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存款业务的核算

银行存款业务的核算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位向银行申请开户时,应填写开户申请书,连同盖有单位名称一致的公章及财务人员名章的印鉴卡,一并送交开户银行。银行出纳部门根据存款凭条收妥款项后,登记“现金收入日记簿”,并将存款凭条和存折一并送会计部门。存款单位向其开户银行凭存折取款时,应填写取款凭条,连同存折送交银行会计部门审核无误后,以取款凭条代借方传票登记存款单位账户和存折。存折作取款凭条附件,结清账页另行保管。

第一节 银行存款业务的核算

存款是银行的重要业务。按存款的对象分,存款分为单位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按存款的时期分,存款又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一、单位存款的核算

(一)单位存款账户的开立

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户按支取方式的不同,分为支票户和存折户两类。单位向银行申请开户时,应填写开户申请书,连同盖有单位名称一致的公章及财务人员名章的印鉴卡,一并送交开户银行。银行会计部门审查同意开户时,应根据单位送交的开户申请书登记开、销户登记簿,并在吸收存款账户下编列账户,建立分户账,将账号和单位名称填入分户账上端的有关栏内。

(二)单位活期存款的核算

1.支票户存取款的核算

单位向银行存入现金时,应填写现金缴款单(又称送款单或进账单)一式两联,连同现金送交银行出纳部门,出纳部门根据缴款单所填列金额收妥款项后,在缴款单上加盖现金收讫戳记和出纳员名章,登记现金收入日记簿,然后将缴款单回单联退交存款单位,另一联缴款单代现金收入传票送交会计部门,经审核无误后记入存款单位账户。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单位”科目。

存款单位向其开户银行提取现金时,应签发现金支票,将支取金额和款项用途填入现金支票,并在支票上加盖预留银行印鉴,送交银行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收到单位送交的现金支票,要审查支票是否在有效期内,账号和户名填写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支票签章是否与预留银行印鉴相符,票面金额是否在其账户余额或拨款限额之内,款项用途是否符合现金管理的规定,是否为挂失支票等。经审查无误后,将出纳对号单交给取款人到出纳部门取款,并以现金支票代借方传票登记存款单位账户。借记“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单位”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会计人员加盖名章,交复核人员进行复核盖章后,再将现金支票内部传递到出纳部门。出纳部门根据现金支票登记现金付出日记簿,凭对号单向取款人支付现金。

2.存折户存取款的核算

单位采用存折户存取款项的,存入现金时,应填写存款凭条,连同存折现金一并交给出纳部门。银行出纳部门根据存款凭条收妥款项后,登记“现金收入日记簿”,并将存款凭条和存折一并送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审核无误后,以存款凭条代借方传票,凭以登记存款单位账户和存折。经复核无误后,将存折退还存款单位。其会计分录与支票户存入现金的处理相同。

存款单位向其开户银行凭存折取款时,应填写取款凭条,连同存折送交银行会计部门审核无误后,以取款凭条代借方传票登记存款单位账户和存折。其会计分录与支票户支取现金相同。经复核无误加盖会计复核人员名章后,将存折和取款凭条一并送交出纳部门登记“现金付出日记簿”,并支付现金,将存折退还取款单位。

(三)单位定期存款的核算

单位办理定期存款时,应按存款金额填写转账支票给银行,银行审核无误后,以转账支票代单位存款账户的转账借方传票,另外填写一式三联的单位定期存款存单。以存单第一联作转账贷方传票,第三联作定期存款卡片账,第二联加盖业务公章和经办人员名章后,交存款单位作存款凭证。借记“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单位”科目,贷记“吸收存款——定期存款——××单位”科目。

单位持定期存单来银行办理支取款项手续时,银行应将存单与原来留存的定期存款卡片账进行核对无误后,计算应付利息,并加盖“结清”戳记,以定期存单代定期存款的转账借方传票,另编转账借、贷方传票,办理转账。按本金借记“吸收存款——定期存款——××单位”科目、按转销前期已计利息借记“应付利息”科目,按本期应计利息借记“利息支出”科目,按本息金额贷记“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单位”科目。

二、储蓄存款的核算

储蓄存款是银行吸收居民的闲散资金形成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则按活期储蓄存款处理;如果到期支取,则按定期储蓄存款处理。

(一)活期储蓄存款的核算

1.开户与续存

储户第一次来银行存款称作开户。开户时,由储户填写一联“活期储蓄存款凭条”,连同现金一并交接柜人员。经办人员收到储户交来的现金和存款凭条,审核凭证和初点现金后登记开销户登记簿,编列账户,以存款凭条代贷方传票记载分户账并开立存折。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储户”科目。

储户持活期存折前来办理续存手续时,应填写“活期储蓄存款凭条”,连同存折和现金一并交记账员,记账员验明存折确系本所签发,存款凭条上的日期、账号、户名、金额等填写正确无误,然后初点收款。根据存折凭条上账号,登记分户账及存折。会计分录与开户相同。

2.支取与销户

储户支取存款时,应填写活期储蓄取款凭条连同存折一并交记账员。记账员抽出分户账与存折核对相符后,以取款凭条代借方传票登记存折及开户账。借记“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储户”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然后交由出纳员复核账、折并配款,再交由记账员进行复点,无误后,即可将存折和现金交给储户,分户账由记账员留下,取款凭条交给出纳员。

储户要求销户时,除按取款手续办理外,还应结出利息余额,凭以填制支付利息的凭条。再将存折和账页逐页盖“结清”戳记,并在账页上注明实付利息数,注销开销户登记簿。存折作取款凭条附件,结清账页另行保管。按本金借记“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储户”,按利息额借记“利息支出”科目,按本息和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二)定期储蓄存款

定期储蓄存款是由储户在第一次存入款项时,事先约定存款期限,一次或分次存入,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种存款。储户办理定期储蓄存款时,应填写“定期储蓄存款凭条”,和现金一起交给记账员,记账员审核“定期储蓄存款凭条”,初点现金无误后,填写一式三联“定期储蓄存单”,存单第一联为贷方传票凭以收款,存单第二联加盖有关印章后交储户收执,存单第三联由记账员另行保管,凭以登记“定期储蓄存款开销户登记簿”。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吸收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储户”科目。

存单到期支取时,先抽出卡片账与存单核对无误后,以存单代借方传票,并按规定利率计算出利息,交给出纳员核对配款,再交给记账员复核现金以后,将款项付给储户。按本金借记“吸收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储户”科目,按前期已计利息,借记“应付利息”科目,按本期应计利息借记“利息支出”科目,按本息和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三、存款利息的计算

利息的计算是根据存款的本金、存期、利率计算的。其中,利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其换算关系为:

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利率的计算采用不同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有逐笔计息法、月积数计息法、日积数计息法、固定基数法等。

1.逐笔计息法。是以单笔存款作为计息对象计算利息的方法。存款满年(月)的,按年(月)计算,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可全部化成天数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是整年的,按年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年数×年利率

是整月的,按月计算利息:利息=本金×月数×月利率

全部化成天数的,按日计算利息:利息=本金×日数×日利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定期存款。当存期内利率调整时应分别计算。

2.月积数计息法。是根据分户账上的余额,按月份计算出月积数,乘以月利率得到利息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

【例11-1】 某储户每月1日存入200元,存期1年,月利率3‰。则:

全年月累计积数为15 600元

应付利息=15 600×3‰=46.80(元)

3.日积数计息法。是根据分户账上的余额,按日计算出日积数,乘以日利率得到利息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计算准确,适用于单位存款,也适用于储蓄存款。

【例11-2】 某活期存款分户账如表11-1所示。按日积数计息法计算第4季度利息。

表11-1        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分户账

户名:大兴公司   账号:××××××  货币:人民币  月利率:2.1‰

img29

(注:计息期为9月21日~12月20日)

计算大兴公司第4季度存款利息如下:

累计日积数=150 000×19+90 000×12+120 000×8+130 000×9+90 000×9+170 000×12+120 000×6+220 000×6+130 000×9+150 000×1

     =12 270 000(元)

第4季度存款利息=12 270 000×(2.1‰/30)=858.90(元)

4.固定基数法。是按规定利率和存期算出每元存款应付利息作为基数,再乘以存入金额,得到应付利息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利息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利息=累计存款额×利息基数

利息基数=1×平均存期×利率

由于零存整取的存期是逐期递减的,平均存期根据等差级数求平均值的原理计算:

平均存期=(存款总期数+1)÷2

【例11-3】 某储户每月存入1 000元,存期1年,月利率2.4‰。则:

平均存期=(12+1)÷2=6.5(月)

利息基数=1×6.5×2.4‰=0.0156(元)

应付利息=12 000×0.0156=187.20(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