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支出研究

财政支出研究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的《清代军费研究》,在进一步利用现存档案的基础上,对清代前期的常额军费和战时军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同时还认为,由于清代后期物价的上涨造成养廉银实际上的贬值,以及由于国家财政困难等原因导致养廉银的停支和减支,在一定程度上使养廉银制度流于形式,是导致地方政治混乱、清朝衰亡的原因之一。

四、财政支出研究

迄今为止,有关清代财政支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费、俸禄、赔款三个方面,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

(一)军费

在军费研究方面,专著有王尔敏的《清季兵工业的兴起》、《淮军志》,庄吉发的《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赖福顺的《乾隆重要战争之军需研究》,罗尔纲的《绿营兵志》、《湘军兵志》和《晚清兵志》,龙盛运的《湘军史稿》,樊百川的《淮军史》,刘凤翰的《新建陆军》,陈锋的《清代军费研究》,陆方、李之渤的《晚清淮系集团研究》,戚其章的《晚清海军兴衰史》等,已如前揭。这些著作都可以参考。但是,庄吉发的《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主要是对乾隆朝战争的研究,注重的是战争过程,戚其章的《晚清海军兴衰史》是对晚清海军的系统研究,注重的是海军的兴衰,对军费涉及很少或基本没有涉及。

罗尔纲的《绿营兵志》、《湘军兵志》和《晚清兵志》以及王尔敏的《淮军志》,龙盛运的《湘军史稿》,樊百川的《淮军史》,陆方、李之渤的《晚清淮系集团研究》,刘凤翰的《新建陆军》,分别对绿营、湘军、淮军、新军的兵制饷章和军需供应进行了叙述。

王尔敏的《清季兵工业的兴起》以及张国辉的《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林庆元的《福建船政局史稿》,沈传经的《福州船政局》,夏东元的《洋务运动史》等相关著作,在研究晚清军事企业时也涉及军费的支出。

赖福顺的《乾隆重要战争之军需研究》,集中探讨了乾隆朝的战时军费。该书共有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十全武功”之始末;第三章,军行制度与各次战役军行事宜;第四章,军粮制度与各次战役军粮事宜;第五章,军器、军报与军马驮只之供给与传递;第六章,军饷与军费收支;第七章,结论。并附有50个统计表,如“乾隆时代出征官兵应给账房表”、“乾隆时代京城出征文武官兵供应夫役车马船只数额表”、“乾隆时代将军王公官兵之跟役名数表”、“清高宗‘十全武功’捐输表”、“清高宗‘十全武功’军费来源及数额表”、“清高宗‘十全武功’军费统计表”等。该书主要依据现存档案写成,对乾隆朝的战时军费研究相当细致深入。

笔者的《清代军费研究》,在进一步利用现存档案的基础上,对清代前期的常额军费和战时军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广泛。陈著分作八章:第一章,导论:军费及其相关问题;第二章,八旗兵制和饷制;第三章,绿营兵制和饷制;第四章,俸饷管理与军费奏销;第五章,常额军费及其在财政中的地位;第六章,战时军费支出;第七章,战时军费奏销;第八章,战争、军费与社会经济。附有统计表格82个,如“乾隆朝八旗兵额统计”、“嘉庆至咸丰朝八旗兵额统计”、“清代前期禁旅八旗兵丁月饷沿革”、“驻防八旗兵饷定例”、“康雍乾诸朝各地饷额比较”、“乾嘉道各朝战费统计”等。笔者还围绕着清代前期的兵制和军费撰写了《绿营的低薪制与清军的腐败》、《八旗饷制与八旗的盛衰》、《顺治朝的军费支出与田赋预征》、《清代绿营名粮制度述论》、《清代八旗的战时俸饷制度》等相关论文[226]

其他学者的论文,以彭泽益、茅海建等人的研究最为深入。彭泽益的《清代咸同年间军需奏销统计》,分别对镇压太平军的军费支出、镇压捻军的军费支出、镇压西北回民起义的军费支出、镇压西南人民起义的军费支出、镇压两粤闽台人民起义的军费支出进行了梳理统计。[227]茅海建的《鸦片战争清朝军费》,在缕述了前人的有关军费支出数额后,对鸦片战争期间的军费支出总额进行了重新估计,并对军费的来源、军费支出用项等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228]齐清顺的几篇论文,对新疆的军费以及协饷供应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229]其他学者的相关论文,如王仲孚的《同光间新疆回乱的善后措施》,庄吉发的《清季南北洋海防经费的筹措》,包遵彭的《清季海军经费考实》,吴相湘的《清季园苑建筑与海军经费》等,也都是各方面的研究力作,前面已经提及。

(二)俸禄

对清代俸禄的研究,除几篇总体的论述文章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八旗、绿营等武官俸禄的研究。前揭陈锋的《绿营的低薪制与清军的腐败》、《八旗饷制与八旗的盛衰》、《清代绿营名粮制度述论》、《清代八旗的战时俸饷制度》等,均是对此的集中探讨。另外,郭太风的《八旗、绿营俸饷制度初探》,考察了八旗、绿营俸饷制度的差别与特点。[230]彭雨新的《清王朝偏宠满旗的一贯政策及其消极后果》,对八旗贵族庄田及官兵占田、旗地的出典及赎回、八旗武职俸饷制与旗人出路、晚清京旗移垦东北等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231]

第二个方面是对引人注目的清代养廉银制度的研究。日本学者岩见宏是较早对养廉银制度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关于养廉银制度的创设》一文中,分为养廉银制度创设的背景、各省养廉银实施的经过两个论题,将耗羡归公与养廉银的创设统一考察,分析了耗羡归公的财政意义,论述了养廉银制度在不同省区实施的异同。[232]美籍华人学者王业键1961年在台湾出版的《清雍正时期的财政改革》,是系统研究雍正朝财政改革的一部重要著作,对雍正朝的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也有较全面的论述。日本学者佐伯富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东洋史研究》上连载长篇论文《清代雍正朝养廉银之研究》,[233]后由郑梁生译成中文,以《清代雍正朝养廉银研究》为名,由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出版。佐伯富的研究,除了论述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的关系,以及全面探讨养廉银制度外,认为养廉银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保障地方官员的生计和整肃官场,并使地方经费明确化、预算化。同时还认为,由于清代后期物价的上涨造成养廉银实际上的贬值,以及由于国家财政困难等原因导致养廉银的停支和减支,在一定程度上使养廉银制度流于形式,是导致地方政治混乱、清朝衰亡的原因之一。庄吉发的《清世宗与赋役制度的改革》,也是一部重要著作。该著在“提解耗羡与养廉银制度的确立”一章中,分别对养廉制度的起源、督抚藩臬及学政养廉银的比较、道府州县及佐贰养廉银的筹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由于养廉银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也由于养廉银制度与耗羡归公以及雍正帝的财政改革联系在一起,大陆学者的相关著作和论文中多有涉及。如前揭冯尔康的《雍正传》等,均可参考。在专题研究论文中,薛瑞录的《清代养廉银制度实施时间考》、《清代养廉银制度简论》[234],陈东有的《试论雍正“提耗羡设养廉”的财政改革》[235],黄乘矩的《关于雍正年间养廉银制度的若干问题》[236],冯元魁的《论清朝的养廉银制度》[237],值得注意。

上述八旗、绿营武官俸禄研究以及养廉银研究之外,林新奇的《论乾隆朝议罪银制度与罚俸制度的区别》,是一篇有特点的论文。该文针对前揭薛瑞录的《清代养廉银制度简论》中对议罪银与罚俸的误解,对乾隆时期的议罪银制度作了全面的叙述,并分析了议罪银制度与罚俸制度的区别。[238]

对俸禄制度的总体研究,有李中林的《中国古代俸禄制度研究与借鉴》[239],黄惠贤、陈锋主编的《中国俸禄制度史》两书。后一种著作代表了最新的研究水平。在《中国俸禄制度史》中,明清部分由陈锋执笔,“清朝俸禄制度”一章,长达十余万字,分别对皇室俸禄、外藩王公俸禄与世爵俸禄、文职官员俸禄、武职官员俸禄进行了探讨。但是,对晚清的俸禄变革没有涉及,这也是目前俸禄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赔款

晚清往往为清偿军费赔款而举借外债,所以,赔款与军费、外债等都有所联系,相关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参考。在晚清的赔款中,庚子赔款影响最大,也最为纷繁,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王树槐的《庚子赔款》,是专门研究庚子赔款的著作,该著分作“庚子赔款的议定”、“中国的筹措”、“偿付的波折”、“各国的退还”诸章,对庚子赔款的议定、筹措、偿付等做了系统的研究。作者写作该书的目的,是“综观庚款前后经过,比较各国的用心,分析其利弊得失,阐明对中国财政、教育、实业等各方面的影响”。由于作者利用了大量的中外档案,且分析透彻,使《庚子赔款》成为一部国内外学者注目的名著。[240]在王树槐的《庚子赔款》之外,唐林的《庚子赔款》,蔡百受的《庚子赔款偿付之经过》,杨志章的《英国庚款与其用途》等文,是早期研究庚子赔款的重要论文。[241]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有新的论文发表,田志和、苏义发的《清代东北地方庚子赔款始末》,宓汝成的《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清算》,袁成毅的《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等文[242],对庚子赔款进行了专题性的深入研究。

汤象龙的《民国以前的赔款是如何偿付的》,则是对清代赔款进行综合研究的重要论文。汤象龙认为:“军费、外债和赔款为中国近代财政史上国家三宗最大的支出,三宗的总数常占国家岁出三分之二以上,各时期的财政的盛衰和变迁与此有莫大的关系,特别是时代愈近,关系愈不可分离。更重要的是近百年来的情形,军费、外债和赔款三宗岁出都有连带的关系。一旦对外战争爆发或对内镇压农民起义,政府军费随之膨胀,军费膨胀,外债即随之。及对外战争结束,赔款又随之。或因赔款摊偿,外债又随之。此种连带的关系构成中国近代财政史的主要基础之一。”这是颇有见地的论述。按照汤象龙的说法,中国的对外赔款,自鸦片战争到清亡的50年时间里,大小赔款多达一百数十次,各种赔款有的因为战争,有的因为教案,赔款的偿付有的归于中央政府,有的归于地方政府。在归于中央政府的赔款中,有五次最为重要,数额也最为巨大,即:1842年的鸦片战争赔款、1860年的英法联军赔款、1881年的伊犁赔款、1895年的日本赔款(甲午赔款)、1901年的八国联军赔款(庚子赔款)。汤象龙的这篇论文,对这五次赔款的数额以及赔款的摊偿进行了总体研究。该文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档案和相关文献列制了大量的统计表格,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方便。[243]

彭泽益的《论鸦片战争赔款》,是另一篇研究赔款的重要论文,该文对鸦片战争赔款研究的更为细致,除了论述英国勒索赔款的项目(烟价、行欠、战费)以及清廷对偿还赔款的罗掘外,对此次赔款所带来的人民负担的加重予以了充分的注意。[244]伊原泽周的《关于甲午战争的赔偿金问题》,考察了甲午战争中日本军费支出的总额以及清朝的赔款总额,揭示出日本对中国的财政掠夺。[2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