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滩新金融发展的状况与特征

外滩新金融发展的状况与特征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金融是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特征体现。“金融创新十条”的推出是对外滩金融历史的有效延续,是外滩金融集聚带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加快集聚金融创新机构和人才。此外,信托、基金管理等业务涉及新型金融业务的都将纳入新金融领域。

一、外滩新金融发展背景

外滩新金融以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金融专业服务中心三大功能为主要内容,涉及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私人银行、股权投资等诸多新型金融业态形式,以新业态、新业务、新领域和新力量为主要特点的金融产业组织形式。新金融产业主要通过完善金融要素市场,推动金融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新兴金融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产业互动。

(一)新金融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自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欧美主要国家都相继发生债务危机,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轨道。与此同时,中国一方面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推动国内产业改革。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机构正抓紧布局中国市场。一直以来,国际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受到较多的限制,即便是国际直接投资(FDI),外资需要单独设立人民币资本金存款账户,外商根据项目经营状况,从人民币资本金账户中提取资金,手续较为复杂,严重影响投资效率和投资的积极性。资本项目下,对外资进入的管理更为严格,近年来有限地放开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在国内的投资,然而,由于国内市场巨大的投资机会,尽管外管局和人民银行等相关职能机构不断放开投资运行额度,增加准入机构数量,但始终无法满足实际市场需求。在当前国际经济较为疲软的背景下,有效利用战略机遇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机遇。需要指出的是,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相关金融主管机构就在努力推动金融创新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其中深化金融改革,也就是要突出市场的主体功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机构建设和结构优化,推动市场导向下利率汇率、金融投资秩序的健康有序运行。所谓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在服务领域、经营形式、业务类型等方面要突破原有的框架,以市场化为导向,运行机制更加灵活。十八大报告对于金融发展的解读,与我国之前的金融体制改革具有一脉相承性,但相比之前的改革更有力度,更能突出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发展的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二)金融发展改革与地方政策实践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之后,上海市在金融发展规划过程中,将上海金融中心定义为“一城一带”,亦即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是上海市黄浦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政府《实施意见》精神,按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整体布局安排和分工,在上海外滩区域发展新型金融产业集聚的战略。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推动下,外滩被上海市政府定位为与陆家嘴同等地位的金融核心区,并将上海金融中心命名为“陆家嘴外滩金融中心”,外滩金融集聚带与陆家嘴金融城错位竞争,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一城一带”求互补,浦江两岸尽朝晖的发展格局。

外滩金融集聚带位于黄浦区,拥有悠久的金融历史,是上海乃至中国金融的发源地,20世纪30年代,曾是远东第一的金融街,世界第三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陆家嘴金融城的发展明显滞后。当前外滩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和政策优势,集聚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从整体上促进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同时,为避免与陆家嘴金融城发生同质竞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一城”“一带”两者之间是错位竞争,协同发展的关系。新金融是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特征体现。

2013年7月,黄浦区政府正式发布《黄浦区关于建设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十大举措》(简称“金融创新十条”),即打造互联网金融集聚区、打造民营金融集聚区、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与平台、加快外滩金融载体建设、支持外滩金融创新、提升服务金融创新人才的水平、优化多层次金融配套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发展生态环境、提升服务金融创新的行政效能、建立金融创新风险防范机制。“金融创新十条”的推出是对外滩金融历史的有效延续,是外滩金融集聚带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加快集聚金融创新机构和人才。

二、外滩新金融发展状况

根据黄浦区文件,黄浦区将被打造成为一个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以及拥有新业态、新领域、新业务、新力量为特点的新金融集聚地。

新金融产业在外滩区域已经形成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黄浦区共有500多家金融机构,并且最近几年,每年都引进新金融机构50家左右。区内的金融机构已经覆盖银行、保险、要素市场、信托、证券以及新金融机构如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各大金融业态和业务形式,金融机构的规模在上海地区仅次于浦东。

目前注册于黄浦区,并位于外滩金融集聚带的较为典型的新金融机构见表7-1。需要强调的是,新金融并不是从机构名称上加以划分的,而是从业务类型、业态形式加以区分。比如传统的证券公司从事资产经营管理,相比起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而言,也属于新金融范畴。此外,信托、基金管理等业务涉及新型金融业务的都将纳入新金融领域。

表7-1 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新金融机构

续 表

三、外滩新金融发展特征

新金融的产生体现较强的市场灵活性,是在国家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根据黄浦区相关政策文件,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远景目标下,在“一城一带”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需要下,创新思路,发展新金融。外滩新金融的重要特点是“新”,新金融具有新业态、新业务、新领域和新力量四个重要特征。

(一)新业态

新业态是指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外,发展起来的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等金融新业态。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发生结构性的调整,国际金融中心也出现转移迹象,2007年以来出现的交易所合并潮流,一方面体现了全球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际金融中心正发生区域性的转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重新酝酿严格的金融管制,特别是美国,政府对金融体系可能蕴藏的风险采取比以往更为严格的态度,欧洲也酝酿对金融交易征收高额的金融交易税。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受到经济不景气的严重影响,金融交易萎缩,种种迹象表明,国际金融资本正努力寻求国际新兴市场进行重新布局。这对于正处于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中国而言,是一个有利的时机。近年来,中央监管部门逐步放松金融监管门槛,越来越多的金融业态形式被允许。黄浦区近年在新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型金融机构和新业态形式越来越多。

(二)新业务

新业务是指从现有金融机构拆分出来独立运营的业务或功能板块。金融市场的发展带动各种金融创新的出现,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自身业务的更新,如以往的证券公司只有自营和证券经纪两块业务,现在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资产管理方向,创新金融业务。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过程中,资产管理是金融功能区的三个核心板块之一,黄浦区非常注重资产管理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其中传统金融机构目前越来越关注新兴金融领域。比如农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远远突破以往存贷业务的范围,为高净值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投资理财咨询、投资综合方案设置等服务。证券公司的业务类型更是向多样化发展,比如海通证券以直投的方式已经投资30亿元,目前已经接近回报期;东方证券也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并推出多种理财集合产品,比如先锋系列(1—7号)和公益量化系列广泛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债券逆回购、国债、公司债、企业债、可转换债券、短期融资券、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等)、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权证等)、现金类资产、货币市场基金等[1]

(三)新领域

新领域是指金融业与其他领域“嫁接”,衍生出航运金融、能源金融、科技金融等。新金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属性,新金融企业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市场的成长机会,开辟新兴投资领域。比如NED股权投资公司,对新材料、医药行业有关专业的投资运作经验,这些产业一方面体现了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发展领域。目前在黄浦区生根的新能源金融企业如中化股权投资等正迅速发展壮大,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是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受到经济颓势的影响,投资企业纷纷挖掘新兴投资领域,尽管这些企业机构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从2010年至今,风险投资行业分别经历了多种风能产业、光伏产业、互联网团购、生物医药等产业类型,这些行业中部分被投资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比如位于黄浦区科技京城内的浩凯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企业在企业成长期得到良好的金融资本资助。此外,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保险行业,近年来也不断丰富经营领域,比如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保险资金还与信托、基金等业务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不断拓展经营领域,扩大经营业绩。

(四)新力量

新力量是指非金融的央企的金融板块、民企旗下的金融板块日益活跃,为金融行业带来一股更具活力的新风。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是在国家或政府主导下建立的,最近几年随着新金融的出现,金融力量构成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企业的金融财务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纷纷在全国布局。这类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企业自身丰富业务收入来源,增强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地区产业发展而言,可以为相关企业或个人消费提供较为便捷的资金融通渠道。近年来,一大批大中型企业涉足非主营业务领域,比如浙江宁波的波导手机涉足委托贷款领域,雅戈尔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奇瑞等机车企业涉足金融资本行业。在黄浦区成立的中海信托、上海国药股份等企业都开始涉足金融投资业务,而且成为当前黄浦区的纳税大户。由阿里巴巴的马云、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联手设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是整个保险业在互联网新金融创新上的一次“破冰”,将突破国内现有保险营销模式,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主攻责任险、保证险等两大类险种。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2012年11月23日,温州地方的《金融改革细则》出台,这一金融改革的重大影响之一便是对民间资本的松绑。民间资本成为未来金融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象在黄浦区已经得到体现。在上海和长三角的地区分工中,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格外明显,江浙沪其他地区的生产企业无法从当期脱身,因此部分生产企业将金融业务部门从当地分离出来,在上海布点,黄浦区的外滩区域是重要的根据地之一。目前,黄浦区政府也在大力引进此类机构,比如雅戈尔旗下的凯石投资管理超过150亿元的资产,成为当前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

四、外滩新金融发展的技术类型划分

新金融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结果,而金融创新则又是市场经济和政府改革的双重结果。从市场角度分析,市场主体为获得最大化的市场利润、疏散风险等目的,进行经营模式的变革;从政府当局角度分析,金融创新是政府从经济发展、产业成长性和市场经济监管角度放松准入的综合结果。欧美国家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市场功能和市场类型角度,结合外滩现有金融机构,新金融的发展方向可从理论上概括如下。

(一)风险转移与新金融发展

金融市场上,收益与风险相伴而生,一般而言,二者同向变化。因此,金融企业有效规避风险,获得较高的市场利益是企业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存之道。市场的需求推动了相关机构的建立,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金融管制的放松,很多金融配套企业应运而生。在债券市场中,债券的违约是最大的投资风险,投资者购买债券的行为需要参考一定的依据,这种情况下,评级机构应运而生。而评级机构需要借助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需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报告。此外,投资购买者也需要一定的风险转移机制,因此对于债务出售方而言,需要为债务发行购买违约风险,而对于购买方而言,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将投资风险分散化。黄浦区新金融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险规避机制,比如金融类保险公司、贷款担保公司、上海资信等评级机构。2013年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旗下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搭建的“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正式上线,这一征信系统落户黄浦,主要服务于国家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涉及的网络金融领域,为网络金融机构业务活动提供有效的信用信息支持。上海外滩将在网络金融征信系统上线的基础上,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技术入口接入权威征信系统,支持加快建设贸易融资征信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和研究建立面向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等金融交易的征信评估系统。

(二)市场流动性需求与新金融发展

市场流动性是制约金融交易的重要因素,从国家层面的金融体制看来,央行可以通过货币工具,财政部可以通过债券的购买与兑现影响市场流动性。然而,这种机制具有周期性特征。金融市场内部的市场流动性需要金融体制自身创造便捷性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新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机制。金融保证金制度或交易杠杆则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体现,比如期货交易中,投资者不需要全额缴付投资资本,而只需要在市场波动的基础上缴付一定比例的交易保证金。另外,当前银行间清算交易所的引入,大大简化了资金的清算方式,交易多方根据自身账户的最终平衡状况,以银行间交易所为对手方进行清算,大大降低了结算中的资金需求。上海银行清算所即是这样的一个机构,其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属于较为典型的新金融业务类型。

(三)信用创造创新与新金融发展

相比起传统金融机构较高的贷款门槛,新型金融机构具有更高的市场灵活性,一方面,金融机构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结合产品特性,为消费者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比如消费类金融企业,交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奇瑞汽车金融公司等正占据越来越多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于中小消费市场,一些非银行类金融贷款公司也针对性地设置了相关产品,比如位于黄浦区的豫园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灵活的贷款援助。传统的金融机构也从市场需求角度,进行信用创新,2012年在上海举办的多场次金融博览会上,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甚至打出“结婚金融”的产品,打算结婚的年轻人可以在无担保的情况下向银行申请分期贷款业务。

(四)股本创造创新与新金融发展

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所有制改革也可以概括为股权结构优化,就是如何适当引进社会资本或国外资本,提升外来资本的比重,优化股权结构,改善企业经营业绩。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提出准许外资设立股权投资企业,上海作为政策先行先试区,黄浦区新金融发展战略是这项政策的最先试验田。黄浦区新金融发展过程中,股权投资企业的引进是新金融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已有一大批股权投资类企业入驻外滩金融集聚带,这些股权投资企业为被投企业提供了一揽子企业资源优化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比如磐石投资、凯石投资、云峰股权投资、普润股权投资等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此外,传统金融机构的新金融业务也在不断拓展,注册于黄浦区的海通证券近年来不断拓展业务创新,大力推动股权投资、企业管理等综合金融业务,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