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生存

中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生存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电影产业的面临着诸多问题,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解放生产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要在中国电影逐步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以发展数字电影作为契机,实现电影向产业化道路跨越式的迈进。同时数字影院还将有力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得发行方对于放映方的控制力度加强,从而减少目前存在的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现象。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生存

(一)数字技术与电影产业的互动

电影的诞生是建立在19世纪末近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的。百余年来,其媒介形式及表现内容方面的每一次巨大变革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直到今天,作为科技与艺术的宠儿,电影几乎享受了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光学、电学、化学、机械学、声学、通讯传播学、微电子学等科技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成为最现代化、大众化的视听艺术。伴随着电影制作、传输、放映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当初的手工制作小作坊与地下室、咖啡厅,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制片公司与专业影院。电影产业终于从稚拙可爱的孩童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巨人。而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又对电影技术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电影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更雄厚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了技术的加速前进。

随着时代的前进,由于多种娱乐方式的激烈竞争,电影再次面临挑战。电影产业呼唤技术变革,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了不断尝试之后,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完善终于使电影产业重新崛起。“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正在全球蓬勃兴起,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视听奇观攫取了亿万观众的注意力,而数字影院的出现对于未来的电影产业更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在电影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扩大电影市场平台、扩大传输渠道、创新盈利模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变革电影业态的重要因素。有鉴于目前全球范围内电影产业数字化的蓬勃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已将2005年确定为数字发展年。国内电影业要在政策推动下,抓住机遇,扩大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大力推进数字工程。

(二)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推动

数字技术是电影产业升级的动力之源。一方面,电影技术进步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它提升了产品质量,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正如下图所示,技术进步从改进质量和提高效率两方面对电影进行改造,最终通过市场的检验来平衡二者的关系。

img129

图5-5 数字技术对电影市场的影响

技术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电影质量方面。技术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电影制作技术水平,对于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技术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制片领域,对于影院放映来说,一方面电影制片领域大量运用数字立体声技术、数字特技技术,不断制造令人瞠目的视听奇观;另一方面电影观众对于影片声光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来自上游制片与下游市场这两方面的压力,国内影院迫切需要提升自身技术设备水平,加大对数字影院的建设,为观众真正营造完美梦幻空间,充分体现出电影独特而巨大的魅力。数字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各类成本包括管理成本。例如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节省了传统电影编辑寻找素材、找点和机械性操作的时间。影片《赛龙夺锦》是一部音乐故事片,全片对口型的歌曲有七首,其中的大合唱部分长达10分钟之多,然而影片在停机后第三天就进行了双片的视频审查,这在以往的制作中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再比如在卡通片的中后期制作过程中,通过电脑进行包括扫描输入、电脑上色、与背景合成、添加特技效果、编辑到成品输出在内的一系列工作,省去了传统制作方法中的手工描线、上色、拍摄、洗印等工作,使二维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画面质量更加完美,制作效率得到成倍增长。

(三)数字化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引擎

无论是对于提升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还是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来说,技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技术为企业确立自身战略地位,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大支持,而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只有紧紧跟上世界技术发展的潮流,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必然会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

中国电影产业的面临着诸多问题,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解放生产力的一个关键因素。2004年1月8日,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电影数字化进程,促进电影产业升级”。数字技术为改革电影产业中制、发、放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我国电影产业尽快确立较为规范及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课题组对全国电影制片厂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持有“先进的技术将为电影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观念的比例高达58.3%。数字技术将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破茧重生的希望,中国电影产业将搭乘数字技术快车,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数字化生存。

数字制作与数字放映不仅大大提高了电影品质,创造了视觉奇观,而且大大改善了观影条件,降低了发行成本,改变了技术体系、运营模式,拓展了电影的发展空间,也给电影管理带来了新的形式与手段。数字电脑特技的运用、数字声音的普及、数字放映设备的改造、数字节目的转换等,的确给电影产业插上了跨越式发展的翅膀,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新的增长点。数字电影是传统产业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在中国电影逐步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以发展数字电影作为契机,实现电影向产业化道路跨越式的迈进。

(四)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电影内容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数字电影将有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充分和深度挖掘电影作为内容产品的价值。如前所述,数字电影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系统,其内部的各个窗口将在特色化原则下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与发展道路。这对于我们有效运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对电影原创品、复制品、衍生品和形象产品进行多媒体传播、多层次开发、多渠道营销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充分发挥电影“内容之王”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改变电影产品仅靠票房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实现电影产业链的多元盈利模式,充分挖掘电影产品的整体效益,使其与其他行业如电视、音像、IT等众多行业进行更深程度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数字电影的发展,将对发行、放映领域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数字院线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目前各条院线存在的地域限制,并在数字影院发展之初就将其市场牢牢控制在我国手中,为迎接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奠定了基础。同时数字影院还将有力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得发行方对于放映方的控制力度加强,从而减少目前存在的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现象。

除此之外,数字电影的繁荣将会挖掘更多的观众市场潜力。数字影院因其高亮度、高清晰度的视觉效果,环绕立体声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享受和全方位的周到服务将对电影观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多的观众从电视前重新带回电影院。据统计,2004年数字影院在中国电影市场一年来已累计获得4000多万元票房收入。数字影院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电影观众,壮大中国的电影市场,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消费者在电影院观影的消费习惯,培育观众的观影需求,从而获得长期的稳定发展的电影观众市场,支撑中国电影的长效发展。

(五)我国数字电影的发展状况

1.技术引进与研发

我国电影产业在数字化道路上已经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探索,并已经在技术引进与研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九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了电影数字立体声的多制式制作和播放技术;引进了电影数字工作站;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应用数字技术的艺术和技术人员;并启动了电影数字化示范工程,初步建立起华龙公司与上影数码两个数字制作基地。电影数字化制作是当前电影技术的制高点,为此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完成了六大课题的研究:1.透射式连续图像数字扫描输入系统;2.超大容量存储系统及高传输技术研究;3.高计算能力的分布式数据处理和交换技术;4.高精度连续图像数字处理软件;5.高精度数字图像还原系统;6.连续图像数字处理实用化开发研究。

“十五”期间,为不断提升电影传统技术的应用水平,通过跟踪国际电影洗印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国内开展了电影无银声带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成转型,确定了其公益性、基础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的定位。在“十五”期间,研究所完成了“电影全数字化放映示范工程”、“数字母版版权保护与远程管理”、“加工感光材料定影废液回用技术研究和示范”等技术应用科研项目的研发。在特种电影的研制与应用方面,发展IMAX影院5个,发展iWERKS70mm/8P影院12个,发展日本五滕70mm/10P影院2个,发展环幕电影院4个,发展动感影院8个,发展35mm3D影院38个。我国独立拍摄制作环幕电影6部,合拍环幕电影1部,合拍70mmI-MAX电影2部,独立制作的动感电影3部。

2.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方面的发展

“九五”期间,国内各制片厂通过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电影制作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中北影厂完成了数字立体声系统技术改造,增加了胶转磁设备、视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系统,购进了一批摄影、照明及后期制作配套器材;八一厂目前已经拥有了一套具有先进水平的数字立体声系统和两套音频工作站;而珠影厂除添置了摄影机和一批灯具外,还引进了AVID视频工作站和音频工作站。

表5-1 我国11家制片单位的技改投资情况

img130

国内对电影高新技术的引进从90年代开始。在1996年以后,中国电影界加快了发展高新技术的步伐,上影集团和中影集团(电影科研所)、电影学院先后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数字电影制作系统。同时,以音频工作站和数字非线性编辑为代表的后期制作新工艺开始在全国电影制片厂普遍推广,大部分电影企业现在都已经引入了剪辑和录音合成领域的计算机设备。

“十五”期间总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投资1.6亿元,建立了中影华龙、上影数码两大电影数字化制作公司。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超过84部电影、一批电视连续剧、电视包装、广告、游戏等节目的数字特技制作,同时还完成10余部影片数字母版制作和100部影片高清节目的制作。两大数字化制作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奠定了电影制作的数字化、产业化基础。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影片制作中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2001年在12家制片单位所拍摄的48部影片中,各类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很有限。

表5-2 2001年我国12家制片单位数字技术应用情况

img131

3.发行放映领域中数字电影的发展现状

目前由国家投资已建设了160座2K和1.3K标准的数字放映厅,预计3~5年内将建设500座。同时从2003年起开始在农村、社区、学校建立院线,装配数字放映设备,技术标准为0.8K,3~5年内达到3000家左右。运行模式分三步组成:第一步由邮递光盘放映。第二步将节目上星,由卫星转发到城市影院、社区、学校院线,由放映机接收后存储在放映机中采取非实时放映。对于农村由卫星转化到地市级,由地市级接收后复制光盘发送到地市县及农村放映队。第三步采取实时性播放,即一部影片上星后,城市农村不用存储均可实时下载播放。到那时电影市场可遍及城市、乡村,从节目制作到节目压缩、上星及地面接收网,星网结合成为一套现代化的科技运营手段。这相比传统拷贝拍摄、发行、放映将有一个质的飞跃。若影片前再加广告,其经济效益及附加值不亚于电视广告。目前,由于资金有限,上述规划仅限于国有投资,建议由国家制订此类设施的标准和上星节目的审查标准后,对电影系统外其他经济组织和民营单位开放,勇于吸纳资金,这样才有利于将电影做强做大。

中国的电影放映全数字化系统研究业已启动。全数字化放映系统就是采用数字化放映电子图像,关键技术支持是高亮度、高清晰度数字放映机和具有高速图像处理能力的大容量影院服务器,经济适用的传输介质,数字化制片手段。中国数字电影制片产业化示范工程刚刚起步,而数字光线处理技术(DLP)在国际上已经是成熟技术,我国可以先走关键元件引进的道路。

(1)数字立体声技术不断推广

目前我国数字立体声影院改造正在健康发展,具备数字还音系统的各种影厅(包括单位内部影厅)已近400个,其中有些影院同时具备SR·D、DTS、SDDS多制式还音系统。但是与我国3000家影院总数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2)多厅影院方兴未艾

数字技术的魅力,又加快了影院现代化的进程。2003年数字立体声影片已达到当年影片产量的25%,数字立体声影厅总数在我国已超过1000个。现代电影院的发展方向是高工艺性能、大容量与多厅组合。

高工艺性能

国外将其形象地归纳为:大画面、数字立体声、高起坡与更实用、更舒适的座席。前两句话概括了现代影院在声画源质量上的提高,后两句则主要概括了现代影院在观众视听环境上的优越性的体现。

大容量

国外多厅影院的规模正在逐步加大,200~400座席的影厅成了多厅影院中数量最多的类别。但在国内,目前多厅影院以100~200坐席的影厅最为普遍。

多厅组合

综合影院通常在7厅以上,多的达到10多个厅,国外超大综合影院动辄20多个甚至30多个厅。不过根据我国目前情况,由于片源等因素的制约,一般多厅影院在4个以上,但不宜过多。

但目前多厅影院存在一些问题。有相当数量的影院不够规范,视听环境不佳,从而使其导向有可能出现偏差等缺陷。产生的原因是部分投资者缺乏如何建好电影院,特别是对现代星级影院的基本知识。有的是照搬国外模式,不考虑是否与我国国情(包含相关标准与规范)适应,有的是要求偏低,不够合理与科学。

4.数字技术在其他应用领域的发展

除了影片制作与放映领域,数字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数字技术为资料影片的修复、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运用数字处理技术修复资料影片可以将资料影片上由于任何原因造成的影像信息的变动,以计算机影像技术进行增优、修改、修补或生成等不同处理,使之恢复、接近原有完好或完整时的影像质量,最后还原到胶片上。这种技术能完成通常的感光化学和光机技术等纯理化手段所难以做到或根本做不到的影片修复工作。在这一领域,中影科研所目前已经重点开发完成了“线性划伤处理”、“色彩还原”、“黑白影片反差调整”、“尺寸还原”、“影像柔化处理”、“抖动处理”、“缺损影像生成”等功能模块。这是近几年来中国电影技术工作的重大进展,不仅为有待修复的资料影片提供了可以修复的条件,恢复资料影片的面貌,而且还可以为电影创作直接提供可借鉴的影像资料。

“十五”期间,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电影节目资源,总局投资7000多万元成立了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为电影数字化节目的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节目库设计容量可达3000部影片,将每年以100部以上的速度增加库存量。

为充分发挥资料影片的档案属性,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十五”期间,提供公众观摩资料影片3069部次,调用资料影片800余部,收集节目990余部,收集文图资料5130份。总局投入近2亿元用于影片资料库的改建和新建。在继续开展电影档案的修复、保存方面的研究的同时,中影科研所完成国家计委高技术应用项目“档案资料影片修复技术研究--影像抖动损伤分析与处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