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溶作用容易在什么岩石内发生

岩溶作用容易在什么岩石内发生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karst。1996年,我国在桂林召开的岩溶学术会议上,建议将karst改称岩溶地貌。岩溶作用及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岩溶。这称为假karst(岩溶),是对岩溶的广义理解。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因此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主要的是发生在地下。通常把可溶岩石内所含的一切地下水总称为karst水或岩溶水。岩溶水的运动直接影响着岩溶作用的进行和岩溶地貌的形成,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岩溶地貌_探索未知全球的构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karst。karst原是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地名。19世纪,前南斯拉夫学者司威茨研究那个地区的地貌时,将各种奇异的石灰岩地形称为karst。以后karst这一术语被专门用来描述碳酸盐岩地区一系列独特的地貌过程和水文现象。成为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灰岩地形的专门术语。1996年,我国在桂林召开的岩溶学术会议上,建议将karst改称岩溶地貌。

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堆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岩溶作用(karst作用)。这种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表形态和地下地貌形态)称为岩溶地貌。岩溶作用及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岩溶(karst)。

岩溶(karst)概念的含义越来越广,现在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

发生在石灰岩、白岩、石膏、岩盐等可溶性岩石中的岩溶现象称真岩溶,是对岩溶的狭义理解。

在由非可溶性岩石组成的地区,由于独特的外力作用也可以形成类似于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现象。这称为假karst(岩溶),是对岩溶的广义理解。如黄土karst、热力karst。

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岩溶问题是石灰岩地区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岩溶作用

1.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1)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取决于其化学成份、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

溶解度来看,卤性物质和硫酸盐要比碳酸盐类高。但地球上岩溶地貌为什么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

(2)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决定于其裂隙度和孔隙度。一般的可溶性岩石的孔隙度较低,岩石的裂隙度大小与岩石的构造、纯度和厚度有关:构造性断裂带,背斜的轴部和向斜的深部,裂隙度大。

纯度高,刚性强,裂隙易扩张深长。

厚度大,隔水层少,裂隙深长较大,有利于岩石的溶解。

二、水的因素

1.水的溶蚀力

纯水的溶解能力是极其弱微的,只有当有CO2加入时,水的溶解能力有很重要的岩溶意义。所以水的溶蚀力的大小取决于水中CO2含量的多少。

2.水的流动性

水中CO2含量与其能溶解CaCO3能力的关系不是一种直线关系,它是一种下凹的曲线。由于这种曲线关系,两种不同浓度饱和的水溶液相混合时,能使混合水溶液处于饱和状态,而重新获得溶蚀能力。这种因水的混合而产生的溶蚀作用称为混合溶蚀作用。

在自然界不流动的水质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但是由于流动性使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相混合产生混合溶蚀作用。故自然界的水才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

自然界是复杂的,当水流动时,其水量,水温和气压等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当条件合适时可以产生混合溶蚀作用。但是当水由水温低、气压大的地区流动到水温高、气压低的环境中时,也可造成原来不饱和的水达到饱和和过饱和状态,化学反应向着逆反应的方向进行,发生沉淀作用,重新形成碳酸盐沉积。

3.岩溶水的状态

在岩溶地区,地表水大多通过各种裂隙和孔隙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流,故地表水比较缺乏,相反则地下水比较丰富。因此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主要的是发生在地下。通常把可溶岩石内所含的一切地下水总称为karst水或岩溶水。

岩溶水的运动直接影响着岩溶作用的进行和岩溶地貌的形成,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岩溶水具有多种形式,如孔隙水、裂隙水、溶洞水等。有的有自由水面,而有的呈承压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