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寿险市场发展滞后问题与对策研究

宁波寿险市场发展滞后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寿险市场发展滞后问题的研究可以找出宁波寿险市场存在问题的建议以及为宁波保险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目前,宁波人寿保险销售渠道主要有个人营销、团体直销和银邮代理。

宁波寿险市场发展滞后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引 言

寿险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寿险业的存在与发展,有赖于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国民经济是寿险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与此同时,当寿险业得到发展,寿险消费得到满足或者寿险需求得到实现,即人身风险会通过寿险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就会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人们在遭受人身风险损失后再投入到国民经济的建设之中。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国民经济在全国排名靠前,可是相对于宁波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增长速度,宁波的人寿保险市场的发展明显的滞后。因此,研究宁波寿险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等实际问题,为寿险业功能的发挥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寿险市场发展滞后问题的研究可以找出宁波寿险市场存在问题的建议以及为宁波保险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宁波寿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宁波寿险保费收入的规模与保险业务类型结构

2000年以来,宁波的人寿保险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0年宁波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0.04亿元,2001年,2002年,2003年宁波人寿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71.51%、15.91%和25.3%。2004年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8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从2001年到2004年年均增长31.17%。2008年宁波总保费收入87.11亿元,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6.76亿元。寿险保费收入逐年在提高,但是占产寿险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却没有提高,从2001年起比重逐年下降。近几年,宁波人寿保险保费赔付额逐渐上升,2005年宁波人寿保险保费赔付4.5亿元,2008年宁波人寿保险保费赔付13.37亿元(2005—2008年宁波市寿险保费收入和保费赔付支出见图1)。

从寿险公司经营的险种大类角度来看,人寿保险业务可分为长期寿险(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险、年金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健康险业务。根据2005—2008年宁波保监局的统计报表数据,宁波的人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主要来自长期寿险。从增长速度来看,2005年以来,长期寿险的保费收入增长很快,2008年长期寿险保费收入41.07亿元人民币,是2005年的1.69倍。2007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比2006年保费收入减少17.38%,到2008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3.21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了18.45%。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收入年增长速度放缓,2007年比2006年增长20.69%,而2008年比2007年增长1.63%。

img24

图1 2005—2008年宁波市寿险保费收入和保费赔付支出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公报

从份额占比来看,2008年长期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份额分别为87.8%、6.9%、5.3%(2008年宁波人寿保险保费收入按险种业务结构分布见图2)。

img25

)。

图2 2008年宁波人寿保险保费收入按险种业务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2009年宁波统计年鉴

(二)宁波寿险保险深度、保险密度

寿险保费收入是衡量一国寿险市场发展规模最常用的绝对指标,但容易受到市场规模、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比分析中,寿险密度和寿险深度这两个相对指标更能反映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市场发展水平。寿险密度是衡量一国公民寿险意识水平的寿险市场发展程度指标,定义为年人均保费;寿险深度是一个综合指标,用以衡量寿险规模的发展水平,定义为寿险保费收入占该年GDP的比重。如果寿险密度相同,那么,寿险深度越高,说明该地区寿险发展水平越高,寿险资源开发越充分;反之,则说明寿险发展水平越低,寿险资源利用越不充分。寿险密度反映了寿险业在该国的发达程度,同时也从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该国经济发展的程度。

从深度指标看,全国的保险深度是宁波的保险深度的2倍,如2003年宁波寿险深度是1.413%,全国寿险深度为2.58%;2008年宁波寿险深度为1.18%,全国寿险深度为2.477%。宁波的寿险深度指标远低于全国水平(宁波寿险深度与全国寿险深度比较见图3)。

img26

图3 宁波寿险深度与全国寿险深度比较图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年鉴

从宁波与全国的人寿保险深度和密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宁波的寿险密度远大与全国的寿险密度,2003年全国的寿险密度是233元/人,宁波的寿险密度是455.5元/人;2008年全国寿险密度是560.76元/人,宁波寿险密度是823.11元/人。从增长速度来看,宁波的人寿保险密度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的增长速度相当(宁波寿险密度与全国寿险密度比较见图4)。

img27

图4宁波寿险密度与全国寿险密度比较

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年鉴

2001年,宁波寿险市场主体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宁波市分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寿险)和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寿险)三家。分支机构共45家,从业人员9300多人,其中个人代理人为8744人。截至2008年12月宁波市场上人寿保险公司共有19家,12家中资和7家外资寿险公司,其中中资寿险公司是:国寿股份宁波市分、太保寿宁波市分、平安寿宁波市分、新华宁波市分、泰康宁波市分、太平人寿宁波市分、民生人寿宁波中心支公司、生命人寿宁波中心支公司、国寿存续、平安养老宁波市分、合众人寿宁波市分、嘉禾人寿宁波市分。外资寿险公司有:中宏人寿宁波市分、中德安联宁波营销服务部、信诚人寿宁波营销服务部、光大永明宁波营销服务部、海康人寿宁波营销服务部、国泰人寿宁波营销服务部、联泰大都会宁波营销服务部。

截至2008年,宁波共有专业中介公司代理公司9家,他们分别是宁波同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兴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宁波中大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宁波鸿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富尔达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宁波万信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宁波众合四海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宁波金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宁波进邦汇理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专业经纪公司有浙江香溢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宁波信心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宁波营业部,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和五洲(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目前,宁波人寿保险销售渠道主要有个人营销、团体直销和银邮代理。其中,个人营销渠道为最主要的业务收入渠道,且相对稳定。2007年宁波寿险个人代理业务保费收入22.38亿元,银邮代理业务保费收入8.40亿元,近年来,宁波人寿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销售渠道的创新,在传统的个人营销和团体业务以外,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异军突起,已在人寿保险业务中占到一定比重,称为人寿保险业务的三大销售渠道之一。

三、宁波寿险市场发展滞后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宁波寿险市场滞后的主要表现

(1)居民保险需求不足,宁波经济发展与寿险水平不相适应

2008年宁波人寿保费收入46.76亿元,人寿保险深度为1.18%,全国寿险深度为2.477%。2008年宁波在全国所有城市人均GDP排名中排到第13位,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据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标)排名第8位。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宁波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宁波的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比全国高9523元。但是根据寿险深度的指标,宁波的寿险保费收入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见,宁波居民的寿险支出与宁波居民的经济水平不相协调。

(2)寿险市场主体增多,但是有效竞争不足

2001年,宁波寿险市场主体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宁波市分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寿险)和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寿险)三家。截至2007年底,共有15家人寿保险公司(分公司9家,中心支公司2家,营销服务部4家),其中中资机构15家,外资机构5家。2007年宁波寿险公司直销业务保费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9.34%,高于全国-2.57%的平均增幅。宁波寿险公司数目不算少,但是寿险市场份额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宁波分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宁波分公司,这三家寿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为79.46%,其他的保险公司的总市场份额加起来不到30%(2007年宁波人身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见图6)。

img28

图6 2007年人身保险公司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2008年宁波保险统计年鉴

(3)保险的中介环境发展程度低

保险中介作为保险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保险市场繁荣、提高保险市场专业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种类的丰富,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也逐渐增大。宁波保险代理产生于保险业诞生前。外资和民族保险公司在设立分支机构前,一般先委托银行等相关营业机构代理其保险业务,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再设其分支机构,所以宁波保险业实际上是随着保险代理业发展而发展的。在人寿保险领域,绝大部分业务量是由个人代理和兼业代理的,尤其一部分是银行代理取得的。保险经纪和保险公过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而且主要是针对财产保险业务,人寿保险方面涉及不多。

2007年宁波寿险个人代理业务保费收入22.38亿元,同比增长15.95%,略低于全国的16.86%的平均增幅;银邮代理业务保费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29.09%,低于全国44.96%的平均增幅,银邮代理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23.05%远低于全国34.31%的平均占比。

(二)宁波寿险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居民保险意识淡薄

(1)居民保险意识淡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寿险业的发展

居民保险意识淡薄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居民某些传统观念和信仰对自然灾害及风险的认识不足,妨碍了人们对保险这一风险转移制度安排的正确理解,比如在一些地方,以家庭家族为核心、养儿防老、命运是由上天安排的等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此外,宁波城乡中宗教信仰者约占全市总人口的6%,他们普遍对天灾人祸持“宿命论”的观点,遇到风险事件便认为“是祸躲不过”,很少考虑通过保险等措施来进行主动防范。尽管这部分群体占比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自身及受其影响人群的保险需求(武建强,2005)。

(2)宁波居民的理财观念大致有两个基本的思路

一是重视短期回报,希望理财能够立竿见影,短期内就能实现大幅盈利。二是强调个人意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不愿意将自己的钱交给别人来管理。而人寿保险中的意外险、健康险大多是消费型险种,而长期人寿保险注重的是长期的保障,并定期将保费上交保险公司,短期见不到回报。所以居民保险意识对宁波寿险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3)社会保障覆盖率高,商业寿险保险意识低

自从相继出台实施《宁波市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宁波基本构成了惠及城乡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全,职工医疗保险人数每年都在上升。社会保障覆盖面全,覆盖人群广,宁波居民在有基本的保障的情况下,不愿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商业人寿保险。韩国学者Kim对全球44国的研究表明,政府的人均社会安全和社会援助支出每增加100元,则人均寿险保费要减少6.9美元(宁波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历年参保人数见表1)。

表1 宁波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历年参保人数单位:万人

img29

资料来源: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市场上投资渠道多元化,导致寿险需求降低

宁波市经济发展快速,宁波市居民收入日益增加,2005年宁波市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2008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农村居民收入人均纯收入2005年7810元,2008年人均纯收入11450元,(宁波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见图7)。

img30

图7宁波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但是宁波寿险和宁波国民经济不相协调。从宁波金融市场来看,宁波的金融产品丰富,宁波居民的投资渠道多元化,可供选择的产品多,且理财意识强烈,居民擅于投资,投资的渠道有房地产业,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储蓄理财产品

和开厂办企业等,其中证券投资稳健的发展,2008年宁波证券成交总额是2004年的10倍左右,股票投资账户开户数将近是2004年的2倍。可以看出宁波居民证券的开户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也稳步上升(宁波市证券成交总额、户数和储蓄存款余额见表2)。

表2 宁波市证券成交总额、户数和储蓄存款余额

img31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证监局

3.中介结构失衡,中介公司发展水平低

中介结构失衡。一个完善而成熟的保险中介市场不仅要有代表保险人利益的保险代理人,还应有足够规模的代表被保险人利益的保险经纪人,而且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之间要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而目前保险个人代理保费收入占了主要的地位,但专业化的保险代理公司、经纪公司数量却非常有限,发展也举步维艰。二是专业化的保险中介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专业化优势未体现出来。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体制尚待探索、专业人才缺乏,影响到行业的整体发展。

4.个人代理人的整体素质偏低

保险个人代理人的素质偏低,对保险知识掌握不够,职业水平跟不上现代形势的发展。目前寿险市场上新型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与金融投资功能相结合的投资联结保险、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的推出,要求保险代理人了解更多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而目前许多的保险代理人专业知识仍相当缺乏,难以对客户的疑问提供准确完满的解答。在保险代理人的职业道德方面,现状也是令人担忧。寿险代理人在利益驱使下,误导客户消费、欺骗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投诉不断。2006年三家市场份额比较大的公司的员工学历水平(见表3,表4,表5)可以看出,公司的一半左右的人员都是本科以下的水平且法律知识比较的缺乏,保险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2006年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和太平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员工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见表3,表4和表5))。

表3 2006年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员工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

img32

资料来源:2007年宁波金融年鉴

表4 2006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员工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

img33

资料来源:2007年宁波金融年鉴

表5 2006年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员工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

img34

资料来源:2007年宁波金融年鉴

5.农村及落后地区的市场寿险覆盖不足,政府支持力度缺乏

由于农村及落后地区经济条件差,民众对保险的认识缺乏,而寿险公司提供服务的成本会更高且收益更少。所以保险公司,特别是新设的保险公司,很自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富裕发达的地区,这就使得农村及落后地区无法充分享受到寿险这一强大的金融工具所带来的好处。

四、宁波寿险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开展寿险普及教育及风险意识教育

要想充分挖掘寿险业的潜力,首先要对消费者开展风险意识教育和寿险知识普及教育,让人们了解寿险产品的价值和作用,并且对居民进行如何购买到合适的寿险产品的知识的教育。政府可以在引导和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民众教育,并结合保险“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保险、法律常识宣传教育活动。宁波市保险监督委员会、保险学会、保险公司联合起来,通过举办保险宣传图片展、发放保险宣传画册、开展保险咨询和专题问答等活动,宣传保险法律常识,普及保险基本知识。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提供税收优惠

结合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于寿险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降低保险行业的税收,放宽投资限制及准入,加大对保险公司的扶持力度,支持国外知名寿险机构在甬设立机构,为参保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积极投保;为购买寿险产品的个人提供税收优惠,促进寿险业的持续发展并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鼓励民营资本参股寿险业,通过优惠政策可以扶植和推动寿险行业,并通过税收杠杆来影响保险公司、参保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三)提升寿险代理人素质,提高寿险服务附加值

保险代理人是保险公司的门面,寿险代理人在进行代理活动的时候相当于在进行品牌宣传。但目前的寿险市场在代理人招聘和录用以及培训等环节中却是问题重重,保险代理人的形象和品牌已经成为寿险营销员开展业务的一个障碍。且保险代理人本身素质低,为能签到保单进行错误的引导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对保险业造成信心不足。作为依靠保险代理人拓展业务的寿险行业,应该将保险代理人的品牌塑造作为公司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和维护作很好的宣传。因此,寿险公司在外勤招聘方面要严把招聘和录用关,并提高公司内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覆盖率,从根本上提高寿险从业人员的素质。慢慢转变消费者对保险的看法和固有的观念,只有具备保险知识的代理人,才能让我们的代理人树立起信心,才能给适合公司产品的高端客户以优质的服务。

(四)拓展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挖掘寿险潜在需求

在政策扶持上,政府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各级农村机构帮助推介寿险产品来降低寿险在农村地区销售的渠道成本,并适当地降低农村保险业务的税收负担,由政府出资帮助农民分担一部分的保费等各种方式促进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此外,保险公司也应该积极开发寿险品种,针对农村地区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确定以农村的潜在客户作为适当的目标客户群和价值定位,尝试建立一套有效、可盈利的农村业务体系,从而转变农村居民对寿险企业的思想观念。

另外从发展寿险的方式上,在农村地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通过监管政策强制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农村寿险业务,发起非政府组织覆盖农村市场,并创建新型的企业政府合作业务模式。减少农村的人情保单、做好农村的寿险保单的售后服务和保险理赔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安丽,王振全.人寿保险市场的需求要素分析[J].统计观察,2008(21).

[2]魏翔.我国寿险市场的因素分析与发展预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3]赵吉.人寿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人管理问题研究——以太平洋人寿上海分公司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4]李杰.对发展我国人寿保险业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1(6).

[5]陈文辉.中国寿险业经营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