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小看“知道”和“弄懂”

别小看“知道”和“弄懂”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别小看“知道”和“弄懂”鸽形目→鸠鸽我们常常会在提起笔的时候,对要写的字又不确定了,想来想去还要在其他的纸上练习一下。比如“鸠”和“鸩”这两个字就因为字形非常接近,常常会使人误写。在古籍中,人体分泌的汗液、排泄都可以称为“解”。司马贞解释前“溲”就是小便,后“溲”就是大便。据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解手”实际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解溲”。

别小看“知道”和“弄懂”

img471

鸽形目→鸠鸽

我们常常会在提起笔的时候,对要写的字又不确定了,想来想去还要在其他的纸上练习一下。这就是因为我们仅仅是知道这个字,但是却没有弄懂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究竟是什么意思,所以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小错误。

比如“鸠”和“鸩”(zhèn)这两个字就因为字形非常接近,常常会使人误写。有一个成语——饮鸩止渴,最早出自《后汉书》。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有毒的鸟,它的羽毛浸泡在酒里,人喝了会被毒死。成语的意思是用喝毒酒的方法来解渴,比喻人在不考虑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问题的做法。往往会有人写成饮“鸠”止渴,鸠,不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野鸡,肉鲜美,无毒,人们也不会用它的羽毛来泡酒。这和成语的本来意义就产生了巨大差异,如果写错了字,不仅不能说清楚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反而会惹来嘲笑。

img472

白玉鸠杖首 清

很多喜欢戏曲的朋友都知道,京剧里面官老爷升堂的时候,背后上方一定会挂有一块写有“明镜高悬”的匾额,这是表示公堂之上审案的必备道具了。但是如果我们向前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在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秦始皇有一面方形的镜子,镜子高大概五尺九寸,宽四尺,非常的干净明亮。据说站在镜子里能看见站在镜子前面的人的五脏六腑,甚至能看到这个人心里的杂念和不好的想法。因为这块镜子来自战国时的秦国,所以它被人们称为“秦镜”。相传秦始皇得到这块镜子以后常常用来照宫里面的人,一旦发现有人心里有杂念就会加以惩处。因为这块镜子的奇特功用,所以人们用“秦镜高悬”来表示明察秋毫,断案清楚。断案的官员为了表示自己公正无私,都会在自己的公堂之上挂上“秦镜高悬”这样一块横匾。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戏曲里面出现的横匾上不再是“秦镜高悬”而变成了“明镜高悬”,大概是某位不熟悉历史的演绎者误将“秦镜”理解为“明镜”,才出现了在公堂之上挂块镜子的让人发笑的情况。

img473

img474

葛洪

img475

秦 镜

类似的情况还有,古人为了避免说“大便”、“小便”这种污秽粗俗的字眼,就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解手”,大便就叫“解大手”,小便就叫“解小手”,就好像我们今天只说上厕所一样。在古籍中,人体分泌的汗液、排泄都可以称为“解”。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sōu)。”司马贞索隐:“前溲谓小便,后溲,大便也。”司马贞解释前“溲”就是小便,后“溲”就是大便。溲,从水叟声,就是排泄的意思。据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解手”实际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解溲”。如果我们不去仔细“弄懂”,只是人云亦云的跟着别人说“解手”,恐怕连上厕所也会被人笑话的。

img476

《西京杂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