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模式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模式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江干线湖北段1062公里,占长江干流三分之一强。湖北省根据区域生产力优势布局,制定了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带两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一带两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涵盖全省17个市州范围,充分发挥沿江通道集聚优势和各市资源、产业优势,有效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开放上新水平。

三、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模式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发展。长江经济带干流通航里程2713公里,沿江7省2市(沪、苏、浙、皖、赣、鄂、湘、川、渝)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从空间结构上主要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区。湖北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江干线湖北段1062公里,占长江干流三分之一强。湖北长江经济带沿江7市及所辖24个县(市、区)和恩施州巴东县,以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提供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近年来,湖北省充分利用国务院批准实施武汉市“两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契机,加大规划建设沿江开发力度,形成长江中游湖北特色经济带。

(一)“一带两圈”的流域经济区发展战略

湖北省根据区域生产力优势布局,制定了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带两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2009年,“武汉城市圈”以占全省3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62%的国内生产总值、利用外资占全省的82%,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8个市州,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是集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土苗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圈和生态文明圈。而贯穿东西的长江经济带,是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轴,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联动的纽带,很好地发挥了肩挑鄂东和鄂西两头的“扁担”功能。实施“一带两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涵盖全省17个市州范围,充分发挥沿江通道集聚优势和各市资源、产业优势,有效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开放上新水平。

(二)“四基地与四大特色产业带”的流域产业布局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要求,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四基地一枢纽”,即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努力发展成为长江中游和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根据这一战略地位,在沿江大力发展四大特色产业带,即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沿江大运量高耗水原材料工业带、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带。在沿江产业布局上,长江干流中段主要发展以武汉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长江干流东段主要发展以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为中心的钢铁和船舶制造业、大运量高耗水原材料工业和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长江干流西段主要发展以宜昌、荆州为中心的水电、石化、农产品加工业,形成长江干流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产业密集带。

(三)“一核两副多强”的流域城市空间布局

与沿海省市形成“双核”城市结构不同,湖北省是武汉“一树独大”,2008年武汉市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35%。按照国务院关于武汉市“两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规划,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武汉城市圈”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建设成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应、与周边城市群相对接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建设武汉特大城市的同时,大力发展宜昌、襄樊两个副中心城市。宜昌经过多年发展已取代黄石成为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襄樊则是长江支流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2008年两市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18%。培育壮大这两个副中心城市,既可以带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又与武汉相呼应建成湖北西部增长极,更好地完善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布局结构。在加快发展“一核两副”城市结构的同时,大力培育沿江荆州、鄂州、黄冈、咸宁等一批中等城市及洪湖、石首、武穴等一批小城市,形成“一核两副多强”的流域城市空间布局。

(四)“五个一体化”发展的流域经济一体化格局

湖北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格局着重推进“五个一体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把发展大运量高水耗工业与发展灌溉农业相结合,促进沿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协作与互补;沿江产业布局一体化,根据资源、市场、原有基础等条件,发挥各自优势,发展各市特色主导产业,避免产业趋同化;区域市场要素一体化,完善沿江经济带各类要素市场体系,建立沿江区域市场联合体,使长江经济带商品和要素市场联成一体;环境保护一体化,坚持沿江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相结合,制定沿江生态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强沿江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的全面治理;沿江区域开放合作一体化,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区内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开放合作,推动武汉城市圈与长江中下游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开放合作,利用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推动武汉城市圈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开放合作,更好地融入珠三角经济圈[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