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像媒介消费特征与方式

音像媒介消费特征与方式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音像媒介消费特征与方式现代工业新技术的出现,给人们以新的消费方式。录像带、影碟和光盘技术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者观看媒介内容和时间的自主权,改变了被媒介控制的消费环境,从此不用去电影院,可以录下节目随时去看或进行回放。[18]二、随意消费录像带促进了时间的转换,它摆脱了电影、电视固定的时空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消费音像制品,并可以反复消费。

第三节 音像媒介消费特征与方式

现代工业新技术的出现,给人们以新的消费方式。音像媒介有它独有的消费特征:

一、自主性消费

自主性消费,就是说消费者在音像消费中,既是播放者,也是消费者,是主动参与的消费行为。

录像带、影碟(LD)和光盘技术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者观看媒介内容和时间的自主权,改变了被媒介控制的消费环境,从此不用去电影院,可以录下节目随时去看或进行回放。而且电影的画质有了惊人的保真效果。同时人们还可以自己利用录像机生产影像产品,进行自主消费。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任意选择内容,任意决定开始、停止、继续。

对此,戴锦华有一段评说:以DVD为主要载体,电影成了美丽的出窍游魂。如果说,影院原本是20世纪个人主义者的集体空间,那么录像带、VCD、DVD将其撕裂/还原为个人的私藏。当“电影”溢出了胶片和影院——电影的血肉之躯、也是空间的囚牢的同时,它也开始丧失了它在历史上曾拥有过的特权封印。看电影,第一次具有了多种方式,开启了无数可能。[18]

二、随意消费

录像带促进了时间的转换,它摆脱了电影、电视固定的时空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消费音像制品,并可以反复消费。音像媒介消费,首先从时间、空间上解放了人们。消费者不必固守在某一个时段、某个地点去观看和倾听。不需要去音乐厅、电影院和演唱会,不需要去等某个时分的广播和电视,人们可以从多种录像带和影像光盘中享受到随意的服务。

三、通感消费

“立体声是一种环绕或包围人的声响。过去的声响只从一个点发出,这与视觉文化固定的偏好是一致的。音响往高保真度的转换……意味着接受一种经验中的多种侧面和多种层次”。[19]特别是新的音响媒介的出现,给人们以更多的感官体验。CD播放机,以它随时随地的高清晰的音质触摸你的耳膜;MP3播放机,以其小巧玲珑的身姿,无拘束地走进你的听觉环境。街头上随处可见那些两耳塞着耳塞的年轻人,或摇头沉迷于音乐世界,或旁若无人的自听自唱。

四、体验消费

音像是一种深广的体验,它所传达的就是消费者所体验的。没有体验,也可以说没有传达。

早在1843年,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就认为,“音乐是比语言更具肉体感官性的一种媒体,因为它比语言更强调肉体感官性。”[20]而美国大众文化分析家勒尔则说,“音乐为其创作者和聆听者助长了极端的体验,将生活中危险的情感边缘、脆弱、胜利、庆祝和敌对转化成催眠似的、沉思的节拍,这样的节拍既能悄悄地体验也能与他人分享”。[21]

作家林菲描述了他倾听音乐的体验:“音乐里激动人心的情感,往往升华为永远飘扬在人们眼前的境界。门德尔松的《C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充满了温馨的怀念和对青春的渴望;肖邦的几曲《夜曲》,晶莹明澈,静谧幽丽,像清风,像月光,像潺潺的小溪,像森林中长满了青苔的小径,像和知己倾吐着衷心的话语;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有时像忧伤的晚秋,有时又像明媚的春天,还像一位诗人在抒发着苍劲和飒爽的情怀;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像春日来临时消融了冰冻的河流,汨汨地淌进了人们迫切需要滋润的心田。”[22]可以说,这段心灵的体验,是对音响对人们感受的真切描述。

随身听是只供一个人消费和体验的媒介,别人并不能听到也不打扰别人的媒介。

传播学者对随身听的体验性有深入的研究。“随身听是一种时尚的——休闲消费产品,意味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而不是宁静悠闲的生活。随身听在公共场合私下听引发了许多与现代后期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相关的话题:在人群中孤独的人使用这一媒介排遣日常生活中令人烦恼的事情、强调流动性和选择性、自给自足的人漫步在风景如画的城市中。”“如同一个人的衣服,随身听是作为一个人的本身形象或自身风格的一个部分量身定做的。犹如现代都市骑自行车的人穿着莱克拉运动服一样,随身听实际上是皮肤的延伸。”[23]

五、收藏性消费

对音响媒介的专门消费,形成了个人的嗜好,也就是收藏性消费。今天,有众多的音响爱好者收藏各种历史时期的唱片、磁带、光碟、录像带等等。包括收藏各种留声机、唱机、录放机、麦克风等设备。

作家赵鑫珊有过这样的记忆:“我生平第一次接触西方宗教音乐是在1957年北大的冬天。R.温特是西方语言文学系专讲莎士比亚的美国老教授,早年是闻一多的朋友,独身主义者,喜欢古典音乐到了一醉方休的地步。放在客厅里的上千张唱片是按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的。巴赫和贝多芬的姓氏是B字开头,所以就放在架子的最前面,那是巴赫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和《B小调弥撒曲》,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还有亨德尔的《弥赛亚》”。[24]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依稀看到唱片收藏者的醉心、痴心和苦心。

六、租借式消费

因为它的可重复性、可复制性,因而可以租借他人或转移他人,并随时检索、复制、保存。它有一种真正大众化的性质,不专属于任何人。

美国在1984年唱片租赁修订案之前,唱片是可以租赁的。1981年开设第一家唱片租赁店,1983年就达到了200家。今天的WTO成员国一律禁止唱片租赁,唯一开设租赁店的日本和瑞士,每年要支付给唱片公司一笔可观的赔偿费用。

而影视作品是可以进行租赁的。从录像带、VCD到DVD,都有大量的租赁消费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