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_历程_民国留埃回

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_历程_民国留埃回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_历程_民国留埃回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马博忠 纳家璧在近现代中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史上,有开拓者之称,亦是中国留埃学生部的创建者,首任部长,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1970年归真,至今已整整21年了。

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_历程_民国留埃回

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

马博忠 纳家璧

在近现代中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史上,有开拓者之称,亦是中国留埃学生部的创建者,首任部长,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1970年归真,至今已整整21年了。21年中,论述留埃学生历史论文有几十篇之多,在以成败论英雄思想支配下,诸多文字中先生生平事迹绝少被提及,身后如此寂寞,令人慨叹不已。

在纪念近现代中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八十周年之际,依据史料,回顾先生人生轨迹和与中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活动关系,了解派遣活动中鲜为人知的细节,也许对推动该课题研究正常、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有益的。

一、身世和出国前经历(www.guayunfan.com)

沙国珍(1884~1970),字儒诚,曾用名又新,经名穆罕默德·伊布拉欣,云南昆明人,生于信仰虔诚的穆斯林小康之家。父亲沙荣廷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又是善于经商,能吃苦耐劳和勤奋的马帮商人。马帮商人的流动生活,使沙荣廷的见识宽广,阅历宽泛,有丰富的社会经验,长年跋涉在印度、缅甸、泰国、越南等英法殖民地英语口语较好。沙国珍深受父亲影响,一方面打下了伊斯兰信仰基础,另一方面也对英语产生兴趣。1903年,沙国珍17岁时被父亲送到香港英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圣保罗英语学校攻读英语,1907年毕业。由于深厚的穆斯林情结,他无法融入基督教文化,谢绝了多家英办事机构的聘请,返回家乡磨炼马帮商队多年。后服务于滇西五县回教俱进会联合支会,任会长7年之久,办理了许多应兴应革的事,为各县创办了多所完小,回汉兼收。后来,云南政府为开拓边疆贸易,委任他赴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考察,积累了各国不少第一手资料,对穆斯林和华侨状况也有所了解。1929年回昆明,在省回教俱进会工作,同时,任云南省立高中英语教员,昆明市教育局会计科主任兼私立明德中学训育主任。

二、留埃学生派遣的策划、组织者之一

1930年沙国珍服务于云南回教俱进会时,恰逢阿富汗伊斯兰学者大章·穆罕默德先生旅滇,当年8月10日圣纪节,昆明明德中学邀其进行演讲,大章先生讲英语,由沙国珍先生即席口译,对此,1930年8月出版的《清真铎报》第19期上,翔真先生撰文《书大章·穆罕默德先生游滇事》,对他在明德中学的演讲作了专题报道说:

大章·穆罕默德罕先生阿富汗国人,天资绝聪……乃漫游全球,藉观各国之隆替及伊斯兰之现势,我国沪汉亦印其足迹……此次道经越南海防,闻吾滇回教有俱进会之健全组织,及改良教育诸事,乃转滇考察。于国历八月初抵昆明,宿南城清真寺。本报沙特约撰述员儒诚闻之,急趋往攀谈,知为一学者,亟言于明德学校中学部,延请先生与学生作阿语短期讲习,并无任款待。是月十日举行庆祝圣诞会,复请先生演讲。先生口操英语,势若悬河,滔滔不绝,又得沙先生代为口译(沙先生特精英语),语鲜遗漏,听者异常感奋……无如知先生离梓里,急欲旋归,月杪竞匆匆遵原道出境而与我人别矣!行时会长以多赠程仪,为壮行色,而谢其不远万里而来之厚意云尔。

这段文字一方面较详细报道了阿富汗学者大章·穆罕默德先生旅滇活动时间,也特别介绍了他当年8月10日在明德中学举办的圣纪节中应邀即席演讲以及他演说家的口才,特别向明德中学师生介绍了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校史、规模、学术成就和提出希望明德中学向爱大派遣优秀学生的建议。

另一方面披露了大章先生在滇期间,沙国珍由于英语佳作为大章先生的翻译、有机会与他单独交谈的情况。想必谈话中对爱大情况会有更多了解,对爱大接收各国留学生情况询问会更细致。作为回教俱进会工作人员,也会向俱进会领导层进言,在致函爱大校长、请求接收明德中学学生留学的动议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上他在接待大章先生过程中与之结下的深厚友谊,足以得到先生的特别信任,促使大章先生离滇返国后就将在昆明的见闻和明德中学的请求写信给爱大校长,爱大校长于同年12月25日复信云南回教俱进会,同意接收云南回族学生前往爱资哈尔大学留学。这项工作顺利推进,一方面得益于大章先生,另一方面沙国珍先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三、中国留埃学生部的建立和沙国珍先生在埃及的求学活动

1931年11月9日,沙国珍先生为护送明德中学留埃学子,辞去市教育局、各中学和云南回教俱进会工作,以滇支部特派员、云南回民代表、昆明市教育考察员身份,率中国第一届留埃回族学生来到爱资哈尔大学。经过考察,他敏锐地发现,爱大许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有自己的组织——留埃学生部。中国学生虽来的迟,人也少,也应仿效他国建立自己的组织——中国留埃学生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对一些国家的留埃学生部进行考察,了解相关章程,一年后,马松亭阿訇护送5名学生到爱大就读,沙国珍先生把申请成立中国留埃学生部的设想告诉了马阿訇,得到了马阿訇的赞同和支持,几经商议,由沙国珍先生起草了申请报告,请求准予成立“中国留埃学生部”,在等待爱大最高委员会批复中,沙国珍先生赴麦加朝觐。朝觐归来,沙先生再次呈交了申请。经过反复努力,终于在1933年5月1日,经爱资哈尔大学最高会议决议,获准正式成立爱大中国留学生部。为此,沙国珍先生于1933年5月将中国留学生部成立的信函刊登在1933年出版的《月华》五卷第23期上,全文如下:

径启者 案准埃及教务总署公内函开“案准中国云南明德中学指导主任穆罕默德伊布拉欣沐沙国珍君迭次请求正式成立中国回教留埃学生部于爱资哈尔大学一件,兹经本署议决,准如所请,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正式成立,并议决聘请台端为部长,请即依期就职,幸勿见延”。并蒙教务部长面嘱:“台端对于现有学生行为须认真指导,对学业须加督促,勤惰如何,须随时报告,以凭考查该生等成绩。又对于将求学生之收录,仍烦台端备函通知中国回教各团体各学校,若有志来埃留学者,须于事前由派遣学生之团体或学校,用函向本校直接接洽,俟核准复函后,始能前来,否则无效。”各等由敝部曾于五月一日举行正式成立学生部及国珍就职典礼,各在案。兹准前由,特备函通知。除分函中国回教各团体各学校外,相应函请贵会(校)查照为荷。如蒙来函,请用亚文、英文、法文、德文均可。引致中国各回教团体学校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国学生部部长沙国珍谨启印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一日云南明德中学代转  

沙国珍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将永载中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史册。从1933年5月1日起至1939年1月归国,任中国留学生部部长历时5年6个月。

关于先生任职后的工作,林凤梧(兴智)先生曾著文《中国留埃学生团与沙儒诚先生》,连载在1935年出版的《晨熹》月刊第一卷第15~17合刊、21~23合刊上。文中说:

该校委任沙先生为该部首任部长,统治中国学生团全体,负部务、管理、训育等事项……沙先生除主持部务而外,举凡埃及政府、学术、教务各界领袖人物,以及新闻记者遇有询问探讨中国方面之需求,亦以沙先生为目的的,他也同样的不拒绝而与他们周旋,抱着宣扬国粹联络民族感情这两项原则去对付一切往来,以尽中华民国一份子的义务。又因埃及没有公使,领事等设置,于是在埃华商的来往护照居住等等问题,也常常的来找到他了,他也不推辞的代海外同胞们尽其力去办理……

先生在开罗的求学活动,鲜有记载,依史料和原留埃学生回忆,先生在开罗除在文学院攻读阿拉伯语外,似曾对《古兰经》经注学产生兴趣,做过一些研究,并留下文字,笔者收藏的1935年8月出版的阿拉伯文版埃及著名经注学家唐道威·赵俄赫尔用科学方法作的《古兰经》注释一书,倒数第2页有沙国珍先生作的跋一篇,现全文引证如下:

古兰天经,乃伊斯兰之基本大典,凡复命归根之理,修齐治平之道不赅括其中,惟真言妙谛非人人皆能通晓,一般贤哲有鉴于此,遂尔先后注释,俾后学有所借鉴,今者。唐达威·赵俄赫尔先生更用科学方式注疏,古兰词精义显,此不独使研习者,易于了解,且合乎现代之需求,老先生有功于社会、宗教实无量矣。谨缀数语,用志景仰。

爱资哈尔大学中国留埃学生部部长儒诚沙国珍撰书(印鉴)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三十一日

是年先生已51岁,在知天命之年,重启教育学专业,考入开罗美国大学攻教育学硕士,终以54岁高龄成为留埃学生中唯一一位硕士学位获得者,1939年载誉归国。对先生获硕士学位接受文凭情形,1938年出版的《月华》十卷11~13合刊,作了这样的报道:“本社开罗专讯:此间爱资哈尔大学中国学生部长沙儒诚于三年前曾考入美国大学研究院研究教育,现已肄业期满,于今年五月二十七日由美大授以硕士学位。按沙君毕业于香港大学,已二十余载,且年龄已将近五旬,今竟在此次美大之八十名待位生中考取十三名硕士之一,此种老当益壮之精神,实令我辈青年奋发而钦敬也……”又说:“……当各硕士接受学位文凭时,全场曾鼓掌作贺,至校长授给沙君学位时,全场掌声尤为其激烈云。”

由上述两则消息,可见沙国珍先生对伊斯兰信仰、学术研究及立志终生服务民族教育事业的心境和毅力。

四、沙国珍先生在埃及的抗日爱国活动

沙国珍先生虔诚信仰伊斯兰教,谨遵教义,热爱祖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虽身居异国求学,兼管理中国留埃学生部,十分繁忙,但祖国的安危,时刻牵动他的心。他一方面教育诸学子,学好本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另一方面,组织留埃学生,团结旅埃侨商,宣讲国内抗战形势,鼓动各界抵制日货,开展多项实际的抗日爱国活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在开罗成立了“战区灾民救济分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洋侨首,在新加坡成立了“战区灾民救济会”,号召海外侨胞在各地成立分会,捐资、集会、支持和声援国内抗战。

对沙国珍先生的救国活动史料多有记载。1938年3月25日出版的《回教大众》一卷3期以《沙儒诚氏的救国工作》为题作了报道,现全文引证如下: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国学生部部长沙儒诚,在埃及六年有余,无日不以国事教务为宣传。此次对日抗战开始,沙氏又组织旅埃华侨战区救济会,并被公推为会长,又与世界和平会埃及分会及国际联盟波赛分会取得联系,在开罗、亚历山大、波赛三处大会中,先后宣传日本帝国主义者破坏世界和平的阴谋。各该地报章纷纷登载,埃及民众因而非常同情我国。沙氏现在推进抵制日货和制止侵略运动云。

在埃期间沙国珍其他抗日爱国活动还有:

1.帮助达浦生阿訇宣传抗日,并积极支援抗日活动。1938年,达浦生阿訇只身赴中东各回教国家宣传抗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烧毁清真寺、杀害回教同胞罪行。达阿訇旅埃期间,沙国珍先生执笔与达阿訇共同著述一本题为《关于中日战争告世界回教同胞书》小册子,印刷上万份,在埃及各地散发,得到埃及人士和当局同情支持。达阿訇离埃赴其他国家访问,特邀沙国珍先生担任英语、阿拉伯语翻译随团出访,取得积极效果,协助达浦生阿訇从各国汇集捐款三十万元,转交国民政府支援抗日。

2.揭穿亲日媒体阴谋。抗战初期,世界网球冠军、印尼华侨许羽基到达开罗,由于亲日媒体欺骗宣传,一般民众认为他是日本人。为揭穿敌人阴谋,沙国珍派留埃学生与之联系,请他出席由留埃学生部长沙国珍主持的欢迎宴会,告诉世人真相,以扬国威。许先生愉快地接受沙国珍部长签发的邀请函,如期出席宴会,并当着应邀赴宴的诸多埃及社会名流和各报记者的面,宣布说“我是中国人”,取得极佳宣传效果。

3.组织留埃学生演讲。1938年5月13日,应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团长王曾善请求,沙国珍联系开罗国际广播电台,指定留埃学生林仲明,代表访问团在电台宣读《告世界回教同胞书》十次,赢得了埃及人民对中国抗日斗争的同情和支持。

五、回国后的抗日爱国活动

1939年归国后,沙国珍先生的抗日救国活动事迹颇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受聘云南大学阿拉伯语讲席和以海外第三区视察专员身份,赴缅甸做历时一年的宣慰工作。对云南大学之聘,1940年1月出版的《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一卷6期45页作过报道,现引证如下:

教育部前为提倡研究回教文化,团结民族力量,以树抗战建国之基础起见,曾于二十七年十一月间令飭国立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云南大学等三校设置阿拉伯语文及伊斯兰文化讲座,国立云南大学于本年春聘请沙国珍先生担任该项讲座。国立中央大学等二校因该项语文人才较难物色,二十七年度未极设立此项讲座,兹闻教育部以此项讲座设置,关系至为重要,已再令飭国立中央大学及国立西北大学从速设置云。

正当先生准备实现教育救国理想之时,另一件关系抗战胜利的重要任务摆在了面前:

1940年中日战争进入相持节段,由于日寇封锁,缅甸成了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为保证物资运输畅通,是年7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在国防会议上提出立即着手修通滇缅公路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障实施建议,宣传动员缅甸人民和侨胞的支持,政府经考查,有长期在东南亚从事马帮贸易和赴缅泰考察经历,又有英语、阿拉伯语、缅语特长,且具国际宣传工作经验的沙国珍先生,被锁定为缅甸视察专员人选。为了国之抗战大业,先生毅然放弃了春季云南大学聘请其担任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讲座的工作,中国高等院校阿拉伯语教学开拓者的殊荣与先生擦肩而过,但彰显这位穆斯林学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先生赴缅宣慰,动员了缅甸人民和侨胞为抗战,特别为确保滇缅公路修建、畅通和中国远征军取得滇西战役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障。对先生在缅的宣慰工作,1941年1月16日出版的《绿旗》第二卷第1~4合期第7页题为《海外第三区视察员沙国珍返昆述在缅经过》一文,引证如下以供品读

海外第三区视察专员、前中国留埃回教学生部部长沙国珍,于去岁奉政府命出国往缅甸宣慰侨胞,联络友邦感情,并视察海外党务工作,历时一载有余,在缅境蜿蜒曲折旅行,达二万余华里,自上缅甸极北至密支那,而达下缅甸极南之珍珠岛,足迹所经,遍七十七城镇,出席演讲近三百次,被受缅甸朝野上下及侨胞之热烈欢迎。当沙氏抵缅京时,彼邦人士曾用昔时缅皇之御乐队鸣铓,盛大隆重欢迎,沙氏受友邦人士崇敬,已可想见,沙氏在缅宣慰视察访问工作完竣,十三日(十二月)午后,乘专机返昆,记者闻悉,即赴沙氏私邸访晤,当承接见,沙氏架眼镜,着灰西装,虽为国勤劳,而精神奕奕,不减当年,沙氏与记者握手寒暄后,即出护国言论及缅甸视察录各一册而告曰:出国年余,工作主深入民间,“中缅大团结”与“各宗教大联合一致反抗侵略”,即为余之口号,凡余之言行,均详载此二集,是书在缅为华侨救赈会义卖已获八千余盾罗比,将来结束,恐尚不止此也。当余深入缅甸民间,作扩大宣传时,彼邦识与不识者咸谓:中国诚属泱泱大国,闻其悠久无疆,蒋委座实乃群伦领袖,应受举世崇敬,中国政府,不遐弃缅土,而派大员访问,非风度伟大之国家,竞克臻此。沙氏宣慰□□侨胞拥护祖国抗建国策,努力救亡,无微不至,友邦同情我国抗建与实际之援助,尤难尽述。闻沙氏拟在昆整理报告完毕后,即首途赴渝,谒见中枢当局报告工作经过详情。(十二月十四日寄自昆明)

宣慰工作后先生著有《缅甸视察录》,刊载于1941年8月出版的《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三卷第10期上。

沙国珍先生其他抗日活动:

1939年5月参加中央训练团第二期受训一个月,毕业后留任第三期教官;1939年参加回教文化研究会;1940年当选中国伊斯兰青年会监事;1942年当选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候补理事;1943年任中央教育转训班讲师等。

六、抗战胜利后和新中国成立后情况简介

抗战胜利后,已至退休年龄的沙国珍先生把晚年贡献给了家乡的回族教育事业,曾任私立明德中学校长、五华中学高中英语教师、元谋回民中学名誉校长,创办玉溪县回民女子培德中学,并任校长。在中国历史巨变的1949年初秋,先生在纳家营曾与中共地下党员纳光显有过接触,了解了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沙国珍更名沙又新,以示其思想上的新生。出席了玉溪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云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并在玉溪专区第一届抗美援朝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主席兼秘书长。

1958年被聘为昆明市志编辑委员会特约撰述员,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先生当时已74岁高龄,但仍关心各地清真寺和回民学校教育。

“文革”中,沙国珍先生受到冲击,被赶出昆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先漂至沙甸,从事教育,后被造反派逼走,又投纳家营避难,也遭婉拒。悲愤之中,回到昆明,1970年归真,享年86岁,安葬在昆明金家山回民公墓。碑文只有赛典赤·纳速拉丁·沙的后裔等字,这是先生至死不渝的穆斯林情结的表述和他对赛典赤家族的敬意……

在纪念中国近现代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八十周年之际撰文纪念。

参考资料:

[1]《月华》第五卷第23期,《月华》第十卷第11~13期合刊,1938年。

[2]《晨熹》第一卷第15~17期,21~23期,1935年。

[3]《回教大众》第一卷第3期,1938年。

[4]1939~1944年出版的《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一一四卷本。

[5]姚继德:《中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始末》,《回族研究》,1999年第1期。

[6]沙非亚、马恩亮:《缅怀沙国珍先生》,《穆斯林青年》,1994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