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几十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大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3.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由于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双赤字”政策并大量发行货币。文章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可以自由地选择其汇率制度。

第五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最近几十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大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学家普遍担心由美国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所导致的美国净对外负债的上升,一旦超过了市场能够容忍的程度,新一轮的美元危机可能爆发,从而启动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然而,很少有人预测到,全球金融危机将会以“次贷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关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人归因于人性的贪婪,有人归因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泛滥和金融监管的缺失,还有人归因于美国过度举债的消费模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秩序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矛盾重重。其主要特征在第三节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在这一体系下,黄金已经退出了本位的地位,而美元虽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也不再是规定的本位货币,然而现实中它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本位货币的地位,现行体系实际上是一个以纯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过去的30多年来,该体系始终在极其脆弱的环境下运行,它一直存在着很多缺陷。

(一)美元依旧霸权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虽然美元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仍旧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当仁不让地扮演着国际货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的比例来看,美国的国际贸易只占全球国际贸易的13.5%,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却占全球国际贸易的近一半。

2.以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牙买加体系”,仅仅解决了部分发达国家对美元的过度依赖问题,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于美元的汇率变动,汇率制度的不均衡程度日益严重。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似乎更为有利,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使美国也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稳定的责任,因此美国发行美元的数量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但现行的货币体系下,浮动汇率制的实行使美国仅有维持美元对内价值稳定而无维持其对外价值稳定的硬性义务,因此美元的发行在现行货币体系下是处于软约束的。

3.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由于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双赤字”政策并大量发行货币。1971年~2007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为67 841亿美元,而其中2001年~2007年为47 748亿美元,占70.4%。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这种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规模地向世界输出美元,获取铸币税收益,另一方面又通过财政赤字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输入美元。

4.美元能够成为国际本位货币是美国综合国力雄踞世界之巅的必然结果。在21世纪初,随着欧盟实力的逐步增强、欧元区的扩大、美国国力的相对下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会面临欧元的挑战,但只要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发生改变,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就难以动摇。

(二)“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写了一篇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见本节后的阅读材料),指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愈演愈烈。文章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三)汇率波动频繁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可以自由地选择其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安排形式上看是十分自由的,但实质上仍存在着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与其他国家被动选择汇率制度的矛盾。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这三个目标是不可兼得的,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三角”。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是许多国家不愿放弃的,这样一来汇率稳定的目标就成为牺牲品。另外,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只要美国和IMF没有维持汇率稳定的愿望,汇率动荡仍然无法避免。

(四)IMF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为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IMF成立的目标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稳定国际汇率,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但是,IMF作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重要载体之一,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IMF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仍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安排。这一组织自成立之初即被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按照该组织协议,IMF的许多重要决策,如份额的调整、特别提款权的分配、章程的修改等需要理事会85%以上的票数通过。因为美国一家的投票权就超过15%,其在诸多重大问题上基本享有一票否决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十分微弱,在IMF中的权利微不足道。这种局面使得IMF的许多决定均是发达国家意志的体现,其作为超国家组织的广泛代表性日益受到置疑。

其次,IMF提供的贷款往往是“附加条件贷款”,削弱了IMF作为危急时刻的借款者的作用。无论上世纪80年代对拉美国家的救助,还是90年代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的救助,IMF的作用都受到置疑甚至指责。

最后,IMF危机预警能力较差,并缺乏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有力监督。IMF的金融援助属于“事后调节”,缺乏一种有效的监控机制对走向危机的国家进行早期预警。同时,IMF对成员国的监督缺乏切实的约束力。例如,尽管目前IMF的第4条款磋商涵盖了主要发达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的政策方向却很难具有现实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五)国际游资冲击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的增长速度。而且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短期国际投机资本数额正在不断膨胀。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短期性国际资本有了更多的套利机会。基于套利性动机的短期性国际资本总是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缺陷伺机予以攻击并引发一国货币危机爆发。当短期国际性资本大批逃离本国时,又会将货币危机“放大”成银行危机、金融危机甚至整个宏观经济衰退;当短期性国际资本出现集体无理性流动时又会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传染”到别的国家。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也使人们看清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性,从而也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提供了重要契机。虽然现行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但要在短期内找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并付诸实施是困难的,因此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关于本位币的选择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作为国际储备基础的本位币选择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金融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议:

1.回归金本位制

重回金本位制的好处在于可避免滥发货币现象、防止少数国家榨取通胀税及铸币税、不存在利用名义汇率的升贬值来实行各种保护主义等,但金本位制存在致命的缺陷,即黄金存量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无限性的矛盾,将导致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缓慢和通货紧缩。因此,重拾被遗弃了半个多世纪的金本位制度是不可能的。

2.恢复美元本位制

美元本位,由于无法克服单一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局限性,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稳定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佐证。

3.改造特别提款权(SDR)使其作为储备基础

改造现有的SDR,使其真正成为支付货币,从而以某种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一篮子货币”取代现有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建立以“一篮子货币”为核心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篮子货币”的选择要进行探讨,可以综合考虑一国的GDP、贸易、储备、人口及其在世界上的占比等因素来确定。周小川主张:“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他认为SDR就具备这种超主权储备货币潜质,如果拓宽SDR的使用范围,就能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

4.创建单一世界货币

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并让其发行世界统一货币,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于1937年提出的。20世纪40年代,凯恩斯也提出过有关创立世界中央银行的设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凯恩斯计划的基础上,主张创建世界中央银行,控制国际货币的发行。1999年,蒙代尔也提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发行单一货币。但这一设想的实行仍然受到了许多现实因素的阻碍:第一,世界各国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几乎不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各国经济的如此趋同;第二,这种体系要求世界中央银行适应不同国别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世界性的货币政策影响或干预不同国别的经济,这是很难做到的;第三,国际货币机构发行的货币应该体现一种经济保证与承诺。而对于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国际货币机构,单纯依靠成员国的支持份额,是不可能完成如此的信用保障的;第四,牵涉到各国要放弃一部分国家主权,可想而知,这其间的困难和阻力是非常大的。

5.多重货币联盟

蒙代尔在2005年提出由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国际货币共同构成世界货币DEY的方案,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又向其构想中的世界货币篮子中加入了英镑和人民币。其DEY方案主要构想为:第一,DEY由美元、欧元和日元三种主要货币构成,参与国结成多重货币联盟。三种货币的汇率对DEY保持相对固定,DEY需保持币值稳定,通胀目标区为1%~2%。不同于欧元区成员国完全放弃本国的货币主权,货币篮子的成员国只需要遵守一定的货币纪律,对各自货币供应量的年增幅加以约束。第二,各国汇率盯住DEY。第三,将IMF升级为“世界央行”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投票权,以使其能真正发挥多边协调机构的作用;对其储备货币供给量的年增幅加以严格限制,并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经济政策进行监测和约束,严格限制储备货币国的预算赤字和资产泡沫;授权IMF对所有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审查其金融监管措施是否得当;并让IMF重新担当起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曾经推行过的金融交易审查的责任,以防止再次出现全球性的信贷危机。第四,可以考虑在DEY之外加上50%的黄金共同构成世界货币,以保证汇率稳定。

但是,加入黄金的DEY类似于金本位和信用本位的中间路线,其初衷可能是想在币值稳定和货币扩张间取得平衡。但若DEY为实体货币,由相应的“世界央行”发行,保持一定含金量的DEY类似于不可兑换的银行券,最后仍应归于金本位之下,从而由于黄金的数量不足和分配不均等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对黄金的绝对储备数量,不论以何种形式对金本位的回归都将与改变美元独大的初衷相违背,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货币制度设计。按蒙代尔“多重货币联盟”的构想,DEY以实体货币形式出现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只是对三大货币国货币发行量的一种约束。

(二)关于IMF的改革

在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核心多边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也应进一步增强,其自身的治理机制需要改革,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经济政策的监测、约束职能必须加强,这构成了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IMF投票权和份额的分配不尽合理。应重新分配基金份额,扩大基础投票权,增加发展中国家投票权比重,避免任何一个国家及国家集团(如欧盟)具有否决权的现象出现。

其次,应对IMF进行增资。IMF的有效性不足,当务之急是资源匮乏。IMF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成员国的配额缴款,以及利用该部分款项放贷获得的利息。然而,IMF目前的配额状况远远不能反映当前全球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要求救援的国家陡然增加,重建IMF“最后贷款人”的保障功能成为众望所归,增资是为IMF改革深化注入了最为可靠的动力源

最后,IMF对成员国的监督应具有切实的约束力。应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控机制,对走向危机的国家进行早期预警,并提供条件宽松的贷款尽可能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环境,因此无论是IMF投票权和份额的分配,还是其决议约束力的改革,都应该照顾到各方利益并且是切实可行、可操作的。

(三)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汇率制度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标志是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日益增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2年的统计,在IMF的186个成员经济体中,实行固定、浮动、中间道路三类汇率安排的国家分别占22%、48%和30%。蒙代尔认为,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源是国际汇率的急剧动荡,因此应该努力使国际货币体系回到固定汇率体制,这样才能避免大范围爆发金融危机。固定汇率时代几乎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而在浮动汇率时代金融危机却此起彼伏。

从长远来看,应加强主要国家在汇率领域方面的合作,在全球建立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汇率稳定机制。尽管目前尚不具备建立起这种汇率稳定机制的可行性,但起码各国应该加强汇率政策的协商以维持汇率稳定,并避免通过操纵汇率来“以邻为壑”。

综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呼唤国际经济和金融新秩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贸易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条件正在不断成熟,必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货币,中国也必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造中去,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补充资料]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行国也在付出日益增大的代价。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

二、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1.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已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

2.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三、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

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更是人类的大胆设想,并需要各国政治家拿出超凡的远见和勇气。而在短期内,国际社会特别是基金组织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对其不断监测、评估并及时预警。

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SDR的作用。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同时它的扩大发行有利于基金组织克服在经费、话语权和代表权改革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应当着力推动SDR的分配。这需要各成员国在政治上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应尽快通过1997年第四次章程修订及相应的SDR分配决议,以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员国也能享受到SDR的好处。在此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

SDR的使用范围需要拓宽,从而能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

1.建立起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改变当前SDR只能用于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结算的现状,使其能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

2.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不仅有利于加强SDR的作用,也能有效减少因使用主权储备货币计价而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和相关风险。

3.积极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增强其吸引力。基金组织正在研究SDR计值的有价证券,如果推行将是一个好的开端。

4.进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其币值的信心,SDR的发行也可从人为计算币值向有以实际资产支持的方式转变,可以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

四、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1.由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机构将全球储备资金的一部分集中起来管理,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吸引各国参与,将比各国的分散使用、各自为战更能有效地发挥储备资金的作用,对投机和市场恐慌起到更强的威慑与稳定效果。对于参与各国而言,也有利于减少所需的储备,节省资金用于发展和增长。基金组织成员众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以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为职责,并能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监督的国际机构,具备相应的专业特长,由其管理成员国储备具有天然的优势。

2.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储备,也将是推动SDR作为储备货币发挥更大作用的有力手段。基金组织可考虑按市场化模式形成开放式基金,将成员国以现有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以SDR计值的基金单位,允许各投资者使用现有储备货币自由认购,需要时再赎回所需的储备货币,既推动了SDR计值资产的发展,也部分实现了对现有储备货币全球流动性的调控,甚至可以作为增加SDR发行、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