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广播的“窄播”和“分众化”趋势

试论广播的“窄播”和“分众化”趋势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论广播的“窄播”和“分众化”趋势陈 珺广播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的兴衰荣辱无不与它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类型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广播界把广播的这种趋势和这些特性统称为广播的“窄播化”。

试论广播的“窄播”和“分众化”趋势

陈 珺

广播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的兴衰荣辱无不与它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类型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在我国广播事业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有两点。一是各地的专业台建设正方兴未艾。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广播电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为例,目前这三家电台都办有自己的专业台。湖北台的专业台有:经济台、文艺台、交通音乐台;楚天台的专业台有:音乐台、城市之声;武汉台的专业台有:长江经济台、文艺台、交通台。从上述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今日的广播,由“广”而“窄”的趋势已经成为广播发展的主流,广播的针对性已越来越强,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单一,它已经逐渐表现出专业化、对象化、系统化、服务化的特性。广播界把广播的这种趋势和这些特性统称为广播的“窄播化”。

一、广播作为我国主要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窄播”和“分众化”趋势是广播发展的必然

我国的广播事业在建国后到80年代中期的特点基本上可以用“泛广播”三个字来概括。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呈现大一统的特点。广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支,也存在千台一面的现象。到了80年代中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露出端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更是日益膨胀。此外,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发展,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面对人们这种强劲的文化需求,社会迫切需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供人们选择。这样一来大而全的“泛广播”传统模式就显然适应不了人民群众文化多样性的需求。面对这种新形势,一些电台率先进行了改革,广播也逐渐从“泛广播”走向了“窄播”,受众也逐渐呈分化趋势。1986年,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宣告成立。该台对传统的广播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内容上以新闻和信息为主,在形式上以大板块直播为主,并开通热线电话,让听众直接参与节目,主持人则一对一地和听众直接交谈。这就完全改变了广播传统模式封闭型灌输的弊端。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这些改革措施在广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称之为“珠江模式”,后来这一模式被全国各级电台普遍采用,从而翻开了我国广播事业崭新的一页——从“泛广播”走向“窄播”。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区域性新闻机构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在我国的传媒空间,正逐渐迎来一个“小传媒”的时代。

二、“窄播化”适应了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广播受众逐步呈“分众化”趋势

以“窄播”和“分众化”为主要特征的“小传媒”时代的到来,是传媒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信息爆炸”之后,受众主体意识觉醒和选择的必然结果。以一定的“共同兴趣”为基础,众多的小传媒各自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受众。这些区域性和专门化新闻机构以群体的优势实现了对全国性、综合性大众传媒的超越,从而占据了传媒空间的主导地位。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所谓“第四媒体”——“网上新闻”所形成的冲击波,更进一步加快了传媒对象公化时代的到来。因特网几乎消除了地域间的距离,为所有新闻传媒创造了一道公平竞争的起跑线。——这无疑是小传媒的福音,网上传播风风火火,众多的区域性小传媒又将如何应对呢?我国新闻传播基本上是“四级覆盖”的格局,尤其是省级以下的地市、县级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命运又将如何?相对来说,网上的世界虽然精彩,但网下的世界更加广阔。特别是地市、县以下的广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受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在较长时间内与“网”无缘;而因特网成为这些编辑、记者的得力工具,资料的丰富和采访区域的打破,使他们不仅拥有贴近基层的优势,更结合了视野的拓宽和立足点的提升,比大传媒记者的采访条件将更具优势。

三、“窄播”作为广播的立身之本,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广播、电视、报纸这三大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它们都在采取不同的手段招揽受众。电视由于图像优势,在这场竞争中正处于有利的位置。近几年电视频道不断增多,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不断涌现,在做好自身节目的系统化、对象化的同时还不断借鉴广播的成功经验。

“窄播化”改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当前我国广播事业的窄播化改革,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建设,已经进入内部调整深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广播人注意。

一是专业台的建设缺乏系统性,重复雷同。比如在武汉市,交通台就有三家,经济台、文艺台、音乐台也各有两家。如果我们专业台建设上能做一个系统的考虑,把眼光放开阔一点,比如说建一些老年台、体育台、健康台,这样效果也许会好得多。因此,在广播“窄播化”改革的下一阶段,专业台的调整和系统化建设应是当务之急。

二是专业台良莠不齐。前几年,一些地方在专业台建设上头脑过热,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建台时往往缺乏必要的人才、技术、资金储备便仓促上马,这样一来节目便只好盲目模仿他人,粗制滥造,话题重复,方式雷同。主持人则素质低下,语言贫乏。因此笔者认为专业台并不是建得越多越好,一定要慎重,要办一个精一个。

三是综合台的改革相对滞后。目前,在广播“窄播化”改革中存在这么一种错误认识:搞“窄播化”就是要多建专业台。这样就忽视了综合台自身的“窄播化”改革。其实,综合台也存在一个由“广”而“窄”的问题。综合台的“窄”应该“窄”在哪里呢?首先要“窄”在新闻上。综合台由于覆盖广,再加上广播“快”的特点,因此在办新闻上和其他媒体比较起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拿出黄金时间大办新闻。其次,要“窄”在地方特色上。特色就是生命。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人民广播电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