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史研究的近代转型

财政史研究的近代转型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素有研究财政史的传统,自《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以来历代官私史籍中有关国家财政问题的记载非常详细,堪称汗牛充栋,成为古代中国经济史中最为丰富的篇章。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的舶入,中国开始有经济学者和财政学者运用经济理论和财政理论研究中国财政史。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近代研究财政史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独立的财政史学的形成期。

一、财政史研究的近代转型

中国素有研究财政史的传统,自《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以来历代官私史籍中有关国家财政问题的记载非常详细,堪称汗牛充栋,成为古代中国经济史中最为丰富的篇章。但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和财政理论,更无专门的经济学家和财政学家,因此中国古代的财政史论著全部是用历史学理论来整理中国财政史,即中国古代的财政史是历史学家的财政史。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的舶入,中国开始有经济学者和财政学者运用经济理论和财政理论研究中国财政史。特别是20世纪初颁布的《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政法科中的政治门须讲授“各国理财史”,经济史和财政史因此也成为经济学和财政学的分支学科。

中国近代较早运用经济理论研究中国财政史的学者当推“史学革命”的旗手梁启超。1904年广智书局出版了他的《中国国债史》,这是中国第一部财政史视野的财政史著作。该书运用西方财政理论对晚清国债的源流进行了初步梳理,分析了国债产生的原因,考察了西方各国的公债历史。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近代研究财政史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独立的财政史学的形成期。吴廷燮1914年刊行的《清财政考略》是中国人从整体上研究清代财政的第一部著作。该书分别对顺治时之财政、康熙时之财政、雍正时之财政、乾隆时之财政等历朝财政进行了叙述,并在叙述的基础上有所评论。民国初年财政史著作还有贾士毅的《民国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胡钧的《中国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徐式庄的《中国财政史略》(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陈向元的《中国关税史》(京华印书局1926年版)。

以上著作都注意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理论评价中国财政历史,与传统的食货志模式大不相同。如胡钧的《中国财政史》首次从财政学的角度评述唐朝两税法的五大优点:“一曰税制单简,二曰合于租税以贫富为公平之原则……三曰合于租税普及之原则……四曰以货币纳税,两税则于征米外,均计以钱,不可谓非税法之进化,五曰因出制入以税则,为财政学上极当之办法。”[161]

此外,民国初年有些政府部门也开始着手编写财政史料和财政史著。如盐务署从1914年起,陆续编写了《中国盐政沿革史》,财政部财政调查处于1927年编写《各省区历年财政汇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