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市的金矿

股市的金矿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掌握了公司的动态,并了解了该动态对公司的影响,则能发现“黑马”、捕获“黑马”。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也应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许多股民都有这种体验:突然发现一只股票启动起来,并且涨势惊人,一涨不回头,于是四处打听消息,但都不得要领。后来听证券分析家一解释,方知是该上市公司或者是正在进行资产重组,或者是推出了丰厚的分配方案,或者是签订了某些重大的合同、协议……许多股民由此便想,如果我早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后立即买进股票,现在岂不赚得盆满钵满?

不要以为这样的想法幼稚,恰恰是他们悟出了一条选股的途径,那就是从公司的某些重大事件中寻找投资的机会。作为上市公司,每时每刻都在处理一些事情,也在发生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是常规的经营活动,无须我们时刻盯着;有些事情则是突发或者偶发的特别事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盈利能力、经营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此,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关注了。因为影响上市公司的事件,最终也会影响到股票的表现。

现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越来越完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年有年报,半年有中报,季度有季报,从这些定期报告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公司的经营状况与经营业绩,从而为我们选股奠定了基础。但这还不够,上市公司还有许多事项发生在定期报告期间,因而不能在定期报告中体现。比如,公司对外订立一份重大合同、公司突然接到法院的诉讼材料、公司重组并购、公司更名转型等,而这些内容都能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这就要求我们光看公司的定期报告还不行,还要时刻关注公司的临时报告,了解公司的重要动态。根据证券法规规定,公司发生重大事项,必须进行临时报告。

根据公司的动态,根据公司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股票。比如,公司如果实施了实质性的重组,那么这只股票肯定会有所表现;公司如果确定了丰厚的分配方案,那么这只股票也会受到追捧。许多大涨特涨的股票,恰恰都是因为公司公告了某些特大事项引起的,比如公布了整体上市方案的葛洲坝、实施了股权激励的泸州老窖等。外界的某些重大事项,有时候也会因为各个公司的性质不同而影响不同。比如,铁路提速,自然对某些相关的公司是重大事件,但对其他公司则影响不大;比尔·盖茨访华,对与微软有业务关系的单位是重大事件,但对其他公司也影响不大。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我们要时刻关注公司的动态,因为公司的动态中往往孕育着“黑马”。如果掌握了公司的动态,并了解了该动态对公司的影响,则能发现“黑马”、捕获“黑马”。

上市公司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总要发生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事件,其中有些事件由于影响到公司的成长性与盈利能力,由此而波及股票价格,这些事件便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重大事件。证券法规把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定义为“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2007年1月30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并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作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并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而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包括:

(一) 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二) 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三) 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四) 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

(五) 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

(六) 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

(七) 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董事长或者经理无法履行职责;

(八) 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九) 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或者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责令关闭;

(十) 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

(十一) 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刑事处罚、重大行政处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

(十二) 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十三) 董事会就发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资方案、股权激励方案形成相关决议;

(十四) 法院裁决禁止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十五) 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

(十六) 主要或者全部业务陷入停顿;

(十七) 对外提供重大担保;

(十八) 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额外收益;

(十九) 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二十) 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错、未按规定披露或者虚假记载,被有关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经董事会决定进行更正;

(二十一) 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该《办法》还规定,要以“董事会或监事会形成决议时”、“有关各方签署意向书或决议时”以及“任一董、监事或高管知悉并报告时”这三者最先发生的时间为时点进行披露。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也应及时履行披露义务。已披露的重大事件出现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进展或变化的,上市公司还应按规定持续披露有关重大事件的进展及变化情况。

这意味着,随着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将越来越完善。这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福音。因为任何一个投资者,都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里了解到上市公司的有关动态,尤其是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保障了投资者公平公正地选择股票的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有的影响其成长性,有的影响其赢利能力,有的影响其发展前景,而这些都会影响到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有的会上涨,甚至会大涨,有的则会下跌,甚至是大跌。这就又给我们选股提供了一个思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推测出该事件对公司的意义与对股票的影响。如果知道公司的某项事件将会导致其股票上涨,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建仓进入。

1.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毫无疑问,公司的经营政策、经营方式及经营项目的重大变化都将影响到公司今后的经营业绩,甚至影响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S东湖新在凯迪电力入主后,主业转变为发展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发电、生物质能源等在内的高科技清洁再生能源业;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国家大力扶持软件业的产业政策支持下有望成为公司强劲的利润增长点。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公司主业转型后有可能提升竞争力与成长性,增加公司效益,其股票价格也将相应上涨。事实证明了我们的判断,从2007年1~4月,该股股价稳步盘升,由6元多涨到了12元多,翻了一番。S*ST华新在深圳华润丰实业入主后也进行了经营业务的转型,涉及电子信息、天然气、金融保险等赢利能力强的行业。200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股价也迅速上涨。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根据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主业方向,改变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有关机构研究,实行主业转型的公司,半数以上的都改善了业绩,增加了效益,股价也相应地出现了上涨。例如,1999年转型的火箭股份(原武汉电缆)和2000年转型的航天长峰(原PT北旅),前者在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入主后业绩稳步增长,2003年实现净利润1.22亿元,平均每股收益0.35元;后者2000年5月被暂停交易,当年年底由长峰科技工业集团公司等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转变为以数字化应用为基础的科技企业,2001~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9.2%和8.5%,不仅公司股票恢复上市交易,还具备了再融资资格。广钢股份与广钢集团进行资产置换,主营转为冶金产品加工配送、气体生产,在逐步迈向现代物流业后,业绩也是大幅增长。

上市公司主业转型后,往往还会更改名字。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上市公司及其股票的更名中了解上市公司的转型情况,从中选择转型成功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比如,2002年9月,广州开发区的凯得控股通过资产置换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成功入主乌江电力,并将后者更名为“科学城”,成功地实行了主业转型。与之类似,2002年7月,工益股份与深圳多媒体公司进行了资产置换,后者将“鹏博士教育软件”和“鹏博士校园网系统”作为无形资产置入了上市公司。“鹏博士”作为深圳多媒体公司拥有的品牌,同时也成为了新公司的简称。在2006年以来的大牛市里,“鹏博士”成为一匹极其醒目的“黑马”,公司利润增长了156%,股价由最低点的2元左右涨到了28元多,涨了14倍(见图3-1)。

上市公司更名,实质是上市公司重组热潮的延续,并且这种延续透露了新的时代特征:即重组各方都特别注重上市公司的产业方向选择,众多上市公司趋同性地选择了诸如通信网络、传播媒介、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科技行业进行投资,高科技行业得到市场高度认同和追捧。许多传统制造业、家电业、商业类上市公司主动抓住重组机会,实现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转移。如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行业供大于求、企业盈利下降的情况下转向赢利前景较好的产业领域,像四川电器更名为博瑞传播,逐渐从高低压开关生产领域转型到信息传播、传媒产业领域。因此,我们可以从上市公司的主业转型与名称变更中,了解上市公司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变化,从而挑选到合适投资的股票。

事实上,上市公司更名,往往会带来股价的上涨。据证券人士对158家更名公司在1998年12月29日、1999年12月30日和2000年9月30日三个时点上股价的实证研究,发现在1999年更名的105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公司股价在1999年有超过100%的涨幅,其中亿安科技翻了8倍,居涨幅首位,有12家公司有超过50%以上的涨幅,总计涨幅在50%以上的公司占总数比例约为20%。在2000年中期发生更名的53家企业中,有5家公司股价实现翻番。泰山石油以248%的涨幅居首位,有14家公司股价上涨超过50%,只有7家公司股价出现负增长。当然,我们也要警惕一种现象,就是有些公司主营业务并没有丝毫改变,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资产重组和股权变更,却也攀时髦、赶浪潮,也改一个什么“科技”、什么“网络”、什么“高新”的名称,业绩并没有上来。对此,投资者要特别注意。对于更名的公司,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其更名的原因,看其中有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否则就有可能上当受骗。像“中科创业”,其原名为康达尔,公司前身是宝安县养鸡公司,主营业务为养殖肉鸡、鸡苗、禽蛋、生产制造肉制品等。1999年12月在公司主营业务并无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公司名称变更为“中科创业”,经营状况并无改善,2001年10月只好又改回为“康达尔”。

2.公司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或者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的行为

公司所发生的重大投资行为,或者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行为,直接影响到股东权益的变化。如果投资成功,则能给公司带来效益,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倘若投资失败,则会减少公司的净资产,使每股股票的净资产降低。因此,对于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我们要认真分析与研究,不能单纯地认为只要有投资就会业绩大增。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上市公司经营不佳,相当部分就是其投资不合理或者乱投资造成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投资行为,因为投资获得成功后,将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利益,对投资者也会有相当好的回报。比如兰州黄河,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啤酒及啤酒原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黄河”啤酒在甘肃市场占有率高达75%,西北市场拥有1/3以上的份额。公司投资建设的四家啤酒企业在2005年相继建成投产,首次突破25万千升大关,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并且,最近公司与国际啤酒业巨头嘉士伯啤酒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协商后提出了在三年内合资新建50万吨环保型现代化啤酒城的项目建议。项目建成后,公司啤酒主营业务的年产能力将达到70万吨以上,持续赢利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有望成就啤酒业的霸主地位。现在,其投资效益已开始体现,在2006年业绩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又同比增长500%。显然,这样的投资行为是值得信赖的,这样的公司也是值得我们投资的。

3.公司订立重大合同

上市公司订立合同,尤其是重大合同,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中的一项或多项产生显著影响。

在合同中,首先最重要的是投资或合资合同。在什么地方投资、投入了多少资金、投入到什么方向、与谁合作、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是否能够成功,都切实关系到股东的权益和今后的收益。其次则是关于产品或劳务的销售合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必须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有销路,如果其产品或劳务没有销路,再先进的工艺设备、再科学的生产组织等都将付之东流。而销售合同的订立,就保证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产品或劳务的销路,保障了营业收入的取得,使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够延续,从而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比如某些上市公司,常常披露本公司的销售合同已经预订到了其后的两年时间,就有力地说明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投资者也就有理由相信企业在未来的两年里,其生存不会发生问题。

2007年3月8日,浙大网新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由此成为微软全球软件外包合作伙伴。根据这一备忘录,微软将帮助浙大网新发展软件服务和外包业务。随着公司和微软合作的全面展开,未来必然会有力地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未来想象空间巨大。因此,此消息一出,公司股票也立即上涨,并且在4月18日,微软掌门人比尔·盖茨抵京访问中国时达到高峰。40天时间,上涨了30%。

马钢股份拥有国内先进的热轧H型钢生产线和亚洲第一的火车轮生产线。公司与巴西矿业巨头CVRD公司签署了长期矿石供应合同,对其未来原料供应给予了有力的保障。2006年,马钢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双双重长,投资价值明显体现,许多基金为此重仓持有,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其发展一致看好。

4.公司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比如公司搬迁到开发区或转移到开发区注册,它将使公司享受所得税优惠,从而影响公司的税后利润留存;公司所在地通信、交通等条件的改善,可加快经营信息的沟通、缩短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时间,从而有利于公司提高经营水平等。铁道部第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在2007年4月18日正式施行,中国铁路的整体面貌出现质的变化。相关数据显示,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后,中国铁路客运能力有望增加18%,货运能力有望增加12%。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由此将得到改善与提升。因此,早在4月初,铁龙物流、晋西车轴、力源液压、太原重工、北方创业、中铁二局、大秦铁路等铁路板块的股票纷纷启动,涨势喜人。另外,像奥运会即将来临,北京的旅游将首先升温,同时将带动商业的火爆,这两个行业的相关公司都存在很大的价值重估机会。敏锐者立即介入这两个行业的股票进行投资,获利都相当惊人。王府井由2元多涨到了30元以上,涨了15倍;华联综超、中体产业、西单商场也是大幅度上涨。会选股者,怎么不选这类股票呢?

5.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有显著影响

公司的经营除了受经营水平、经营环境等影响外,相关的法规也将对公司运营产生影响。例如,为了环境保护,国家规定一些低档次、小规模的造纸厂必须在指定的期限内停产或增加污水处理装置,这势必增加造纸企业的生产成本或直接影响造纸企业的生存。国家赋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与此同时,所有企业将在所得税方面一视同仁,任何企业不得有所特殊。那么,目前部分上市公司所享受的15%所得税优惠将会被取消,在利润总额相同的情况下,净利润就会减少25%以上。

6.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额外收益

创造了中国股市单日最高涨幅的S*ST长控,其2006年财务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财政补贴。2006年12月18日,该公司收到宜宾市财政局给予的一次性财政补贴1866.73万元,列入公司“补贴收入”科目核算,公司由此扭亏为盈。而*ST长控在2007年第一季度又能够实现巨额盈利,则是托了新会计准则的福。2007年1~3月,该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宜宾市国资公司、宜宾中元造纸等进行债务和解,其2.85亿元债务被豁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ST兴发2006年年报显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35亿元,实现净利润651万元,同比增长101.38%,每股收益0.01元。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则会发现,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是2006年12 月29日,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政府给予公司的禽流感财政补贴款3亿元。再如,以燃油发电机组为主的深南电,2006年前三季度依然亏损,但随着第三季度末油价的冲高回落,加上该公司积极推动电价补贴,大用户直供等有利政策出台实施,2006年公司经营有明显转机,公司2006年度净利润为上年同期的10倍。这些巨额利润虽然不具有持续性,但对公司当期的收入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获知这类重大事件后,快进快出,大多数都能骑上“黑马”。

7.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件

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件,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例如,某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曾有两笔贷款担保已进入诉讼阶段,但上市公司认为按情理自己不应该成为被告而未向股东通报。结果官司失败后被判对贷款负连带赔偿责任,因被担保者不能履行还款义务,该上市公司将负责代被担保者偿付贷款本息近4000万元,从而使该上市公司的股东遭受重大损失。由于债务或担保连带责任等,公司发生重大诉讼案件,涉及金额巨大,一旦债务成立并限期偿还,将严重影响公司利润和生产经营,对公司信誉也可能受到很大损害,更为严重的公司还可能面临破产危险。

上市公司官司多,已经成为中国股市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天你告我,明天我告他,更有甚者,一家公司卷入二三十起诉讼的都有,以致打开媒体的公司公告,官司的公告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据《证券市场周刊》对1340家披露2004年中报的A股上市公司不完全统计,涉及诉讼金额共计297.88亿元,占涉及诉讼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80%,占涉及诉讼上市公司净资产的155%,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0.57%。

而大量诉讼已经开始危害上市公司的健康,各类诉讼造成上市公司损失的数据也是直线上升。据有关机构统计,2001年上市公司平均诉讼损失为350.11万元,到了2003年就已经高达15494.23万元。而上市公司诉讼损失的最大金额也由2001年的71540.00万元,迅速增长到了2002年的113498.86万元,2004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291916.00万元。可以肯定地说,诉讼事项的背后往往蕴涵着经营活动和财务运作的风险,并最终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对于许多企业而言,企业经营性亏损的数额所占比重并不大,而很大一部分亏损来自诉讼和坏账损失。因此,对于这类存在着诉讼风险的公司,我们要提防一点,在投资时要三思而行。

8.公司发生重大债务

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中都需要经常地举债,以保障资金的周转。灵活地运用借债来加速公司的资金周转是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技巧。但若公司的债务过多,使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接近甚至达到100%,公司就会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对于公司所发生的重大债务,投资者一定要密切注意。譬如,雄震集团在2000年10月10日就起诉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安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要求其支付承包经营深圳鹭亚投资有限公司承包款及其他债务。2003年5月,宏源证券收到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新疆国际置地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合同违约纠纷为由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公司赔偿损失。对于这些重大债务纠纷,投资者要有所了解,不可大意。尤其是如果在债务到期时,公司未能归还重大债务,说明公司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进而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例如,某百货商场以营业场所抵押借贷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到期不能履行债务,金融机构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将百货商场的场地予以拍卖。百货商场由于丧失营业场所,营业不能继续,最终破产倒闭。

9.公司接受调查或者处罚

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被监管与被执法机关调查,或者受到刑事处罚、重大行政处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都将影响到公司形象与利益。对此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例如,中国证监会对立案稽查酒鬼酒,对公司涉嫌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虚假信息披露等违规行为进行查处,酒鬼酒的股价由此便发生波动。其原因不只是担心证监会的处罚,而且这也给投资者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该公司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事实也确实如此。酒鬼酒爆出了大股东转走公司4.2亿元资金的丑闻,震惊股市。公司效益也是每况愈下,2005年出现了巨额亏损。

10.公司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在企业的经营中,有两类事件容易导致公司的资产遭受损失,一类是天灾,一类是人祸。天灾是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如洪水暴发、地震等。人祸主要是投资的失误,在生产中人为地操作失误等。在公司的资产遭受损失时,一是要研究遭受损失的财产与公司的净资产相比占有多大的分量,对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有多大;二是其对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是否对生产有影响,企业能在多长的时间范围内恢复生产,从而对未来年份的经营效益作出合理的预测。

11.董事长、30%以上的董事发生变动或者总经理发生变更

当董事长或30%以上的董事发生变动或总经理发生变更时,就意味着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及决策层发生了变化,公司的经营方针等可能受之影响而产生变化。比如2005年南方航空公司的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被捕、大股东爆出委托理财巨亏丑闻以来,这家拥有723亿元总资产、261架飞机和3.4万余员工的中国第一大航空公司效益直线下降,2005年出现巨额亏损。

12.持有公司5%以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东,其持有的该种股票的增减变化达到该种股票发行在外总额的2%以上的事实

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当持有5%以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票的增减变化达到该种股票发行在外总额的2%以上时,意味着公司的大股东增加或减持公司股份。若是增加持股,可能有收购事件发生,而减持公司股份,就可能使大股东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董事会的组成。

13.公司进入清算、破产状态

公司进入清算、破产状态,说明公司的经营已经终结,这绝对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一般来说,对于这种股票应该回避,除非有确切的消息证明该公司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14.公司章程或者注册资本与注册地址变更

公司的章程、注册资本及地址的变更,说明公司的经营实力、经营方式或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对此投资者也应有所关注。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已经实施完毕后,公司名称变更为“江西中江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注册地址和经营范围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注册地址从“江西省南昌市董家窑112号”变更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翠岩路1号”。公司经营范围从“主营业务:纸及纸制品、纸浆、造纸机械、造纸原料;兼营业务:化工、木材零售、批发、代购、代销、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设计、生产、安装、维修普通机械及配件、制浆造纸及设备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进出口业务”变更为“房地产开发及经营、土地开发及经营、对旅游项目的投资、装饰工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经营、建筑工程的设计与规划、物业管理、资产管理”。江西长力汽车弹簧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人民币32500万元变更为68448.9729万元,股份总数从2500万股变更为68448.9729万股。九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中药材种植;药材种苗培植;纸箱生产、销售;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国内各类广告;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化工产品、金属材料、文体办公用品、百货的批发、零售。随着公司注册资本、注册地址和经营范围的变化,公司经营实力和经营效益也会随之变化,其中肯定有我们需要寻找的“黑马”。

15.公司发行债券或股票的行为

公司对外发行了债券或股票,在募集了资金、增强了公司的经营实力的同时,也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也将影响到公司的经营。

16.分配方案

股民投资于股票,除了获得二级市场的价差外,还将取得红利收入。因此,分红的多寡,将对投资者的收益水平和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产生影响。分红是涉及股东利益的大事,也是二级市场上重要的炒作题材。熟悉证券市场的人大概都领略过这样一种现象:好的分红方案一出台,股价即大幅上涨,而差的方案出台后,股价往往走软下挫。从2006年的年报上看,在分红方面有大方的,也有吝啬的。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不同,而且也影响到二级市场上股价的表现。如驰宏锌锗以每10股派30元现金高居榜首,创造了中国A股市场的高分红之最,其股价也创下了中国第一高价股的奇迹。此外,中国银行、宝钢股份、工商银行等现金分红的总额均高达数十亿或上百亿元。

一般来说,高比例送配的股票最受投资者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公司并不具备大比例送配能力,但他们为了迎合庄家的意图,也推出丰厚的送配方案,由于其业绩的增长根本赶不上股本的扩张,最终必然沦落为垃圾股;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上市公司的送配方案受到庄家的操纵,庄家需要高位出货时提出送配方案,庄家需要低位吸货时又否决送配方案。许多投资者就掉进过这种分配方案“变脸”的陷阱。1997年10月,深市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提出10送1转增3股的中期分配方案,不少投资者见其中期业绩增长较快,且又有诱人的中期分红方案,于是纷纷买入。该股由此而走出一波上升行情,并一度上涨到10.3元。而谁知一个月后,该公司却发布临时股东大会公告,称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否决了董事会提出的10送1股的分配预案,理由是“为了公司的长期利益,本着对公司长期投资的愿望”。公告见报当日,下午开盘后该股一路下滑,并以跌停报收。次日再跌6.7%。仅两个交易日,该股就跌去了1.49元,跌幅达16.23%,令人措手不及。

17.公司的合并或者分立

公司与其他公司合并或公司自身分立,将影响到公司的财务分割、经营方式等,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生存与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公司发生的某些重大事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发生变化。而这同时也往往成为股票炒作的题材,成为股价涨跌的导火索。因此,投资者认真分析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后,可根据其重大事件判断对公司效益与股票价格的影响作出投资决定,选择到股价即将上涨的“黑马”。

股价从7.18元上涨到68.16元需要多长时间?有些需要几年,有些需要十几年。但对于*ST长控来说,只是近4个月的等待和一日暴涨就可完成。

2007年度无与伦比的单日暴涨记录非*ST长控莫属。4月13日股改复牌的*ST长控大幅飙升,股价一度从7.18元上涨至85元,当天最大涨幅达到1080%,复权后幅度超过1380%,一举刷新了ST仁和986.23%的单日涨幅记录,再创牛市财富神话。有报道说,一名叫金玉龙的自然人股东也因此“一夜暴富”,相比停牌时的持股市值282.32万元,狂赚了2397.73万元。

*ST长控为什么会如此大涨呢?这其中当然有炒作的成分,但炒作也要有炒作的题材。事实上,*ST长控能有如此大的暴涨,主要得益于该公司资产重组取得重大的实质性进展。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入主后,*ST长控未来业绩将由“浪莎内衣”来实现。实质性的资产重组使得公司基本面脱胎换骨,原有资产和债务基本清理完毕,将极大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引发市场无限的想象空间,并且巨额债务重组收益撑起了*ST长控2007年第一季度2.87亿元的净利润,每股收益4.726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惊人的2587%。

*ST长控这种当日暴涨849.30%的罕见情景,再一次证明了资产重组的巨大威力。此前的3月29日,S*ST九化更名为ST仁和并恢复上市,当日也曾大涨917.39%,一跃成为2006年以来两市涨幅最大的个股。这种大幅上涨,也是由于公司在停牌的一年中经历了重组和股改。仁和药业借壳重组和资产注入,让该公司出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自1993年宝安收购延中以来,沪、深两市已发生过资产重组上千次,重大股权转让几百次。如此算来,平均每家上市公司都进行过一次资产重组。其中不乏通过资产重组,从“垃圾堆”里飞出“金凤凰”的范例。比如青岛啤酒、燕京啤酒、晨鸣纸业、云南白药等一大批通过收购兼并实施资本运营,迅速壮大规模的好典型,以及托普软件、科利华、青鸟天桥等靠重组翻身的成功企业等。许多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不仅使其业绩指标得到了明显提高,而且其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股本扩张能力、成长性和主营业务状况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昔日的微利企业川长征与民营高科技企业托普集团联姻后催生出“托普软件”,该股的业绩在一年的时间内增长了近50倍,股价也翻了5番多。

资产重组确实对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结构与盈利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验证它们是否有效地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但在短期内,它们对公司业绩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像科利华、综艺股份、青鸟天桥、津国商等,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剥离不良资产、股权转让、改造原有技术和设备、增加科技含量、进军软件业和网络产业等一系列资产购并和重组活动,从钢铁、机床、商业、化纤、纺织等传统产业中淡出,进入前景较好、盈利丰厚的高新技术产业,使上市公司的质地有了根本的改观,业绩迅速增长。当然,这些成绩不能说明未来的成功,是否能真正脱胎换骨成为绩优蓝筹股,还要看新股东未来的盈利能力。换句话说,公司经重组后能否真正摆脱困境,还主要取决于重组后资产质量能否得到实质性改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重组后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二是经营性资产的整体盈利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绩差公司重组后不出两年,业绩便再度滑坡的也大有“股”在。ST粤海发、辽源得亨、棱光实业、成都联益都是前车之鉴。

许多股民热衷于重组题材的炒作,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重组股在二级市场上的较好表现,有重组题材的股票,上涨百分之一百的不稀奇,上涨百分之几百的也不少见。国嘉实业,过去曾经是激光精密机械生产和销售的实业公司,1998年经过资产重组后,变成了数据库软件开发与销售,立即时来运转,这个业绩仅有几分钱,价位仅为6元左右的三线股,在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便一直拉到了40多元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涨幅高达700%;“四川长征”原来也是一只三线股,原主营业务为机械制造,资产重组改造后,其股价立即从几元钱大幅涨升到20多元,直逼30元的天价,涨幅超过了400%;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计算,科利华的涨幅也达700%以上,青鸟天桥、津国商在500%以上,聚友网络、综艺股份的涨幅在400%以上。至于亿安科技,更是创造了重组股价格暴涨的神话:以前不过七八元股价的冷门股,重组后股价如坐火箭升天,最高冲到了126元,成为中国第一高价股……而2007年爆出的一天暴涨10倍的*ST长控和ST仁和,则更是将重组股的财富效应推到了极点。

毫无疑问,许多重组股的暴涨掺进了较多的庄家炒作因素。但是,这也给我们选股指明了一条极其光明的道路,那就是从重组股中寻找机会。因为重组股里“黑马”多,我们赚钱的机会也多。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资产重组股票都是涨势最凶猛的股票,许多“黑马”就出自于资产重组股票里。远的我们不去回忆了,仅看2007年第一季度的情况,便可以发现,在第一季度涨幅超过200%的股票中,绝大多数是资产重组股。整体上市、定向增发、借壳上市等成为股价飙升的最大理由,也成为了2007年股指连创新高的最大推动力。

如果说*ST长控和ST仁和的炒作成分太多不足为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看都市股份(600837)。该股自2007年1月4日复牌以来,到2月1日,连续14个涨停板,涨幅为279.48%(见图3-2)。说起来也有意思,这只股票形象并不好。该股原名农垦商社,2001年变成了PT农商社,成为首批退市股票的候选名单之一,股价也跌到了4元左右。没想到该股最终死里逃生,没有退市,反而进行了重组,重获新生后开始了暴涨之路。2001年7月,沪、深股市已经开始大跌,该股虽然涨跌幅限制为5%,但却是一直以5%的幅度涨停。到2002年4月29日,该股摘帽并改名为都市股份后,又是连续6个10%幅度的涨停板,股价从4元竟然上涨到30元,涨幅为650%,创造了大跌市道里暴涨神话。这一次,幸运再次降临,出现连续14个涨停。这两次暴涨,均是因为资产重组。这次该股摇身变成金融证券股。海通证券公司借壳上市是导致该股暴涨的原因,公司不久也将改名为海通证券。证券公司股票是眼下最热门的板块。几年前股市低迷,证券公司大量亏损,市场纷纷抛弃证券公司,一些参股证券公司的上市公司也将股权转让。但如今,证券公司又成为“香饽饽”,受到狂热追捧。最典型的是中信证券(600030),该股2006年上涨了443.25%,是涨幅最大的股票之一。现在,都市股份又一次创造了“麻雀”变“凤凰”的财富神话。

资产重组在证券市场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在目前市场持续火爆的行情下,资产重组的价值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07年第一季度实施了资产重组的144只股票中,已有75只年涨幅超过100%。

2007年4月17日,开开实业(600272,原名S开开)也再次向投资者展现重组股的致富效应。从1月23日起停牌,1月22日收盘价为6元,而4月17日一开盘,股价就跳到了15元,并于瞬间拉到30元,此时股价最高涨幅为400%。最终收市价为20.31元,仍上涨了238.5%。大涨的原因是停牌期间,上海家饰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与S开开进行资产置换,借壳上市,令S开开脱胎换骨,有了炒作的题材。复牌后股价暴涨,最高兴的除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外,流通股股东是最直接受益者。查阅该公司去年的三季报,S开开在停牌前半年,就有个人股东大举新进或增持。其中名为曹裕昌的投资者买入64.06万股A股,占公司A股股本的1.07%。整个第三季度的加权均价为5.02元,如果以此计算,其持仓成本为321.58万元。至昨天最高价,曹裕昌个人的股票价值为1921.8万元,净增1600.22万元。而他所做的事,除了投入300多万元外,仅仅需要停牌后耐心等待3个月。

更让人吃惊的是S前锋,史无前例地创下了连拉26个涨停板的纪录。借助资产重组、券商借壳概念,这只股票于2006年11月21日突然飙升9.45%。股东大会后,该股加入S类股票行列,并于2007年2月6日复牌,开盘即封住6.93元的5%涨停板。此后20个交易日,该股都以极低成交量连续涨停。只从3 月16日起成交量才渐次放大,3月20日达到10.5万手,而此时股价已达22.31元。短短26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达到238%(见图3-3)。

资产重组概念一直都是投资者所偏爱的品种,确实也有许多投资者由于选中重组股而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现在,随着大盘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资产重组股票的财富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股价推至了巅峰。

重组带来的超额财富效应虽然在形式上有券商借壳、整体上市与吸收并购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本质上都属于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重组可以使基本面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改善,并凸显出较高的投资价值。因此,其中有相当多的“黑马”,只要我们有胆识,有眼光,就可以大赚特赚。

不过,我们同时也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虽然资产重组题材股给予了市场许多美好的期望,但资产重组股自身也充满了风险,这主要是因为:①资产重组题材股市盈率普遍较高,缺乏投资价值。②有些资产重组项目最终并不能有效实施,也就不可能提升业绩。③许多资产重组项目难以达到预期。④许多资产重组带来的业绩增长是暂时的,缺乏持续性。因此,股市里既有成功的重组,也有失败的重组,既有实质性的真重组,也有报表上的假重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重组都当作灵丹妙药,以为所有的公司都是一组就“灵”,所有的股票都会一组就“涨”,那显然是幼稚的,据此理念操作则也是非常危险的。

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重组不是灵丹妙药,它只能在对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对公司的管理、组织和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和再造,尤其是公司的治理结构。采取一些关联交易的手段,把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再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固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公司业绩,但优质资产要真正与上市公司融为一体,促进和带动公司主业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把重组当作企业扭亏的灵丹妙药是不现实的。相应地,投资者也不能对重组的扭亏增效抱过大的幻想,不要以为一重组公司业绩就会大增,股价就会大涨,事实上,被“重组股”套牢的投资者也大有人在。

现在上市公司进行重组的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重组都一定会有好结果。作为投资者,在选择重组股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公司重组的背后实质,要看清楚公司重组是实质性的,还是仅仅为了避免亏损或者退市搞的报表重组,要判断重组能否给公司真正带来持续性的利益。对于大规模重组,投资者也不能一味地对其业绩大幅度提升而欢欣鼓舞,还应该掌握新实体的实际经营情况,了解其历史数据,以判断其真实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总之,资产重组题材股具有较多的机会,同时又具有较大的风险,选择时要特别注意。总体来说,具有一定业绩支撑的股票,市盈率较低,风险较小,是重点选择的对象;具有雄厚股东背景的资产重组股,后市具有更大机会,也值得重点关注;收购型的资产重组股的投资价值比较高,也可以考虑适当投资。

在2007年的大牛市里,除了资产重组板块里“黑马”奔腾外,整体上市股票也是一片灿烂。葛洲坝仅8个交易日就完成了翻番的超级大行情,其盖天的霸气便是源于整体上市概念(见图3-4)。据《中国证券报》2007年4月6日报道,葛洲坝控股股东葛洲坝水电工程公司将葛洲坝集团公司的主业资产全部纳入水电工程公司,然后上市公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水电工程公司,实现集团公司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这是继沪东重机、东方电机(见图3-5)等因整体上市暴涨翻番后产生的又一大牛股,整体上市板块水涨船高的板块冲锋旗帜再度插到了股价的高峰。

整体上市,也即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一定的金融手段将其全部或绝大部分资产置于上市公司旗下,意在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自2004年TCL集团率先实施整体上市以来,整体上市、注入资产成为证券市场改善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2004年5月,上海两家著名商厦以创新方式进行重组,第一百货以吸收合并方式合并了华联商厦。华联商厦摘牌,第一百货更名为百联股份,百联集团由幕后走到幕前。2005年,宝钢股份增发50亿股,募集资金256亿元收购宝钢集团优质资产,实现宝钢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以这种方式整体上市的还有武钢股份、鞍钢股份等。不过,在当时大多数股民对整体上市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这些整体上市公司股票并没有受到市场青睐,股价十分低迷。直到进入2006年,不仅整体上市越来越多,而且投资价值日益体现,整体上市公司股票开始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最典型的是上港集团,该股原名上港集箱,2006年10月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上港集团按1∶4.5换股吸收合并上港集箱,实现上港集团整体上市。复牌交易后,股价从最低3.52元,上涨到最高8.82元,在短短的3个月内涨幅翻倍有余。其他一些整体上市概念股也表现强劲,如沪东重机公告一出来,就连续6个涨停。整体上市遂成为近期资本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体上市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以往案例表明,通过集团整体上市方式注入优质资产可以大幅度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与盈利能力。例如,2004年7月5日,武钢股份通过增发141042万股实现整体上市,股本增加至391900万股。其中,大股东以钢铁资产认购84642万股,从而使武钢股份的权益由58.7亿元上升到174.1亿元,同比上升196.6%;资产由77.1亿元上升到304亿元,同比上升294.3%;每股收益由0.227元上升至0.798元。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统计显示,2006年共有29家公司完成定向增发,部分公司由此实现了整体上市。2006年三季报显示,29家公司前三季度共创造了96.46亿元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的33.82亿元增长了185.22%。其中,在年初实现整体上市的鞍钢股份,前三季度取得了51.52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0%。

整体上市除了能有效提高资产盈利能力外,还大大减少了关联交易所带来的业绩不确定和不稳定性。从上市公司的发展来看,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着见不得人的现象。比如,很多大的集团公司拿优质资产上市,融资后帮助资质较差的母公司;通过与母公司等关联企业进行不公允、不公开的关联交易以提高公司业绩,在资本市场上圈更多的钱;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这些现象在信息不完全公开的情况下是能够骗取投资者的信任的。而当集团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全部公之于众时,上面列举的现象自然就会大大减少。

另外,通过实施整体上市,企业集团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与管理优势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企业与市场的交易费用和交易成本有望降低,进而有利于提升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与产业整合功能,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因此,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国资委将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重组上市,并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中央企业整体改制、整体上市。大型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是解决股权分置和实现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整体上市往往会带来个股价值体系的迅速提升。武钢股份增发后的盈利水平将同比增长100%以上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价值投资的机会。从2007年沪东重机、东方电机的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可以看出,基本实现了集团优良资产向上市公司的注入,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业绩,得到了二级市场的追捧和肯定,股价出现大幅上涨。

因此,对于目前股市里的新热点——整体上市,我们一定要特别关注,或许里面就藏有我们千呼万唤的大“黑马”。

2006年11月8日,沪东重机(600150)公布股权划转为中国船舶集团总公司,并以定向增发实施整体上市后,股价立即如一匹“黑马”撒腿狂奔,67个交易日涨幅达到219.29%,而同期大盘涨幅仅为60.92%。如果投资者事先了解到了整体上市对股价的作用,而立即选择沪东重机作为投资对象,那是何等的美事!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2007年1月29日,沪东重机发布公告,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船集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亿股,募集资金约120亿元,用于收购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和广州中船远航文冲船舶工程有限公司54%的股权及技术改造。公司将通过此举实现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业务的整体上市,沪东重机的资产规模、利润规模也将由此有较大幅度提高,盈利能力将大大增强。消息发布后,沪东重机连续6个涨停板,股价由30多元上涨到70多元,再翻一番(见图3-6)。没有赶上第一轮暴涨的股民,这里又来了暴富的机会。知道运用整体上市概念选股的股民,再一次享受到了整体上市带来的财富盛宴。

其实,不仅是沪东重机,几乎所有的整体上市公司股票都受到了市场的极度追捧,走势明显强于大势。葛洲坝发布整体上市消息后连续8个涨停;鞍钢股份在整体上市后232个交易日内上涨176.1%,而同期大盘上涨幅度为144.1%;本钢板材在整体上市后93个交易日内上涨100.97%,而同期大盘涨幅为65.78%。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了解了整体上市对股价的作用,就在公司发布整体上市消息之际建仓介入,都能获得成倍的利润。

然而,像葛洲坝、沪东重机这样的整体上市龙头,公布消息后即连续涨停,一般投资者要么买不到,要么不敢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享受整体上市的财富盛宴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预先寻找到有可能整体上市的公司,然后提前介入,这样赚头更大,风险更小。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难肯定是难,赚钱哪有那么容易的?但是,做好了这项工作,那就事半功倍,轻轻松松骑上“黑马”。事实上,确实就有许多敏锐的投资者找到了这种还没有撒腿狂跑的“黑马”。分析整体上市板块的股票,我们便会发现,许多股票在方案公布前十几天甚至个把月前就出现了巨大涨幅。如上港集箱在整体上市前98个交易日内上涨了57.4%,而同期大盘仅上涨23%。武钢股份股价从2006年10月13日就开始步入上升通道,至公告时涨幅已经超过40%。11月28日该公司向证监会递交收购武钢集团资产的请求后,其股价又翻一番。

这就提示我们,从有可能进行整体上市的公司里寻找黑马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绝对能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利润。那么,怎样才能估计到公司有整体上市可能呢?这就一方面要了解政策,一方面要注意公司动态。

根据政策导向,目前整体上市的机会主要来自于央企的整合重组。不久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首次明确提出七大行业由国有经济绝对控制——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这就给我们透露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七大行业的整体上市应该会加速前行,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像电力行业的整体上市就已经得到了明确。在日前转发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将进一步推进国有发电企业整体或主营业务上市,从而为近几年上市公司中电力央企的大规模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定下了基调。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信息,因为它给我们选择整体上市股票提供了一个方面。据有关人士分析,目前有整体上市预期的电力类上市公司有近14家,如通宝能源、长江电力、桂冠电力、京能热点、吉电股份、华电国际、乐山电力、文山电力等,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知道了某些行业、某些类型整体上市可能性较大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寻找具体的上市公司,这是选中“黑马”股的关键。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实力雄厚,有大量未上市优质资产的公司,尤其是从实力型大集团中分拆出来,关联交易较多的上市公司,即大型集团所属的小型上市公司。二是大股东目前控股比例较低,未来可能提高控股比例的公司。这类企业由于控制权不稳定,为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并购行为,大股东有必要提高控股比例。三是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未来融资需求大的公司。四是行业发展前景好,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的公司。

当然,我们同样也要提醒投资的是,目前整体上市股票暴涨,也存在着严重的概念炒作成分,敏捷的投资者快进快出,可以分享盛宴,但稍不注意,也可能陷入炒作的陷阱,因而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整体上市并不是业绩增长的灵丹妙药,关键还要看是否是优质资产注入,能否带来上市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比如,有的企业原先拿出来上市的基本上都是最优良的资产,剩下的那些资产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如现有的上市公司,因此,整体上市不一定就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收益。

2007年4月3日,洪都航空年报显示,洪都航空去年主营业务收入为5.90亿元,同比减少5.47%;实现净利润7076.48万元,同比增长22.48%;公司每股收益为0.28元,每股净资产5.8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77%。洪都航空在完成了洪都飞机整体上市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升反降,实现的每股收益也大大低于0.6元的市场预期。

通过2006年年底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洪都航空的第一大股东,洪都航空由此拥有了较为完整的飞机生产线。洪都航空股价从年初的9.78元一度上涨至6月的最高位43.38元。该股此后一路震荡走低,截至2007 年4月2日收盘报收28.62元,较此前高位下跌34%。盲目炒作洪都航空整体上市概念的投资者苦不堪言。据分析,洪都飞机的整体上市,非但没有对其短期内的经营带来大的促进,反而使其付出了不少的消化代价。洪都航空2006年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都较2005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洪都航空还因洪都飞机而造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较2005年明显增加。

因此,我们在寻找整体上市题材的上市公司的同时,也要关注资产注入的质量和估值。关注外生性增长的同时,关注新资产是否创造了股票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防范整体上市中的风险因素。一是要防止整体上市对股东价值的损害,二是对那些盈利能力处于高峰的整体上市应保持一定警惕。整体上市注入资产盈利能力存在着周期性波动的风险。当集团资产处于盈利能力的周期性高峰而整体上市时,后续盈利下降对投资者的伤害也可能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投资者应保持警惕。例如,TCL集团2003年整体上市时,每股盈利为0.3584元,当年摊薄的每股盈利也有0.2656元;到2004年,TCL集团的每股盈利迅速下降至0.09元;2005年更是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潭,一些投资者因此而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对整体上市要理性分析,对其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给予高度关注。

2007年4月14日,新安股份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股改已满一年,根据有关规定,在关联董事回避表决的情况下,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同意控股股东传化集团实施激励方案,将其所持公司股份中的2227万股以每股1.595元的价格转让给公司管理团队,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过户手续。

根据新安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按目前该公司的股价计,这个团队包括7位千万富翁和2位亿万富翁,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人的身价过亿。一个富翁管理团队由此诞生。

根据激励方案,激励对象有9人,其中公司董事长受让800万股,总经理受让400万股,其余7名高管受让47万~200万股不等。按新安股份2007年4月13日收盘价36.48元计,公司董事长的持股市值将达到2.92亿元,刨去1276万元的持股成本,账面收益2.79亿元;公司总经理的持股市值将达到1.46亿元,账面收益1.39亿元;其余7名高管的持股市值最高近7300万元,最低也超过了1700万元。

这不只是董事长高兴,总经理高兴,受到了股权激励的高管们高兴,而且投资了该股票的股民们也高兴。因为受股权激励的刺激,该股票价格也是一路走高。这是一场财富的盛宴!

股权激励是公司经营者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经营者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股权激励在西方已经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市场考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正是股权激励创造了美国的NASDAQ神话,被誉为企业激励的“金手铐”。

股权激励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新名词,但现在必须赶快认清这个名词,并了解实施股权激励的意义。因为股权激励往往带来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从而提升企业的成长性与盈利能力,由此也会刺激股价的上涨。因此,股权激励不只是“激励”公司高管人员,也会给广大投资者以甜头。

股权激励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不平坦。屈指算来,证券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执著追求已经经历了7年的历史,如果考虑企业的自发性行为,股权激励甚至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当时股票市场未能实现全流通,缺乏有效的定价机制,因此发展迟缓。直到2005年,在证监会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后,股票市场基本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场定价机制趋于完善;公司治理随着“三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内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的建立也得到完善与加强,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公司治理,从而为股权激励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尤其是2006年证监会、国资委等相继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实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后,扫清了政策障碍,有力地推动了上市公司建立股权激励制度。

就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实施不久,深振业就拿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由控股股东提供激励股票来源。中小板公司中捷股份则首家依据《管理办法》设计规范的股权激励方案,采用股票期权方式,激励股票来源于定向发行。其后,万科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激励股票来源于二级市场回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2月19日,宝钢股份成为第一家严格按照国资委《试行办法》设计激励方案的央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沪、深两市已有50余家上市公司试水股权激励,有意向的上市公司更多。激励手段包括股票、期权和现金增值权三种。从行业来看,按照证监会行业划分,目前实施股权激励公司中,制造业占了“大头”,在全部的公司中,制造业占比超过一半,另外也有少数公司来自房地产、建筑及金融行业。

我们分析近一年来的市场走势便可以发现,在二级市场上,股权激励概念已成为助推个股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整个股权激励板块连创新高,众多有股权激励计划或预期的公司,都在方案公布的前后,得到了二级市场的“涨声”喝彩。比如,青岛海尔因股权激励方案的刺激,股价当天上涨7%,次日上涨9.76%;有研硅股公布股权激励草案以后,股票连续两天涨停;伊利股份也在停牌前拉出数根大阳线。显然,关注股权激励板块的股票,也就等于关注“黑马”股票。

股权激励概念已成为助推个股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激励类公司在方案公布后每股日均涨幅,在2006年为0.58%,超同行业涨幅的0.27%;2007年初至1月22日,每股日均涨幅为3.09%,超同行业涨幅的1.02%;在1月10日和15日,整个股权激励板块的日升幅分别高达9.57%和9.85%。中信证券、农产品、万科、泸州老窖(见图3-7)等堪称“大牛股”,青岛海尔、有研硅股、伊利股份等均在公布股权激励方案前后股价大涨。

因此,“股权激励”作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开始在股评家和投资者的口中频繁出现,与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概念因素一起,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股权激励板块”里“黑马”频出,涨势喜人,构成2007年证券市场走强的坚实基础。有人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催生了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牛市第一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则引领2007年的大牛市走向新的高峰。

股权激励类上市公司在激励方案公布后的超额涨幅,是由于在2006年股市普涨以后,发掘价值和成长性成为投资的主体,而激励行权条件不仅体现了上市公司成长性,也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的信心和决心。在业内人士看来,股权激励的实质作用增大了实现盈利预期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了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能力,因而将使得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他们会最大可能将经营管理能力向资本转化。对于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个股而言,股权激励将进一步提升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使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从这个角度上看,股权激励板块股票确实有值得投资的价值。

基于股权激励挂钩持续成长的现实,一轮基于股权激励而产生的新的行情可能会由此展开。不过,对于投资者,需要把握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平安证券何庆明先生认为,根据股权激励的准备、公告和行权三个阶段,在分析股权激励类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时,也要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由于股权激励的准备阶段的信息不对称性,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一般很难把握此阶段的投机机会。在第二阶段,首先可以从已公告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寻找相对涨幅不足的、寻求补涨的投资机会;对刚公布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由于其短期升幅较大,在分析公司特征和激励方案特点的基础上,及时抓住投资机会。在第三阶段则要深入分析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中长期的价值投资。因此,股权激励类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方案公布之后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投资。就中期投资机会而言,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都应该有一定的升幅,如果前期升幅不足,后期就应该存在补涨的机会,从而为我们在激励类上市公司中利用补涨进行投资带来机会。

不过,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改革对国内股市是一个正面因素,但也要防止像美国安然公司造假、虚报那样的情况,要非常重视信息披露准确不准确、及时不及时、全面不全面、公平不公平,是不是向所有人披露同样的信息等问题,否则到时候反而害了投资者。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则也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要着眼于寻找真正受益于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而不是单纯的炒股权激励的概念。

从长期来看,由股权激励方案所提升的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衍生的与其他公司的成长性差异,将赋予其一定溢价。但我们需要对这种由股权激励显现的成长性差异做出适当评估,而效果强弱的辨别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企业所处行业。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最好处于竞争性行业。如果企业经营具有垄断性,则经营者无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提高价格或者减少供给量就可轻易地长期保持高额垄断利润。处于竞争性行业推行激励方案可能有好的效果,因为经营者面临的市场环境充满竞争,企业只有求新求变方可生存发展,而且竞争性行业往往对于核心人才具有更强的依赖性,所以股权激励方案一般是用于成长性好的生物医药、电子、通信、网络和软件等高科技行业。二是企业成长性。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意味着企业发展存在尚未开发或者饱和的市场,有充足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应对扩大后的业务,只要所有者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不断地付出努力,企业就可能向前发展。了解了这两点,我们选择具有股权激励概念的股票就心中有了底,就会寻找到真正的强势股、“黑马”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