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体掀起的旋风

新媒体掀起的旋风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3 因特网的诞生:新媒体掀起的旋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特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日渐展现出它的活跃能量,在日本社会也不例外。因此,于1982年,统一的通信协议——TCP/IP[5]正式出台。Protocol意为基本的规则,因此TCP/IP可以理解为是“控制因特网数据传输的基本规则”。至今仍被使用的TCP/IP为日后因特网爆炸式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原动力。

5.3 因特网的诞生:新媒体掀起的旋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特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日渐展现出它的活跃能量,在日本社会也不例外。其实,在1981年当时除ARPANET以外,还存在着连接美国各大学、研究所和企业(IBM)的BIT NET,以及连接美国各大学与民间研究机构的CSNET等其他互联网系统。每个互联网系统在创建当初,都会设定各自的通信规则,这就给各大互联网之间的连接带来了困难。因此,于1982年,统一的通信协议——TCP/IP[5]正式出台。Protocol意为基本的规则,因此TCP/IP可以理解为是“控制因特网数据传输的基本规则”。至今仍被使用的TCP/IP为日后因特网爆炸式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原动力。

1984年在日本也诞生了由三所大学连接而成的互联网JU NET(Japan University NETWORK),这三所大学分别是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同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入到互联网系统的计算机突破一千台大关。威廉·吉布森[6]在其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1984年)里首次使用了“cyberspace(网络空间)”这个词,预示了来自因特网的旋风即将席卷整个社会。

在此之后,因特网继续扩大它的势力范围,连接到因特网的计算机总数也在1987年超过了一万台,并且两年之后的1989年达到10万台。在这个时期,网络虚拟社区也开始在因特网上安营扎寨,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1985年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总部的WELL[7]。另一方面,1988年11月2日出现了全球首例计算机蠕虫病毒,致使当时连接到因特网的大约6万台计算机中有10%遭受感染。

在日本,1985年随着通信自由化政策的实施[8],使用电话线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通信网开始走向民间,并且陆续出现了由大型企业提供的收费制互联网服务[9]。与此同时,只要满足拥有电话回线和计算机这两个条件,无论是个人还是非营利团体都可以提供互联网服务,这就为不依赖于大型资本的所谓“草根BBS”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生机,虚拟社区的发展也由此日趋走向成熟,成为广大用户为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踊跃进行信息交流的场所。因特网是面向全世界所有网络用户的“开放型”网络,而与因特网相比,计算机通信原则上是由特定的用户参与形成的互联网,实质上属于“封闭型”网络。但是从规模的巨大和内容的多样性,以及能够轻松超越时间、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流这几点来看,虚拟社区都有着足够的魅力。从计算机通信到互联网,更多的人体验到信息交流活动范围的拓展所带来的种种神奇,这就为即将到来的因特网革命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