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

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特对心理语言学最大的贡献是阐发了语言产生的理论。此后,人们对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情从未停止过。俞如珍指出心理语言学在此阶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形成的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法;二是乔姆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他认为在80年代,以下两大领域将成为心理语言学家注意的中心:一是语言与一般认知能

第三节 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

国外对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之前与心理语言学相关的发展阶段称为语言的早期心理研究时期,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到现在已经历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为方便对其进行研究,这里将心理语言学诞生后的研究状况分为语言的早期心理研究、20世纪中期的心理语言学、20世纪后期的心理语言学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心理语言学等几个阶段。

一 国外心理学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

(一)语言的早期心理研究及心理语言学的诞生

对于国外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应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语言早期心理研究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于儿童语言心理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冯特(Wundt)发表的《民族心理学》(Folk Psychology)(1900)的第一卷就是语言,他首次将心理学与语言联系在一起,是语言的早期心理研究的起点。“从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实验室直到20世纪最初几年,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心智活动的科学。早期科学心理学最著名的人物是冯特(1832-1920),他接受过生理学的专业训练,他坚信可以通过自然科学那样严格的方法研究人的心智活动,例如感觉、情感和意象。冯特进而坚信研究语言可以深入探讨心智的本质。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语法、音位、语言理解、儿童语言习得、手势语、阅读等现代心理语言学关注的话题。”[35]为此,常常有人称其为心理语言学第一人。冯特对心理语言学最大的贡献是阐发了语言产生的理论。

此后,德国生理学家普赖尔发表了《儿童的心理》(The Mind of the Child,1882),主要对儿童研究的发展进行研究;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发表《儿童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Children,190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发表了《儿童的语言和思维》(Le langage et la pensée chez l’enfant,1923);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了《社会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early children,1924)。

心理语言学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1951年美国社会科学理事会组织部分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举办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暑假讨论会”,次年成立了全国语言学和心理学委员会,委员包括心理学家密勒(Miller)、奥斯古德(Osgood)、卡罗尔(Carol)、詹金斯(Jenkins),语言学家格林伯格(Greenberg)、西比奥克(Sebeok)、朗斯伯里(Lounsbury),这代表着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共同从事语言的研究。随后,1953年印第安那大学召开跨语言学和心理学学科的语言讨论会,编写了《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概观》(Psycholinguistics: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Prob⁃lems)一书,此次会议召开以及这一著作的出版标志着心理语言学开始作为一门学科展现在世人面前。此后,人们对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情从未停止过。斯金纳发表的《言语行为》就是一本有影响的代表作,对言语行为作了系统论述,认为言语行为是对客观环境的刺激所作的反应。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以珊南(Shannon)为代表的“信息论”的研究。此外,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与以上两个理论共同影响了国外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

(二)20世纪中期的心理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心理语言学在国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信息处理法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出现,成为了这一阶段心理语言学发展的动力。可以说,乔姆斯基的理论指导了心理语言学整整十年的时间。

俞如珍指出心理语言学在此阶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形成的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法;二是乔姆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信息处理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关系紧密,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信息处理的方法发展得很快,可以应用于处理信息的性质、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转变、信息的传递以及信息的控制等很多心理语言学所研究的问题。[36]

在这一时期乔姆斯基发表了《语言和心理》(Languageand Mind,1968),提出了心灵主义这一理论,考察了语言和心理的关系。桂诗春对乔姆斯基在20世纪中期对心理语言学所作贡献做出了总结:“乔姆斯基的思想在三个不同方面塑造了心理语言学:(1)他对行为主义处理语言方法的批判,他的关于语言理论的恰当的目标的观点对认知科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他对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所做的阐述为发展心理语言学提供了一个框架;(3)他的转换语法理论指导了多数实验心理语言学的头十年的研究。”[37]

武绪颐指出:“关于转换生成语法的语义基础的争论引发了其后一系列的研究,促进了心理语言学的争鸣与繁荣,涌现出以莱考夫(Lakoff)和麦考利(McCawley)为代表的生成语义学派,还有菲尔摩(Fillmore)的格语法以及韩礼德功能语法学派等。”[38]

(三)20世纪后期的心理语言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较大的心理语言学家主要有斯洛宾(Slobin)、辛克莱(Sinclair)、佛道尔(Fodor)等。在这一时期,斯洛宾出版了《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1971),认为心理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已转移到揭示运用语言知识说话和听人说话的具体过程,包括言语知觉、理解记忆过程;言语的产生过程;儿童学会理解和产生言语的过程。美国斯坦福大学克拉克(Clark)出版了《心理学和语言——心理语言学导论》(Psychology and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1977)。艾奇逊(Aitchison)认为发展心理语言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要促进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交流研究成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他认为在80年代,以下两大领域将成为心理语言学家注意的中心:一是语言与一般认知能力的关系;二是创立具有心理现实性的语法模式,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活动与语法模式这两者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在这一时期利伯曼(Liberman)、巴特沃思(Butterworth)、萨缪尔(Samuel)、卡特勒(Cutler)、拉什利(Lashley)、勒韦(Levelt)、加纳姆(Garnham)、沙特克(Shattuck)、雷米兹(Remez)、加勒特(Garrett)、克拉特(Klatt)、格里森(Cleason)也发表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他们的著作和论文说明了这个时期的心理语言学受到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促使心理语言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心理语言学

国外的心理语言学发展到现在,其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当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一些著名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一些值得研究的成果。心理语言学在此阶段受到了认知科学等的影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其研究对象的研究也逐渐趋于全面。

首先是关于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后,20世纪90年代至今心理语言学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同时又引进了一些新的理论使整个学科更加具有理据性。

语言生成是心理语言学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语言的生成即语言的编码,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把意志转换成要传递的信息、使信息形成语言计划、执行语言计划以及自我监察。其中,语言计划是语言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制定要考虑到话语的整体概念、句法结构、语调形式、实词、语素、语音等一系列的元素。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又一重要范畴,语言理解包括语言的感知、句子和语篇的理解以及心理词汇的存储和提取等。在对语言理解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国外的学者经常将其与图式理论联系起来,图式理论是一种系统性的处理模式,图式理论的产生有益于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连贯性。另外,模块模型和互动模型等成果的出现为语言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

语言习得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活动的过程、语言能力等问题,国外学者在皮亚杰早期对语言习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杨自俭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作出了总结:“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各种语言理论都企图解释的问题。语言理论虽然众多,但它们所依赖的证据主要来自三类变量:语言环境、认知能力及内在的语言机制。以布龙菲尔德和斯金纳为代表的刺激—反应论认为,环境因素在语言习得中起决定性作用。”[39]

除了以上所探讨到的理论和应用问题外,在这一时期国外的很多学者对心理语言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格里森(Gerritsen)在其《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1998)一书中从发展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和儿童语言感知的发展过程。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英语系托马斯·斯科维尔(Thomas Scovel)出版了《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2005),谈论了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框架并对心理语言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此书从语言习得、语言产生、语言理解以及语言丧失这四个领域简明地介绍了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产生需经历四个阶段,即概念形成、语言组合、发声和自控。同时还介绍了心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重点描述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口误的现象、失语症病人的语言。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心理语言专家克斯(Kess)出版了《心理语言学》(Psveholinguistics,1992),讨论了目前的心理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的现象。

此外,密勒、史蒂文斯(Stevens)、尼加德(Nygard)、巴雷特(Barret)、贝茨(Bates)、伯恩斯坦(Bernstein)等在此阶段对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 国外心理语言学的理论依据

“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受到三大理论的影响:一是以华生(Watson)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二是以布隆菲尔德(1933)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三是以珊南(1948)为代表的信息理论。”[40]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基本上是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和莱考夫的“生成语义学”为理论依据的。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主要包括语言习得装置、内在化语言、外在化语言、句法结构、标准语法理论、扩展性标准理论,这些理论在其所主导的心理语言学发展的中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外90年代后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主要以认知科学为理论依据。

具体地讲,国外的心理语言学的理论依据较多,大致包括标准理论、扩展标准理论、复杂性衍生理论、组合性理论、交互作用理论、词的联想理论、原型理论、激活扩散理论、假设理论、实验的经验理论、信息理论、管辖与约束理论、词汇功能语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语言习得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

三 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演绎法、归纳法基本贯穿于国外语言学的始终,是国外语言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作为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在研究分析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演绎法、归纳法,两种研究方法也是心理语言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随着心理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信息处理法、图式法、测试法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处理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需要促使了信息处理法的出现,1948年信息论的出现又为信息处理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信息处理的原理是将心理语言过程和认知过程看作信息处理的过程。信息处理法可以解释听辨、注意和理解的过程。信息处理主要有两种,即串行信息处理和并行信息处理。所谓串行信息指的是按次序一个接着一个的顺序进行处理的方法,并行处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同时进行处理的方法。无论哪一方法,信息处理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策略应对复杂交际的能力。此中提到的信息策略包括将复杂信息简单化、将单独的信息合成化等,这些信息策略即是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将人的能力、人的知识融入到这些信息策略中,再运用信息策略进行信息处理,是信息处理法的具体内容。

近些年,信息处理法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使信息处理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目前,信息处理法不仅仅适用于心理语言学这一学科,同时还可作用于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二)图式法

图式法是由图式理论引出的一种方法,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康德(Kant)在1781年提出的。语言材料经过整理、类化后,形成一定的组织叫做图式。所谓图式法,就是将需要理解的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联系到一起,使新事物联系到头脑中已存的图式的方法。记忆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图式,图式的种类很多,概括地讲,主要包括事件图式、场景图式、角色图式和故事图式。图式法可运用于记忆前、理解过程中、记忆后等阶段的方方面面。在记忆、理解和信息提取的过程中起到了预期作用、补充作用以及对信息的选择作用。

图式法帮助我们理解新的事物、理解经历的语言描述,运用图式法可以将一些记忆形象的牢记于脑中,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都起到了作用。图式在句子和话语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意义,同时对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意义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说图式法是心理语言学这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测试法

测试法是设计试验以检验儿童的理解、表达及模仿语言能力的一种方法。测试法经常用在心理语言学的语言习得问题中,具体的方法是斯坦福一比奈智力测试、匹巴得图文词汇测试以及伊利诺心理语言能力测试。这几种方法测试的目的都是测量儿童记忆问题、分析问题和语言认知问题的。其中,匹巴得图文词汇测试是测试儿童词汇的,与斯坦福一比奈智力测试存在着对应性的关系。伊利诺心理语言能力测试,顾名思义,用以测试心理语言的能力,具体方法主要有声音混过测试、视觉测试以及听力测试。

除了以上指出的三个研究方法外,句子加工法、描写法、人工智能计算法也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应运而生,这些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四 国外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心理语言学自从诞生以来,经过整整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许多根本问题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心理语言学家对一些共同所关心的问题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心理语言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实验心理语言学和发展心理语言学之间的共同点越来越少。随着认知心理学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的加强,对于认知基本性质的研究必将在心理语言学中展开。大多数人认为,目前心理语言学中并不存在占统治地位的思维学派。认知心理学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而曾经是最强有力的行为主义理论和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已失去他们原有的威风,正在经历激烈的变动,试图重新阐述和重新构造他们的观点,以期能在这个过渡阶段产生新的活力。心理语言学正处于一个过渡状态。”[41]国外的心理语言学发展至今,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近些年,心理语言学研究在美国开展得比较广泛,此外,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参与到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中。目前,心理语言学已不局限于本身的发展,还与认知学、社会学等学科形成了交集,国外的语言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仍将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