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在现代经济中,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教科书把直接管制列为一种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它既不属于支出增减型政策,也不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需求或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

如前所述,在现代经济中,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的手段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分从需求角度进行的调节、从供给角度进行的调节、融资政策以及各种政策之间的搭配。

1.支出转换型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

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本国货币的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有的教科书把直接管制列为一种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它既不属于支出增减型政策,也不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实际上,直接管制也是一种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和关税政策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收支发生较严重的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

2.支出增减型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需求或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类政策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利率以及法定准备金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由此调节内部均衡;同时,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又可以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影响进口和通过利率影响资金流动,由此调节外部平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压低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下降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反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增加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增加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顺差减少)。

3.融资型政策

融资型政策简称融资政策,主要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从一国宏观调控角度看,它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对外部不平衡调控的首要问题往往是:“融资还是调整”。因为,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临时性的、短期性的冲击引起的,就可以用融资方法弥补,避免调整的痛苦;如果是由中长期因素导致的,那么就势必要运用其他政策进行调整。融资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替代性。比如,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一国政府既可以采取支出型政策来加以调节,也可以采用融资的办法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来加以调节。在逆差既定的情况下,较多使用资金融通,便会较少使用支出调节。反之,较多使用支出调节,便可较少使用资金融通。总之,融资政策是在短期内利用资金融通的方式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实现经济稳定的一种政策。

4.供给型政策

供给型政策简称供给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供给政策的特点是长期性,在短期内难以有显著的效果,但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创造条件。

5.道义与宣示型政策

道义与宣示型政策是指政府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外所采取的、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收支调节政策。譬如,政府的指导谈话、发言等。道义与宣示型政策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政府号召力和公信力的大小;另一方面也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持续性有关,长期的收支不平衡不可能仅仅通过道义和宣示手段来消除,而必须配合经济本身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