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思路

上海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思路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上海与沿江城市间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其次,依托上海“四个中心”和长三角服务功能,促进“一带一路”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双向或多向频繁互动,推动长江经济发展带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西南部欠发达省区的资源产业互补和对接。
上海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思路_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国内智库纵论长江经济带建设

1.加强“四个中心”建设,增强服务辐射能力

经济中心建设方面,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方针,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转型,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完善金融发展环境,提高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和资源配置功能,推动长江经济带金融体系的构建和金融环境的培育。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加快推动沿江港口布局的优化,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集装箱江海直达,提升长江航运能级,完善东西向交通体系。贸易中心建设方面,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步发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互融通的发展格局,成为连接长江流域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节点。

2.加快改革开放创新,发挥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加快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重点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争取实现进一步的扩大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完善法制领域制度保障。注重把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全国的改革积累经验、做出示范,有效带动长江经济带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向深层次推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标杆。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动腹地转型升级

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长江经济带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海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能级和辐射腹地的带动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及腹地省市的产业合理分工和优化布局。同时,积极加强产业深层次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向长江流域转移、扩散,加强高新区和工业开发区的互动合作,逐步形成合理有序、协调融合,既有专业化分工,又有深层次合作的区域产业格局,推动长江新经济带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4.加快区域协同台作,互动融台联动发展

加快推动长江流域区域合作和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上海龙头城市作用,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充分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不断深化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专题领域的合作,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协同和全面联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创新上海与沿江城市间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为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开放步伐,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完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机制。通过扶持创立区域行业协会、探索建立区域利益分享和生态补偿机制、设立跨区域发展促进基金等手段,推动企业、中介组织、非政府性区域合作组织以及承担社会服务的相关机构参与到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的工程中来,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协作,促进不同区域间人员、商品、资本、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融合,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

5.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国际台作交流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海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有机对接,着力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最大首位城市,积极引领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力争将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建成“一带一路”最大城市集群,实现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联动发展。首先,要依托长江流域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生产链条和产业集群,通过帮助中亚、西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善产业结构,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走出去,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合力。其次,依托上海“四个中心”和长三角服务功能,促进“一带一路”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双向或多向频繁互动,推动长江经济发展带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西南部欠发达省区的资源产业互补和对接。再次,抓住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机遇,整合长江流域众多历史悠久、高中低不同层次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接与深化合作,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最具规模和水平的教育中心、科研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最后,要深化推进区域合作交流,长江流域的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多个民族融合,与“一带一路”倡导的包容、尊重多样文明的精神十分契合,尤其是上海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影视娱乐、教育培训、会展、数字动漫、旅游、媒体等诸多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将成为引领时尚、文化、体育潮流的国际大都市,成为“一带一路”人文合作交流中心。

6.加快完善城镇体系,推动区域城镇化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打破以行政区划配置资源的惯性思维,按照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协作和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要求,以中心城区、郊区新城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等为重点,构建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资源高效配置的现代城镇体系,进一步提升长三角首位城市的服务和辐射功能,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在全球城市群竞争中获取新的优势。在中心城区发展方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城区升级改造,改造环境品质,充分展现国际大都市形象和魅力。在郊区发展方面,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分类推进郊区新城发展,按照各自需求和实际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要素支持和政策配套。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立足于加强区域联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对接周边省市的门户地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产业承载能力、人居环境优良、资源节约、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各具特色的郊区示范城镇,承担起提升区域实力、服务周边地区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上海郊区的区域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在农村建设方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要求,综合运用宅基地置换、增减挂钩、集体土地流转等政策,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依托特大城市综合优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