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

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种立场出发,马克思对各种不成熟的共产主义思想予以了严厉的批判。这些不成熟的共产主义思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共产主义限定在私有财产的关系范围内。粗陋的共产主义认为,人由于平均地占有了私有财产,而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体现在,工人这个定位在共产主义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的身上。

第三节 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对此,有的西方学者指出,如果想很简要地确定马克思的主要理论功绩,那就可以这样说:他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不单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整个体系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完成。这种评价表明,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从事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最终目的。

对于共产主义,马克思并没有进行详尽的规划。因为他认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马克思坚持科学的立场和方法,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批判资本主义这个旧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地发现和预见作为新世界的未来共产主义的方向和原则。所以,马克思只是对共产主义的一般特征进行了说明。这也是马克思与那些热衷于对未来社会进行想象和描述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区别。无论是16世纪的莫尔、闽采尔和17世纪的维拉斯、温斯坦莱,还是18世纪的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和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布朗基等,所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对于未来理想社会中的一切,包括各种细节特征,如社会人员的组成、人们劳动时间长短的规定、城市的布局、建筑物墙壁上的图案等,都作出了具体而详尽的安排和设想。因此,他们的理论之所以是空想的而不是科学的,恰恰就在于他们把描绘共产主义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进而致力于对其作出细致的勾勒。因而这种方法论上的错误就成为他们理论的致命伤。

马克思正是看到了他们理论的这一缺陷,所以他只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予以了阐释。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情形是什么样,马克思认为,应该由以后的实践来解答。这种态度,在马克思回答有人提出革命成功后应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时,显示得很清楚。马克思认为,这个问题提得不正确。他对此说道,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的,因而实际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这当然要完全取决于人们将必须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虽然马克思对他所期望的未来社会,从未进行过详细探讨,但他还是在一些著作中,对它进行了展望并阐述了它的本质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彻底消灭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内的一切私有制,扬弃个人存在的异化状态,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完全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具体来说:第一,从经济制度上来说,共产主义是一个消灭私有制的社会。

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这种本质特征的说明,最初出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它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所以,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合乎人性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自由和必然、个体等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在此时意识到,正是私有财产的存在,使人丧失了自己的自觉活动的这种存在本质,处于异化状态中。而在私有财产得到废除的共产主义社会,无论在任何方面,感觉和特性都由异化的状态变成了人的感觉和特性,因而使人能够彻底扬弃片面畸形的异化发展状态,使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都能够得到彻底的解放,使人成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真正的人。因此,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着合乎人的本质的、全面丰富的人。虽然在此时,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还受到传统人道主义的影响,还是一种抽象的思考,但他已经朦胧地意识到,共产主义所具有的经济的性质,是同以往社会完全不同的。这种经济性质的本质就是:彻底消灭私有财产,建立公有制。马克思认为,只有这样做,个人才能彻底摆脱异化的生存状态。因此,对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内的全部私有制的扬弃,就成为马克思在产生共产主义理论以后,一贯坚持的立场。

从这种立场出发,马克思对各种不成熟的共产主义思想予以了严厉的批判。这些不成熟的共产主义思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共产主义限定在私有财产的关系范围内。在马克思看来,当时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共产主义派别和共产主义思想,虽然主张各不相同,但在基本立场上,它们都不否定私有财产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这些共产主义派别和共产主义思想,大体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粗陋的共产主义,另一种是民主的或专制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未完成的共产主义。

对于粗陋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分析道,它的主张实质上并不是废除私有财产,而是要求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这种共产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只是人的嫉妒心和平均主义欲望的体现,而并不要求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它的核心和灵魂是平均主义即对私有财产的平均占有。这种观点实际上显示出当今世界物质财富对人的强大统治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之巨大,以至于人们在设想共产主义时也会认为,生活和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对物质财富的直接占有,不能被所有人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一切,如才能等都应该用强制的手段消灭和抛弃。

粗陋的共产主义认为,人由于平均地占有了私有财产,而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体现在,工人这个定位在共产主义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的身上。在这种条件下,劳动具有共同性,作为普遍的资本家的共同体的共同资本所支付的工资,也具有平等的共同性。劳动和资本作为关系的两个方面被提高到想象的普遍性:劳动是为每个人设定的天职,而资本是共同体的公认的普遍性和力量。

这种用普遍的私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的运动,是用反对婚姻的、把妇女变为公有的、共有的公妻制这种动物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马克思对此批判说,公妻制这种思想,是这个仍然十分粗陋的和无思想的共产主义的昭然若揭的秘密。这种共产主义,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它只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因为私有财产就是否定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这种共产主义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世界的抽象否定,它不仅没有超出私有财产的水平,还由于非自然的、简单状态的倒退,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而这恰恰证明了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绝不是对它的简单占有。

对于第二种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认为,是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影响下的共产主义理论。它包括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一是民主的或专制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二是废除国家的、未完成的共产主义。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与粗陋的共产主义比较而言,其进步性在于,它们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的还原或复归,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它们试图通过对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来实现自身。但它们同样也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它们还受到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虽然它们已经理解私有财产这一概念,但是还不理解它的本质。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使得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或是处于与私有财产抽象对立的状态,或是处于私有财产所造成的异化范围之内,从而仍然没有彻底摆脱私有财产。

所以,马克思指出,上述这两种类型的共产主义都是不成熟的理论。而理论总是与现实相对应的,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理论正是由不成熟的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共产主义,在被马克思提出来以前,以其命名的各种思潮之层出不穷,它们所以是苍白无力和幼稚的空想学说,原因就在于,社会条件发展得不够成熟。这正如马克思所提到那样,在无产阶级尚未发展到足以确立为一个阶级,因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尚未带政治性以前,生产力在资产阶级本身的怀抱里尚未发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无产阶级和建立新社会必备的物质条件以前,这些理论家不过是一些空想社会者,他们为了满足被压迫阶级的需求,想出各种各样的体系并且力求探寻一种革新的科学。对此,恩格斯也说道,由于那时的经济关系还不发达,而且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隐藏在其中,因此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人们认为思维着的理性能够承担消灭这些弊病的任务。所以这种新的社会制度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细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也就是说,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才有可能形成。

对于共产主义社会具有彻底消灭私有制的这种性质,马克思在后来的学说中都予以了强调。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即私有制,使财产受联合起来的个人支配。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对旧的生产关系的消灭,主要是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来完成的。这种革命同过去革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过去的一切革命的最终结果,不过是生产资料私有权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而共产主义是对整个私有制的消灭,是对任何阶级的统治和阶级本身的消灭,即消灭旧有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第二,对于个人来说,共产主义是现实人的个性和自由的社会。

在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后,共产主义成了无阶级的社会,联合起来的个人对整个社会进行支配,人对人的剥削、压迫和统治将消失,旧式的、造成人的自我异化的分工也将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不同的生产领域、生产部门的分工,人们不会为了维持生存而被迫终身束缚在强加于他们的某种固定的职业上。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有可能使每个人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自己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劳动由外在的强制性活动转变成人的真正的自由自主的活动。每个个人的活动不再作为某种异己的力量同他们相对抗。每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才能和天赋都将会得到充分、全面、自由的发展。

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为“真实的集体”,并认为在真实的集体中存在的人是“有个性的个人”。所谓“有个性的个人”,马克思是在与“偶然性的个人”对立的意义上使用的。“偶然性的个人”是指处于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下的个人,这种社会条件不再是个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因而它对于个人或者个人对于它变成了偶然的东西。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个人就是这种“偶然性的个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存在具有偶然性,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对他们来说是偶然的。个人生活条件的偶然性,只是随着那个自身是资产阶级产物的阶级的出现才出现的。只有个人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斗争才产生和发展了这种偶然性。虽然个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存在与个人在以前社会形态中的存在相比较,在形式上似乎要自由,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但在实质上并不是处于真正的自由状态。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个人,处于与社会条件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状态,社会条件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偶然的东西,个人要受到外在存在物的力量的支配和制约,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和实现自己的个性,因而个人事实上也因以这种条件为存在对象变成了不自由的偶然性的个人。

“有个性的个人”则是指具有活动的自主性、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人。这种个人与“偶然性的个人”相比较,是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情形下存在的个人。在这种情形下,社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个人自主活动的条件,这种条件是与他们的个性发展相适应的。这样的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存在,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生活在真实的而非虚假的联合体内,这种联合把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从而避免外在力量的控制和支配。在真实的集体中,每个个人在他们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

这种实现“有个性的个人”存在的真实的联合体和真正的共同体,被马克思称为“真实的集体”。他把共产主义称为“真实的集体”。原因在于,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以前,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一切社会,由于个人在其中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能的手段和自由,因而使个人成为“偶然性的个人”,因此这些社会都不是能够实现个体的个性和独立性的“真实的集体”,而只是与“真实的集体”相对立的“虚假的集体”。在马克思看来,这些“虚假的集体”对“个人的自由发展”具有局限性。他指出,从前每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每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这种“虚假的集体”,将被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所取代。这种“联合体”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集体”,是全然不同的、取代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真实的集体”。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称为“真实的集体”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也被马克思在后来的许多重要著作中作出过表述。在《共产党宣言》中,作为“真实的集体”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被阐述为:是在消灭私有制、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以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共产主义被马克思看作是,个人全面发展和个人获得自由个性的这样一种形态的社会。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将彻底摆脱资本主义的统治,获得解放。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目标,是消灭对财富生产者的社会奴役,消灭资本对劳动的经济统治,即消灭资本主义固有的劳动和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由另一种制度来取代私人交换制度,使劳动重新把劳动的客观条件当作自己的财产。

第三,从生产上来说,共产主义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的生产。

马克思对在此条件下的人的需要的满足状态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取消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消灭了资本,因而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过程将被以需要和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过程所取代。人的生产目的将不再是追求交换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追求无限度地获得物质财富,而是为了使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和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发展。在这里,使用价值从它对交换价值的从属中解放出来,成为对于生产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生产和分配都直接建立在遵从人的“生命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并以此为基础来调节。马克思对此曾说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与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对于共产主义这种生产和分配的主要特征,马克思这样描述,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是公共生产,公共性被假定为生产的基础,因而生产的前提是自我调节的。在这种条件下,单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社会劳动,因此,不管他所创造的或协助创造的产品的特殊物质形态如何,他用自己的劳动所购买的不是一定的特殊产品,而是共同生产中的一定份额。因此,他不需要去交换特殊产品,他的产品不是交换价值。

进一步来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不复存在,因而由其必然产生的分工也不复存在。劳动者个人的劳动,也不再需要以交换价值为中介转化为社会劳动,取而代之的是建立起来以单个人参与公共消费为结果的劳动组织。生产的社会性是前提,并且个人参与产品生产,参与消费,个人不受相互独立的劳动或劳动产品的交换所调节,相反它受个人在其中活动的社会条件的调节。也就是说,生产被有计划的组织、管理和调节。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具有直接统一性。在马克思看来,上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性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劳动会像某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幻想的那样,成为一种娱乐或消遣。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仍然是生活的需要,并且真正的自由劳动同时也是非常严肃,极其紧张的事情。

第四,从时间上说,共产主义使人获得的自由时间即个人充分发展的时间增加。

对此,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由时间将大大增加,这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那时,由于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被消灭,所以劳动时间不再是财富的尺度,个人的需要将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在没有阶级对抗和没有阶级的未来社会中,用途大小就不会再由生产所必要的时间的最低额来确定,相反,花费在某种物品生产上的时间,将由这种物品的社会效用大小来确定。联合的生产者首先是按照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克服“匮乏”的限制,并组织自己的生活。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那时,财富的尺度绝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社会劳动时间的生产和分配按照符合社会成员自身需求和目的的真正计划来调节和决定,它直接被缩减到最低限度,这就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

显然,劳动时间的节约,对于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自由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器体系的发展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将成为节约劳动时间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出更多的自由时间,使每个社会成员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的经济即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在马克思看来,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

所以,在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的条件下,劳动时间的节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马克思指出,在公共生产的基础上,时间的规定仍然是基本的。社会为生产农业、畜牧业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多样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约。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正像单个人必须正确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以适当的比例获得知识或满足对他的活动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一样,社会必须合乎目的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地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总之,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一个以人的能力的发展为目的本身的“自由王国”。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道,事实上,在共产主义的这个自由王国里,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自然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自然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人们靠消耗最少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共产主义将充分使人类的能力得到发挥。马克思所提及的这个“自由王国”,在恩格斯那里被进一步阐释。恩格斯认为,在自由王国中,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商品生产不复存在,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随之消失。社会生产成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起来的生产。个体的生存斗争将不再存在。人的生存条件作为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而存在。人们由于已经成为自身的主人,而支配和控制着自己的生活条件,并且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们熟练运用和支配自己社会行动的规律。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人们自己控制统治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大部分地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

由上可见,共产主义是非常美好的。但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共产主义本身也并不是一个不存在任何矛盾的、无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社会,因此它并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结。历史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这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说的那样,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必然的环节。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形式或终点。这意味着共产主义不是一个静止的、绝对的、神圣的存在,人类历史没有就此终结。共产主义作为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向未来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