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与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什么是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与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集团内部级次设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指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分权型是指大部分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下属企业,母公司对下属企业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混合型是指介于集权型与分权型之间的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其特征是母公司和下属企业分别掌握不同层次的决策权限,即母公司对下属企业授予适度的财务决策权限。

4.什么是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与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答:(1)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

企业集团由于规模大、分布区域广、部门多、产品涉及面广等原因,一般需要在内部划分不同级次,分级进行责任主体认定、预算分解、业务核算、资金结算、业绩考核等财务管理活动。企业集团内部级次设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决定一个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是否有效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同一级次各单位的权责是否能清楚界定;财务目标是否能够明确分解到各级次单位;是否有利于成本归集和利润核算;是否符合企业生产流程或者商业模式的需要;是否在财务信息量的增加与财务信息取得成本的增加之间取得平衡。

对企业集团而言,母公司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有多少级,财务管理级次就应当延伸到最底层的企业法人。集团内部财务管理级次应当控制在“有效”范围,指企业能逐级实现对下属企业的有效控制,不会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况,这也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必然要求。“德隆系”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过长投资链条和庞大产业链背后隐藏的非法融资及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就会给整个集团公司带来毁灭性打击。实践证明,企业通过限制财务层级,可以有效降低上述风险。除特大型企业集团外,我国要求企业集团财务级次一般应限定在三个层次以内,即企业集团的投资链条一般只延伸到孙公司。这样既可以促进企业集团管理的扁平化,降低母公司和政府的监管成本,又能够避免企业财务级次过多时下属企业利用投资转移企业资产、投资效率低下、偏离集团发展战略、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等不良后果。

(2)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指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表明,组建企业集团必须以资本为纽带、以股权控制为主,才能实现集团各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按母公司集权程度或者母子公司财务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集权型。集权型是指全部重大财务决策权集中在母公司,母公司对下属企业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管理体制。集权型体制的优点是:由母公司统一决策,有利于统一各成员企业的行动,促进集团整体政策目标的贯彻与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各项资源的复合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等。集权型体制的缺点是:如果母公司决策人员不具备很高的素质与能力,或者不能高效地汇总分析各方面信息,其错误决策就会在集团引发类似“滚雪球”的连锁影响;高度集中财权容易挫伤下属企业的积极性,抑制其灵活性和创造性;信息传递需要时间,可能延误决策时机等。如果集团所有企业围绕某一核心业务(如家电产品制造)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每个企业都是集团核心业务流程的一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比较适合采用这种体制。

②分权型。分权型是指大部分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下属企业,母公司对下属企业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除了少数关系集团全局利益和发展的重大财务决策权力之外,母公司几乎放弃了其他财务控制权。分权型体制的优点是下属企业经营灵活性和积极性较高。缺点是集团缺乏整体协调管理,无法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下属企业各自为政,财务较容易失控。如果母公司与下属企业以及下属企业之间不存在业务关联,各自经营不同行业或者产品,彼此相互独立,那么可以考虑这种体制;集团下属企业仅是参股公司或者母公司不能实际控制的,只能采取这种体制。

③混合型。混合型是指介于集权型与分权型之间的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其特征是母公司和下属企业分别掌握不同层次的决策权限,即母公司对下属企业授予适度的财务决策权限。这种体制既能发挥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下属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下属企业的财务风险,适应集团组织规模日益扩大、内部分工日益明细、经营重心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因此受到许多集团的青睐,也成为当前国际上大公司管理体制的主流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