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观研究和教育的几点对策意见

价值观研究和教育的几点对策意见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分析,我们也一定要注意理论家们、记者们、文化人们表述出来的、登载在报纸杂志上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的区别。社会价值观念是民情的重要内容,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价值观研究和教育的几点对策意见

1.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应该说是很混杂的,到底如何个混杂法,不客气地说,我们了解得并不多。我们总说这些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到底变了哪些,哪些还没变,哪些看上去变了,实际上没怎么变,骨子里没有变,我们并没有很确切的了解,都是一些印象。这些变化哪些是实际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的,哪些是通过宣传教育实现的,我们也根本没有数。我们最缺乏的是实证研究,缺乏的是像样的调查数据。对现实的价值观是如此,对历史上的价值观情况也是如此,许多研究者都是从书本、从思想家和文化人层面来了解历史上人们的价值观的,这就可能存在很大的失真性。同样,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分析,我们也一定要注意理论家们、记者们、文化人们表述出来的、登载在报纸杂志上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的区别。知识分子阶层的价值观与一般老百姓的价值观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些年来关于新权威主义、保守与激进的争论,都是在知识圈子内的争论,一般老百姓并不知道,甚至也不关注。媒体上大力宣传的价值观与老百姓实际接受和遵从的价值观,前者是一种希望、应有,后者恐怕才是实有、现实,二者有联系,但也不全相同。

社会价值观念是民情的重要内容,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这种调查纳入国情调查的总序列中来进行,提高到摸清国情的高度来进行。我国的不同地区、社会的不同阶层都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有哪些是基本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哪些是对立的冲突的?比如说,在西方,利息的升降对于投资热情起很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在中国这种作用就不很敏感,甚至很不敏感,在价值观方面有哪些原因?再比如,现在人们都意识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对共产党的信任问题成了大问题,成了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方面,那么人们不信任是怎么造成的,在信任问题上又有哪些特点,这些不信任情绪与近年来的宗教热有什么关联?都需要在相当规模、相当范围内进行实证的调查才能理解。

2.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效地进行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价值观的建设,这里的核心是“整合”,根据我国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实际觉悟水平和思想状况,吸取各种价值观、各个民族的价值观的合理因素,整合出一套新型的价值观体系来。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讨论:

第一,目前社会上有多种价值观,但各种非主流的价值观、各种亚文化中体现的价值观,多是以要素的散乱的形式存在着,成体系的不多,即使个别有体系,也没有正规的组织和宣传机器的支撑。它们之间有时就相互冲突,它们虽然也有一定的市场,但过分夸大其影响也不符合实际。比如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特权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都很难取得广泛的认同。儒家那一套,现在也并没有多少人信奉,因为与现实生活实际相差太大了。社会主义理论传入中国,确实表现出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它包含的价值观念与中国文化、心理等有很大的亲和力,新中国成立后它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几十年的宣传教育使它在广大群众中有很广泛的基础。人们感到不满的不是这套观念不对、不好,而是过度理想化、教条化、强制化和言行不一。因此,我们现在搞价值观的整合,只能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作基础和主线,这既是我们国家的制度性质决定的,也可以较好地与几十年形成的传统和习惯相吻合。

第二,西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予以特殊的注意和吸取的。但一些人认为西方文明证明不行了,还得要东方的儒家思想来救世,这种观念很成问题。要按照这个路子整合,怕是不行的。这种非东即西、非西即东的思维方式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要建立在吸取全世界各个民族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要考虑本土文化,要有中国特色,当然这就意味着民族性,但又不能仅限于此,还必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更应该有这种自觉的意识。

第三,既然要建立一套价值观,是不是意味着要实行某种一元论,要人们都统一到这套价值观上来,以这种是非为是非标准?恐怕不能这么理解。最多它只是一种主流形态的价值观,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拥有较多的信众,之外肯定还有非主流的价值观存在。它们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争夺信众的关系。想把人们的价值观都统一到某种价值观,实际上做不到,也没有什么好处。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经济上谁想完全垄断是做不到的,也不合理,在思想观念方面也一样,多元化是一种事实,一种必然,谁违背都不行。但差别中也有共性,多元中有共同的基本的东西,我们需要从这些基本的共同的东西入手,求同存异。法律管最基本的东西,将社会秩序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东西法制化,必须遵守,而在此之外就可以放开一些,给人们以选择的余地。

第四,我们整合出来的新型价值观,当然要有先进性,但同时要有合理性,是合理的先进,先进的合理。一方面是说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实际,太先进、太理想化了不行,另一方面是说要有道理,能说服人,经过教育能够服人,能取得人们的认同,具有可信性和可行性。过去我们吃高调主义的亏太多了,必须把调门降下来。比如在现在,就要从最基本的观念抓起,诚实、守信、公道,公私要分明,公事与私事要分开,公德与私德要分开,不以私害公,不把私人恩怨掺合在工作中,如果连这些基础都没有,还谈什么大公无私。这里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党得首先把自己搞好,把自己的党员管好,宣传的好些东西,党员都做不到,干部都做不到,而要求群众去做,这怎么可以?应该党员干部是高要求,对群众一般要求,因为你是先进分子嘛。这个层次一定要分开,要求的程度一定要分开。现在全国都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我们必须清楚,“三个代表”是要求谁的,是要求党员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不是对群众的要求,要求群众的是什么,是拿“三个代表”做尺子,衡量党员干部做得怎么样、合格不合格,看党的方针和政策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

3.使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相一致,相配合。要破除一种观念,似乎价值观只是管宣传的,为宣传服务的,只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联系、和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制度安排、制度设计服务的。各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科学文化方面的制度,都直接形成社会价值取向,它的作用比宣传教育强得多,因为它是与实际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制度改革要服从一定的制度设计,总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这个价值观也即是宣传教育工作倡导的价值观,二者要一致,不能二元化,更不能彼此冲突,否则只能是相互削弱。必须使价值取向与宣传教育方面的价值导向相匹配,相一致,这样效果会好得多,宣传教育工作也会好做得多。比如,搞市场经济,人们必然都重视效益,重视经济核算,重视钱,可在宣传上又老说钱的坏话,似乎重视钱是可耻的,结果人们嘴上不说钱,心里却不能不想着钱,成了伪君子。道德上没提高,经济上也没搞好,两方面都受到损失。既然经济制度和政策上保护合法劳动所得,保护并鼓励人们劳动致富,那么在思想宣传和教育方面就应该与此配合。当然,思想宣传和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可以高一些,但决不能与经济政策相反。

关于民族价值观之间的差别和冲突问题,民族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观方面的差别问题。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制、人权等都是一些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与人类前进方向相一致的价值,实质上是与人的发展相和谐相促进的。但这些共同价值观在不同民族那里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整个价值体系中的位置也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的差别,形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怎么对待这些文化差异?它们有没有先进落后之分?界限在哪里?什么样的东西算是腐朽的?标准是什么?一种民族文化中不同性质的部分之间的先进与落后同整个人类文化中不同民族文化的先进与落后,是否可以使用相同的标准?一方面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另一方面也要反对民族文化至上的原教旨主义的问题。需要整合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原载于《价值与文化》第1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