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让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2013年试点建设,2014、2015年全面推开,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加快推进。达慈溪市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对一般地区来说,具有先行性,能为其他地区起到借鉴作用。本文在调研慈溪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状等基础上,对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后的管理使用情况、村民文化生活习惯,以及各类群体对文化礼堂发展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提出让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建议。

黄惠珍

内容提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群众精神家园,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满足农民群众梯度递增的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存在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易暴露“结构性”问题、礼仪教化活动不强易缺失“精神性”功能、管理使用资金不足易产生“停滞化”现象、队伍保障不到位易造成“积极性”丧失等问题。需要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品牌,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推行“众筹”模式,提升管理运作效能、强化“1+X”管理,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等来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关键词:慈溪;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

作者:黄惠珍,中共慈溪市委党校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1]等具体内涵。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群众精神家园,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2013年试点建设,2014、2015年全面推开,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加快推进。慈溪市是位于东海之滨的经济较发达(2014年慈溪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1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41元)的县级市,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追求精神的富有,在此活动中也奋力争先,已建成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达慈溪市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对一般地区来说,具有先行性,能为其他地区起到借鉴作用。本文在调研慈溪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状等基础上,对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后的管理使用情况、村民文化生活习惯,以及各类群体对文化礼堂发展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提出让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建议。

一、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礼堂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村民寻找归属和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有效手段,是提升村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手段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地标性工程,对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主导思想。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接受多元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和极端的宗教信仰等干扰因素,会影响到那些文化素质较低、抗干扰力和鉴别力较弱的农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使他们陷入文化选择的困境,这也给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文化领导权带来极大的挑战。针对类似情况,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村党支部书记陈沸沸曾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就村级文化建设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说法,极具启发:“教会有教堂、念佛有佛堂,大户人家有祠堂,共产党没有堂,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要为农村建设能够象征并发挥党和政府文化领导权的乡村文化地标的重要原因。农村文化礼堂,是我们党在农村与封建迷信等错误思想、黄赌毒等假丑恶现象争取群众的一块重要的思想阵地,也是通过具体、有形、可操作的文化礼堂活动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内化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的新的重要阵地。二是凝聚人心。通过文化礼堂的展陈设置和活动开展,留住群众独特的集体记忆,增强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家乡的认同,凝聚起共同的精神纽带。

2.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农村文化礼堂的一个重大功能变革,就是整合了各种文化资源,建成了一个集思想道德、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基层文化资源分散、薄弱的状况。有些宗祠整合后改成了文化礼堂,农村宗族由比气派、比奢华转变为比人气、比文化、比风气,也改变了原来较为单一,各自为政、利用率低的问题。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传承优秀文化。文化礼堂中“仁、信、礼、孝”之道及经典语录以“德”为先,孝文化的宣传,让百姓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道德内涵。公布孝老敬老道德模范及其事迹和一些不孝不敬的行为,让居民有样可学,有标准可对照,“笑脸”照挂在文化礼堂的墙上,幸福荡漾在心中……用传统文化感染身边的百姓。文化礼堂是一座“精神家园”,一个乡土文明的传承平台。农村文化礼堂优质的内容多运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例如,发挥“村民道德评议会”公信力,围绕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五水共治”等开展评议活动,对评出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等,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通过农村文化礼堂的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化解了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3.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满足农民群众梯度递增的文化需求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社会学》一书中认为,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模式密切相关。新兴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迁使农民文化需求的递进也是十分明显的,人们希望在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文化教育活动的内涵,丰富文化休闲活动的形式。当前,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还不健全,农村基本文化场所和文化载体还十分缺乏。因此,农村文化礼堂提供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但让群众休闲活动时身有所栖,而且心有所寄。以公共文化空间为形态的农村文化礼堂以“建、管、用”努力实现“功能复合、互动交流”发展,恰恰符合了这一时代文化建设的“神形合一”的要求。“我当书记20多年,极少碰到过一件事情是全体村民无一反对的,文化礼堂破了这个例。”陈沸沸说,在村里建文化礼堂这事一表决,全票通过,看来真是一件顺民意得民心的事。去年年底,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村的文化礼堂落成,开放前夜,500多名村民涌进乡风文明馆参观,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现在,村里人气最旺的就是文化礼堂。

4.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

从文化资本角度看,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文化资本泛指任何与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或者无形资产。根据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所以,农村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孕育出的特有的文化资本是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优秀的乡村文化不仅是一个农村的文化象征,更是一个农村的炫耀资本,其包含的凝聚力和驱动力是很强的。同时,相较于中国的城市,农村因为历史的悠久、变革的缓慢、社会的稳定,所以可能存在更多待保护的内涵文化资本、待开发的具体文化资本和待认可的制度文化资本,这些都是相对稀缺的独特文化资源。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将这三种不同形态的农村文化资本进行有效整合运作,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特色发展的重要法宝。其本质就是加强农村文化资本的积累与运营,通过集聚智慧和引导思想,将文化转变为活生生的力量,推动农村社会和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彰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特征的文化理念和发展目标。

二、慈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现状特色

农村文化礼堂里一般包括“二堂五廊”,即礼堂、学堂,村史村情廊、民风民俗廊、尚德励志廊、发展成就廊、文化艺术廊等;农村文化礼堂省标有“7个1”标准:一首“村歌”、一则“村训”或“村规”、一支以上“队伍”、一台“村晚”、一个“善行义举”榜(栏)、一次以上“文化走亲”、一幅“村民全家福”或“笑脸墙”。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自身特色举行节庆典礼、乡风文明、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多样活动。

2013年以来,慈溪市坚持“以文化为本、以礼仪为要、以建堂为重,提升文化阵地,增强农民群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基本定位,通过集约式、一体式、组合式等创建方式,建管用一体式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市建成文化礼堂78家(社区6家),占全市行政村比例为24%,2015年计划新建35家。村民对文化礼堂知晓率达100%,且94%的村民认为去文化礼堂很有必要。在建管用过程中,慈溪市坚持省标要求、彰显地方特色,涌现出了诸多典型,如龙山镇西门外村建成了宁波首批文化礼堂示范点、观海卫镇五洞闸村知青捐建乡风文明馆、坎墩街道孙方村文化礼堂夜间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周巷镇天元村文化礼堂的文化周活动已打造成为市内外闻名的特色品牌等,这些既良好运作又富有亮点的文化礼堂,为进一步研究管理使用长效机制,实现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启发。

1.建筑空间:优化设施与集约使用相结合

慈溪市在整合现有农村设施资源的基础上,精打细算,采用新建、改建、租用、整合、帮扶等模式,打造“一园一场一馆一台”——一个村落文化小公园、一个体育场、一个乡风文明馆、一个供村民举行婚丧嫁娶文明礼仪等活动的“农民大戏台”。2015年全市已建成的82家文化礼堂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单独新建乡风文明馆14家。其中崇寿镇傅家路村、观海卫镇五洞闸村和龙山镇西门外村等多个乡村的文化礼堂因其醒目、独特的视觉外观广受好评。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设施集约化水平,慈溪市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原则,将基层党校、道德讲堂、“春泥计划”、党员活动室、村民学校、法制学校、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点、青年中心等阵地一揽子整合到文化礼堂之中。

2.文化项目:市镇配送和自主开发相结合

慈溪市积极引导市级部门联动配送文化项目。市级部门年初制定年度服务项目、配送方案,各村根据村情自主选择,实施双向选择的“菜单式”服务。为进一步整合全市文化服务资源,慈溪市还成立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配送。各镇、村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欢庆新春、爱国主义、敬老启蒙等文化礼仪活动,部分镇村还有自己的特色节日,如古窑铺村文化礼堂的水蜜桃采摘节活动等。据统计,2014年全年慈溪市开展文化礼堂活动400多场次,直接参与群众达10万多人次;2015年以来,全市文化礼堂共开展文化娱乐、志愿服务、礼仪教化等活动800余场次,吸引村民参与约17万人次,村民参与次数比例较高,文化礼堂活动开展成效明显。

3.人才队伍:官方指导和草根智库相结合

慈溪市成立了市级文化礼堂建设指导团,为文化礼堂创建村的硬、软件环境提供评估和指导。市级相关部门也利用部门优势和专员特长,为文化礼堂的相关人员提供归口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各镇(街道)组织部分教师、田头艺人、文艺骨干建立了文化礼堂“草根智库”,充分发挥民间人才在资料收集、史料考证、方案设计、文案撰写、活动策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期间,得到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员的大力支持,有村干部走访发动、村民志愿宣传、老干部老党员自发组成实物收集小组等,有村民捐赠、走访收集、专题创作等,真可谓“让村民参与、有村民推动、使村民受益”。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最丰盛的文化大餐。如今慈溪的许多农村“多了一个阵地,少了一桌桌麻将;多了一些交流,少了一些埋怨;多了一支队伍,少了一场纠纷”。关心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主动与村干部交流、提建议的人越来越多;参与文体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三、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慈溪市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已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作为一件新生事物,它从建设到管理,从形式到内容,从功能到效果,都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1.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易暴露“结构性”问题

调研发现,在全省,除宁波市外,文化礼堂建设管理使用特别是文化活动开展,均由当地文广局牵头负责。而目前,慈溪市文化礼堂从前期建设到后期使用管理,工作推进以宣传部一家为主导,其他单位基本没有参与,特别是文广局之前有村落文化宫的建设基础,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融入进来。宣传部受到文化专业人员缺乏、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精力不足等限制,在文化礼堂建管用一体化推进中,可以说是单打独斗,未能形成体系化统筹机制。而文广部门对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动组织经验,但由于部门体制和责任分工的原因,文广部门对农村文化礼堂的文体队伍指导及文体活动配送积极性不高,致使文化礼堂活动还难以满足群众的旺盛需求。因“结构性”设置不合理导致文化礼堂主管部门与文化资源掌握部门存在关系上的“错位”现象,文化礼堂运作使用过程中也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部门联动机制,带来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

2.礼仪教化活动不强易缺失“精神性”功能

文化活动方面特色缺少。一是足迹文化收集困难。展示乡村发展的足迹文化是文化礼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慈溪在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自然村合并调整,导致很多行政村村情复杂混乱,短时间内难以整理梳理。同时,也由于部分村庄对本地的历史文化保留不够重视,导致收集代表村庄历史沿革、姓氏迁徙、文化古迹、先贤故事等各种资料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目前部分文化礼堂展示的村情村史,内容匮乏无味。二是特色内涵稍显不足。部分文化礼堂的建设存在着内涵不足、特色不著、流于形式等问题。例如,在绝大多数村的乡风文明馆内,展示的都是类似的农具农杂。

目前文化礼堂日常活动较为丰富,但是这些活动大都停留在较低档次水平上,普遍存在“看热闹”缺少参与、“多娱乐”缺少内涵等现象。问卷调查中显示,村民群众对文化礼堂的活动喜欢度占比达到90%,且文化礼堂推出的活动覆盖人群也十分广泛,例如中老年人、妇女人群对文艺演出、太极养生、技术培训、健康讲座等活动参与度最高,年轻人喜欢参与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但是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离文化礼堂礼仪教化的目的还存在一定差距。经调查,58%的村民有参加民风民俗礼仪活动的需求,虽然相关部门已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举行写春联迎新春、包粽子比赛等,但是礼仪教化、文化传承类活动总体上偏少,建设精神家园的特色不够明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明显。

3.管理使用资金不足易产生“停滞化”现象

根据当前政策,新建文化礼堂可以获得市镇两级硬件设施创建补助,但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缺少政策经费补助。镇级和村级也很少有文化礼堂管理使用单列活动经费保障,甚至市级层面文化礼堂活动开展经费也没有被列入业务主管部门的经费预算。据某村测算,按照慈委宣〔2014〕43号等文件关于活动开展的要求,活动经费、场地保养维护费、管理人员补贴等,文化礼堂每年日常所需经费在15万元左右,多数村只能通过村集体经济收入、企业赞助等方式支出来“艰难度日”,对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来说,长期运行管理资金保障严重缺乏,加之上级送的活动不对口导致文化礼堂活动,陷入一系列恶性循环。例如调研中发现,文化部门送电影下乡的作用发挥比较有限,大部分村民反映下乡电影放映往往选在室外,到了夏天,因无空调等硬件设施支撑,观看人数较少。许多文化礼堂存在后续管理难、活动开展少、使用频率低、作用发挥弱等问题,造成部分文化礼堂“建时轰轰烈烈,建后无声无息”,出现了“停滞化”现象。

4.队伍保障不到位易造成“积极性”丧失

目前,全市绝大部分文化礼堂管理人员采取村两委工作人员兼职管理模式,乡风文明馆因缺少专人管理往往在夜间闭馆,降低村民参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绝大部分村文艺人才缺少,文艺活动开展、文艺队伍培养存在一定困难,邀请越剧、莲花落、说书等演出又需要大量经费,导致部分村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少之又少。此外,在文化礼堂前期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村干部在资料收集、展馆布置、宣传讲解等环节普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目前大学生村干部正在进行“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文化礼堂的后期管理使用。无论是文化礼堂管理员队伍,还是村级文化人才队伍,力量配置都显得十分薄弱,造成了管理者信心不高、参与者积极性丧失的不良局面。

四、让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为更好地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今后慈溪等地要围绕“阵地、活动、队伍、保障”四大要素,坚持“特色吸引人、活动吸引人、服务吸引人”管理使用原则,综合运用资源整合、绩效考核、众筹管理、蓝筹配送等方式,做深做优文化礼堂服务,做大做强文化礼堂品牌,切实提升市镇村三级对文化礼堂管理使用的积极性,确保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杜绝文化礼堂“停滞化”现象,不断强化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进一步把农村文化礼堂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切实增强文化礼堂的生命力,使之真正成为乡村“凝神聚气”的地方,让农民群众“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

1.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品牌,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要赋予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多种内涵,注重抽象继承和广义文化服务。一方面,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中国历史传统的传承载体,以“传承记忆”为主的农村发展主题展示、传统民俗节日和传统礼仪活动、传统非遗的保护传承等必然成为主要的活动内容。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过去的历史文化、过去的民俗风情等的当代意义。所以,如何赋予农村传统文化以具有活力的新形式是开展各类文化礼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冯友兰用“抽象继承法”来解释每一代人都有使传统对他们发生价值和意义的方式。所以“抽象继承”就是要求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是简单模仿复制,而是提倡创新性开发。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礼堂应该给群众提供广义的文化服务,要把服务涵盖到农村文化的四大层次,即相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所以,要围绕“建平台、聚人气、送服务”工作主线,有机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强化并不断拓展文化礼堂功能,实现“一堂多用”。

一是“文化礼堂+教育”。通过文化礼堂与中小学校结对,搭建社会实践基地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文化礼堂,接受村史村情教育,重温经典历史。综合利用针对村民“碎片化”时间,灵活推出10分钟党课、形势宣讲等活动,运用村民身边的小事例来阐述大道理,切实发挥文化礼堂精神教化作用。二是“文化礼堂+展示”。完善五榜展示,即村情村史榜、强人能人榜、幸福光荣榜、好人好事榜、美丽家园榜,把学业有成的孩子的照片挂在文化礼堂的“学子榜”上;展示各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乡民们的事迹;展示有代表性的“最美家风”,等等,引发村民的自豪感。让村民参与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或者在文化礼堂内设置与村民密切相关的元素,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认同感。三是“文化礼堂+服务”。完善文化礼堂空调、风扇、座椅、网络、数字电视等硬件设施建设,配备茶水饮料、日常点心等,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有了服务,才有人气;有了人气,才能推送好“精神产品”。四是“文化礼堂+体验”。根据村庄特色、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功能,结合杨梅节、葡萄节、桃花节等品牌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相亲交友、红色旅游、趣味运动等体验性、互动性强的项目,使群众在体验中接受教育、在体验中感受快乐。

2.推行“众筹”模式,提升管理运作效能

“众筹”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项目众筹、资金众筹、人才众筹三个方面。一是项目众筹。加强活动统一部署和协调管理,组织更多的市级部门将部门活动与文化礼堂相结合,切切实实把农村群众需求、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送进文化礼堂,确保用活文化礼堂。市文明办可牵头制定入学启蒙、新年祈福、中秋赏月、清明祭祖、征兵仪式等一系列传统文明礼仪规范,各地各部门按照程序将礼仪教化活动送进文化礼堂。市文广局(体育局)要加强“蓝筹”文化项目配送,让更多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文化体育产品进驻文化礼堂,针对文化礼堂组织开展系列化、品牌化的乡土文艺团队展示和体育比赛活动。将送电影、送戏曲下乡由室外转移至室内,将三北讲堂实时单向传输至各文化礼堂,进一步提升配送活动质量。二是资源众筹。加强创建指导力度,突出礼仪元素,并整合文广局、文联、图书馆、文明办等部门的优质文化资源,制作配送公益性的活动,各文化礼堂按需点选,还可建设“网上文化礼堂”,展示已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风采,反映文化礼堂内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各类教育培训和文化礼仪活动范例等,还可引入市场机制,有市场化的明码标价的服务项目,进一步发挥“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作用。三是资金众筹。文化礼堂工程建设中往往有村民捐钱捐物,共同建立本村的文化礼堂。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资源的投入是一条很好的经验。例如,观海卫镇五洞闸村的乡风文明馆就是一位曾在观海卫镇五洞闸村支农的知青,花巨资买下了一座江西婺源古宅,后经修葺加固后将其改建的。新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慈溪民建牵线,约定投资100万元赞助白沙路街道新横江村建设文化礼堂。宗汉街道联兴村的39名企业主筹建了首个村级文化建设基金会——“创新者之约”文化基金会,且每年出资补足21万元,专款用于文化礼堂活动运营以及其他村级文化活动。所以,在后续管理使用上也可以借鉴这几个好的方法,通过冠名赞助、无偿捐款、荣誉村民等方式,积极发动爱心企业、慈善人士,募集活动组织经费(探索设立农村文化礼堂基金,同时更要设计好政策上的激励措施,例如使捐助企业或个人对于农村文化礼堂基金的投入可抵扣相应的税款等),用于文化礼堂日常管理、活动开展以及文艺队伍培养等。四是人才众筹。强化村村联合、村镇联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文艺人才数据库的作用,加强村镇文娱人才共享共用,积极组织开展文化走亲等活动,促进村与村的交流合作,增加联合组织举办活动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老年协会、志愿者、文化体育爱好者等资源,积极组织发动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文化体育爱好者等以兼职身份参与文化礼堂管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的农民,其实农村文化的建设主体也应该是农民,只有尊重农民群众的需求,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群众成为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文化礼堂才能生机勃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真正发展。

3.强化“1+X”管理,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以宣传部为主导,横向强化部门联动、纵向促进市镇村联动,全面构筑管理使用工作网络。一是强化部门职能。进一步发挥文明办、文广部门在文化礼堂管理运作过程中的作用,加强文化礼堂与村落文化宫的有机融合,继续发挥村落文化宫文艺队伍的作用,建立市级文体人才联系文化礼堂制度和市级文体人才传帮带机制等,培育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礼堂文艺队伍,编排一批融入邻里关系、和谐创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贴近百姓基层生活元素的本土特色小品戏曲,组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主动融入文化礼堂活动,有效发挥文化礼堂教化村民的作用。二是实施考核激励。采取考核增分的方式,将文化礼堂管理列入对村的考核,通过以奖代补、按级补助、排名督查等方式,实行对文化礼堂的考核分级和分级奖励,确保村书记、村班子对文化礼堂管理使用形成高度重视。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借鉴杭州富阳区做法,成立市文化礼堂创建办,抽调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农办精干人员,实行合署办公,成立创建指导团,由退休或退二线的宣传部长、文卫副市长、文广局长等组成,驻文化礼堂创建办工作。文化礼堂创建办统筹全市文化礼堂工作,提出创建指标;农办在新农村、美丽乡村中列支相关经费保障创建效果;文广局牵头负责落实文艺活动;文明办负责制定礼仪教化活动的统一规范;借鉴宁波余姚市做法,成立村文化专管员队伍,每村配备一名村文化专管员,负责文化礼堂建管用工作,财政保障落实专人待遇。

参考文献

[1]葛慧君.建设农村文化礼堂 打造农民精神家园[J].今日浙江,2013(8).

[2]葛慧君.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关于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N].人民日报,2014‐8‐17.

[3]何玲玲,冯源.“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浙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巡礼[EB/OL].浙江文明网(http://qjnews.zjol.com.cn),2015‐8‐11.

[4]柳河.“硬杠杠”保障文化惠民落地——《浙江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解读[J].今日浙江,2015(15).

[5]牢固树立阵地意识 推进文化礼堂建设[EB/OL].浙江文明网,2014‐12‐25.

[6]陈建胜.农村社区文化营造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以杭州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5(9).

[7]徐声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瓶颈及其突破——基于苍南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践的调查与研究[J].党政视野,2015(2).

[8]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村文化礼堂:家庭文化+祠堂文化+村落文化[EB/OL].浙江文明网,2014‐12‐12.

[9]王慧敏.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 浙江文化礼堂激活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4‐2‐24.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