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别比例失衡对农村择偶与婚姻的影响

性别比例失衡对农村择偶与婚姻的影响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对于由出生性别比造成的适婚年龄群性别比例失衡而引发的一系列择偶与婚姻问题则缺乏深度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男女比例失衡对青年择偶婚姻的影响,本次调查以访谈法为主,对T镇几个村庄的部分村民与村干部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性别比例失衡对农村择偶与婚姻的影响_农村变迁与秩序构建:转型期农村现代化变迁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持续攀高且居高不下的异常现象。据数据调查显示,从1982年到2005年城乡之间的出生性别比一直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出生性别比始终高于城镇,并且二者间的差异随时间地推移趋于明显。[5]在农村地区,受传统婚嫁模式、宗族文化以及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男性偏好呈现出一种制度化的倾向,生育男孩是生育中的核心内容。由于人为进行性别选择,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及90年代出生的人口进入适婚年龄,适婚年龄群的男女比例失衡,这对农村青年择偶与婚姻问题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学者早已经开始关注由于女青年外流等原因带来的男女比例失衡所引发的农村青年婚姻挤压问题。但是对于由出生性别比造成的适婚年龄群性别比例失衡而引发的一系列择偶与婚姻问题则缺乏深度关注。从总体来看,在农村女青年并没有外流的情况下,男性偏好导致的适婚年龄群的性别比失衡对农村择偶、婚姻等造成的多方面影响已全面出现,并且在整个农村地区影响也比较大,目前学界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缺乏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调查来看,在很多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衡造成的婚配难等问题在近几年大面积出现,因此通过实地调查详细了解农村青年性别比失衡对择偶、婚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男女比例失衡对择偶与婚姻的多维影响

为了详细了解性别比例失衡对农村青年择偶与婚姻的影响,2014年对河北省东南部T镇的几个村庄进行了详细调查。T镇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行政上隶属于衡水地区,与沧州地区的W镇相邻。本地区土地肥沃,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不发达。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在T镇也新建了几家机械厂,吸收了当地的一些剩余劳动力在工厂就业,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本地区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状况。本次调查共涉及C村、G村、L村、T村、H村5个村庄。所调查的村庄大多人均土地2亩左右,村里的青年人一般去北京、天津等附近的城市务工,一些中年人在农闲时节在附近打零工或以干建筑活为主。前几年在T镇地区根本不存在婚配难的问题,很多青年男女在20多岁都顺利成婚,结婚的费用也不是很高。随着青年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男多女少的一系列影响凸显出来。

为了深入了解男女比例失衡对青年择偶婚姻的影响,本次调查以访谈法为主,对T镇几个村庄的部分村民与村干部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在调查中发现,农村青年性别比例失衡对农村婚姻呈现出以下影响:

1.婚配资源失衡,男青年婚配难,婚姻规则不断变化

在调查中发现,T镇所辖的村庄最近一两年适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种婚配资源失衡造成“娶媳妇难”“娶媳妇费用高”成为普遍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前,每个村庄还存在个别“光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加之当地男女青年比例均衡,适婚男女基本都能找到婚配对象,这一时期产生的“光棍”非常少。在C村中调查时很多村民反映,在前几年,农村男青年基本上不担心娶媳妇问题,附近的村子男女青年的比例相当,跨省、跨地区婚姻所占比例很少,男青年基本上都能顺利结婚。但是近一两年,人们明显发现,男青年数量大大超过女青年数量,一些男青年没有人给介绍对象,一些男青年即使有人给介绍对象也很难成功。部分男青年年龄逐渐增大,在婚姻市场中呈现出“被剩下”的趋势。一些学者也认为农村婚姻市场结构性失衡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光棍。[6]以C村为例,22岁到16岁之间的男性有22人,而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只有12人,男女比例明显失衡。在婚姻资源结构性失衡的状况下,农村光棍的大量出现势必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

现在咱们村,小伙子多,闺女少,很多很好的小伙找不到媳妇,家长操心哪!(C村,王某)

现在各个村20来岁的闺女最抢手了,都挤破门去提亲。人家随便挑。(C村,李某)

前边老王家,新房早就准备好了,他家孩子也岁数不小了,父母也健康,家里条件也好,在过去这算是条件好的。可是现在就是没人给提亲。现在小伙子多,女孩少,没办法。(L村,刘某)

从以上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在T镇所辖的村庄内,男女比例失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男青年没有人给介绍对象,而很多人争着给女青年介绍对象。婚姻结构性资源失衡使部分男青年择偶陷入困境。村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娶媳妇难”,部分男青年开始担心“找不到媳妇”,不仅男青年本人着急,家长也很焦虑。

伴随着男女比例失衡,婚姻消费成本逐渐提高。一些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婚消费本身就是婚姻礼仪的一种表现,体现着社会(社区)的婚姻行为规范,从而反映出一定社会(社区)的婚姻文化。[7]在现实生活中婚姻消费的成本一般是由男方承担。这种婚姻文化与规则随着婚姻市场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在我们调查的区域,伴随着男多女少现象的出现,女青年对彩礼的要求不断增加,新内容层出不穷,婚姻消费的成本越来越高。在T镇所辖村庄,在男孩子适婚年龄时,父母要给孩子盖上至少四间以上的新房子,同时结婚时还要给女方一定的彩礼才能顺利完婚。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男青年身心健康,在家里为其盖好新房后,20岁左右时就会有介绍人来给提亲,经过几次相亲,双方满意后,经过一系列的程序,然后顺利完婚。但是这几年情况有了新变化,在一些村庄,伴随着适婚女性数量的减少,一些男孩家里即使盖好的新房子,家庭条件及个人条件也不错,但是还是没有人来给介绍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男孩家长四处托亲戚朋友给男孩介绍女朋友,最终也不一定成功。男多女少造成的婚姻资源结构性失衡,最终造成男方在婚姻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女方则占据优势地位,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女方要价越来越高,而男方却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在很多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女方提出的苛刻条件。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庄,婚姻彩礼数额逐渐升高,并且累加了一些附加的条件。甚至在一些村庄,女方直接提出要求男方不仅要有新房子,而且结婚时要给新婚家庭购买汽车。甚至一些女青年提出在农村盖的房子不好,要求男方直接到县城买商品房作为结婚所用。

前两年结婚定日子给女方家一两万就可以了,现在不行了,有的要求给八到十万,甚至很多要求结婚时买汽车,加上盖房子的十几万元,现在娶个媳妇成本至少需要二三十万。(T村,刘某)

现在女方是说了算,人家提什么条件就要满足什么条件,听过现在有的要求男方在县城买房。现在娶个媳妇是太难了。谁家男孩多,谁家的生活最差,压力还很大。(L村,刘某)

现在家里有20岁的小伙子,爹娘简直睡不着觉,发愁孩子的婚事。娶不上媳妇也是老人一辈子的心事。(H村,李某)

随着男女比例的失衡,男方在婚姻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无形给女方增加了要价的筹码与主动权。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男女比例均衡,在传统稳定的婚姻圈中,如果女方提出过分的要求,就有可能导致婚约破裂,周围村民就有可能说“这家人太难缠”,给女方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有可能再也没有人向他家女儿提亲了,女方就陷人了被动地位。而伴随着男女比例的失衡,导致了女方在地方婚姻市场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女方不会担心因为要价高和条件苛刻而导致女儿嫁不出去。[8]在前几年,离过婚的女青年不容易再找对象,而现在随着男女青年比例的失衡,这一现象已经出现了变化,即使一些女青年离过婚也很容易再次找到结婚伴侣。

2.对婚姻关系、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

择偶与婚姻不是单独的一个现象,而是内嵌于农村社会的文化传统、行为惯习、人际关系网络之中的。同时择偶与婚姻的新变化也给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农民的行为习惯带来了一些影响。男女比例失衡不仅造成了彩礼逐年升高等婚姻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后果,而且作为引发因素,对家庭中的代际关系、夫妻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在女性成为婚姻结构性资源稀缺的状况下,婚姻模式、代际关系、夫妻关系开始脱离原有的样貌。在传统的村落文化中,父母为儿子建房子、娶媳妇是他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核心,是他们需要完成的人生任务之一。由于子女尤其是儿子的婚姻被赋予了重要的伦理责任,所以,父母对子女的婚姻非常重视。在村庄特定的场域中,正是由于父母对于子女婚姻的伦理性责任,也导致了农村父母在目前的代际关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随着男女青年比例的失衡,青年女性在婆家的地位呈上升趋势。很多女青年结婚以后,对男方父母在盖房子、彩礼等方面的辛勤付出并没有知恩图报的想法。相反,很多女青年嫁到男方家以后,认为男方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由于男青年娶媳妇难,一些女青年结婚以后,对公婆的态度,并没有更多的尊重与孝敬。相反,在年轻人结婚以后,公婆对媳妇百依百顺,父母的权威与地位荡然无存,显现出传统代际关系的“逆行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一些新过门的媳妇对公婆的做法不满意,在各方面盘剥老人。同时在夫妻关系中,女性的地位也日趋上升,在结婚后男性在各方面顺从媳妇的意见成为普遍现象。在调查的几个村庄,我们发现新结婚的媳妇在婆家的地位非常高,同时在夫妻家庭权力关系中,妻子的权力大于丈夫。

现在媳妇难娶,弄的儿媳妇家庭地位非常高,结婚后婆婆尽量满足儿媳妇的意愿,做饭时想吃什么婆婆给做什么,哄着、惯着,就是这样,一些媳妇还经常闹脾气。(L村,刘某)

老王家媳妇好容易娶来的,到婆家后基本上什么活都不干,做饭等都是婆婆做,婆婆忙完家里的家务还要到地里干农活。现在的媳妇都这样,到婆婆家简直就成了奶奶。(T村,王某)

现在农村婆媳关系中,媳妇处于优势,什么都是媳妇说了算,婆婆生了儿子娶了媳妇好像应该受苦似的,脏活、累活抢着干。(H村,张某)

现在风气好像不正,男方娶媳妇花费那么大,娶来媳妇后还要哄着媳妇,否则不顺心人家就闹离婚什么的,男方父母没办法,只好尽量满足媳妇的要求。(L村,赵某)

小两口结婚后也都是男的要听媳妇的,小媳妇要掌握家庭大权,否则人家不跟你过,现在就是这形势。(L村,刘某)

从调查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基于男多女少的择偶现实,在婚姻市场上显示出资源与权力的匹配关系,也显示出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理性趋势。伴随着男方娶媳妇难现象的出现,女方作为稀缺资源的代表者,明确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与优势。在家庭生活实践中,农村年轻女性表现出权力与资源的优势,新结婚的媳妇在婚姻家庭中,表现出更多的讨价还价的权力。无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新结婚的媳妇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一些媳妇在自己的意愿不能满足时还可能以离婚相要挟。作为男方父母及男青年,在婚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不得不从生活的现实出发,对媳妇的要求尽量满足,最终导致在家庭成员的关系中,媳妇的家庭地位日趋上升,丈夫的家庭地位下降。

3.失婚男性弱势化,生活隔离化

婚姻在实质上是一项交易目的性很强的人生和家庭合约,除了传宗接代(家族延续)的功能之外,婚姻还有维系个人社会地位和实现社会流动等意义。[9]性别失衡带来的最为直接和严重的后果是造成婚姻市场中男性的婚姻挤压现象,在适婚男性大大多于女性的情况下,势必造成一部分男性失婚。失婚男性由于没有成立家庭,个体生活失去了很多意义,具有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同时,过剩男性也将对人口和社会公共安全产生重要影响。[10]在当前农村大量男性人口过剩的背景下,光棍村的数量也会持续增加。随着未婚时间的延长,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会产生失落感和无用感,长期缺少交往使其心理处于压抑状态,这也必将增加这部分群体发生越轨行为的几率。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村民的生活动力与精神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与子女,而且家庭大量承担了社会保障的功能。单身男性如不能顺利完婚成立家庭,则很多失去明确的生活目标与社会融入的信心,同时在后续的生活中由于孤立化与缺乏帮助,会逐渐成为村庄的边缘群体,会对村庄的和谐发展与社区参与动力产生消极影响,同时给村庄社会治理带来很多隐患。

同时,在中国这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里,青年的婚姻问题从来就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问题。一个家庭中大龄未婚男性的存在无疑对父母等家庭成员都是一种压力,同时对其家庭也造成经济和精神上的打击。[11]由于传统的伦理责任观念,儿子的失婚给整个家庭的幸福生活蒙上阴影,儿子的未婚使父母陷入深深的自责,做父母的自身感觉责任没尽到,这也必将进一步影响失婚男性父母的生活动力与社区融入。

性别失衡最直接的后果是在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市场中,性别数量多出的一方在择偶中出现障碍。随着性别比例失衡中的男女两性进入适婚年龄,女性短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多农村地区凸显出来。在通婚圈既定的情况下,适婚男性的数量大大多于女性,这一方面造成了农村男青年成婚难,另一方面随着结构性资源的稀缺,婚姻规则朝有利于女性的方向发展,男方家庭承担的婚姻成本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女方在婚姻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女方在新婚家庭中也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权力地位,无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新结婚的媳妇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从长远来看,男多女少的现实最终会造成大量农村“光棍”的出现,这一方面给农村的人口安全与社会治安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势必也会给很多农村家庭带来不和谐的因素。如何解决由于适婚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未来农村发展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