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间重构趋势

空间重构趋势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创意空间生长与大都市中心区重构趋势。上海大都市核心区的创意产业区将持续演化成为大都市内城的创意空间,并有可能形成都市区新的中心或亚中心,从而使得都市核心区更加多中心化和功能多元化,各层级中心将形成有机体系,使得城市空间流动性增强,都市区的多个中心会趋向平面网络结构。②创意产业空间扩散与大都市边缘空间重组态势。

不论是从上海近150年的城市发展史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class="calibre11">[18],抑或从2000—2010年上海都市空间重构过程,都可发现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主要动力源自:一是海外资本的持续进入、二是市场旺盛的需求、三是人口流动高强度、四是地方政府以规划为法的强势政府行为。

①海外资本的持续进入。上海开埠前就已成为万商云集的“东南名邑”;1937年前作为西方资本进入中国的门户城市,堪为远东经济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如史载创立年代[19]最早的外资企业是英资本“仁记行”(成立1836年),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自此至1949年外资在上海建立了1800余家企业,投资国达34个左右。1840年被殖民化,租界的肆意扩展便成为国际资本驱动的铁证,但仍集中在外贸及关联行业和公用事业,而且外资银行业发展迅速,1844年上海有11家外资洋行,1854年则为120余家[20]。1949—1978年间,虽然采取闭关政策,但前苏联的“援助资本”仍然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资金来源之一;1980年以来上海利用外资趋势如表7-16,1980年代初全市利用外资约1800万美元,1990年代初约11.89亿美元,2000年达53.91亿美元,2009年约105.38亿美元。

表7-16 上海市利用外资额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1/2006/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6/2010。

同时外资进入领域除国家限制外已经呈重点行业与全行业同时吸纳格局。如外资制造业项目,1995年有1959个注册资本52.2亿美元、2000年有999个注册资本26.5亿美元[21];外资服务业中的快印业始于1990年代末,而今全球知名快印店(SirSpeedy、FedExKinkos、Snap prnting、Copy Genernal)全部入驻上海的重要商圈,如南京路商圈有7家、淮海路商业街有5家、陆家嘴有3家、徐家汇商圈有2家、虹桥商圈2家、张江高科1家[22];而外资研发机构入驻沪上则始于2000年后,2003年全市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约106个、2009年约592家,目前现有外资研发机构中外商控股70家(含独资),涉及机电和电气(17家)、汽车和摩托车(10家)、通信(10家)、生物医药(8家)、计算机软硬件(7家)、化工和石化(7家)、集成电路(6家)等,其他涉及食品、家用电器、新材料、传感技术、化妆品等[23]

②市场旺盛的需求。上海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段,均源于周边地区或内部的旺盛需求,清末和中华民国时期,因内战诱致的资金与物资需求,加速了早期上海城市的积累速率;新中国成立后则因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城市,而向国内提供日常生活商品和机械等促成了上海1950—1978年的工业基地的规模与空间格局;1980年至今,不论是浦西内城改造,还是浦东开发,上海始终作为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嵌入全球市场的门户城市,内需与外需的双轮驱动促成上海都市中心区的产业升级与空间切换、郊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③人口流动高强度。规模适宜与质量较高的人口,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自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上海城市人口的流动性显著提升,恰逢俄国革命与二战因素,国内与西方的大量高素质人口涌入上海,奠定了海派文化的人口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户籍管制虽然限制了人口流动,但通过国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造就上海工商业集聚了全国优秀人才;1980年以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便是中国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向往的地方,从近十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差,可知21世纪的头十年上海始终保持在500万以上的外来人才。高强度人口流动,直接诱致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居住、消费空间的重组。

④地方政府以规划为法的强势政府行为。上海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封建王朝的元代、明朝清朝的地方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人民政府等数阶段。虽然在北洋政府及以前,上海都没有开展过城市规划,但以封建吏治为核心的城市园林景观便反映了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主导;中华民国政府开展了“大上海计划、上海都市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更是利用了4次城市总体规划调控城市空间结构。而2000—2010年间上海市政府更是利用公权,对都市核心区、边缘区和郊区进行了以城市大事件为主导的都市空间重组。

正值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与嵌入,创意经济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主导大都市空间、“四个中心”建设和“世博会迪士尼、浦东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影响持续发酵。上海大都市空间的重组,势必继承现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突出城市空间发展的新因素,又必然趋向城市的全球能级提升,由此必然触动经济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间的链式响应,促推大都市空间重组。

①创意空间生长与大都市中心区重构趋势。创意时代,富有竞争与专门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仍然会趋向集中都市区中心,只是集聚的区位会出现空间层级秩序——CBD与Sub-CBD构成的都市核心区体系[24],而且在创意经济催化下都市核心区会从功能分区转向功能复合,尤其是现代城市的居住邻里社区会趋向复合功能社区、产业空间切换成为综合性功能的创意空间,从而满足创意阶层的空间需求[25],这将破解当今城市的职住分离、都市区通勤和城市空间蔓延发展模式带来的诸多弊病。上海大都市核心区(黄浦、浦东江滨地区、卢湾、静安、徐汇、杨浦、长宁、普陀、闸北、虹口等)的创意产业区将持续演化成为大都市内城的创意空间,并有可能形成都市区新的中心或亚中心,从而使得都市核心区更加多中心化和功能多元化,各层级中心将形成有机体系,使得城市空间流动性增强,都市区的多个中心会趋向平面网络结构。即,信息技术与创意经济的深度发展,催生了以用地兼容、功能复合为核心的综合性都市空间—创意空间,它既是构成创意城市和大都市的基质,又能促使都市核心区趋向紧凑、网络化发展。

②创意产业空间扩散与大都市边缘空间重组态势。创意产业作为创意力与现有产业融合衍生出的新兴产业,它不仅可以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现有产业门类融合创新,而且自身也可衍生出产业新业态。创意力改造现有产业,在某种程度上会促成产业间垂直分工更趋柔性化与多元化;产业内分工由水平型转向网络性;产品内分工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互动与交织、甚至网络化[26]。因此,制造业企业将能够逐步摆脱工业时代的区位因素,自由配置能力增强,而且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将会趋向小型化与精细、灵活化;企业间的复杂网络结构将促成工业时代都市边缘区的工业集聚地趋向松散,但会分离出更为专业的生产性服务部门,这些部门将会集聚于都市区的某些适宜区位。即创意产业通过产业融合改造现有产业,衍生出更为精细、灵活和弹性化的创意产业及其企业空间组织,诱发大都市郊区及边缘的产业空间组织趋近网络化和松散化,但受制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治理模式,松散化会有多种实现模式,如专业化企业集群、综合性产业园,但仍会出现产业生产过程的某些环节部门高度集聚、而生产环节却低层次扩散。

注释

[1]李俊峰,焦华富,韩玉刚.上海城市跨江发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经济地理,2010,30(10):1625-1629

[2]杨万钟.21世纪上海产业布局模型.地理学报,1997,52(2):104-113;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的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整合.城市规划,2001,25(12):16-21

[3]周介竹.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研究.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9,18(5):29-31;刘曙华,沈玉芳.上海城市扩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经济地理.2006,26(3):487-491

[4]侯学钢.论上海市郊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后续调控.城市规划汇刊,1999(6):66-70;袁雁.全球化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吴元波.上海郊区化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45-53

[5]陈友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史回顾.城市规划学刊,2008(增刊):23-27

[6]Massey D.Spatial dvisions of labor:social structures and the geography of production(2nd edt).New York:Routledge,1995

[7]李少星,顾朝林.全球化与国家城市区域空间重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0-22

[8]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体“落沪”.国际金融报,2010-07-15,第07版;武前波,宁越敏.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区位特征分析.地理学报,2010,65(2):139-152

[9]李志刚,吴缚龙,高向东.“全球城市”极化与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地理科学,2007,27(3):304-311;周振华.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罗震东,张京祥.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长江三角洲演化特征与趋势.城市发展研究,2009,16(9):65-72

[10]任远,陈向明,Dieter Lpple.全球城市—区域的时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1]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7

[12]朱京力,胡晓华.大型城市项目规划建设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规划师,2006,22(11):16-18

[13]张海燕,姜炎鹏,苗俊哲,马仁锋.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对闵行区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编.闵行智慧:闵行区软课题研究论文集(三).上海:上海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1-16;殷为华.发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长三角产业联动发展.江南论坛,2010(2):18-20

[14]赵建吉,包晓雯,刘亮,等.两区合并背景下大浦东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经济地理,2010,30(8):1266-1271

[15]徐运.沪迪士尼三区联动 上海城市重心开始转向郊区.东方早报,2010年11月6日

[16]青浦工业园区、松江工业区、康桥工业区、莘庄工业区、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金山工业区、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宝山工业园区、崇明工业园区、星火开发区、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园区、上海化工区、嘉定工业区

[17]上海宝山工业园区、上海月杨工业园区、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空港工业园区、上海市嘉定区工业园区、上海市嘉定区汽车产业园区、上海莘庄工业区、上海青浦工业园区、上海西郊经济开发区、上海松江工业园区、上海松江经济开发区、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上海金山工业园区、上海枫泾工业园区、上海朱泾工业园区、上海市北工业园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星火工业园区、上海崇明工业园区、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上海浦东合庆工业园区、上海南汇工业园区、上海新杨工业园区、上海奉城工业园区、上海未来岛物流科技园区

[18]孙平,傅邦桂,杨谋,等.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19]贺水金.论近代上海外资企业的路径选择.史林,2009(3):122-130

[20]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1

[21]陈超.上海外资制造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上海城市规划,2007(2):26-30

[22]宫雅卓.上海外资图文快印店的分布规律.印刷杂志,2007(10):21-24

[23]裘文进,周文泳.对上海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外溢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7):65-70

[24]Hall P,Pain K.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London:Earthscan,2006

[25]Peck J.Struggling with the Creative Class.Int.Jour.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5,29(4):740-770;Jones H.Exploring the creative possibilities of awkward space in the cit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83(1):70-76

[26]刘春生.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Howkins 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New York:Penguim Global,2002;Alan F.Culture,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MPRA Paper No.9007,June 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