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利益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利益最大化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中外财务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财务管理目标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用不同的理念来加以表述,其中以企业利润最大、企业每股收益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种表述最具有代表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具有相对稳定性、多元性、层次性的特征。

1.2.1 财务管理目标

中外财务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财务管理目标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用不同的理念来加以表述,其中以企业利润最大、企业每股收益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种表述最具有代表性。

1)利润最大化

该观点源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经济学界较为流行,属于传统观点。 在今天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仍有一定的影响。 该观念认为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标志,利润越大越能满足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的要求。 该观点的优缺点如表1.1所示。

表1.1 利润最大化优缺点

2)每股收益(主权资本净利率)最大化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盈余,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说明了投资者每股股本的盈利能力,该指标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 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讲,一般可采用主权资本净利率,该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额与其主权资本总额的比值,说明了企业主权资本的盈利能力。 这两个财务指标都是以净利作为基础的,所以其优点与上述利润最大化基本相同,其进步之处是该指标采用相对数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能清晰地揭示出投资与收益的报酬率水平,而且更便于企业的财务分析、预测和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

显然,这种观点较利润最大化观点前进了一步,但由于每股收益或权益资本净利率仍是以利润为基础计算的,所以其他的缺陷没有克服,同样不能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

3)股东财富最大化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 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 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优缺点如表1.2所示。

表1.2 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缺点

4)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指其能在市场实现的价值,即公司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的现值,而并非企业的账面价值总额。 因为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市场价值是不一致的。 经营良好的企业,它的市场价值必然会高于其账面价值。 相反一个经营失败甚至严重亏损的企业,它的市场价值必然会大大低于其账面价值。 企业所有的经营成败与财务状况,都会综合地表现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上,市场会对企业有一个最终的评价。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缺点如表1.3所示。

表1.3 企业价值最大化优缺点

总体来讲,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较其他观点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因此,本书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但是,在实际运用时,注意其存在的缺陷。

1.2.2 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协调

所有者和债权人都为企业提供了财务资源,但是他们处于企业之外,只有经营者即企业管理者直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 通常情况下,他们三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之间可能发生利益冲突,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必须协调三者之间的冲突。

1)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东则希望经营者以较小的成本,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这就是双方在追求各自目标方面存在的矛盾。 如果所有者不采取措施,可能会造成经营者对股东目标的背离,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道德风险。 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②逆向选择。 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监督和激励两种方式:

(1)建立监督机制

股东的监督一般通过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审计、委派财务监事等手段,尽可能获取经营者的信息,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在经营者背离股东的目标时,可以通过解聘、接受方式来约束他们。 ①解聘是一种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 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最大,就解聘经营者。 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②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来约束经营者的办法。 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 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2)建立激励机制

股东的激励是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

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此消彼长,相互制约。 股东要权衡轻重,力求找出能使三项之和最小的解决办法。

2)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公司向债权人举债后,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债券债务的关系。 债权人把资金交给企业,其目标是到时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由于风险与收益成一种反相关系,企业往往会把资金投向风险高的项目,这样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①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约定的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

②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

①限制性借债。 限制性借债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②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总之,企业为了能够长久生存发展,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仅处理好与他们利益主体的关系,而且还要注意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般情况下,二者是基本一致的,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应制定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强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