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播与体育传播

传播与体育传播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体育、传播与体育传播研究体育传播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概念:即体育、传播和体育传播。体育学界认为,体育作为一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文明进步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第一节 体育、传播与体育传播

研究体育传播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概念:即体育、传播和体育传播。概念是构成人类思维的“逻辑细胞”,是思维的基本单元。一切科学都是由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科学的体育传播学当然也首先应该从认识上述几个基本概念开始。

一、体育及其产生

“体育”是作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活动现象,其存在的历史相当久远。可以说,早在“体育”这个词语或概念出现之前,体育这种现象就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

(一)什么是体育

“体育”作为一个术语,不像人类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诞生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是比较晚的。根据世界体育史料的记载,最早于1760年在法国报刊上用体育一词来论述儿童的身体教育问题。体育一词在我国的使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1]在我国古代没有一个可以概括所有体育活动的概念或术语,也就是说,还没有一个与今天“体育”完全相当的概念。有的只是一些类似于今天体育的词语,如“养生”、“导引”、“尚武”、“习武”等等。[2]

到19世纪末,德国和瑞典体操开始传入我国,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批准的《奏定学堂章程》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开设体操科(即体育课)。直到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在我国宣传“西洋体育”时,我国才开始出现“体育”一词。经过一个“体操”与“体育”并用的时期,到1923年才在《中小学课堂纲要草案》这一官方文件中,正式把“体操科”改成“体育课”。以后,“体育”一词逐渐取代了“体操”一词,而被广泛使用。[3]

体育这一术语在含义上有一个演化的过程,最初是指身体的教育,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竞技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并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其功能和职能超出了原来的狭义范畴,这样就扩大了体育的外延,使体育成为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

既然体育作为一个概念有着复杂而丰富的内涵,那么对这个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就成为体育科学的起点。体育学界认为,体育作为一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即体育教学,或称身体教育;广义的体育即体育运动(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在它下面包括竞技运动(Sport)、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Physical training and Recreation)以及狭义的体育(体育教学);而在广义的体育上面则是更为宽泛的概念,即人类总文化,体育属于人类总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与文化娱乐和文化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狭义的体育既是广义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竞技运动既是广义体育的外延,又是属于文化娱乐的范畴,其项目常被用作狭义体育的手段;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都是广义体育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狭义体育和竞技运动的手段。

为了揭示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人们往往采用下定义的方式。

狭义的体育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义的体育(或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文明进步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身体锻炼是指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其特点是自愿参加、形式多样,有时也采用竞赛方式,但不单纯追求竞赛的成绩。

身体娱乐是指以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身体活动。其特点是放松身心、缓解紧张、获得休息、调节状态。

在本书的研究中,我们所指的体育一般指广义的体育。

(二)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体育现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关于体育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起源于生产劳动说。通常认为,从古猿到人类的转变大约完成于300万年前,它意味着直立姿态的确立、手脚分工、脑功能的发达和社会群体生活的进化等质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早期的人类共同体——原始群、血缘家族。并在渐进发展的社会中,经过几次质的飞跃,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形态。原始人的生活条件非常严酷,他们只能靠采集、狩猎、捕鱼等方法来搜集各种食物,维持生存。加上他们的生产工具非常简陋,他们的劳动主要依靠自身的身体技能,如追赶、围捕、攀爬、游水、投掷、搏杀等等。在当时,这些技能是为了生存的劳动动作,但这些动作的长期积累就成为体育活动的前身。

二是起源于教育说。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使原始人的自然和社会知识不断积累,生产工具和劳动技能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培训成为一种需要。稳定的群居生活导致为了保存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原始教育的产生。这种教育内容主要是传授生产劳动技能,比如怎样制造和使用工具、如何猎取野兽和采集野果之类,其中又多是笨重的体力劳动。父辈教下一代如何奔跑,跳跃和投掷,如果下一代将奔跑、跳跃、投掷技能用在狩猎上,那么它是一种生产劳动的形式;如果下一代在进行狩猎实践之外,将奔跑、跳跃、投掷等运动技能用在模仿练习和相互嬉戏上.它就是一种原始的体育初级形式。于是,这种为了提高生存劳动能力的教育自然就同人类原始的体育初级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育成为这种教育和训练的核心内容。

三是起源于军事说。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由血亲复仇发展到掠夺财产和奴隶的战争,战争推进了武器的演进。奴隶社会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尚武是夏、商、西周的社会风气。这时的兵器有戈、械、斧、刀、剑、弓、盾牌、胄、戊、矛、戟等。在殷商甲骨文中关于战争的字有兵器的戈矛,方国[4]的夷羌,战时的射卫,俘虏的囚杀,这些约占甲骨文可识字的8%。甲骨文中“刀”字形状如刀刃半月状,刀尖锋利,比原始陶器上的方形刀刃明显有改进。戈和戟两种兵器也是青铜器时代的重要武器。甲骨文中戈字的上部直刃平头,“戟”字在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多刺形。甲骨文中还出现不少一手拿戈、一手拿盾,一手拿斧、一手捉俘虏的文字。[5]为了掌握这些武器,提高战斗技能,从而促进了人们军事训练和身体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这些武器和武艺也为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运动器材”和活动技能。

四是起源于娱乐说。原始娱乐的主要形式是舞蹈,在古代,舞蹈和体育是不分的。在我国古籍中有这样关于舞蹈的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6]这段话生动地揭示了舞蹈产生的原因,即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模仿自然的游戏心理。这些舞蹈既有娱乐意义,更有训练意义。原始舞蹈的另一个作用是庆祝欢乐。每当农业丰收或狩猎成功,他们就会用跳舞或游戏来庆祝一番。许多考古发现的古器物上有古人舞蹈场面的图画,如云南发现的沧源岩画、青海大通县出土的彩陶盆等,上面就清楚地绘着一些关于娱乐性舞蹈的场面。

五是起源于宗教祭祀说。早期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所以对自然有种天生的敬畏感和神秘感,后来又增加了对祖先的崇拜,这样“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就成为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为了表达这种信仰,他们会经常组织一些祭祀、祈禳活动,在活动中会用一些巫歌巫舞、角力、竞技等项目来进行祈祷、娱乐神祇、祈求庇护。这其中都包含了许多体育因素。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由这种祭祀中的竞技活动发展成定期举行的节日竞技运动会。

六是起源于医疗卫生说。原始人生活环境恶劣、健康和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又常常导致疾病频繁。这样就刺激了原始医疗保健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如阴康氏的“消肿舞”、《皇帝内经》中的“导引、按跷”等,都是为了治疗由于环境、气候所造成的身体疾病而进行的医疗健身活动。从增强体质是体育的主要目的来说,这些活动比上述那些为了生存、战争和教育而进行的身体活动更接近于体育的本质属性。

综观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体育的起源和产生原因是多元的,任何一种说法都可能只是体育产生的原因之一。其实上述这些说法也恰恰从一个个侧面说明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体育与生产劳动、教育、军事、娱乐、宗教、医疗等活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同进化和发展。

体育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而不断演进。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萌芽时期的体育——原始社会的体育,这一时期的体育主要表现为:平等性、直接功利性。二、独立形态的体育。在私有制出现时期的体育,此时体育有了较强的教育性和阶级性,同时也伴随着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三、渐成科学体系的体育。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体育形成了自身的科学体系。杨氏体操、林氏体操和英国的户外运动构成了现代体育的“三大基石”。从此,体育走上了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也就为体育赋予了多项的功能。学校体育主要是以健身和教育功能为主。大众教育是以健身功能为主,竞技体育是以提高比赛成绩为主。可以说体育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的发展和壮大是随着各项功能的发展和完善而进行的。[7]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活、人类命运乃至人们的生命活动。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也日益提高。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都把体育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在政府部门中设立了主管体育的部门或专门机构;各国政府都把发展体育纳入到国家的根本大法中,而且重视从青少年抓起,把体育纳入教育制度中,列为学校的必修课,保证青少年能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各国领导人和政界要人也重视体育、参与体育,成为体育运动的身体力行者;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体育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现象,体育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体育对现代社会的渗透范围越来越广。同时,现代社会生活对体育的影响也更加显著,进而导致体育学科的成熟和分化。体育与传播关系的研究就是这种分化的必然结果。

二、传播及其由来

与体育相比,传播现象的出现要比人类诞生的历史还要古老。20世纪出现的信息科学认为,传播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自然界的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生物界的扬花授粉、鸡叫蛙鸣都属于信息传播的范畴。而人类的传播则是在人类完成进化之前就早已开始了,后来当他们懂得用抚摸、问候,用眼神表情达意,用声音的高低长短通报喜悦或危险,用舞蹈和吟唱来表达心中的复杂情感时,他们实际上已经感知或理解了传播的本质。

世界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曾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传播历史的古老,他说,“如果把单细胞动物发展到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或爱因斯坦这么长一段时间作为传播学时钟的二十四小时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指公元750至800年之间某一年首先乘坐独木舟登陆的夏威夷人)大约已到了二十三时五十九分。”[8]

汉语的传播一词对应的英文Communication这个词,它是从拉丁文Communis(分享)派生来的。其含义包括通信、会话、交流、交往、交通、参与等等。到19世纪末,这个词已经成为一个日常用语,泛指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信息科学的引入拓宽了人类对传播研究的视野,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同时使传播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又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9]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社会信息是由物质载体和意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社会信息的传递不同于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的传递,因为社会信息的传递总是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如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传播学者对传播的定义有许多,从多个侧面指出了传播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共享意味着交流、交换和扩散。所以,传播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信息的分享和信息的传递。传播与信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信息的地方就有传播。[10]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施拉姆认为,传播一词(communication)与社区(community)一词有着共同的词根。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人类传播的特定特性。[11]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传播的实现离不开人。信息本身没有含义,其含义是人所赋予的。人类独有的实践活动,使人的信息传播中“赋予意义”、符号化(编码)和符号读解(译码)变为可能、变得深刻,打上了人的态度烙印。[12]所以对传播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的研究: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13]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或许更深刻地理解,人之所以为人,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三,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信息的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渠道,也就是要经过符号的中介,因此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方对符号的共通的理解。而共通的意义空间也是人类关系定位的一个标志。信息的传播在语言、文字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之前,人类早已经可以进行传播活动了。这是因为传播的内容是信息,而信息的载体并不只是语言、文字。换句话说,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信息传播的符号、途径和渠道相当丰富: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声调语气、装饰打扮、动作幅度等等,都携带或隐涵着一定的信息。

第四,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传播学者认为,传播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发送者、传递渠道、讯息、接收者、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效果、传播发生的场合以及“讯息涉及的一系列事件”。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是社会性行为。而传播学正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根据目前传播学研究所集中的领域,传播学把传播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也叫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类型也是五种不同的信息传播系统。

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不外乎是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正是由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人类不仅改造了自然界,也改造了人类本身,改造了人类社会的传播,使它具备了其他动物界传播所不具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恩格斯认为,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而在这个过程中,脑髓和感觉器官也不断趋于发达。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从语言的产生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人类传播本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传播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根据这些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传播学把人类传播的历史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即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而且这个历史进程是一个媒介依次叠加的过程。[14]在这个媒介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播对于机器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人们根据信息传递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又把媒介系统分为三类,即:1.不依赖机器的“示现媒介系统”,如人们面对面的口语、表情、动作、眼神等,传受双方都由人的感官和器官来完成;2.部分依赖机器的“再现媒介系统”,如绘画、文字、摄影等,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需要使用工具或机器,而接收者则不需要;3.完全依赖机器的“机器媒介系统”,如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等,信息的传受双方都必须使用机器才能完成传播过程。

这三个媒介系统说明,人类传播媒介手段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这就使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得到空前的提升,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到当今的信息社会。

三、体育的传播内涵

通过上述对体育和传播的考察,我们会发现体育与传播之间存在着多么亲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天然的,因为体育和传播都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宏观上来说,体育传播是人类以体育运动为媒介进行的一种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活动像其他的传播活动一样会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关系,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传播活动也不断变得复杂和多样。

从微观上说,无论体育产生于生产劳动、游戏、军事还是宗教、祭祀活动,我们都会发现其中传播因素和作用的存在。传播存在于体育得以实现的整个过程,是体育的功能得以发挥的必经之路。体育现象或活动中无时无处不蕴涵着传播的现象或活动。可以说,体育离不开传播,世界上没有不包含传播的体育活动。体育传播是人类传播现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体育传播的世界不是完整的人类世界。

体育的传播活动在不同的传播结构和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发挥着不同层次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就有着不同层次的内涵;并且随着传播层次的增加,其内涵也变得更加复杂,呈现出多重交叉的特征。

(一)体育的自我传播

任何体育活动的参加者都是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不管是对抗性的体育活动,还是自我修炼式的体育活动,其中都包含了体育活动参加者的自我传播活动,即个体都要不断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身体内部大脑对身体的指令与调动,外部信息对身体的刺激与反馈等等。正是由于体育自我传播的存在,体育活动才不仅仅单纯是肉体的运动,而且还包括了身心的互动。这一特点很早以前就为古代先贤所认识。二千多年前的荀子(约公元前298—前238年)曾经说过:“形具而神生”[15],即精神要依赖于身体,有了身体才有精神。而一千五百年前的范缜说得更为清楚、正确。他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16]就是说,身体是本体、本质,如刀,精神是它的功能和属性如锋利。我们可由之而得出结论:锻炼身体,精神能得到改进,也如有了钢刀,再加砥砺才有刀之锋利一样。一千多年以后的欧洲人也有类似的看法。18世纪法国有个医生兼哲学家拉美特里曾说:“有多少种体质,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精神、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风习。”“心灵随着肉体的进展而进展,就像随着教育程度而进展一样”。[17]现代体育的发展进一步证实前人的观点,它告诉我们:在创造壮健形体的同时,体育也在塑造着和谐的心灵和精神。

(二)体育的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社会信息在个体之间的传播。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两人或多人的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们以各自的身体表现为媒介,向对方或同伴传递出自身携带的社会信息,如自己训练有素的技能或姿态优美的动作等,同伴在接收到这些信息时,要迅速做出回应,或对抗、或配合以共同完成某项体育活动的进行。体育活动中的交流主要靠这种身体的表现,其传播效果之惊人往往使一场活动下来,人们的关系就会被拉得很近。人们平时所说的“球友”或“棋友”的产生,就是以体育为传播媒介而导致的一种传播结果。在体育活动中,语言的沟通有时处于一种次要的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语言不通的双方球员会成为朋友的主要原因。

(三)体育的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体育的传播特征在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中表现得最为引人瞩目。

体育的组织传播是体育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包括体育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消息传递、角色沟通和感情沟通。

体育的大众传播是由一些专业化群体凭借一定的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把体育活动的信息制成可以大量复制的符号结构物,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进行的传递活动。一般是由传播者、媒体、传播内容、受众等方面构成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体育赛事是体育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一定规模或形式的赛事就像是一个承载了巨大信息能量的炸弹,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引爆,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规模,以全方位立体的方式传播出去,达到强势的震撼效果。体育的这种传播活动既符合一般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传播活动的结构和特征。

首先,从传播内容来看,体育赛事犹如一个巨大的“信息场”,比赛信息、文化信息和广告信息成为构成这个“信息场”的主要内容。比赛的过程、比赛的结果以及比赛花絮是人们主要关注的信息,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是文化信息,同时也是众多媒体关注并予以报道的主要传播内容。

其次,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体育赛事赞助商在现代体育活动中扮演了另一个重要角色,他们首先对赛事的规模、性质以及可能集中的观众群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和分析,选择赞助他们产品的消费群相对集中的赛事。通过提供赞助将自己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广告信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布在赛场上以及赛事的过程中,通过人们对赛事的关注将广告信息传达给受众。传统的大众传媒更是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全球传播技术和设备,将赛事的所有信息大规模地复制并远距离地传播到世界任一区域,从而使体育赛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无限地扩大了赛事的传播规模,媒体也因此争取到更多的读者或观众,不断扩大市场效益。

再次,从受众方面来看,体育传播活动中的受众既指赛事现场的观众,也包括赛场外通过其他传播途径收看体育赛事的受众。观众不仅从激烈的比赛中得到比赛带给他们身心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受到这些广告信息的影响。观众从比赛中得到了享受,他们将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通过对运动员的崇拜和对比赛关注支持的形式反馈给运动员和赛事组织者,使赛事得以延续并扩大影响。广告信息则潜伏在受众的意识里,使他们对产品及企业形象自然地产生好感,无形地引导着他们的消费意识,进一步促成消费行为。赞助商产品销售额的增加以及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正是广告效果反馈的量化结果。

体育传播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传播形式,它实际上是包含了多种传播形式的“传播系统”。从整个传播系统来看,在这个传播系统中存在着三个传播级:第一级传播是体育赛事本身固有的,即传者将所传达的信息通过体育赛事的进行直接传达给亲临比赛现场的现场观众。这个层次的传播过程是最原始的,但却是最为直接的。第二级传播是基于第一级传播之上,并将第一个层次的传播活动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传统媒体的加工制作,再通过传统媒体的技术物质渠道传达给赛场外的观众。第一级传播的过程受到时间、空间、受众人数的诸多限制,因此它所创造的传播价值是极为有限的,而第二级传播是第一级传播的拓展与升华,它借助了高科技的现代传播技术,也就是利用多种媒体,实施面向地方、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综合、立体传播。第一、二级传播过程实际上是各种传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利用的传播过程,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成本而且传播效果明显,能创造出巨大的传播价值。第三级传播是通过媒体的再传播以及人际再传播使信息无限地持久地在整个大众中蔓延。这是由体育运动信息的反复性和情绪性决定的,它是信息在通过前两极传播过程中,达到最大传播量后的余波,虽然传播强度有所减弱,但是传播面却更为扩散。三级传播几乎同时进行而又通过接触到不同的受众级而相对逐级扩大,犹如信息的“集束炸弹”既达到信息传播的最大强度又具有广泛的影响面。因此,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传播价值和潜在功效相当可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