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的收视行为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的收视行为研究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的收视行为研究——基于S大学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吕 鹏一、研究背景与动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达到了4.2亿的规模,突破了4亿关口,其中30岁以下的网民占了59.1%的比例,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间为19.8个小时,网络视频使用率达高达63.2%,并且所有这些数字都在保持着比较快的刷新速度。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收视行为研究——基于S大学的青年亚文化研究(1)

吕 鹏(2)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达到了4.2亿的规模,突破了4亿关口,其中30岁以下的网民占了59.1%的比例,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间为19.8个小时,网络视频(3)使用率达高达63.2%,并且所有这些数字都在保持着比较快的刷新速度。网络已经在市民社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媒介平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意义上具有强势地位的电视。根据2008年《中国电视媒体业研究咨询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电视观众已经出现老龄化趋势,平均年龄超过45岁,30岁以下年轻人收看传统电视节目的时间已明显下降,每周少于18个小时,并且此数字随着时间的推进变得越来越少。

不但中国如此,美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1985年以来,美国18岁以下的电视观众的平均收视时间已经下降了1/5,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冲浪。美国Pointcast公司1997年发布的一项报告直接显示,网民中有21%减少了看电视的时间。美国MediaMetrix 2000年7月公布的一项调查说,当年5月,美国互联网用户在新闻、信息和娱乐网站逗留的时间比四个月前增加了35.6%。另一家美国媒体研究公司在2000年的网络调查报告中说,美国在家连线上网的用户若要在电脑和电视之中选择,1/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不看电视。配备影像与音响的网民当中,愿意舍弃电视的比例高达41%(陆地,2002:178—179)。调查显示,大概会有1/3的人在使用过网络后,会减少对电视的观看(Miller & Clemente,1997)。

中外的情况都说明,与其他传统大众传媒的受众一样,电视观众主要流向网络,虽然从一定的时期来看,如喻国明等人预言的“网络电视不会挤垮传统电视”(周怀宗,2010),从消费规模和消费能力上看,网络仍然还无法和电视相比;但由于网络本身具有的优势,以及个人电脑飞速发展,使得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的未来电视将等同于一部电脑(尼古拉·尼葛洛庞帝,1997:62),也即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将不再存在;再加上年轻人的网络和电脑操作技术已经越来越熟练,这已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方式,网络将会成为未来传媒的主导。已经有研究报告显示有众多的人群抛弃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转而选择网络作为自己的信息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2000)。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网络媒体新贵们自然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网络视频,以满足其营利的冲动和渴望;而传统的大众媒介,如电视等则积极地利用网络新媒体来网罗更多的观众(Straubhaar,J. & LaRose,R,2004:53),网络不但是传统电视重要的营销和传播平台,同时也是基于网络新技术条件,电视获得创新发展的重要场域。因此研究网民对电视的收视,不但可以廓清网民收视的行为特征,同时也可以给传统电视以及新兴的网络视频/电视媒体以有益启示,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更好地获得市场营利、满意度评价以及竞争发展等。

由于网络的使用者以年轻人为主要人群,而在此人群中,大学生又占了相当多数,又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年轻人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网络娱乐是其最主要的使用目的与诉求,在网络娱乐中,与传统电视相关的网络视频的使用一直名列前茅,而网民的网络视频的观看主要以电视剧和电影为主,因此,本文的研究以网民的代表——大学生为主,分析其通过网络对电视剧的收视,以探讨作为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大学生网民的电视剧收视目的、特征、偏好等相关议题。

本文首先整理出网络中电视剧收视的几种不同方式的具体概念内涵,接着探讨青年亚文化和网络收视的相关文献。研究方法使用访谈法,并针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可进行的方向。

二、网络中电视剧收视的几种方式及其相关概念

网民现在普遍使用的视频收视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通过IPTV收视、在线视频收视、通过P2P为技术基础的电视软件收视以及通过下载收视。

(一)通过IPTV收视

IPTV(Internet Protocol TV)是以电信宽带网络为传输渠道,以电视机或个人电脑(PC)为终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向家庭提供点播、直播等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产品。它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等子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流媒体文件。基于IP网络传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用户终端可以是IP机顶盒+电视机,也可以是个人电脑,文本研究语境下的IPTV主要是指以PC为接收终端的IPTV。上海文广(SMG)、央视国际、南方传媒等相继取得IPTV牌照,其中国内第一个取得IPTV牌照的SMG旗下BesTV(百视通)现在拥有国内最大的IPTV用户。但国内IPTV囿于行业和行政壁垒,一直发展得不是很好,以电脑为终端来收视IPTV也并未体现其优势。

(二)在线视频收视

在线视频是指以网页为基础收看视频节目。国内主要在线视频有三种,分别是视频分享、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其中视频分享是指基于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或User-Created Content,一般简称为UGC)为主的一种收视方式。UGC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新方式,每个网民可以将自己DIY(Do It Yourself)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其他网民,其内容一般以微视频为主,国内代表性的网站如土豆网(Tudou.com)、酷6网(Ku6.com)及优酷(YOUKU)等。

视频点播一般是指专门机构生产的影视产品在某一网站供网友点播收视的一种收视方式。区别于UGC的内容,视频点播的内容一般比较专业化,其内容主要依赖的是各大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等,国内代表性的视频点播网站有搜狐高清等。

视频直播主要是指通过网页直播视频节目,这里的视频直播主要是指和传统电视台的播出同步。因此视频直播网站主要是指拿到网络电视台牌照的电视机构,国内代表性的如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cn)、上海网络电视台(bbtv.cn)及浙江网络电视台(tv.cztv.com)等。

(三)通过P2P为技术基础的电视软件收视

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它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来进行直接交互的一种方式。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链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也就是说在联网的电脑只要有一个基于P2P技术的电视播放软件就可以观看视频,而其好处是,观看相同视频的人越多,其收视的质量就越好。国内代表性的以P2P为技术基础的电视软件进行收视的有PPS和PPTV等。

(四)下载收视

所谓下载收视是指将视频内容通过网络下载到电脑中来,再通过播放器收视的一种收视行为。其下载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不过最通行的方式在国内是通过迅雷、BT和电驴(eMule)等软件搜寻“种子”,然后下载视频。其原理依然是基于P2P技术,一个文件的下载者们下载的同时也在不断互相上传数据,使文件源(可以是服务器源也可以是个人源,一般特指第一个做种者或种子的第一个发布者)可以在增加很有限的负载之情况下支持大量下载者同时下载,即相同种子,下载的网民越多,其下载的速度越快。国内主要提供视频下载的网站有VeryCD(VeryCD.com)等,S大学学生主要视频下载的网站SBT也属于这种网站。

三、青年亚文化与网络收视的相关研究

(一)青年亚文化的相关研究

长久以来,“亚文化”(Subculture)就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进路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亚文化既具有被主流社会群体所划定、又具有群体自我认同的特征:即,当社会中的某一群体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特征、具有了其他一些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便被称为“亚文化”(孟登迎,2008)。

而每一个亚文化群体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和表现,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定义来概括所有的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的不是同质性,而是异质性;不是标准化,而是差异”(Ken Gelder,2005:6)的亚文化研究主要是研究具有特殊行为方式的一群人,或者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

与亚文化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反文化(Counterculture)。亚文化和反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文化既可以作为一个完全独立于亚文化的概念被阐释,也可以作为亚文化的一个特殊形式被研究。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种亚文化对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构成了对抗或者挑战,这种亚文化便被称为反文化(皮艺军,2004:150)。因此,如对同性恋者的研究,既可以称为亚文化研究(李银河,2009),也可称为反文化研究。

亚文化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二阶段分别是由两个著名的学术研究基地——芝加哥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发起并形成规模,之后过渡到亚文化研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后亚文化研究时期。

亚文化的概念虽然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顿·戈登(Milton M.Gordoy,1997:40—43)于1947年提出的,但早在1920年代开始,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就开始对移民、犯罪青少年等亚文化群体展开研究,是最早的对亚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机构,最后形成亚文化研究的“芝加哥学派”。以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为代表的研究者最先运用民族志的方法研究移民、青少年犯罪以及社会边缘等亚文化群体(Ken Gelder & Sarah Thomton,1997:1),之后经科恩(Albert K.Cohen,1955)及贝克尔(Howard Becker,1963)等人的继承与发展前人学说,形成了芝加哥学派亚文化研究独特的“越轨亚文化”研究传统。

20世纪70年代,亚文化研究的重心转移到1964年成立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简称CCCS)所在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形成了亚文化研究十分重要的伯明翰学派。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借鉴了前期亚文化研究的方法,并吸收了众多理论,开创了运用符号以及仪式、风格来解释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的传统。伯明翰学派的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t,1957)、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61)、保罗·威利斯(Paul Wills,1977),以及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1979)、斯图亚特·霍尔(Start Hall,1976)等都为亚文化研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政治、经济及科技文化的巨大变革,信息的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互联网以及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也随之产生巨大的变化。伯明翰学派研究的立足点逐渐被软化,CCCS也终于在2002年被关闭。1980年代中期以后,学界没有继续针对亚文化进行集体性的专题研究,而只是把它作为中介文化和重要材料,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阐释(姜楠,2006),学者们更加关心的是在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引领下的青年人亚文化表现出来的虚拟性、碎片化、消费的符号化等一系列的特征(Muggleton & Weinzierl,2003;Bennett & Harris,2004;Hodkinson & Deicke,2007),形成了亚文化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后亚文化研究时期。

从研究的三个时期可以看出,亚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亚文化研究可以称为青年亚文化研究。本文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研究S大学学生的青年亚文化,以分析其在S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网络收视电视剧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网络收视的相关研究

对于电视/视频的网络收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传统电视及其节目在网络化、交互化的背景下如何生存发展;二是研究传统电视媒体的电视节目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三是研究基于互联网为主的网络视频/电视的相关议题。

任何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和形式的出现,都会冲击业已存在的媒体。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巨大的吸引力,已经使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意识到了危机,并努力地直面新的境况,谋求发展。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是网络电视/视频收视的一个研究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者或为电视媒体的从业者、或为之前一直从事电视研究的研究者,其基本的出发点和诉求点是:网络等新媒体出现会使原先单向、远程、广泛的传播消亡,而双向的、点对点以及互动的视频节目将大行其道(王明轩,2009),电视机作为一种媒体终端在将来将不复存在(Alexander B.Magoun,2007),因此,除了要积极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外,也需要打造平台型网站、改进数字化频道、扩展网络视频业务以及应用移动网络技术,最后达到提供全能数据库服务的状态,从而获得“电视的活路”(易绍华,2010)。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主要研究传统的电视媒体的视频内容在网络中的影响及其对电视产生的作用。自2008年起,李岭涛等就开始利用网络影响力对电视进行评估(李岭涛等,2008;李岭涛等,2009),以MBA案例写作的方式,从而形成一系列关于当年电视剧、电视频道等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的报告。另外,研究者也比较关注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在网络中传播,对电视及电视节目在未来的发展和走向进行探讨,既有从电视及电视节目本身来探讨的(李闯,2007),也有从网民的视角来分析其对某一类型电视节目的偏好(刘大先,2007;郑潇,2009),也有就单纯地研究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剧的(周宁,2007;胡元,2008)。

关于网络收视的第三个方面的研究者,打破了电视与互联网之间的界限,将视频互动媒介视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进行研究。在网络时代,看电视(做电视)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重新思考网络与电视之间的关系(Sharon M.Ross,2008),从媒介进化的角度而言,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媒介而存在,其不但具有独特的媒介特征,同时也会对传统的电视及电视的收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和作用(雷建军,2007),而IPTV的出现将会使网络与电视之间的界限被打破,逐渐融合,于是会带来全新的收视“电视”的体验(Wes Simpson & Howard Greenfield,2007;Johan H jelm,2008)。

由于网络中视频的收视也是一个新的传播现象,因此国内外对于其研究基本上处于现象描述和宏观趋势以及发展变化的研究,而理论的建构以及对网络中网民对视频节目的考察及研究还不太多或者只停留在比较表层的研究。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网民电视剧收视的研究,深入发掘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通过网络收视电视剧的特征、偏好,进而考察其独特的青年亚文化。

四、研究设计与限制

本文的研究资料来自对S大学(4)20位通过网络收视电视剧的学生的深度访谈。

S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S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有30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000余人。

S大学住宿条件相对来说一般,学生宿舍没有有线电视网和电视机,但学校免费提供校园局部网,因此S大学的学生登录学校内部网站、查询内部资料很方便,网速也很快,但用校园网登录校外网站则网速十分缓慢。这也形成了S大学学生使用网络收视视频的局限性,即在学校免费提供的网络环境下,不能使用IPTV,在线收视和用P2P软件收视视频节目都会比较卡,因此S大学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内部网站下载视频来收视。

基于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背景,本文采取立意抽样的方式,选择S大学住校、拥有个人电脑、经常性通过内部网站下载电视剧或者曾经使用内部网站下载电视剧收视的受众进行访谈。20位受访者有5位为研究者的同学或朋友,另外15位采用滚雪球式,通过几位同学和朋友的介绍,从而获得合适进行访谈的对象进行研究(20位受访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20位访谈者的访问时间从2010年1月直至2010年11月,访谈采用当面访谈、电话访谈、MSN与QQ访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其中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并未录音,但记录了谈话的要点,整理出后复述给被访谈者听,得到其确认;MSN及QQ访谈以文字记录为准;以框架内非封闭、非正式访谈为主,每一位对象都经过了3次及3次以上的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从15分钟到1小时不等。

一般通过校园内部网站——SBT网站——下载电视剧要经过开始、检索/浏览、下载、观看、反馈等5个步骤,访谈大纲以这5个步骤为框架,访问受访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电视剧收视的基本偏好,借助于访问者的回忆,重现其收视电视剧收视的脉络情境,从而了解S大学学生通过网络收视电视剧的行为特征及偏好。

在研究限制方面,受制于研究者的人脉、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所获取的样本并为涵盖S大学所有具有代表性专业的学生,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代表国内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收视电视剧的经验;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不能代表国内年轻人通过网络收视电视剧的经验,不同学校及不同收视环境下的年轻人在网络中通过什么方式来收视电视剧,其特征与偏好有何差别,人群特征有何变化,以及所学专业、所属年级和学历差别等对电视剧收视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所表现出来亚文化,都是可以继续探讨的,并不是一个小规模的质化研究所能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在S大学特定的网络环境下,学生们收视电视剧的动机、目的、偏好等,因此研究的结果在于呈现电视剧网络收视所体现的独特的青年亚文化。

表1 受访者基本资料(5)

img128

五、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在SBT网站获取电视剧的整个流程作为架构,针对受访者开始、检索/浏览、下载、观看以及反馈5个步骤对访谈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果及所引用文字均来自受访者的访谈内容,文末的括号内表示受访者在表1中的代码以及摘录的访谈的时间。

(一)开始

通过网络收视电视剧的网民的收视行为,源自其各种不同的需求和动机,但有的时候这种需求和动机是无意识的偶然获取的。在有意识地寻求电视剧来观看的学生中,其主要的目的和动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磨、打发时间,寻求娱乐,另一是因为专业研究的需要主动寻求电视剧观看,娱乐消闲是辅助功能。

我平时朋友也不太多,我也不太喜欢出去玩,算是大家眼中比较“宅”的那种人吧。那在寝室里面待着干嘛?除了睡觉,下楼吃饭,剩下的时间就上网喽。老是逛论坛什么的,也没有意思,看电视(指看电视剧)就比较好了。一般一个电视剧总有个10几20几集,时间就很好打发了。不过也有个坏处,电视剧这个东西,看了就上瘾啊,还是很浪费时间(O,2010-04-06)。

大部分被访者观看电视剧的理由都跟O差不多,即通过电视来消磨时间,获得娱乐,这也是大学生们看电视剧最主要的动机。但也有除了娱乐之外的其他目的:

我就是因为喜欢看电视剧才考这个专业的,博士论文也是写关于电视剧的。以前看电视纯粹是兴趣,现在看电视剧兴趣当然有,但是更主要还是要为写论文积累文本资料。你总得看了,才能写出来东西吧。我没有觉得痛苦,倒是在写东西写得很辛苦的时候,看电视剧很能放松。所以院里面其他专业的同学都羡慕我,说我是玩着玩着就把论文写完了,哈哈(E,2010-03-21)。

除了O、E这样的目的和动机来主动收视电视剧之外,还有为了学习英语(A,2010-08 03;G,2010-01-23)、日语(H,2010-06-06),练习听力而收看电视剧;也有因为喜欢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而主动寻求该地的电视剧收视(R,2010-09-13;P,2010-09-13)。

学生们第一次接触SBT网站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在学校的BBS上看到SBT的版块,因而开始下载电视剧观看(C,2010-10-11);一种是在学校网站的主页上无意中看到SBT主网站(6)的链接,找到SBT从而开始通过网络下载电视剧收视(Q,2010-03-21),这两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同学或朋友的介绍而知道该网站,从而开始下载并收视电视剧,访谈对象J的经历比较具有代表性:

我记得是有一次,我们班上住另外一栋楼的同学说她很喜欢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特别搞。我就喊她传几期给我看。看着看着我也上瘾啦,哈哈,就老喊她传,呵呵,可能她也烦了吧。她就说,你自己下载BT软件自己下来看嘛,反正学校里面很方便,比QQ传也慢不了多少。我就下了个软件,在她的教导下就开始下《康熙》。哎呀,一下,我才知道SBT上面那么多资源啊,我简直高兴惨了。除了下《康熙》,还下电影啊,电视剧啊,一发而不可收拾。不过我很早就改用迅雷来下载了(J,2010-07-07)。

(二)浏览/检索

有研究显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而且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网络操作和实践能力”(詹小路、王淑华,2010)。当大学生们了解了SBT网站,以及能够运用网络软件下载电视剧进行观看以后,就会听凭自己的喜好主动地在网页上浏览/检索相关电视剧的信息,以下载收视。

SBT网站本身会对发布的种子做一个基本的分类,分为电视、电影、动漫、学习、软件、音乐、游戏、综艺、体育以及其他10个部类,电视剧全部集中于电视栏内。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等选择浏览。

浏览检索的频率主要有经常性浏览(B,2010-09-18)、一般性浏览(I,2010-02-26)及偶尔浏览(F,2010-03-03)三种。

我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面对着电脑。写论文、看文献资料,也会累,我换脑筋就是去SBT看看有没有新的好的种子,所以我几乎每天都会无数次打开SBT,至于多少次,我自己也说不清。因为那么多人做种,网站更新是很快的,我一般打开主页,有新种子,我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是自己喜欢的就下(E,2010-03-21)。

浏览/检索的频率并不代表S大学学生收视电视剧的频率,如H就属于一般性浏览,但其对电视剧的收视确是经常性的:

我一般情况下,会在晚上回寝室的时候打开电脑,查看下今天有哪些新的种子上传。因为我是学日语的嘛,所以会更加关注一下日本的电视剧。可惜的是网站上上传日语电视剧的种子不太多,倒是美剧好多啊,要是日剧这么多就好了。可能是大家不太喜欢日剧的原因。既然没有那么多,我也没有必要经常上SBT查看,一般一天上一次差不多了。做种的话,一般当天还是会做的,所以,也不至于有了好的资源,我下不到。上传的日剧实在是太少了,《东京爱情故事》(7),我都看了好几遍了,虽然太老了,哈哈(H,2010-06-06)。

经常性浏览、一般性浏览和偶尔浏览基本上反映了大学生浏览电视剧种子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有新的电视剧更新以及受访者对某个种子特别期待的时候,就会不停地登录SBT网站查看是否有该种子出现:

我其实不算那种特别狂热的电视剧迷,我更喜欢看电影一些。但是我挺喜欢看美剧的,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越狱》(8),哎呀,麦克(9)好帅啊!你不知道,等到要更新(电视剧)的时候,我就会不停地去(看网站的)更新,看看有没有种子出现,呵呵,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好久。我们同寝室的人都说我怎么变得这么不淡定了。哎,谁叫麦克那么帅呢。《越狱》之后,就没有这样过了,一般也就一两天浏览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资源(I,2010-02-26)。

(三)下载

由于是内部局域网,电视剧的下载速度对于下载者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因此理论上只要有访谈对象喜欢的资源,他们就会下载。一般情况下,下载的频率会与浏览/检索资源的频率呈正相关,即浏览的频率越高下载的可能性就越大(B,2010-09-18;E,2010-03-21)。而实际上,下载除了与浏览频率有关之外,还和下面几个因素相关。

首先是电脑硬盘的大小。个人电脑是种更新很快的电子产品,其硬盘的大小会随着电脑新旧程度差别非常大。D就表达了他的困扰:

我的电脑是80G的硬盘,现在看来已经非常小了,买时是最大的。现在电脑里面几乎都没有什么空间了,都是些电视、电影。看美剧,一集集更新的那种,看一集删一集,有的时候来不及看,就会越积越多。删又不舍得,不删又没有空间。有些很经典的,像我电脑里面就存着《老友记》(10),十几个G呢,我一直都没有舍得删。所以,现在除非看到非常想看的会下载一下,否则都没有怎么下载了(D,2010-08-29)。

与电脑硬盘大小相关,种子文件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下载的热情。受访者们普遍表示对电视剧画面质量没有过高要求,反倒是对文件大小的敏感性比较高。

除非是我特别想看的电影,否则超过1个G的种子,我肯定是不会下载的。要是电视剧的话,就更不可能了。哦,所有剧集加在一起超过1个G,或者几个G我是能够接受的。有时种子会出现HDTV,就是高清电视剧。一集电视剧就几个G,这种的,我肯定不会下。播放看起来画面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那么大,下的时间长,还占空间,划不来。一般100~200M,最多300~400M的质量就很好了,电影的话,这么大小质量也不差了(S,2010-10-10)。

另外,种子的多少也会直接影响到下载的频率。学校生活有其特殊性,即有寒暑假,而在寒暑假时期,学校内种子的数目会急剧减少,这会客观上影响学生们的下载。而喜欢美剧的同学因为美国电视剧生产也有个播出季的问题,在非播出季,其电视剧的种子就会变少,直接影响同学们的下载。

今年过年我没有回家。学校里面人好少哦。都没有什么人在SBT上面发种子,幸好我原先电脑里面存了一些东西,要不是这个假期我简直要闷死了哦。但是到了后期,该看都快看完了,哎,我就无聊死了。没有办法啊,大家都回家了嘛。有的时候想,电脑下虽然方便,但还是电视好,哈哈,想啥时候看就啥时候看,不受限制(L,2010-09-18)。

另外,期末考试时期和法定假日,种子会比平常时日多起来。前者主要是很多同学发种子求“人品”以“保佑”考试通过,后者是学生们空闲时间比较多,因此发布的种子也比较多。但前者因为大家都在备考,所以下载量不会明显增加,而后者增加的就比较明显(K,2010 04-06;M,2010-07-07;同时结论的得出也来自和SBT管理员之一LLL的讨论)。

(四)观看

观看即收视,是这五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期的三个步骤,从开始到浏览/检索到下载都为是为了服务于电视剧的观看。而作为学生群体,娱乐活动和项目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丰富的时候,电视剧等的观看就成为一种很不错的选择。有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收视,也有以其他目的为主娱乐消遣目的为辅的收视,但通过采访调查所知,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比较容易形成比较稳固的收视习惯。

学业肯定会很忙,但是也还没有忙到完全没有时间放松和休息。我一般情况下通过看美剧和韩剧来放松自己。同时,看美剧还可以胡乱地学下英语。韩剧嘛,主要是看美女帅哥。一般韩剧会全部都下下来,然后用很短的时间看完,没有办法,看个头不看尾很难过。但是看多了,韩剧有些有点弱智。我现在看韩剧没有那么多。现在主要看美剧还有国内的电视剧。美剧几乎有更新的都看。一天大概看2、3集不同的,都坚持好久了(N,2010-11-01)。

这种稳定的收视习惯实际上和电视剧的生产机制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美剧就可以在学生层中培养固定的受众,是因为美剧理论上只要观众喜欢就可以无限度地制作和播出下去。所以,在观看美剧和其他电视剧的时候,学生们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持续地收视美剧,而对于大陆等地区的电视剧则是在集中的时间内将其收视完(A,2010-08-03;P,2010-06-06)。

除了电视剧本身制作的方式客观上决定了学生们的观看特征之外,其观看还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和方式。

首先,在观看时间上,青年学生的观看几乎不怎么太受时间的限制。除了本科生的学业相对来说比较繁重需要上课之外,受访对象中硕士生和博士生课会比较少,因此他们在观看电视剧上几乎不会选择特定的时间,只要有需要,只要有时间,都会进行观看(C,2010-10 11;E,2010-08-03;S,2010-01-23)。

其次,电视剧的观看一般情况下是独享行为。即不太会出现几个人共同坐在电脑旁边一起观看同一部电视剧的情况。

电脑屏幕那么小,自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快进就快进,想不看就不看,当然是自己一个人看了。别人想看,我传给他就好了啊。或者他自己不会下啊?在家看电视的话,可能和父母一起看,在寝室里面我还没有怎么发现。我们寝室还出现过4个人共同看一部电视剧,当然都是在自己电脑上戴起耳机看的(G,2010-08-29)。

再次,虽然有些电视剧会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但是至少在一个小群体范围内,每个人不同的喜好决定了其观看电视剧的类型会有很大的差别(T,2010-02-26;F,2010-09-13)。

最后,大部分年轻人并不是纯粹为了放松而观看电视剧,几乎所有的电视剧的观看都是在除了娱乐消闲之外有另外的附加目的,而这些附加目的并不是传统的传播学理论如“使用与满足”所强调的情感需求以及交际的需要等,而是为了获得知识或提升生存的技能(E,2010-07-07;H,2010-08-03)。

(五)反馈

反馈是指受访者在收视完电视剧之后的行动,即是否与人分享自己的观看体验,是否回帖感谢发帖者,以及是否继续“追”这部电视剧等。

首先,关于是否分享自己的观看体验,访谈对象S的回答比较具有代表性:

不会。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去说自己看了什么。因为大家各看各的,又不是全民追一部剧的时代。很多时候,你提了某个电视剧,别人可能根本没有看过。再说,有的人看美剧,有的人看韩剧,有的人看日剧,有的人还喜欢港台或者大陆的,怎么分享呢。特别有感触的电视剧,会写一些剧评发到网上去。但如果别人提起的话,会一起讨论下,但这种情景不多。通过电视看电视剧的有可能这样,但用网络看,好像不太会。有时候别人如果要问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要推荐的话,会推荐的,这个跟你主动说好像不太一样(S,2010-06-06)。

其次,关于下载了电视剧之后是否会回帖及感谢做种者,大部分的访谈对象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而这也基本符合研究者对SBT网站的观察,基本上有回帖的种子贴很少,有也是SBT中极度活跃的人物的发言,大部分的网友保持着“潜水”的状态。

我好像只回过一次还是两次帖子,那还是因为种子不能下载的时候,提醒做种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这里交流。虽然我心里很感谢发种的人。下载的数量已经足够说明大家对某一个种子的喜爱程度,回不回帖好像也不重要。做种的人也不重视这个,至少我这么觉得(C,2010-08-03)。

再次,关于是否会做种分享自己的电视剧资源。BT或者网络的精神要义是提倡分享,正是因为有这种分享精神,众多的电视剧才会被作为种子发布出来,供其他人来下载,从而能够实现收视。因此,分享精神对于BT网站的成长及发展都十分重要。但受访者大部分给出的答案是不会做种,访谈对象B说法比较有代表性:

我不做种是因为,我都是下载别人的,就是说我有的别人都有,那么我重复发干嘛?如果别人求种子,正好我有这个电视剧,我可能会做种的。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怎么做种。不是有SBT的管理员们嘛,他们会做种的。他们有方法,知道在哪里找最新的资源然后做种。呵呵,我不是不想分享,是我觉得没有必要(B,2010-10-10)。

最后,关于是否会继续“追”某部电视剧。“追”是持续地观看某部电视剧的形象说法,比如说《越狱》一共制作播出了4季,如果一直追这部电视剧的话,应该是从2005年一直看到2009年。受访者基本上表达了对自己比较喜欢的某部或者某类或某国电视剧的特别偏好,只要喜欢看就会一直追看下去,这说明学生们对电视剧的忠诚度还是很高的(R,2010 02-26;G,2010-08-29),但也会因人而异,有的时候会觉得突然间“腻烦”了,就会不看了(F,2010-04-06;K,2010-03-03)。

六、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探讨的是大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收视电视剧,发现在开始下载收视的动机、下载收视前相关电视剧信息的检索/浏览、电视剧的下载、电视剧的收视,以及收视之后的反馈,都具有丰富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总结来说,有几下几点发现:

(1)除消闲娱乐之外,电视剧的收视都有特定的目的。本次的访谈中,可以发现娱乐虽然也是电视剧收视的主要动机之一,但几乎所有的受访者收视电视剧都或多或少伴随着其他动机,这直接体现S高校受访者电视剧收视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比如直接服务于论文的写作、锻炼语言的听说能力以及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与风情等。为了这些缘故,通过网络下载电视剧收视的网民,会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目的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收视电视剧,在获得观看快感和心理满足的同时,也兼顾到学生学业和素质的提升。

(2)电视剧的信息检索/浏览与下载一般情况下是伴生的,电视下载者会遵从自己的兴趣和目的主动进行电视剧检索,而一般情况下只要看到自己想要的电视剧种子,就会立刻进行下载。由于学校时间安排与社会一般情形不同,信息的检索和电视剧的下载会呈比较明显的时段变化,一般寒暑假时期,种子的上传及种子信息的检索与下载都会变少,在考试期间,种子上传会变多下载却变少,在一般的节假日种子上传以及检索下载都会变多。另外,呈现独特的青年亚文化特征的是受访者对电视剧信息的检索几乎不会因电视剧制作的周期而发生太大的变化,一般受访个体的信息检索和下载频率会比较稳定。

(3)电视剧的收视一般不受时间限制,并且在收视之后,受访者很少会进行反馈。在收视上展现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是,大部分受访者可以任意地支配时间来收视电视剧,而不必对自己在电视剧的收视的时间段上有特别大的约束。电视剧的收视一般情况下是个人行为,具有独享性,很少发生几个人共同用一台电脑看同一部电视剧的情形。在电视剧收视完后,受访者几乎不太会在现实生活中分享自己的观剧体验,将电视剧进行分享的做种者的努力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理所当然,普通的通过网络下载电视剧进行收视的青年学生很少会做种分享自己电脑上存有的电视剧。

本研究将通过网络下载电视剧收视的青年学生访谈作为分析资料。然而访谈的结果却发现,除了通过SBT下载电视剧外,很少有其他方式观看电视剧。受访者们对SBT网站有非常强的依赖性,如果遇到技术故障或者网站维修等情形时,受访者们普遍表达出比较郁闷的情绪。用网络收视电视剧的方式还有通过IPTV收视、基于P2P电视软件收视以及在线收视几个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期待可以进行相关收视行为的研究,从而探讨这几种收视所表现出的青年亚文化,并对比这几种收视的青年亚文化的异同。

另外,本研究只关注于青年学生们电视剧收视所呈现的青年亚文化,是以收视群体作为主体进行研究,并未研究发帖做种者的电视剧收视以及进行做种的目的、动机所展现出的青年亚文化的研究。

同时,青年们对于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在网络中传播的版权问题的看法也值得深入研究。

最后,受制于研究者的人脉关系以及时间、精力和财力等,本文的访问对象仅限于S大学的学生,也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对不同的青年群体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具有不同人口变量的青年人电视剧的网络收视,以了解其青年亚文化。

【注释】

(1)本文系作者负责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校传媒基地项目“新媒体对电视剧收视影响研究”(项目号: 2009ZGXJ0903)的部分成果。

(2)吕鹏,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3)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一般情况下是指电视的播出内容。由于网络的出现,使电视可以不通过电视机作为终端来进行收视,但网络中影音内容除了原来的以电视组织为主给我们提供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如UGC等,于是对于网络中影音内容该如何命名,业界学术界还没有完全能够达成一致。不过基于约定俗成,一般情况下将所有的影音内容都称为视频,本文的视频取此意,但最主要是指电视组织和机构生产的内容。

(4)由于本研究涉及S大学的BT网站,以及版权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已颁布条例取缔了国内很多非法的BT网站,S大学的BT网站为学生内部使用,且不涉及营利问题,但为了避免给S大学及其BT网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以S大学指代研究学校,以SBT指代所涉及的S大学的BT网站。

(5)访谈对象年级以2010年下半年年级为准。

(6)SBT网站是一个独立的网站,但是这个独立的网站附属于S大学一个更大的网站,算是其一个子网站。

(7)《东京爱情故事》(东京ラブスト!リ!),日本富士电视台(Fuji Television Network Inc.)制作并播出的12集电视剧,1991年首播。该剧对国内“70后”、“80后”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剧中女主角赤名莉香,被中国网民亲切地称为“永远的莉香”。

(8)《越狱》(Prison Break),美国福克斯(FOX)制作并播出的电视剧,自2005年8月29日开始播出,一共出品了4季。该剧在美国反响平平,但却在中国网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9)《越狱》男主角。

(10)《老友记》(Friends),又翻译为《六人行》,美国NBC电视台制作并播出,1994年开播,2004年停播,共播出10季,是美国历史上也是在全球范围内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之一。国内网民常常把《老友记》当成了解美国文化的窗口,也作为练习英语口语及听力的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