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的新媒体事业

香港的新媒体事业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香港的新媒体事业一、香港的互联网业计算机在香港社会的普及,比内地要早很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5年3月3日,香港警方商业调查科大举搜查多家无牌经营商之后,领取公共非专利电讯牌照的ISP大幅激增。根据香港政府提供的资料,短短半年间,有10多家与传媒相关的网站相继关闭,1000多名从业人员失业。香港电台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电台,也是香港第一家“触网”的传统媒体。

第二节 香港的新媒体事业

一、香港的互联网业

计算机在香港社会的普及,比内地要早很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家用计算机就已经进入香港的很多普通家庭。1993年之后,香港民间出现了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互联网更登堂入室,成为香港社会的潮流新宠。同时,香港人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愈见殷切,一时之间,计算机培训中心和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应用训练班纷纷涌现,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多利用课余或工余时间参加这些计算机训练班,学习使用计算机的知识。

但是,受到香港电讯条例的限制,早年的ISP大都是无牌照经营。1995年3月3日,香港警方商业调查科大举搜查多家无牌经营商之后,领取公共非专利电讯牌照的ISP大幅激增。1996年底,领有互联网服务商牌照的公司,短短一年间,已增加至约80家,用户人数达到20万户。[2]

香港的互联网热潮兴起于1998年底。短短一年内,香港的互联网站由约100个迅速上升为1000多个。到1999年底,香港共有159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拨号上网用户为173万多人,网络用户占全港人数的25%。[3]到2000年底,香港共有235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拨号上网的注册账户达228万多个,拨号上网用户占全港总人数的33%。[4]

1999年5月,香港政府向立法会提交了《1999年电讯(修订)条例草案》,旨在精简颁发电讯经营牌照的手续,以适应电讯业的发展,加强保障业内竞争的相关措施等。2000年6月,立法会通过该修改条例。这一条例的实施,为香港互联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香港报业的数字化历史,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一些大型的报业集团,考察东南亚报业有关计算机化数字化的经验,计划更新其编采的运作。企业集团内部,首先安装局域网络,令同一公司内的不同部门可以共享一些网络资源,例如文书处理软件等,局域网亦能够提高部门之间处理稿件的速度和准确性,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

香港报业的数字化过程,由最简单的文书处理开始,发展至整份报章的排版和印刷,亦只不过是十多年的时间。现在所有香港出版的报章,从采访到印刷,整个流程都经由计算机及其他数字化技术的处理。

实现了编采工作的数字化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香港报业自1995年开始探索“网上报章”的可行性。个别的资深香港记者如《苹果日报》的李月华等,亲自到美加等地学习和考察当地的网上报章的采编和经营,开发香港本地化的“网上报章”。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实时性和多媒体应用的特性,“网上报章”可以打破传统平面媒体的时效限制,对纸质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1995年8月23日,《星岛日报》推出全港首份电子报纸email,即通过电子邮件来发行报纸。同年,《明报》亦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印刷传媒中最早拥有网站作宣传的香港报纸。[5]

根据香港政府出版的《香港年鉴》公布的资料,香港报纸在网上发展的主要数据如下:

1996年,有2份英文日报及3份中文日报出版网络版;1997年,有2份英文日报及6份中文日报分别通过互联网出版;1998年,有2份英文日报及6份中文日报分别利用互联网出版;1999年,有2份英文日报及8份中文日报分别利用互联网出版;2000年,有3份英文日报,以及6份中文日报和6份中英文双语日报,分别上网出版。[6]

1998年至2000年初,高涨的互联网热潮,带动了传媒网站业务的发展。当时,无线电视、《苹果日报》及《经济日报》都成立了独立部门,专门负责网上的多媒体业务。

受2000年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00年下半年,香港互联网的经营形势急转直下,网站大批减薪裁员。2000年6月,《南华早报》旗下的“SCMP.COM”宣布裁减18名员工,并将尚未正式向外宣传的实时新闻网站关闭,此举正式拉开了香港互联网站裁员潮的序幕。2000年10月,南华早报集团不得不将旗下的“资本网”结束。2002年2月,该集团还停止了电脑杂志PC HOME的出版业务。

2000年7月,“壹传媒”集团旗下的“壹传媒互动有限公司”及苹果日报网络有限公司亦宣布大幅裁员近100人,占全体员工人数的三分之一。

根据香港政府提供的资料,短短半年间,有10多家与传媒相关的网站相继关闭,1000多名从业人员失业。

经历了互联网的寒冬后,各媒体网站纷纷寻找新的生路。如完全没有传统媒体背景的传媒网站“Cyber日报”以配售新股形式上市,以图获得发展资金。另有一些传统媒体与高科技公司或门户网站进行联合,如《明报》下属的《亚洲周刊》将50%股权出售给香港互联网业的龙头企业Tom.com,希望获得更为强大的财力支持。

网站内容也是各媒体网站开发的一种盈利资源。《东方日报》所属的Orisun.com于2001年6月11日与美国“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达成协议,成立“道琼斯东方网讯”实时中文财经信息频道。根据协议,“Orisun.com”每日向“道琼斯通讯社”提供平均约200条财经新闻,而“道琼斯通讯社”则将以“道琼斯东方网讯”为品牌的中文财经信息向本地及国际金融机构销售,双方均可借此扩大公司收益。

目前,内容收费在香港网站较为普遍,仅从新闻收费方式看,就包括对新闻内容收费、对过往新闻收费、对查询新闻服务收费、对专门的电子版收费、对短信新闻收费等。

二、香港的网络广播业

在香港,近几年颇具实力的几家电台都已经“触网”,将全部或部分节目通过网络实现直播或点播。

香港电台香港电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RTHK)是香港政府营办的公营广播电台,成立于1928年6月28日,简称港台。香港电台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电台,也是香港第一家“触网”的传统媒体。1994年底,香港电台创办网站(www.RTHK on Internet),将部分内容通过网络传递给听众。2000年,香港电台全面拓展网上广播服务,每天直播全部6个电台频道和所有在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节目,并提供网上即时新闻文本。2001年,香港电台开展为用户提供免费订阅网上新闻速递的服务,并提供电子版本下载,方便用户随时浏览。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除提供网上直播外,所有内容均会存盘一年,方便网民重温欣赏。2002年,香港电台推出“中华文化频道”,利用因特网的多媒体特性,通过声音、影像、图像和文字,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香港网民,以唤起香港网民尤其是年轻一辈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网站在内容设计上花费了颇多心思,在网页设计方面也力求活泼多样和富有趣味性。如设计的“斗快做状元”中华文化常识问答游戏,寓学习于娱乐,让网友测试自己的知识;若能荣登状元榜,则有机会获得网站赠送的纪念品。2003年1月,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浏览访问次数已增加到每天820万人次,而香港电台全部的电视制作,也可以在网上收看。

香港商业广播电台香港商业广播电台全名为香港商业广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简称商台。其主要频道为商业一台,频率为FM88.1~89.5,所以又称雷霆881,以资讯、时事和娱乐节目为主,是全港听众人数最多的电台;另一频道为商业二台,频率为FM90.3~92.1,因此又称叱咤903,以青年人为主要目标,经常播放流行歌曲,制作“广播剧”,以轻松、活泼、娱乐及创意为节目方针。香港商业广播电台的网站创建于2000年,网站内容包括新闻、音乐、娱乐等,以音频内容为主。

新城电台新城电台成立于1991年,由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各持一半股权。新城电台于2000年上网,网站内容包括音频、文字和视频,既有即时财经新闻与娱乐内容,又有往期节目点播,还有一定的与节目相关的资讯等。为拓展内地业务,2006年新城电台与内地以资讯娱乐内容为主的综合门户网站Tom.com开展了业务合作。

三、香港的网络电视业

在香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衍生的新媒体形态中,以网络电视IPTV(在香港被称为“宽频电视”)最为繁荣,前景最为看好。

据Dittberner公司在2006年底发布的“全球宽带用户调查报告”,我国香港地区的IPTV电视普及率达到59.5%,成为全球IPTV普及率最高的市场;其中香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简称“电讯盈科”)以63.8万用户稳居第一大IPTV运营商的位置。另外,香港城市宽频网络公司、香港有线宽频通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有线宽频”)、香港银河卫星广播公司也都通过独立运营或合作运营的模式大力发展IPTV电视。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香港两大IPTV运营商——电讯盈科和香港有线宽频。目前这两大运营商已经垄断了香港的大部分网络电视业务。

2003年9月,电讯盈科以“Now”为名开通了宽带电视业务。这一业务自推出以来,成功吸引了30多家著名的内容供应商,开设了包括免费和付费电视在内的上百个频道。到2006年底,已有34%的香港家庭收看“Now”宽频电视,其市场收益达7.039亿港元。丰富的内容是IPTV成功的关键。电讯盈科为了保证节目源的多样性,与不同的内容提供商签署合约,服务刚推出便可以提供23个频道,其中很多频道都是在香港首播的。2006年,电讯盈科继续增添新频道,还推出自选电影的VOD服务,让用户自由选择喜爱的影片。从频道分类可以看出,电讯盈科将日常生活的公益内容像交通、天气这样的信息频道和新闻、儿童等频道免费向用户开放,把HBO(Home Box Office,家庭影院频道)等电影内容和ESPN这样的体育频道以及Channel[V]音乐频道作为收费项目,向用户收取收视费。

除了电视业务之外,电讯盈科还将宽带电视作为用户家庭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加强用户手中遥控器的互动功能,将家中的电视机转化成电子交易工具。

香港有线宽频通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电讯盈科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利用有线宽带网络发展IPTV电视。香港有线宽频也是一家综合性的、横跨电信和电视两大产业的媒体运营商。2001年8月,香港有线宽频启动有线收费电视数字化工程,用户只要购买和安装机顶盒,就可通过电视机收看香港有线宽频子公司——有线电视台自己制作或集成的音视频节目,享受有线宽频旗下I-CABLE的宽带上网、语音电话、电子眼和家庭组合等多媒体增值服务,成为香港IPTV电视市场的一支生力军。从产业价值链的控制来看,香港有线宽频直接涉足了IPTV内容供应、内容集成、增值服务、网络运营多重环节,纵向整合的力度比电讯盈科有过之而无不及。

IPTV之所以能在香港取得成功,与香港宽松的管制环境分不开。由于香港现行的广电和电信管理体制相互融合,并没有专门的IPTV管理政策,只是把IPTV业务作为收费电视业务进行监管,没有给IPTV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另外,香港两大IPTV运营商电讯盈科和香港有线宽频的成功还与它们在IPTV产业链上所处的地位有关,如电信盈科具有卫星电视的运营背景,本身就不受内容因素的制约,再加上它自己经营网络传送,占据了整个产业链的所有核心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