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像养病一样治理

像养病一样治理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养病的关键是调整和改善人体的阴阳失衡状况,使之趋于平衡。一切疾病,尤其是大病、难症,均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精神心理上发生阻滞或故障,长时间不能排除,就引起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护理在病中的病人,要合理听其言、观其行。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可以向其通俗地解释疼痛的机理。对病情突然改变的病人,要严密观察病情发展情况,迅速进行医治。

一、原文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政体第二)

二、参考译文

贞观五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治理国家与调养病人没有差异。当病人感到要好了,更需要保养护理,如果有伤害和冲犯,可能造成丧命。治理国家也是一样,更需要小心谨慎,如果骄纵放肆,可能造成败落丧乱。如今,天下是否安危在于我,所以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不敢有一点懈怠。希望你们能像耳朵、眼睛、手臂一样辅佐我,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应当同心协力,如果我有不妥之处,尽可毫无隐瞒地直言相告。如果君臣相互猜疑,不尽肺腑之言,实在是国家最大的危害。”

三、领导政要

1.如何养病

如何养病,就是病人自己如何进行自我护理。人吃五谷杂粮,时时生活在风、寒、暑、湿、燥、热六淫侵袭之中,有时肌体抵抗不住外邪侵犯,难免生病。如果生了病,在战略上轻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有时一个多病的人反而长寿,因为知道有病,便多加注意,身体反而保护得很好。有时一贯健壮的人,一得病反而抵抗不住,倒了下来。谢觉哉老先生有一句名言:“破杯子和好杯子一样耐用。”谢老一生多病,工作繁重,却活到高龄,他常用破杯子和好杯子作比喻,启示人们如何对待疾病。他说破杯子虽然破了,只要爱护,可以做到经久耐用,而好杯子如果不爱护,一下就可以打碎。所以治病在医生,养病在自己。

(1)养病的关键是调整和改善阴阳失衡

《内经·调经论》说:“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堠若一,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造成的,如果人体保持阴阳平衡,就不会得病了。所以,养病的关键是调整和改善人体的阴阳失衡状况,使之趋于平衡。

(2)养病犹如修行

一切疾病,尤其是大病、难症,均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精神心理上发生阻滞或故障,长时间不能排除,就引起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所以,养病必以调整和改善心理状态为主。

首先,善化其心。即把心置于善的状态。之所以得病,源于人体的阴阳失衡,一般都是阳损而阴长。因为德、善属阳,积德作善,就是给身体增阳、补阳。现在国内外都认可积极、愉悦、乐观的心态对调理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良好心态皆属于阳,保持这种心态就是给身体增阳、消阴。清末民初朝阳农民哲学家王凤仪先生认为“病就是过”,得病就是自己的过错。人不犯错,不会得病;得了病,通过悔过、改过,把病治好。其实他的悔过、改过的过程,就是善化其心的过程。

其次,心平气静。要通过加强心理修养,达到心情平静,心如止水,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什么病在这种平静、平和的心态下也能减轻和痊愈。心情平静、平和,也是使精神心理处于阳态,同样是给身体增阳、补阳。

最后,生升信心。对于养病来说,它是一种调整和改善病势的力量。信心也属于阳性,它的作用也是增阳补阳和消阴。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有没有信心,决定于有无正确和豁达的人生观,有无深厚的仁善之德和有无平静、平和的心态等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具备,那信心自然陡长。

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对弟子们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这就是孔子积厚德而有根底、有底气,遇险不惊的真正信心。各种疾病,有如桓魋,它向你袭来,想要害你,你深积善德,心有根底,信心百倍,病其如予何!

2.如何护理病人

如何护理病人,唐太宗说:“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唐太宗更加注重愈前的护理和调养,认为在这个时候,对病情如果有伤害和冲犯,很可能造成丧命。原因就是此时病人机体功能、抵抗能力都相对脆弱。护理病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无论护理怎样的病人,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1)意志心理支持

护理在病中的病人,要给病人积极的暗示,帮助病人放松身心;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表现出权威和尊严,使病人对护理者有依赖感。侍候病人的动作要娴熟、稳重、到位,给病人以安全感。

护理将近痊愈或初愈的病人,要给病人强烈的危急信号,使他放松的身心适当地紧张起来,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前功尽弃。

(2)做好心理疏导

在病中的病人由于对亲人思念,担心经济负担重,害怕失去事业、失去爱情、失去生活能力等因素,总会出现恐惧和焦虑,其主要表现为长吁短叹、愁眉不展、坐立不安、似乎将有灾难临头。有的反复诉说内心的不祥预感;有的自我沉思、愣神、默默抑制痛苦的心情;有的自暴自弃、拒绝服药治疗;有的大发脾气、做出越轨行为,甚至毁伤自己身体乃至自杀。这时就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引导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消遣、娱乐活动,以解除无聊感、分散注意力。“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些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劝说性语言、积极暗示性语言和指令性语言,同时要引导病人适当发泄、倾诉心中的积郁。

而对于将愈或初愈的病人,会表现出过度兴奋、言语过多、易于激动、急于工作、喜欢会客等,所以在护理时,应适当抑制这种亢奋的心理,告诫他要时刻注意休息、饮食以及会客等,要形成规律的生活。

(3)观察疼痛反应

护理在病中的病人,要合理听其言、观其行。对意志力强的病人或感受力低下的老人、不能以言语表达的儿童,护理人员更需耐心、敏锐。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可以向其通俗地解释疼痛的机理。对突然改变、表现严重、持续疼痛的病人,要严密观察病情。

护理将愈或初愈的病人,同样也要听其言、观其行。对病情突然改变的病人,要严密观察病情发展情况,迅速进行医治。因为这时正像唐太宗所说,如果有伤害和冲犯,很可能有丧命的危险。

3.像养病一样治理

通过论述病人自我护理、调养和他人护理、调养,使我们清楚地理解了为什么唐太宗说“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的初衷。

(1)治理须兢慎

《诗·小雅·小玟》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就如同站在了深渊的边上,就像是脚踩在薄薄的冰层之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仅做人如此,做企业也应如此。小心谨慎、诚惶诚恐地运作和经营企业,不要让它有任何闪失。在企业中,无论是企业领导者、技术人才、专业领导者乃至员工,都要有危机感。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危机充斥于企业生存的环境之中,随时都有出现的可能。

纽约世贸大厦110层的双塔大楼,每天有八百多家企业的数万名员工匆忙进出,这里是世界贸易的中心,金钱流动的枢纽。没有人会想到,2001年的“9·11”事件发生,竟使它变成一堆废墟。著名的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美林证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八百多家公司的办公室,与世贸大厦一起在世人的注目下夷为平地。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惟有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小心企业发展和成长陷阱的企业才能够生存。

(2)治理虽休勿休

虽休勿休的意思就是勤政,唐太宗就是一个勤政的典范。他曾对大臣说:“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唯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意思是说:我每夜都在思考民间百姓的事情,常常到半夜还没有睡觉。唯恐那些都督、刺史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明代名相张居正编撰的《帝鉴图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武王刚刚即位时,让人找来老臣姜尚。武王向他问道:“有什么好办法能保存起来简便,做起来容易,并能永远有效实行,让子孙能够效法呢?”姜尚回答道:“这种方法载在《丹书》之中。大王您要是想倾听,就请大王先沐浴斋戒吧!”三天后,周武王端庄地戴着皇冠走下大堂,面朝南站立,恭恭敬敬地求授丹书。姜尚说:“先王传下的治国道理,不能面朝北对着大王。”于是武王面朝东站立,姜尚面向西站立,诵读《丹书》里面的言语,说:“‘勤政敬天战胜懈怠的人,事业就能昌盛;怠忽职守战胜恭敬的人,事业就会衰亡;为政公义战胜私欲的人,事业就能顺利;私欲战胜公义的人,事业就要受到挫折。’这就是所谓保存之简便,做起来容易,能让子孙万世效法的有效方法。”周武王听后,把这几句话书写在卧具、桌椅、镜子、盒子、酒具甚至弓箭等兵器上,作为座右铭,以便时时用以自警自励。武王是个圣明君主,能屈尊老臣受戒,并作为座右铭传于后世。因为子孙能坚守此道,所以周朝得以延续八百年之久。


韦尔奇说过:“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想要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让每一位员工都保持敬业。”所以,只有企业领导勤政,才能有员工的敬业。勤政就是敬业、尽责、奉献。企业领导要把勤政当作自己不懈的追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就会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感召力,就能带领全体员工勤奋工作,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3)治理宜协力同心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上下同欲者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有上下左右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胜利。唐太宗讲:“我们应当同心协力,如果我有不妥之处,尽可毫无隐瞒地直言相告。如果君臣相互猜疑,不尽肺腑之言,实在是国家最大的危害。”所谓直言相告,就是要加强沟通。如果没有上下左右的沟通,要实现一定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企业注重“沟通”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上下同欲”。一个企业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者又有高、中、低之分,如何能顺利沟通,以达到“上下同欲”的目的,确实要有些方法和手段。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优良的传统要继承,西方成功的经验要借鉴,形成自己独特的能够“上下同欲”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必然要通过缜密的思考和长期的历练。


台湾某电机公司是一个以生产电动玩具、电剃刀、录音机上的微型直流马达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创办十年来,从月产经济型马达100万个增加到1000万个,还月产电子调速马达160万个,年营业额由五千余万元新台币增长至12亿余元,达24倍。这个企业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地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孙子所说的“上下同欲”:逢年过节厂方发给员工一份优厚的奖金;有便捷的交通车对员工实行上下班接送;优惠的奖学金制度使员工子女在上学时得到奖励或补助;一年一度的免费旅行更为员工们津津乐道;各种贷款以及多种补助不仅金额大而且利息低;同事之间非常融洽,上至总经理,下至从业员工,皆穿水蓝色的制服,不仅上班工作在一起,午餐时刻亦齐聚一堂,共享三菜一汤的自助餐。同甘共苦的管理模式,使全公司上下一条心。正如该公司经理所说:“十年来凡曾服务于公司的人,无一不刻苦耐劳,毫无怨言地贡献一己之力,以为明日公司之发展而努力。人人能以公司为荣,个个能以公司为傲。”如此“上下同欲”的精神状态,形成了这个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当我看见员工们同心协力地朝着目标奋进时,不禁感慨万分。”他极力提倡“社长替员工端上一杯茶”精神,松下先生认为,社长不一定亲自为下属倒茶,只要能诚恳地把心意表达出来,就可以使员工感到振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松下电机公司为此制订了“松下七精神”,即: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和亲一致精神、力争向上精神、礼节谦让精神、顺应同化精神、感谢报恩精神。每天上午八点,全日本有87000人高唱颂扬松下七精神的“社歌”。松下电器是世界著名的大公司,拥有员工15万名,工厂分布在一百三十多个国家,产品有一万四千余种。他们的产品之所以能精益求精、风靡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精诚团结,结成了一个“上下同欲”的共同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