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境对语言表达有制约作用

语境对语言表达有制约作用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语境——语言运用的制约因素人们的语言运用,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公关语言运用也不例外。切境,就是要求语言运用与所处的特定语言环境相切合,相适应。正是在这双方的相辅相成配合下,语境才能以对语言运用起制约作用的形式,去有效地提高语言的交际成果。

一、语境——语言运用的制约因素

人们的语言运用,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公关语言运用也不例外。切境,就是要求语言运用与所处的特定语言环境相切合,相适应。语言运用只有在和环境相适应时,才能获得好的交际效果。否则,即使话语的意思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想的目标。这一道理,早在古代就为人们注意到了。《战国策·宋卫策》中讲述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个卫国人迎娶新媳妇。新媳妇一坐上车,就问道:“驾车的三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说:“借的。”新媳妇就对仆人说:“要爱护马,不要鞭打它们。”车到夫家门口,新媳妇一边拜见家人,一边吩咐随身的老奶母:“快去把灶里的火灭掉,要失火的。”走进屋里,看见了石臼,又说:“把它搬到窗台下边,放在这儿要妨碍别人走路的。”夫家的人都觉得她十分可笑。

上述故事中新媳妇的三句话都是至善之言,为什么反会见笑于人呢?原因就在于“蚤晚之时失也”(《战国策》中原话)。也就是说,她的话说得不是时候,没有掌握好时间和场合——一个才过门还在举行婚礼的新媳妇,居然支使这支使那,她的话意思再好,在别人听来也不能不感到好笑。可见,说话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语言本身之外,是否与说话的环境相吻合、相谐调,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所谓语言环境,也称语境,就是指语言交际所处的现实环境或具体情景。这是一个概括的说法。构成语言环境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的对象、交际双方的各种相关因素,如身份、职业、经历、思想、性格、处境、心绪,以及语句出现的上下文。由于这种种因素都会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对具体语言表达手段的选择和组合产生影响,因此,它们都是对语言运用起制约作用的语言环境的构成因素。对于上述种种语言环境的构成因素,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譬如,有的把它们分成内环境和外环境两类,有的把它们分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也有的将语境分成言内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三类[1]。但无论怎样划分,作为语言环境的基本因素,它们在语言运用时,总是以一个统一体对语言运用产生制约作用。当然,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有时这一种因素的制约作用显得更为主要些,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是另一种因素显得更为主要些。

语言环境对于公关语言的制约作用,不能理解为只是一种消极地对语言运用起限制、束缚的作用。实际上,它指的是一种语言表达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灵活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消极地说,要求公关语言运用,要避免和克服因为与语境不相切合而造成的语言表达上的种种讹误。

(2)积极地说,要求公关语言运用,能主动、自觉地运用语境所提供的种种有利条件,去努力调动语言所具有的多种潜藏的表达功能,以使公关语言信息传递,达到最大的传递量,使公关主客体双方的信息沟通渠道,最大限度地畅通。这种运用语境条件,调动语言潜藏交际功能的做法,一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依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语言中相适切的语言同义形式,务使语言手段表达功能的利用达到最佳地步。

第二,利用语境条件消除歧义,使表达具有明确的单义性。

第三,有意借助语境的补衬作用,临时增添语言传递中的言外之意,使表达更富艺术性。

语境对语言运用所表现出来的两个基本方面的制约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努力避免和克服不相适应的方面,语境所提供的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而种种条件作用充分发挥,不相适应的情况,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避免和克服。正是在这双方的相辅相成配合下,语境才能以对语言运用起制约作用的形式,去有效地提高语言的交际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