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子》的作者究竟是谁

《管子》的作者究竟是谁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管子》这部书,争论最大的是它的作者。《管子》到底只是借用管仲的名,还是管仲本人的著作?那时候,没有人怀疑《管子》的作者是管仲。怀疑管仲跟《管子》没关系,而是他人托名所作,那都是后来人的想法。郭沫若大力推崇的学者马非百,为一辈子研究《管子·轻重》的学者。据他的考证,《管子·轻重》篇是东汉的作品。从司马迁的话里,我们可以肯定,《管子》是管仲之作,主要思想是管仲的。

关于《管子》这部书,争论最大的是它的作者。《管子》到底只是借用管仲的名,还是管仲本人的著作?管仲死后,从战国到两汉,《管子》一直很流行。那时候,没有人怀疑《管子》的作者是管仲。到什么时候开始有人怀疑《管子》不是管仲作的呢?晋代的傅玄。因为书里记载很多管仲死后的事情,他就认为“管仲之书,过半便是后之好事所加,乃说管仲死后事。其《轻重篇》尤复鄙俗”。这种说法听上去很有道理。一个人死了,他的书里的确不可能再记载他死后的事情。从这时候开始,很多人便开始怀疑。唐代的孔颖达、杜佑;宋代的周敦颐、叶适、朱熹;明清的宋濂、朱长春、顾炎武、纪昀等都认为《管子》不是管仲所著。叶适在《习学记言序目》中最早提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的说法。这句话成为后人诠释《管子》成书的经典言论。这话不错,但仍要分析。朱熹说,管仲“决不是闲工夫著书的人,著书者是不见用之人”。这完全是想当然的推论。因为朱熹自己在政治上是“不见用之人”,所以有时间写书,而管仲要帮助齐桓公成就称霸大业,自然就没时间去写书,所以他推断《管子》不是管仲写 的。

到了近代,疑古思潮盛行。从胡适开始,顾颉刚、郭沫若、冯友兰都认为《管子》是依托管仲题名的。如冯友兰 说:“可以推论,《管子》所收文章都是当时‘稷下先生’们所写的,他们不是来自一家一派,所以内容比较繁杂。《管子》这部书应该是在稷下学宫消失以前就编辑出来的。它在战国末期就很流行。《管子》里面没有管子亲笔写的文章,但其中也有可以作为讲管子本人思想和活动的材料。”(《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113页)这是冯老先生的说法,但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推断。学者理应有依据才说话。大家现在读到的中国哲学史,大多是出自冯友兰系统。你名声越大,言论不负责任,影响就越大。前几天看见有人推论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记者将这类奇谈怪论在报上炒作一番也无所谓,毕竟是无名小卒。中国人的传统是“人微言轻”。然而,大学者一讲好像就变成了定 论。

郭沫若说:“《管子》书是一种杂烩,早就成为学者间的公论了。那不仅不是管仲做的书,而且非作于一人,也非作于一时。它大率是战国及其后的一批零碎著作的总集,一部分是齐国的旧档案,一部分是汉代开献书之令时由齐地汇献而来的。”郭先生是诗人、才子,也是剧作家,会写戏,同时也研究甲骨文,搞政治,可以说是什么都参与。但才子是才子,诗人跟学者则是两回事。诗人想象力很丰富,而学者需要非常严谨的思维。郭沫若的这些说法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推论,都是诗人的想象。古书上从来没有相关的记 载。郭沫若更推论出《管子》中《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等四篇为稷下学派宋钘、尹文的著作。根据他的日记记载,郭先生是偶然看到《庄子·天下》里提到一些宋钘、尹文短短的三言两语和《管子》四篇里的话意思差不多,就想象这四篇文章应该就是宋钘、尹文写的。郭沫若由此写了一篇文章《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把《管子》作者定为“宋尹学派”。这个名词是郭沫若发明的。因为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我们以前读中国通史,有关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毛泽东指示要依照郭老的“战国封建说”。他是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学术权威。所以大部分人都跟着说,认为《管子》四篇是“稷下学派”宋钘、尹文的作品。时至今日,学术界还是持这样的观点,根据就是郭沫若这突发奇想的推论。因此,“《管子》非管仲所著”几乎成了公论。但这些说法到现在为止都只是推论,没有任何可靠的根 据。

《管子》这本书最早见于战国末期《韩非子·五蠢》:“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意思是说,现在国内的人都在谈论政治,家家都藏有商鞅和管子的书。这里的“家”当然是指士大夫。足见《管子》成书之早,流传之广。其在当时社会之普及,就像《毛泽东选集》在“文革”中一样,家家都有。家家都有的书,当时居然没有人怀疑是冒牌货?西汉司马迁编的《史记》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也。”司马迁亲自读过这些篇章。“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我既看到管子写的书,也看到史书上记载他的事迹,所以我写了《管晏列传》。至于他的书,市面上很多。司马迁还引用了《管子》里的很多话,如“故其称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这些文句均见于今本《管子·牧民》篇。怀疑管仲跟《管子》没关系,而是他人托名所作,那都是后来人的想法。离管子越近的人越没有怀疑,离管子越远的人怀疑得越厉害。司马迁明明讲他读过《管子·轻重》篇。郭沫若大力推崇的学者马非百,为一辈子研究《管子·轻重》的学者。据他的考证,《管子·轻重》篇是东汉的作品。那么,用他们考证的逻辑,东汉以后写的《管子·轻重》,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怎么能看得到呢?这个逻辑显然不对。所以有时候我看不起“学院派”,尽管我自己也是“学院派”出来的,学问没有打通嘛。一个研究经济史的人没有通史功底,不懂中国文化的变迁,就会搞不清楚状 况。

从司马迁的话里,我们可以肯定,《管子》是管仲之作,主要思想是管仲的。汉代《淮南子·要略》里也有提到:“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之书生焉。”汉代学者在这里点出了《管子》成书的历史背景,也没有认为《管子》是战国甚至汉朝人依托管仲之名的伪 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