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向俄国传播及其成果

马克思主义向俄国传播及其成果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列汉诺夫从民粹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理论的选择是顺应于历史现实的。由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障碍是民粹主义,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必然是一个批判和否定民粹主义思潮的过程。俄文版《资本论》的发行和这场争论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引起了俄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并对个别革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产生影响。

实际上,由于俄国的地缘政治本属欧洲,从普列汉诺夫侨居国外开始向自己的祖国引介马克思主义,仍属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欧洲传播的范畴;但因为其地理位置处于东欧,所以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最初在西欧乃至横跨大西洋向北美传播,其传播方向是朝东的。虽然传播方向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性问题,但可以让我们更为切合实际地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不久就可以直接朝东影响俄国,但向俄国的传播同朝西向欧美的传播又有着某些重大区别。因为“直接影响”显然取决于同属欧洲的地缘政治,而重大差别则取决于还是封建专制的沙俄帝国。这应该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通过俄国继续朝东向中国等亚洲乃至拉美和非洲国家传播的重要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向俄国传播的历史条件和阶段性

当西欧那些国家已经步入资本主义成熟期,而俄国却仍旧停留于沙皇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权罩之中。虽然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安置农奴的法令,客观上刺激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产业无产阶级也已出现,且人数逐年增长,但并未改变俄国封建主义的基本性质,农民和土地问题仍是社会政治的突出问题。这样的历史条件既规定了当时俄国进步知识分子抵制乃至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政治目标,又因无产阶级日益发展的斗争需要而为马克思主义传向俄国提供了现实土壤。

俄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直接的原因是民粹主义并非把民众从沙皇专制中解放出来的科学理论。民粹主义萌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一批代表农民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热血青年,他们多次发动“到民间去”的运动,号召青年学生到农村去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力图发动农民去推翻沙皇政府,建立他们所向往和理解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人们称其思想主张为“民粹主义”。可见民粹主义是一种“农民社会主义革命”思潮,是农民民主派的意识形态。因为它反对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主张解除人民痛苦和实现农民解放的斗争要求,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前无疑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却是一种极其幼稚肤浅、毫无现实可能性的思想主张。民粹主义企图采取一种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认为只靠农民的“共产主义本能”就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这无疑违背了社会运动规律,严重脱离实际,其实质不过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民粹主义不仅有反资本主义的倾向,其中的“自由派”还反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民粹派”在反动政权的打压下逐步走向分裂,除了具有极端自由主义倾向的“自由派”外,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一部分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革命知识分子,则因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而坚决地抛弃了民粹主义,从而造就了以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者。

普列汉诺夫从民粹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理论的选择是顺应于历史现实的。19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的发展,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尖锐起来。俄国无产阶级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工人运动频频发生,工人组织逐渐形成并颇具声势。继1875年“南俄工人协会”的产生,1878年又产生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思想政治大环境和小资产阶级农民意识的思想根基,左右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的主要还是民粹主义。如此国情要求普列汉诺夫这样的革命知识分子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取代民粹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地位。由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障碍是民粹主义,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必然是一个批判和否定民粹主义思潮的过程。历史也已清楚显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就是从普列汉诺夫反对民粹主义开始的,它既体现为普列汉诺夫与自己头脑中的民粹主义彻底决裂,也体现为他作为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仍然影响着俄国工人运动的民粹主义的批判。这种在批判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接力棒,传到列宁手中,直到20世纪初才最终粉碎了民粹主义,甚至可以说列宁主义就是从批判民粹主义开始萌生的。

20世纪初的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一系列矛盾的焦点,“资历”尚浅的俄国无产阶级却拥有西欧各国工人阶级难以得到的革命机会。沙皇封建统治的强大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孱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竟主要表现为像民粹派这样的“农民运动”,这使迅速成长的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担当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成为可能,也将一种异常复杂的政治局势摆在了他们面前,不仅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要完成民主革命,还要面对国内外垄断资本帝国主义的尖锐矛盾发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从而解决自己及人民大众的解放问题。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是从批判民粹主义开始的,那么从其内涵上说,则是在沙皇封建专制的严酷统治和帝国主义横行世界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俄国无产阶级及其广大劳动群众争取解放的强烈诉求,在推翻沙皇统治的民主革命和联系整个欧美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两场革命”复杂交织的现实运动中得以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到1883年劳动解放社的成立。俄国的地缘政治属于欧洲,其思想文化也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整个欧洲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所以当马克思主义还处于形成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已经流传到了俄国。例如在1845—1848年间,由佩特拉舍夫建立的图书馆里就已经拥有了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这只是一个实例,而且也决非唯一的或者只有这两本书传到了俄国。凭俄国和整个欧洲的文化联系,完全可以断言,在俄国,特别是它的欧洲部分,在第一时间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发行的书籍报刊,尤其是那些反响强烈的文字读物绝不是困难的事情。当然,这种“传播”显然还只是“消息”的或知识性的最一般的文化传播。由于国情的差异,作为有一定针对性的思想主张的传播,或者包含着特定意图的传播,那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比马克思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要晚很多。例如1872年由丹尼尔逊翻译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民粹派把这本书当作俄国无论如何也不能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依据,由此也引发了关于俄国革命道路问题的争论。俄文版《资本论》的发行和这场争论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引起了俄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并对个别革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产生影响。但从总体上讲,这个时期传入俄国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在人们眼里基本上还是一种既不明真谛又不知何用的著作学说,因其尚未与工人运动结合而被民粹派歪曲利用。

第二个阶段从1883年劳动解放社的成立到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劳动解放社于1883年在日内瓦由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5个年轻人创建。这年9月25日,普列汉诺夫等人在日内瓦发表一篇关于出版《现代社会主义丛书》的声明,宣告“劳动解放社”的成立。“声明”明确宣布抛弃民粹主义,把传播马克思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基本任务,具体目标是在俄国组建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具有明确的社会政治纲领的工人阶级政党。劳动解放社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翻译引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对于培养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起了启蒙作用。劳动解放社成立后不久,国内各地也先后出现了一批社会民主主义组织,在彼得堡有青年学生的“布拉戈耶夫小组”和“圣彼得堡工人协会”,在莫斯科、下新城、喀山、基辅、敖德萨等城市都已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劳动解放社逐渐同国内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联系,由普列汉诺夫亲手执笔,于1884年和1888年先后公布两个纲领草案,主张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由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两个纲领为后来成立全俄社会民主工党的纲领奠定了思想基础。

劳动解放社作为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向国内引介马克思主义,它不仅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许多著作,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还撰写介绍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俄国民粹主义,还与第二国际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以及“合法马克思主义”和经济主义等思想观点进行了斗争。由于劳动解放社的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流派在俄国出现,并逐步取代民粹主义在俄国进步知识分子和先进工人中的主导地位。19世纪90年代初,劳动解放社在俄国出版发行《社会民主党人》杂志,并于1894年倡议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联合会,第二年列宁代表国内社会民主党人专程到瑞士与该联合会商定出版工人通俗读物《工作者文集》,至1899年先后出版6期,后来他们又一起创办《火星报》和《曙光》杂志。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劳动解放社和社会民主工党及其机关刊物以及像普列汉诺夫、列宁这样的革命家、理论家传到俄国的。列宁后来充分肯定了劳动解放社把马克思主义输入俄国的历史功绩,说“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上一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个侨民团体(‘劳动解放社’)的著作中产生的”[9]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早期传播的实质性阶段,传播的动因在于改造俄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传播的目的在于武装群众,促成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此劳动解放社除了用马克思主义批判民粹主义,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分析研究俄国社会改造的紧迫问题与探索研究俄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并凭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为党组织的创建和工人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条件。

第三个阶段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分裂和布尔什维克的产生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1898年初虽然召开了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政党无论思想上还是组织上都未达到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和严密程度。因此以列宁和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因“一大”的召开而放松建党工作,他们继续靠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政治觉悟,更广泛地动员工人群众,注重从指导思想上创造建党条件。一是抵制“合法马克思主义”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对党组织的腐蚀,批判当时严重影响党的革命性和战斗力的“经济主义”,在与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二是利用国内外一切特殊条件,在国外创办党的机关刊物,并在国内发行,对广大革命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数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次代表大会虽然以列宁为核心的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的力量获得了多数,但仍有相当力量的“少数派”最终把持了党的中央机关,致使党组织的分裂不可避免。因而“二大”后便出现了孟什维克(少数派)与布尔什维克(多数派)的对立,自此,不仅只有布尔什维克成为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机构,而且孟什维克往往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反面动因,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与孟什维克的论战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方式,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胜利仍未停止,贯穿第三阶段始终。

以前,劳动解放社传播马克思主义远离国内实际而偏重于理论本身,现在,由于布尔什维克代表着战斗在第一线的“大多数”,所以这一阶段的传播是真正指向革命实践的。正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国内工人运动实践的实质性结合,才从原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这块“生铁”中锻造出了布尔什维克这块“纯钢”。布尔什维克思想纯洁活跃,组织团结统一,极有革命性和战斗力,成为俄国革命所有进步力量的政治堡垒和思想核心,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更为广泛地传播,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俄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伟大成果,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就是雄辩的证明。

第四个阶段从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到其后长达70多年的苏俄社会主义路程。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块“敲门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就可以扔掉。成为执政党的布尔什维克不仅没有放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且凭借政权的优势真正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传播。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及其改革发展,仍然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布尔什维克除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外,就是利用一切条件、通过一切渠道向全体人民“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个阶段上,无论怎么评价斯大林,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都不可磨灭。他概括总结列宁主义,并将其汇入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使马克思主义以鲜活的内涵继续在俄国乃至全球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传播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在许多国家的胜利就是最为雄辩的证明。相对于斯大林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经验,他的后继者们也向世人提供了警醒马克思主义者的沉痛教训。从赫鲁晓夫开始的那些后继者们,他们不仅没有认真总结斯大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验教训,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发展中传播,反而扩大了斯大林发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重大局限和失误,由否定“斯大林主义”而逐渐地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悲惨结局就是亡党亡国。他们传播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失败主义”的沉痛教训!

(二)普列汉诺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普列汉诺夫于1856年出生于俄国沃罗涅什省利佩茨克县的一个小贵族家庭,1874年考入彼得堡矿业学院,两年后参加民粹派的“叛逆者”小组,后又成为“土地和自由社”的组织者之一,是民粹主义运动公认的理论家。他极力反对由少数人使用暗杀恐怖手段去夺取政权,而是积极主张通过革命宣传鼓动群众参加反抗沙皇统治的运动。为此他到彼得堡的工人当中开展宣传工作,激发工人群众对政府的仇恨,培养工人的“造反”精神,并因而三次被捕入狱,24岁时便不得不长期流亡国外。正是国外的流亡生活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同一起流亡的同志开始考察研究欧洲的工人运动,学习和钻研主导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在对比中总结反思民粹派运动的经验教训,积极寻求俄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可以说创建“劳动解放社”就是他们积极探索后的正确抉择。“劳动解放社”是普列汉诺夫侨居日内瓦时与另外四个年轻人创办起来的,其最初的工作任务就是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输入俄国,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群众,消除民粹主义对进步力量的影响。普列汉诺夫利用侨居国外的有利条件考察研究欧洲工人运动,系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悉心钻研马克思主义,多次拜见恩格斯,当面接受恩格斯的指导,在一段时间与同恩格斯保持着密切联系,有一次与恩格斯几乎交谈了一个星期。他先后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雇佣劳动与资本》《哲学的贫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其明确的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抵制民粹主义。他认为只有批判了民粹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得以传播,才能真正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而要扫除民粹主义又必须引进马克思主义,只有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引导俄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所以普列汉诺夫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与反对民粹主义、坚持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批判民粹主义,普列汉诺夫不仅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原著,还亲自撰文引介、阐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批判民粹主义,分析研究俄国革命的各种现实问题。在19世纪后20年里,先后撰写出版了《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宣传、引介、阐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针对民粹主义的错误,他还专门对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等问题着重进行了论述。他把革命理论比作“炸药”,认为一旦俄国革命青年和那些还不成熟的工人组织头脑中的混乱思想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就会将无产阶级与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和更高的阶段。

19世纪90年代,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开始泛滥,普列汉诺夫又展开了与伯恩施坦的论战,形成了《伯恩施坦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还是康德主义》《我们为什么应该感谢他》《再论唯物主义》《Cant反对康德,或伯恩施坦先生的精神遗嘱》等著作或演讲,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最高的社会真理,决不容许伯恩施坦用新康德主义去“补充”和修正。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批判修正主义,是普列汉诺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要贡献。此外,普列汉诺夫还同无政府主义、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变种——取消主义、俄国马赫主义、造神主义和寻神主义等错误的思想主张进行了不懈斗争,这些批判都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比较而言,哲学是普列汉诺夫擅长的领域,他常常通俗详尽地阐释和论证马克思、恩格斯深邃的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介马克思主义既是批判各种错误的政治思潮和社会思潮的需要,也是解决俄国革命各种实践问题的需要。普列汉诺夫着眼于国情研究和判断,对如何把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了分析论证,不仅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俄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论证并得出科学社会主义适用于俄国的结论,而且主张对农民也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把农民也吸引到革命运动中来。

对于普列汉诺夫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贡献,恩格斯和列宁都有评价。如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一书,恩格斯认为它在俄国出版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次巨大的胜利”,列宁认为它是“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10]。列宁曾经称赞普列汉诺夫领导的劳动解放社是俄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者、代表者和最忠实的捍卫者”[11],还曾明确指出:“不研究——正是研究——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就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因为这些著作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作品。”写了这段话后,列宁还补充了两个希望,一是出版普列汉诺夫哲学专集并作为“必读的共产主义教科书”;二是要求大学哲学教授像普列汉诺夫那样,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授给学生。[12]

(三)列宁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伟大成果

列宁于1870年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兄亚·乌里扬诺夫是民意党恐怖组织的一个领导人,因谋刺沙皇未果而被处死。列宁受其影响从小就树立了不屈于沙皇专制的反叛精神。列宁17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不久就参加了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活动,入学的第二年参加喀山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最初特别专注于研读《资本论》,1889—1893年在萨马拉期间,列宁又研读并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还研读了《哲学的贫困》《反杜林论》《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普列汉诺夫的一些著作,逐步成长为一个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家。1892年他在萨马拉创立了该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除了在他创建的秘密小组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原则分析俄国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批驳民粹主义观点外,还深入工人群众热情宣讲马克思主义。

如果说普列汉诺夫发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民粹主义,那么彻底粉碎自由民粹主义的任务则是由列宁完成的。19世纪90年代的俄国,由于各地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有了重要地位,但民粹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由派民粹主义仍然严重地影响着俄国革命者。由于自由民粹主义反对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严重障碍,所以只有扫除民粹主义这个思想政治障碍,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得到传播,才能用科学社会主义武装工人群众,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列宁传播马克思主义,也是从向民粹主义开战开始的。在萨马拉期间,列宁就在马克思主义小组中宣读了反对自由民粹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的报告,就俄国农民问题批判了民粹主义观点。1893年秋季以后列宁又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小组里针对民粹派的种种错误思想主张进行分析批判,既在更大范围内宣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又为组建统一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准备了思想条件。1894年列宁写就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并秘密出版,对民粹派的世界观、经济观、政治纲领及其策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民粹派以“人民之友”自诩、其实是与人民为敌的富农阶级的阶级本质。这本著作在列宁主义形成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在理论上彻底地战胜了民粹主义,给民粹派以致命的打击,而且在实践上、组织上用马克思主义扫清了思想障碍,统一了分散复杂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思想认识,为创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思想条件。所以今天的《列宁选集》理所当然地将其选择为开篇之作。因为参加革命活动,列宁被沙皇政府流放西伯利亚,但流放生活并未让列宁闲下来,在频繁的书信往来、悉心研读大量文献资料与静心地思索研究之后,列宁于1899年写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最终完成了粉碎民粹主义的任务,也为制定党的纲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合法马克思主义”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思想障碍。“合法马克思主义”指以彼·伯·司徒卢威、米·伊·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等为代表所自称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是“修正”得已为沙皇政府所容许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人运动产生着消极影响。列宁揭露和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教育群众认清了改良主义放弃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质,坚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继普列汉诺夫之后,列宁因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真谛而成为在革命力量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核心,在他带领下,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起来。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1895年11月终于联合彼得堡的所有马克思主义小组成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列宁早期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具体成果。该协会的建立无疑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更为广泛地传播创造了条件。尤为重要的是,该协会把传播马克思主义同现实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列宁领导的彼得堡的党建活动及其工人运动在全国产生了示范效应,类似的地区性的马克思主义统一组织纷纷成立,从而又为建立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了组织条件。1898年3月初,彼得堡、莫斯科、叶卡特林诺斯拉夫和基辅等地6个组织的9名代表汇集在明斯克,秘密举行了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作为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以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先驱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大成果。

从1898年开始到20世纪初,受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影响,崇拜工人的自发行动、只搞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放弃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经济派”在党内占据优势,他们贩卖伯恩施坦主义而丧失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使党内思想混乱、政治动摇、组织涣散,严重危及党的性质,极大地降低了党的革命性和战斗力。面对如此情况,远在西伯利亚流放地的列宁,联合流放地的17名战友,讨论并一致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对经济主义发起猛烈抨击。该“抗议书”在国内外党员中广为流传,赢得了群众。随后,列宁陆续写作发表《俄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倒退倾向》《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从何着手》《同经济主义的拥护者商榷》等著作。尤其是1902年列宁的《怎么办?》一书,给“经济派”最后一击,不仅从思想理论上彻底粉碎了经济主义,而且提出了全面的建党计划,为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良好基础。

1900年列宁结束流放生活,决定通过革命报纸“广泛地组织整个工人运动”[13]。是年底,列宁在国外创办了第一份全俄革命马克思主义者的报纸《火星报》,并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随后《火星报》编辑部又出版了《曙光》杂志。列宁基于沙皇专制的特殊国情,认为俄国缺少西欧各国工人阶级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可以利用的政治条件,在取得政治自由以前,只能用革命报纸取代一切合法手段,通过特殊的秘密的传输渠道,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由此形成自己的核心机构和先锋队组织。他说:“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14]这一时期,无论是批判错误思想观念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党内宗派组织和组织国内斗争,处于国外的党的核心领导成员同国内的联系都主要是通过机关刊物发行网络实现的。《火星报》通过各地方委员会或小组的代办员建立了隐蔽的发行网络,平均每期发行8千份左右。它像星星之火在国内外到处传播,既是基层革命组织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核心,又是广大党员群众吸收马克思主义精神营养的学习园地。它就像一种无形的磁力,把处于各地的革命者聚合在一起,在组织上为列宁所设计和期望的新型政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经过“火星派”历时3年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1903年7—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举行。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火星报》所提出和制定的原则基础和组织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党”[15]。可以想见,从“一大”到“二大”的胜利召开,列宁通过报刊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俄国基层组织和工人群众产生了多么大的作用,虽然“二大”后发生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分裂,但作为“多数”的布尔什维克显然因传播马克思主义掌握了基层,掌握了群众。1904年底由列宁领导的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作为全俄布尔什维克组织中心宣告成立,列宁创办的《前进报》成为它的机关报,布尔什维克对孟什维克在组织上的重大胜利,同样得益于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辛勤耕耘,是列宁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尤为深远的伟大成果。

有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俄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列宁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分析研究俄国革命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继续坚持一切从实践需要出发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继续坚持在激烈的现实斗争、思想斗争和理论论战中宣传教育群众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与战斗在第一线的工人、士兵及其基层干部相结合,使布尔什维克党始终代表着俄国革命的正确方向,走上了一条胜利的道路。从1905年革命到1917年革命,其间虽也经历了若干艰难曲折,但由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审时度势,百折不回,制订正确的路线纲领、战略策略,广泛地发动群众,准确地把握革命时机,最终迎来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也从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最为伟大的成果。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马上又投入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而新政权、新社会的思想建设就是在党的建设基础上向全体人民“灌输”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的工作重心,列宁虽然日理万机,还是密切关注党和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问题,甚至亲自到党校或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

不过,虽然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项浩大工程仅靠两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当然不能忽略斯大林以及各个时期的大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眼里,俄国工人运动是属于欧洲工人运动的,他们在有生之年不仅关注俄国的社会状况,而且尤为关注俄国的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1869年俄国恩·弗列罗夫斯基曾出版《俄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次年马克思就认真阅读了该书原本,从中了解俄国的情况,并借此研习俄文,看后还对弗列罗夫斯基的民粹主义和空想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评[16]。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在1882年为普列汉诺夫翻译的俄文版《共产党宣言》作序。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在悼文中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都懂俄文,都读俄文书籍,非常关心俄国的情况,以同情的态度注视俄国的革命运动,并一直同俄国的革命者保持联系。”[17]本节受篇幅所限,不能更为详尽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只想在总体概述基础上突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地位和作用。还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由于普列汉诺夫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发生分裂后的动摇和在某些问题上放弃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事实上逐渐退出了革命斗争的前台,使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最终定格于理论层面。而与之相较,由于列宁不仅传播,而且注重理论的运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的真正结合,不仅创建了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政党,将科学社会主义变成现实,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获得了发展。因而可以断言,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作用和贡献是普列汉诺夫望尘莫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