1997年12月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雪〉》,都是欧楷感悟法度的力作。上述书作不仅表露出来作者的气度、修养、阅历、才华、天赋、器局、禀赋和性格属于上乘,更为难得的是,在书体流派、字形大小、笔法风格、主文首尾、字间行距、通篇墨色诸方面,脉络贯通和谐一致,达到了均匀顺畅的视觉效果。楷书的虚实和布白是否得当匀称,历来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节点。书作者1997年6月《自撰题词〈新疆兵团九师精神〉》横幅巨制与2004年1月书于北京的《自作诗六首》中堂立轴,充分展示多年习颜临欧的唐楷功力,当疏则疏,虚实有度,疏密井然,以真情传欧楷,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其二,立正骨架——求单字与全篇相融合,界格与行列相一致。欧楷的骨架雄劲,不仅体现于单个字,更应见诸行与整体的优化组合。这种点画带劲、字字传神、笔笔怀柔、通篇阳刚的欧楷骨架,书作者在2002年6月书赠一对伉俪的《知足有为五言联句》里,彰显得格外分明。上句下句共十个字,重叠修辞恰好五双。若碰上没有功力的书写人,这幅五言联句笔画写好便是一个难题。源涌先生抖擞起欧楷骨架的雄风,知变,足当变;毋有,则不为,堂堂正正的一幅联句条幅,就这样成功面世了,其展示的阳刚美和产生的震撼力是有目共睹的。

在立正欧楷骨架,探求界格与行列一致的成功书作中,2009年6月的三帧横幅,《上善若水》《古书浇胸》《自强不息》,均堪称是功夫过硬的珍品。无论是处理行列等矩的情况,或者是行宽列窄的情况,抑或是有行无列的情况,谷老都能保持“界格”的欧楷品味,严格遵循欧门先贤研定确立的成规,力求在反复临摹欧阳询几块重要碑石拓片的基础上,将欧楷间架结构的风骨和特征把握得更加准确,更得其真传。

其三,涵养浩气——求品式与内容相匹配,印章与款识相增色。《砚边积跬》部分编入的八十三幅楷书作品中,品式因内容不同而异,但总体还比较齐全:以竖轴条幅为主,中堂、楹联、横幅、扇面、斗方、条屏、手卷册页、匾额等等都有所涉猎展示,足以体现出作者涵养浩气的兴致之广泛,品式之多样,积跬之辛劳。欧楷是艺术,更是文化。作为一名书法家,谷老通过师承名家名作,吟诗抒情答对来涵养浩气,积蓄精神,含英咀华。这既是书作者平生的喜好,又为日课之“太极”。继1996年8月小楷《白居易〈琵琶行〉》之后,2008年9月又小楷《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并诗〉》;2009年5月楷书《苏东坡前〈赤壁赋〉四条屏》之后,2010年2月又书《文天祥〈正气歌〉四条屏》。这四幅屏卷,都可视为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大观之作。而1998年1月四字大楷《书师汉魏》中堂成作之后,连同盖着朱色印油的“寄情书画”闲章、矱颙斋斋号,谷源涌印鉴也都已作为欧楷正书的一张名片,牢牢嵌印在广大读者的记忆中了。

末了,扼要说说:豪情容墨真性灵。书作者在《墨中容情·感言》中坦言:“行草以灵动之笔成鸾舞蛇惊之势,最能体现出书法艺术书法性灵的特征。经专工楷书而渐次迈向临习行草,也是我一直以来心神向往的艺术追求。”[4]毋庸讳言,谷老的行草,与其正书相比较而言,后者还是略为见长见高的。行草书虽不至于如书作者自我调侃的那样“所谓以弩步而追骥尾也”,毕竟还是有差别的。细读编入本书的六十四幅行草书作,在坦露其真性灵方面,还较为有特色。这就是:可亲、可敬、可爱。

可亲,集中体现在2008年9月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2009年10月草书《李白〈将进酒〉》和2010年9月草书《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幅书作中。临摹的原迹,我没能去一一比对;但从起笔开头字的率意,行列文脉的流畅,通篇气势的张扬,以至于收笔落款的自如,都能给读者亲切率真的艺术感受。闭目遐想,这莫不是那位满头银丝,身着T恤衫、背带裤,操着胶东普通话的“小八路”在引吭高唱红色经典歌曲么?遇到此情此景,谁也无暇顾及这位歌者的音符是否准确,都会默默地祝福:您高兴,听众就快乐!

可敬,主要体现在对儿女、孙辈及作者写给原战斗部队的勉励诗作中。2009年9月《为西蒙作诗〈咏梅〉》,2010年9月书《自作诗〈携彬彬荡舟北京玉渊潭〉》,2010年10月书《旧作一首〈勉殷璇出国游学〉》都是在不经意、轻松而祥和的气氛中,把人生的哲理、求学之道理侃侃写出,使这种“家教”式的真传,容易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特别有趣的是,2009年9月草书《旧作一首〈携子荡舟湖上〉》与2009年10月楷书《自作诗〈携子荡舟湖上〉》相比照,同一首诗,同在表达父欢子乐的情景,由于采用的书体不同,效果则大相径庭。楷书,做板着面孔说教状;草书,则豪情挥洒,读后不由使人对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油然起敬。

可爱,侧重体现在多首自作诗、名家格言联句书作之中。或扇页、或楹联、或团扇、或节录论书名段等,这诸多的锦句格言、人生感悟、达观境界,美美与共,和而不同,都在集中宣传一个“大爱海纳”的主题。其中,2010年5月用草书写成的“人间天下”七言楹联尤为可爱。写的是“人间岁月闲难得,天下知交老更深”,郑重提倡一种脱俗离凡的老道普爱的精神境界。一个“闲”字,一个“老”字,把中国进入老龄社会的敏感问题,突兀于“天下人间”。这是当年“最可爱的人”在呐喊,相信是会在如今和谐大爱之间,引起回响,产生共鸣的。

总之,笔者认为,可亲、可敬、可爱这种“钟情”,正是谷源涌先生行草的真性灵。由此,联想起太白真迹“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六字禅语,钟情书道的我,斗胆感言:这种真性灵,乃是谷老行草的一道奇绝的气象,尽管他还有待于再成气候。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日至三十一日草就于莲花池

作者简介:王天晞,笔名田溪,简介详见本书《尚美向善意求真》一文。

[1] 见《谷源涌书作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2页。

[2] 见《谷源涌书作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78页

[3] 见《谷源涌书作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78页。

[4] 《谷源涌书作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1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