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体制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关系的一种制度,是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包括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两个层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以母、子公司之间的财权配置为主要内容。

1.6 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关系的一种制度,是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包括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两个层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以母、子公司之间的财权配置为主要内容。

1.6.1 财务管理体制的类型

财务管理体制按其集权化的程度可分为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分权制式财务管理体制和混合制式财务管理体制。

1)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

集权制就是指重大财务决策权都集中在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管理体制。

集权制的优点在于:

①由集团最高管理层统一决策,有利于规范各成员企业的行动,促使集团整体政策目标的贯彻与实现;

②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的各项资源的复合优势,集中力量,达到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

③有利于发挥母公司财务专家的作用,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④有利于统一调度集团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

但集权制的缺点也很明显:

①集权制首先要求最高决策管理层必须具有极高的素质与能力,同时必须能够高效率地汇集起各方面详尽的信息资料,否则可能导致主观臆断,以致出现重大的决策错误;

②同时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容易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还可能由于信息传递时间长,延误决策时机,缺乏对市场的应变力与灵活性。

2)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

分权制是指大部分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

其优点是:

①可以调动子公司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性;

②市场信息反应灵敏,决策快捷,易于捕捉商业机会,增加创利机会;

③使最高层管理人员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问题上。

分权制的缺点主要有:

①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有的子公司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公司整体利益;

②弱化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不能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和重大问题;

③难以有效约束经营者,从而造成子公司“内部控制人”问题。

3)混合式财务管理体制

混合制即适度的集权与适度的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恰当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既能发挥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所以适度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混合制是很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则是一大难题。

1.6.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

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是构建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如何合理选择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新枟企业财务通则枠第八条要求: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第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权力是分级次的;第二,这种分级次的财务管理权限应当符合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选择的判断标准。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选择是否恰当,主要根据以下标准来判断:

1)是否有利于建立稳健高效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反映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财务运行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自我控制、自我适应的系统。由于财务机制是财务管理体制最直接、最灵敏的反映,其有效运行是财务体制构建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构建财务管理体制时,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2)是否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构建其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把各级经营者、管理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3)是否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它与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同时,财务管理本质上是处理企业同企业内外各种经济利益的关系,因而,成功地构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4)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管理好坏的标志,是判断一种体制优劣的根本,而且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的目的是为企业管理服务并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的成功与否,也只能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

1.6.3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责任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下正确处理企业同内外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与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相关的财务管理体制类型

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经营规模的大小不尽相同,因而,各企业内部的经营组织形式也就有所不同,不同的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决定不同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2)确定与企业内部各财务管理单位的经济责任相适应的财务责任

企业内部各财务单位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同,其财务责任也应有所区别。因而,对于完全独立生产经营的成员企业,在财务上应该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而相对独立生产经营的内部单位,应根据其是否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能力分别确定财务责任,并以指标分解的形式落实。例如,在资金管理方面,要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核定流动资金占用额、利用效果和费用定额指标。车间、仓库对占用的流动资金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定期进行考核,对超计划占用的流动资金应支付相应的利息。同时,应为各部门核定收入和支出的指标,使收入对比支出,确定经营成果,并将成本或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车间和部门,作为支出的计划指标。各车间生产的产品和半成品以及各部门提供的劳务均应按照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支付,作为车间和各部门的收入指标。在利润管理方面,应将企业利润分解以确定内部利润,使车间、部门利润与企业利润挂钩。

3)确定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单位财务责任大小相一致的财务权限

由于部分内部成员企业能够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因而,应该给予独立进行筹资、投资、成本费用开支与收益分配的财权;对于相对独立的企业内部各部门则分别给予投资决策权、内部利润取得与分配权以及成本费用的开支与控制权。

4)根据内部结算价格计价结算,确认各单位履行职责的好坏

企业内部的材料和半成品的领用、使用劳务、半成品和成品的转移等都要按照实际数量和内部转移价格进行结算,并且采用一定的结算凭证办理相关手续,以划清各自的收支,分清经济责任,便于奖惩。因而,要求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价格以及内部结算办法并建立内部结算中心。

5)根据承担的财务责任的大小以及履行情况来确定物质利益的多少

对承担自负盈亏的内部成员企业,其工资总额应由该成员企业控制使用,税后利润除向企业集团交纳一定管理费用外,应由成员企业按国家规定自主分配;而相对独立的内部单位,其工资总额由企业总部控制,与各单位完成责任指标挂钩的工资,可分别交由这些单位掌握使用,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应统一由企业总部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