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说自勉偈

张说自勉偈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偈出于《禅林珠矶·居士篇·张说(yuè)》。张说曾以佛经疑义,请教水南知识。这首偈诗道出了张说学习佛法所要追求的目标。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朝廷许多重要文件,大多出自其手。与袭封许国公的苏",并称“燕许大手笔”。他还撰有《大唐西域记叙》《石刻心经序》等弘扬佛学的文章。张说自勉,要“修到不成名”,就是“真智”。

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

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注释】

①灭:指涅槃、圆寂的境界。《大乘义章》云:“涅槃无为恬泊名‘灭’。”

②虚:指虚空无为。说一切有部谓无边无际、永不变易、无任何质碍而容纳一切色法的空隙、空间。《俱舍论》云:“虚空但以无碍为性,由无碍故,色于中行。”

③无住法:因为法没有自性,所以没有住所,随缘而起,非生非灭。《维摩经·观众生品》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出处】

此偈出于《禅林珠矶·居士篇·张说(yuè)》。张说曾以佛经疑义,请教水南知识。他问:“是法在前呢,还是佛在前?”水南回答:“法在前。诸佛所得的,就是法。”张说又问:“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最初成佛者,前无佛说,何从去悟法呢?”水南回答:“自然而悟。如《礼记·月令》中所说的獭乃祭天,难道有人教吗?”于是,张说信服了。他便更深层次地参研佛理,而且永不满足自己所学到的佛学知识,写下这首偈诗用以自勉。

【赏析】

这首偈诗道出了张说学习佛法所要追求的目标。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武则天执政时,应诏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睿宗、玄宗诸朝,先后任中书令、尚书左丞相,封燕国公。朝廷许多重要文件,大多出自其手。与袭封许国公的苏",并称“燕许大手笔”。他精研佛典,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由他任职润文监护。他还撰有《大唐西域记叙》《石刻心经序》等弘扬佛学的文章。此偈表明,他虽身居高官,却孜孜不倦地“悟灭”、“求虚”,追求的是淡泊、无为的境界。他既知道“无住法”无来无去、非生非灭的道理,也明白学法的不易。他曾作了这样辩证的分析:“万法起于心,心——人之主;三乘归于一,一——法之宗。知心无所得,是真得;见一无不通,是玄通。”佛教将智慧作为“六度”之一,认为它就像一艘船,能把人们从愚痴无知的此岸,渡到聪明彻悟的彼岸。但智慧有“真智”与“俗智”之分。所谓“真智”,是以“假有性空”为前提,并将这种理论作为观察世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观点,从而使之不起分别之想。所谓“俗智”,就是将世界看作有尊卑贵贱差别,认为官比民好,富比穷好,高比低好,大比小好,美比丑好,从而常起分别之想。只要有这种“分别之想”,就会处卑贱而不安分,处尊贵而不满足,时时攀比,常常有“此山望着那山高”的痛苦。这些都是“俗智”的扭曲的反映。张说自勉,要“修到不成名”,就是“真智”。他打碎“分别之想”,无所牵挂,无所烦恼,后来干脆执弟子礼于神秀禅师,晚年心境越趋恬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