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因素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因素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重要条件,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人口是构成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否则,如果性别比例失调,或人口过度老化,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因素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及其变化规律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重要条件,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人口是构成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能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没有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就不能构成现实社会生产力,也不能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时代延续。

第二,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是人口的数量。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如果人口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那就意味着社会没有积累或很难有较多的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就会影响社会的进步。相反,如果人口增长率太低甚至出现负增长,也不利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不足,会造成劳动力匮乏,人口数量过多,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人口生产一定要与物质生产相匹配。其次是人口的质量和构成。一般说来,人口的质量越高,就越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但人口的质量不仅包括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也分个体方面和整体方面,后者又涉及到人口构成问题。就是说,提高人口质量,不但要从个体方面使得在体质和智力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状态,而且要使整个民族群体在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和知识技能构成等方面也都较为合理,即做到人口的优化组合,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在各方面的需要。否则,如果性别比例失调,或人口过度老化,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再次是人口的地理分布和密度。如果人口的地理分布不合理,一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过大,一部分地区密度过小,就会延缓和阻碍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采取的优生优育、义务制教育、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的不断改善,对优化人口的素质,进而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为,一个社会人口数量的多少和构成如何,不能决定该社会的性质,也不是造成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物质生产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把人口因素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无疑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作为社会物质生活的重要条件对社会的总体发展动态地发挥作用。20世纪是有史以来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期,也是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和人口膨胀最严重的时期。进入21世纪,人类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很多问题。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等。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正确地运用生态规律改造自然环境,调节和发展生产,是当今人类社会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这对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