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腔举例

翻译腔举例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腔,指的是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的翻译文体和佶屈聱牙的翻译语言。巧的是,对于“的的不休”之类的翻译腔,其他学人也注意到了,而且也发表过很好的意见。先不说别的,就是句子后半部分的几个“的”字连用就体现了十足的翻译腔。我们试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中的例句为依据,检视一下目前翻译时“的”的泛滥成灾的现象。

2.2 翻译腔举例

翻译腔,指的是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的翻译文体和佶屈聱牙的翻译语言。翻译腔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滥用介词,滥用被动句,滥用抽象动词,滥用“的”、“性”、“们”、“作为”、“关于”等词缀或字眼。余光中曾经撰写《论的的不休》一文,对“的”、“地”、“得”等的滥用进行曝光与批评。巧的是,对于“的的不休”之类的翻译腔,其他学人也注意到了,而且也发表过很好的意见。下面转引相关文字些许,供读者感知与思考。

——许多人写文章,每逢需要形容词,几乎都不假思索,交给“的”去解决。更有人懒得区分“的”与“地”,“的”与“得”之间的差异,一律用“的”代替。自从有了英文形容词与副词的观念,渐多作者在形容词尾用“的”,而在副词尾用了“地”:……至于“得”字,本来用以表示其前动词的程度或后果:……不少人懒得区分,甚至根本没想到这问题,一律的的到底,说成“他一路心不在焉的走着”,不然就是“他唱的累了”。这么一来,当然更是的的不休[3]。(余光中)

——“的”字的用途,中文里是最经济不过的,现在大多数的译者凡遇到possessive或adjective多要加个“的”字,就搅得“的”“的”不已,成了四不像的文章。(曾虚白)

——在2004年7月1日《参考消息》第9版上有一则题为“直击权力移交后的伊拉克”的新闻,其中一句为:“每个伊拉克人都拥有生活在一个建立在友谊、兄弟般情谊和公正的基础上的尊严的社会的权利。”先不说别的,就是句子后半部分的几个“的”字连用就体现了十足的翻译腔。(潘文国)

——今人一味仿效西洋,自称摩登,甚至不问中国文法,必欲仿效英文,分“历史地”为形容词,“历史地的”为状词,以模拟英文之historic-ally,拖一西洋辫子,然则“快来”何不因“快”字是状词而改为“快地的来”?此类把戏,只是洋场孽少怪相,谈文学虽不足,当西崽颇有才。此种流风,其弊在奴,救之之道,在于思。(林语堂)

——为了拘泥文字的缘故,他们会把“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翻作“为了单纯的理由就是……地”,for=为了……地(因为这是adverbial phrase故用“地”字表明),simple=单纯的(凡adjective必须加“的”字),reason=理由,that则用“就是”表明,the却没有译出,其实应当再加上“这个”两字。简直叫人读了气死。“只是为了……的理由”岂不又明白又正确。最可笑的就是“地”字的胡用,譬如queenly作副词时,便会译作(应当说“被”译作)“女王地”,女王怎么“地”法呢? microsopically便是“显微镜地”。For some mysterious reason便是“为了某种不可思议的理由地”。(朱生豪)

——余教授(余光中——引者)在论文中提出明确的主张:“无论在中国大陆或是台湾,一位作家或学者若要使用目前的白话文来写作或是翻译,却又不明简洁之道,就容易陷入‘的的不休’。……目前白话文‘的的不休’之病,几乎与‘喋喋不休’也差不多了。”余教授这番话实在一语中的,一般人翻译或写作时,往往堕入“的的不休”的恶习而浑然不觉。我们试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中的例句为依据,检视一下目前翻译时“的”的泛滥成灾的现象。词典中有个例句:“She was forced to face up to a few unwelcome truths about her family”,初译者译为“她不得不正视有关她的家族的几个尴尬的事实”。请各位注意,这一句译文中,总共出现了3个“的”字,如此译法,是否必要?“的”字用作“possessive case”(属有格)及“adjective”(形容词)时,在中文里是可以酌量省略的,上述例句改为“她不得不正视有关她家(庭)的几椿尴尬事”,是不是简洁畅顺得多?又如另外一个例子,“There are plenty of restaurants for those who tire of shopping”,这句初译者译为“有很多的餐馆可以成为厌烦购物的人的去处”,同样是一连串“的”字!这句最后的定稿是“厌烦购物的人有很多餐馆可去”。翻译时,不是“的”字用得越多越清晰明快,反而有使人越看越糊涂的可能。(金圣华)

——还有些半通不通的符合“语法”的新鲜表达。“睡着了”要说成“进入了睡眠状态”;“她又哭了”要修饰为“她又再度哭了一次”;“为人父母”要说成“作为子女的父母”(“作为”一词的滥用已到了可笑的地步,电视画面上,我们经常看到各行各业的被采访者在那里侃侃而谈:“我作为我……”,令人忍俊不禁)。(潘文国)

——“作为”是一个教人非常忧心的词语。罪魁祸首是英文里的“as”。To abolish as soon as possible Hong Kong's status as a port of first asylum,立法局议员和秘书处的中译都说是“尽快取消香港作为第一收容港的地位”。其实,“作为”可以不要,也应该不要。像样的说法是:“尽快取消香港的第一收容港地位。”……我们不会对一位漂亮的小姐说:“你作为一位大美人,实在不必花太多钱买化妆品了!”我们说:“你是个大美人,不用花太多钱买化妆品了!”用简介的语言表达清楚的思路最重要。(董桥)

——中文原无“……之一”的句法,现在我们说“观众之一”实在是不得已。至于这样的句子:“刘伶是竹林七闲之一。”“作为竹林七闲之一的刘伶……”目前已经非常流行。前一句虽然西化,但不算冗赘。后一句却是恶性西化的畸婴,不但“作为”二字纯然多余,“之一的”也文白夹杂,读来破碎,把主词“刘伶”压在底下,更是扭捏作态。其实,后一句的意思跟前一句完全一样,却把英文的语法As one of the Seven Worthies of Bamboo Grove,Liu Ling…生吞活剥地搬到中文里来。(余光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