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线性编辑的常用方法

线性编辑的常用方法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 线性编辑的常用方法线性编辑的常用方法有:——直接编辑和间接编辑;——CTL编辑与TC(时间码)编辑;——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可反复修改每一个镜头的编辑入点和编辑出点,最后将全部编辑点的数据整理成编辑程序,再对原始素材进行高效率的编辑。

3.3 线性编辑的常用方法

线性编辑的常用方法有:

——直接编辑和间接编辑;

——CTL(控制磁迹)编辑与TC(时间码)编辑;——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

3.3.1 编辑节目前的准备工作

审看素材

检查素材内容是否满意、镜头时间是否充足,镜头画面有无“穿帮”,镜头焦点虚实与否,镜头画面是否平、稳、准、匀。

检查画面色彩是否偏色,是否为所要求的色调效果,曝光情况如何,有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要手动控制光圈;声音是否有杂音,背景声是否太杂。

检查素材磁带的录制质量。可以观察正常重放的素材画面,如果图像出现马赛克画面,条纹状视频画面,左右晃动,上下跳动,画面上有黑道或白道、雪花干扰等现象,则这段素材的画面质量较差,不宜用于编辑使用。也可以用搜索盘快速搜索,检查监视器上出现的具有保护带杂波的搜索画面,如果保护带杂波平直、均匀地滚动,则画面是稳定的;若保护带杂波不规则地扭曲或出现撕裂,则画面是不稳定的。

素材镜头记录

为了实际编辑时能迅速找到所需画面,提高工作效率,需要进行素材镜头的场记工作。可以在初始拍摄提纲上做标注,也可以单用一张纸来记录素材镜头内容,包括镜头号。一般在前期拍摄时,每个镜头都要“打板”,提示板上写明镜头号和拍摄的次数,使后期编辑时,可以轻易地分辨出每个镜头的开始和结束点、所拍的次数、景别与技巧,以及镜头的表现方式。画面的内容要写清楚,有无同期声,最后画一个镜头场记单表格,一目了然。所以,重新做记录是很必要的。审看的同时,有些镜头的取舍就可以确定了。

纸上预编

正式编辑前先进行笔头编辑,根据素材记录,分析每个镜头,基本确定入、出点,大致安排一下镜头的顺序,根据节目内容要求,在脑海中过一过画面。经过周密思考后,整理出编辑顺序后再去进行实际编辑,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2 直接编辑和间接编辑

直接编辑

就是将一盘或多盘录像带素材内容直接编录到录像机的工作母带上。由于在编辑节目时常常为了检查画面质量,或为寻找一个准确的编辑点,要将素材磁带反复播放、搜索、倒带,这样不仅使录像机设备磨损大,而且造成素材磁带上的磁粉部分脱落,因而导致磁带上的图像和声音质量下降、工作时间长、效率低,这是直接编辑的最大缺点。

间接编辑

利用时间码的特性,将前期拍摄的原始素材(带TC码)全部转录到另外的较低格式的录像带上,编导人员可以随意地对这些素材进行画面的选择、预演、编辑等,无需考虑图像质量的损失,更不会增加高档设备的损耗。可反复修改每一个镜头的编辑入点和编辑出点,最后将全部编辑点的数据整理成编辑程序(镜头组接清单),再对原始素材进行高效率的编辑。这样,也就有效地避免了直接编辑的不足。

3.3.3 CTL(控制磁迹)编辑与TC(时间码)编辑

从图像和声音的编辑质量来看,CTL编辑与TC编辑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编辑结果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使用哪种编辑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CTL编辑

CTL即磁迹控制信号,是英文CONTROL的缩写。在磁带重放过程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磁头的转速;二是磁带运行速度。磁头拾取信号时要能准确地扫描磁带上的磁迹,才能使图像质量达到最好,所以就要有一个基准信号来控制磁头的转速和带速,使磁头准确扫过磁带上的记录磁迹。这一基准信号通过伺服系统使供带马达、磁鼓转速马达与磁带上的记录磁迹一致。我们把这个基准信号称为CTL,即磁迹控制信号。CTL也是一条磁迹,它由磁鼓上专门的一个磁头来记录,且与视频磁头一齐工作,记录在视频磁迹的上方,与每一条视频磁迹相对应。

CTL信号是一个帧频方波脉冲。磁带运行时,编辑录像机对每一个CTL脉冲进行记数,每25个CTL脉冲为一秒,可以间接反映磁带运行的位置。在编辑录像机上,CTL信号记数可以在磁带的任意位置清零(RESET),便于计算每个“镜头”的长度。但是,CTL编辑的不足是,在磁带高速或低速运行时,磁头与磁带之间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从而导致CTL脉冲信号丢失;磁带上的磁粉脱落也会造成记数误差,所以决定了CTL编辑精度不够高。

TC编辑:

TC(时间码)编辑是一种精密、准确的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它由录像机内部的时间码发生器利用自由振荡方式(freerun)或记录执行方式(recordrun)给予每一帧视频信号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并以时、分、秒、帧的顺序记录下来。时间码信息是作为电子信号记录在磁带上的,它可以在现场拍摄的时候记录下来,也可以在没有时间码的素材带上采用编辑的方式加上去。由于时间码编辑的精确性,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录像带的录制和剪辑领域。由于每一个镜头的入点和出点都可以按素材中的时间码顺序排列起来,所以说使用时间码编辑的方式比用控制磁迹的方式要更精确、更迅速,工作效率更高。时间码是一种绝对地址码,在节目编辑过程中记数器的清零按钮对它一般不起作用,只有在录像机直接录制时(硬录),才能改变时间码。

SMPTE/EBU时间码是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协会以及欧洲广播联盟制定的时间码。SMPTE码的标准是525/60场,EBU码的标准是625/50场。它们都是按实时排序,最高时间可以表示到23小时59分钟59秒24帧。

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时间码类型:纵向时间码LTC(Longitudinal Time Code)和帧扫描时间码VITC(Vertical Interval Time Code)。

LTC码是通过一个固定的磁头记录在一路纵向音频磁迹当中的,或者在专业级录像机中被记录在一路有特殊提示或地址的磁迹里。录像机配有特殊的磁头记录和重放LTC码。因为LTC码是单独记录在自己的记录磁迹中,所以它既可以和视频信号同时记录,也可以加在录制好的磁带中。

VITC码又称帧间时间码,它是被旋转视频磁头记录到同一条视频磁迹中的垂直空白位置上,即把时间码信号插入图像的场消隐的某一行中。VITC码是视频时间码信号,不管是慢放还是静帧,只要能看到图像信号,就能读出时间码。所以它不能像LTC码那样既可以现场录制,也可以后期编辑。

下面用一个故事《绿树与里程碑》来形象说明TC与CTL的区别(见图3-15):

img90

图3-15 绿树与里程碑的故事

若树间距一致时,用绿树的棵数或用里程碑来确定汽车行驶里程,哪个更准确呢?

在图3-15中:绿树—CTL

里程碑—TC

随着绿树的数目增多,汽车行驶里程越长,而根据里程碑上的里程数就可得知汽车行驶里程,少几个里程碑无碍里程数,少几棵树,里程数则打了折扣。

3.3.4 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是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镜头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对电视画面和声音进行有选择的转录也就是有机地、艺术地处理那些尚待加工的一个个片断镜头,汇集成完整的电视节目的过程。而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则是电视节目编辑中最简单的形式。

编辑画面时镜头组接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镜头组接必须突出主题;

(2)镜头的组接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思维逻辑;

(3)镜头的组接要遵从“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

(4)镜头组接要注意机位、景别的变化;

(5)镜头组接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

(6)镜头组接要保持影调、色调的统一性,光线的过渡要自然;

(7)镜头组接要注意“轴线规律”;

(8)使连贯的动作衔接流畅;

(9)保持统一的方向感,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

组合编辑

组合编辑是将节目素材带上的画面及其声音、控制磁迹信号按节目内容的要求,按时间先后顺序地记录到另一盘编辑母带上,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方法。一般我们也叫做“两点编辑”,即在选择好的素材前打一个点,在编辑母带前也打一个点,这样就可以进行组合编辑了。在组合编辑时,素材带上的编辑信号、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都同时被记录在新编节目带上,它们全都是重新记录的。在编辑入点处,用总消磁头消磁;在停止编辑时,会留下被总消磁头消去的梯形空白部分。

特点:

(1)画面、声音、控制磁迹信号、时间码四种信号同时记录;

(2)可以用空白带编辑(非空白带也被认为是空白带);

(3)不能替换编辑母带其中的某一段节目内容(因为会有断磁产生);

(4)编辑母带开始部分需常规记录预卷磁迹信号(至少5秒)。

如图3-16所示为组合编辑的图示(图中涂黑部分为磁迹断开部分)

img91

图3-16 组合编辑的方法

一个组合编辑的执行过程:

当我们对放像机和录像机都进行了必要的设置,尤其是将放像机的磁迹跟踪调到最大值,将录像机的记录电平调整完毕之后,就可以遵照以下步骤进行组合编辑了:

(1)打开编辑设备的电源开关,观察放像机、录像机上的遥控按键是否已被点亮;

(2)在放像机、录像机中各放入磁带后,在编辑控制器上选择组合编辑模式,所选择的编辑模式发光,提示被点亮;

(3)遥控放像机选择要编辑的画面或声音的第一帧,打编辑入点IN,闪烁的IN点变为常亮;

(4)遥控录像机搜索到要编辑的画面或声音的第一帧,打编辑入点IN,闪烁的IN点变为常亮;

(5)通过编辑控制器的按键对放像机、录像机进行编辑进点前的磁带预卷,磁带自动按预先设定的预卷时间长短(一般为5秒钟)从编辑点向后倒回5秒钟;

(6)按编辑控制器上的预演按键,通过录像机的监视器预览编辑效果;仔细观察编辑入点IN是否正确,观察画面的色彩是否失真,磁迹是否跟踪正常;同时监听音频的效果是否正常;

(7)如果视频、音频一切正常,则按下编辑控制器上的自动编辑按键正式执行刚才预演的组合编辑;

(8)如果放像机或录像机已打出点,则此编辑将自动停止;如果放像机、录像机只打了入点,结束时则需要按下编辑控制器上的全停止键;

(9)按下编辑控制器上的重演键,查看录像机上的编辑效果;如果编辑效果满意则可以执行下一个编辑。

优点:操作相对简单,一般用于节目内容的粗编、筛选镜头、整理节目时间长度。

“缺点”:镜头必须是顺序组接,且画面、声音是同时进入的。因为是全消磁头参与了整个编辑过程的工作,CTL磁迹被消磁后又重新录制,所以切忌使用组合编辑的方法对已完成的节目内容做修改。

组合编辑的技巧:

标准的组合编辑,一般设置三个编辑点(两个入点,一个出点)。如果设置了OUT点,录像机会在OUT点后多录大约2秒钟的画面然后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即使用这一次编辑的OUT点作为下次编辑的IN点,也不会因断磁而无法进行编辑。而在实际编辑中,有些人喜欢对着画面(主要是为了对声音),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入点处,按STOP键,并且在该画面处打下一个IN点,但是在该点处视频和CTL等信号是不连续的。如果是模拟录像机,就可以从监视器上看到画面是撕裂的。编辑一般不会在该点处打点,而是往回倒几帧再打点。但是,在数字录像机中由于数字存储器的作用,该点处的画面在监视器上显示是完整的,编辑会误认为此处的磁迹是连续的而误打点。如果误打点可能会造成:

(1)因伺服不能锁定,不能进点;

(2)即使进点,完成了编辑,但由于此处的磁迹不好,如果又在此处做插入编辑(修改)或在这盘磁带下次重复使用时,恰巧将编辑点也打在该处,也有可能不进点。所以,IN点要压在前一次编辑的最后画面的前1~2帧处。

插入编辑

插入编辑是在已编辑好的节目录像带中插入新的画面或者声音,即边删除旧有内容边用新的内容将其替换掉的方法(也包括插入时间码)。一般我们常用“三点编辑”的方法即在素材带上分别打上入点和出点,在编辑母带上打一个入点就可以进行插入编辑了。如图3-17所示为插入编辑的图示。

img92

图3-17 插入编辑的方法

插入编辑的特点:

(1)不记录新的CTL控制磁迹,原有的控制磁迹保留不变;

(2)图像信号与1、2声道上的声音信号可以单独或同时录在编辑带上(包括时间码);

(3)每个镜头之间都有连续的编辑入点和出点;

(4)只能在已经录有磁迹的磁带上进行编辑。

一个插入编辑的执行过程:

(1)打开编辑设备的电源开关,观察放像机、录像机上的遥控按键是否已被选择、被按亮;

(2)在放像机、录像机中各放入磁带后,在编辑控制器上选择插入编辑模式,所选择的编辑模式发光,提示可运作;

(3)遥控放机选择要插入的画面或声音的第一帧,打编辑入点IN后,闪烁的入点IN提示灯变为长亮;

(4)遥控录机搜索到要被插入的画面或声音的第一帧,打编辑入点IN后,闪烁的入点IN提示灯变为长亮;到要编辑的画面或声音的最后一帧打编辑出点OUT,闪烁的出点OUT提示灯变为长亮;

(5)通过编辑控制器的按键对放像机、录像机进行编辑进点前的磁带预卷,磁带自动按预先设定的预卷时间长短(一般为5秒钟)从编辑点向后倒回5秒钟;

(6)按编辑控制器上的预演按键,通过录像机的监视器预览编辑效果;仔细观察编辑入点IN是否正确,观察画面的色彩是否失真、磁迹是否跟踪正常,同时监听音频的效果是否正常;

(7)如果视频、音频一切正常,则按下编辑控制器上的自动编辑按键正式执行刚才预演的组合编辑;

(8)如果放像机或录像机已打出点OUT,则此编辑将自动停止;如果放像机、录像机只打了入点,则需要按下编辑控制器上的全停止键;

(9)按下编辑控制器上的重放键,查看录像机上的编辑效果;如果编辑效果满意则可以执行下一个编辑。

插入编辑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已有完整节目的录像带中插入新图像或声音,以代替原来的信号。

(2)在已有完整节目的录像带中插入新的时间码。

(3)在已录有图像的磁带上加音乐、效果或解说词

(4)在已录有声音的录像带上添加图像。

优点:是修改已完成节目录像带的简便方法,快速而且准确。因为是旋转消磁头参与了整个编辑过程,所以还可以分别对画面、声音、时间码进行精确修改。

“缺点”:设计编辑的入点、出点必须准确,要帧帧不差,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要强,稍不留神就会酿成“大祸”。

为了在插入编辑时防止误操作,在插入的编辑点确定之后开始编辑时,要先进行预编辑(预演PREVIEW),按下PREVIEW按键即可。在预演时要认真查看几个编辑点是否准确,确认无误时再按下正式编辑键AUTO EDI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