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线市场相继受阻

两线市场相继受阻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港湾赖以生存的中国通信市场已悄然发生变化。据说,华为为此准备的“打港办”经费一年最多时高达4亿元,而同一年,港湾的应收账款多达4亿元。很快,港湾就感到了市场的难做。市场下滑之后,很多给用户个人的承诺也开始出现无法兑现的情况,这是个恶性循环。在企业网市场,港湾也遭遇了华三不遗余力的狙击。华三采取和华为一样的策略,与港湾进行肉搏战。港湾在两线均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两线市场相继受阻

港湾赖以生存的中国通信市场已悄然发生变化。此时,国内各电信运营商对设备的采购经过2002年的投资高峰,至2003年就到了一个分水岭,2004年基本上走入了慎重投入的低谷。

从2003年开始,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网通、铁通等运营商对港湾占优势的数据业务的投入都开始转入谨慎。不少运营商负责数据产品采购的人员都转去开发新的数据业务了。

除了大幅削减投资,运营商对供应商的价格要求也近于苛刻。有关电信人士认为,主攻接入式交换机和路由器、ADSL/VDSL宽带接入设备、软交换及其全网解决方案的港湾,2001年杀入电信市场时,正赶上数据产品投资最火的时候。当时运营商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点,匆忙上阵的数据通信业务中现在除了IP电话真正盈利外,网上游戏、视频电话等数据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ADSL虽然增长很快,也未到规模盈利的时候。即使是最新技术NGN(下一代网络)也要等到2010年才能得到规模回报。

在短暂的冲动之后,运营商对数据业务的投资迅速回归冷静。受此影响,港湾2004年的业绩自然要大打折扣。

整个大环境不好,港湾还遭遇了打港办的狙击。为彻底打击港湾,华为对内部下了死命令:办事处如果丢单给中兴、思科不要紧,丢单给港湾要受处分;对客户他们是大的项目就白送,已经在使用港湾设备的,就由华为回购,还买一送一,废港湾的标;同时还开展“反挖人”运动,港湾接入网产品线的研发人员被华为一锅端。据说,华为为此准备的“打港办”经费一年最多时高达4亿元,而同一年,港湾的应收账款多达4亿元。

很快,港湾就感到了市场的难做。据港湾内部人士回忆,港湾在2005年以前,在交换、接入、高端路由等产品方面确实有技术优势,而且作为一家新公司,给人有很强活力的感觉。尤其在2003年的时候,港湾的员工们都充满激情,提出的很多方案、观点经常让客户耳目一新。但到了2005年,港湾研发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很多新功能无法兑现。市场下滑之后,很多给用户个人的承诺也开始出现无法兑现的情况,这是个恶性循环。

2004年后,港湾的国内运营商市场表现已经陷入停滞期。

2005年,甚至出现了国内所有电信运营商集体清退港湾DSLAM产品的情形,变成只有中兴、华为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三家主供应商,而这个产品是港湾当时的主盈利产品之一。自此,港湾已经只能捡华为员工漏下的一些小单,而后来就连几百块钱的小单华为也不放过。

在企业网市场,港湾也遭遇了华三不遗余力的狙击。华三采取和华为一样的策略,与港湾进行肉搏战。港湾在两线均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与2004年年初的信心爆棚局面截然不同,到该年年底,港湾士气涣散,业务停滞不前,当初制定的20亿人民币的收入目标根本遥不可及。如果不是当年年底港湾与日本电信签下3000万美元的订单,它的年收入可能只有6000万美元。虽然按照国内会计准则,港湾在这一年已经盈利,但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它约亏损3000万美元。很多员工并不理解,为什么公司明明盈利了,却在当年没有奖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公司内不少不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