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镕基克林顿联合记者招待会

朱镕基克林顿联合记者招待会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朱镕基克林顿联合记者招待会1999年4月,中国总理朱镕基访美,其主要目的是增进中美关系,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这种情况下,4月8日,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克林顿谈到中美之间包括核问题、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人权等方面的合作与分歧,指出合作是主流。

一、朱镕基克林顿联合记者招待会

1999年4月,中国总理朱镕基访美,其主要目的是增进中美关系,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时,由于美中贸易逆差、科索沃战争、人权问题、核机密间谍风波,美国声称要在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东亚部署TMD,等等,中美关系骤然紧张。美国国内反华势力抬头,美国媒体对中国大肆攻击。美国《世界日报》在社论中说,“朱镕基此时此际访美,知难而进,虽不可估计前方是否有地雷阵,也可以想见若有些微突破,必是灿烂傲人的”,“北京与华盛顿的良好关系,对维护世界包括两岸和平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4月8日,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对这一案例的具体分析有以下四点:

img48

图片说明:1999年4月8日,朱镕基、克林顿在华盛顿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

其一,克林顿和朱镕基的开场白均言简意赅,主题集中,不拖泥带水,并和记者拉近了距离。克林顿谈到中美之间包括核问题、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人权等方面的合作与分歧,指出合作是主流。朱镕基开诚布公地说明此行“关键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能够会见美国的各界人士,能够直接地跟美国人民来交谈,来说明我们的观点”,并表明“不是只对你说‘是’的朋友才是好朋友,敢于对你说‘不’的朋友也许是最好的朋友”。发言结束之时,朱镕基说:“今天我愿意坦率地回答诸位提出的问题,但是,我作为总理,去年3月17日才刚刚上任,对于开这样的记者招待会还是第一次,现在我的心在跳。我没有他有经验,他对付你们是很有经验的,我没有,因此,如果我说错了话的时候,请你们笔下留情。”中美之间由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必定存在一些分歧和误解。朱镕基访美之前,已经预料到要受到西方记者的发难。这一开场白设计得很好,符合西方受众人性化的审美需要,赢得了场内记者的阵阵笑声,使现场略显紧张的气氛有所缓解。

其二,记者提问尖刻犀利,而朱镕基的回答则幽默风趣、巧妙得体。

香港文汇报记者向朱镕基提问:“在您的美国之行开始之前,包括这一路从洛杉矶到华盛顿,人们,包括我们的读者,对您都一直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中美关系现在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您为什么还决定如期访美,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在世纪末,中美关系应该朝着一种怎样的方面继续发展?”这是记者招待会的第一个问题。这位女记者的提问开门见山,她代表“我们的读者”向朱镕基发问,提出“中美关系现在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您为什么还决定如期访美,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提问先声夺人、直奔主题、切中要害。

img49

图片说明:朱镕基和克林顿在白宫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

朱镕基回答说:“你是要我说老实话吗?我一点也不想来。(笑声)在我访问美国以前,前两天,我会见了两个美国的议员代表团,一个是托马斯先生,一个是罗伯特先生,他们所率领的,一共有20个参议员和众议员。我当时就对他们说,你们那里的政治气氛那么反对中国,我不敢到你们那儿去访问。那些议员先生都告诉我,哎,你还是要去,我们欢迎你去,我们喜欢你的新面孔。我说,我的好朋友尚慕杰大使告诉我,他比我要先回美国,到我将要去的地方去介绍我,来宣传中国,他准备被打得鼻青脸肿,当他在美国见我的时候,脸上可能包着绷带。我说他是个美国人还要遭到这个待遇,这个中国人去了,我这个新面孔要变成一个血迹斑斑的面孔。(笑声)这些议员先生没有给我保证。但是江泽民主席要我还是来,他是中国的第一号人物,我只能听他的。(笑声)但是我可以告诉诸位,我现在的情绪比我来的时候要好得多了,因为我在这里碰到了非常友善的面孔和非常热烈的接待。”

女记者的提问里有一个明显的陷阱,“中美关系现在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作为提问的前提,并一定要求朱镕基回答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激发朱镕基不吐不快的谈话欲望,同时刺激了他的情绪。如果朱镕基沉不住气,点到这么一位“拿着中美两面国旗的女士”,却遇到这么一个较难作答的问题,很容易板着面孔说一说美国出现的反华势力,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以及自己的决心和勇气,等等,那就容易让美国受众反感。于是,朱镕基绕开了记者提问的陷阱,采取了侧面迂回的战术。他先说:“你是要我说老实话吗?我一点也不想来。”立即引起了全场的笑声,缓解了提问引发的紧张氛围。然后,他顺着记者的思维走上一段后,用身边的事例生动、平实地说明问题,最后落脚点为“我现在的情绪比我来的时候要好得多了,因为我在这里碰到了非常友善的面孔和非常热烈的接待”。这种迂回注意转承,开合有度,举重若轻,达到了很好的回答效果。特别是“准备被打得鼻青脸肿”一句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重复使用了两次,使沉重话题轻松化,使美国公众心理上能够接受并产生理解,反而达到了宣传中国、促进外交的目的。

img50

图片说明:会后,朱镕基向记者问好。

其三,记者就美国国内的敏感问题、焦点问题质问克林顿,克林顿的回答简洁明了,思维严密,用语谨慎,符合他的个人特征。

有记者向克林顿提出三个“关于科索沃”的问题:“索拉纳说,目前在讨论地面部队问题。美国的立场已经改变了吗?问题之二,塞尔维亚人的干预是否已有助于美国军人的释放?问题之三,按纽伦堡的标准,米洛舍维奇是否是一名战争罪犯?”克林顿回答说:“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有改变,我相信,如果我们能让盟国一起干,我们目前的战略会奏效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希望如此。我们希望看到军人获释,因为他们首先就不应被拘留。他们当时在马其顿,他们与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行动无关。我赞成采取任何会使他们获释的体面步骤,这是显然的。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严格地讲,那是一种司法裁决,我当然认为那是应该探讨的。”在这里,记者提出了三个问题,即在地面部队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已经改变了吗”,“塞尔维亚人的干预是否已有助于美国军人的释放”以及“按纽伦堡的标准,米洛舍维奇是否是一名战争罪犯”。克林顿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有改变”,“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希望如此”,“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严格地讲,……”作出回答,语言简洁、到位、有力,逻辑缜密,思维清晰,回答滴水不漏,但又给记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其四,在涉及中美关系的问题上,朱镕基和克林顿配合较好,回答相得益彰。

香港星岛日报记者向朱镕基提问:“昨天在您的专机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降落之前七个小时,克林顿总统作了一个关于对华政策的演讲,他提到了1996年3月美国向台湾水域派航空母舰的事情,他认为这个事情维护了台湾海峡的安全,朱总理,你如何看美国的军事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你认为两岸统一要不要有时间表?你愿不愿意访问台湾?”

朱镕基回答说:“关于中国对台湾的政策,对台湾统一的政策,我们江泽民主席有着非常明确的声明,这一点我想不用我再来说了。……关于台湾的统一问题中国政府一再声明,我们尽量用和平的方法来统一台湾,但是我们也从来没有宣布放弃使用武力,因为如果我们这样宣布的话,那么台湾永远将从中国分离出去。我刚才在克林顿总统的办公室看到了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的肖像,我想当年林肯总统为了保持美国的完整反对分离不惜使用武力,我们应该向林肯总统学习。至于要不要我到台湾去,他也没向我发出邀请,我怎么去?而且用什么身份去?你也帮我想一想。(笑声)”

克林顿接着说:“我想,如果可以的话,我必须说一点,因为我被亚伯拉罕·林肯击败了。(笑声)首先,美国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一有机会我就重申这一点。今天我再次重申。第二,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和平解决。过去50年台湾和中国的关系与导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的国情有些不同,我肯定你们都同意这个观点。在我看来,中国和台湾,除了血缘上包括土著台湾人都是中国人以外,还有许多可以互相给予的,包括经济实力,但又不止于此。因此,我希望我们将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我想,如果总理到台湾去如同他在这里一样幽默和机智,他去那里是一件好事。(笑声)”朱镕基又开玩笑说:“会不会打得鼻青脸肿呢?(笑声)”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美国妄加干涉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该记者向朱镕基提问,要求他回答“如何看美国的军事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虽然记者看似只针对朱镕基提问,但问题直接指向克林顿,在背景陈述中,他提出“昨天在您的专机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降落之前七个小时,克林顿总统作了一个关于对华政策的演讲,他提到了1996年3月美国向台湾水域派航空母舰的事情,他认为这个事情维护了台湾海峡的安全”。记者问题尖锐、刁钻,朱镕基先泛泛地陈述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稳定现场情绪,并给自己以思考的时间。然后,他巧妙地绕过了美国武力对台湾问题的影响,谈到中国从来没有宣布放弃武力,并通过克林顿办公室林肯肖像的细节描述,用美国南北战争作一类比,说明反对分裂将不惜武力的道理。因为记者提问涉及到自己,克林顿也对朱镕基的回答进行了补充说明,陈述了两点看法,条理非常清楚,既有对朱镕基的配合,又有自己的观点,但落脚点是友善的,称赞了朱镕基的幽默机智。两人的回答都极具亲和力,诙谐风趣,一唱一和,令记者招待会现场笑声不断。

又有记者向朱镕基和克林顿发问,提出中国偷窃美国核技术的问题。他问道:“向总理提个问题。先生,有人指责中国从美国偷窃了核弹头设计,或许还有中子弹,而且偷偷贿赂数十万美元支持克林顿总统竞选连任,你对此指责有何反应?(笑声)克林顿总统,你觉得这些指责有哪一条是可信的?有人批评你与中国接触的政策给中国带来好处,而根本没有对其践踏人权、贸易问题和间谍活动加以惩罚,对此你有什么话要说?”

朱镕基回答说:“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身份,在这里庄严地声明,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间谍偷窃了美国的军事机密,我也完全不相信这一点。我也问过江泽民主席,他也完全不知道有这么回事。中国没有这种政策,要去盗窃美国的军事机密。我也不相信在美国的安全保卫工作这么严密,技术设备这么先进,当然这个麦克风好像技术不是太先进。(笑声)在这种情况底下,中国能够在美国有效地盗窃什么机密吗?我看是不可能的。至于中美两国的学者在交流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也许会谈到某些有关军事方面的技术,但是我不相信这里面带有什么实质性的军事机密,我不相信在他们的交流中间会涉及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我主管中国的工业有四十年,我从来不知道有什么尖端技术是从美国来的。当然,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科学的发明往往是殊途同归。我们中国的导弹和核技术确确实实也是从外国引进的。我们导弹技术最早的先驱者是钱学森先生,他是从美国回去的。核技术最早的先驱者是钱三强先生,他是从法国的居里夫人实验室回去的。但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他们回去的时候一片纸也没有带回去,就带回去一个脑袋。所以我在三月份的记者招待会上面曾经说过,请你们不要过低地估计了你们自己的安全保密的能力,也请你们不要过低地估计了中国人民自己开发军事技术的能力。我在洛杉矶的时候,市长夫人请我吃饭的时候问我,你们今年准备怎么庆祝五十周年的国庆呢?我说我们将要举行一个盛大的阅兵式,在那个阅兵式上面,将要展览中国的最先进的武器,而这些武器都是中国自己开发的,不是从美国偷来的。市长夫人就建议,那你应该在导弹武器上写上一个广告:“中国制造,不是美国货。”我非常欣赏她的幽默,我说那是个好主意。(笑声)当然,克林顿总统先生曾经宣布,说美国有六千多件核武器,中国只有二三十件。你比我更清楚,我也不知道究竟中国有几十件。(笑声)这个数字我虽然搞不清,但是我同意你的结论,我们的很小,你们的很大,根本不可能威胁美国。至于政治献金的问题,我也很负责地声明,我和江泽民主席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我们两个人也问过我们军方的高层的人士、他们回答我们,他们也不知道有这种事。我觉得这件事情反映你们美国有些人把我们看得太低了。如果说政治献金真能够起作用的话,那么我现在有14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至少可以拿100亿美元来做这个工作,我怎么只拿30万美金来做呢,太愚蠢了。(笑声)我听说有些人在这个地方做游说的工作用了很多钱,我从来不相信这个谣言。我觉得我们通过相互的讨论,甚至于辩论来达到我们的共识,这是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这个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我们相信美国人民,我们不会做这种工作。”

克林顿接着回答说:“让我回答你对我提出的问题。首先,关于竞选资金和间谍指控两个问题,我昨天晚上向朱总理提出了这两个问题。他向我作出了如同今天刚刚向你们作出的回答。我当时对他说,我希望他和他的政府协助调查这两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国是个大国,政府庞大。我只能说,美国也是一个大国,政府也庞大,有时,政府内部发生的事我并不知道。因此,我认为,我们继续调查,尽最大努力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重要的。我请他给予合作。至于你问题的第二部分,那是美国反华人群说的话,……”朱镕基接着补充说:“我同意配合你进行调查,只要你提出线索,不管是谁,我们都会进行调查。我也回应克林顿总统关于参加世贸组织问题,他说允许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我也应该说中国作出最大的让步也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很多香港报纸都说我到美国来送大礼来了,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很不正确的。对不起,我讲话又走火了,得罪了新闻界,这可糟糕了。(笑声)……我请香港的记者朋友们注意,你们以后不要再讲送大礼了。大礼就等于政治捐献,这个对于克林顿总统是十分不利的。(笑声)”

记者同时向朱镕基和克林顿发难,提出了造成当时中美关系出现紧张的两个问题,一是间谍问题,二是竞选资金问题,并把这两个问题相联系,说中国“偷偷贿赂数十万美元支持克林顿总统竞选连任”,并将矛头转向克林顿,要求他回答“这些指责有哪一条是可信的”,是否他接受了中国的贿赂而对中国的“间谍活动”不加惩罚。朱镕基面对这样刁钻的问题,主要采用幽默法化解危机,如“中国制造,不是美国货”等,场内哈哈大笑,轻松化解了尴尬局面。克林顿发挥了他用语严密的特点,层次分明地回答了记者向他提出的两个问题,直接指出这些指责来自“美国反华人群”,并表明要和中国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调查。而朱镕基则及时地与克林顿进行配合,表明了中国配合调查的态度。

在整个记者招待会过程中,记者的提问大多刁钻、尖刻,涉及了一些敏感问题,富有挑衅性,让人不好作答。而朱镕基的回答语言幽默但言辞锋利,几乎没有明显的失误,也没有出现冷场的情况;克林顿回答也很风趣,用语严谨,少有漏洞。同时,在涉及中美关系的问题上,对朱镕基的回答进行了巧妙的配合和补充。总的来说,这次记者招待会突出了举办主题,即“中美的分歧不可避免,但合作是主流”,注重问答现场的互动性和新闻信息的有效性,整个现场笑声不断,气氛活跃轻松,为朱镕基的美国之行增加了积极因素,被认为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记者招待会。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朱镕基的尖锐谈吐和威严仪表,表明了中国希望加入世贸组织,但决不乞求加入的态度。”美国《新闻周刊》称朱镕基访美是一次“奇迹般的游说之旅”,“他运用美国人喜闻乐见的幽默语言和个人魅力,成功游说美国企业,结果使华盛顿不得不改变对策,同意尽快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世界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承认,朱镕基的访美之行对化解美国的敌意相当成功。”《新民晚报》报道说:“在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用美国人熟悉的历史和逻辑回答:‘美国总统林肯当年反对南方独立和分离,不惜使用武力,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应当向林肯学习。’这个回答,据说还颇令美国记者琢磨了半天。”该报还评价说:“机智幽默,绵里藏针,谈论重大国际问题举重若轻,朱镕基总理的风格给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