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而避之,拣弱敌打

强而避之,拣弱敌打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的发言赢得了普遍的赞同。彭德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他强调指出,这种“强而避之,击其惰归”的战法,和《管子·制分》里的主张颇相似。“避其锐气,拣弱敌打”,是毛泽东活用孙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思想又一做法。14日和1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相继下达了歼击由富田出犯之敌的作战命令和补充指示。16日,红军主力向正在东进的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一个旅展开攻击,经一昼夜激战,将其大部歼灭,残敌逃向水南。

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失败以后,于1931年2月,派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又三个旅约二十万人的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大规模“围剿”。

蒋介石确定这次“围剿”的方针和原则是: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以主力分别由东、北、西三面进剿,一部由南面协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渐紧缩包围圈,彻底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苏区。

二三月间的一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在龙冈开会,讨论第二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

毛泽东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指出“围剿”军虽然有二十万,与第一次“围剿”时一样,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与蒋介石有矛盾,各部派系复杂,动作不协调。其中第五路军从北方新到,胆薄恐惧,是个弱敌,可以先打。毛泽东的发言赢得了普遍的赞同。

彭德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他一向总是不那么习惯引古论今,这次一反常态,他谈了自己对形势的看法,以及红军应持何种战法以后,还引用了《管子·制分》中关于“强而避之”的一段话,指出凡进攻作战,打强点就会碰钉子,打弱点就容易成功。攻击敌人的强点不克,其弱点也会变成强点;乘虚先击破敌人的弱点,其强点也会变成弱点。

彭德怀认为,毛泽东讲的诱敌深入,避其锐气,拣弱敌打,旨在灵活运用以屈求伸的辩证形式,其内容是积极的可取的。他强调指出,这种“强而避之,击其惰归”的战法,和《管子·制分》里的主张颇相似。这一战法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适用于今天的反“围剿”作战。(黄丽镛编著:《共和国元帅读古书实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避其锐气,拣弱敌打”,是毛泽东活用孙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思想又一做法。毛泽东指出:“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二版,第208页)拣弱敌打,讲的是要正确地选择作战对象,是改变敌强我弱形势的重要战法。是实现歼灭战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一战法的意义,在于使我军保持作战的主动权,每战都能确有把握地歼灭敌人。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彭德怀引用《管子·制分》中的话是:“凡用兵之法,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管仲是说用兵打仗的方法,进攻敌人的强点会受挫,乘虚攻击则会取胜。攻击敌人的强点,其弱点会变成强点;攻击敌人的弱点,其强点就会变成弱点。管仲和孙武都是春秋时代的人,管仲《制分》中的话与孙武《军争篇》的话,可以互相证明。

关于在会议上引用《管子·制分》中这段话,时任红一方面军总部参谋处长的郭化若的回忆与此略有不同。他在回忆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文章《横扫七百里的辉煌胜利》中说:

4月18日,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继续举行,各军军长、政委和红三军团的总指挥、总政委都到了。在面对敌人的第二次“围剿”,打不打的问题基本上解决后,紧接着讨论怎样打的问题。毛泽东从实际出发,以充分的理由说明了对这一次各个歼灭敌人的大体设想,和在打破“围剿”后转入战略进攻时的发展方向。毛泽东的意见提出后,大家都表示同意。关于先打弱敌还是先打强敌,毛泽东在会后闲谈时指出:

他们不懂得在战略上也应打弱的道理,是古已有之的。《管子》中说:“故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不是古人早已讲过了吗?(《历史研究》1978年第一期)

仔细分析,郭化若的回忆与彭德怀的回忆,在细节上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引用《管子·制分》中关于“攻坚”与“攻瑕”的名言,彭德怀是在会议上讲的,毛泽东是在“会后闲谈时”说的。两人都赞成“攻瑕”,也就是“拣弱敌打”。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孙武和管仲“击惰”“攻瑕”这一古代兵法思想,提出从北方远道而来的王金珏第五路军是“弱军”,这首先把反“围剿”的弱敌选准了。如果“弱敌”选不准,就会出现“攻坚则韧”,“攻坚则瑕者坚”的情况。敌人的弱点,一靠找,二靠造。任何敌人绝不会像钢板一样,在相对的条件下,总有弱点可找,有缝隙可乘。敌之弱点暴露,更利于我的攻击。

面对国民党军新的“围剿”,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反“围剿”准备,也就是采取了各种使“强敌”变“弱敌”的措施:3月中旬,将中央苏区划分为十个游击区,并规定了各游击区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扰敌、堵敌、诱敌、截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袭敌等十项任务;3月下旬,红一方面军派出少数兵力监视北面“围剿”军,主力由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进行反“围剿”作战训练;苏区各级政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和支援红军作战。

4月1日,“围剿”军兵分四路,以宁都为目标,大举进攻。各路国民党军在红军部分兵力及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的阻击、袭扰下,行动缓慢,至23日始进至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一线。

在此期间,中共苏区中央局多次研究讨论红军的作战行动方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敌人引到苏区内,集中优势兵力先打较弱的王金钰第五路军,继而由西向东横扫,各个击破,彻底粉碎“围剿”。据此,红一方面军三万余人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指挥下,4月20日由宁都、石城、瑞金地区秘密转移,23日转至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东固山区持重待机二十余日。

5月13日,王金钰的第二十八师和四十七师一个旅终于脱离其富田阵地。14日和1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相继下达了歼击由富田出犯之敌的作战命令和补充指示。16日,红军主力向正在东进的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一个旅展开攻击,经一昼夜激战,将其大部歼灭,残敌逃向水南。红一方面军择弱攻击,首战告捷,随之向东横扫。从16日至31日,横扫七百里,五战皆捷,歼灭“围剿”军二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接着,红军转入进攻,解放了闽赣边界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分兵发动群众,进一步巩固扩大了中央苏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