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希望通过签署自贸协定获取巨大的现实经济利益,自此各种区域贸易协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各地涌现,形成了一张庞大的FTA网络。经济体的相邻曾经被认为是构成区域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天生”条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广泛、更紧密、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了进一步加速的新趋势,以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为核心的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TA)数量在不断增加。据WTO统计,截至2012年1月15日,向WTO通报的各种RTA达511个,(其中62.3%是2001—2011年以来缔结的),并正以平均每月缔结1个的速度递增;在全球生效的319个RTA中,有86.8%采取自由贸易协定的形式。从WTO公布的资料分析,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区域经济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理论限制,南北型合作成为发展的新主流。

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认为,社会政治制度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和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间更容易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展经济协调合作。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被打破,出现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呈现出南北化的特征。自从1994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启动南北合作的模式后,越来越多的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起来。欧盟2005年的第五次和2007年的第六次扩大加入的都是转型经济的东欧发展中国家,从而将欧盟的“北北型”合作模式转变为“南北型”模式。同时,欧盟还积极致力于与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和环太平洋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成功同韩国、南非、智利、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签署了FTA。此外,在世界其他地区,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也不断出现。在美洲地区,美国与智利、多米尼加、秘鲁、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国家达成双边FTA;在亚太地区,南北型的各类FTA也正在大量涌现,比如日本分别与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智利、泰国、印尼、文莱、菲律宾、越南、秘鲁签署了双边FTA。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

从WTO公布的资料分析,自1995年RTA快速增长以来,FTA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其中双边FTA所占比重最大,而CU的数量却相对较少。在即将建立的RTA中,FTA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显然,多数成员偏好FTA的建设,而不是关税同盟。FTA模式受到各国的青睐主要是由于该模式涉及内容比较少,不采用统一对外关税,因此没有经济管理权的让渡,各成员与其他国家再签订FTA也不受现有FTA的限制,因此比建立关税同盟更加灵活。

3.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日益广泛,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并超越了WTO范围

传统的RTA内容涵盖的范围以货物贸易自由化为核心,主要通过取消或削减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后来扩展至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然而,新一代RTA涉及的内容日益广泛,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贸易投资便利化、贸易投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劳工标准、原产地规则以及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此外,有的协定还包括经济技术合作以及海关合作的内容。新一代RTA除在规则上与WTO保持一致外,有的在内容上已经超越了WTO的要求,即所谓的“超WTO协定”(WTO—plus Agreement),或者说,要求成员在某方面做出比WTO更多的承诺。这种“超WTO协定”在遵循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协定伙伴国家之间提供更加自由的经贸空间,从而实现了互惠互利。

4.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日益复杂,呈网络化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希望通过签署自贸协定获取巨大的现实经济利益,自此各种区域贸易协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各地涌现,形成了一张庞大的FTA网络。到目前为止,在这个网络中,除了蒙古国以外,几乎所有WTO成员都至少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FTA。

在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过程中,当一国先后与多国签署FTA时,该国就像一个“轮轴”,而与此缔结协定的国家就像“辐条”,形成了类似于车轮的轮轴与辐条的结构形态,这就形成了“轮轴一辐条”(Hub and Spoke,H&S)结构。处于轴心地位的国家成为“轮轴—辐条”体系中的轮轴国,既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FTA网络,也成为全球FTA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例如美国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又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还在筹组泛美自由贸易区。由于大部分国家参加的不只是一个协定,因此出现了很多重叠性的FTA,一些国家既是轮轴国,又是辐条国,从而使得以众多轴心国向外辐射而成的“轮轴一辐条”网络将呈相互交叉、重叠态势,形成了纠缠交错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Spaghetti bowl effect)”。面条碗效应不仅使得某一区域的RTA合作的结构更加复杂,甚至会增加这一区域各经济体参与RTA的贸易和投资成本,减少其区域市场份额。以美国为例,在过去的5年中,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出口总额虽然增加了62%,但其出口所占份额却下降了约3%。

5.跨洲、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兴起与发展

经济体的相邻曾经被认为是构成区域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天生”条件。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成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等跨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变得有名无实。例如,2004年9月,日本与墨西哥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协定于2005年4月生效,这是日本继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的第二项协定。欧盟与南非、新加坡、墨西哥、智利签订了FTA;美国与约旦有FTA,还正在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埃及签FTA。目前正在进行谈判的双边FTA中,有2/3是在不同地区的国家之间进行的。与此同时,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开展了连横合作。1995年年初,南锥体共同市场和自己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领域内广泛的问题进行探讨也已制度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将与南锥体共同市场合作,建立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整个美洲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在短短几年内一再吸纳新成员,目前已扩大到21国,地理范畴包括了亚洲、北美洲拉美和大洋洲,甚至吸收了政治经济重心在欧洲的俄罗斯为其成员,成为一个囊括环太平洋国家,东西横跨11个时区,南北纵穿寒、温、热带,成员国的国内市场总值总和超过世界总产值一半以上的跨洲的超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二)各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征

1.欧洲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欧盟在RTA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欧洲政治发展的要求。如果说,欧盟成员数量的扩张是伴随着经济和政治势力的扩张进行的,那么欧盟的RTA进程为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编织了严密的RTA网络。该组织已经与26个国家建立了RTA,其中包括FTA和CU,这些国家多数与欧洲相邻,包括北非和西亚国家。

2.非洲国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独特方式

虽然RTA发展主要是以建立FTA为主,但是非洲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根据推进RTA模式的不同,基本可将非洲分成五部分,其中南部、中部、东部和西部非洲都以建立CU为发展目标,而北部非洲则倾向与欧盟发展经济联系。近十几年建立的5个CU中3个在非洲,包括南非关税同盟、东非共同体以及中非经济和货币共同体。但是北非国家更加热衷于与欧洲国家,主要是欧盟的经济往来,其中利比亚、摩洛哥、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均与欧盟签订了FTA。上述北非国家都是非洲主要大国,由于已与欧盟建立了FTA,所以没有与其他非洲国家建立CU。

3.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心。

自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掀起区域一体化浪潮以来,欧洲、北美地区一直处于世界一体化水平的领头羊地位,而亚太地区在此方面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21世纪以来,伴随着地区经济的起飞,亚洲,尤其是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开始大幅加速,且FTA和PTA在RTA建设中占主要地位。从目前情况分析,亚洲建立关税同盟的可能性很小。目前,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备受关注,逐渐呈现出APEC稳步推进,东盟一体化,“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3个“10+1”)与“东盟—中日韩”(“10+3”),“东盟—中日韩印澳新”(“10+6”)等RTA进程并行、交叉推进的格局。(具体见表12-2)。

表12-2 2011年亚太主要经济体参与的RTA数量(截至2012年6月15日)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http://rtais.wto.prg/UI/PublicAllRTAList.asxp资料整理。

除此之外,各国还有大量处于谈判及研究阶段的区域贸易协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2009年底以来,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吸引了亚太主要经济体的目光。一是美国的高调介入和推动使得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成为当今亚太区域合作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从地区战略上看,美国加入TPP符合美国在亚太区域的战略目标。TPP或将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从而推动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和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立,加速实现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提出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目标。因此,TPP的建立和发展将改变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与自由贸易格局。二是2012年11月20日,东盟10国与6个自由贸易区伙伴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启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作为东盟国家近年来首次提出,并以东盟为主导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RCEP旨在整合和优化东盟与中、日、韩等6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建成一个高质量的自贸区。这不仅对进一步密切东盟和其他6国经济关系和提升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巩固和发展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话语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注入了强劲动力。三是经过历时10年的艰苦努力,中日韩3国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东亚自贸区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扩大区域内市场,推动3国经济融合,实现3国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对促进东北亚一体化进程乃至亚太及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都具有深远意义。

4.拉美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别于亚洲和非洲

拉美国家推进RTA方式与亚洲和非洲都有不同。亚洲目前没有建立关税同盟的计划,主要以建立FTA为主,同时兼有PTA和EIA。而非洲以关税同盟为主,尽管有部分关税同盟被WTO认为是FTA或PTA,但多以发展共同的对外经贸政策为目标。拉美国家既存在CU,又积极缔结FTA,形成了独特的RTA格局。其中,墨西哥(参与14个FTA)和智利(参与16个FTA)属于世界上少数几个参与FTA较多的国家之一,表现突出。巴西、阿根廷没有参与双边FTA进程,但参与了拉美一体化协会(LAIA)、77国集团(GSTP)、发展中国家间贸易谈判议定书(PTN)以及南部共同市场(MERCOSUR)等四个RTA。拉美加勒比海岛国和中美洲国家则更加热衷于建立关税同盟。

(三)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既加剧了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密切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各国都清醒地意识到,本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的资金、技术、市场和信息,离不开国际合作。因此,它们都积极支持和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使得地区经济一体化得到迅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机制日趋完善

世贸组织(WTO)于1995年正式成立并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调节各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正式国际组织,其组织机制逐步走向有效和完善。此外,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合作机制也日趋完善。但WTO主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障碍重重,进展缓慢。

2.组织成员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3年7月底,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已经达到159个,欧盟成员国也已增加到28个,而且这种趋势至今还在继续发展,各组织仍在与很多国家就加入问题进行谈判,这都使得经济一体化的规模空前地扩大。

3.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在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002年3月1日,欧元正式取代欧元区12个国家的原有货币成为流通货币,这标志着欧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有些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体化进程也都明显加快。

4.世界三大经济区初步形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上逐步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一个是以欧盟为核心,包括它的一些联系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在内的欧洲经济区;一个是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美洲经济区;一个是以亚太经合组织为核心的环太平洋经济区。这三个经济区,目前已经初具模型,其中一个由19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区已经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在不久的将来,这三大经济区必将最终形成并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区域经济集团对成员资格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合作领域由单纯货物扩至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形式和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跨地区”合作与“多重”区域集团成员身份出现,区域经济合作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日趋紧密。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主要依靠三条途径:一是不断深化、升级现有形式;二是扩展现有集团成员;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议或重新启动沉寂多年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反映,是各国推行实施贸易自由一体化的表现,也是WTO世界贸易体系走向完善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