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播与媒介

传播与媒介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传播与媒介媒介教育是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而发展的。换言之,传播媒介的出现与发展是媒介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传播媒介之间对人们的使用时间、注意力和影响力的争夺愈演愈烈。这是媒介教育所必须关注和研究的。

第一节 传播与媒介

媒介教育是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而发展的。换言之,传播媒介的出现与发展是媒介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需要信息传播。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传播活动的历史。为了使传播准确、有效、快速、广远,人类发明了各种传播符号和传播媒介,从人类的自然语言到印刷文字、从电讯媒介如电话、电报到传统媒介如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再到被称之为新媒介的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人类的媒介传播活动变得越来越便捷化、复杂化。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传播媒介,加大了人们对媒介内容和介质的选择性,不同传播媒介在形态之间和同类媒介在内容之间的竞争由此产生。传播媒介之间对人们的使用时间、注意力和影响力的争夺愈演愈烈。

一、语言:媒介传播的基因

分析媒介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媒介传播是基于人类感觉器官进行的;换言之,媒介是根据这些器官的特性和要求发明和发展的,这些器官包括眼睛、耳朵、“眼睛+耳朵”和身体。

·眼睛:印刷语言(文字)→电报、报纸、杂志、无声电影等。

·耳朵:听觉语言(声音)→电话、广播等。

·眼睛+耳朵:视听语言结合→电影、电视、可视电话、摄像手机、互联网、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等。

·身体:体验式综合媒介→大型游乐园、主题公园等。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 Luhan)的一句名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对此做了精辟的概括。媒介从满足单一器官要求到同时满足多种器官要求,历经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器官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深,大脑须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由于技术的进步,新的传播媒介出现后,旧有的媒介出现萎缩,如电报已渐被电话和手机短信取代,但多数传播媒介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的面目出现。科技催生了新媒介或促使旧媒介获得新生。可以断言的是,人类的传播活动是无止境的,更新的媒介也必将会出现。

在人类的自然语言基础上,传播媒介各自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介语言或传播符号进行传播,如音乐、音响、画面语言(虚拟场景和自然实景),并形成了复杂的“语法”(如画面语言中的蒙太奇)用于记录、表达和传播复杂的知识、讯息和感情。

二、科技:催生新媒介

在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内有一座塑像,如图0-1所示。[1]一位老先生注视着脖子上挂着手机、正在操作笔记本电脑的少女,老先生手中的书与少女手中的电脑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同时代人物组合在一起的巧妙构思和亦庄亦谐的艺术效果,令人不禁感慨时代的变迁。雕塑既体现了媒介时空变化的世间沧桑,又成为后现代主义思潮惟妙惟肖的注脚。

img1

图0-1

层出不穷的新科技被应用于媒介制造,使媒介“家族”日益壮大。媒介的“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这种区分只是以其出现的时空先后为出发点。媒介发展史上,无论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还是古登堡发明印刷机,毫无疑问,在当时均是“震惊世界”的大事,但那时未有大众传播媒介,无法让全世界的人们短时间内获知这样的消息,也只能靠人类自身在世界各地的流动中慢慢扩散这些成果。然而,其后的传播技术,便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原来书籍和报纸不能让人们迅速获知讯息的局限性,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即由此得以“横行于世”。

人类社会经过了以印刷为主的第一次传播文化革命,又经历了以广播电视为主的第二次传播文化革命,目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卫星广播电视和宽带互联网全媒体为标志的第三次传播文化革命。[2]就全球范围来看,尽管地区之间有所差异,然而,无可置疑的是,当今时代,人类已进入以电子媒介为主的传播文化新时代。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电视机前的一代”,今日的“网虫新人类”日渐壮大,数字电视的蓬勃兴起,有可能催生一批“数字电视迷”,手机的日渐普及更使“拇指一族”人丁兴旺。

尽管人类社会进入电子媒介时代并不长,数字电子技术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催生了众多个人和家庭媒介家族新成员: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数字录音笔、个人数字助理[3]、电子书[4]、MP4播放器、MD播放器、摄像头、扫描仪、DVD播放机,光盘刻录机、数字投影仪、3G手机、PS2及XBOX游戏机,等等,如图0-2所示[5],国外还出现了电子报纸,还有用于大众传播媒体的各类数字化专业设备。

img2

图0-2 各种新媒介实物

在中国,我们还看到,车载移动电视在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火车上均已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卫星直播电视已经粉墨登场,手机电视、手机报纸也已进入了商业运营。网络媒体渐向主流靠近。点对点传播的工具开始实现点对面的大众传播功能。

新媒介将凭借何种手段拓展其疆域?与传统媒介如何并存?它们又如何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这是媒介教育所必须关注和研究的。

三、融合:新媒介与旧媒介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感觉到生活中似乎变化最快的就是与媒介的关系。黑黑的地铁隧道中突然出现的霓虹灯广告、周四早上和你见面的《地铁一周刊》、公共汽车中的《公交生活》杂志,等等。为了拓展新的增值空间,媒介千方百计地变化着自己的姿态,之于人类如影随形般无法摆脱。媒介的新时空延伸是传统媒介变化的主要形式。同类媒介之间,异类媒介之间,新旧媒介融合成为媒介演进的基本形态。

概括起来,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媒介融合主要的特点。像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版报纸,都是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的结合;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的光盘版是异类媒介的联姻;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则是在传统电视功能基础上把电视变成一个家庭信息终端,可以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研究和商务活动等。

在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支持下,作为最具整合能力的两个终端,电视和电脑的功能日趋融合。哪一个将是最后的赢家?抑或两者将在不同的时空中生存?一般地,人们在书房使用电脑,在卧室看电视生活片,在客厅则全家收看新闻或共同感兴趣的娱乐节目。将来是否还会如此,科技的发展速度让人难以给出明确的结论。可以肯定地是,“正是网络的出现、发展、普及,媒介传播格局和媒介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业已开始。”[6]有学者指出:在社会调查中,只要加入“是否上网”这一自变量,“上网者”与“非上网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某些因变量均会出现相当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网络已日渐成为区分不同群体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7]。同时,还产生了国际社会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数字鸿沟”[8]。也有学者明确指出,“不从‘网络外’进入‘网络内’,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商家看到了它所蕴涵的巨大商机,他们纷纷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主页,发布商品广告,为用户提供网上服务,拓展客户群,并带来全新的商务模式,网上产品销售和提供服务渐成一种成熟的经济模式。像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戴尔电脑公司、阿里巴巴等等。这些公司的业务是依赖于互联网的,没有这一媒介,他们一天也生存不下去,所以,有人干脆将网络经济称为新经济[10]。尽管后来网络经济一度出现了泡沫,但人们对互联网的作用依然不容小觑。

追溯媒介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媒介不仅仅是凭借内容影响人们,是媒介本身和内容一起介入到人们的生活。“如果说,在200年前……大众媒体仅仅是以某一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的见证人这样一个外在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开始参与到社会中来的话,那么在今天,不能设想在大众媒体缺席的情况下,人们怎么来组织社会生活。夸张一点说,大众媒体的缺席会导致整个社会生活的瘫痪。”[11]

媒介融合恰恰遵从了辩证法之螺旋式上升的事物发展规律。新媒介不断出现使旧媒介一时处于劣势,但旧媒介在吸收更新的技术后,又会“卷土重来”,拓展出新的生存空间,而不是退出历史舞台。诚如李彬所说,“事实上,整个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都可视为这样一种新兴媒介叠加而非取代既有媒介的复线发展过程。”[12]如同人们对媒介内容选择呈现多元化一样,媒介物质形态消费的选择多元化也在情理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