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现状

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现状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我们不得不警醒自己,我国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依然有很大的劣势,我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很低,中华文化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本书首先将综述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现状,再进一步分析造成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进而提出措施和策略。

“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结构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国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所在,进而反映一国文化产业的结构特点,为一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亦是如此,文化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不得不警醒自己,我国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依然有很大的劣势,我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很低,中华文化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在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前,中华传统文化得不到认可,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得不到开发和利用。此外,知识密集型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占的比重较小,文化产品缺乏创新与高新技术的支持。本书首先将综述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现状,再进一步分析造成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进而提出措施和策略。

(一)国际文化贸易得到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手段逐步提高,这与国际间的贸易是分不开的。尤其近些年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等,都为我国文化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遇。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文化消费也逐年增加。随着国际交流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国际文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外,随着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进行,我国涌现出了许多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国际竞争力逐渐提高,文化产品输出量也呈增长趋势,国际文化贸易得到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中涌现出了一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演艺、动漫、游戏业等,成功打造出一批文化会展节庆活动。并且,国家还着力推进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此外,我国还与外国签订主题公园文化产业项目,随着多个主题公园项目的完成,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主题公园出口国。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旅游、学习、娱乐。仅以旅游业为例,每年接待外国游客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代化科技技术的渗透,改善了人们文化消费的结构,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方式,同时也成为外贸活动新的增长点。

大型国际会议或者合作组织会议在中国的召开也促进了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仅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几个小时的开幕式可以说气势恢宏,把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全世界的人民大饱眼福。这是一场文化盛宴,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它带领全世界人民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风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家,一场奥运会开幕式让人们重温中国的文明史,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现代文明,都囊括其中,让人回味无穷。难怪这场文化盛宴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并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誉。北京奥运会为全世界人们认识北京、了解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次文化盛会向全世界展现了具有典型特征的中华文化,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北京奥运会以全新的姿态,诉说着中国过去的辉煌,预示着中国更加灿烂的明天。像这样的文化盛会必然会树立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中国的文化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和认可,这必然会对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贸易逆差严重

“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是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我国很多文化产品,尤其是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进口。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很多产品都是依赖于进口的。我国在国外尚未形成完善的海外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利用外资率也比较低,文化产业在国外的发展阻碍重重,文化产业国际化还缺乏经验。我国的文化贸易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及其不相称,不用说美国、英国等这样世界发达国家,同韩国、印度等邻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 汉语受到冲击与文化身份危机

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是汉语受到严重冲击。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英语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占据了上峰位置。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甚至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英语都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从小学开始就是双语教学,甚至有些幼儿园也是以双语教学为特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英语四、六级考试是许多大学生最棘手的困难,也是他们将来就业的重要凭证。许多招聘单位,甚至包括一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也明文规定应聘者的英语等级。再者,在评职称、职位晋升等方面,英语也是政策规定中必须要考查的科目。很长一段时期,英语都备受追捧,各种英语兴趣班和特长班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相反,语文、历史等科目却遭遇冷落。我们知道,母语是我们文化身份的标志,是几千年文明的积聚,我们的母语不能长久以来受到冲击却得不到保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母语的生存境况,关注母语,热爱母语。历史教给我们,当日本军占领了东北,要推行日本语,其目的就是要麻木人们的思想,逐渐使人们丧失文化自觉意识和国家情怀。如今,汉语受到英语的严重冲击,我们却很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悲哀。以电影《喜福会》为例,在影片中,汉语是四位母亲的母语,是她们之间交流的工具。然而,她们的女儿们却不愿用汉语和母亲交流。因此,影片中时常会出现女儿们用英语问,而母亲们用汉语回答的场景。女儿们拒绝说中文,她们甚至嘲笑母亲说汉语,并对母亲们的说话方式产生反感。在女儿们看来,母亲的英语是蹩脚的,她们希望母亲能说流利的英语。如:丽娜的父亲是美国白人,然而,和母亲单独在一起时,母亲总喜欢说汉语。另外,汉语在美国的边缘地位还体现在美国人对汉语的不理解上。如:影片中的一位女儿请男友到家里吃饭,母亲呈上最后一道菜时说了句:“这个菜味道偏淡,不会好吃。”熟悉汉语的人都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而女儿的男友却说:“加点酱油就好。”这印证了汉语在世界上的边缘地位和尴尬境地。作为外来语种,英语对汉语的生存状况已经构成了威胁。朱竞(2005)、潘文国(2008)都针对汉语危机发表了著作。英语在中国的广泛使用,不仅涉及语言本身的地位这一问题,而且还关涉到文化身份认同的力量。语言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积淀,是区分自我和他者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系统构建是殖民统治的工具和途径:“当语言突破符号系统的意义表达范畴并由此上升到民族国家话语构建与殖民主义想象时,语言问题从语言学走向了真正的政治实践。”

① 杨席珍:《英语全球化:语言与身份危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58页。

汉语,无论从语言的力量,还是从传播的力度上来说,都受到了英语的严重冲击。汉语地位的弱化,不仅表现在汉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国际交流与传播中,地位低下,在国际社会中没有话语权;还表现在国内,很多年轻人对汉语掌握的不够熟练,不能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更不用说古代汉语了。年轻人日常交流中流行时髦的英语,尤其是电视节目。汉语地位的弱化,是民族语言被边缘化、民族文化受到冲击的、国民文化身份认同力衰弱的体现。汉语在国内和国外的生存境况着实令人担忧,这的确不是杞人忧天。汉语危机会削弱国民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热爱和追崇,会导致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如果汉语地位低下的境况得不到改善,就会严重削弱中国文化的地位。在文化重塑的过程中,汉语地位的改善不仅是民族话语体系的构建,更是民族身份认同的构筑。

2. 文化产品进口远远大于出口

文化产品进口远远大于出口,这是我国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的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茶叶、丝绸、瓷器、戏曲,等等,还有众多的文化遗址。然而,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进口大于出口的形式着实令人咂舌。西方的电影、音像制品、游戏软件、文学、服装、饮食、节日、图书等,大量涌入国内。可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数字与进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值得警醒的是,“韩流”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都很盛行。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在网上异常火爆,没有看过这部网络热播剧就要被人认为是落伍。这部电视剧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可是,我们必须要明白,韩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中国。加强对文化产品的认同感是扩大文化产品出口的渠道之一,然而,我国出口的文化产品由于其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而出现“文化折扣”,从而导致文化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此外,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可以说都属于亚洲文化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中国的文化产品很难在欧美地区打开市场,难以适应这些地区的文化消费需求。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与欧美国家在主题思想、价值观念、文化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与欧美市场接轨的渠道。总之,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没有将本土化与国际化真正结合起来,文化产品走出去尚未被国际市场所接受。

3. 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很不成熟,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缺乏市场竞争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尤其是美国,其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GDP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总体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并且尚未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正确的政策指引,假冒伪劣产品充斥文化市场,色情、暴力、庸俗、迷信等文化产品仍在市场上流行。文化资源优势尚未真正得到开发,还没有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产品缺乏科技和创新,国际竞争力不足,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落后,缺乏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

(三)文化误读

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到国外,往往会造成文化误读。复杂性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典型特征,由于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深,并且没有采取正确的表达方式,中国的文化走出国门后,往往只是单方面的“送”给对方,而并没有被对方吸收和融合。文化误读往往给中华文化的传播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由此造成中国文化在国外遭受排斥甚至抵制,无法达到真正的对外交流。“一般来说,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洞见’,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读。”[2]如,中国的孝道时常会引起西方人的误会,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提倡忠、孝,即,儿女对父母要孝敬、顺从,然而,这往往会引起西方人的误读。以电影《喜福会》为例:琳达遵从母亲的意愿,十二岁时就出嫁到黄家做媳妇,而且决心要为父母争口气,不让双亲在婆家面前丢脸,要做个孝顺的媳妇。再如:安美的母亲被外祖母赶出家门,然而在外祖母弥留之际,母亲按照传统秘方,心甘情愿“割肉救母”,以此表达她的孝心。中国的传统美德往往遭受外国人的批评,认为中国是个封建落后的国家,妇女在中国的地位低下,没有人身自由。事实上,尽管封建思想在中国存在了很多年,但现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开放、民主、自由的国家了。可是,影视资料传达给国外受众的信息往往被误解,有很多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是通过影视资料获得的,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依然是旧时的模样。

我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学习目的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系统掌握中外文化的现实,创新中国文化,及时扫除文化交流的障碍,了解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和习惯,消除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深刻认识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背景、文化理念,促使外国人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并且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增添中华文化的魅力。总之,消除文化误解、避免文化误读的最佳方法就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国的文化,成功实现跨语境之间的文化互动。要想实现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和交流,就要深刻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采取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实现与异质文化的良性互动,引起全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共鸣。

(四)国家形象的扭曲

国家形象与一国的信誉、声望、舆论、评价等紧密相关,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国家形象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假如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许多其他困惑和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3] “中国威胁论”对我国国家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国外报刊、杂志、影视作品、网络等,也不同程度地将中国描述成缺乏民主、封建落后、愚昧无知、侵犯人权、贪污腐败的国家。再者,部分中国人素质低下,往往也会有损国家的形象。如:不注重社会公德,不遵守纪律等,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在强大的负面势力重压下,中国国家形象被妖魔化,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澳大利亚学者John Lee(2009)也讨论过中国国家形象被妖魔化这一问题,在他看来,中国越是做得好,似乎就越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怀疑,也就越具有威胁性。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软权力是国家形象得以塑造和能够塑造的基础。国家形象是软权力的再现。国家形象是国家软权力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形象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选择与国际关系的状态,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实力或权力。”[4] 在当今这个网络和传媒技术很发达的时代,影视资料对中国的“妖魔化”描述更是给中国形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无疑使得中国移民在国外备受歧视,形成了的“他者”身份。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构造和想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视作品。我们以电影《喜福会》为例,来看看对中国形象的丑化程度。影片中安美的母亲被吴清强暴,这让她遭受了莫大的耻辱。安美的外婆把她赶出家门,兄弟姐妹也不愿再见到她。或许西方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莺莺,她被丈夫欺骗,绝望之时竟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儿子。再者,影片中的中国是一个封建、战乱的国家。流离失所的难民急着去逃命。逃难中的吴素云由于染上痢疾不得不舍弃襁褓中的双胞胎女儿,原因很荒谬,只不过是封建迷信思想使然罢了,人们认为连带收容女儿与患病的母亲是不吉利的。吴素云向一个中国男人求救,却遭遇到冷冰冰的拒绝。影片中的对晾衣绳上破烂衣物的特写也足以让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何等的贫穷和衰败。四位母亲早期的不幸经历迫使她们逃往美国,去寻找不依赖于丈夫的新生活。这似乎是要告诉受众,美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中国社会中的女人都是受压迫的,没有自主权。再如:龚琳达年仅四岁时就被“媒妁之言”许配给了姓黄的大户人家做媳妇,而其丈夫是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小孩。婚后婆家急切想要个孩子,琳达利用婆家对神灵的迷信逃了出来。这很有可能让西方的读者误认为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迷信的国家。事实上,中国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不再是影片中的落后愚昧的时代了,影片中的中国形象很容易形成对中国的刻板化印象。总之,影片给中国形象定下了贫穷落后、封建迷信的基调。

改善中国在其他国家的心目中的形象,就要有宽大的胸怀,有战略家的眼光,丰富文化内容,改善传播形式,改革传播途径,增强对外宣传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种形象”,即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大国形象”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象征;我国是东方大国,理应做表率,促进东方的发展;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本国国民负责任,并且承担着对全世界人民负责任的重任;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五)道德滑坡和人文精神的迷失

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侵蚀十分严重。当代便捷的通讯技术和交流手段更是加速了西方文化侵蚀的步伐,网络、媒体、图书、饮食、服装、娱乐等,无不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生活习俗得不到弘扬,并且,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语教育的过高追捧,使得国家文化教育,尤其是国学教育断代了很多年。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受到冷落,甚至连春节这样的盛大节日也受到冷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甚至愚人节,都备受追捧和推崇。在文化市场上,《哈利·波特》《蜘蛛侠》等畅销书和影视剧,是年轻人的最爱。他们吃的是肯德基,看的是韩剧,弹奏的是爵士和摇滚,唱的是英文歌,就连中国歌曲中也要时常夹杂着英语,好像英语是有文化的代名词。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吸引了千百万中国人的眼球,引得无数年轻人为之倾倒。一部由美国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将中国的传统故事打上美国文化的印痕,不仅获得了巨额票房利润,还严重影响了中国的青少年。手机要用进口的,汽车不能选国产的,吃西餐是时尚,否则就是落伍了。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成了西方文化的忠实信奉者和追捧者,也成了西方文化的消费者。我们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入侵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了,随着各种文化产品的流入,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相伴而来。西方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如自私、拜金主义、黄色文化等腐朽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丧失了道德感,价值观念混乱。更为严重的是,西方人的某些恶习,如吸毒、暴力、色情、功利等非道德现象,每时每刻都在通过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大量涌入国内,腐蚀了很多人的精神。电视节目每天上演的是很多恶搞而又无意义的、推崇拜金主义的综艺节目,或者是色情与暴力并存的电视剧。网络上流行的歌曲尽是爱情歌,不是爱得死去活来,就是失恋后的消极沉闷。种种文化冲击都使得中国传统道德丧失了凝聚力和吸引力,更失去了教育的根本意义。“……泡吧、摇滚,起英文名,听英文歌,追逐时尚,缺乏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些年轻人生活的常态,他们在对本国政治与意识形态不以为然的同时,更倾向于西方的观念和文化。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遏制,将会削弱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消解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危害国家长治久安。”[5] 此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价值观的侵蚀,对国民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道德滑坡和人文精神的迷失。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均遭到挑战,面临着危机。我国的传统美德倡导“仁义礼智”“天人合一”等文化理念,它强调的是人文情怀,恪守的是“仁爱”“谦恭”“和谐”等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决不能迷失了方向,被西方腐朽的思想迷惑,忽略传统美德的教育。“面对斑驳陆离的文化图景,人们的文化家园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致‘我是谁’竟成了问题。这种问题带来的后果,不光是观念上的迷离,更重要的是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的动摇。一旦文化根基发生动摇,整个民族的发展必然面临灾难。”[6] 在强大的西方文化势力的重压下,我们不能迷失了方向,而是要真正维护自身的文化安全。

(六)文化产业国际化受阻

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通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获得经济效益。但同时,还具有扩散性,在文化产品的销售与消费过程中,具有传播性的特征。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不断加强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结果,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生产出适应现代化生活的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主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文化产业具有竞争性,在国际竞争环境中,优势文化战胜劣势文化。“文化战争”一词的诞生,正是竞争性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营利性”“传播性”“竞争性”,是文化产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最为显著的三个特征。正是由于文化产业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才促使各个国家进行文化贸易,传播自己的文化;正是由于文化产业具有传播性,才导致了各个国家文化产业之间的竞争。其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强势文化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传播其文化,以此来击垮弱势文化,危及弱势文化国家的安全。所以,在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得不时刻警醒强势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威胁。

“目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规模小、数量少、效益低,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年文化积淀的文化大国不相称,也与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地位不相符。” [7]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强势文化的侵袭下,其国际化的进程受到阻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较好地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然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早许多年来发展文化产业,我国的文化始终处于被动、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

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戴维·罗特科普夫曾经说过:“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那么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民意愿的价值观。” [8]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逐步引发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正在遭遇不断被弱化的危机,文化产业被庸俗的产品所充斥,国际化进程正在被西方化所阻碍。文化产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遭遇种种侵蚀,是由于在国际文化的碰撞中,中华文化民族性、独特性,以及文化自我认同的丧失,在外来文化的侵袭下,没有保护好本国文化,保持民族个性,没有将自身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而是对外国文化顶礼膜拜,漠视甚至蔑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根基,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保护、创新、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警惕“文化霸权”“帝国主义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采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应对外来文化的侵蚀,就会逐步拓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渠道,加快其国际化的进程。

文化贸易逆差的根源长久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都是逆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历史原因、经济实力、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等等。只有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探析,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历史原因

在世界文化历史上,我国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人民曾经创造了丰富而又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在盛唐时期,丝绸、瓷器、茶叶、服装、语言文字等,都是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学习的榜样。然而,到了近代,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及之后的妥协退让政策,将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推向低谷。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英、法、日、意等国家掠夺了中国大量的文化财富;文化遗址也遭遇到外国势力的破坏,文化贸易逆差甚是严重。中国的文化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遭遇了空前的劫难。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的近代史却是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文化也在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西文化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差距。新文化运动虽然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激进分子极端的西方膜拜主义鄙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主张抛弃儒家文化,一味地效仿西方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我国采取了多种促进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可是,“文化大革命”再一次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发起了进攻,尤其是儒家文化,再一次遭遇了空前的劫难。20世纪70年代末的对外开放政策,再一次为我国学习西方打开了大门。在学习西方科学和技术的同时,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从此,蓝、黑、灰沉闷色调的服饰开始花花绿绿起来,大街上超短裙、披肩发的年轻女子逐渐多起来,西餐馆也遍地开花。在这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背后,我们是否对我国的文化对外贸易进行过反思?三十多年来,外国的文化得到推崇和青睐,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却断代了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文化根基开始动摇,我们也开始丧失了文化自觉意识,快速地向西方国家靠拢。直至今日,这一悲剧仍然在愈演愈烈。我们的国家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扭转这一趋势,彻底改变国民的文化观念。否则,文化上的迷失会断送我们的前程。

2. 经济实力

一国文化的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很长时期的经济发展停滞期,这给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外文化贸易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再者,虽然我国的经济实力呈现强势增长的劲头,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消费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会影响到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朝阳产业?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发达。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表明,要发展文化产业,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3.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造成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有很多。如:赵有广(2006)其归结为以下四点:“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甚至蔑视;没有将丰富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凝练,并进行经济化传播;货物贸易体系没有自觉地承担起宣传中国文化元素的责任;中国政府在鼓励、支持、推动文化产品及文化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措施不具体。[9] ”笔者认为,我们对我们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已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境况,花木兰本来是中国的文化元素,却因美国拍成电影后成为了美国的文化品牌;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文化元素中的典型,然而功夫熊猫却成了美国的;三国演义被日本开发成游戏软件之后也成了日本的文化思想了。还有,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让韩国抢先申请了端午祭。再看看在中国年轻人当中流行的节日,尤其是情人节和圣诞节,往往掀起购物和消费的高潮,似乎被当成是我们自己的节日一样。“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我国文化资源的浪费,更是摧毁了我们传统文化元素的核心内核,在思想和文化上对中国人的基因进行了改造。但我们至今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醒。”[10]传统文化意识淡薄,教育缺失,保护力度不够,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受到贬损,从而威胁主流意识和精神感召力的形成。

4. 历史教育的缺失

历史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文化贸易逆差的根源之一。龚书铎(2005)在文章中对2001年有关单位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个城市中对一千多名青少年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5道历史题,每道题4分,总分100分,平均分只有27.69。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经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日本多次篡改历史教科书,抹杀其侵略中国的事实,其目的就是要从历史上为自己正名。然而,我们却并未给予历史教育应有的地位。我们应当给予历史教育应有的地位,重视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并树立爱国思想,接受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

5. 文化产品质量低下,高科技含量不足,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较低等

文化产品质量低下,高科技含量不足,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较低,消费结构不完善,等等,都是造成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远远得不到开发,无法转化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更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产业规模和结构、产业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大对文化内容的推动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将中国的优秀文化转化为独特的竞争实力,转变我国文化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从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传播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管理文化企业,拓展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打造“中国创造”的文化产品。

6. 对历史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的追崇

事实上,造成文化贸易逆差的根源还在于我们对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的追崇。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抢先几十年创造了发达的物质生活,对其物质的追捧也误导了我国文化政策的制定。笔者认为,对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容易使得我们盲目追随其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我们盲目地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都是好的,因为,他们能够带来物质生活上的改善。殊不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有着深厚的底蕴,其人文精神是值得我们提倡和践行的。然而,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对西方文明的盲目追随导致我们习惯了西方的精神生活状况。每年大批量引进国外的影视作品,有很多是对我们不利的,甚至腐蚀了我们的头脑。那么,让我们斟酌一下我们的文明究竟传承了多少?开发了多少?我国的圣贤孔子、孟子,等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在全世界都值得推广。然而,我们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又有多少是转换成了现实中所需要的文化产品?假如,我们不再引进西方那些腐蚀我们思想的暴力与幻想并存的所谓的大片,而是将孔孟之道转换成文化产品,并将其践行于日常生活中,现实又该是怎样?西餐馆在中国生根,直至遍地开花。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中餐馆在国外也能如此火爆,文化贸易逆差的局势还会得不到扭转吗?我们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随是不是导致了我们精神文明的下滑?是不是诱发了道德危机的出现?是不是引发了暴力、吸毒、堕落,等等?中国的圣贤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文化产品是这些精华的呈现与再现呢?甚至有些年轻人把吃西餐看作是品味,把西方的节日看得比我们自己的节日还要重。圣诞节、情人节,这些备受年轻人追捧的节日也往往带来购物和消费的高潮。事实是,我们丢弃了自己的根本,而去盲目追随西方、效仿西方。对西方文化产品的盲目地大肆引进,其直接后果是文化贸易逆差,最终的危害是腐蚀我们的心灵。“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使它的权力在别人眼中是合法的,它的愿望就较少会遇到抵抗,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有吸引力的,他人就会自动地追随。”[11] 我们确实该认真思考一下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了。在我们国家,不应当是西方文化充斥整个国家,而应当是倡导我们自己的文化、践行我们自己的文明。中西文化势力的较量中,不能让西方文化战胜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西方文化必须为中国文化让道,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需要我们自己的文化来引导。切莫让西方文化中的腐朽东西再挤进我们的大脑。我们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精华,而不是渣滓。我们不能向西方霸权势力妥协,让他们通过文化侵略这种招数,实现从精神层面上统治中国的目的。如若不能,那真的是西方要不战而胜了。因为,“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巨大的潜能。彻底改变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要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在中国的较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于我国而言,在强势国家文化的侵袭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并逐渐产生国家文化危机,从而导致价值观的混乱,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逐渐丧失,并最终威胁国家安全。鉴于我国文化弱势地位以及传统文化危机状态的事实,我们倡导增强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从而使我国的文化重新获得生机与活力。否则,中国的文化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会最终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