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一切旧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共同特征,即使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者以及其他进步的思想家也不例外。同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反,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因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还是英雄人物,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根本对立的焦点。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英雄史观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唯意志论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少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有的认为,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甚至英雄人物吐口痰在地上,就可以毁灭一村一族;起一个念头,就可以引起十年的血战。德国唯心主义者哲学家尼采疯狂鼓吹“超人”具有生来发号施令的权力,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而人民群众“不过是供实验的材料,一大堆多余的废品,一片瓦砾场”。

宿命论是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绝对精神”等等。而英雄人物则是“天命”的执行者、体现者,人民群众只能俯首听从这些神秘精神力量的支配和英雄人物的摆布。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儒家的“天命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宿命论表面上看来把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的作用都否认了,但它把英雄人物、封建皇帝看作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救世主”,因而实际上仍是一种英雄史观。

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一切旧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共同特征,即使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者以及其他进步的思想家也不例外。他们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原则。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其最基本的观点,也是它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之所在。列宁明确指出,历史唯心主义有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只局限于考察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不到人们活动的物质动因;二是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由于存在这两个根本缺陷,历史唯心主义把社会历史看作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偶然堆积,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这是极其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但在总体上一直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占据着统治地位。这是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的。

在认识论根源方面,主要是由于人类社会有其不同于自然界的特点。在自然界的发展中,起作用的因素基本上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结果(虽然这种结果和每一个人的预期目标都不一样),最容易打上人类意志、思想的烙印。社会历史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人们在对它进行考察时倾向于只看到杰出人物的活动,只看到诸如领导人物的性格、爱好、修养等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而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尤其当人民群众要求通过自己的英雄人物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愿望,英雄人物也确能起到这种作用时,由于斗争的需要或者处于叙述历史的方便,常常出现对于英雄人物的过分赞扬。这就更容易使人们停留在历史的表面,把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产生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错觉。

在社会历史根源方面,主要是由于哲学家们受到了自己的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以前,各行各业的生产规模都比较狭小,各国各民族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进程都比较缓慢。这就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他们难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的比较研究,去发现社会历史的共同的、普遍的和规律性的东西。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不是面对历史真相,而是歪曲历史真相。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精神生产基本上被剥削阶级垄断的情况下,剥削阶级势必夸大精神的作用,夸大重要人物的历史作用,同时贬低物质生产的意义,贬低广大劳动群众的地位,进而否定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就这样,英雄史观得以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同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反,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因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唯物史观首次真正地、彻底地、全面地、科学地解决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坚定地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一致的,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