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与媒介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与媒介数字化生存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数字化与媒介数字化生存1.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技术给媒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者们一致认为媒介的数字化生存是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王焰2001年发表《印刷媒介的数字化生存》,认为报纸应走信息产业化之路,走数字化生存之路。

一、数字化与媒介数字化生存

1.什么是“数字化”?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通用电子计算机问世,这是人类科学技术史和文明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新起点,它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入数字时代。其研制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导弹飞行的控制和氢弹的研制。与以往人工处理信息用十进位制进行计算不同,计算机使用二进位制,即处理、存储和传送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比特”(bit,binary digit的缩写),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位数字。1981年8月,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子计算机(Portable Computer,PC)IBM5150,使计算机应用从军事领域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由此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在其出版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中,将“数字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认为,如果物质时代世界的基本粒子是“原子”的话,那么构成信息时代新世界的基本粒子就是“比特”。因此,他将“数字化”定义为:“数字化即‘物质原子’将被‘数字化比特’代替。”(1)该定义揭示出数字化技术的内涵。他坚信包括报纸、电视、娱乐在内的所有人类体验最终都将数字化,并提出“数字化将决定我们生存”的著名论断。

1996年,托马斯·鲍德温等在《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Convergence:Integrating Media,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一书中,将“数字化”的定义进一步细化:“信息能被计算机存储和处理,也可以不失真地被传递,而数据库内的信息和处理程序可以由其他用户访问、传送、直接提用或存储,意味着这个传播系统各个点之间是相连的、同时相互之间是可以得到回应的,因此这种系统是交互式的,整个传输网络被称为网络。而无线、有线通信新技术的融合,使得广播、电视、电信、因特网之间开始前所未有的大融合,理想的宽带传播系统(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意味着这个系统集声音、图像、数据于一体,并有按需存储和交互功能。数字化的信息涵盖所有传播内容,包括数据、音频与视频,涉及对话、数字、文字、图形、音乐、电影和游戏等内容。”(2)这一定义详细阐释了数字技术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以及不同媒介信息的融合趋势。

简单来讲,“数字化是把模拟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读取的由0和1组成的信息。在数字格式中,音频、视频和文本信息能混合在一起并融为一体”。(3)

2.关于媒介数字化生存的讨论

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数字化技术为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电脑成为生活必备品,互联网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电子邮件代替了普通信件,网络搜索和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数字化技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也带来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意味着新的国家发展理念、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新的文化样式的诞生。

而在媒介和社会发展领域中,数字化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技术的引领之下,媒介发展究竟将何去何从?由此引发学者们关于媒介数字化生存问题的大讨论。约翰·帕夫利克找到了数字化改变媒介发展轨迹的逻辑起点。他认为,“伴随着数字化,所有的媒体都可以通过字节互相转化,这使得它们摆脱了自身传统传送方式的限制”。(4)传送方式的改变,成为媒介借助数字化技术突破传统障碍、进行创新发展的起始点。数字化技术给媒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托马斯·鲍德温等人认为数字化技术将改变传媒业的生存方式,预测传媒业、娱乐业和电信业在未来将进行融合,传播通信业必将整合发展。

在我国,关于媒介的数字化生存,最初的讨论集中于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应该如何发展。学者们一致认为媒介的数字化生存是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黄升民于1999年在《现代传播》上发表《中国电视媒介的数字化生存》一文,探讨中国电视媒体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将遭遇的难题和解决难题的出路。唐圣平2001年发表《媒介与人: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介?》一文,从人对媒介需求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数字媒介是数字化时代我们所需要的媒介。王焰2001年发表《印刷媒介的数字化生存》,认为报纸应走信息产业化之路,走数字化生存之路。无论在采访方式、报道方式,还是在传播方式、出版模式等方面都要有一系列变革。

随着媒介数字化实践的展开,学者对实践层面的情况开始进行检视。学者闵大洪总结出传媒领域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各类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步伐加快;二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新传播工具层出不穷。其结论是: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传媒正在成为传媒主流。(5)对报业数字化生存的探讨,闵大洪也有概括:中国报业的数字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计算机时代。在这一阶段,报社采用计算机编辑激光照排系统,印刷环节淘汰铅活字技术,编辑记者逐步以计算机取代了手中的笔。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时代。在这一阶段,报社各部门组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综合新闻业务网成为报社的数字化平台,并且与外部的信息网络及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内容产品生产、传输的数字化达到更高的程度。(6)

另一方面,媒介的数字化生存问题在我国已作为战略选择纳入政策规划之中。对我国报业集团来说,将数字报业作为报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已经成为基本共识。在2006年8月举行的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数字报业”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关键概念。《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革命将导致报业市场多元化传播格局的加快形成,数字报业将得到大发展,数字内容生产、传播和增值服务能力普遍提高,数字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收入显著增加。2006年8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在京启动“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有18家单位成为该计划首批加盟成员。“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鼓励报纸出版单位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广泛利用各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制作、生产、传播手段和显示终端,积极探索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报纸等多样化的数字出版形式和经营模式。(7)2007年6月,随着第一批“中国数字报业创新项目”的公布,我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顺利进入到第二阶段。由此可见,媒介数字化生存问题的大讨论在我国已经得到政策规划部门的积极回应,为其改革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